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八三七讲)  2002/9/1  澳洲净宗学会  档名:12-17-0837

诸位同学,请看「华藏世界品」,所持刹网差别,通明刹种不同,偈颂的第九首:

【一切国土微尘中。普见如来在其所。愿海言音若雷震。一切众生悉调伏。】

这一首颂,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跟我们说「无差」,就是平等无有差别。「尘容佛海」,这是『一切国土微尘中』,任何一粒微尘,都是平等的容纳世界海微尘数的佛刹,等无差别,这个境界我们在前面读过。普贤菩萨在此地为我们说明重重无尽的依正庄严。我们在这些经文里面要学习的是觉悟、是拓开心量,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要修正我们对宇宙人生的看法、想法。

向来我们的想法、看法错了,没有看到事实真相。即使是今天科学相当发达,能够观察到最小的物质,科学家称之为粒子,比原子、电子还要小,最小的物质,在佛法里面就称之为「微尘」。微尘是最小的物质,凡夫肉眼见不到,天人的天眼也见不到,佛在经上告诉我们阿罗汉能见到,能见到微尘。可是微尘还可以分,这经上佛给我们说的,微尘可以分做七分,那个七分之一,当然比微尘更小了,只有微尘的七分之一叫「色聚极微」;色聚极微还可以分,再分成七分,那个七分之一叫「极微之微」,极微之微就不能分了。

所以,极微之微也叫做「邻虚尘」,深位的菩萨他们能见到!这是能量变成了物质,诸佛如来清楚。这样小的一粒微尘,里面容纳无量无边的诸佛刹土,就像一面镜子一样,把这个太虚空统统照在里面,一点都不漏,比喻只能比喻到彷佛,不能比喻到恰到好处。微尘里面有世界,微尘里面的世界还有没有微尘?有,肯定是有的。那个微尘里面是不是也容纳无量无边的世界?当然能容纳。所以这个世界是重重无尽的,这个道理真的不好懂。

难得唐朝初年,贤首国师在皇宫里面讲经,可能也是说到这桩事情,大家听到很茫然,没有办法体会出这个境界。贤首国师很聪明,请皇帝做了一个八角亭,八角亭是八面,请皇帝在每一面放一个大的镜子。造好了之后,请皇帝到这个亭子当中站一站,看一看是什么景象?镜子互相对照,人在当中一站,那个人就无量无边,这才恍然大悟,宇宙真相如是。所以这个世界是重叠的,重重无尽,不是一个平面,我们讲立体也没有办法讲清楚,重重无尽的立体,这是事实真相。由此可知,我们这一个人身,我们的生活环境,是不是重重无尽的?是的,一点都不错,这是事实真相。

这个里面只有转变,实实在在讲没有生灭,我们学佛的人在教理上稍稍涉入就明白这个道理。我们以人做个比喻,人有没有生死?没有生死。世间人不了解事实真相,贪生怕死!生死是一个转变,舍身受身就像换衣服一样。不同维次空间就像什么?就像我们现在电视里头频道一样,换频道;中国世俗人讲投胎,换个身体。投胎,说实在话没离六道,离开六道那就不是投胎了;实际上应当讲是转变。

没有出六道的众生,这个转变是业力。那我们的行业不能不谨慎,行业是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种善因必定得善果,造不善的因当然有不善的果报,这是十法界差别不同;但是就性识来讲,十法界毫无差别。你要细心去观察,十法界的现相也没有差别,这很不可思议!凡夫看到有很大的差别,那叫粗心大意,你没有把事实真相看清楚。这一首偈的境界不可思议。

『普见如来在其所』。一个国土就有一尊佛,一切国土那是无量无边的诸佛。世界在微尘里面,佛当然也在这个微尘里面,跟随佛学习的菩萨海会大众,佛所教化的九法界众生,都在这一微尘当中。我们这个说法,一般人听到认为这是神话,决定不是事实。一粒芝麻,这很小了,我们肉眼看到这一粒芝麻,这一粒芝麻是多少微尘聚集变成的?所以大乘经里面常讲「芥子纳须弥」,我们初学佛的人听到这句话不能理解,芥菜子跟芝麻差不多大;须弥山,佛讲是我们这个世间最大的一座山。所以在从前有人讲,须弥山在哪里?喜马拉雅山就是须弥山,这是地球上最高的一座山。这一座山怎么能够把它装在芥菜子里头?经上说须弥山没缩小,芥菜子没放大,怎么能够装在里头?所以这个境界叫不思议解脱境界。在《华严经》里面讲法不一样,微尘比芥菜子小得多,装什么?装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刹土,不是一座须弥山,无法想像!

前面清凉大师在《疏钞》里面给我们讲过,这是从性上说的,性没有大小。虚空法界刹土是自性,微尘毛孔也是自性,自性与自性它能够相容,互相能容纳;所以性没有大小、没有来去、没有生灭。从性上讲没有问题,从相上讲我们就很难理解了,「性如是,相亦如是」,这个道理太深了!我们只是在大乘经里面读到「性相不二,性相一如」,这些名词我们读得很多,都能够记得住,也会说,真正的意思不懂。

祖师大德用金与金器来做比喻,我们能体会到一点,少分。「以金作器,器器皆金」,这个我们懂,这是比喻,也只能比喻个彷佛,没有办法比喻到恰到好处。所以,根利的人听到他懂得,中下根性的人还是迷惑,还是搞不清楚,可是佛说的是真话。最后一句佛告诉我们「唯证乃知」,到你自己亲证了,这个境界你就知道了。

佛法殊胜,佛法高超,它高在哪里?高在不是教我们勉强的相信,佛不强迫人。到什么时候你相信?你自己契入境界,你自己证得了,你就信了。所以「信佛」这一句话,对我们大众来讲,确确实实是迷信。我们信佛,佛是什么?不知道。不知道,你相信,那当然是迷信,你说哪个不迷信?但是这个不要紧,迷信是你刚刚入门,入门之后,慢慢你就觉悟了,从迷信到正信。正信是什么?道理通达了,我这个相信有理论做根据。虽然我没有入这个境界,在理上讲得通,依照这个道理,依照佛所讲的方法去学习,渐渐能够契入,入了境界,真信!佛讲的话不是假的,佛讲的话完全是事实真相,事实真相就是这个样子。

所以贤首国师用两面镜子来对照,这个真的有自性互相容摄的现象在里面。两面镜子互照,你在镜子里面看到的时候,那就没有边际。我们人站在当中,看到我们一个人变成无量无边的人,佛法讲分身,看到自己无量无边的身相,你说那什么原因?两面镜子本来就是这样的,这就是佛常讲的法尔如是、法如是故,自性本来就是这样的。所以在一微尘当中见到世界、见到佛、见到菩萨、见到海会大众。我们凡夫业障深重,不但见不到,连觉察都没有办法觉察到。

由此,我们能够想像得到,法身菩萨他们入了这个境界,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超越十法界,我们常讲证得一真法界。证得一真法界,就是往生到极乐世界去、往生到华藏世界去、往生到一切如来实报土里面去了,他们所见到的境界就是《华严经》上所说的,这是他们的境界。

『愿海言音若雷震』。不是见一尊佛,是见无量无边诸佛如来。普贤菩萨能入微尘里面的国土,能见微尘里面的如来,见佛当然供养、礼敬、闻法。所以见性之后,闻法修行才真正没有间断,才能把无始劫来的烦恼习气转变成性德。通常讲把它断尽了,其实不是断尽,是转变,转烦恼为菩提,转生死为涅盘,它是转变,不是断掉;烦恼要断掉了,那菩提也断掉、也没有了。所以,它是一体的两面,贵在能转。见到那真是一切佛刹微尘数的诸佛如来。佛的「愿海」,海是形容、是比喻广大没有边际,等虚空法界,愿深!「言音」,这是比喻说法。愿海里面包含著表演,做出样子给众生看,教化众生回头、觉悟,随顺性德,不能随顺烦恼习气。

这几天有同修告诉我,说在外国现在有些国家在立法,立什么法?保护儿童,防止儿童被虐待。谁虐待儿童?父母。父母不可以骂小孩、不可以打小孩,你要是骂他、打他、虐待他是犯法的。儿童如果在家里头帮助父母清洁环境,或者是洗碗、洗盘子,一定要向父母要钱,他打工要给工钱。你说这个法好不好?这个法一立,伦常最根本的父子关系没有了,父子的亲情没有了。父子变成什么?老板跟员工。

现在有很多人为儿童争权利,所以今天我就想,我听到这话我就想到,那做父母的也要到法庭里面去争做父母的权利。所以许许多多年轻人不敢生小孩,生小孩将来都是冤家债主,都是麻烦,这怎么得了。西方文化走到最后,死路!所以我们看到西方的老人,老人多寂寞孤单!小孩十六岁在美国就成年了,他到什么地方去,父母没有权利干涉。有时候一去,一生不再见面了,过年、生日给你寄个卡片,父母收到之后,心里非常欢喜,这小孩还没把我忘掉。情义没有了,不要说孝道,他哪里懂孝道?朋友之间恩德、情义都没有了。功利的社会发展到极处是这么一个现象。

人在这个世间变成什么?变成机器。人的价值是什么?价值是金钱。你说这还得了!这个世界是悲惨的世界,无怪乎英国汤恩比博士说过,「挽救二十一世纪的劫难,解决当前一切疑难杂症,只有中国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英国人讲的,这是真正有智慧、有眼光、有见地。孔孟学说好,大乘佛法好,依教修行的人太少了,唯有依教修行才能救自己,才能够拯救你的家庭。

儒家的东西,我们学院最近把《弟子规》翻成英语印成小册子,也曾经把这个小册子介绍给当地的人民,他们看到之后,反应非常好,都很赞叹,感到做人应该是这样的。由此可知,我们能够肯定人性本善,佛法里面讲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性是本善的。没有人教、没有人讲、没有人提起,只要一提起,你看看回应,我们就见到了。回应是正面的,不是负面的;是赞成的,不是反对的。从这些地方加强了我们的信心,弘扬儒佛的大道是有前途的、是有拥护的、有赞成的,绝对不孤立。

诸佛菩萨「愿海言音」,我们听不到,我们没有办法接触,这个经上讲「若雷震」,我们相信经上讲的不错。读了《华严》渐渐开窍了、渐渐了解事实真相。诸佛菩萨的愿海言音在哪里?我们六根所接触的境界无一不是!只是我们这个心被烦恼习气染污了、障碍了,虽然接触,它麻木不仁,真的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眼见了,耳听了,心里头不开窍,不知不觉,依然是迷惑颠倒!学佛修行,除障碍、断烦恼这是当前第一门功课。烦恼习气不断,我们的六根就不管用,不灵了;烦恼习气要是消除了,我们六根就管用了,见色闻声,你就能看到诸佛菩萨的形相,你就能觉察到诸佛菩萨对我们的教诲。

『一切众生悉调伏』是真的不是假的,一切众生包括我们自己。我们常讲佛菩萨的加持、佛菩萨的保佑无时无刻而不在,真的加持,圆满的加持,满分的保佑。你自己不能觉察,你自己不能回头,你自己不能改过、不能自新;你要造恶业、你要变现三途苦报,让自己消所造的业障,佛菩萨都看在眼里。什么时候大彻大悟了,你才能够觉察到诸佛菩萨对我们的慈悲爱护,无始劫来从来没有间断过,这个时候才真正是知恩报恩。

我们没有办法做到报恩,原因是什么?不知恩。他对我有什么恩德?特别是逆境恶缘,不起怨恨心就很了不起了,怎么能生起报恩心?真正明白了,才会生报恩心。《金刚经》上诸位看到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体,这个故事详细的在《大涅盘经》里面。忍辱仙人是释迦牟尼佛的前身,没有成佛,在行菩萨道的时候,修忍辱波罗蜜,遇到歌利王(歌利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暴君),把这个修行人杀掉了。杀的手段很残酷,凌迟处死,不是一刀把你杀掉,把你身上的肉一片一片割下来,这样叫你死。这个修行人没有一点瞋恚心,忍辱波罗蜜圆满了,所以菩萨不但没有怨恨心,他还要报恩。没有过失,无缘无故被人家这样杀害,在我们想,不怨恨就了不起了,还要感恩,感什么恩?通过这个境界,才知道自己忍辱功夫到家了。没有这个境界怎么知道忍辱功夫到家?所以菩萨不但是没有怨恨,反而生起报恩心。当时发愿,我成佛之后,一定第一个来度你。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第一个得度的憍陈如尊者,憍陈如前身就是歌利王,知恩报恩!所以那个知恩重要,难!报恩不难。人与人都有恩,只有菩萨晓得、觉悟的人晓得。

我离开台湾到新加坡,写了六句「生活在感恩的世界」,一切给我为难的人、给我挫折的人、打击我的人都是我的恩人。我在这里面反省,是不是真的有过失?真有过失,改过自新;没有过失,消除业障。所以逆境恶缘是消业障的大好因缘,否则的话,无量劫来这些业障怎么能够消得掉?那些都是善知识,帮我消业障。顺境善缘帮助我长智慧。所以我才说「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不是帮助我增长福慧,就是帮助我消除业障。

那你们要问我,法师你从哪里学来的?我可以告诉你,我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里头学来的。善财童子能够一生圆成佛道,就是用的这个方法,他觉悟了,一切众生都是好人,世间没有恶人,他的恶作顶多可以说一时迷惑。肯定「人之初,性本善」,肯定佛法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都是佛,都是菩萨,都是好人。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偈颂最后的一首,第十首:

【佛身周遍一切刹。无数菩萨亦充满。如来自在无等伦。普化一切诸含识。】

第一句是说『佛身』。在《华严经》里面,讲佛有十种身,十表圆满没有丝毫欠缺。通常在大乘经里面只讲三身,而实际上三身跟十身是平等的。把十身归纳变成三身,三身细说就变成十身,所以三身跟十身实际上不增不减;三身不少,十身不多。

三身是常说的佛的法身、报身、应化身。法身是讲的真如自性,是讲的理。法身如来在《华严经》上有一个德号叫毗卢遮那,毗卢遮那是梵语,意思是遍一切处,就是这个地方讲的『周遍一切刹』,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法身。所以这个经论里面,我们常常看到「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

既然讲到三世佛,三世有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过去世诸佛,现在诸佛,释迦牟尼佛在经典里面跟我们讲过、介绍过很多。《千佛名经》为我们介绍三千尊佛,过去一千尊、现在一千尊、未来一千尊。在《万佛名经》里面,世尊为我们说了一万两千多尊的佛名,这是讲过去、现在、未来。我们特别重视未来,未来的佛在哪里?现在所有一切众生都是未来佛。六道众生、九法界众生统统是未来佛。这一切众生都有佛性,既有佛性,他怎么不作佛?当然作佛!只是现在妄想分别执著没有断,他变成凡夫;哪一天他要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了,他就成佛了。

成了佛之后,佛没有先后,为什么?称性。佛没有大小、没有先后。所以讲过去现在未来是佛的方便说,不是真实说。真实说哪有三世?哪有十方?十方三世是个抽象的概念,不是事实,事实是「佛身周遍一切刹」。你知道佛身周遍,我们的身周不周遍?周遍,决定没有两样。现在我们怎么没有感觉到周遍?是因为你有妄想分别执著,你没有办法觉察到。离妄想分别执著,你就明白了,道理在此地。

「法身」在哲学里面称之为宇宙万有的本体,在佛法称之为法身。「报身」是什么?报身是智慧,卢舍那佛。卢舍那的意思翻作「净满」,这个意思我们就明白了,净是清净,满是圆满;换句话说,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都圆满了,就叫做报身。所以报身是自受用身,自己得到了大圆满,大自在!这第三句讲『如来自在无等伦』,这是讲的报身。

「应化身」,那是他受用,是帮助别人的,千处祈求千处应。《楞严经》上讲「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有感,佛就有应。感应所现的有两种,一种叫应身,一种叫化身。「应身」是什么回事情?也跟我们凡夫一样,像释迦牟尼佛应身到我们这世间来,他也投胎,现的八相成道,这是应身,在这个世间住一段时候。在一般讲佛、菩萨用应身,一定是这个地方缘很深,根熟的众生有相当的数量,不是一次、两次就统统能够度尽的,他要用这个示现。

「化身」是特别的机缘,一次,再就没有了。像早年我们在台湾,听说周邦道先生的夫人遇到地藏菩萨,那是化身。我们在讲席里头也介绍过几次。这是二次大战之后,他们从贵州回到南京,在南京住的房子很大,他住的房子我去过,前面是个院子,院子外面有围墙,大门距离他自己住的房子还有一段路。这一天有一个出家人到周先生家里来,周夫人问这个法师从哪里来的,他说从九华山来的。来有什么事情?来化缘的。也不多,化五斤香油。那个时候周夫人没有学佛,不懂佛法,但是人很慈悲、很善良,没给他,这个法师就走了。

走了之后,她忽然感觉到一个奇怪的问题,这和尚怎么进来的?门没有开,进来的时候没有开门,门是关著,他怎么进来的?出去的时候门还是关著,这和尚不见了,所以她很疑惑。以后到台湾跟李老师学佛,就把这桩事情详详细细跟李老师做了个报告。李老师说你遇到的不是普通出家人,是地藏菩萨的化身。化身,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都不知道。所以她非常后悔,当时没有供养五斤香油。

我们看虚云老和尚的《年谱》,老和尚朝五台山,为报父母恩,以朝山的功德回向给母亲,三步一拜,几千里的路程,不是近!拜了多久才拜到?三年。他走的速度当然不快,走三步要拜一拜,这个三年经过三个春夏秋冬,你就晓得那多辛苦!所以两次生病,病倒了,在野外,附近没有人家。当他生病严重的时候,遇到一个要饭的叫化子,这个叫化子来照顾他,给他煮一点东西、找一点药。等到他身体复原了,他就问那个叫化子:你是叫什么名字?你是哪里人?这个叫化子告诉他。於是他去讨他的饭,他继续去朝山。

到第二年他又生病,很巧妙又碰到这个叫化子,叫化子告诉他:我住在五台山山下,你到五台山去问我,他们都知道,我叫文吉,文章的文,吉利的吉,我叫文吉。老和尚拜到五台山之后就打听,因为这个叫化子两次救了他的命,人家告诉他是文殊菩萨,他才恍然大悟。那是化身,那不是应身,真有,不是假的。你要是真心,你遭遇到苦难,佛菩萨自然来照顾,你要有信心。佛菩萨从来没有离开过你,一切时、一切处都在照顾你,所以修行人成败关键就在一个信心,真相信,真干!

不怕苦、不怕难,为了报恩。知道父母一生没有真正修行,父母一生的行业,自己哪有不清楚的道理?用佛经一对照,父母现在在哪一道,不要去问人,大概都知道。纵然不能确切的知道,一般都能很正确的判断,正如佛经上讲,生三善道少,往三恶道的多。我们在《地藏经》里面看到婆罗门女、光目女,她们的母亲都是堕地狱。孝子孝女,你怎么样帮助他?这是你报恩的时候,真修,把这个功德回向,真有效果。功德,修行的本人得七分之六,你所回向的那个人得七分之一,这个道理一定要懂。

我过去讲《地藏经》讲得很清楚,婆罗门女救母亲的心切,一日一夜(这时间不长)恳切念佛,真心恳切念佛。在念佛当中得到了三昧,那是真诚恳切,三昧是禅定,定中地狱的境界现前。她去参观地狱,遇到地狱里面的鬼王,无毒鬼王。她向鬼王打听,她的母亲是不是在地狱里头?鬼王问她:你母亲什么名字?在生的时候造作什么样的罪业?婆罗门女说明了,鬼王就跟她合掌,称她菩萨:你放心,你的母亲确实到过这个地狱,但是三天前她已经生到忉利天去了。他说:听说她有孝顺的女儿为她修积功德,不但她生天,在地狱同时受苦的那些人也都超生了。这个话我们相信。

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力量?说穿了很容易明白,你看婆罗门女,如果她母亲没有死,母亲不堕地狱,她怎么会那么认真念佛?她肯定不行!换句话说,她就没有办法得念佛三昧。她为什么得念佛三昧?是她母亲这个缘成就她的,母亲成就她得念佛三昧,这一个功德生天,这么个道理!由此可知,虚云老和尚去朝五台,把这个功德回向她母亲,他要不是为报母亲的恩,他就不会三步一拜,拜三年才拜到五台山。他三步一拜这种虔诚、真诚感动佛菩萨,他母亲哪有不得利益的道理!

超度是真的,不是假的。但是你要有真实功德,不是在佛菩萨面前念几卷经、念几声佛号、磕几个头,那个力量非常微薄。什么原因?你心不真诚。超度这个事情是真有,要如理、要如法才能得到效果。如果不如理、不如法,但也是好事,不能说是坏事,利益有,不大。我们要懂、要明了。换句话说,自己要报佛恩、要报亲恩、要报四重恩,自己要真正有成就,拿这个成就来做报恩的张本。你自己修行没有成就,你拿什么报恩?那我们念佛的人成就是什么?往生。我这一生真正往生净土,亲近弥陀,我所有的恩人的恩都报了,要拿这个功夫、这个功德才真的能报恩。

在不能往生之前,如果能够得功夫成片,得一心不乱,婆罗门女是得一心不乱,至少她得事一心不乱。为什么?如果不到这个境界决定不能到地狱去参观。地狱只有两种人能见到,一个是得道的人。得事一心不乱,他的断证等於阿罗汉,所以鬼王称她菩萨;理一心不乱,我们不敢讲,事一心不乱是肯定的。功夫成片也算不错了,见不到地狱,所以光目女她的功夫,大概用我们念佛法门来说,她是功夫成片。所以她是梦中见到的境界,她不是定中,她的感应在梦中;婆罗门女感应是在定中。这个境界不相同,功夫不一样,果报也不一样,这我们在经典里面看得很清楚、很明白。这些都是跟诸位说的叫应身跟化身,应身、化身都是帮助众生的。

那我们自己这一生到这个世间来,我们这个身体是什么身?佛在经上讲得很多,叫业报身。我们是业报,过去生中修的一点善业,五戒十善,过去生中曾经修五戒十善,五戒十善引导你到人间来得个人身。所以在六道里头,我们造的业无量无边,起心动念都是在造业。无量无边的业习,习是习气,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引导你到哪一道去受生。我们都到人道来了,现在我们看到社会许许多多人,但是每一个人生活状况不一样,富贵贫贱、寿命长短不一样,这是什么?这是另外一种业叫「满业」

由此可知,既到人间来了,我们的「引业」相同,引导我们到这里是相同的,满业不一样。满业就是要是总的来说就是布施,这个我们大家不相等。你这一生发大财,我这一生很贫穷,我们两个业不一样。你过去生中修财布施修得多,我过去生中修财布施修得少,那我们财富就不相同;法布施修的不一样,所以我们的聪明智慧不相等,你很聪明,我很愚痴;无畏布施不一样,你的身体健康长寿,我的身体常常多病、多烦恼,这是满业不相同。

所以满业总的来说,就是三种布施供养,在佛法里头也包括了全部菩萨的行门。菩萨无量无边的行门,把它归纳起来,六度,六个纲领,六度万行;万行归纳成六大类,六大类还可以归纳成一类,就是布施。我在前面跟诸位讲过,布施里面有三种: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六度里头持戒、忍辱是属於无畏布施,精进、禅定、般若是属於法布施。所以六度还可以归纳,就是一个。

由此可知,大乘佛法的修学从初发心一直到如来地,修什么?修布施供养而已。那个智慧、福智无量无边!舍财得财,舍法得聪明智慧,施无畏,观世音菩萨施无畏救苦救难,诚心诚意帮助一切苦难众生,施无畏得健康长寿。所以一个布施包括了全部的佛法,我们要明了。施舍是真实智慧,凡夫迷惑颠倒没有智慧,他不肯做;菩萨知道。

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的示现,他统统舍尽了。布施就是舍,王位也舍掉了,荣华富贵都舍了,没有一样不舍,舍到最后只剩下三衣一钵。过什么样日子?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把所有一切的福德统统布施给一切众生,他自己不享受。我们从这个地方看到佛为我们表演的「大喜大舍济含识」,他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真的舍尽了,供养一切众生。所以佛成就的叫二足尊。

我们今天皈依,「皈依佛,二足尊」,二是两个,足是圆满、满足。福德满足、智慧满足就是这两个圆满,我们一般人讲的福报圆满、智慧圆满。这两种圆满怎么得来的?布施供养得来的。佛教我们不要积蓄财物,世间苦难的人很多,缺乏财物的人很可怜,没有吃的、没有穿的,在饥寒边缘里面度生活的人不少!我们有没有想到?我们能不能在日常生活当中省一点,布施给他们?纵然没有这种机缘,要常存此心,心不能没有,事要看缘分,没有缘分你就没办法做到。佛菩萨有能力,有智慧、有能力他能做得到,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

『无数菩萨亦充满』,菩萨是佛的学生,向佛学习的都是菩萨,无论是在家出家,这些人亲近诸佛如来,不舍佛陀的教诲。那佛菩萨在哪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们在《华严经》里面得到了讯息,佛菩萨比我们的世间人多,比我们世间众生多。这个地球上人不多,只有七十几亿,如果包括所有这些动物,那就多了,佛菩萨比这个还多,所以说「亦充满」。问题在哪里?问题在我们不认识,不认识的原因是迷而不觉。所以人生最可贵的、最难得的是觉而不迷。我们自己能够做到少分觉而不迷,那你也就是菩萨了。菩萨就是觉而不迷,凡夫就是迷而不觉。我们才刚刚开始觉悟,那也是菩萨。

《华严经》里面讲菩萨有五十一个阶位,我们是什么阶位?初信位的菩萨。开始觉悟了,向著觉悟的方向、觉悟的目标去前进,这好事情。可是我们烦恼习气很重,不能说没有觉悟,但是那个觉悟靠不住,一转眼又被境界迷惑了,在境界里头起心动念就迷了,因此修行时间很长。什么原因?进进退退,就是一会儿觉、一会儿迷。我们现在就在这个状况当中,不能把觉悟保持住,时而觉又时而迷。大概在初学,觉悟的时间少,迷的时间多,所以功夫不得力。如果觉悟的时间能够多过迷惑的时间,你就感觉到功夫得力,功夫得力是个好境界。所以最要紧的一桩事情是怎么样能保持自己不退转,我们功夫天天都有进步,这个时候你会得法喜,叫法喜充满,天天有进步。

为什么不能进步?从前章嘉大师所说的,你放不下!所以他教给我「看破、放下」。为什么不能进步?为什么又迷了?放不下。放下就是布施、就是舍,佛用这个方法教化一切菩萨,所以菩萨这个修行方法没有别的,就是放下。所以我很感谢章嘉大师,我认识他头一天,他教我这个方法,看破帮助放下,放下帮助看破,这两个方法相辅相成,从初发心到如来地就用这个方法。

看破是什么?智慧,放下就是施舍。所以在六波罗蜜里面,看破是般若波罗蜜,其余的五个都是放下;布施放下悭贪,持戒放下恶业,忍辱放下瞋恚,精进放下懈怠,禅定放下散乱。你们想想看都是放下,般若是看破,先从哪里做起?先从放下做起,放下一分你就看破一分,看破一分又帮助你放下一分,这两个方法在互相帮助,愈来功夫愈深,到圆满就成佛了。所以等觉菩萨放下最后一品生相无明,他就圆成佛道了。

所以放不下是大障碍,放不下招来的果报是大灾难!我们如果真的明白、真的懂得了,就用这两句「看破、放下」,消灾免难。我们就是在现前这个世间,这个世间不管有什大的灾难,你要真正懂得看破放下,再大的灾难对你来说,没事。他们报土里头有灾难,我这个报土里头很安稳,这个道理就是经上常讲的「境随心转」

我心清净,一切都放下了。清净心是真心,清净心是自性,自性变现的是法性土,法性土不坏。九法界众生没有见性,他住的土叫法相土,法相土有生灭、有成住坏空,法性土没有。这个道理,我们就用祖师的比喻来说,祖师用黄金来做比喻,黄金我们比喻作法性,黄金所做的器皿那叫法相。黄金可以做一个杯子,这个杯子我不要了,我想要一个匙,把这个金熔下做个匙,杯子坏掉了,匙形成了。那问黄金坏不坏?不坏。黄金永远不坏,但是做什么样器具,那是随你的念头在变化。所以说相会变,性不变,懂这个道理,法性土它就不会变,所以看金它不变;法相土那是随著妄想在变。「一切法从心想生」,从心想生那个一切法是法相,不是法性,法性不从心想生。见性不著相,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阿弥陀佛的实报土、毗卢遮那佛的实报土在哪里?当下就是。你会用真心,你会用清净心,你就住法性土。所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诸位要记住。怎么往生的?是不是念阿弥陀佛往生的?给诸位说,不是。念阿弥陀佛怎么会往生?真正往生的原因,心净则土净,是这么个原因。我念阿弥陀佛的目的是什么?是要念到清净心。用念阿弥陀佛的方法,把我的清净心念出来,这样生净土的,你要明白道理!你念阿弥陀佛不得清净心,那就是古人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念阿弥陀这个方法、这个秘诀是把万缘统统放下,心里头只有一句阿弥陀佛,心清净了。因为平常要想把这些杂念统统断掉,不去想,很难,非常非常困难,做不到!所以佛教给我们的方法,用一念打掉一切妄念;用阿弥陀佛这一念,把所有一切妄念全部换过来,让自己的心得清净,这样往生的。

由此可知,在平常用功的时候,怎么个用法?念头起来了,不管念头是善是恶不要理会,阿弥陀佛,把这个念头马上打下去,用这阿弥陀佛代替,这叫真会念佛,这叫真实功夫,古人所讲的「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妄念起来很正常,是自然的,你是凡夫,无量劫的妄想习气,它怎么会不现行?现行的时候要觉悟,什么觉悟?阿弥陀佛就是觉悟,马上换过来,这是修净土,修净土就是修清净心。好,现在时间到了。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