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八三四讲)  2002/8/31  澳洲净宗学会  档名:12-17-0834

诸位同学,请看「华藏世界品」,随门广释,偈颂的第二首:

【须弥城树坛墠形。一切刹种遍十方。种种庄严形相别。各各布列而安住。】

这一首偈是讲华藏世界的「形状」以及「布列安住」,这句话要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这一个大宇宙的状况。现代天文学算是有相当的进步,但是要从《华严经》华藏世界来看,好像还达不到。因为这一个大世界,这一个刹土,佛经里面常讲的一佛刹,一尊佛的教化区域,它有范围。就一般来说,这个范围多大?过去黄念祖老居士讲过,十亿个银河系。那我们今天天文的知识有没有超越十亿个银河系?如果要不能超过十亿个银河系,那我们的范围还没有办法突破娑婆世界,也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他教学的范围。

华藏世界这是讲世界种,「种」是以佛刹为单位,就是十亿个银河系是一个单位,以这个为单位。经上用的形容词来给我们说,说世界海微尘数的世界,这是一个刹种。在大宇宙里面这个刹种无量无边,又何况重重无尽,《华严经》的宇宙观实实在在是不可思议!这一段说的就是这一个星系里头,这是一个大星系,我们讲娑婆世界是这个里面的一个小星系,这个小星系就是三千大千世界。我们今天所讲的银河系,银河系是一个单位世界,这个里面有许许多多的星球。它的形状像须弥山,像一个山的形状,像一个城的形状,城市。

前面跟诸位报告过了,我们现在坐飞机飞到高空看到地面上的城市,就像我们在望远镜里面看到太空当中的星系一样,有这种形状,有树的形状、有坛墠的形状。形状之多,前面长行里面说过,若广说者,有世界海微尘数,说不尽!经上只举了这几个例子,这几个例子含义很深,『须弥』是表智慧德能的高广;『城』是我们今天讲的多元文化;『树』是讲种种建树、种种建立;『坛墠』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地鬼神的场所,它的含义是真诚恭敬。所以举出这几个例子,这几个例子的含义我们一定要清楚、要明了。

下面说『一切刹种遍十方』,不是一个刹种,华藏世界是一个刹种,像华藏世界这样的刹种,种就是集团,许许多多的佛刹聚集在一起,成为一个最大的星系,称为刹种。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华藏世界有二十重,就是二十层,娑婆世界跟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都在第十三层。像个大楼一样,这个大楼里面房间很多,释迦牟尼佛有个教室,阿弥陀佛也有个教室,他们的教室都在第十三层,从这个比喻,诸位去想想这世界之大,不可思议!

『种种庄严形相别』,在一般讲,讲星球多半是圆形的、椭圆形的,但是要讲一个星系,那形状就不一样了。我们现在在天文望远镜里面看到许许多多的照片,跟《华严经》里面所说的来对一对,对比一下就知道了,星系、星团的形状不一样。这里面我们又要晓得我们在哪个角度来看这个星系,那又不一样。现在我们晓得,我们这个依住的银河系是个圆形的,当中高,愈往旁边愈稀薄;从当中看好像是「须弥」,从侧面看你能看到当中高,慢慢的低下去。可是如果你要是在银河正中来看,你看到这个银河是个圆形的。所以,我们观察角度不一样,看到它的形状就不相同,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决定不能够执著。所以说种种庄严形相有差别,不相同的,就是一个星系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它也不一样。

『各各布列而安住』,这些星球星系在太空当中的运行,它很有规则。为什么它一点都不乱?像地球这是太阳系的行星,围绕著太阳旋转。太阳带著这么一大群,好像一个家族一样,围绕著银河系旋转。从《华严经》里面我们了解,银河系又绕一个大星系在旋转。所以,从这些地方我们去思惟、去观察,人太渺小了!在整个大宇宙里头实实在在是微不足道!《华严经》在这一品经介绍这个宇宙的状况,依报庄严,我们的生活环境。这一大段经文就像现在学校里头所上的天文太空物理,讲的是这个科目。

下面第三首颂,这一共有三首,是说体性,长行里面所讲的体性。体是理体,哲学里面所讲的本体,宇宙的本体。体是什么?也就是说这个宇宙的现象从哪里来的?根据什么道理形成的、发生的?生命从哪里来的?万物怎么发生的?它总有个道理,这个道理就是本体。佛在这个经上告诉我们,不但我们讲的是星球星系、生命万物,还包括虚空。我们一般人研究这些现象,往往把虚空疏忽掉了,佛法把虚空也算在其中。

这虚空从哪来的?这个不能够疏忽,佛在这个经上告诉我们「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由此可知,宇宙万有的本体是性识,性,真如本性;识,是佛在经上讲的阿赖耶识。性识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觉悟了就称之为性,迷了就称之为识。觉悟所现的是华藏世界、极乐世界,这是觉悟的时候所现的。迷了的时候,所现的十法界、三途六道,是我们自性迷了现出的境界。所以性识是能现、能变,这个境界,虚空法界刹土众生是所现、是所变。但是在佛法里面讲,能所是一不是二,这才是事实真相!请看经文:

【或有体是净光明。或是华藏及宝云。或有刹种焰所成。安住摩尼不坏藏。】

这个第一句我们一看就晓得,如来的报土,法身菩萨的报土,我们常讲「净土」。净土有没有?真有。为什么会有净土?心清净。《维摩经》上讲得好,「心净则佛土净」。所有一切境界包括虚空,佛在《般若经》上跟我们说出它的真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把所有一切现象的真相跟我们说出来了,「如露亦如电」《金刚经》上说的。

《楞严经》里面说得更清楚、更明白,为什么如露如电?电是闪电,《楞严经》上讲的,所有一切现象,包括虚空,「当处出生,随处灭尽」。一现一切现,没有前后次序的,这个话很难懂,确实是事实真相。六道凡夫不了解事实真相,误以为这些现象是真实的,在这个里面生起了妄想分别执著,这亏就吃大了!误以为真有,佛菩萨清楚这个有叫幻有、妙有;妙有非有,真空不空!能现能变的性、识它不是物质,没有形相,所以叫它做空。我们六根接触不到,连思惟想像都达不到,六根缘不到称之为空;它确实是有,它能现能变,虚空法界刹土众生是它所现所变的。所现所变刹那生灭,那个生灭太快了,快到我们没有办法想像,生灭几乎是同时的,生灭同时也可以说不生不灭。生灭这个分别、这个执著、这个念头都不能存在,不能成立,到这个时候你才真正能够明了事实真相。这在佛经里面说,是什么样的一个程度?八地菩萨,八地菩萨叫不动地,他看到事实真相,我们想像八地菩萨那个定功多深!

所以佛法的修学,无论是大乘小乘、显教密教、宗门教下,修什么?都是修的禅定;八万四千法门是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手段,都是修的禅定。我们用的方法是「持名念佛」,持名念佛修什么?还是修禅定。《弥陀经》上讲得很清楚,「一心不乱、心不颠倒」。我们念佛修什么?修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念佛三昧、就是禅定;心不颠倒是智慧,那就是明心见性,大彻大悟,跟宗门有什么两样!方法不一样,目的完全相同。所以佛在经上才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这是真的!那在我们分上来说,好像法门不平等,有高下,这什么原因?这是我们各个人根性不平等,善根福德因缘有高下,不是法不平等,我们人不平等,所以学习才需要选择法门,道理在此地。

选择什么样的法门?选择我们学习容易,与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缘相应,与自己现前生活环境相应,学起来,我们现在人讲,很轻松没有压力,很容易没有困难,这就适合自己的根性。法门很多,自己没有能力选择,释迦牟尼佛曾经提供一些参考资料,像《大集经》上佛讲的「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净土成就」,这是释迦牟尼佛提供给我们的参考资料。那想想我们今天生在末法时期,释迦牟尼佛讲末法时期净土成就,我们就选择净土法门。

净土法门里面修行的方法也很多,我们平常读《十六观经》《十六观经》理面讲的是大的区别,就是修行的方法就有十六种。「持名念佛」是十六种里面最后的一种,第十六种;最后的一种,往往也是最适合娑婆世界众生根机的一种,这很值得我们做参考。所以我们的选择不是盲目的,也是有道理、有依据的。

用持名的方法修什么?修一心不乱。迷悟的差别就在此,觉悟的人一心;迷惑的人妄念很多,所谓三心二意,迷了。三心二意有出处的,法相唯识宗里面讲的心、意、识叫做三心;二意是末那、意识,末那是意根,第六是意识,叫二意。九法界众生起心动念都落在三心二意,所以三心二意是妄心,真心是一心,一心是真心!

佛在《华严经》里面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一切众生当然包括我在内,也包括你在内,一个也没有漏掉。皆有如来果地上的圆满智慧,这个智慧真的是无所不知,确确实实知过去未来,过去无量劫,未来无量劫,你原本都知道。德是能力,佛家常讲万德万能,你无所不能,圆满的能力。第三是圆满的相好。现在这三种,佛给我们说出来,说我们有,而实际上这三种我们都没有;没有,失掉了。佛给我们说这个失掉不是真的失掉了,是迷失,你迷了自性。所以自性这三大圆满,智慧圆满、德能圆满、相好圆满,这三种圆满你丧失了,迷失了。什么时候你觉悟了,你自性这三个圆满就现前了。

为什么会迷失?佛说得好,「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这一句话把我们的病根说出来了,我们有妄想、有分别、有执著;妄想阿赖耶,分别第六意识,执著末那。所以,我们今天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谁做主?三心二意做主,这叫凡夫,大乘经里面佛常常讲的颠倒错乱,说我们这些人。

佛菩萨的教诲没有别的,千经万论只有一个宗旨,劝教我们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放下你就成佛了。这一放下,就是说你自性里头的大圆满,智慧、德能、相好就现前了。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做给我们看,这经上常讲「为人演说」,演是表演,释迦牟尼佛表演给我们看。不仅仅是用言语来教导,他的一生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的模范,觉悟的榜样,觉悟的模范。

我们学佛常常想著本师释迦牟尼佛,向他学习,他是真正放得下。世间人哪一个不贪图名闻利养、功名富贵?释迦牟尼佛王子出身,把王位舍弃掉了;荣华富贵他统统具足,他舍得干干净净,他就出家去。出家之后过什么生活?三衣一钵是他全副的家当,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他过这个生活。我们乍看起来,这个生活太苦了,我们很不容易接受。如果你要再深入的去观察,你就看出门道了,那是真实智慧的生活。

佛的思想、佛的心跟宇宙融合成一体,佛的身跟太空当中无量无边的星系星球、一切众生也合成一体。《华严经》上讲的清净法身,这种享受、这种的大乐,我们一般人连作梦都想不到!我们现在的话,他的精神跟肉体跟大宇宙合而为一,真正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所以,能现能变,所现所变是一个自己,「性相不二,理事一如」。我们才真正了解佛陀的圆满智慧,无量的德能,圆满的相好,从这里来体会出来。要是用言语文字来做一个说明,那就是这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世尊当年在世完全表演给我们看。所以《华严经》在哪里?不是在经本上,《华严经》就是现实的宇宙,就是现实的人生。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讲到本体,法身菩萨他们所依的理体是『净光明』,净是清净心,真心!纯净光明是智慧,清净心起作用就是真实般若智慧。所现的境界,以「净光明」为体所现的境界是什么?华藏世界、极乐世界。华藏、极乐的居民心地都是清净的,一尘不染,世出世间法都不染著,真净,这是纯净!在一般大乘经上所说的如来的报土,在四土里面这是属於常寂光土、实报庄严土,是净光明为体。

再次一等的方便有余土、凡圣同居土,那就是底下一句所说的,『或是华藏及宝云』,「华藏」是毗卢遮那佛的教区,这是个大世界。毗卢遮那,法身佛,《华严经》上讲的,卢舍那是报身佛,千百亿释迦牟尼佛是应化身佛。所以遮那(毗卢遮那)、卢舍那、释迦牟尼佛一而三、三而一。我们要知道,阿弥陀佛也是毗卢遮那的应身佛。宇宙确实是一体,从来没有分割过的。只是众生无知,在这个里头起了妄想分别执著,造作无量无边的业习,把一真法界变成了十法界、变成六道、变成三途,这个叫自作自受。

我们迷得太久了,对於事实真相是一无所知。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都与妄想分别执著相应,烦恼天天在增长,业习永远不会断,这个就是六道轮回的因,你怎么能够超越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是假的,确实不是真的,这个世间就像作梦一样。所以《金刚经》上讲的「梦幻泡影」,用这四个字来形容宇宙人生真相非常恰当,而且这个现象刹那生灭,这个道理前面说过很多了。

这里面讲「或是华藏」,以华藏为体,这里面就有实报庄严土,这是最高的,有方便有余土,有凡圣同居土。后面讲「宝云」,这宝云是什么?现在科学家明白了,星球怎么产生的?太空当中的云雾,很小的物质,粒子原子电子布满在太空当中。若有一个因缘,它们慢慢的靠拢,密度浓厚的时候就变成一个云雾一样。那个密度再加大(它都是一个动的,不是静的,它在那里运动),慢慢的它会形成一个星球。所以宝云是完全讲物质的世界,我们讲的是依报器世间,华藏里头有智正觉世间,有有情世间。

『或有刹种焰所成』,火焰、火球,这是现代一般人常识里面都不会陌生,都能接受,太阳就是个火球。天文学家告诉我们,我们在晚上,特别在澳洲,澳洲这个地区还没有被污染,晚上你看到晴空,星星特别明亮。每一颗亮晶晶的那个星球都是太阳,都是火球,「焰所成」。那我们能够想像得到,一个太阳肯定有许许多多不放光的行星围绕著它。火球大小不一样,我们的太阳在太空当中自己放光,完全是被燃烧的。太阳并不算很大,比太阳大的多得很,也有比太阳小的。这是现在科学家的说法,太阳这样的星球完全在被燃烧,核分裂,它的这些物质是有限的,所以它能够烧得尽,烧尽了,光就没有了,这个星系可能就解体了。

所以佛说「世间无常,国土危脆」,我们一定要认识。佛说这些话,他的用意是在勉励我们,我们在无常的国土里面去修真常。真常是什么?净光明是真常,迷是无常,觉是真常。马鸣菩萨讲得很好,一切众生「本觉本有,不觉本无」。不觉是无常,本觉是真常的,我们在这个世间得人身遇佛法,最大的一桩事情,最重要的一桩事情,利用这一个环境、利用这个缘分要修真常,永恒不变,那我们就成就了。不要再去搞六道轮回了,当然更不应该造三途恶业,去受三途苦报,这错了。

『安住摩尼不坏藏』,「摩尼」是宝,古人翻作如意宝,称心如意,把它比喻作心性、比喻作阿赖耶。好,这首偈我们就介绍到此地。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偈颂的第四首:

【灯云焰彩光明等。种种无边清净色。或有言音以为体。是佛所演不思议。】

这一首是讲的「教体」,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们示现在九法界,所为的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以什么为教学的理体?这个地方给我们讲了三桩事情,第一句是讲智慧,第二句是讲形象,第三句是讲音声。虽然文殊菩萨在楞严会上拣选圆通,他说「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这个意思说明了,娑婆世界众生在六根里面耳根最利,有时候他看不清楚,他听得清楚。听跟看还是非常重要,在我们这个世间确实有不少人,他看东西看得很仔细,听有的时候会疏忽了;看跟听都不能离开智慧。

佛法的修学是以智慧为本,不但是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在遍法界虚空界教化一切众生,总的纲领原则就是戒定慧三学。我们从佛法里头常常说的四句偈就明了了,这四句偈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前面三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不是一尊佛,是所有一切诸佛教化众生的总的方向、目标、纲领。前面两句是戒,自净其意是定慧,戒定慧三桩事情,把戒说了两条,定慧说一条,这什么意思?我们在这个地方要能体会到,戒重要!戒是修学的基础,戒就是这一首偈的第二句『种种无边清净色』,离开戒律,就没有佛法了;离开礼乐,儒就没有了。儒家讲的礼乐跟佛法讲的戒律是一桩事情。

学佛哪里学起?首先要学像个佛的样子,佛的日常生活、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纪录下来就是戒律。而佛说实在话,连戒律这个念头他都没有,我们称它为戒律,佛确确实实没这个念头。佛的一切作为是心性自然的流露;换句话说,是性德的自然起用,起作用。由此可知,戒律是什么?戒律就是我们自己的性德,而我们凡夫迷失了自性,思想见解、言语造作与性德完全相违背。违背的时间久了,就变成一种习惯,而以为这个习惯是对的、是正确的。看到佛菩萨表现的那个,我们还觉得不太能接受,不以为然,这个原因、事实真相我们不能不搞清楚。

所以学佛第一要放弃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放弃自己的成见,随顺佛陀的教诲,特别是戒律。随顺佛陀的教诲,是随顺自己的性德,王阳明先生所讲的,随顺自己的良知良能。戒律不是佛发明的,不是佛制作这一套东西来约束人的,不是的,完全是自然的流露。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然后你才会真正发心去学戒律,才知道持戒是帮助我们明心见性的不二法门。见性之后,自自然然那就是戒律了,你对於一切人事物,对宇宙人生的想法看法会跟诸佛如来完全相同,佛佛道同!我们想法、看法跟佛不一样,是我们迷失了自性,要想把自性找回来,除这个方法之外,找不到第二个方法了。

经文里头『灯云焰彩光明等』都是表智慧的,这里面有表权智、有表实智,「光明」是实智,真实智慧,「灯云焰彩」是权智,唯有智慧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智慧从哪里来的?智慧从清净心里头生的。

偈子里面讲的色是色相,眼根所缘的。『种种无边清净色』,这是真的,无量无边的色相,没有一样不清净的。我们今天举目所见的,在这个地球上,所有一切的色相都被污染了。从外面看,环境污染、地球的污染;从内里面看,我们心性的污染、精神的污染、生理的污染。哪来的清净?现在这个污染是非常非常严重!

这些年来,有许多人讲世界末日,就有一些科学家提出他们的看法,以他们的科学技术的知识,说地球会毁灭。什么原因毁灭?污染毁灭了地球。现在储存在地球上空,这些有剧毒的物质,数量天天在增加。最明显的,我们能够感觉得到的,这些年来整个地球上气候不正常。什么原因造成的?大气的染污。许许多多人知道,但是不肯放弃。染污里最严重的是哪些?工厂、飞机、车辆、船只所排出来这些废气,这些废气都含著有严重的剧毒。每一天排出多少,长年累月累积在云层里头,将来这些东西落下来之后,这个地区就一片死亡,草木都不能够生长,何况动物!这些科学家认为「恐怖大王从天而降」是指的这桩事情,愈想愈可怕!但是我们要有智慧,怕,不能解决问题,这是众生的共业,逃不过的。

我们算是非常幸运遇到佛法,遇到佛法,这个问题就能解决。人活在世间哪有不死的?死亡并不恐怖,死亡是很正常的现象,问题是死了以后到哪里去?这个才是真正重要的大问题。我们死了有好地方去,肯定人不是只有这一生,人只有这一生,我们学这些东西干嘛,没有意义了!一切众生他有过去、有未来。所以,我在这两年当中,托付钟茂森居士在美国给我收集,美、加有些学者,著名的学者,他们在最近半个世纪在研究轮回,研究人们过去今生,有许许多多的报告,他替我收集了二十几本,说明人确确实实有前世。人有前世,当然就有来世,如果我们肯定这个事实,我们对生死的看法就不一样了,知道人的生死就像穿衣服、脱衣服一样,这个身体用了几十年,衰老了,不好使用了,换一个!

佛在经上跟我们讲得很清楚,这身不是我,一切众生误以为是我。那身是什么?身是我所,我所有的,就像那衣服一样,衣服是我所有的,不是我,身是我所有的,不是我。我所有的丢掉不心痛,我又去找一个新的身体,我们中国人讲「投胎」,换一个身体,要愈换愈好。今生我们得人身,来生我们得佛身、得菩萨身,最低限度也要得天身,这一生算是没有白过。来生如果还得个人身,你毫无进步,你还在原地踏步;至少来生要得天身,你进了一步。

我们今天遇到这个法门无比的殊胜,我们要向佛学,向佛学一定要认真,不能只学形式,要学佛的实质。佛在总的原则纲领上来说,佛具足圆满的戒定慧,我们要学佛,要不要在这上面下功夫?修净土的同学,佛在《观经》上对韦提希夫人的开示,那就是教我们的。学习的根本基础「净业三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们做到了没有?学会了没有?《十善业道经》我们讲过,真学、真干!第二条「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我们学到了没有?第三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我们有没有做到?

第一条做到,你不会失人身,来生确确实实能得人天福报,你决定不会堕三途。第二条做到,你真正是佛弟子了,肯定超凡入圣,这个圣是小圣,小乘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在大乘,信位的菩萨,初信位、二信位、三信位,信位的菩萨。如果第三条也做到了,你念佛求生净土有把握了,往生净土纵然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你也成佛了。这个法门真正不可思议,诸佛赞叹,菩萨向往。

所以佛的这些教诲,这些教诲是大道,是与性德圆满相应的,不是局部的。特别是在今天的社会,我们看到年轻人不知道孝顺父母,我们做出孝顺父母的样子给他看。「为人演说」,演是表演,做给他看!现在人不知道尊重师长,我做出来,做出尊师重道的样子;现代人不知道仁义,我们要做出仁义的形象,不但自己得好处,自行就是化他,令一切众生得利益。

哪些众生得利益?一切众生都得利益,得的利益不一样。根利的、缘成熟的,他看到了,他会反省,他就觉悟了,他跟你学习。烦恼习气业障深重的,虽然他没有办法觉悟,也不会跟著你做,阿赖耶识里头种了善根,所以说一切众生没有不得利益的。这个得利益有明显的、有隐伏的、有自己清清楚楚明白的、有自己懵懵懂懂不明了的。觉悟的人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要给社会大众做好样子,所以形象非常重要!在在处处要显自己无边清净身。

这些年来,我们在新加坡办了几届弘法人才培训班。我勉励年轻的同学,怎样学习才能与佛菩萨相应,才能够得到真实利益?没有别的,你要把你自己的障碍放下。根本的障碍就是自私自利,你要不能放下自私自利,你就是遇到诸佛如来来教你,你也入不了门。绝对不是佛菩萨不慈悲,佛菩萨大慈大悲,你自己有障碍。不但你不能证得,你连觉悟都不可能,悟门堵塞了。自私自利很可怕,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我讲的这十六个字;十六个字里头只要有一个,你就不会开悟。你在佛法修学,无论时间多长,无论你怎么样用功,你得不到利益。佛法常讲真实利益,你没分。

用什么方法来对治我们这些烦恼习气?持戒、读经。佛在经上教导我们,教我们应当要做的,老老实实去做;告诉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决定不违犯,这个习气慢慢就断了。自私自利的这个念头是与生俱来的烦恼,不须要人教。我们细心观察,婴儿还不会说话,五、六个月的婴儿,你看两个小孩放在一起,或者是玩的东西,或者吃的东西,他两个就在争,还不会说话,你就能看出来,俱生烦恼!

怎么样把它断掉?学佛之后明白了,起心动念替别人想,不要替自己想,自私自利这个烦恼可以断,为社会想、为众生想、为整个世界著想。在《华严经》里面那范围还大,他要为世界海微尘数刹土众生著想,佛菩萨的想法!我们起心动念没有离开自己、没有离开家庭、没有离开我这个小道场,你怎么能入佛境界?真正入佛境界,那的确要学普贤菩萨,起心动念都是为尽虚空遍法界世界海微尘数刹土众生著想的,念念不离、念念不舍,完全没有自己,自己跟大宇宙融合成一体,普贤菩萨!

所以学佛最低限度,我们在一切时、一切处所表现的,是个觉悟的样子,表里一如,诚於中,自自然然形於外。所以戒律里头有定共戒、有道共戒,要不要刻意去学?大乘法里认为没有必要,只要心正,心正行就正,言语就正。所以我们这些年在大乘法里面学习,得到一个总的修学纲领,我写了二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大菩提心,起心动念决定与这十个字相应,我们就转过来了。

别人用虚假的心对我,我用真诚心对他,一般人讲,那你不吃亏了?那你不上当了?跟你说一点都不吃亏。他用虚忘心是轮回心,他搞六道轮回;我用真诚心,我用的是佛心,我走的是佛道,怎么会吃亏?如果你要怕吃亏、怕上当,他以虚情假意对我,我也以虚情假意对他,好了,他搞六道,你还跟他轮回,错了!别人用染污的心对我,我用清净心对他;别人用高下心对我,我用平等心对他;别人用自私自利的心对我,我用大慈大悲的心对他。从自己心地上做一个转变,这叫学佛,学佛的存心,学佛的处事待人接物,向佛菩萨学习。佛菩萨在哪里?在经典里头。经典里面所记载的没有别的,佛菩萨的存心、佛菩萨的行为、佛菩萨的言语,多读、多听、多学习,要学得像!

「种种无边清净色」就是佛法常讲的「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没有舍离众生,与一切众生和光同尘,外表看是一样,里面看不一样,不染著。不染著就是决定不要把世出世间一切法放在心上,放在心上你就染著了,你就被污染、就著相了,心地要清净。惠能大师在《坛经》里说得很好,「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心里面放一物,错了!我们学净土的同学,没有本事做到纯净纯善,所以我们心里头容许有一物,这一物是什么?阿弥陀佛。我们以这个为依靠,除阿弥陀佛之外,这心里头什么都不放;二六时中起心动念有阿弥陀佛,这个法门是著相修行。不著相那很高,我们做不到。我们用一念代替无量无边的妄念,这一念是清净念,阿弥陀佛就是清净平等觉。

底下一句『或有言音以为体』,在我们现前这个阶段,自己没有成就,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自他是一不是二,平常与别人谈话不离佛法;以佛法薰修自己,同时也薰习别人,这样就好。心里面有佛、有法、有僧,有三宝!僧是什么?一般人听到这个名词,他就著相了,僧是出家人。佛在《华严经》里面教导我们,从相上要体会到它的真实义。僧的意思是什么?是清净、是和合,这是僧的意义,我们要懂。听到这个名词立刻回光返照,这个世间是个大染缸,五浊恶世,浊恶到了极处,我们在这个里头不染。得有这个本事,依旧能保持心地清净,心清净,身清净、行清净,这是功夫,这就是修行。决定不被环境所染,不被环境影响,真功夫!

身心清净,言语当然清净,清净语跟佛教给我们的「语业」就相应了,「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一定要知道遵守。尤其是现在这个世界,古人常讲「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言语形象不能不认真,修行从这个地方修起!言行不慎,有时候会造成重大的灾难,这些事情,诸位要细细读历史,你就明白了。

古往今来许许多多战争是可以避免的,为什么它会爆发?形象、语言令人生起了误会,从误会引发他的报复、他的憎恨,战争爆发了。大的不善的形象言语会引起国际战争;小的,引起一个家庭事业的破裂。孔老夫子把这一桩事情,言语,列在教学第二个科目,他教学是四个科目,第一个是德行、第二个是言语,你就想它多重要!

世尊在《无量寿经》教我们善护三业,把语业摆在第一位。我们在许许多多经典里面看到,都是讲身业、语业、意业,都这么排列的。《无量寿经》排列的头一个是口业,「善护口业,不讥他过」,然后才「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为什么把口业放在第一条?我们有没有想它的用意?言语态度很容易惹祸,不能不小心、不能不谨慎,纵然遇到别人无理的对待我们,我们要有智慧,要能忍辱,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决定避免误会,这是真正的学问,这是高明之处。一切时、一切处要树立自己觉悟的形象、道德的形象,这叫自行化他。得到别人的尊重、得到别人的信任,你才能够开导他,他才会接受。

末后这一句『是佛所演不思议』,你看他不是讲「是佛所说」,演是什么?表演。佛讲经说法也是表演,三业教化用意很深,我们应当要能体会,要知道学习。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