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八二六讲) 2002/08/19 澳洲净宗学会 档名:12-17-0826
诸位同学,请看「华藏世界品」,第三段明所持刹网: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跟我们说,「释品目世界之言」,这是这一段所说的主旨。他说「又前明本刹」,前面所讲的华藏世界,本刹是法身菩萨居住修行的场所。「今辨末界」,这个以下的经文是讲华藏世界的周边。就好像一个城市,前面所讲的是市中心,最繁华的地区,现在所讲的就讲到郊外了,这个市区的周边,这个郊区。「故兼染净」,不像中心地区,菩萨,法身菩萨的住处纯净,没有一丝毫染污,周边就不一样了,郊区就不相同了,郊区里头有染有净。像我们现在居住的这个地区是华藏世界的边郊,不是中心地区,这个是郊外,边缘的郊外,所以这个地区就有染、就有净。「文分三别」,向下经文分为三段。第一段「告众许说」,我们看经文:
【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言:诸佛子,此中有何等世界住,我今当说。】
这个意思很明显。普贤菩萨把这个华藏世界的中心区域介绍出来之后,又告诉大众说『诸佛子』,当然这些大众都是大菩萨,他们哪有不清楚的道理。普贤菩萨这个说法,这是我们都要学的,人情世故!你看他老人家无论在言语、在态度上,面面周到,具足诚敬,我们应当要学习的。『此中有何等世界住』,就是华藏周边有哪些世界,我现在给大家做个报告。这是第一段。第二段「双标二章」,我们看经文:
【诸佛子,此十不可说佛刹微尘数香水海中,有十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世界种安住,一一世界种复有十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世界。】
这一段跟我们讲的就是现代学术里面讲的天文学。经上讲的『十』,这个字我们要留意,它不是数字,它是代表圆满。无论这个世界数字多少,统统都说到了,一个也不漏,「十」是这个意思。『此』是指华藏世界。『不可说佛刹微尘数香水海中』,这个香水海,前面清凉大师为我们指出来,是藏识,就是阿赖耶识,藏识大海,所以「十」跟「不可说」都是代表圆满。
在藏识里面,『有十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世界种安住』。这个地方讲了一个「种」,讲了一个「刹」。种是什么意思?刹是什么意思?我们必须要搞清楚。前面都跟诸位报告过了,刹是讲星球,在这个太空当中无量无边的星球,星球叫刹。种呢?种是星系,像银河系这是一个种,种里面又有许许多多的刹,藏识大海之中。藏识太大太大了,有无量无边佛刹微尘数,这个数字是真的,不是假的。怎么晓得是真的?因为刹跟种,包括前面讲的香水海,它都是重重无尽的,所以用佛刹微尘数来形容。我们今天这个大经,从前面一直读到此地,明白了,佛确确实实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字字句句诚实言!
『一一世界种』,世界种无量无边,每一个世界种又有『十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世界』,这一段讲天文学。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说了不少,我们看他这个注解,《疏》「二章」。「二章,谓种及刹」,非常清楚给我们指示出来了。「然刹种依刹海,诸刹依刹种,则宽狭可知。名从何得。欲明世界无边,方便显多,故立此名。谓积多世界共在一处,摄诸流类,故名为种。如是种类,复有众多,深广无边,故名为海」,这一段开示已经把这一桩事讲得相当清楚了。
首先说明宇宙之间的形成跟发展。在我们一般观念上来说,形成发展都是缓慢的,现在人观念当中讲的进化,可是在佛法里面讲不是进化,佛法里面讲宇宙形成发展是同时的,而且是一时的,刹那之间,没有前后。这个真是出乎我们意料之外,这个世间人没有想到这一个现象,总以为宇宙的形成是慢慢成就的。现在有许多科学家认为宇宙的形成、星球的形成是太空当中的大爆炸,提出这么一个学术。有同意这个说法的,也有不同意的,总要得到科学的证明,才能让大众相信。
佛法里面讲宇宙的缘起不如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刹那之间,一起一切起,一灭一切灭,生灭是同时的。诸佛如来如是说,说明这个真相。我们对佛的说法渐渐认知了,肯定,不再怀疑了。大经里面常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一句话就是说明许许多多的理事、性相,包括因果,一切法真的从心想生。
我们从梦境当中,能够得到一些启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作梦的经验,有没有认真仔细去思惟梦境的发生,是不是有次第、有过程?好像一般人想像,这个宇宙的形成是有时间、有前后不同,逐渐在发展。佛在经里面随顺我们凡夫讲,世界有「成住坏空」,诸位要晓得佛这个说法是方便说。要跟你说真实的,真实的他老人家讲不生不灭,这是讲真话。讲真话我们听不懂,讲「成住坏空」我们懂,我们听了会点头。佛的说法,总的原则是依二谛而说法,二谛就是真俗二谛,「真谛」是依他自己亲证的境界,说明宇宙人生真相。说这个你不懂,你不相信,你不承认,佛就换个方法,随顺你们的知见叫「俗谛」,随顺你们的知见来说,你一听马上就赞成点头,是,是这样的,没错。佛有智慧、有方法,善巧方便,慢慢的把你的境界提升,把你的妄想分别执著化解掉,让你的智慧德能恢复,这样渐渐你就能接受真谛的说法,你可以接受。为什么可以接受?慢慢的你能够契入佛菩萨的境界。这是佛菩萨教学的善巧方便,我们现在人讲真实智慧,高度的艺术。
这个地方讲「刹种依刹海」。刹种是大世界,我们讲的是大的星系,像银河系一样的大星系。依刹海,这个刹海是虚空、太空,太空是藏识,藏识没有形相。真性没有形相,藏识也没有形相。刹种,刹种是有形相的。诸刹,诸刹就像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是诸佛的刹土。这个刹还是个大世界,不是小世界。刹种是华藏世界。我们在概念当中都没有,从来没有这个概念。佛讲这个刹种叫世界种,种是能生的意思,能现能变的意思。许许多多的世界是这个刹种变现出来的,我们晓得这个刹种是什么?阿赖耶识里面所含藏的种子,这是刹种。
刹种再变现出世界,我们这个世界是娑婆世界,这个世界是刹,这不是刹种,是刹。这个世界有多大?黄念祖老居士讲的十亿个银河系,一佛刹是一尊佛教化的范围。这一个佛刹,像这样的佛刹太多太多了,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那个刹土,比我们这个刹土,比释迦牟尼佛娑婆世界刹土,不知道要大多少倍!同在华藏这一个世界种,第十三层,华藏世界种总共有二十层,在第十三层,那么你想想,你就能想到这个刹种是多大。前面佛说「十不可说佛刹微尘数」,这个话不为过,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这个地球,是娑婆世界这个刹里面的一个小单位,真的是一微尘。在清凉注子里,我们能看到佛教的世界观,对於世界的认知,你要明了世界无量无边无尽无数。
「方便显多,故立此名」。这个名就是种跟刹,建立这个名相。这个意思是说:积许许多多的世界在一处。在一处干什么?摄受教化同类的众生。不是同类的,也就是说根性不相同的,福德因缘不相同的,不会聚集在一起。孔子《易经系辞传》里面说得好,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无量无边的众生(我们讲有情众生),根性不相同,不相同里面有大同小异的;大同小异,他自然聚集在一起。譬如我们喜欢学佛的人,很愿意找学佛的人做朋友。佛门里面又分很多宗派,我们修净土宗的遇到念佛的人就感到特别亲切。这是一类一类的。这一个大世界里头,华藏世界,总的教主是毗卢遮那如来,这好像一个国家,他是元首,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就好像这个国里头有许多省,他们是省长,你从这个比喻慢慢去体会。华藏太大太大了,没有法子想像,不可思议!所以说它做种,这个种是大星系。
「如是种类,复有众多,深广无边」。所以把它用海来做比喻,海是表深表广。我们一般都说世界,「世」是讲的时间,「世」在中国文字里是三个十,三十年为一世,说的是时间。「界」讲的是空间,四方、四维、上下这叫界。「世界」两个字的意思,今天科学里面讲的时间与空间,我们称之为世界。在这个地方讲「世界无边,海外有海,海海无穷」。世界里面有世界,微尘里头有世界,毛端里头有世界,毛孔里头有世界,世界里头有世界,重重无尽!《华严》的世界观。
清凉大师说「若尔,种无别体,揽界以成」,这是世界种。世界种的体是什么?体就是时空,这个界就是讲的时间跟空间。这个地方讲的刹,刹是有形、有体、有相的,时空确实是个抽象概念。「何以下文,说有形体,虽依种类,以立种名,何妨此种,别有其体」。体,我们讲到现相,现相从哪里来的?怎么生起来的?古今中外,许许多多科学家、哲学家、宗教家都有说明,说得很多,有一些人相信,有一些人不接受,一直到今天,这个现象依然存在。基督教《新旧约》里面讲的世界观,基督徒相信,佛教徒不以为然。《华严经》上讲的世界观,佛教徒能接受,基督教徒不以为然。你说到底哪个说得对?给诸位说都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程度有浅深不同,大学生对於物理化学深信不疑,小学生不能接受,所以都是对的,层次不相同。教学要随著众生的根性,逐渐帮助他提升层次、提升境界,这个样子最后达到究竟圆满,这是教学的成功。
佛教一切众生分五个等级,叫五乘佛法: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好比办学一样,人乘在幼稚园,天乘是小学,声闻乘是中学,缘觉乘是大学,菩萨乘是研究院,慢慢、慢慢的帮助你提升,没有办法一下把你提升到究竟圆满。因为众生烦恼习气太重,无始劫以来累积的,他不能够顿断,所以不能顿证。教学里头虽然有圆顿法门,圆顿根性从哪里来的?也是无量劫慢慢、慢慢培养成的,不是天生的。好比我们现在的学校,你看看在今天有人上小学,有人上中学,有人上大学,有人去念研究所,程度不齐。念研究所的程度是不是特别高?他怎么高的?他还是从小学、中学、大学念出来的。他不是小学、中学、大学不要念,一下就念研究所了,没这个道理。诸佛菩萨教化众生,帮助众生,亦复如是,总是由浅而深,循序渐进。这其中有上根利智,我们知道上根利智是过去生中无量劫学习功夫成就的,不是天生的。
在这个地方,我们为了解释方便起见,「刹」首先要把这个字的意思搞清楚。刹是星球,是小的星系,我们讲太阳系、银河系,都是属於刹。刹种是大星系,集合无量无边的银河系,成为这样一个大的星系,才称之为刹种。种之体是什么?我们晓得太空当中的微尘,阿赖耶的相分,见分为缘,自证分之所变现,这是佛在大乘经上常说的。所以刹也好、种也好,都是《金刚经》上所讲的「一合相」。我们把佛法跟现代科学所发现的合起来看,就不难懂。
现相从哪里来的?法相唯识讲得清楚,讲得详细。《华严》也是法相唯识宗经论之一,这个宗派所依的有六部经十一部论,《华严》是六经之一,像这个地方都讲到了。「唯心所现」,怎么现的?「唯识所变」,怎么变的?为什么会现?为什么会变?这是大问题!在佛法里面叫根本大问,这个问题没有人能解答。佛的解释是非常非常的巧妙,佛说的是什么?法尔如是,唯证乃知。这个境界,「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不但言语说不出来,言语是有限的,这个境界是无限的,言语达不到。不但言语达不到,思惟想像达不到,所以讲「心行处灭」。
怎样才能够搞清楚、搞明白?要证。怎么证法?离开言语想像就明白了。你明白之后,你也没办法告诉别人。古德常讲「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喝一杯水,你问我这杯水热不热?我说热,说不热,你都没有办法体会到,必须你自己尝一口就明白了。这就是「唯证方知」,佛法教学的纲领,令人佩服的就在此地。佛绝对不是说我讲的就是事实真相,我说的就是真的,你们一定要相信,那不是变成盲从了?佛从来不是这样教人的。佛教人是你自己求证,你所证到的跟我所说的完全相同,於是乎你就肯定佛说的没错,我已经证明了、证得了。你要跟别人说,介绍给别人,那你说的跟佛说的一定也是相同的。佛佛道同,纵然言说不相同、语言不相同,意思完全一样,长说短说、深说浅说,都是说的事实真相。事实真相哪有不相同的!由此可知,如果我们对於唯识稍稍有一点涉猎,这个境界不难懂。
佛说「无明不觉生三细」,这是佛给我们讲宇宙的缘起,宇宙就彷佛此地讲的世界种;我们不能肯定,不能确定,彷佛好像是这个地方讲的世界种。「无明不觉生三细」,三细相:「无明业相」,从业相里面生起「转相」,也叫做见分,从转相就又变现出「境界相」。我们晓得,转相(见分)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精神的世界,境界相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物质的世界,物质跟精神同源,是从无明业相里面变现出来的。无明业相的体就是真如、就是自性、真心本性,唯心所现,唯心所现是讲三细相,唯识所变是讲六粗相,从这个世界种变现出无量无边的世界,说明宇宙的缘起。
佛讲这个缘起的时间,如果我们讲无量劫之前,过去多少多少亿万年,这是我们凡夫的情执。佛法里头怎么说?随顺世间人的知见,说之为无量劫;要是随顺诸佛菩萨亲证的境界,《华严》里面讲「念劫圆融,念劫不二」,念是一念,劫是无量劫,无量劫就是一念,一念就是无量劫。所以佛经里面讲世界的缘起是刹那,没有先后、没有生灭、没有来去、没有染净,这是跟你讲真的。真的我们不懂;真不懂,这不是假的。所以佛只好把真的放下,这个放下是暂时放下,随顺众生知见。随顺众生知见,那就讲无量劫,这个你同意,过去无始,未来无终。佛的话很巧妙,你能接受,你能不反对;真正的意思莫名其妙,妙不可言!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看所持刹网第三段,广释二章:
【诸佛子,彼诸世界种,於世界海中,各各依住,各各形状,各各体性,各各方所,各各趣入,各各庄严,各各分齐,各各行列,各各无差别,各各力加持。】
这一段里面说了十句,都是说明刹种不同,这是解释刹种。经文有长行、有偈颂,在这一段里面清凉大师注的比较多。「然此十门刹种之异,并悉不离所依华藏,故云於世界海中」,这是讲许许多多的刹种,「十」代表无尽的意思,实实在在讲说不尽。华藏世界里面有无量无边的刹海,所以清凉说「不离所依华藏」。
这个地方所列的十桩事情,与「世界成就品」所说的不一样,这是什么原因?清凉大师说:「世界成就品」里面所说的,它是通一切刹海,那是讲世界成就,这个地方所讲的只是讲华藏世界海;换句话说,这是讲局部,「成就品」里面是讲全体,差别在这个地方。两个对比有重复的,有那边有,这边没有;这边有,那边没有,有这种情形。譬如「起具因缘,清净,佛出,劫住,转变」,成就品里头有,这个地方没有。此地讲的「方所,分齐,行列,趣入,力持」,这个地方有,世界成就品里头没有说。「依住,形体,庄严」,这个彼此都有。把这两大段经文合起来看,总共说了十五句,除了重复的。「成就品」里面说十句,这个地方也说十句。清凉说得很好,「俱表无尽」,「十」是代表无尽的。
凡是与前面相同的,相同的意思也同,就不必再说了;不同的,现在必须要说。譬如讲的「依住,形状,各各体性」。『依住』,这是清凉一开端就说,「不离所依华藏」。娑婆世界依华藏世界而住,西方极乐世界也是依华藏世界而住,这是讲的「依住」。『形状』,这是活的,不是呆板的。为什么?譬如我们今天看这个星系,夜晚晴空,我们用高倍的望远镜来观察天体,发现太空当中有许许多多的星云、星团,这个形状很多。但是你一定要晓得,我们从这个方位,这个角度去看。譬如我手上拿这个盖子,如果我们这样看,你看是圆的,从这个角度看是圆的;从另一个角度看,你从这个角度看,它是扁的;从这个角度看,它是凸的;从这个角度看,它洼下去。我们要懂这个道理,你才真正能够了解事实真相。
我们居住的这个地球依太阳系,在太阳系的引力之下活动;太阳系依银河系住,围绕著银河系转,它没有办法离开银河系,受它的引力牵引著。现在的天文知识也可以说是相当发达,银河系是个大星系,是个漩涡,我们从侧面看它像一个钵一样,两面很薄,当中鼓出来,从侧面看。要是从上面看这个银河系,是什么形状?它是个圆的,就像我刚才的比喻一样,是个圆形的。所以你从哪一个角度去看,形相不一样。经里面讲「各各形状」,你要晓得形状不是一成不变,你在某一个角度看形状不一样。就同我们看一个,好像看一个建筑物,你从正面看,你从侧面看,你从反面看,你从上面看,不一样;你把它照成照片,不相同。我们今天一般说的,我们没有办法离开地球,地球在太空当中是个很小的行星,从我们这个方位、从我们这个角度来观察天体,看到许许多多不同的形状。
『各各体性』。体,《般若经》上讲得好,它是「微尘积聚,空无自性」,聚则成形,散,形就消失了。这个道理大乘经上讲得很多,我们应当有深刻的认知,了解事实真相。大到刹种、到佛刹,小到一粒微尘,缘聚则有,缘散则灭。由此可知,有没有世界?有没有种与刹?有没有这一切万事万物?你要深刻的去观察。佛法常讲「万法皆空」,《大般若经》里面给我们说的,「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是它的体性。各各体性都不例外,都不能够违背这个原理原则。如果从相上讲,各个刹土的体性确实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这个道理佛在经上说明,我们明白了,「相随心转」、「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这个刹土,这里面的众生,如果心清净,这个刹土的体是七宝所成。就像我们前面看到的华藏世界,华藏世界的中心区,法身菩萨们居住修学的场所,无比的庄严。今天我们所居住的地球,这是凡夫,住在这里面的人大多数迷而不觉、邪而不正、染而不净,佛说我们居住这个环境叫五浊恶世。我们这个星球之体是泥沙石头,依住在这个星球上心都不清净。这是从形相上来说、从形体上来讲,不是从性体;从形体上来讲,也是各个不同。
下面讲方所。『各各方所』,方所,前面没有说过,清凉在此地注解里头有「若圆满方所,周满法界,无处不有,不即三界,不离三界」,这是讲圆满的方所。说圆满,大乘经中佛曾经说「十八种圆满」,这是讲净土,净土有十八种圆满,到以下会说到。这个地方每一句都有两个意思,他说「方所」两个意思,「圆满方所」是自受用的,前面所讲的自受用土;「随宜方所」是他受用土,这里面也包括变化土。清凉意思是说:要是依佛说的十八圆满,这里面只说「他受用」,可是在《华严》里面,《华严》是讲大圆满,所以它也说到自受用土。自受用、他受用,在这个地方我们最要紧的是要明了「方所」不是真的,一切法唯心所现,一切法从心想生!我的心想跟他的心想不一样,我的心清净,我的心平等,我所居住的方所清净平等。跟我同住在一起,同坐在一张桌子上,他的心不清净,他的行不清净,他所居住这个方所不圆满。这个道理我们要懂。
所以实实在在讲,一切众生各个都有不同的方所,清凉注子说得好,「无处不有,不即三界,不离三界」。诸佛菩萨如是示现,示现的作用无非是帮助我们开悟,帮助我们出离。出离都是随顺世间俗谛说的,要是讲事实真相,没有出入,那是真的,那是圆满的法界。圆满方所周遍法界,没出入,没有来去。我们还是随顺众生知见好说话。「若随宜方所,随十方中,向背各别」。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觉悟的人向佛菩萨,迷惑的人他向三途六道。这就是清凉所说的向背不同,觉悟的人向著性德,迷惑的人违背了性德;向背是以性德为标准。在这个地方我们要学习的,这个在讲席当中常常跟同学们共同勉励,我们决定不能够随顺烦恼习气,一定要随顺经论的教诲。为什么?经论教诲是如来性德的流露。我们没有明心见性,当然没有办法随顺性德。
我们相信诸佛菩萨明心见性,自性本具的三个圆满,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能、圆满的相好,诸佛如来都证得、都恢复了,他的形相、他的言说不就是性德的流露吗?所以随顺他的形相,就依他这个形相来学习,我们去模仿他。他的形相是什么?戒律。他的思想,他的见解,他的处事待人接物是智慧、是德能,我们统统随顺,这就是向著真如本性。
真如本性是本净本善。这个「净」不是染净的净,这个「善」不是善恶的善;善恶的善跟本善相比都是不善,染净的净跟本净相比都是不净,这个意思很深,要细细去体会。你真的会了,你才晓得十法界依正庄严本来清净,十法界依正庄严本来至善,这是一般人看不到的。谁看到了?法身菩萨看到了。我们今天没有证得法身,效法证得法身的这些人,我们学他准没错。如果随顺自己的意思、随顺自己的知见,怀疑经论上的教诲,我们错了,这个道理不能不懂。我们自己的意思是烦恼习气,随顺自己的意思,肯定出不了六道轮回。出不了六道轮回,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肯定是住三恶道的时间长,住三善道的时间短。佛讲的这些话,我们能接受、能相信。
下面说的这个第五句,『各各趣入』。清凉说「依门趣入」,趣是进去,入是契入。「约法门者,谓三解脱,又互相现入,而无来去等」。清凉大师唯恐我们对他这个注解还很难体会,所以在《钞》里头说「依门趣入者,彼有事门,即如向说,二约法为门,今但出此」。说三解脱门,三解脱门一般的说法:空、无相、无愿。大小乘都说三解脱门,这个意思都很深。
「空」很难懂,空不是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有,这个空好懂。这个空是「有即是空,空即是有」,像《般若心经》诸位都念得很熟,「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个就不好懂,色是什么?色是有,要把那个「色」字换成有,「空即是有,有即是空,空不异有,有不异空」。这说的是什么?让我们初学的人很不容易体会,愈想愈迷惑。佛在经教里头告诉我们,有叫妙有,空叫真空,真空不空,妙有非有。这个三门入一门就得解脱,一即是三,三即是一,让我们了解事实真相。佛说空是讲的能现能变,能现的心,能变的识,它不是物质,它没有形相,我们现在人讲的能量;对於这些物质来讲,质量。质是从哪里变现出来的?是从能量变现出来的。质量又可以还原为能量,现在所讲的能与质的互相转变。但是世间现在所讲的能与质的互相转变,实在讲它都是讲质的能量。
佛法里面讲的,除了质的能量,还讲心的能量,那就是性识,这个现代物理里头没有讲到。能与质的转变,那个「能」是质之能,佛法里面讲的是性识的能量,这个世间法没讲到的。讲到心性,超越了物质,不是物质,但是它有、它存在,又不是物质。我们六根的能力都达不到,眼见不到,耳听不到,身体接触不到,这个意想不到。它存在,它确实有,所有一切万事万物都是它变现出来的,叫「无中生有」。有是从无里头变现出来的,这个「无」不是空无。空无怎么能变现出东西来?所以这个无,这个空,用现在的话来说,它是有机体,它是活活泼泼的,它不是死寂的;它什么都没有,它什么都能变。这个道理深,这是佛法里头的大学问。
如果我们从这个地方趣入,契入这个境界,当然得解脱。解是解开,什么东西解开?你的妄想分别执著解开了。这个解开之后,脱是什么?脱离六道,脱离十法界,脱离生死,脱离烦恼了,你得大自在。有人从空解脱,有人从无相解脱,有人从无愿解脱,无愿解脱也叫做无作。但是无作不是什么都不做,「作而无作,无作而作」,真解脱!诸佛菩萨示现在九法界,示现在六道,示现在人间,所表演的如是,我们要懂得。这在一般大乘经,我们这个经里头前前后后还会讲到的。
下面第六句,『各各庄严』,这个可以省略,前面讲的这一大段「藏海安布庄严」,所以可以省略。第七句,『各各分齐』,分是分别,齐是等齐。譬如我们读书,你的程度跟哪一个年级等齐。学佛,你是跟声闻等齐,还是跟缘觉等齐,还是跟菩萨等齐?清凉说「约事随宜,广狭异故」。这个确实就事而论,千差万别。但是就佛的分齐来说,「则十方无际」,到佛的境界平等。佛妙了,他跟一切众生都平等,这一点我们要学习,我们要效法。那是什么?称性,完全是自性流露。
十法界依正庄严,一一法中,无论是人、是事、是物,都是自性变现的。在有情众生的分上,经上称它作「佛性」;在无情众生分上,我们今天讲植物、矿物,包括自然现象,称之为「法性」。法性跟佛性是一个性,所以是平等的。佛能够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他就是见性不著相,所以自自然然能与一切众生和睦相处,一丝毫冲突都没有,我们要懂这个道理。一切众生恰恰相反,他就麻烦了,众生是随相不见性,於是在一切现相里头冲突发生,我常常说触处成障,只要接触统统是障碍;性是畅通无阻,相是处处障碍。什么时候我们也能够学到像诸佛菩萨一样,在一切现相里头见性不著相?相不是不存在,不是没有,有,绝对不在现相上起妄想分别执著,就见性。随顺现相中之法性,随顺有情众生中之佛性,跟佛菩萨就没有两样,诸佛菩萨跟凡夫不同的地方就在此地。
所以我们要随顺诸佛如来的「分齐」,要随顺法身菩萨的「分齐」,不能随事相,随事相就麻烦了。在日常生活当中,总是要活著用,活用随顺事相是他受用,随顺佛性是自受用,自他不二,我们就契入佛菩萨的境界了。他受用里面,大家都明了,为人演说,表演,做个样子给别人看,目的是帮助众生觉悟,帮助众生回头,帮助众生断恶修善、破迷开悟,帮助众生离苦得乐。佛菩萨示现在这个世间,不就是为这个吗?如果不为这个,在这个世间示现有什么意思?种种示现是性德自然起用,确确实实没有加丝毫意思在其中,没有一样不是自然的。加一点意思是凡夫,是不觉!多加一点意思,那是愈迷愈深了。不加丝毫意思是觉,加一点意思迷了,再加一点那就愈迷愈深了,就这么个事情。
我们现在要学的,我们跟一切人事物交往,哪有不加意思在里头,怎么学习?要把自己的意思减少,随顺佛菩萨的教诲要加多,慢慢的趋向於自然,这就好了。现在随顺佛菩萨的教诲,里头还有自己意思,这就是觉,觉得不圆满。什么时候丝毫意思不加,那你就是法身菩萨。随顺经论教诲还有意思在其中,你是观行位的菩萨、相似位的菩萨;你不加丝毫意思,你是分证位的菩萨。我这样说法,大家比较更容易了解。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