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八二五讲)  2002/08/18 澳洲净宗学会   档名:12-17-0825

诸位同学,请看「华藏世界品」,总结庄严偈颂第八首:

【若有能修普贤行,入於菩萨胜智海,能於一切微尘中,普现其身净众刹。】

前面两句是修因,已经跟诸位报告过了,有因一定有果。一般我们常说,因果当中有一个缘,有因要是没有缘,果不能现前,所以有因一定还要有缘。普贤菩萨不但因胜,缘也胜,所以果报当中我们在此地看出来,『能於一切微尘中』。每一粒微尘,微尘很小,我们肉眼看不见,佛在经上说阿罗汉的天眼能看到微尘。由此可知,四禅八定功夫不错了,他们还是见不到微尘;小乘初果须陀洹,二果、三果阿那含,他们的天眼都见不到微尘。

现代的科学家利用仪器把这个微尘放大,显微镜放大,在这里面看到一粒微尘里面,我们讲很粗的,我们肉眼能看得见的那个微尘就很大了。这一粒微尘(是我们说的微尘,不是经上讲的微尘)里面发现有原子、有电子组合成的。原子电子还可以放大,还能够微细的去观察,发现里面它还有组织,有粒子。现代的科学向两个极端去发展,一个极端是无限大,太空物理;另一个极端是无限小,量子力学,可以说最近这半个世纪以来有显著的进步。

观察到最小的粒子,是不是佛经上讲的微尘?我们没有法子证实。总而言之,佛讲的这个微尘是物质里面最小的,这个微尘不能再分,再分就没有了,所以又叫做「邻虚尘」,就是跟虚空做邻居,不能再分了。这一粒微尘里面,《华严经》上说,那里头含摄著有世界海微尘数的世界,那个世界是诸佛的刹土。换句话说,这一粒小的微尘跟外面大的世界、无限大的世界是一不是二,这个境界是不思议境界。

平常我们在大乘经上念到的「芥子纳须弥」,芥子是芥菜子,能容纳须弥山,我们凡夫怎么想也想不出这里头的道理。须弥山,那么大的山,怎么能装在一个芥菜子里头?芥菜子没有放大,须弥山没有缩小,怎么能够装得进去?没有想到《华严经》的境界比这个说法更要殊胜,微尘比芥子小得太多太多了,世界海微尘数的世界比须弥山大得太多了,这个道理我们参不透。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微尘称性,虚空法界刹土众生也称性,无量无边无尽无数的世界海微尘数世界还是称性;性没有大小,性没有生灭,性没有来去,所以他能容。

我们在《华严》里面看到世界重重无尽,你想微尘里面的诸佛刹土,那个刹土里头有没有微尘?当然有微尘。那个微尘里头又有没有世界海微尘数的世界?当然有。所以《华严》告诉我们世界是重重无尽,这个是一般大乘经教里面佛没有说。我们讲「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如果不知道重重无尽的世界,那还是有限制的,一定要到普贤菩萨的地位,他有能力『普现其身净众刹』。那个微尘里面的世界,重重无尽的世界,普贤菩萨能在那里面现身,能在那里面庄严佛净土,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我们要明了。要契入这个境界?你一定要修圆满的普贤行。

我们净宗念佛求生净土,我们跟普贤菩萨关系非常密切,《无量寿经》经文第一句就说「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经文头一句。所以我在讲《无量寿经》的时候,肯定西方极乐世界是普贤菩萨的法界,为什么?人人都修普贤大士之德。普贤大士之德,简单的讲就是十大愿王,这个境界没有法子思量。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跟我们说,「以普贤行胜智为因」,就是前面两句,第一句普贤行,第二句胜智为因,故得一切尘中净众刹之果。清凉大师这个提示,我们要记住、要明了。现在再看下面第九首:

【不可思议亿大劫,亲近一切诸如来,如其一切之所行,一刹那中悉能现。】

清凉在注解里面说「由长时近友为因,故得刹那顿现之果」。我们读了要发心学习,这一首教我们什么?亲近善知识。《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这一部经是一般人初入佛门,刚刚开始接触佛教,佛为这些人所讲的开示,第一句话就教我们「亲近明师,从明师受戒」,受是接受,戒是教诫;第一句话,那是小乘初学。我们再看看这个地方,佛对法身菩萨所说的。

由此可知,学佛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这个当中第一要紧的大事就是亲近善知识。法身菩萨们他们有能力亲近一切诸佛如来,我们没这个能力,也没这个缘分。但是我们要想获得这个缘分,实在讲也不难,弥陀慈悲,世尊慈悲,传给我们带业往生的法门,使我们博地凡夫,一品烦恼都没有断的人,也有机会『亲近一切诸如来』,这个不可思议,所有一切经典里面都找不到,都没有这个说法。

《华严》到末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他的对象是谁?是华严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普贤菩萨导归极乐对象如是,这里头不包括九法界众生。但是净土经里面,那不是对法身大士说的,专门对六道众生讲的,这是慈悲到了极处。六道众生包括三恶道,三恶道的众生,如果遇到善知识教导他念佛求生净土,也能往生。我们曾经听说过畜生念佛往生的。这个记载很多,佛门里面有一本小册子,《物犹如此》,这个小册子里面都是讲畜生念佛往生的,非常感动人。饿鬼道里面有念佛往生的,地狱道里头有没有?肯定有,只是少数。哪一类地狱道的众生能往生?善根很深厚的。

我们要问:善根既然很深厚,他为什么会堕地狱?临命终时一念之差,遇到恶缘,引发了瞋恚,瞋恚堕地狱。这个让你生瞋恚心的,真的是你的冤亲债主;冤亲债主可能就是你的家亲眷属。当你临终的时候,家亲眷属情深,难分难舍,伤心痛哭干扰你,在这个里面把你的情执引起来了。神识离开,八个小时之内阿赖耶识还没有离开,这个时候触摸你的身体,引起瞋恚,这样的事情相当普遍。所以送终大非易事,真的要有常识,要帮助这个亡人往生佛国,帮助亡人生天;不要帮助他堕落。你帮助他动感情,堕落;你引起他瞋恚,堕落。所以真正明了的人,人断气之后,不但身体不能碰他,他睡的那个床都不可以碰它。八小时是一般的,最好能够到十二个小时之后,你才可以动他的身体,十二个小时之内不能碰,这个常识懂得的人实在是不多。善根非常深厚的人,地狱里面地藏菩萨在教化,遇到地藏菩萨,听地藏菩萨讲经说法,恍然大悟,过去生中念佛的种子多,地狱的罪报将要报满的时候,菩萨来加持,他阿赖耶识里面佛种子现行,他就能往生。如果我们明了这些事实真相,我们对於作恶的众生不敢轻视,必定跟普贤菩萨一样礼敬诸佛,这个诸佛也包括地狱众生。

在现前亲近善知识,是我们一生当中最殊胜的福德因缘,一个好老师真的是可遇不可求,遇到之后,决定不能够轻易离开。什么时候可以离开?学成可以离开。学成了是毕业了,古人讲出师,得要老师点头,你可以去教化一方了;老师没有许可,不能离开,你还没毕业。可是在今天师道没有了,众生苦,孝道没有了;孝道跟师道是诸佛菩萨、世出世间大圣大贤教化众生的根基,这个根基坏了。众生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他怎么会亲近善知识?怎么会相信善知识的教诲?这个时候怎么办?

社会大众普遍的不相信了,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这是我们现前社会。一切宗教的典籍、古圣先贤的教诲,社会大众看作迷信。好在这个世间还有很少很少数的人他还迷信,他还能相信,他还发心学习,人数太少太少了,所以抵不过众生的共业;换句话说,没有法子消除众生的灾难。

我们明了,我们就是现前这个世间极少数的少数人,在佛法里面讲,这是善根深厚,福德因缘具足。这个地方讲的福德,决不是说你在这个社会上有财富、有地位、有权势,不是这个福德。是什么福德?你有福气遇到佛法,这是大福报!你这一生的富贵贫贱是你过去生中所修的业报,过去生中没有修财布施,这一生当中当然受物质生活贫乏之苦;没有修法布施,这一生当中智慧不开,这是果报。佛经里面讲的福德不是说这一部分,是说你有缘遇到善知识,欢喜亲近善知识,接受善知识的教诲,能够依教奉行,这是佛经上讲的福德,跟世间那个福不一样。

虽然没有世间的福报,实在讲好事,为什么?世间五欲六尘的福报很容易迷惑人,这是佛经上讲的「富贵学佛难」,他被富贵所迷,他不觉悟。所以佛法讲这个世间福报叫红福,红尘里面的福报;佛家的福报叫清福,清净的福报。哪些人?出家人,在家的长者居士,物质生活虽然辛苦,精神生活丰富,他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相,他知道过去未来前因后果,他今天修净业,将来的果报是净佛国土,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了,你说这个福报多大!所以亲近善知识是世出世间真实的第一福德。普贤十愿里头有两愿:请转法轮,请佛住世,你们想想这两愿是什么意思?

再看看这一首偈,『不可思议亿大劫』,不可思议底下有个「亿」,这个时间之长我们常讲生生世世尽未来际,菩萨只有一个真实的愿望,亲近善知识。善知识里头,第一殊胜的当然是诸佛如来。在九法界里面,诸佛如来可遇不可求,我们要想生在跟佛同一个时代,有机缘能够亲近佛,做佛的学生,那真是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们生在这个时代,还算是不错,释迦牟尼佛教化的影响还没有消失。

他教化的影响,就是佛经上讲的法运。世尊法运一万二千年,也就是说他出现在这个世间这一次,他教化的影响时间有这么长,一万二千年。我们今天是生在他老人家灭度之后三千年,往后还有九千年,这算是不幸当中的大幸。我们遇到佛法,遇到经典,也遇到真正有学有修的善知识。我们不敢讲有证,至少在形相上看,我们看到他真的是有学有修,这很难。他是不是证果?是不是再来人?这些我们不要去猜测,不要去妄想。我们只看看这个老师的修学,确确实实随顺经论教诲,好老师。时时刻刻,我们不敢讲念念,年年月月他都在改过自新,佛在经论上说不能做的,他在改,他不再造作了;佛在经上教他做的,他努力认真的在学习,这样的人就是有修有学,他是我们的榜样,他是我们的模范,我们应当依靠他,向他学习。

我学佛的两位老师,第一位是章嘉大师,第二位是李炳南老居士;我亲近章嘉大师三年,亲近李炳南老居士十年。我细心观察,他们确确实实依教奉行,愈是到年岁高的时候,他的真诚、清净、慈悲德行愈明显,愈能叫人尊敬。摄受的力很大,让我们这些年轻做学生的人,亲近他之后,不能离开他;念念不忘他的行业、他的教诲,就这样的。老师对他自己修持并不满意,自己谦虚卑下,教导我们不要以他做榜样,他给我介绍要以印光大师为榜样。印光大师是他的老师,你们想想看,这真的是大德,不敢自己以为是师,而居什么样地位?同学的地位,以学长自居,不敢以老师自居,谦虚!介绍我以印光大师为老师。印光大师早已经往生了,他老人家的《文钞》在,我到台中亲近李老师,李老师就送我一部《印光大师文钞》,那个时候还没有全集出来,《文钞》只有初编上下册、续编上下册,一共四册送给我,叫我看,学印光法师,以印祖为师。真善知识!

我在这些年教人,我不敢作师,我的老师不敢,我没有那么大的胆量,所以我处处显示的地位是同学,我们都是同学。我们以什么人做老师?我跟大家介绍的是阿弥陀佛。「亲近一切诸如来」,一切诸如来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在哪里?《大乘无量寿经》,我劝大家读这个本子。《无量寿经》在现在流通的总共有九个不同的版本,这九种不同版本你都去看几遍,我们把九个版本都收集在一起,印在一册里面,净土五经读本,这是早年我印的。九种本子都念过几遍之后,我相信你会跟我一样选择夏莲居老居士会集本做为定课,依教奉行,这就是亲近阿弥陀佛,亲近一切诸如来。

一切时一切处,我都不离开经典的教诲,每天要读诵,每天要反省,每天要依教奉行,要记住改过自新。经上教导我们的,教我们做的,我们要想一想哪些没有做到,哪些做得不够好;经上教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要反省有没有违犯,如果违犯,要知道赶快改过来,这叫亲近如来。我们能有这一份心,有这样的行持,你想想跟一天到晚在阿弥陀佛身边有没有两样?没有两样,这是真亲近。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偈颂最后一首:

【诸佛国土如虚空,无等无生无有相,为利众生普严净,本愿力故住其中。】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跟我们说,这一首偈彰显净佛国土之意,「使仿而行之」,这一句话说得非常好。佛在这个经上,这么长篇的经文,说明华藏世界的庄严,目的何在?希望我们学人要仿效、要效法、要力行,用意在此地。所以我跟诸位介绍这一段的经文,句句都著重在我们读了应该怎样学习,才能得到真实受用;所学非所用的,我们不能够浪费时间,也不愿意浪费这个精力。学了就要有用处,这种学问叫实学,真实的学问。

这一首是「藏海庄严」之总结。这一首偈,清凉大师说「前半智境」,前面两句是自性本具般若现前,「严即无严」,这是讲庄严。什么是真正庄严?自性清净是真正庄严。在这一段经文,我们多次的提示,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是真正的庄严,不在一切形式上。大师说得很具体,「谓自受用土,周遍无等」,自受用。如果搞了一大堆的形相,那是累赘,那是麻烦。岂不闻六道里面高级凡夫,真正高级,他们聪明,他们有智慧,身体都不要了。为什么?累赘,所以他们自受用的环境叫无色界。无色界,换句话,就是没有色、声、香、味、触,六尘,意对法尘他还有,五根所对的前五尘没有了;根也没有了,尘也没有了,那个自受用舒服。不但是八苦没有了,坏苦也没有了。世间高级凡夫都能够享到,佛菩萨还不会享受吗?佛菩萨的享受比这些人高明太多了。

无色界,说老实话,算他是聪明,但是他不究竟。他为什么不究竟?智慧德行不圆,没超越六道轮回,所以他还是有寿命。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命最长,八万大劫。八万大劫那是多长的时间?佛在经上讲,一个大劫是这个世界一次「成住坏空」;换句话说,这个世界「成住坏空」八万次,他的寿命那么长。在我们想像这不可思议,我们的寿命太短了。八万劫的这个时间要跟无量劫来相比,这太少了,微不足道。这个是他的智慧德行(这个德行是定功)不圆满。

如来果地上定慧圆满,所以他的自受用土,不叫做无色界,它叫什么?叫常寂光。常寂光是永恒的,无色界还是有时间限制的。所以这个自受用土里头有没有身相?没有,高明到极处,舍尽了!凡夫为什么不能了生死?为什么不能觉悟?不要说了生死,为什么你不能觉悟、不开悟?你放不下。放不下你的身体,放不下你一切所有;你所有的愈多,你愈苦,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难了,太难、太难了!为什么?牵肠挂肚的事情太多,样样都想得到,样样都不肯放弃、都不能放下,这个东西不能带到西方极乐世界去。那怎么办?继续搞六道轮回。六道轮回里面,说老实话,你搞的是三恶道。

想想过去这些祖师大德们,他们一生,除了一身之外,他有什么?一般两套换洗衣服,一个薄薄的被盖,全副家当背在身上就走了,「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背一个包袱就走了,所以他会开悟,他能往生,他能证果。什么原因?没有牵挂。现在出家人不一样,旅行的时候那个行头之多,超过在家人,一般小康的在家人,那个家当没有出家人那么多。所以在今天的社会,黄念祖老居士有一次跟我说:古时候念佛往生净土那个人数比例,出家男众第一,排名第一,人数最多;出家女众排名第二;在家男众排名第三;在家女众排名第四,少数。现在不一样,颠倒了,现在念佛往生最多的是在家女众,其次在家男众,第三出家女众,最末尾的出家男众。他给我说,我点头同意他的说法,这是末法现象,出家人要觉悟、要放下。学佛学了这么久,放下的好处、放下的利益都不懂,甚至於天天在说,你天天在听,听了不相信,还要执著,错了!

我们在这里建个道场,道场的设备完善,道场像学校,这一切设施是为什么人做的?所有一切设施为学生,出家学佛是学生,在家到这个地方来参学也是学生,所有一切设备是提供给你的,不是你所有的。你要说这个都是我所有的,那你坏了,你到三途去了。提供你进修,使你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你所需要参考的资料、你所需要的帮助都不缺乏,让你在这个地方成就道业,你要懂这个道理。你不能把这个道场一切设施据为己有,那就坏了,那你出了家就又回家去了,你不是又有个家吗?所以道场叫十方道场,这个意思就是说不是属於某一个人的,管理这个道场的是护法,这个诸位要懂得。我将来不在了,要选继续护法的大德,护法大德从哪个地方去选择?从讲经教学法师里面去选择。为什么?他通达佛法,古人常讲的通宗通教,他的作法就如法,不会造罪业。什么叫造罪业?你据为己有就造罪业,只要有这个观念、有这个意思就造罪业了。

所以从经教里面走出来,一生讲经教学,到年老退休了,来管事、来护持。这是在前年我有一个告同学书,我告诉大家,我年岁大了,我从今而后决定不再从事讲经教学的工作,不再从事任何佛教活动的工作,我从讲台上退下来。退下来做什么?当护法。我跟这些居士们密切合作护持道场,来成就下一代,帮助下一代,我干这个。

为什么还在摄影棚里面来讲经?这个是形势所逼,不得已!这些经论,《华严》《法华》《楞严》,净宗五经一论,早年很多法师、居士、护法长者要求我讲一遍,录相保存留给后学做参考,我答应了。特别是韩馆长往生之前对我的要求,我答应她。不能说她走了,我就可以失言了,这个不是佛弟子;答应了不能够做到,这是破戒,这是妄语。所以我一定尽心尽力把这一份工作做圆满。

所以今天在澳洲学院、学会我担任一个名义,便於护持。这边两个学校也给我一个名义,我为什么要接受?两个学校在推动世界和平,消除冲突,团结宗教,团结族群,这是好事。这一桩事情可以化解这个世间的劫难,消除天灾人祸。难得学校校长来找我,我有义务,应该尽一份责任,全心全力去帮助他们,是这么一个原因。名闻利养,我年轻的时候就放下了,我现在还搞这个吗?诸位同学总要清楚,总要明了,一切为佛法,不为自己;一切为社会,为众生。

现在这两个道场,一个道场学院提倡解门,学会提倡行门。行门完全依照印光法师的教诲,落实印祖传法的心印「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老实念佛,求生净土」,所以学会里面一句佛号念到底。我们提倡的是常年念佛,昼夜不间断。我们念佛堂不大,因为这样的念佛人,人数不多,真正是放下万缘;就像过去念佛堂堂主,常常挂在口边上的,「放下身心世界,一心正念」。我们帮助有志有愿的同修,帮助他成就,我们护持他。

每一季春夏秋冬,每一季我们打一个佛七,这个佛七是七十天,十个佛七连在一起,这叫随喜。我们居住的环境不大,寮房不多,所以人数有限制。也欢迎大家到这个念佛堂来参学。念佛功夫要能成就,秘诀在不说话。你到这个地方来念佛,你能够说:我在这个地方七十天,七十天当中不说话,止语,你的心是定的,你的功夫会得力;如果杂心闲话,肯定把你的功夫破坏掉。念佛功夫能不能成就,秘诀就在此。既然进念佛堂身心世界放下了,还有什么事情?没事了。短期参学,一个星期、两个星期我们也欢迎,不妨到这个念佛堂来试试看,看看这个方式好不好。学院培养弘法讲经的人才,当然那里不能止语,那个地方要讲话的。你所讲的字字句句不离经论教诲,你就会有进步,你会有成就;如果还有杂心闲话,也把你的学习破坏了。所以佛法的修学要从戒定慧中求,定是枢纽,持戒修定你才能够消业障,你才能够开智慧。

诸佛自受用土「常寂光土」清净寂灭,清凉说「周遍无等」,那个境界周遍法界,没有跟他相等的。「法性之土,体性无生」,寂光土跟法性土完全相应,都没有相;法性土没有相,寂光土没有相。所以说是「无严之严」,这个严是庄严,真庄严。这个是前面这两句,『诸佛国土如虚空』,这个「诸佛国土」注解里头说的是法性土、是自受用土,就是我们常讲的常寂光土,没有相,就像虚空一样。『无等无生无有相』,「无有相」是这两土都没有相;「无等」是指自受用,跟菩萨不一样,菩萨比不上;「无生」是法性土,不生不灭。

后面这两句,『为利众生普严净,本愿力故住其中』。清凉大师说这两句是讲「悲应」,众生有感,佛就有应。这个庄严是「无严之严,严遍法界」,这个「无严之严」是有严、有庄严,像前面所讲的。前面所讲的种种庄严,那是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是为众生的,佛为了应法身菩萨(法身菩萨没成佛),也就是说法身菩萨有感,佛也有应,佛应就叫实报庄严土;如果是声闻、缘觉、权教菩萨有感,佛应的是方便有余土;我们六道凡夫有感,佛也有应,佛应的是凡圣同居土。这是无庄严当中现庄严。《楞严经》上讲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是这么一回事。所以「为利众生普严净」,现的清净庄严。这个清净庄严是不是佛受用的?不是的。佛自己受用是清净寂灭,一个念头都不生,那是真庄严。与虚空法界圆满的相应,真的是融合成一体,身心跟虚空法界融成一体。过去我在讲席上说过,心是虚空法界,身是刹土众生,这是佛的自受用土,佛的自受用身,身土是一不是二。

众生烦恼习气、根性、福德因缘各个不相同,各个与诸佛菩萨都起感应道交。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不学佛的人起不起?起,也起!不但有冥感,还有显感,许许多多那个感,众生不知道。怎么不知道?我们讲到波,那个感是波,我们思想波,一个念头就是一个波动,极其微细的波动,自己并不知道。为什么会有波动?是阿赖耶里面含藏著一切种子习气,很粗的波动我们自己知道,极其微细的那个波动自己不知道。这个在大乘经上佛说了,八地菩萨见到阿赖耶识里面的波动。由此可知,七地以前只是听佛在经上这样说法,自己没有办法证实,你自己的定功不够。到八地菩萨这个定深了,见到阿赖耶识里面的波动。那是什么?念头的生灭,非常微细。

《仁王经》上讲的,那不是真正微细的,还是很粗。佛讲一弹指六十刹那,一刹那九百生灭。用我们现在这个比喻来说,我们一秒钟可以弹四次,四乘六十再乘九百,一秒钟二十一万六千次的生灭,我们怎么会知道?这是真话,心里头微细的念头自己确实不知道。但是这极其微细的念头,跟诸佛如来、跟法身菩萨起感应道交的作用,我们念头起,他那边收到了,他就有应。这个应里头,有显应,有冥应。

法界刹土众生之多,真的是无量无边。这么许许多多的众生,每一个众生都跟佛菩萨感应道交,佛菩萨麻不麻烦?会不会感觉得厌烦?在我们一般人受不了,佛菩萨若无其事。为什么若无其事?佛菩萨的身心都跟虚空一样,他的应是自然的,没有丝毫意思在里头。我们要是给人家感应,我们有意思在里头;有意思在里面,就累、就厌烦、就疲倦,就产生这些病态。佛菩萨没有,佛菩萨没有身,佛菩萨没有心,所以他的应是自然的,他的应是圆满的。你以善心感,应是善的;你以恶念感,应是恶的,应是恶的是帮助你消业障;你善心感,应是善的,那个善是增福慧,不可思议。造作五逆十恶,佛菩萨应的是什么?是三途地狱。三途地狱我们今天明白了,不是坏事,帮你消罪业,要不然你的罪业消不掉。罪业消不掉,罪业是极重的障碍,障碍你的性德;换句话说,你自性本具的般若、本具的德能相好,统统不能现前。明白这个道理,才知道宇宙之间这些现相到底是一回什么事情,我们总是明了个少分,这个少分自己就得受用了。

你真正契入,你的思想,你对於一切人事物的态度,肯定产生极大的变化。顺境善缘,顺境是好的生活环境,善缘是遇到的都是好人,都是来帮助你的,增长自己的福慧。逆境,你的环境很不如意;恶缘,遇到的人都是坏人,都是找麻烦的人,都是障碍的人,真的来说消自己的业障,怎么不好?业障要不消除,福报现前你也不能够享受。享福的人业障少,业障多的人不能享福,没福报,纵然是大富大贵,他生活得很苦,他没有快乐。你要细细观察,你才能明了。

所以这一句,佛为众生庄严国土,不是为自己。众生在哪一个阶段,哪一个层次,用什么方法帮助他,业障重的帮助他消业障,业障消除的帮助他增福慧。然后你才真正明白了、体会到了,在我们一生过程当中,顺境善缘、恶境逆缘都是恩人,我们一觉悟就知道这一生当中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顺境善缘决定不能够贪恋,生起贪恋你就堕落,你的烦恼现行了;逆境恶缘不能有瞋恨,如果生瞋恨心,那好了,冤冤相报没完没了,那就错了,大错特错。

修行人就是把这个观念修正过来,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知道一切众生、诸佛菩萨、山河大地,甚至於树木花草,点点滴滴对我都有恩德,都在照顾我,都在成就我。我在这么好的环境当中修学,哪有不成无上道的道理!这个境界是平等的,佛公平,没有一丝毫偏心。问题在什么地方?问题在你认不认识。过去宗门大德常讲:你会么?这个「会」就是你能体会得到吗?你懂吗?真的搞清楚搞明白,懂得了、会了,一生成就,不要等来生。会的人哪一个不是明心见性,哪一个不是当生成就。纵然我们业障很重,一下还消不了,带业往生靠得住,很可靠。

末后一句,「本愿力故住其中」。清凉大师说「无住之住,常住刹中」《金刚经》上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这个境界。「住其中」就是应化在其中。佛菩萨应化在我们这个世间,我们肉眼凡夫不认识,他所现的相跟我们凡夫没有两样,男女老少、各行各业,肉眼凡夫不认识。什么时候你认识?觉悟就认识了。善财童子觉悟了,善财童子知道,原来凡夫就是我一个,除我一个之外,所有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全是诸佛菩萨示现的,来帮助我的;不是帮助我消业障,就是帮助我增福慧。由此可知,贵在认知。这一点请诸位同学要细细的去思惟、去观察。经文讲到此地,藏海安布庄严讲完了。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