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八一六讲)  2002/08/12 澳洲净宗学会   档名:12-17-0816

诸位同学,请看《华严经・华藏世界品》,藏海安布庄严,第五段河间华林。上一次讲到宝林的业用,有五句,我们说到第四句。第四句:

【其树复出微妙音声,说诸如来一切劫中所修大愿。】

这一句境界非常的广大,确确实实是没有边际。不但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八相成道,都在这一段「宝树行列」当中所包括,而这一句『出微妙音声』,说法,已经涵盖了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这是以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做个例子,而实际上它是将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出现在世间(这个世间是九法界,也可以讲是十法界)都包括在其中。末后一句:

【复散种种摩尼宝王,充遍其地。】

这是业用第五种。清凉大师说「雨宝遍地」,这个遍地不只是我们这一个星球。就这个经来说,这一品是「华藏世界品」,这个遍地当然是遍华藏世界的大地。华藏世界有多大,我们没有法子想像。就娑婆世界来说,娑婆世界有多大?这是释迦牟尼佛的教区,前面跟诸位报告过,十亿个银河系,释迦牟尼佛的教区。这个经上跟我们讲华藏世界有二十层,娑婆世界跟极乐世界在同一层,第十三层。娑婆世界这一个世界有十亿个银河系,极乐世界还不止。在这一层当中有许许多多诸佛刹土,你就能想像到世界之大,只有佛经上用的「不可思议」来形容它。在大宇宙里面,像这样的华藏世界无量无边,一佛如是,一切佛无一不如是。在这个地方我们能体会到佛佛道同。

『散种种摩尼宝王』,这一句不仅是说佛菩萨的身教、言教,实际上包括了六尘说法。六尘说法就是「种种摩尼宝王」,六尘说法的义趣,在这一部经里头显示得非常的明显,非常的圆满。你看我们在此地,这一段经上来我们所看到的,华藏世界周边的大海,这个海是表的藏识,经上讲的阿赖耶。莲华香海是表藏识里面含藏的业习种子,香河是表与心王相应的心所。这一段给我们讲两岸河里面莲华,两岸的花草树木,这些不都是我们每天所见到的吗?天天看,天天接触,但是不懂表法的意思。如果懂得表法的意思,你们看看,花草树木是不是在讲《大方广佛华严经》?确实是的,一点都没错。

除自己一个人以外,一切众生,众生这个名词的含义我们一定要正确的理解,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叫做众生,所以众生是万物的总名号。人是众缘和合而生的,动物也是众缘和合而生的,植物、矿物,乃至於自然现象,哪一样不是众缘和合而生的!凡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就叫做众生。没有一样不在说法,没有一样不是表法的,这是一部活生生的《大方广佛华严经》。所以这个经是充遍了宇宙,这个就是「复散种种摩尼宝王,充遍其地」的意思。

下面还有八句,八句是别说,这一句是总说,有哪些宝充遍其地。八句当然也是举例而言之,希望我们学习的同学都能够闻一知十,祖师大德常讲的一闻千悟,我们才能够契入华严境界。果然能够契入,我们就过佛菩萨的生活,我们过的是华藏世界的生活。

华藏跟娑婆、一真跟六道是重叠在一起的,就像现在我们看电视一样,只是频道不一样。现在电视机有十个频道、一百多个频道,都在一个萤光幕上,频率不一样,隐现不相同,这是迷的人。觉悟的人他能够突破频率的障碍,换句话说,他就在一个萤光幕同时能够看到各个频道的影像,而且还互不干扰。这个现在我们的科学还做不到,我们萤光幕上如果同时两个频道出现,它的影像就乱了,它会干扰。为什么干扰?频率没有能突破,纵然你能看到两个频道、三个频道,它的影像互相干扰。而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大概在阿罗汉,他们突破的空间维次虽然各个不相同,但是可以说阿罗汉突破了一部分,菩萨突破的比他更多更广。如来果地是一丝毫障碍都没有,无量无边不同维次空间,佛是完全突破了。所以各个不同维次空间的现象,对佛来讲他没有障碍,他不干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智慧,我们讲神通,不可思议!

我们向下看普贤菩萨给我们略举数端,显示河间两岸的庄严:

【所谓莲华轮摩尼宝王。】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讲「别有八事,通三世间」。三世间就是有情世间、器世间、智正觉世间;换句话说,通世出世间法。智正觉世间是出世间法,有情世间我们讲世间法,这八桩事情都通。换句话说,看你怎么样去体会,随著你自己的境界不一样,你所见到的不相同。

第一句『所谓莲华轮摩尼宝王』,这一句讲的是什么意思?其实前面有类似的,前面我们读过。清净,莲华就是表清净,轮代表的是圆满,「莲华轮」就是清净圆满。清净圆满是性德,所以称它作「摩尼宝王」。为什么?它能够净化世间。我们现在这个世间不清净,这个诸位都知道,严重的染污。虽然现在每一个国家地区政府都非常重视环保,时时刻刻在呼吁人民、提醒人民环保的意识,环保能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我在讲席里面说过多次,我说很难收到效果。原因在哪里?原因是没有找到染污的根源,所以效果就很难尽如人意。根源在哪里?根源在心性被污染了,这是环境污染的根。佛法里头讲得好,「境随心转」,我们的心被污染了,境界哪有不被污染的道理?所以现在的境界真正是五浊恶世,浊恶到极处,浊恶的程度非常可怕,非常恐怖。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够赶快改善,恐怕会有无法想像的天灾人祸。东西方古老的预言,宗教里面所讲的世界末日,我想那不是空穴来风,我们不希望见到。虽然说不希望见到,也可能在我们这一生当中就遇到了。我们应当有高度的警觉,警觉让我们清醒过来,断恶修善,要认真在心地上下功夫,真的要从根本修。

这么多年来,我们提出修学的纲领,头一个我们从真诚下手,这个是大乘佛法里面常讲的大菩提心。世尊在《观无量寿佛经》上讲菩提心,菩提心的体是至诚心,真诚到极处;我要修这个心,这是根本,根本的根本。别人对我虚情假意,我知道;你要不知道,你是愚痴,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是智慧。我怎么对人?一味真诚,真正的佛弟子不怕吃亏,不怕上当。要知道在这个世间短短的几十年,活到一百岁的人毕竟是少数,就是吃亏上当也不过就几十年罢了,有什么好计较的?真诚心要紧。为什么?真诚心是性德的流露,是「莲华轮摩尼宝王」,我们要在这个地方建立、建树。我用这个心生活,用这个心工作、处事待人接物。在世法里面好像我吃了不少亏,上了不少当,但是在佛法里面你占尽了便宜!为什么?你在这一生积累的功德,你要是遇到净宗法门,以此功德,庄严净土,求愿往生,你作佛去了,这一生就成佛了。如果怕吃亏、怕上当,还用虚情假意,要知道虚情假意是轮回心,轮回心学佛还是干轮回业,决定出不了六道轮回。你们想想看,到底是谁吃亏,谁占便宜了?

我在世间,失掉了世间的一切,包括自己这个生命,我也欢喜。为什么?我超生了,我生到极乐世界去了。你要是在这个世间样样都想得到,你在这一生当中,了生死,出三界,往生净土没有分了。你有没有想过?这个帐要好好算算!世间的那些帐丢掉了,不要了,算那个帐干什么?要修真诚心,要修清净心,清净心是性德流露,是「莲华轮摩尼宝王」

真心,真心本来是清净的,本来是至善的,只因为我们不觉,我们迷了,把真心失掉了。这个失,不是真的失掉,是迷失,我们的真心迷失了,什么时候觉悟就又恢复了。你看一觉悟,你不再搞虚情假意,你以真诚对人。你看,一觉悟就回头了。这一觉悟,我的心不再被污染了。这个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不再起了,清净心就恢复了,正觉心、平等心、慈悲心都生起来了。这是性德,这个才是宝,真正的宝。一切众生各个具足,本有家珍,不从外得,一切诸佛如来无不如是。

我们学佛,没有别的,恢复自己的性德而已。所以大经里头常说「圆满菩提,归无所得」,完全是恢复性德而已!性德是本有的,不是从外来的。只是因为迷得太久,迷的时候,烦恼、所知障碍了性德,性德变成烦恼,自性变成生死,你说冤不冤枉!但是你要明了,不管它怎么变,总是「梦幻泡影」,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觉悟就好,回头就好,这个要紧。

第一句是从心地上讲,恢复自性、恢复性德用真心,不要用妄心。会用真心的人,这个人就是诸佛如来,就是法身菩萨。用妄心,就是你在日常生活当中还是用烦恼习气。烦恼是贪瞋痴慢、自私自利,这是造轮回业,果报是六道三途。我们不能再干这个事情了,这真叫傻事,这真叫愚痴。无量劫来,我们堕落在这个里面,希望这一生能够醒悟过来,我不再干这个事情。第二句:

【香焰光云摩尼宝王。】

前面这八句都称为『摩尼宝王』,性德圆满的流露。清凉大师在这里告诉我们,这八桩事前面六桩都是讲器世间,第七句是讲正觉世间,最后一句是讲众生世间,全是「摩尼宝王」,不可思议。这个境界正是《法华经》上所说的「入佛知见」,佛知见这才真正见到摩尼宝王,没有一样不是性德流露。我们凡夫能不能见到?凡夫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时候见到;没有到彻悟,没有到见性,见不到。摩尼宝王都变成石头,都变成泥沙,都变成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树木花草,一切动物、植物,都变成这个样子。我们现在《华严经》虽然读得不多,有那么一点消息透露出来了,懂得六尘表法的义趣。义是意义,趣是趣向,少分体会到「大方广佛华严」的真正面目,少分体会到了,带给我们的是法喜充满,确实拓开了我们的眼界,提升了我们的境界。

『香焰光云』,这里面讲两桩事情,一个是香,一个是光。「光」是般若,「香」是性德,「焰」是相好,下面这一句还有「种种严饰」,专讲相好。我们对於这个世间有智慧的人,有福德的人,有才艺的人,都非常羡慕、赞叹,这两句经文描绘的是诸佛如来、法身大士,他们智慧圆满、德能圆满、相好圆满。如果你要是遇到有人问你学佛,你为什么学佛?学佛有什么好处?你把这三个圆满告诉他,这是学佛的好处,我就为这个学佛,不为别的,为求智慧、为求德能、为求相好。德能跟相好是我们人间讲的福德,智慧福德。

「云」的意思前面讲得很多,此地不再说了。提醒我们,可以得受用,不可执著。你要执著就错了,你就有过失。於一切法中,不但执著放下,分别也放下,你就得自在。你要有分别执著,你就不会得自在。「自在」这两个字的意思,我们世间人讲自由自在。说实在的话,在凡夫克实而论是有名无实,就像真善美慧一样,真善美慧在六道、在九法界有名无实。他哪里来的真?他心里头没有真,没有诚。这是根,能生万法。心不真,心不诚,他的世间、他的世界都是虚假的。什么人的世界是真实的?华藏叫一真法界,你们想想这个名词,它是真实的,它不是虚假的。为什么?能现能变是真,所现所变哪里会是假?真假不在外头,真假在你的心。你的心是真心,那一切都是真的;你的心是妄心,一切都是虚妄,就这么个道理。说穿了,跟诸位说,就这么简单。

佛菩萨决定不用妄心,佛菩萨心里头决定没有虚情假意,这一点我们要知道。我们自己真心跟诸佛菩萨没有两样,但是我们把真心放在一边不用它,用妄心,我们的亏吃在这里。生生世世搞六道轮回,谁的过失?没有一个人有过失,没有一桩事情有过失,过失在自己,为什么要用妄心!什么叫觉悟?不再用妄心了,一味真诚,这个人觉悟了,这个人回头了。还要用妄心,还有分别执著,没回头。天天读经,天天听讲,天天在学习,这些话你听的遍数多了;遍数多了就变成老生常谈,一点都不希奇。为什么还要一遍一遍重复的提醒,没有别的,你还没有回头,你还没有觉悟。像一个睡觉的人,睡得很沉,叫他,吭一声;推他,动一下;不叫他,不推他,他又睡著了。推他几遍,推他十几遍,推他二十几遍,他还是醒不过来。六道凡夫就是这样的人。

所以佛把这些众生分为三等,上等根性的人大概他睡觉睡足了,快要醒了,还没醒;你一叫他,他就醒过来了,这是上等根性的人。中等根性的人,还没有睡足,正在好睡的时候,推推他还行,叫几次推他几次,这才醒过来。下等根性的人,怎么叫也没用处,怎么样推他,还是在睡懒觉,理都不理会你,这是下根人。这个比喻我想诸位能够理解,在日常生活当中,可能你亲眼见过,你亲身接触过。

经上讲的都是上上根人,法身菩萨,他们的香光遍照,香能够远闻,光能够遍照;光代表他智慧的影响,香代表他德行的影响。就是这些年来我们在外面讲经用的总题目,「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你所学所行足以为世人做楷模、做榜样。这个是「香焰光云」所表的,我们要知道学习。

我们有智慧,也有德行。道德跟智慧不是修来的,是自性本来具足的,只是现前被烦恼覆盖(这是佛经里面常常用的术语),而不能够现前,不能够得受用。佛教导我们把障碍除掉,我们的智慧德能就现前了。这个障碍怎么除?一定要靠觉悟。佛帮助我们觉悟,为我们讲经说法,只有一个目的,帮助我们破迷开悟。所以经要常常读,要常常听。我还没有觉悟,没有觉悟就是刚才说了我还没有做到,我还没回头;没有回头,没有做到,就是你没有觉悟。什么时候你有一点觉悟?我做到,很自然的做到,一点勉强都没有,证明你开始觉悟了。再看底下这一句,第三句:

【种种严饰摩尼宝王。】

『种种』是多,不是一种,『严』是庄严,『饰』是装饰,这个含义就很深很广了。文字表面是讲的设施,像我们旅游去参观皇宫,我想许多同学都曾经到中国大陆去旅游,一定去看看北京的故宫。在这个宫殿里面,你能看到雕梁画栋,那就是「种种严饰」,美不胜收。在《华严经》里面这是表法,表无量无边的德行。因为下面有一句『摩尼宝王』,「摩尼宝王」是称性的德行。

譬如我们最近印了一部书《八德须知节要》,我们在这一套书用了一个新的书名,《德育课本》。现在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先生提倡「以德治国」,我们印这一套书响应这个号召。书的内容总共有十六册,分为四集,每一集四册,每一册里面两个德目: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四集都是用的这个德目,这就是「种种严饰」《德育课本》里面所采取的是历代德行有特殊表现的这些人物,所以这一套书可以把它当作国文读,也可以把它当作历史读,也能把它当作道德的教学来学习。在我们学院,我们请杨老师上这门课。初级第一个德目他讲过了,听众的反应很好,大家听了都很受感动。我听杨老师告诉我:有不少听众准备手帕,准备很多卫生纸。我说:干什么?他说:流眼泪,哭!一面听一面在哭。

四集都是同样的德目,内容、人物、故事不一样。单数的四册是历代行孝、行悌、行仁、行义的男士,双数册数的是历朝的女士。无论是男女老少,这一生力行道德,足以给社会大众给后世人做榜样、做典型的。这一套书很有启发的作用,我们学了之后见贤思齐,我要想跟他们看齐,能做得跟他们一样好,这就是觉悟。听这个课程感动得会流眼泪,你说他有没有觉悟?他要没有觉悟,他麻木不仁。他听了会流眼泪,他开始觉悟了,我们佛法里面讲始觉,这个课程触动他始觉的心。

不断的去听,重复的去听,像我们这个经上讲的,香河里面的洄流、漩澓,它的意思就是教我们不断的重复。我们印象深刻,感动的也深,自自然然起而效之,我们一定自自然然的效法。为什么?性德。这个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或者是说「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是一切众生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只是迷失了很久,现在有人一提醒,觉悟了。再回想自己这么大年纪了,以前没有觉察到,没有做到,现在听这个课程的时候,惭愧、后悔,父母在世的时候没有能尽到孝道,老师在世的时候没有能做到尊重。这个忏悔有没有效果?有,而且效果很大。大在哪里?大在给世间人年轻人看,让他们看到你这种忏悔的样子,他心有所感,他能感动。他的父母、老师还在,应当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我们所学的一定要落实在自己生活当中。

现在这个社会把伦常道德都忘掉了,社会上已经很少人在提及,於是愈迷愈深,烦恼习气与日增长,造作罪业在所不免。罪业造得多、造得重,自己也知道是不应该的。有些人为环境所逼,不能不造业,但是真正醒悟过来了,他可以改一个行业。尤其是杀生这个行业,这个行业不好,临命终时,你所杀害的这些众生来跟你讨命。

我跟诸位同学说过,我有一个同参道友,也过世多年了,广化法师。学佛之后,持戒、念佛很精进,办佛学院,为佛门培养人才,实在说也是无量功德。但是在出家之前,他是军人,虽然他没有打过仗,没有杀过人,吃众生肉,吃活的。他在军队里面管军需,军需是个富差事,管钱财,所以用钱就方便。每天吃一只鸡,吃了很多年。以后学佛知道错了,但是冤业太深了。出家之后,有一天在洗澡,在浴室里面,他看到许许多多的鸡往他身上飞过来,乱蹦乱跳的要来啄他。他就到处闪避,跌了一跤,把腿跌断了,在浴室里头。以后这个腿是接起来了,但是残废了,要用两个拐杖,要坐轮椅。他告诉我,他这是重业轻报。晚年的时候半身不遂,这个业报没有能转得过来。这是我们亲眼看到的,吃众生肉的果报。

他那个造得严重,不是在市面上买的,要吃活的。虽然自己没有动手杀,吩咐厨房里的厨子帮他杀。《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里面讲得很清楚,吩咐别人杀,那个罪重於自己杀的。厨子杀,他是奉命行事,他不能不杀,你是下达命令的。什么人杀众生?下达命令这个人杀的,这个人有罪。那个厨师虽然是执行,他有过。罪、过的报应不相等不一样,罪重,过就比较轻了。杀生害命,遭受这样的果报。你就晓得持戒是性德。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不贪、不瞋、不痴,这十善是严饰。我们在佛门里面随便举一些纲领,三福是严饰,六和敬是严饰,四摄、六度、普贤十愿、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你想想看菩萨的愿行无量无边,哪一条不是「严饰摩尼宝王」!他这个心行称性,性德里头流露出来的。第四句:

【现不可思议庄严色摩尼宝王。】

前面一句「种种严饰」,这个地方是『不思议庄严色』,色相。我们晓得了,种种严饰,前面所讲的是因,这个地方所说的是果。它一共有六句,这六句都是讲的依报。六句,前面三句是依报庄严的因,后面三句是依报庄严的果。因好,果当然好。

「色」,六尘用一个字,色声香味触法,用一个字做代表。这一个字我们能理解,现不可思议庄严的六尘。在华藏世界里头不叫做六尘,而是六种不思议的庄严。我们要用这个句子来念,现不思议庄严色,现不思议庄严声,不思议庄严香,不思议庄严味。我这么一念你就明了,你就晓得这一句里头包罗万象。

见性见色性,闻性闻声性,嗅性嗅香性,明心见性!你从这个地方,你才真正明了,怎么转境界?许多人听了大乘经,我们常常讲修学真正的成就是要转境界,《楞严经》上说得很好,若能转境,则同如来。法身菩萨没有别的,会转境界;转六道为华严境界,转娑婆为一真法界。不能从外头境界转,那个转不过来,要从心地里面去转。前面所讲的,莲华轮摩尼宝王、香焰光云、种种严饰是讲德行,从这儿转。我们今天讲总纲领,愈简单愈好,我们现在讲的是纯净纯善。纯净,心地不容毫分不净夹杂;纯善,不容毫分不善夹杂。能现能变的转过来了,外面的境界,所现所变的当然就转了,你自自然然就能够体现得出是真的,不是假的。你再看这个世界,再接触,六根对六尘境界,你的感受完全不相同。就我们一般人来说,你的思想、你的想法看法不一样了,跟从前不一样了。现在无论接触哪一法,活活泼泼。我有时候也提到整个虚空法界是一个有机体,我们要怎样觉察到,怎样体会到?这里面无穷的乐趣,真的是「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一句是讲的形相。下面一句:

【日光明衣藏摩尼宝王。】

这说的是『衣』。「衣」,一切有情众生不能少的。这个衣质料好、色彩好,是自自然然现前的。不要说是法身菩萨了,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天人的衣著是变化的,不需要裁缝,随心所欲。当然这里面也随著天人的福德,就以欲界天来说,欲界有六层,一层比一层殊胜,衣著不相同,福报不一样。我们再细心的去观察,世间法它有相似之处。世间福报大的人,他的衣服有人供养,好的料子、好的样式,大概别人做好来供养他,奉献给他。最明显的我们能够看得到的,帝王大臣、豪门贵族,他们的日用品都有许许多多人送给他,供养给他,福报!日常生活用品不操心。

我们要问:这么大的福报从哪来的?跟诸位说,从过去生中布施得来的,布施是因。我们要想一切都能得自在,你就要懂得修因。财富,财布施的果报。衣服,你能够布施别人衣物,你自己的衣物就不缺乏了。什么样的因得什么样的果,一点都不会差错。由此可知,如果我们的心量很窄小,念念只想到自己而不知道别人,我们的果报在日常生活当中,特别是物质生活就感觉到缺乏,不得自在。自然的果报,都是从欢喜心种的因,没有一丝毫勉强,能舍。佛法里面讲「舍得」,舍是因,得是果报。你要不肯舍,你怎么会得到?可是「舍得」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你所得到的也要赶快舍掉,那你的福报生生世世永远享不尽。所以你要欢喜布施,你要懂得布施。

佛在经上常常给我们讲「福田」,福田有三种。要孝养父母,父母是「恩田」,报恩!要懂得救济贫苦,帮助贫苦的人,特别是帮助贫病的老人。现在这个社会跟从前不一样了,在从前儿孙会照顾老人,现在世风日下,儿孙照顾老人是愈来愈少了。这些年老无依无靠的人,我们如果还有点能力,一定尽心尽力去照顾他们、去帮助他们。这是「悲田」,你的慈悲心、你的爱心从这个地方流露出来了。慈悲是性德,无条件的帮助这些需要帮助的苦难人。得的果报,不求自自然然得到,健康长寿。不需要求!要真正心地清净,於人无争,於世无求,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是自性性德自然的流露,我们学佛才真正学得有一点像了。诸佛如来如是,法身菩萨们如是。这些人是我的榜样、是我的模范,我要向他学习。尊师重道,尊敬三宝,这个叫「敬田」。所以福田分为三类,「恩田」,报恩,有恩於我;尊师重道,「敬田」;帮助贫苦,「悲田」。这里头都能种福。

为什么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他们的果报这样的殊胜?没有别的,因地里面种的因太多了,所以果德不可思议。现在人不种因,你不种因,哪来的果报?世间人他不信佛,这个难了。不信佛,佛虽然讲了,他不肯去做,怕佛欺骗了他。有钱不敢布施,有技术、能力不肯教人,吝财吝法得的果报是什么?贫穷、愚痴。看到别人的胜事嫉妒障碍,天天在造罪业,哪里会有好的果报?真正觉悟的人,他知道机会。现在人讲机会,佛法里面讲缘分。他知道机会,他懂得把机会抓住,帮助别人。业障深重的人,他不知道,他不认识机会,他也抓不住机会。机会在面前给他积累功德,他空过了,这种人在社会上很多很多。做一桩好事,利益众生的,也是利益自己的。

我们学院计画盖教室,图案设计好了,建筑商告诉我(上一次我离开之前,建筑商见我)圣诞节之前一定完工。所以我跟大家讲,完工之后,我们这个工程告一段落了,我们的学院举行一个开幕典礼,我们正式上课了。我想正式的开幕典礼,我们订在元旦,好日子,一元复始。没想到我离开学院,许居士也离开了学院,回到台湾去了。我们学院里面全体法师把这个建筑图改得乱七八糟,搞到不能施工,现在必须要拖延下去了。这个是没有智慧,大好机会在面前错过了。这是什么?障碍别人的时间。本来可以能够提前上课的,现在把上课的时间推迟了。果报是什么?愚痴。他要开智慧,又要晚好几年才能开。

什么样的因,什么样的果报,丝毫不爽。你不要认为我们把这桩好事,把它推后了几年;推后几年有因果,你要背因果责任。佛法里面不讲惩罚、不讲处分,你要受果报,果报逃不过,这个是没法子的。我们能把好事帮助它提前一天,一天的功德;换句话说,因为这是属於教学、智慧的事情,你会提早一天开悟。那个功德殊胜,果报就殊胜,你可能提早一年开悟,提早十年开悟。你要是把它障碍、阻挡,你开悟的时间就延迟,果报如是!经听了很多年,教也学了不少,他不开悟。也许正因为这么一个事实,所以印光大师一生提倡因果教育,不能说没道理。愈想他老人家一生的行业,愈是值得人尊敬、值得人佩服,他时时刻刻给我们启示。世出世间法,凡是能抓住机缘,掌握到机缘,没有不成功的;凡是失败的人都是把机会错过了,这个道理我们要懂。这一句是讲物质的受用,属於器世间。末后一句:

【周遍十方普垂布光网云摩尼宝王。】

这是器世间最后一句。我们懂得经里面所说的意思,物质受用的影响,最明显的今天所讲的文化、古迹。在佛门里面非常显著的,释迦牟尼佛当年讲经说法的场所,只树给孤独园,现在已经成了废墟。房屋都没有了,大概还有一点墙还没有完全倒掉,地基大概还在,那是『周遍十方普垂布光网』。在中国,历代祖师大德所建的道场,帝王的宫殿,一砖一瓦都有千百年的历史,这不是「普垂布光网云摩尼宝王」吗?更殊胜的是古人唯恐世间变乱,文明消失,他们想出很多的方法。在埃及有金字塔,里面藏的保存了古代的文明,古人的智慧、技巧,流传给后世。在中国,我们看到从前这些出家在家的大德们,他们开凿石窟,像敦煌、云冈、大足。在中国石窟很多,造佛菩萨的形像,造六道轮回的变相图,还有把《大藏经》刻在石头上,都是怕失传。我们在房山看到石刻的《大藏经》,内容相当完整。我们现在流通的这些《大藏经》,有很多的经没有收在我们《大藏经》里面,石经上有。一代传一代,累积将近一千年才把这个事业完成。这是物质文明对於当时、对於后世的莫大影响。

当然物质跟精神有连带关系,我们看到这些伟大的创作,使我们感受到他们的精神、他们的智慧、他们的才艺、他们的毅力,样样值得我们效法,无一不是启发后人。他们到底是为什么?真的是全心全力,一丝毫自私自利的念头都没有,希望帮助后人把古圣先贤这些「摩尼宝王」完整的保存,传给后代。后代是哪些人来享受,他们没想到,不是专门给某个人的,那就是佛家常讲的给有缘人。谁发现、谁看到这些东西得到启示,谁看到这些东西觉悟了,那就是有缘人。后世人接触到,有几个人觉悟了,他一生所做的,生生世世所做的,就有了收获,他有了传人。这是我们要细心去观察、去思惟,你想通了、看清楚了,你才会发心效法。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