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九七讲) 2002/07/2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797
诸位同学,请看「华藏世界品」,藏海安布庄严,台面宝地偈颂第八首看起:
【妙宝庄严华藏界,菩萨游行遍十方,演说大士诸弘愿,此是道场自在力。】
这一首偈前面讲过,可是意思意犹未尽,最重要的是我们现前应该怎样学法,这一点非常重要。偈颂里头说得很明白,『菩萨游行遍十方』。在中国过去佛门里头常讲「铁打的常住流水僧」,这个意思是说,这一座寺院丛林建筑在这个地方,它是不会移动的,但是里面的住众是川流不息,而不是永久住在那个地方的,叫流水僧!为什么?世出世间法最重要的就是「缘」这个字,哪里有缘就哪里去,怎么能够长住在一处?长住在一处,这一处缘尽了,你住在这个地方不起作用了;换句话说,没有用了。没有用这个时候,只有两条路子:一个就是往生,在这个地方圆寂了,缘尽了;另外一种方式,看看别的地方还有缘,他就到另外一个地方去教化众生。
在唐朝的时候,大家晓得鉴真老和尚,中国没有缘了到日本去,日本的缘成熟了,把他当成国宝。我到日本去拜过老和尚的道场,这个道场有老和尚的像,老和尚的坟墓还在后面。现在在墓的旁边还立了一个赵朴老的纪念碑,日本天皇到那边都去礼拜。所以诸位一定要记住「缘」,出家人心地清净,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留恋,在哪个地方多住几天、少住几天,不是自己的事情,是这个地方众生的缘有长短不一样。
什么叫缘?这个地方是不是真正有人跟著你学习,你所教的、所说的大家都真正能够依教奉行,这就有缘。如果大众对你表面上很恭敬,阳奉阴违,不能够真正依教奉行,这个地方跟你没有缘。纵然在这个地方建立道场也没有缘。建立道场是有好处,为什么?跟这个地方结了缘。虽然结了缘,缘没有成熟,就好像种果树,种个桃树,种子种下去,那个树苖长出来,它还没有长大,还不能开花结果,这个就是缘种下去了,没有成熟。等到什么时候它长成树、结成桃了,你再来,这时有桃吃了,缘成熟了。所以这个缘是没有白结的,你在这个地区给这个地区有贡献、有布施供养,最重要的你要有愿,我等待这个地区缘成熟的时候再来,乘愿再来。乘愿再来的条件,缘成熟了。再来干什么?为这个地区人民服务,不是来享受成果的,是来服务的。
怎么服务?『演说大士诸弘愿』,这个就是行菩萨道。到这个地方来教化众生,总要懂得应机说法,这个地方的众生是什么样的根机,喜欢什么样的法门,你教他。如果你所传的法跟这个地方众生根性不一样,那他学得就困难,就收不到效果。所以传法的菩萨自己本身要会得很多,应用的时候那是一样、一门。遇到禅宗的根机,你就教他参禅,帮助他开悟;遇到教下的根机,教下宗派很多,《华严》是教下,《法华》也是教下,《楞严》、三论、法相、唯识都是教下,要看他是哪一种的根性,这么多经论里头,他喜欢什么样的经典。特别爱好,那就是这个经典他过去生中曾经学过,一接触他就生欢喜心;他有根,不是这一生初学,接著来的,因此往往他能够悟入,我们一般讲他有悟性;换一个法门则未必。真正高明老师对於学生他有能力观机。我学佛第一个老师,真正是接引的老师,章嘉大师,这是密宗的大德。他没有传给我密法,他教我看经,看经有不明白的地方找他,他给我解释,这个也是观机。
学佛无论宗门教下、显教密教,当然头一桩事情是你要消业障。你的业障不消除;诸位要晓得,佛是一个圆满智慧圆满福德的人,所以叫「二足尊」,足是圆满,二是智慧跟福报两样都圆满,大智大福之人。我们没有福没有智怎么学佛?怎么能学得成功?所以学佛不能没有福报,不能没有智慧。但是没有福报有智慧,行!没有智慧有福报,也行!这是什么?可以入门,入门再补习,再把你缺少的那一部分补上来,两者总得有一样。两个都具备,好!那个成就快。
像我在年轻就缺,没有福报,一点福报都没有,这个学佛之后才懂得修福。修了将近三十年,福报好像才现前,我们才有一个讲堂,不要到处跑了,有一个华藏佛教图书馆。那时候我讲经二十年,我学佛七年;换句话说,二十七年了,修福从这个地方开始看到有一点福报现前了。你没有耐心不行,哪里说是三年五年就能见到效的,没有那么容易!古人常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种一棵树,让这个树长大也要十年。所以你要不消业障怎么行?
我跟章嘉大师,章嘉大师也是很重视,教我要消除业障。他告诉我「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你有求没有感应,那是什么原因?业障!业障要消除。我向他老人家请教,怎么消除?用什么方法去消除?大师传给我的不是拜忏,不是在佛前求忏悔,他教我不是这个方法。他教我的是改过自新,每天要认真反省自己的过失、毛病习气,只要自己一发现,就下定决心把它改过来,这个叫忏除业障。我明白了!所以他讲的东西我相信、我佩服,他老人家所传的就是儒家讲的「不贰过」,知过能改,善莫大焉!
凡夫最难的是自己不知道自己有过失,这个事情麻烦大了。不知道,你怎么会改?所以圣贤书不能不读,圣贤的教诲是一个标准,拿著这个标准天天来检点自己,就容易发现过失。所以明朝末年,念儒家书的、学佛的都用功过格来检点自己的过失,这是一个好办法。我们佛门里面,净宗的祖师莲池大师就用功过格来修行,现在这一篇东西还在《莲池大师全集》里面,流通很广。它不叫功过格,它叫「自知录」,人贵自知之明,「自知录」就是功过格。
晚近印光大师教我们用《了凡四训》,把改过自新、改造命运的道理搞清楚,那里面是讲因缘果报的。我们要改恶为善,改祸为福,改凶为吉,改凡为圣,《了凡四训》是个基础的教育。你只要想改造命运,我们学佛是改造命运,是大的,我们是要改凡为圣。你看我们今天在六道,我们想改六道为极乐世界,这是大的改造。你要懂改造的理论,懂改造的方法,有理论、有方法,我们自己就有信心。所以头一步要把自己的命运转过来,命运都转不过来,你学佛有什么成绩可言?它都摆在面前的。
《了凡四训》重要!所以我讲经这么多年,常常劝人,特别劝初学,你把《了凡四训》从头到尾念三百遍;用一年的功夫,一天念一遍,学佛从这里学起。因果的道理明白通达了,你就开始修行,开始转恶为善。善恶的标准,印祖讲得好,他用《太上感应篇》,尤其是这个注解吉凶获报的例子在《感应篇汇编》。《感应篇》的文字不长,一千三百多字,《汇编》就几十万字了,这里面有注解、有例子,真的是善有善果,恶有恶报,这些例子增长你的信心。
除这一部书之外,《安士全书》也是印光大师极力推崇的,它前面一半是「文昌帝君阴骘文」,那个注解例证也非常丰富。「文昌帝君阴骘文」的文字更短,不到八百字。这些东西早年我都讲过,内容非常丰富,以这个为标准来检点自己的过失,把它当作戒律来看。学佛从戒律开始,以戒为师。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持戒真有了功夫,心清净,清净心生智慧,这个是学佛一条大道。古往今来那些声闻菩萨都是走这一条路子成就的,你还有特别法门吗?
密宗,我的老师是密宗大德,他告诉我密宗是佛法里头最高的修学法门,不是初学学的;就像学校念书一样,密宗是研究所。你要想上研究所,你先要念大学,念学士学位,然后念到硕士学位,你才能够念博士班,你不能够躐等。所以藏密一般规定开头十年显教,不是一下就叫你学密法,前面十年是显教。显教真正有基础了,考试及格,你拿到学位了,西藏这个学位叫格西,拿到格西学位之后,你才有资格学密法。
可是现代众生的根性比古时候的人这个水平下降得太多了,这个时代学密能不能成就?往年黄念祖老居士告诉我,他是学密的,他告诉我,最近这半个世纪五十年中,在中国,中国有十几亿人口,学密成就的只有六个人。他告诉我,念老讲从今往后学禅的根机没有了,学密的根机也没有了,唯一能成就的只有念佛。他自己虽然是密宗的上师,他是念佛往生的。他在临走的那几个月当中生病,身体不好,一天念十四万声佛号,加功用行求生净土。他的老师夏莲居老居士,那也是了不起的大德,确确实实是显密圆融,宗教俱通,在佛门讲是通家,希有难逢的大善知识,念佛往生的。他到这个世间来,我们很清楚,他来干什么?他的使命就是来会集《无量寿经》,帮助世尊末法九千年众生因此而得度,往生就是真正得度。
所以我们要想消业障得福慧,你要懂道理,你要懂方法。什么是业障?那更要清楚,然后你才晓得我的业障是不是真的消了。业障是什么?业障是烦恼,业障是习气。我常说自私自利这个念头是业障,你还有没有?名闻利养这个念头是业障,五欲六尘享受这个念头是业障,贪瞋痴慢这个念头是业障。你看看,你这些念头,当然一下断断不了,那是不容易的,减轻了。去年跟今年比,今年比去年减轻很多,你的业障消了。如果想一想,今年跟去年还差不多,甚至於今年比去年还严重,你的业障不但没有消,逐渐在增长。
这个事情真的诸佛如来帮不上忙,要靠自己。诸佛如来只是提醒你而已,只是告诉你,你有业障;再告诉你检查业障的方法,怎么样把业障找出来;再教你消除业障的方法。还得要自己做,自己不干,怎么能成就?对於因果的道理不透彻,人的愿心发不出来。真的,生活在这个世间懵懵懂懂、迷惑颠倒,虽然想作佛作祖,想出离六道轮回,你变成妄想。为什么?愿发不起来。所以愿既然发不起来,行就不得力。那个修行功夫不得力,烦恼想断断不了,告诉你真正的原因是对因果道理不透彻。
这个事应该怎么做?读《了凡四训》。可是很多人他不相信,那就没有法子了。《了凡四训》,如果像是出家人没有很繁杂事情,你读本文,一天念三遍,不需要很长的时间,三、四个小时就够了。一天念三遍,你一年当中,我们常讲「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你可不能搞杂了,杂了效果就没有了。我用一年的时间专修《了凡四训》,我专修因果教育,一天念三遍,三百六十天念一千遍了。你对於因果的道理,因果的事实真相扎住根基了,然后你发愿,你那个愿心就不一样了。
这个是修行证果的捷径。你不扎这个,你觉得这样好那样好,你混了几十年,门都进不去。这个状况我也曾经讲过,坏在哪里?就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老人有经验,给你讲你不相信,那有什么法子?我学佛,实实在在讲,一般人讲运气很好,第一部看到的就是《了凡四训》,朱镜宙老居士送给我的。我那一年二十六岁,朱镜宙老居士好像是六十九岁,他跟李老师同年。我看到这一本书非常欢喜。我那个时候有工作,每天还要上班八个小时。好像我在一个月当中把这一本书看了三十多遍,我相信、我懂得了,我的毛病习气业障比了凡先生还要严重,他能改,我也要效法他,也要向他学习来改过。
在这个不久,我就开始看佛经,看佛经不到一个月就遇到章嘉大师,告诉我忏除业障是后不再造,必须把自己毛病找出来,自己要认真努力去改正;不能把毛病改正过来,业障消除不了的。佛菩萨面前供养、磕头、拜忏那是形式,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你的妄念还会起现行,那是业障没消除。怎么样叫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妄念不生,你的业障才消除,这是真功夫。
佛法一切都是真的,没有假的,经上所说这个一切法从真实心中作。无论在什么地方,我们自己修行是表现,自己修行的成绩,我常常讲头一个是相貌,相随心转,这个不能欺骗人,人家一看就晓得了。再看体质,再看你的风度,从前人讲气质,这是修养。没有用过功夫的人,他的气质很俗,我们常讲俗气。有修养的人,人家接触你的时候不一样,感觉得你气质不凡,有若神仙!
风度不一样,跟你接触感受不一样。这个感受外国人讲磁场,我们中国人讲气氛,不相同。自自然然他有摄受力,这个接触你的人对你敬爱尊重,产生这个力量。学佛的人这个力量尤其强,为什么?一半是自己修的,一半是佛力加持的。佛力为什么加持?是帮助你接引众生。你有愿帮助众生、成就众生,这个愿跟佛菩萨愿力是相同的。佛菩萨要接引众生、教化众生,你也有这个愿,也很可能佛菩萨就藉著你这个形象加持你,使你能把度化众生这个事业做好。
所以菩萨游化十方弘法利生,哪里有缘哪里住,缘胜多住几时,缘浅少住几天,统统都是缘分。在某个地方有几个月缘分,有几天缘分,有若干年缘分,都不能够勉强。有些时候我们能够体会得到,菩萨住在这个地方与这个地方有缘,菩萨不住这个地方与这个地方还是有缘。住在这里为人演说,天天在表演、在教学,身教言教,这一方的人学习也有很认真的,也有很随便的。菩萨离开了,不在这个地区了,这个地方有很多人想他。曾经认真跟他学习的,会珍惜往昔的这个殊胜的因缘,他会加倍的努力,他成就了。在疏忽因缘当中,也有一些善根发现的,当时菩萨在此地没有好好跟他学,现在他走了,想起从前的教诲,从前的形象,依旧发愤努力,他也能成就。一般人没有亲近到的,追悔,那是善根,这是好事情,为什么当年没有亲近,没有好好跟他学习,这是善根。
所以菩萨来是慈悲,菩萨走还是慈悲,无一不是帮助众生。你看根熟的成就了,根没有熟的增长,没有善根的种善根,无论在哪个地区,这个示现时间长短,无一不是利益众生。这个地区众生什么时候根熟了,菩萨又来了,菩萨永远不会舍弃众生。所以菩萨来不来,不要问菩萨,菩萨什么时候来?不要问他,他也不知道。要问什么?问自己是不是认真学习。真学,菩萨就来了。有真学的这个念头这是感,菩萨就有应,感应道交,绝不失时,这是时节因缘。什么时候有感,什么时候来;哪个处所有感,哪个处所有应。这个感应道交的事情,我们前面说得很清楚很明白,我们学佛明白这个道理也不例外。
但是我们是凡夫,我们的情执没有断,世间人很重视有情有义。不是非不得已,情义所在,古人讲的「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这人有仁有义。尤其这个地方众生於我有恩,有恩有德,我们要报恩,知恩报恩,再大的苦难都不能舍弃,都不能离开。这是做人的道理,这是中国世间圣人的教诲。佛菩萨教诲是真实智慧,比这个要高,高很多。若非实在不得已,不能离开。
我学佛这么多年来,道德情义还是舍不掉。每住一个地方离开都是逆增上缘,顺增上缘我不会离开的,逆增上缘逼著我不得不离开。这是佛菩萨对我的一个特别加持,我清楚,所以我对於逆境恶缘我感恩。为什么?我住在这个地方住了这么久,这个地方缘已经尽了,我还是舍不得离开。必须有个人来逼迫我,我非走不可,我都是这样「游行遍十方」的。但是细细去思惟,逆境恶缘是不是佛菩萨示现的?很有可能,我感激,让我把这些情执逐渐淡化了;情执淡化,智慧增长了。这是道场的自在力。
所以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清楚,自己真正修行,修行在起心动念之处。我跟许许多多同修常常提醒,不能跟众生结恶缘。为什么?人不是一世就完了,人有来世,有过去世,有未来世。这一世处不好,来世怎么见面?想到这个地方,我就会跟一切人要和睦相处,为什么?将来好见面。如果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更好了,到西方极乐世界都是上善之人,不能说这个人跟我是冤家对头,我往生了,他也往生了,难道到西方极乐世界还在打架,哪有这个道理!
诸位同学,我们继续看台面宝地偈颂第九首:
【摩尼妙宝庄严地,放净光明备众饰,充满法界等虚空,佛力自然如是现。】
这一首是结归佛力,前面是结归道场。我们知道什么是道场,同时更重要的要能体会到道场在做什么事;道场里头要是没有道,它就不叫做道场。从前李炳南老师常常讲「有庙无道,不能兴教」,这句话的意思非常深长。这一所佛教的设施,这个建筑物里面没有学、没有修,我们常讲解行两门,这两门都没有,这个地方不叫做道场,这个道场就有了问题。
所以我也常常提醒自己,警策自己,如果这个地方没有修学,我们知道因果,住持这个道场,负责这个道场,将来果报在三途。三途里面,不是饿鬼、畜生,是地狱。我们何必造这个孽?如果你懂得佛法,你了解这个道场真正的意义,有学风,有道风,你无量功德,这个是道场里面所有一切工作人员都有使命的。
不要小看义工,如法的道场,义工在这里做一个小时的工,他培一个小时的福报,完全看这个道场是不是真正有道。如果真正有道有德,这个道场真正有成就的人,有修行证果的人,他在这里做一小时的工,一生就在这个道场做一小时的义工,这一小时义工的福报可能有好多世他都享不尽,这是真的。这个道场要是不如法,没有道也没有学,他发的是善心来帮它做义工,福报得不到,没有福,培不到福,但是也没有什么大的过失。为什么?因为你是义工。道场里面执事有过失,主持的人有罪。执事有过,那个过大小不一样,看你在这个道场做的是些什么。如果做的是损人利己、害道肥己,那个麻烦就大了!自己好像是养肥了,没错,地狱种子现前了。
这些事实真相,只要你细心去观察,都在你面前。这个事情不神秘,因果报应摆在面前,从哪里看?你看他怎么死,你就知道了。走的时候有瑞相,决定是往好地方去;走的时候相不好,一定是往不好的地方去,能看得出来。往生的人,生天的人,来生还得人身,享受人间富贵的人,走的时候相都好。最明显的一个现象,头脑清楚,一点都不迷惑,他肯定是善道。你想想看,哪有头脑清楚的人会去做畜生、去做饿鬼地狱?没这个道理!凡是堕三恶道都是迷迷糊糊、糊里糊涂去了,神志不清走了,那个很麻烦;头脑清楚的人,你就放心。
所以有很多同修问我,他的家亲眷属走了,是不是真的往生到极乐世界去了?这个事情不必问我,你仔细观察他走的时候状况。如果是念佛人,头脑清楚念佛走的,那肯定往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最重要的一个条件,临终最后一念是阿弥陀佛,这是四十八愿里头的第十八愿「一念必生」。那个一念不是平常,是临命终时最后的一念他心里是佛,愿生佛国。念佛愿生佛国,决定得生,阿弥陀佛本愿,他不会违背的。
我们有没有把握到临终最后一念是阿弥陀佛?可以说谁都没有把握。尤其是在这个乱世,一个灾难来了,知道自己怎么死?所以我常常教导同学,我们遇到灾难的时候,不要怕死,不要惊慌;灾难到头的时候,要怕死、要惊慌就完了,肯定三途去了。要怎样?经上告诉我们的,不惊不怖,一丝毫恐怖都没有。什么样突发的灾难,要能够到心里若无其事,这个就是定功,这个就是念佛三昧。在这个时候一心念佛,决定往生!这是说我们万一遇到意外的灾难,而没有办法躲避,天灾人祸,丝毫没有恐怖。我们念佛的功夫在此地,不能不晓得。
第二首结归佛力,『摩尼妙宝庄严地,放净光明备众饰』,我们先说这两句。这两句是什么意思,「摩尼」代表什么?「妙宝」代表什么?诸位要记住,前面第三句「演说大士诸弘愿」,妙宝是三宝。哪三宝?是戒定慧三宝,是觉正净三宝,是佛法僧三宝,有三宝的地方是真正的庄严。摩尼是如意、清净、自在,称之为宝。妙宝上加上摩尼,它不是别的,确确实实就是指觉正净;觉正净就是戒定慧,慧是觉,定是正,戒是清净。
夏老居士会集的《无量寿经》,经题里面就有「清净平等觉」这五个字,清净是戒,平等是定,觉是慧;觉是佛宝,平等是法宝,清净是僧宝,所以这五个字三学、三慧、三宝具足。题上就这么清楚了,你就能想到这部经不可思议。别看这部经不长,小小的一本,三宝三学三慧统统具足,那是圆满的大法,究竟的大法,真正堪称无上法宝,摩尼妙宝。
夏老居士是什么人,没有人知道。黄念祖老居士晓得,不说;他虽然不说,我们心里头有数。我最早听到的是在美国迈阿密,是美国人说出来的。这些美国人都有特异功能,中国人说特异功能,一般人讲神通。他们看到夏老的照片,给大家介绍这个人不是普通人,他的身体是透明的。就从这一点的讯息,我们就晓得那不是凡人,身体透明谈何容易!为什么?妄想分别执著没有了,身体是透明的。我们凡夫身体是漆黑的、污秽的,里面脏东西太多了。
由此可以证实,夏莲居老居士烦恼障、所知障破了,二障破了;二障破了,在一般讲最低的限度是法身菩萨,身体是透明的。虽然都是透明的,那个透明度又有浅深不一样。有少分透明,像我们看毛玻璃一样,确实是透明的,但是并不深,你看他的清晰度;有完全透明的,像玻璃一样,一点渣子都没有,那不是普通菩萨!我们读《华严》,我们能想像到那种透明度,肯定是八地以上,等觉菩萨、如来的身相那是完全透明的,一点渣子都没有。可惜这些外国人在观察的时候,我没有在场,曾宪炜居士把这个事情告诉我的。曾居士忘了他的透明度有多少,要是完全透明,那就肯定是等觉菩萨以上的。
他的示现我们很清楚、很明白,就是来会集《无量寿经》的,这是诸佛如来大慈大悲,帮助世尊末法九千年众生,作斯示现,这哪里是普通人!宋朝王龙舒居士是进士及第,学佛解行相应,他做了一个会集本,流通也很广,叫《大阿弥陀经》。清朝咸丰年间,魏默深居士也做了一个会集本,确实他这个本子比王龙舒的本子好,福报没有王龙舒居士那么大。王本流通很广泛,他这个本子很少看见单行本流通的,那就是福德因缘。到今天我们知道《无量寿经》的会集本,夏老居士这个本子流通量最大、最普遍,流通到全世界。这不是人力,『佛力自然如是现』,这是佛力加持。这个地方「摩尼妙宝」,克实而论是指什么?《大方广佛华严经》。
「放净光明备众饰」,这是如来果地上圆满的大法,清净光明,确确实实一尘不染,无量无边的庄严。这个「饰」就是应前面的庄严,饰是装饰,备是圆备,没有一点欠缺。在前面我们也说了很多,《大方广佛华严经》,绝对不是讲这个经本,遍法界虚空界就是一部圆满的「大方广佛华严」,你就明白了。
『充满法界等虚空』,一点都不错。我们怎么学?我们的愿要充满法界等虚空,我们的行也要充满法界等虚空,《华严经》你就学到了。纯善无恶,给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做好样子。什么样子?作佛的样子,作菩萨的样子。
净宗同修净宗学会成立的时候,「净宗学会」这个名号是夏莲居老居士提出来的。我第一次到北京就是去访问黄念祖老居士,他把这四个字告诉我,一再的嘱咐我,国内建净宗学会机缘没成熟,希望我在外国发起建立净宗学会。我接受了、答应他了。那个时候离开北京,我就到美国去了,在美国加州住了不到一个星期,我到加拿大讲经,在温哥华就成立第一个净宗学会。
第一个净宗学会是加拿大的净宗学会,在温哥华。听说现在这个会还在,什么人负责我不知道。从温哥华讲经回来之后,回到旧金山,在旧金山这是第二个净宗学会,美国净宗学会,在Sunnyvale,杨一华居士主持的。这个净宗学会现在逐渐很有规模,做了很多的好事。我们一些录相带在美国电视台播放,由他们负责的,他们在做的,我们还保持著联系。
在美国到处讲经,到处劝他们组织净宗学会,大概有十几个,美国有十几个净宗学会。正式在地方政府立案的净宗学会确实是在外国开始的,以后再传到台湾。台湾第一个是我们的华藏净宗学会,没有会址,就在图书馆,华藏图书馆。现在华藏净宗学会这个招牌是悟道法师他拿去了,台北市华藏净宗学会。还有一个台北净宗学会,台北净宗学会是陈彩琼居士主持的。好像现在台湾大概我看也有二十几个净宗学会,马来西亚有三十多个,澳洲有八个,好事情!
净宗学会的性质,实实在在讲就是古时候的莲社,我们彼此之间有往来,每一个学会都是独立的,没有统辖管理,没有!这个我们跟佛光山不一样,跟慈济功德会也不一样,他们是有组织的,有统一指挥管理的,我们这个没有,各个会都是独立的,人事独立,财务独立,只有修学我们大概都是统一的,都是依五经一论,而且都是以夏莲居老居士会集本为主修的功课。我们在修学这一方面互相交流,互相的帮助。这个会是这样的一个性质。所以会与会之间是友谊,大型的活动我们人手不够了,我们会请其他会来支持,甚至於有些时候财务有困难,别的会也会支持,确确实实我们像兄弟一样互助合作,互相尊重。
曾经开过一次联谊会,在我初到新加坡的时候,新加坡净宗学会成立,召开了一次联谊会,世界各个净宗学会的代表都来参加。这种联谊会我们是不定期的,不是每年有一次,看机缘成熟,我们这样召开一次。看看将来我们在澳洲如果缘成熟的话,我们在澳洲来召开一次。这么多年大家见见面,彼此互相来共同研究探讨修学的方法,彼此互相观摩,改正错误,提升自己的境界,这个是有必要的。所以联谊里面我们著重互相学习,提供不同的修学经验心得,帮助大家提升自己修学的品质境界,所以这个会还是有意义,值得召开的。
这是摩尼妙宝,我们把它克实而论指出来,就是《华严》,就是《无量寿经》。而《无量寿经》特别是夏老的会集本,它是五种原译本的集大成,真的是「放净光明备众饰,充满法界等虚空」,我们的心行要与经相应。
末后这一句重要,这是「佛力自然如是现」。我们要细心去体会,离妄想分别执著,《华严》是佛力自然如是现前,《无量寿经》的会集本也是佛力自然如是示现的。如果诸位从这个角度深入去观察体会,你所有一切的疑虑都消除了。
现在这个社会,大家都知道,每一个人妄想很多。我们可以说这个思想非常非常复杂,心都不清净,没有真诚,没有清净,没有平等,没有智慧,没有慈悲,说话、写文章不负责任,因此这里面自自然然产生了许许多多的误会。我们听了看了能相信吗?你要是相信、接受了,你自己的问题严重,你会迷失方向,你会走入歧途,这是一定的道理,没有法子避免的。为什么?想法看法太乱了,没有标准。
我们在这个混乱的局面里,要走出一条光明的道路,只有一个法子,跟著佛菩萨,跟著圣贤人,一门深入走一条路,决定不旁顾,我这一条路走到底能走出来。这个要有信心,这个信心是智慧、是福德;没有智慧、没有福德他不相信,学了几年好像没有什么收获,他就再找另外的路,错了!他这一条路快要走通,他放弃了,那多可惜!继续走下去就通达了。所以一般人的话,特别是这初学的人,不能听!
从前老师教学生,也许诸位听说过师承,什么叫师承?承是承传,老师一代一代传下来,世法佛法古时候的承传都是这个办法。这个老师要找一个传人,传人不好找,所谓是可遇不可求。传人的条件是什么?是对老师百分之百的信从,对老师是百分之百的信心,百分之百的服从,这个人具足做学生的条件,老师传授给他。他对老师信心不足,半信半疑,对老师的教导阳奉阴违,这个人不是传法的人才,不具传法的条件;在佛法里面讲法器,他不是法器。法器的条件就是坚定的信心,依教奉行。教的你不做,这有什么用?佛菩萨来了都没办法,你都成就不了。你就想想,这一个老师在一生当中教学,要找这个学生不容易,可遇不可求。有时候一生当中遇到一个,遇到两个,那真是天大的喜事。
一生当中一个都遇不到,怎么办?在从前著书,希望利用文字传给后代。也许后代有有缘的人,他对你这个著书深信不疑,依教奉行,他还成就了。这个情形有,在中国头一个是孟子。孟子是继承孔子的,但是孟子那个时代孔子已经过世了,孟子从哪里学?学孔子的书。孔子的著作留下来了,他真的是一门深入,依教奉行。有不明了的地方问孔子的学生,从前跟孔子学过的,向他来请教。孟子成为亚圣;孔子是至圣,孟子是亚圣,从书本上学来的。
所以真正这个承传的条件就这么两个,对老师「深信不疑,依教奉行」,就这八个字。有丝毫怀疑就把你的这个学问破坏掉了,怀疑是你自己的信根不深。外面的谣言很多,你会轻信谣言,对於你的老师信心逐渐逐渐丧失,你的亏吃大了!那个造谣生事的人是什么?是你的冤家对头,是你的魔障,魔看到你要成就,他嫉妒。你成就了,他不能报复,他必须把你拉下来。你果然上了当,把你又拉回去了,你就出不了六道轮回。他等待机会来报复,这个事情太多太多了,我们学道不能不晓得这个道理。
但是实在讲真难,为什么?老师有过失,学生看在眼里,他怎么会服气?那个老师是真的过失、假的过失,这个我们不知道。所以善财童子离开老师出去参学的时候,他的老师是文殊菩萨,文殊菩萨教导他参访善知识必须具的心态。什么样的心理,什么样的态度?不见善知识的过,你就能有成就。你见善知识的过,把善知识过放在自己心里,把你的道行完全毁掉了。你想想看,谁能做得到?
善知识里头确确实实有真正佛菩萨再来示现的,他示现那个过失,那个过失是度一种人,用那种方法来度他,是他的善巧方便。我们凡夫哪里知道?凡夫不知道!所以文殊菩萨讲的这个话,清凉大师在注解里就说明,善知识这个里面生熟难测。这就是说,这个「生」是真正凡夫的这个善知识,「熟」是佛菩萨示现的,我们怎么会知道?把佛菩萨度众生那种巧妙的方法,我们误会了,那一类的众生不是这个方法不能得度。所以吃亏是自己,不是别人,对善知识有没有妨碍?没有妨碍。
若是凡人,清凉大师在注解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纵然是像大圣尧舜禹汤都还免不了有小过失。所以人为什么自己不反省,我自己有没有过失?自己一身的过失,还批评别人过失,是过上再加过,你还会有什么成就?说实在的话,谁才能批评人的过失?自己完全没有过失,你才有资格。自己完全没有过失的时候,绝对不会批评别人过失,大智大德。他为什么不批评?他那个完全没有过失是从有过失修过来的,修行过来的,过来人!看到你的过失,我从前跟你一样。
佛眼睛里面看众生,佛是众生修成的,一看你是我在从前哪个阶段,他笑笑不会说你的。说人过失、记人过失的,这一生他的德行毁弃掉了。这个人没有德行,哪里能成就学问?哪里能成就智慧?成就智慧,我们晓得真智慧是从定中发现的,因定生慧。你的心里头还有别人过失,你的心定不下来,你的心不清净,你的心不平等。你想想看,我们要求真智慧,要想得禅定,要想开智慧,决定不能把别人的不善装在自己心里头;你把别人的不善装在你心里头,你这一生成就就一点希望都没有了。你哪里是法器?你不具足传法条件!
所以学生找一个好老师不容易,好老师找一个学生是更难,到哪里去找?这一桩事情古人常讲可遇不可求。所以许许多多真善知识一生找不到,唯一的办法著书。现在有更方便的方法,我们录相,我们把画面、音声都可以往底下一代传递。如果我们所悟得的、所修得的是真实的,自自然然有人他去拷贝流通,还用得著自己操心吗?如果这个东西没有价值,后人不会给你流通。现在人没有问题,现在有些跟你有交情,肯给你流通。过个五十年,过个一百年,那个时候的人跟你没有交情,完全看你的东西有没有价值,没有价值绝对不会流通你的。
所以从这些地方你就要知道,古来大德他们那些著作,凡是能够流通到现在的,都是经过千百年当中多少人看过的,多少人赞叹的,才会把它刻版流通到现在。如果觉得这个没有什么太大价值的,放弃了。这个放弃的原因,古时候流通的成本太大,印刷术没有发明之前用手抄,流通你要请人抄。请人抄要给钱、要给工资,你要养一些写字写得好的人,天天替你抄,成本太高。印刷术发明之后,就是木刻版,那个成本也不得了。诸位如果到南京,你就看到金陵刻经处,还有刻这个木版的。不像现在照相制版方便了。那么大的成本,人家不愿意付出,所以精挑细选,选择你一生当中著作最好的、最精华的把你抄下来,你才晓得古圣先贤传来的都是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