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九六讲)  2002/07/2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796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台面宝地」偈颂第五首:

【密云兴布满十方,广大光明无有尽,普至十方一切土,演说如来甘露法。】

这首偈在前面举了很多例子,说明我们怎样学习。末后这一句,经文上明白的告诉我们,一切都是『演说如来甘露法』。他不说「演说诸佛甘露法」,这个用的词意思就很深。如果用诸佛,那非常明显的,这是佛教;要用如来,就不一定是佛教,比佛教的范围还要大,我们今天讲的多元文化。

如来是从性上讲的,性,一切性,这是讲真如本性。佛说一切有情众生皆有佛性,一切无情的众生(众生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都有法性,法性跟佛性是一个性。大乘经里面常常用如来,如果说如来,都是从自性上讲的。在中国,这个是流通最广的,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很多人都读过的,学佛的人一定读过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这个经里面,有的时候说诸佛,有的时候说如来。如果是一个意思,不应该说两个名词;说两个名词一定是有不同的意义。江味农居士《金刚经讲义》里面注解的就很多,他老人家引经据典说:说诸佛是从相上讲的,说如来是从性上讲的。从性上讲的,那就是所有一切都包括在其中。

「如来甘露法」,甘露是什么?在此地是比喻,甘露是欲界天(我们讲欲界天的范围很大,而不说忉利天,说忉利天这个范围小,讲欲界天的范围大),是欲界天人的一种饮料。这个说法大家好懂,甘露是饮料,佛法里面讲不死药。由此可知,这个甘露的滋养能够称为不死,我们中国人讲长生不老;常常喝这个饮料,长生不老。《西游记》里头孙悟空大闹天宫,可能在这里面吃过,小说这是游戏之作,我们从这个地方能够体会。这是欲界天里,饮料当中最殊胜的,称甘露,来形容自性流露出来的性德;甘露法,性德。

我们不知道哪些是性德,性是自然的,不是造作的;性不是物质,没有形相的。我们今天讲精神,精神也是自性变现出来的。它比精神还要高一级,我们没有办法想像,佛在经上常说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都缘不到。它在哪里?无处不在,它是一切诸法的本体,一切诸法是它变现出来的。由此可知,凡是与自然相应的,这个法都是甘露法,佛法里面讲正法,拣别不是人为的,不是某一种力量在支配、在造作的;它不是的,纯乎自然。

去年有一位同修送了一本书给我看,中文翻译的《旷野的声音》。这本书的内容是说明澳洲的土著,他们人数不多,这个族群到今天还过大自然的生活。他们没有文字,他们有历史、也有文化,靠口传,一代一代的传下来。心地清净,一尘不染,无私无我,更没有对大自然占有的念头,他没有,他随顺自然。他们没有一定居住的地方,真的是一生都生活在旅游当中,晚上走到哪里,睡在树下,任何遮蔽都没有。所以我们现在人看到他们是野蛮人,他们不穿衣服。他们吃东西,走到哪个地方,看到野生的水果或者是有一些野兽,他们也打猎。但是打猎的时候,先要跟野兽用心灵沟通,不是随便杀生的,很有趣味。他们有伦理的观念,有尊卑的观念。

所以从这些地方,我们体会到中国古圣先贤讲的五伦、五常、八德,那不是中国古圣先贤的发明,不是发明,不是他的创造。是什么?天然的性德。你仔细观察,婴儿生下来他就知道爱父母,没有人教他,天性!长到两、三岁,会说话,会走路,他就知道依靠父母。那个爱父母是真爱,赤子之心,他没有什么妄想分别执著,没有恶念。仔细观察,有很多小孩,三岁不到的小孩,他爱护小动物,他跟小动物就跟朋友一样。甚至於还有小朋友喜欢蚂蚁,他保护它,绝对不会伤害它,天性!这个天性就是性德的自然流露。以后逐渐逐渐长大,被社会染污,天性隐没、不见了。所以教育就非常重要。

教育里面最重要的是圣贤的教育。圣贤教育教我们在一生当中不失掉性德,能保持而不丧失,这是圣贤教育,这是宗教教育,宗教教育是圣贤教育。所以我在国外与许许多多宗教家、传教师接触,我常常讲不仅佛教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所有的宗教都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宗教的领导人、宗教的传教师有责任发扬宗教教育,发扬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宗教在这个社会那就起很大的作用,唤醒一切众生的迷悟、迷惑,回归到天性,回归到性德。

多元文化的教学最重要的一个理念,我们要肯定「人之初,性本善」,一定要有这个肯定;要肯定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人为什么变得不好?那是他一时的迷惑,不是他的本性,他的本性是纯善的。就跟佛法里面讲的,那不是他的本性、佛性,那是他的习性;习性是被染污的,绝对不是本性,本性是纯净纯善。这个我们一定要肯定,我们对於教学就有信心,就有爱心;有信心帮助他回头,有爱心去教化他、去照顾他。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帮助他破迷开悟,帮助他了解宇宙人生真相,帮助他断恶修善,提升境界。这是宗教教育的目标。

教导他与一切人如何相处,与大自然环境如何相处,与天地鬼神如何相处,这个是教学里头具体的内容。能够把这三方面的关系搞清楚,这三方面都能够平等对待,和睦相处,性德自然流露在你生活当中,流露在你工作、处事待人接物,这是大圆满,这是如来甘露法。如果用其他宗教术语,那是众神的甘露法,或者是真神的甘露法。

这一句的内容太广太深,包括佛法里面讲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一切菩萨、声闻、缘觉,所学所修、所传所教的一切法门,一句就说尽了。我们再看下面第六首:

【一切佛愿摩尼内,普现无边广大劫,最胜智者昔所行,於此宝中无不见。】

这一首跟前面一首所说的内容相同,都是讲的庄严具,华藏世界的庄严具。第一句说『一切佛愿摩尼内』,摩尼是宝珠。「摩尼」,中国翻成如意,如意宝珠。看上面这四个字,你就知道什么是如意宝珠,「一切佛愿」。一切佛愿是什么?我们很容易联想到四弘誓愿。行!可以这么说法,「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个是一切佛愿,这是摩尼宝珠,一切诸佛的摩尼宝珠。愿要有行,如果没有行,这个愿是虚愿、是空的,不能落实。佛的愿落实在哪里?落实在教学。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一生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所以,一切诸佛的行就是教化众生。

教化众生又有四句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你要著眼、著重看那个「诸」,不是一尊佛,十方三世所有一切佛。我们也可以把这一首偈,你去观察这个世间所有一切宗教,凡是高级宗教与这四句偈相应,低级宗教至少与这四句偈前面两句相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如果这个宗教不能够符合这个标准,他做恶,他不修善,这是邪教,这不是正规的宗教,那是邪教,不能算是宗教。所以教的邪跟正能用这个做标准,这个标准一衡量,这个教是正教还是邪教,我们就明白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个意思包括得很广,在佛法里有很具体的标准,那就是戒律。小乘戒律,诸恶莫作,独善其身;大乘戒律,众善奉行。最重要的是自净其意;自净其意,必须把不净的要舍掉。什么东西不净?你有妄想,你的意不净;你有分别,你的意不净;你有执著,你的心不净。放下妄想分别执著,那是什么人?诸佛如来,你就成佛,这是一切诸佛的摩尼宝珠。「摩尼内」,就是佛的愿里面所包含的。

『普现无边广大劫』,愿力没有时空的界限,「心包太虚,量周沙界」,那个愿行也是包虚空法界。行能够遍虚空法界吗?能!一一行无不包虚空法界。我们凡夫粗心大意,不能够觉察。我们在讲席里说得太多了,起心动念,那个念头一动,它有波,这个波是思想波;思想波的速度绝对不是电磁波能够相比的,也不是光波能相比的。我们知道电磁波跟光波是物质的波,它的速度慢,虽然说一秒钟三十万公里,很慢!思想波是属於心的,是属於心性的,心性这个波一动就周遍法界。

因此,明白人、觉悟的人,下面讲『最胜智者』,「最胜智者」是讲佛、讲法身菩萨,他们清楚。不管我们什么念头,起心动念,善念也好,恶念也好,念头才动就周遍法界。在这个大世界里面,这个大世界是遍虚空法界,经文里面常说遍法界虚空界,或者说尽法界虚空界,都是一样的。你晓得这里头有多少诸佛如来,有多少法身菩萨?我在讲席上跟诸位报告过,诸佛如来、法身菩萨的数量比我们众生多,不晓得多多少倍。我举例说过。

我们起个念头说是人不知道,哪有这种道理?愚昧的凡夫他不知道,那是真的。觉悟的人,也就是说烦恼习气断的人。佛在经上讲见思烦恼断了是阿罗汉,阿罗汉的能力能知过去五百世、未来五百世,阿罗汉有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当然他的范围不大,可是就在我们的范围当中有阿罗汉。阿罗汉这个范围,佛在经上通常讲一个小千世界。一个小千世界范围多大?以黄念祖老居士说法,一个单位世界是一个银河系。一个小千世界是一千个银河系,阿罗汉能力能达得到;这一千个银河系里头的众生,起心动念阿罗汉知道。一千个以外的,他就不见得知道,菩萨知道。到如来果地上,无所不知,为什么?我们那个念头动的思想波、心波已经遍法界,遍法界遍虚空界,他怎么会不晓得!

凡夫著实是自欺欺人,要知道我们没有办法,这个点点滴滴一丝一毫瞒不了佛菩萨。我们的过失很多,妄念很多,佛菩萨原谅我们,佛菩萨知道。你一天到晚打妄想,一天到晚都不怀好意,佛菩萨看到就说正常。为什么正常?他搞六道轮回,搞六道轮回当然是这个样子。所以佛菩萨来不来帮你?不能来。为什么?你不能接受。等到你哪一天在六道里头罪受够,真的不想再受了,这个时候这个念头就感动佛菩萨,你有感,佛菩萨就有应,才来帮助你。你对於这个六道轮回还有丝毫留恋,佛菩萨不来。来了是什么?来了加重你的罪业,你会谤佛;你不相信他,那就是毁谤。你没有尊重他,你失敬。所以他不来,不会帮助你造罪业,慈悲!来是慈悲,不来还是慈悲,这个道理不能不知道。

这是讲愿力突破了时空。我们凡夫起心动念,念头也是突破了时空,我们自己不晓得。妄念不能突破,但是我们起心动念那个心是真妄和合的,所以它突破,这个我们一定要晓得。第六意识能缘的那个境界太大太大了,除了真如本性缘不到之外,向内它能缘到阿赖耶,向外它能缘到大千世界。

「最胜智者昔所行」,这个地方讲到诸佛如来他们往昔所修的。前面两句讲愿,这个地方讲行。以行践愿,这个愿是真愿;有愿没有行,这个愿是假愿、虚愿。学佛,不但是学佛,世间做学问的,「真实心中作」。真实心里面必定具足诚、具足信、具足敬,诚敬、诚信。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自己,看我们周边的同学,虽然也很努力在学习,拿不出成绩出来,年年还是老样子,月月也是老样子,看不出进步。什么原因?缺了什么?缺了诚敬。印光大师讲的「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两分诚敬得两分利益」,没有诚敬,天天在学,你的境界是停止在这个地方,无论怎么个学法,你的境界不能提升,原因在此地。愿发不出来,很想发,发不起来。

世出世间的学问,无论是哪一行,要想提升,要想求进步,你要懂得一个原则。这个原则是什么?改进。首先要去检查,我停滞在此地不能提升的原因在哪里?天天去找,把这个原因找到,然后把它消除,你不就提升了!如果你不去检查,不去找你的障碍,或者是找到之后,又不能把它除掉,那你没有办法进步,你永远停在一个阶层里头,不会再有进步。总的来说,我们的悲哀在哪里?没有遇到善知识,没有好老师,不学之过。

今天早晨澳洲同学打电话给我,刘作荃老师在学院开《弟子规》,是用英语教学,当地许许多多善心人士来参加,现在她的学生天天都有增加。《弟子规》本来是教小朋友的,现在是大人在学,里头还有不少老人在学,退休的老人。听了之后非常欢喜,他们说做人应该要这样,我们听了很受感动。古圣先贤的教诲,确确实实没有国家的界限,没有文化的界限,没有族群的界限,只要讲清楚讲明白,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他欢喜接受。从这些地方印证「大方广佛华严」的教学是性德,这不是被哪一个人牵著鼻子走,不是,这是自性,法尔如是!

所以孔孟学说、大乘佛法在这个世间推广、阐扬,前途非常光明,几乎我们所到之处没有遇到过障碍。障碍发生在哪里?障碍发生在彼此不相往来,发生在这里。我们非常希望把性德,性德是共同的,一切众生都有本性、都有佛性,与性德相应的谁不欢喜?即使做不到,听了也生欢喜心。我们缺少缘分跟不同族群、宗教沟通。

过去在新加坡,我们这一个缘,跟族群宗教往来的,唯一的一个桥梁是李木源居士,得力於他在当中联系。要没有他,我们在那个国家人地生疏,我们到哪里去找?不可能!现在我们在澳洲,澳洲方便,澳洲有一个族群跟宗教往来的管道,就是学校,大学来主导。学校里面设立一个多元文化馆,所有一切宗教共同聚会的一个场所。这里面有负责联系的秘书,我们要有时间,想拜会哪一个宗教,这个秘书立刻就给我们联系,又何况我们常常在学校里面聚会。好!学校是中立的,绝对不会偏重哪一个宗教、哪一个族群,真的显示出平等。校长来主导,政府来推动,这个工作好做。

所以我在离开之前(这一次离开之前)访问了天主教的大主教,基督教的长老。这一次回去之后,许许多多宗教,在澳洲,我听说格里菲斯大学多元文化馆里面有十二个宗教,我会一处一处去访问。人与人之间,族与族之间,教与教之间,国与国之间,要能够和睦相处,关键就在一个「通」字。我们身体健康,为什么身体健康?血气畅通,身体就健康。哪个地方有不通,毛病就来了,就生病了,不通就病了,这个病不能治好就死了。治病治什么?无非把那个有阻碍的地方把它打通。

中国古老的医学里头很少用药,用针炙、用推拿,就是现在的按摩。你们想想看,你那个地方有障碍,不通了,用这个方法帮助它畅通,病就好了。医药是用化学的方法,从内部也是帮助你把那个障碍的地方把它化解,使它恢复畅通,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凡是人与人之间有摩擦、有误会,立刻就要晓得这里管道不通。用什么方法?交流,访问,坐下来好好谈谈,搞清楚搞明白了,误会化解了,不就通了吗?

听话,尤其是个领导人,家里头一家之长,绝对不能听一面之言;听一面之言很容易产生误会,那是你没有智慧,你很容易被人误导,被人利用。一定要听两方面,要听多方面的,你就明了了,你才真的通。听一面之言,那很危险!人家对某个人不满意,在你面前挑拨一下,你马上帮著他打他,实际上事实真相没搞清楚,你被人利用了。等到发现被人利用,太晚了。所以这个问题涉及多少方面,我们就要听多少方面,要了解多少方面,你才能得到公平,你才能了解事实真相。这是办事基本的原则。

天下事没有不能化解的,没有不能沟通的,为什么?心性是畅通的。换句话说,本来是畅通的,是没有障碍的。发生障碍就是彼此欠往来、欠交往、欠沟通,这里面产生的矛盾,很容易化解。中国古人常讲「百闻不如一见」,百闻是听闻,见面是面对面,这问题立刻就化解。不能面对面,听别人的,还是很困难。所以面对面什么问题都消融,这个道理一定要懂。

我第一次到北京访问国务院宗教局,由王副局长接待我,还有外事司的郭司长。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他问过我很多问题,都是在外面听说的,有一些误会,见面的时候一解释就化解了。叶局长在开会,开会回来之后陪我吃饭,那是个有智慧的人,聪明人,一见面什么问题都化解了,这个就是百闻不如一见,非常热诚的邀请我参加五十年国庆大典,宗教局接待。在第二年,我陪同新加坡九大宗教组一个团,国家宗教局接待,访问中国宗教,你说多欢喜。通!不通,问题就出来了。世出世间法都在一个「通」字。我们这个道场领导跟义工有意见,不通!通,问题不就解决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看第七首:

【其地所有摩尼宝,一切佛刹咸来入,彼诸佛刹一一尘,一切国土亦入中。】

这一首偈是颂「如天帝网」,清凉大师讲一宝里面都收一切。「则彼刹诸尘,复摄一切,即重重也」,这个意思我们明了,前面我们读了很多,重重无尽。『宝』,前面一首偈,「宝」是讲愿跟行,这是我们一定要了解的。尤其著重在愿,愿以导行,行以填愿。诸佛之所以能够证得究竟圆满,主要的一个力量推动他勇猛精进,就是大愿。我们学佛很难有进步,就是我们没有大愿,念念都是自私自利,念念跟烦恼相应,愿发不起来,天天照著文字念没有用。这个道理一定要懂,这是我们功夫不能进展、不能提升真正的因素。

第七首『其地所有摩尼宝』,我们著重「所有」。『一切佛刹咸来入』,「一切佛刹」就是前面所讲的世界海微尘数刹土。这是大宇宙,不是讲一个华藏,遍法界虚空界,真的,无量无边的华藏世界都入这个「摩尼宝」。这个摩尼宝,前面讲,愿行,一一愿一一行,你看看与遍法界虚空界诸佛刹土相应。

『彼诸佛刹一一尘』,这个是真的,一点都不假。『一切国土亦入中』,这就是前面所说的重重无尽的大世界。前面跟诸位说过,一微尘当中、一毛孔当中、一毛端当中,不要说别的,你想想我们身上有多少汗毛?有多少毛孔?试问问,十方世界海微尘数的刹土,这个刹土是大佛刹,毗卢遮那佛的佛刹,在不在毛端里面?在不在微尘里面?在!微尘、毛端就像一面镜子一样照在里头。

微尘毛端没有放大,世界没有缩小,为什么统统装在里面?我们凡夫认为这个是很难理解的。为什么?凡夫著了相。世界海微尘数刹土是自性变的,称性;毛端、微尘也称性,性分里面没有大小,性里面没有来去,所以它能现。

这个境界是普贤菩萨的境界,普贤菩萨能入微尘里面的佛刹。微尘里面现的那个刹土,试问问,那个刹土里头有佛、有菩萨、有众生,佛菩萨、众生他有没有毛孔?有!依报里头有没有微尘?有!那个微尘、毛孔里头,能不能再现世界海微尘数刹土?能现!於是我们就懂得,这个世界海是重重无尽,没有边底,这是跟你讲事实真相。这个境界要不读《华严》,确确实实没有办法理解,不但没有办法理解,真的是作梦都想不到。

其他大乘经里面,佛没有这个说法,佛不讲。为什么不讲?没有人相信。《华严》上为什么讲?《华严》法身菩萨是当机的听众,法身菩萨能够理解,有这个水平,可以接受这个大法。一般大乘人没有办法接受,二乘就更不必讲,所以佛在一切经里头,这个境界很少很少说。

大乘经上有的时候透一点点讯息,「芥子纳须弥」,芥菜子很小,须弥山很大,怎么能把须弥山装在芥菜子里头?芥菜子没有放大,须弥山没有缩小,怎么能装得进去?我们一般人听到经上这些话非常怀疑,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情?但是在《华严》里面,那是小事一桩,不算什么。一粒微尘比芥菜子小得太多了,芥菜子可能是亿万微尘聚成的,聚集在一起的。世界海微尘数的刹土比须弥山大得太多了,所以「芥子纳须弥」,那算什么!《华严》里头才把事实真相,真的叫和盘托出,如来果地上的境界,宇宙人生的真相。

所以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讲,这一首颂是讲「如天帝网」,罗网。我们在前面讲过,罗网是讲影响,影响之深,影响之远,不可思议。如果我们稍稍能体会到这些经句,我们决定能够想到中国古人常讲的「举头三尺有神明」。三尺太远了,哪有那么远?诸佛神明在哪里?每一个细胞、每一粒微尘里面统统具足。然后才真正觉悟了,我们生活在哪里?生活在诸佛如来怀抱之中。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十法界的众生,跟我们自己是一体,你从哪里去分?没有办法分,确确实实是一体。只是我们自己迷惑颠倒,茫然无知,天天在打妄想,天天在搞分别执著,用轮回心造轮回业。

轮回心学佛,还是造轮回业,不能出离六道。用轮回心念佛,不能往生,这是早年李老师讲得很多,常常讲,警策我们,勉励我们。念佛的人、求往生的人,一万个人当中真正能往生的两、三个而已!他讲的是真话。古人讲这个法门万修万人去,那是从理上讲的,理论上讲确实万修万人去,一个不会漏的。事上呢?事上是从人上说的。理跟法上说没有问题,万修万人去;事上就不一样。为什么?有人依教奉行,有人虽念佛不肯修行,念佛修行的功夫伏不住烦恼,他去不了;去不了是跟西方极乐世界又种一次善根。换句话说,这一生念佛能够往生的,善根成熟。

《弥陀经》上讲的话没有错,「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这是《弥陀经》上讲的往生极乐世界的条件,要善根、要福德、要因缘,三个条件具足,念佛求生净土,这才能得生。善根是什么?福德是什么?我讲《弥陀经》的时候说得很清楚,善根是信解,对这个法门能信能解;福德是行证,你把你所信的、所解的统统做到,这样的人能往生。

所以我们仔细想一想,佛教求往生的人,教韦提希夫人就是教我们大家,韦提希夫人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一个代表,一个榜样。佛教她先修什么?先修净业三福。我们想一想,我们对父母有没有尽到孝养?我们对老师有没有做到奉事?我们有没有培养一颗慈悲心?有没有把十善业道做到?头一条!头一条做不到,第二、第三没有,第二条是以头一条为基础。好像盖三层楼房一样,第二层一定是建筑在第一层的上面,没有第一层哪来第二层?没有第二层哪来第三层?然后你才晓得,念佛的人那么多,为什么生不了净土?

佛是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学的人错会了意思,粗心大意,读诵的时候囫囵吞枣,根本不懂得义理。佛在《般若经》上教导我们深解义趣,不要说深,浅的义趣都不懂,你怎么能深解?不能不知道。所以我常常讲「一门深入,长时薰修」的重要,不懂没有关系,不透彻没有关系,天天听,天天读。现在方便,古时候难,古时候没有这些录音录相的设备,你请法师给你讲一部经讲一遍,你叫他再讲一遍,不容易。一遍听完之后,第二遍听不到。忘掉了,那只有一个办法,看古大德的注解,一遍一遍的看,也是薰修。在从前只有这么一个办法,找到一部好注解,认真努力去看它一百遍,看它一千遍。

我说这个话容易,真正去做,难!有几个人肯做?那行,要这么样的薰习,你才能开悟。现在方便,我们可以不要去看这个文字,我们听讲。听一部经,只要自己有时间,不断的听,重复的听。前面我跟诸位说过,洛杉矶赵立本居士一部经听一百多遍。那行!你要不是这样下功夫,你的烦恼习气转不过来。

孝养父母里头最重要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想想你能不能对得起你的父母?父母希望这个小孩将来在社会上能做个好人,能做个为社会大众尊敬的人,哪一个父母对儿女不是有这种期望?古时候做父母的跟现在做父母的是不一样。古时候做父母的人都希望自己的儿女成圣成贤,读圣贤书,都希望自己的儿女将来能做为贤人君子。

所以起心动念要想一想,能不能对得起父母?如果念头是恶念,对不起父母,对不起老师。妄念尚且不生,哪里会有恶的行为!这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最浅的最低的标准。要想把这两句话做到圆满,到最高的标准,那是谁?诸佛如来,他才能真正做到。我讲经的时候讲过,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断,对不起父母,对不起老师。他还要努力把那一品无明断掉,他的孝道、尊师才做到究竟圆满。如来果地上,我们大家都尊称他是大圆满,那是真的,一点不假。地上菩萨、等觉菩萨可以讲圆满,不能加「大」,不能加「究竟」。由此可知,孝亲尊师那个层次也是没有止境的。

成佛之后一定要教化众生,哪个地方有求,哪里就应。这个求就是感,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看他的善根福德因缘,应当给他说什么法就要给他说,永远没有休息的。这样的心不发,你怎么会有进步,你怎么能提升你的境界!从《华严》上我们明了「众生无边誓愿度」,那个境界是多广?包括微尘里面的世界,微尘世界里面的微尘世界,这个是一向读大乘没有想到的。

后面的三首是总结。第一首「结属道场」,第二首「结属佛力」,第三首「结能知之人」。第一首就是第八:

【妙宝庄严华藏界,菩萨游行遍十方,演说大士诸弘愿,此是道场自在力。】

这个总结。这一首偈结归道场,我们要用心学习。现在确实有不少同学发心建道场,建了道场干些什么事?你不能不知道。这一首偈就是告诉你建道场要做的事。『妙宝庄严华藏界』,我们现在把境界缩小,庄严国土,这个范围缩得小;再扩大一点,庄严世界,我们讲这个世界就是地球,要有这个心愿。为什么要有这个心愿?我庄严我这个地区不行吗?庄严我这个都市不行吗?为什么一定要庄严世界?今天资讯发达、交通便捷,地球变小了,所以有许多人讲地球村,这个话说得不错。现在国外许多科学家都在研制快速飞机,将来飞机的速度比我们现在的飞机要快一倍到两倍。如果速度快两倍的话,从中国飞到美国横度太平洋需要多少时间?三个小时。早晨到美国去上班,晚上回来,能做得到。所以地球已经变成一个村庄,我们同住在这个村庄,要是不往来,成什么话?所以现在起心动念要想到全世界,要想到全人类的福祉,这就对了。

『菩萨游行遍十方』,我们都把范围缩小,我们今天学习,就用这个地球做单位,确确实实我们每年出国去旅游的次数愈来愈多。我们同学当中就有不少人,我看他们的生活,他们没有家,生意做大了,许多国家地区都有分公司,每个月都要去看一下、去照顾一下。你仔细去观察,他一年能够在他家里头住一个月就不错了。多半是什么?这里住两天,那边住两天,一个月就没有了,下个月又要周围走一趟。所以我说他没有家,一生都在旅行,真的叫「菩萨游行遍十方」。游行,菩萨有事,不像我们一般凡夫,凡夫现在天天坐著飞机去游行是为他的名利。如果这个人是学了佛,名利碍不碍事?不碍事。任何一个行业都不碍事,任何行业都可以做道场。

『演说大士诸弘愿』,这个「大士」是法身菩萨,在《华严经》里面,菩萨的代表、菩萨的首座就是文殊、普贤。文殊的十波罗蜜,普贤的十大愿,你到处游行,到处弘化。你把佛陀的教诲落实在你家庭,落实在你的公司,落实在你的事业,落实在你的交友,你在行菩萨道。我们要注意经文,「演说」,不是「说演」。演是做到,表演出来自己做到,做到以后再说,叫「演说」。如果是「说演」,说了还未必能做到;说了再做,算是不错了。演说是做了以后再说。你自己要把菩萨道兑现,这是道场。

一个道场最重要的就是这两句话,「演说大士诸弘愿」。在道场里面讲,演是修行,说是教学;演是行门,说是解门;演是道风,说是学风。有道有学,有解有行,这是道场。你在家里面能做到,你的家是道场;你开个店,你在店里面能做到,你的店是道场。一切时一切处,无一不是道场。你的三学、六度、三福、六和、十波罗蜜、十愿就在日常生活当中,穿衣吃饭,处事待人接物,没有刹那时间中断离开,你这叫行菩萨道。你所在之处,那个地方就是道场。

你做熟了,自自然然流露,那就叫『自在力』,没有一丝毫勉强,完全成习惯。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就是这个样子,一点造作痕迹都没有。这个要长时间去练习,真的是「学而时习之」,把你学到的东西要兑现、要落实,做到!习是落实,时习就是养成一个习惯,自自然然的。

这四句偈里,关键的就是演说。演说,我们一定要想到,佛常常教导我们「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凡是演说成习惯的人,没有不受持,没有不读诵。受持是真正的受用,方老师讲的是人生最高的享受。真诚是最高的享受,清净是最高的享受。虚伪有痛苦,人虚伪,人染污、不平,怕会受到良心的责备,身心不安,他生活不快乐。我们一般讲昧著良心做事,他哪来的乐趣?没有智慧,迷惑颠倒,福报享尽,恶报就现前。

有一等人作恶,他还好像得意忘形,他没有惭愧的心。那是什么?良心没有了。做错事还有良心责备,那个人还有救。做一切恶业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自己在作恶,丝毫惭愧心都没有,这个没救,这个就是佛经里面常讲的「一阐提」。一阐提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善根断了,没有善根的人。佛菩萨对他都没办法,一点忙都帮不上。

我们看看现前社会里头,有没有这种人?有!我们常常看到,常常听说。为什么今天这个社会阐提种性的人这么多?我们想想阐提种性不是天生的,他的性也是本善。为什么迷到这个样子?没有接受过圣贤教育。现在社会好像学校很多,没有圣贤教育的学校。所以随著他的年龄愈迷愈深,到三、四十岁的时候,良知良能完全被五欲六尘掩盖住,变成阐提根性,这个原因是这样造成的。由此可知,教学的重要。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中国跟海外有许多小朋友在读经,这是好事。虽然他不懂,他要是念得很熟,阿赖耶里头有印象。纵然将来被这个恶的环境所薰染,他会良心发现,他会於心不安。为什么?他小的时候曾经受过圣贤教诲,不一样。如果圣贤教诲时间能久一点,他这个印象能深刻一点,他过去生中的善根福德因缘会现前。他能够保住在这一生当中不会做大的恶事,他能够继续向上。如果遇到殊胜的缘,遇到佛法,遇到净土,触动他的善根,可能在这一生成就,永脱轮回,这一生到极乐世界去作佛、去作祖了。这些不是不可能,善导大师讲得好,总在遇缘不同。

我这一生就是个例子。小时候读了一点圣贤书,家里面父母教,教得很严。进到学校遇到好老师,老师教导认真,老师给学生做榜样。我们十几岁的时候,深受老师的感化。二十六岁遇到佛法,一遇到、一接触就欢喜,这个就是触动多生多劫的善根、福德;遇到这些善知识,这是缘分好,因缘;三个条件具足,能在这个花花世界五十年没有受到影响,没有被污染,没有坏习气。不但没有学到坏习气,年轻时候的坏习气在这些年当中逐渐逐渐淘汰干净,所以才有一点智慧。真正如老师所说,获得人生最高的享受,对老师感恩戴德。

怎样报答老师的恩德?依教奉行。在这一生当中自己演说,演说影响的面愈大,时间愈长,真正报老师恩,真正报父母恩,「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众生对我有恩,每一个众生对我都有恩;国土对我有恩,国土是环境。顺境逆境、善缘恶缘总是恩德,逆境恶缘消我业障,顺境善缘长我智慧。我怎么会不感恩!心地清净无染,这个是修成的,不是本来有的。我本来不是这个样子的,这个是长时薰修。我自己的经验就是讲台没有中断,天天讲经劝别人,同时也劝自己,天天在勉励自己,天天在劝自己。说老实话,劝自己的受用大,劝别人,别人能得多大受用很难讲,自己的受用真实,我是从这个方法得力。

所以我常常用这个方法劝别人,因为在我想像当中,大部分的人跟我的状况相同,佛家讲根性,大多数相同。修定不容易,定不下来;学密、念佛也都不容易。用这个经教薰修容易,这样我们现在讲对知识分子非常有效。那个用禅定、用念佛能够得到效果的,那是福德很厚。他有善根、有福德,福德特别厚,那个行。像我们这些人有善根有福德,我们是善根多一点,福德少一点,这种根性那就是经教有效果,经教不能中断,总得有几十年的时间。我这个性情能够定,我自己的经验,三十年!心真的定了,不再向外跑,三十年不中断的薰习,讲台上收到这个效果,我常常劝人。好,今天时间到了。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