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八一讲) 2002/07/2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781
诸位同学,请看「华藏世界品」,风轮偈颂第一首:
【世尊往昔於诸有,微尘佛所修净业,故获种种宝光明,华藏庄严世界海。】
我们一首一首的来看。清凉大师的注解,诸位自己参考,并不很难懂。我们在一起学习,最重要的是读了这个经文,怎样落实在我们自己生活当中,希望我们能够契入佛的境界,这样才真正达到我们学佛的目的。『世尊』,这个「世尊」是指毗卢遮那如来。「毗卢遮那」,名号的意思是「遍一切处」。我们要问:有没有这个人?到底他是表法,还是确有其人?如果就法体上来讲,「万法皆空,佛国亦空」,这前面我们也曾经读到,所以我们会生起这个问题:有没有这个人?学净土的同学,如果有人问,「阿弥陀佛」这个名号意思是无量觉,无量觉,换句话说,他的智觉遍虚空法界,这叫无量觉,西方极乐世界有没有这个人?有,确实有这个人。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这是法藏比丘修成的,法藏比丘没有出家的时候是个大国王,世饶王。佛法里面显示出来的,修行这个人这是相,名号所含的那是理,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毗卢遮那佛,这是法身佛,法身佛是从理上讲的,理体上讲的。报身则称卢舍那,应化身就称释迦牟尼。这是通常我们讲三身,三身有三个名号。这三身是一,一而三,三而一。我们从这个地方来观察,疑惑就断了。
毗卢遮那如来,『往昔』,这个时间太久太久了,下一句就显示出来了,「微尘佛所」,你就知道这个时间之长、范围之广。『於诸有』,「诸有」是指六道,六道里面有欲界、有色界、有无色界,通常佛称它作「三有」。欲界有,有什么?有因、有缘、有果。色界有,无色界有。凡是讲到诸有,多半是指三界六道,这个里头好修行,这个里面修行的速度快。岂不闻经教里头常讲,在娑婆世界修行一天,等於在极乐世界修行一百年?娑婆世界不坏!为什么要往生极乐世界?没错,这个世界修行叫大起大落;大风大浪,大起大落,起得很快,落得也很快,这就说明这个世界有进有退,有大进大退。西方极乐世界不退转,它那个地方修行是风平浪静。这个地方修行,一万个人修行难得有一个人成就,什么原因?退缘太多了。如果你能保持不退,这个世界修行远远超过其他诸佛刹土,问题就是你能不能保证你不退转?
这是我们自己已经体验到了,顺境善缘你动不动心?逆境恶缘你动不动心?心一动,七情五欲,贪瞋痴慢,那就不行了,马上就落下来了。学佛学什么?我们要向过去古佛学,要向现在住世的这些佛学。阿弥陀佛现在住世,佛在经上讲的,药师如来现在也住世,他方世界的佛,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了。我们学习的中心就是修净业,不是染业。诸位要晓得,善业恶业都是染业,得的果报不能超过六道。恶业的果报是三途,善业的果报是三善道,不能出离;这个不能出离三有。但是我们一定要晓得,三世诸佛都是六道凡夫修成的。我们今天在六道,是凡夫,我们看看这些诸佛如来,他们修成了,我们也能修成。真正要想修成功,你一定要向诸佛学习,他们是过来人。
学什么?学他们所想的,思想、见解、言说、行为,就是学这些。佛菩萨跟我们凡夫只有一桩不一样,除这一桩之外,没有什么两样。哪一桩?佛菩萨起心动念一切作为为众生的福祉,没有为自己,凡夫起心动念一切作为忘不了自己。我们要学佛,你要不能抓住这个重点中心,你怎样勇猛精进,你也学不像。这就是头一桩,我们要把轮回心转变成菩提心。轮回心是迷,是自私自利。菩提心是觉,大公无私,只知道有众生,全心全力为众生服务,为众生造福,愿众生享福,这里面决定没有包含著自己。真的就像真正有爱心的父母照顾他的儿女,全心全力照顾,好的东西自己不吃,给儿女吃。婴儿,你看做母亲的推干就湿。晚上睡觉,小孩撒尿了,床铺湿了,赶快把小孩放在干的地方,自己躺在湿的地方。学佛,就在这些地方学。苦难,佛菩萨来承当,善果一定要给众生去享受,这是佛法,这是真正觉悟。决定不是自己有特权的享受,让众生在苦难当中,这不是佛菩萨,这个没有慈悲心。
所以真正学佛的同修,你要仔细去看本师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一生,他是怎样的心态、怎样的行为对待社会大众?对一切人事物?就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之处,我们看出了,他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能、圆满的福报,帮助众生。我们要问:释迦牟尼佛那个时候,有没有生活在很苦的境界里头的众生?有!贫苦、乞丐,佛也常常遇到,佛为他们说法,为他们祈祷。这个「祈祷」大家好懂,佛法里面讲「咒愿」,佛家的咒愿就是一般宗教里面讲的祈祷、祈福。教导他,为什么受这个贫穷困苦的果报?他前世没有修善因,这一世遇到的苦报。佛这个方法就是帮助他,他如果觉悟了,如果肯回头,断恶修善,他的果报就转过来了。这一桩事情,诸位同修看《了凡四训》,看《俞净意公遇灶神记》,如果你真相信,转现前苦报不是难事。你懂得修因,积极认真努力的修善因,断恶修善,果报能够提前。释迦牟尼佛在因地勇猛精进,断恶修善,他能够比起弥勒菩萨提前九劫成佛,果报提前了。本来他成佛是在弥勒之后,现在变成在弥勒之前,这个意思岂不是告诉我们吗?我们现前有艰难,有苦报,我们认真努力来修学,本来我们修的因是来生才得果报的,你要是勇猛精进,不要等到来生,这一生就得了,提前了,这个事情多!不胜枚举,为什么不干?佛教导我们,是跟我们讲这个道理,然后传给我们方法。
我们没有钱,佛不是来给钱给我们,我们没有吃的,佛不是来给粮食给我们,佛不是这样的,佛是跟我们讲,你贫穷的因在哪里,你把那个因断掉了,果报就改过来了。你愚痴没有智慧,没有智慧的因在哪里,多病,身体不健康,都有因素,把因找到!这其中,佛菩萨教化众生,往往做种种的示现。身体不健康,我们在世出世间看见许许多多有成就的人,这个没有造成他的障碍。真正会造成修行证果障碍的,是头脑不清楚,那就成了大障碍。如果神智清楚,身体欠缺,他一样成就,往往他的成就惊人。这里面不乏佛菩萨示现来教导我们,我们看这样的人都能够成大功,建大业。世出世间,在历史上这种人很多,我们要细心去观察,你就会觉悟了。这些人有智慧,虽然身体有残障,他欢喜,为什么?他知道前因后果,他能转境界,这一点点小的障难没有障住他,成就他的圣果。那个障,如果我们世间人看,障碍了一些世间人荣华富贵的享受,这个肯定会有这种障碍,但是对於转迷为悟,转凡成圣,不会障碍的,这个要紧!世间荣华富贵的享受,古人有比喻,跟《金刚经》上一样,那是「梦幻泡影」,不能把它当真。一定要学佛菩萨,修一个纯净纯善的心行。净业,纯善纯净。不但是出世间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世间的圣贤都不例外,无论遭遇什么样的劫难,绝对不会怨天尤人(怨天尤人是凡夫,是迷惑颠倒的人),他知道前因后果。
这一句里头,『微尘佛所』,这一句我们决定不能够疏忽。也就是说明,世尊过去修行在哪里修的?在微尘佛所。微尘佛所指的是什么?指的是我们现前生活环境:人事的环境、物质的环境,这里头的意思深!没有读《华严》,这一句难懂!读了《华严》之后我们就晓得,一一微尘里面有世界海微尘数世界在其中,这不就是说明我们现前六根所对的六尘境界,从早到晚,从年初一到腊月三十,你什么时候离开了?一分一秒一刹那都没离开。非常可惜我们无知!在这个境缘里造业,这就是经典上常讲「可怜愍者」,这就是迷。觉了,在这个境界里面修行证果,作佛去了。迷的人在这个境界里面造作罪业,这个不一样!我们要学觉悟!
一切人事物里头,我们常常说,凡夫看自己看不见,看别人看得很清楚。圣人教给我们回光返照,那就是回头是岸,那就是转迷为悟,转凡成圣,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看到外面的境界、外面的人事物,它是善的。这个善恶标准,最高的是诸佛如来,最低的是世间圣人所说的。如果在佛法里面讲,最高的当然是古时候祖师大德公认的《大方广佛华严经》,最高的,最低的是《阿含经》、小乘经,我们读这些经典,把这个标准拿到了,一切人事物它是善是恶,是大善大恶还是小善小恶,我们明白了。善的,我们立刻回头看看,自己有没有?自己没有,立刻就效法,我要学习,学而时习之。看到外面境界人事物恶的,立刻回头,我有没有?如果有,立刻就要改过,这个就是修行,把自己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这是佛法的标准。
世法的标准也不例外。世法,世间圣人的教诲是标准,中国几千年来接受儒释道三家的教诲。孔子教仁教义,现在这个社会上没有仁义了。仁者爱人!想到自己,立刻就要想到别人,现在社会上这样的人见不到了。义者宜也,就是我们做事做到恰到好处。义也是义务。就是尽心尽力为别人服务,都能做到恰到好处,这叫义。绝不希求报酬的,如果里头有报酬,那就不是义。义是义务,有报酬哪里是义务?现在你看许多同学在这个道场做义工,不拿报酬的。如果拿报酬,那是雇员,那是雇工,不叫义工。佛为九法界一切众生,是义务的劳动,义务工作,佛不求任何报酬,所以他行的是大仁大义,为一切众生解除苦难。现在人为了自私自利,加於别人的苦难,所谓是损人利己。现在是这个观念,这个观念变成现在教育里面的中心思想。你看从小就教什么?竞争。诸位想想,竞争是不是损人利己?竞争再提升,就是斗争。斗争再提升,就是战争。这要命了,这死路一条。孔讲仁,孟讲义,佛讲慈悲,他们所作所为的是损己利人,牺牲自己成就别人,这圣人跟凡人不相同的地方就在此地。
这样说起来,学圣人不是吃大亏了?凡夫眼睛里面好像是吃了大亏,那是凡夫看走了眼,看错了人,你也没把事看清楚。但是,一定能看得清楚的,古人常常说「日久见人心」,时间长了,你就见到了。孔老夫子一生损己利人,我们现在的话讲牺牲奉献,释迦牟尼佛一生也做的是牺牲奉献,只有别人利益,没有想到自己的利益,结果怎么样?他得大利益了,千万年后的人们纪念他,称赞他,还要向他学习。那个一时自私自利的人,念念损人利己的人,死了以后湮没无闻,没有人知道了。这是我们从现象上来看。如果从因果上看,那差别就大了。舍己为人,他往上升。佛家讲的十法界,我们的人法界,往上是天(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四圣法界、一真法界,他不断的往上升。损人利己的人,他往下降,下面:畜生、饿鬼、地狱。这个果报差别太大太大了。
世间人不是完全不知道,也有一部分人知道得很清楚。但是,这里头有知道很清楚的他还不能改过,是什么原因?在佛法里面总的说法,是业障太重,烦恼习气太重,外面妖魔鬼怪诱惑,他禁不起,内有烦恼,外有诱惑,虽然知道,还是犯过失。这样的人,佛在经上也常说「佛不能救」,佛跟他讲的,他不能听,听了做不到,所以佛不能救。佛不能救,是不是佛的能力有欠缺?不是,佛是有圆满的大德大能。为什么不能救?佛还是救,这一世没有办法。佛救人时间要长,这一世救不了,这一世给你种了佛的种子。你的罪业,你必须要承受,就是你造的罪业就好像世间人犯法一样,你一定要接受法律的惩罚。你造罪业,危害社会,你要坐牢,你要判刑服牢役。到你刑期满,你离开出来了,从监牢狱出来了,佛再来帮助你,你的业消掉了。换句话说,你现在造作的罪业,你堕畜生是消业,你堕饿鬼、堕地狱都是消业障,把你过去生中造的罪业在那里头消除,你出来之后,佛菩萨帮助你。但是,我们在《地藏经》上所看到的,地狱罪业受满,出来了,得到人身,得人身之后他又造业,死了以后又到地狱里面去了,地狱里面那些小鬼看到他:「你怎么出去没两天又回来了?」这是什么原因?恶习气没断。这样不断的两头跑。当然,他堕地狱,地狱罪受满了又出来。又出来的时候,他的习气就比较轻一些了。他可能还要去,有些真的往返百千万次,然后出来的时候,他真的清醒过来了。所以,业障要不消除尽,你的善根不能发现。
我们这一生当中遇到佛法,遇到善友、善知识,我们的善根发现,这个善根发现能保得住、保不住?太难了,很不容易保住,几十年中保住不退转,难!要什么方法能保住?世尊为我们示现的四十九年教学,你只要没有离开学校,天天上课,天天学习,你就能保持得住,这个方法确确实实真的保持百分之九十以上。不用这个方法,那个淘汰率就太大太大了,一百个人当中能保持十个人就了不起,百分之九十都退堕了。也许我们要问:世尊在世的时候,不错!有机会跟著他,天天接近他老人家,我们能保得住;现在释迦牟尼佛不在世,祖师大德也没有了,我们跟谁?这是你迷而不觉,你要真正觉悟了,经典所在之处就是如来所在之处。你看看在佛教史上,有多少人这一生修行证果的,他就是学一部经,一个法门,一生不改变,天天读经,时时思惟经义,想佛在经上教导我们的,依教奉行,一生不离开。我现前讲的,时时刻刻拿这个标准来对照:我起心动念有没有违背佛的教诲?经典所说就是佛的教诲。
我们从最浅显地方来说,佛教我们不杀生,我做到没有?我是没有杀生,我现在都吃长素了,这在形式上好像是没杀生了?我在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里面有没有障碍别人?这个障碍是障碍别人的善缘善事。如果起心动念确实伤害别人的善缘善事,这是杀生这一条里面的一分。杀生里面有恼害众生,你让众生生烦恼,你害他。这个恼害,如果是他一个人的,这个过失小。所以《了凡四训》里面讲造业轻重大小,果报一定相应。从哪里看?从它的影响看。如果这个人他造的善行善业,他的影响力很大很广,影响时间很长,它是个好事,你把它障碍了,这个果报是地狱罪业。他的善行影响不大,影响的时间不长,你障碍他了,这个罪业小,就没有那么样的重。你去障碍他,但是障碍没有成功,这个没有罪,这就变成过。罪跟过有差等,果报不一样。
诸位同学,我们还从这一首偈看起,这首偈没讲完:
【世尊往昔於诸有,微尘佛所修净业,故获种种宝光明,华藏庄严世界海。】
这个『修净业』,包括一切的菩萨行,就在这一句里头讲尽了。我们只能举几个例子,也只能从纲领上来说。净业在形相上讲,有善业,也有恶业。这怎么回事情?就像《华严经》最后五十三参,那都是诸佛如来示现的,都是乘愿再来的,有一些众生要从正面上教导他,所示现的是善的,有一些众生要从负面的方法来教导他,所现的形相就是恶的,都是净业。为什么讲都是净业?菩萨没有为自己,是为众生,就叫净。如果自己里头有妄想分别执著,都叫染,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搞清楚。善业是利益众生的,恶业也利益众生;利益众生,自己不著相,《般若经》上讲的「三轮体空」,都叫做净业。就像《了凡四训》里面中峰禅师讲的,打人骂人这是恶,但是父母老师对待子女,子女犯了过错,打他骂他,他学乖了,学好了,善!从前老师对学生有体罚的。我们有体罚,没有那么重。李老师跟我们讲过,他以前小的时候念书,被老师罚的时候是跪砖头,膝盖都跪破了。有没有好处?好处大了,一生永远不会忘记,你再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了。老师用这个方法,无非是叫你记住。影响他一生,一生不敢再犯这个过失,这是善事!看起来是恶,善事。
所以五十三参里面,你看甘露火王,你看胜热婆罗门,他们示现的是贪瞋痴,但是有一类众生,用这个方法(恶的方法)来度他。甘露火王度人的时候,你恶,我比你还恶,那个恶人服了,就听他的了,他把他接引到佛门里头来,手段!方法千变万化,看你用的是什么心。如果你的方法手段是正确的,你用心不善,还是恶业。佛门的老和尚们常说,这是佛门的口头禅,你要想害一个人,你就叫他去作住持,去叫他作当家。这个话是真的,一点都没错。他如果是凡夫,他没有能力转境界,要作住持、作当家,不堕落的人很少!为什么?贪瞋痴慢都起来了,他有那个缘在。当清众的人,在道场里面什么事情不闻不问,他心容易清净。他管不著,干脆老实念佛,这种人成就了。
你看从前倓虚老法师跟我们讲的,都是在香港讲的。极乐寺是他建的,他是第一任的方丈,建好之后传戒。戒坛里面有个义工,修无师,那个人是老实人、念佛人,出家之后在道场都是做粗活。他不认识字,什么也不会,所以做粗重的活。没出家之前,他做泥水匠、做小工,以后发心出家了。就像在寺庙里头,是出家众里的义工,寺庙什么事情他都管不上,只听别人吩咐。叫你做什么,他很老实,一定会把这个事情做好。往生的时候预知时至。如果他要作当家、作方丈,往生就没分了。你们细细想想这个道理,为什么?心不清净。
讲经说法的人,李老师从前常常提醒我们,也很容易堕落,为什么?接近名闻利养。你讲经一定要接触听众,讲得不好,听众笑话你,那还好一点,讲得好的时候,许多听众想亲近你,这个时候麻烦就来了,定力不够没有不退转的。所以一般人讲,讲经是修三界有漏的福报,要想出离三界那可不简单。如何讲经对自己有利益,自他两利?古大德常讲的「随文作观」,那就得利益了。随著经文的时候,你能够契入境界,随文作观是这个意思,这个自己得利益、别人得利益,自他两利。如果只讲,自己没有契入境界,可能听的人得利益,讲的人并不得利益,讲的人得福报,有漏福报。这些地方非常微细,我们不能不晓得。你经教讲得好,法缘很殊胜,听众很多,必然供养也多,如果你享受,你就堕落了,这个时候怎么办?辗转布施。要有一个正确的观念:信徒所有的供养是委托我替他修福的。你千万不要搞错了:他们供养是让我来享福的,你有多大福报?你能享几天?你的福报享尽怎么办?所以,时时刻刻要有高度的警觉。
当然,这里面也有嫉妒障碍的。嫉妒障碍是好事情,为什么?替自己消业障。所以,我们的态度是合掌赞叹,他替我消业障。业障消除,智慧就生了,真正的福报就现前了。所以,所有一切嫉妒障碍不是坏事情。前几年我写的「生活在感恩的世界」,我写了六条,你们诸位仔细去看看,你就明白了,那是对逆境恶缘我做的反省,我们感恩!没有一丝毫瞋恚的心,没有丝毫报复的念头,只有感恩,提升自己的境界。顺境善缘比逆境恶缘叫一个人堕落还要厉害,要有更高度的警觉心,没有一丝毫贪恋。顺境善缘做事情能称心如意,这是一个好机会,全心全力为正法、为苦难众生服务,这是你服务的机会成就了,也是不容易得到!所以无论顺境逆境、善缘恶缘,天天要提高警觉,稍稍不警觉就会堕落。
总而言之,我常讲的,自私自利决定不能有,名闻利养要舍得干干净净。有时候名闻利养来了,自己要衡量需不需要接受。不是可不可以接受,需不需要。什么叫「需不需要」?如果接受,对於弘扬正法、利益众生有帮助,可以。如果对於弘法利生没有什么影响的,没有这个必要。考虑的标准是为弘法利生,绝对不是为个人。没有自己,这就对了。所修决定是净业,净业一定是三轮体空。在我们《华严》里面讲,一定是远离妄想分别执著。我平常讲的这个标准,最低是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瞋痴慢,心里头确确实实这十六个字没有了,得清净心。起心动念都为社会,为佛法,这叫「修净业」。净业的果报是『种种宝光明』,「种种宝光明」是什么?跟诸位说,是权实二智,就是我们讲的根本智、后得智,后得智无量无边,这是种种宝光明,你的戒定慧三学成就了。讲到慧,慧一定有定,一定有戒。你要没有戒、定,你的慧怎么开?这个戒、定,戒是远离一切污染,净业这是戒,戒能生定,你的心不会再攀缘外面境界了,就是大势至菩萨讲的「都摄六根」,心不会往外面境界上跑了,真的定了,定生慧。所以,这一句就是戒定慧成就了。
下面这一句是影响。『华藏庄严世界海』,这个影响大了,不是这一个地区,不是这一个地球,不是这一个太阳系,比银河系还要大,影响华藏世界。当然,这是毗卢遮那佛他老人家才能做得到。我们今天断恶修善,积功累德,这个功德能够影响到整个世界,那就相当不容易了。你的智慧德行感化世人,世人接触到了,他看到了,他听到了,都能够断恶修善,都能够从自私自利回过头来,利己利人,起心动念不为自己想,为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众生福祉,这个影响才大!今天不是做不到,现在科学技术不断在进步,用什么方法做到?还是一个老话:教学,一切都离不开教育。教育就是教人觉悟的,就是教人回头的,从自私自利回头,从贪瞋痴慢回头,这才能破迷开悟。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帮助一切众生断恶修善,圣贤教诲就是教这些东西。这个教学真正生了效果,真正有了成绩,整个世界人民得福!要晓得一切众生业障天天在减轻,灾难、天灾人祸也渐渐在化解。
我听到有一些人跟我讲,东西方古老的预言讲两千年世界末日,他们跟我说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两千年过去了,没什么大灾难发生,他说这是一个变数,就是这个时间推迟了,推迟到多少年没有人知道。灾难什么时候会现前?要看这个世间人的心行。如果这个世间人人心向善,行为能够改过,这个推迟的时间就长,纵然有灾难,也会减轻。如果众生的贪瞋痴慢、这些恶的念头没有减少,天天在增长,损人利己的行为不断的在上升,这个灾难可能很快的就现前了。我听了这些话,想一想,很有道理,这个说法绝对不是无稽之谈,有它的道理在。在我们佛法里面讲,诸佛如来威神的加持,这个加持的力量也是有限的,是给我们一段空间,让我们赶紧忏悔,改过自新。如果我们不知道忏悔,不知道改过自新,诸佛如来也无能为力了,你们想想对不对?所以,这个短暂的期间是缓冲期,我们要觉悟!诸佛如来、一切善神在加持,希望我们回头是岸,效法佛菩萨圣贤的心行,庄严世界(华藏世界海),庄严世界那就对了。第二首讲得很具体,我们怎么样学法。
【广大悲云遍一切,舍身无量等刹尘,以昔劫海修行力,今此世界无诸垢。】
我们先说最后一句,最后是果报。『垢』是染污。这个世界清净没有染污,不但环境没有染污,身体没有染污,心地没有染污,就是讲我们的思想纯净,见解纯净,这个世界多么的美好!这样真善美慧的世界,这是果报。这果报什么原因来的?前面三句讲因。第一个是慈悲心,『广大悲云遍一切』,慈悲爱心,《无量寿经》上讲的「仁慈博爱」。仁慈博爱是现在这个世界上所有一切宗教、一切神圣创教教化众生共同的目标,哪一个宗教的神圣不讲仁慈博爱?孔孟讲,佛讲,这四个字佛经上有。基督教、天主教、犹太教,这三个教是一家人,他们依据的经典是《新旧约》,《新旧约》里头讲「神爱世人」。神都爱世人了,神的儿女、神的信徒要不要爱世人?不爱世人就是不敬神,你跟神的教诲完全相违背。神爱世人是神设教(设立这个宗教)教化众生唯一的宗旨,怎么能违背?所以,做神的儿女,做神的信徒,一定要把「神爱世人」用自己的心行表现出来,这真正是神的儿女,真正是神的信徒。这个爱是大爱,不分国家界限,不分种族界限,不分宗教界限,这是博爱。伊斯兰教《古兰经》里面,每一大段落的经文前面都有「阿拉确实是仁慈的」。仁慈博爱是所有宗教教化众生的共同目标。
不但教学目标相同,果德也相同。他们所祈求的最后的果德是什么?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你们想想看,哪一个宗教不是帮助众生离苦得乐?共同的。宗教教育是道德教育,是神圣的教育,是仁慈博爱的教育,最后的目标都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用现代眼光来看,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我不仅是常常讲佛教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所有宗教都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我们要明白这个事实真相。人要是离开神圣的教诲,离开道德的教诲,古人讲的「人与禽兽几希」,这句话的意思是:人跟禽兽有什么不一样?你们想想这个话的味道,人跟禽兽不一样的地方,人有机会接受神圣的教诲,禽兽没有这个机缘;换句话说,人要不肯接受神圣的教诲,那人跟禽兽就没有两样了。人之所以异於禽兽,在哪里?在教育,这个大道理我们不能不懂。所以,你要学习大圣大贤他们的大慈悲心遍一切,对於一切众生大慈大悲。这个慈悲是真诚的爱心,永远不会变。
世间人交往,谚语常讲:「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香。」人跟人交往,感情的维系,千日是三年,古人讲的。现在人有调查过,有个同修来跟我说,他们不知道是在报纸还是在杂志上看到的,外国人统计的,哪些人做对象?新婚夫妇,他们从恋爱到结婚,然后到破裂,调查统计得的结果,一百天,大概三个多月。你看古人讲的时候,古人多半还有圣贤教育的薰陶,都维系不住,三年不容易!现代人只能维系三个月,蜜月只有三个月,蜜月过了之后毛病就来了。可是我们有一个永远的好朋友,你要记住,佛菩萨、真神,我们对他就算犯了极重的过失,他也不会计较,他对我们永远是大慈大悲,这靠得住,永恒不变。为什么?他用真心。凡夫为什么感情不能够维系?他是情识,他不是真心。这一桩事情我在讲席里面,这四十多年来,我讲的遍数都记不清楚了,太多太多了。凡夫用妄心,虚情假意,我们学佛的人一定要知道。
所以,这些凡夫对我们恶意相向,要不要放在心上?不可以。你要放在心上,那我自己学佛白学了,我一点进步都没有,一点改变都没有。古人讲,读圣贤书在变化气质,我的气质一丝一毫都没有变化,我的书不是白念了?自己要变化气质。怎么变化?清楚了解他对我好,那个感情愈好,破裂也愈快,维系不住的。这个里头的道理是虚情假意,不是真实智慧,不是真心。真心是永恒不变,妄心是刹那刹那在变。真心是永远不坏,不会被人破坏的,妄心是很容易被人挑拨。这个挑拨是决定不能避免的,为什么?无量劫来我们生生世世跟多少人结了怨,想想我自己有没有挑拨过别人?我挑拨别人,人家就不会挑拨我吗?哪有这种道理!挑拨离间,有的时候是有意,有的时候无意。有意造谣生事是破坏他,无意是道听涂说,听别人这样讲,我跟人家谈话的时候拿这个来做题材,无意当中两舌恶口。有意无意所造的,那要看影响,善恶两面的影响。如果影响大,也就是受害的人多,那罪过就很重了。影响的时间长,你堕落在恶道里头,你出来就很难了。学佛的人首先从这里觉悟。
所以别人害我,我感恩。我写这个「生活在感恩的世界」,我感恩。我明白了,我觉悟了,我绝对不会把这个事情放在心上。可是往往还有同修会来说:「法师!这个事情你不要生气。」我笑笑。如果我要生气的话,我这五十年佛就白学了,我这四十四年的经是白讲了。这一生当中在佛法上得的受用,贪瞋痴虽然不敢讲是断干净了,这个不敢讲,大幅度的降低了,所以能生一点智慧,这佛法常讲的「烦恼轻,智慧长」。学习有没有一点长进,就在这里看。顺境善缘有没有贪心?逆境恶缘有没有瞋恚心?从这个地方看你进步,看你长进。到相当程度,虽然神通没现前,因果道理透彻了,前因后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对於淡泊的生活,生死的问题非常淡薄,没有一丝毫恐怖,无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处所,在什么样的环境当中,心境永远是平静的。这个是学佛一点点的心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确确实实在提升、在增长,所以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随缘度日,绝不攀缘。你要是问我想做些什么事情,我什么念头都没有。问题是你们想做些什么事情?需不需要我帮忙?如果我觉得你这个事情是好事,对社会、对众生是有利没有害的,我要是有能力,我会帮你忙。你不需要我帮忙的时候,我在旁边看到生欢喜心,我决定不会障碍一个人,为什么?我知道因果,我障碍别人,别人会障碍我,我成就别人,别人也会成就我,因果是真理。「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如果我们破坏别人,别人一定会破坏我们,这是真理,这个是诸佛菩萨、真神都肯定的,都是这样教导我们的。
慈悲要遍一切,你有这个心,你一定会形於身,你身体一定会做到,『舍身无量等刹尘』。「舍身」就是牺牲自己、成就别人,这叫舍身。舍己为人,自私自利的念头断得干干净净,没有一样不能舍。财能舍,自己省吃俭用,为社会、为大众多做一点好事。这个地方,学佛的人,尤其是出家人,不能不留意,为什么?出家人,你自己没有做营生事业,你没有去经营事业,我们的财用都是在家同修恭敬供养的,你要晓得,这是多么大的福报,如果用得不得当,这是最折福的,福报折尽了,那就可怜!你来生堕恶道,恶道出来之后贫穷下贱。佛在经上讲的是真话,不是吓唬人的。我们用的是接受斋主供养,要小心谨慎,换句话说,能省就省,决定不可以浪费,这个浪费是大幅度的折福。现代人不读经,不求深解其义,随顺自己烦恼习气,那怎么得了?所以,财要舍,名要舍,给别人,地位要舍,权力要舍,样样都要舍,舍己为人,牺牲奉献。「无量等刹尘」可以这样解释,样样都舍,没有一样不舍,舍得干干净净。
『以昔劫海修行力』,这个「劫海」是长时间,不是我一天修布施。布施就是舍,是这三大类的布施,也不是我修一年,也不是我修个十年,或者我修这一生一世,无量劫,生生世世都是这样的舍。诸位要知道,大乘佛法,如果讲无量无边的法门,把它归纳起来(佛常用这个方法),无量法门归纳为六门:六波罗蜜。这个六门再归纳到一门,一门是什么?布施。布施就是舍,布施里面包括三类: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持戒是属於无畏布施,忍辱也是属於无畏布施,精进、禅定、般若是属於法布施。可以归纳到最后,就是一个「舍」字。我最初见章嘉大师,向他老人家请教,他教给我「放下」。舍就是放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你就成功了。
一切放下之后,全心全力为一切众生服务,那叫提起。这个时候的服务大公无私,这个时候的服务不生烦恼,心地清净,贪瞋痴慢都舍掉了,只有智慧没有烦恼了,真正能成熟众生无量无边的功德。你要是契入这个境界,你也不在乎自己在这个世间什么长寿短寿,这个念头没有了,住一天要为众生服务一天。我们用什么方法服务?我们效法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为一切众生服务是讲经说法,我们做释迦牟尼佛的学生,他老人家一生讲经说法四十九年,没有一天休息的,我们要奋起,要效法。真正发心,你就有机缘。「我很想学,我没有机会,没有地方讲。」那是你没有真正发心。真正发心的人,这个事情不会中断的。李老师当年在台中做出榜样,以后教导我们,初学讲经的人到哪里去讲?所以你一定要结缘,你要把人事关系处好,到同修家里去讲。人家家里一个小客厅,听众三个五个,他的家人,或者是邻居,或者是他的朋友,一个星期一次。我们要练,要天天讲。天天讲没关系,我就讲一部经。譬如讲《弥陀经》,我就讲这部《弥陀经》,星期一在张三家里讲,星期二在李四家里讲,星期三在王五家里讲,统统讲一样的,我一个星期就学了七遍,第二个星期再讲下面一部分。你要这样去找机会,你才能感动诸佛菩萨,你才能感动护法神,为什么?你是真的,你不是假的,勇猛精进,你才会有成就。现在时间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