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七0讲) 2002/07/1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770
诸位同学,请看「世界成就品」,最后一段「无差别」,偈颂第六首:
【一一尘中无量身,变化如云普周遍,以佛神通导群品,十方国土亦无别。】
「无别」就是无差别。长行是讲名号,这个地方是讲身,合起来看,我们就格外的明白。佛在九法界示现的身相,种种不同,不同的身相是为不同根性众生而示现的,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明了。佛没有身相,没有身相才能够现一切身相,这个能力我们现在丧失了。我们为什么丧失?我们执著这个身相就是自己,所以就不能现第二个身相。佛这种执著完全断尽,我们常讲妄想分别执著都断尽,不再执著这个身相是自己,所以他就能够现无量无边的身相。应该晓得分别执著害人,害得不浅,把我们无量无边的智慧德能全都掩盖住、全都丧失尽了。这个丧失是迷失,并不是真的失掉,只要我们觉悟、回头了,不再分别执著,这个能力会现前。
经文里面,我们要特别留意到,佛给我们讲的是『一一尘中无量身』,「尘中」是微尘里面现的世界,世界里面无量无边的身相,微尘里头有无量无边的众生,这些众生应以什么身得度,佛就现什么身相。我们今天讲世间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宗教,各个族类里面大圣大贤,都是佛菩萨示现的。这个话能讲得通,这个《华严经》上有根据,这个不是我们猜想的,不是我们推测的,事跟理的确落实了。
『变化如云普周遍』,种种变化就像《金刚经》上所说的「如梦幻泡影」。诸佛菩萨随类现身,这个身相是梦幻泡影。云跟梦幻泡影的意思相同,就是说相有性无,我们看到云彩,云彩这个相有,远看有。现在这个事情非常平常了,我们乘飞机飞到云层里面去,一点障碍都没有。云在哪里?找不到。远看它真存在,近看它就没有了。告诉你相有性无、事有理无,这是事实真相。了解事实真相,你对这个形相就不执著了,你可以受用,也就是你可以享受,你不能执著,执著就错了。为什么不能执著?它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怎么能执著?云彩在天空上你可以欣赏,你欣赏那是你的享受。如果你要是聪明,深入的去观察,你还会开悟,从浮云你就能悟到人生、悟到万法。一切诸法就像浮云一样,我们可以欣赏,我们不能够占有,世出世间一切法皆是如是。
在这个世间,佛现身相,我们现在也有个身相,佛的身相变化如云,我们这个身相也不例外,也是变化如云,它真的是在变化,刹那不住。我们一个人从出生,婴儿长大了,那就是变化。大了之后长茁壮,壮了以后老了,老了以后死了,生老病死是变化。你有没有想到,生老病死不是一年一年的在变,不是十年十年在变,刹那刹那在变。我们一般人讲一年比一年老了,尤其是上了年岁的人,这个感触非常明显,年轻人不知道,似乎没有这个感触。六十以上的人,这个感触就很明显,一年比一年老,一年这个身体不如一年。是不是真的一年比一年老,不是!一月比一月老,一天比一天老,然后再告诉你,分分秒秒。刹那,那是一秒钟多少万分之一,照《仁王经》的讲法,一弹指有六十刹那,一刹那有九百生灭。我们弹指弹得快,像我这弹指的弹法,一秒钟可以弹四次,四乘六十再乘九百,刚刚好两个十万八千,一秒钟两个十万八千,变化!
这些地方真正明了事实真相,前念灭了,后念就生了,后念决定不是前念。然后我们从这里细心去体会,后面这个相续相不是前面那个相,我们可以从现在快速度的照相能看出来。像我们用普通电影的摄影机,一秒钟照二十四张,这二十四张就是二十四个变化,变化过去了,还有没有重复的?没有了。也就是我们从这个电影底片里面去看,这二十四张,一张比一张衰老,我们凡夫实实在在讲,粗心大意,不能觉察。果然明白这个道理,看出这个事实,人生有什么意思!从出生真的叫精进不懈,刹那它都不停、都不肯止住,一直往坟墓里头走,刹那刹那在接近,不就是这样的?这个才叫真相。在这个过程当中,这个过程是相续相,刹那生灭的相续相,我们都讲的变化。何必要造业?所有一切现相带不去的,不再回头的,业力跟著你走。佛门常说,「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这个会跟你走的,会影响你的将来的。
於是佛这才劝我们不要造恶业,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纯善纯净,这就对了,这个就是佛菩萨;如果不净不善,这是六道凡夫,生生世世离不开六道轮回。既然在六道轮回里面,你就要知道肯定在三恶道的时间长,在三善道的时间短。六道众生以三恶道为家,三善道是出来度假,观光旅游。所以佛把三界比喻作苦海,「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从哪里回头?从恶回过头来向善,从迷回过头来向觉。诸佛菩萨在这个世间出现、示现,教化众生,用意就在此地。
下一句讲『以佛神通导群品』,「群品」是九法界众生,「品」是品类,我们今天讲不同的族类、不同的族群、九法界众生;导是引导他、教导他、诱导他,帮他提升境界,帮助他回头是岸。佛用什么?『神通』。「神通」两个字的本意,我们要晓得,就不会错解了。「通」是通达,宇宙众生的真相,佛通达明了。宇宙众生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现这种现象?这种现象以后有什么变化,会有什么结果,佛是样样都明了,样样都不迷惑。这样的人来帮助我们、指导我们,肯定没有错误,不会误导。这样通达无碍的智慧、德能,我们称它作神通。神在这里是赞叹、是形容,神奇莫测,不是我们凡夫能够想像得到的,他有这样的能力。
但是诸位要晓得,能力从哪里来的?从智慧来的。所以根是智慧,没有智慧你怎么能通达?你怎么会有善巧方便?佛法的教学终极的目标,帮助一切众生开智慧。佛说智慧是你本有的,佛只是做增上缘而已。因此,佛为一切众生现身说法,教化众生,他不居功。不是说「我们帮助人,我做了多少好事,我积了多少功德」,佛没有,念头都没有。为什么?开悟是你自性本具般若智慧,教你,你能力恢复了,能力是你自性本具的德能。你大福报现前了,是你自性本具的福德。统统是你本来有的,不是别人给你的,只是你迷了,你把你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相好迷失了,现在遇到一个明白人把你点醒,让你恢复,如此而已。
所以佛是真正了解真相,帮助无量无边众生,一一尘中现无量身,帮助无量无边众生不居功,真的是「作而无作,无作而作」。天天在帮大家,好像是忙得不亦乐乎,心里什么事都没有,清净无染,一尘不染。一尊佛如是,每一尊佛都如是,一一尘中无量佛现身说法无一不如是,这叫『十方国土亦无别』,没有差别。至於现什么样的身,说什么样的法,用什么方法教化众生,那个没有一定,那个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我们一般讲随缘。佛菩萨决定没有设一种框架来教人的,没有,佛菩萨没有框架,大自在!完全是应众生的方便,完全是随顺众生。普贤菩萨十愿里面,「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诸佛菩萨示现如此而已。
我们在现在这个时代,如果佛菩萨要在此地示现,在我们这个时代示现,肯定用我们现代这些科学工具。这是非常好的工具,为什么不用它?这种工具表法的意味非常深广,能破我们的迷执。今天在教学里面所讲的远程教学,我们用网路、用卫星电视,你在家里面打开电视,你在画面上看,我们在一起学习。画面上的形相你不会执著,为什么?你晓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画面上形相,「梦幻泡影」很容易体会。我要学习的时候,这个形相现前;我要不学习的时候,这个形相就没有了。比老师在我面前教学,还容易开悟,真的人在此地,有的时候生感情,起分别、起执著。形相里头,那就淡薄多了,只是一个画面,比面对面教学还要容易觉悟。当然选择这个方式,利用这些工具,这都叫做随缘。普贤十愿里面都叫做「随喜功德」,我们要懂得佛菩萨经教里面真正的义趣。再看底下一首:
【一一尘中说众法,其法清净如轮转,种种方便自在门,一切皆演无差别。】
这一首我们一看就晓得转法轮,是讲教学。诸佛菩萨、声闻缘觉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对一切众生的恩德,恩德在哪里?就是教学。如果佛菩萨示现到这个世间来不教学,诸位想想他给众生有什么恩德?布施恩德就是教化、教学。不但言教,而且还要身教,身教是做出榜样来给众生看。做出什么榜样?众生不善,那要做出善的榜样;众生不觉,要做出觉的榜样;众生无知,要做出知的榜样。所以究竟做什么榜样,那要看众生,哪有一定的?所以示现在这个地区、这个时段来作佛,他的名号一定要叫释迦牟尼。你要说为什么?为什么他要叫释迦牟尼?现前这个阶段众生的病,需要这个名号来治。
「释迦」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古德翻经翻「能仁」。仁是什么?仁慈,换句话说,能以仁慈对待别人。我们看看现阶段这个地区的众生,没有仁慈心,都是自私自利,所以用这个名号。用别的名号那就不对症,治病一样,对症下药,药到病除,所以用这个名号。「牟尼」,这也是梵语,翻成中文叫「寂灭」,寂灭不好懂,我们说个好懂,跟寂灭很接近的,清净。寂是寂静,灭是把你的烦恼习气统统灭掉,也就是说妄想分别执著都灭掉了,你的心恢复到寂、净了,这对治我们众生毛病。我们众生的心杂乱、染污,极不清净,念念都跟妄想分别执著相应,佛用这个名号,让你提到这个名号,就想到我怎么样对人?怎么对自己?对自己要清净心,对别人要仁慈,用这个标准来修正自己的过失,来治自己的大病。
前面一首偈,长行里是讲名号,偈颂里面是讲身相,现身说法,连同名号,无一不是对治众生毛病的。众生要没有毛病,佛就不能示现,没有什么相好示现的,也没有什么法好说的,没毛病!你有毛病,他才能说,他才能够给你治,才会给你处方。一个再好的大夫,遇到一个健康的人,什么病都没有,他束手无策,没话好说了。佛是医王,我们经上称他为大医王,九法界众生都是病号,我们要晓得。这是说法,法就好比是处方,在治病的。
『其法清净如轮转』,我们不要说尘中诸佛菩萨说法,我们只说本师释迦牟尼佛,当年出现在这个世间,说法四十九年,确实有这样的人、确实有这桩事情。经典里面有明白的记载,感应的事情,代代都有,现在也不少。但是无论是哪一尊佛,哪一尊菩萨、罗汉,为众生所说的一切法,说的法不一样,理是一样的、方向是一样的、目标是一样的,那就是清净。我们看到一个清净,立刻就联想到真诚、平等、正觉、慈悲;清净里头要不具足真诚、不具足平等、不具足正觉、不具足慈悲,就不叫清净。这十个字五个意思,每个意思一定包含其余的四个意思,它才圆满!少一个,它就欠缺、它不圆满。真诚里面一定包括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慈悲里面一定包括真诚清净平等正觉,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因为这一法里面内容非常丰富,我们用一个名词没有办法包括尽,所以用许许多多的名相,其实它是一法。
这个我们都是从总的纲领上来说,一般人称之为道,道是宇宙的总纲领。要从一个部分一个部分来讲,全部《华严经》所说的就是这一桩事,这一桩事每一部分每一部分来说。所以《华严经》上「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这个句子很多,佛是多次的说,那个意思就不一样了。多次说,说明这句话重要,不断在重复,让你牢牢记住。唯有你能够记得住,你才能够在一切境缘当中提起观照,你就不会迷失自性。这个是佛的教学方便,是他教学的方法,重要的原理原则一定是不断重复。不断的重复还有一个好处,它是每一次都在那里唤醒你的迷惑,次数多了,这一下子就醒过来了,你就开悟了。次数少了,开不了悟,一定要多次的重复,帮助你开悟。
转轮,这里不用细说,前面讲过表教学。我们最要紧的是要体会到佛法的真实义,开经偈讲的「愿解如来真实义」,如来的真实义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这是如来的真实义。只要能够帮助众生破迷开悟,那就正确,符合如来真实义。凡是不能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的,不是如来真实义。我把这一句话说得就很浅显,帮助众生破迷开悟最方便的方法就是讲解,文殊菩萨在《楞严经》为这个地区众生选择方法,他说「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说明娑婆世界这个阶段的众生,六根哪一个根最利?耳根最利,耳是听。看,有的时候看不明白;听,容易听明白。既然耳根聪明,那就用音声来教导,所以是以音声为佛事。佛事,佛是觉悟,佛事就是觉悟的事,觉悟的事就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的事,这叫佛事。
帮助众生破迷开悟,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示范、给我们表演,为众生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佛是用讲演教学的方法,在中国孔老夫子亦复如是。你再看看全世界,哪一个宗教的创始人不是为大众讲经说法?他要不跟大众讲经说法,他这个教怎么能创得起来?哪来的学生?这个我们要懂得,正法、正教要讲经说法。邪教也会兴旺,什么道理?他讲经说法,他讲的不是正法。如果这个世间没有正法,没有人讲正法,讲邪法也有不少人会相信,邪教的势力也就大起来了,都是要出来讲才行,不讲不行!所以每一个宗教,创始的祖师大德都天天在讲。佛教传到中国来,中国的祖师大德也天天在讲,给经典做了很多注解。不是说那个经念念就行了,念念何必要做注解?何必有那么多的注解?我们从这里去体会。
但是邪跟正,谚语所谓「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邪正统统都说,听众两面听听,他就知道选择了。这就是所谓邪不敌正,道理在此地。为什么?正法与性德相应,与本善相应;邪法与性德相悖,与本善相悖,邪不敌正的道理在此地。佛法里头有破邪显正,用什么方法破邪?正的显出来,邪的就破了。正法不能够显示出来,你要想把邪法破除,那是做不到的!大众迷惑颠倒,没有觉悟,如果我们不教,迷的人多,悟的人少。所以古时候的中国,我们这些列祖列宗,指导我们教学为先。小是家庭,你家庭的子女为什么学邪不学正?你没教他。社会里面的团体,大众为什么学邪不学正?没教。再大到一个国家、国民,国民为什么一窝蜂搞迷信?没教,不能怪对方。怪别人那是绝大的错误,要怪自己没有尽到教学的责任。这个在中国,诸位细细的看历史,你看历代的帝王,没有一个贤明的帝王不重视教育的,没有。不重视教育的帝王,肯定在他一生亡国,真的是家败人亡,国破家亡。凡是重视教育的,他的国家一定是传承久远。
底下一句,『种种方便自在门,一切皆演无差别』,这两句是讲教学的内容。教学内容非常广泛,教学的内容是怎么定的,这个一定要知道。这个原理、原则,完全是现前社会大众的需要,我们制定教学的科目、制定教材、制定教学方法,然后才能够收到教学的效果,总得要懂、要明了。这个社会众生很多,每个众生根性不相同,好欲不相同,好是他的爱好,根性不相同,需要不相同。社会是个多元文化,需要各行各业彼此配合,才能真正达到繁荣兴旺。像一个人的身体,许许多多器官组成,一个器官都不能缺,缺少一个器官就影响整体的不健康,社会亦复如是。所以学科很多,再多的学科,你要晓得哪一个学科最重要。像我们一个人,人的身体很多器官很重要,最重要是脑、头部、脊椎,这个最重要,其他的部分有点病的时候还能扛得住,还不至於要命,脑病了、脊椎病了这是要命的。由此可知,教学里头最重要的是道德,道德的教育是人的大脑、是人的脊椎,你把这个疏忽掉,其他地方再健康还是死路一条,你活不了。「一切皆演无差别」。
诸位同学,请看「世界成就品」,最后一段「无差别」,偈颂第八首:
【一尘普演诸佛音,充满法器诸众生,遍住刹海无央劫,如是音声亦无异。】
偈颂里面多半是讲普贤菩萨的境界。『一尘』,也就是前面讲的,一一微尘之中,所现的世界海微尘数的佛刹,诸佛如来海会大众。经文里面这一开端讲「一尘」,一粒微尘当中。『普演诸佛音』,这是讲经说法,佛教化众生。微尘里面显示的这些众生的影像,诸佛如来都不舍弃,这是我们在此地体会到的。佛菩萨帮助我们种善根,真正是无微不至。这一桩事情真的是很难体会,我们还用比喻来说。就像古时候贤首国师,华严宗第三代的祖师,造八角亭,八角亭是八面,每一面竖一面大的镜子,顶上跟地下也铺了镜子,人站在当中,你就看到自己的身变成无量无边身;镜子跟镜子对照,你就看到无量无边身,这就比喻微尘。无量无边身,佛都为那个身相去说法,我们从这个地方去体会它的意思。我们看到镜子跟镜子对面照起来无量无边人,一切诸佛对那个镜子所有形像,每一个形像都教导他。那是我们的影像,你教他,与我不相干;不是不相干,还是相干,哪有不相干的?哪有没有影响的?还是有影响。
我们今天觉得我们现在在一个大世界里头,说不定诸佛如来看到我们这个世界在一个微尘里头,诸佛菩萨到微尘里面来跟我们示现。微尘没有放大,世界没有缩小,它能够相容,事事无碍的境界!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这个境界不但凡夫没有法子理解,就是连大乘菩萨也没法子究竟。这是我们在前面这个经一直读下来才晓得,这不是信解菩萨的境界,信解菩萨是三贤位。也不是地上菩萨的境界,从初地到十地没有说这个境界。普贤境界!普贤是等觉位的菩萨。《华严经》上所讲的等觉位菩萨的境界。谁能懂?法身菩萨能懂、能接受。法身菩萨,在别教是地上菩萨,在圆教是初住以上,条件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普贤菩萨这个说法他能够理解,他能够接受,他听得懂。一分无明没破,我们只有仰信,不是我们的境界。
这个地方讲,『充满法器诸众生』,我们要著重「法器」、「众生」。今天整个世界,国内、海外,佛法衰微了,这是大家都承认的,可以说衰微到了谷底。什么原因?没有法器。法器,器是个比喻,就是找不到有接受佛法条件的这种人才,这种人才有条件接受佛法承传,这个人才叫做法器。他要具备什么条件?我平常在讲席当中说的,那是讲最低限度的条件,我们不能说高,说高没有了,最低的,最低的现在都找不到。没有自私自利,自私自利这个念头断掉了,没有名闻利养这个念头,没有贪爱五欲六尘享受,没有贪瞋痴慢,这是最低条件。这样的人我们到哪里去找?这样的人叫做法器,这样的人能够接受如来大法,能够有资格续佛慧命,弘法利生。这样的人没有了,佛法当然就衰了,原因在这里。
我这些年来,因为这些年来才开始办学,我们在新加坡办培训班,培训班是个试验。我讲经四十四年没有中断,参加佛学院教学是有一段时期,不长,自己办学只办了一次,时间大概是两年。在台湾我办过一个中国内学院,两年我就辞掉了,所以办学的时间非常非常之短。新加坡办这个培训班不是我办的,李木源居士办的。他请我担任教员,我只是在学院上课教书,李木源居士是校长,我是只管教学,其他的都不闻不问。招收学生是他的事情,对学生的考核也是他的事情,学生的训导,毕业之后到哪里去,统统都是他安排的,我只是在培训班上课而已。从第一届到第四届我上课,第五届我就没有上课,但是我还是照顾到。第五届由前面二、三届优秀的学生出来担任助教,他们教导的。第六届我就完全没有过问,我完全辞掉了。听说底下还要办第七届,我不参加了,诸位总得要了解。
但是办这个培训班我们吸收了一些经验,现在我在澳洲要办佛学院,佛学院学习期间九年,为的是培养人才、培养师资。今天办学不难,要是不要求高水平,那些学生招生也不是难事。谁来教?你到哪里去找老师?如果没有师资,你的办学肯定是失败的;失败的事情,你要是去做,毫无意义!那倒不如老实念佛,老实念佛还能往生净土。你天天为这个操劳,对自他两面都是损失,没有好处。所以师资比什么都重要,我们学院要用九年的时间来培养老师。我的希望,希望九年我能培养五个老师,那就算成功了。培养师资最重要的,德行!这个要标准,就是此地讲的那要法器,这个不是普通人能够进来的。你还有私心,你还有自私自利,你还有名闻利养的念头,你还想贪图五欲六尘享受,心里头还有贪瞋痴慢,不行!
学院前两年完全学戒律,戒律是德行。我们这两年的课程,基本的课程,《弟子规》。《弟子规》要落实,每一句要做到!你会念、会讲没用处,你要做到,做给我们大家看、做给社会大众看。《十善业道经》要做到,三皈、五戒要做到。出家同学们,《沙弥律仪》要做到,十条戒二十四门威仪,基本课程。辅助的课程,《了凡四训》、《感应篇汇编》、《地藏菩萨本愿经》,这是两年要完成的。我们考核的标准,是要落实在你生活当中,落实在你工作里头,落实在你处事待人接物,我们从这些地方考核。绝对不是说你能背、你能讲,那个没用处,我要求你做到,你要做一个真正出家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样你才能担得起如来家业;如来家业是教学、是教化众生。
这个基础奠定了,进一步要学本宗基本课程。我们是净土宗,我们的经典不多,五经一论,这是主修的。选修的,帮助的,我们净宗祖师大德的语录,这里面比较丰富的是莲池大师、蕅益大师的、《印光大师文钞》,这是辅助的课程。最后四年专攻,一门深入,你选择一部经专修、专弘。我们的学习期限九年。我希望我们能招二十个学生,到毕业的时候我们希望能够有五个学生,这里头一定有淘汰的。没有师资,办什么都不能成就,我们能够有五个好老师,将来办这个小型佛学院,就这五个老师教。我年岁大了,我只能带第一届。换句话说,目的只培养五个学生,这五个人来续佛慧命,代代相传,一代人才比一代多,到最后可以办一个佛教大学。佛教大学的课程,那就是各个宗派每一个宗派建立一个学院,十个宗派就十个学院,宗底下有派,派底下就是学系。全部课程,那就是《大藏经》;选修的课程,是各个宗教的典籍、各个族群里面的圣贤注疏,这是我们选修的课程对象。
这一个构想至少也要三十年才能看到规模,五十年才能看到成绩,不是在我们一生当中能够完成的。我们中国古时候的宗派,华严宗,最早是杜顺和尚、云华大师,到第三代贤首才真正形成华严宗,清凉、宗密发扬光大。天台亦复如是,智者是天台第三代。绝对不是说我们这一代就能够完成,那做不到的。我们今天要帮助佛法,要恢复正法,不能不懂得。古大德、祖师大德他们那些方法、他们那些经验教训,我们要认真的学习。「法器」重要!这个地方讲的是华藏世界,华藏世界的法器太多了,「充满法器诸众生」。诸佛菩萨教学,那很有乐趣!那很愉快!为什么?各个人都是见思烦恼断尽、尘沙烦恼断尽了,无明也破了几品,好教。不像我们这个世间,博地凡夫,一品烦恼都没有断,难!太难太难了。
『遍住刹海无央劫』,「劫」是讲时间,「刹海」是讲教学的场所,没一个地方他不去。在时间上讲无量劫又无量劫,诸佛如来、法身大士本愿如是,确确实实永远是不疲不厌,跟普贤菩萨一样。『如是音声亦无异』,这一首偈完全是讲教学。再看下面这一首,第九首:
【刹海无量妙庄严,於一尘中无不入,如是诸佛神通力,一切皆由业性起。】
前面八首多半是从果上说的,这一首把因说出来了。这一首是颂前面长行第九句,「一一世界海中,一切世界海普入一尘无差别」。偈颂里面把这个业因说出来了,『刹海无量妙庄严』。这个经从头一直听下来的,这一句没有问题,义趣多少都能够体会到一些。『於一尘中无不入』,到底是刹海的庄严?还是尘中刹海庄严?跟诸位说,融成一体了。虽然融成一体,它一点都不杂乱。「妙庄严」,「妙」就是它不杂乱,重重无尽的法界。现在科学家发现宇宙之间不同维次空间,那个不同维次空间,实际上就是《华严》里面讲的重重无尽的刹海。这个宇宙大的世界,佛经里面讲的大世界,我们现在天文里面讲的星系。太阳系是个小星系,银河系是个大星系。在这个太空当中,无量无边的银河,它的运行都是有规律的,一点都不杂乱,这个在佛经里面称之为「妙庄严」。「於一尘中无不入」,一粒微尘当中,一毛端里、一毛孔中,无量无边刹海统统影现在其中,这个影现是立体的,是不可思议的,所以是无量无边无限无数的重叠世界。
『如是诸佛神通力,一切皆由业性起』,这说明它所以然的道理,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这个现象怎么产生的?这是诸佛神通力显现的这个境界。「诸佛神通力」还得要加上「业性起」,「一切皆由业性起」。如果只是「诸佛神通力」,现的这个境界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里头它有十法界,十法界从哪里来的?是从「业性」变现出来的。佛常常在经教里说,「一切法从心想生」!因此,我们起心动念,真正契入佛法的同学知道,要负因果责任,不要认为起心动念没事,那你就完全想错了。六道的众生,一切凡夫起心动念,那个念头刹那之间周遍法界;不但周遍法界,周遍一一尘中的法界。
你要问:那是什么原因?这里答覆得好,「业性起」。他不是讲业力,讲业性,著重在「性」字。性没有大小,性没有来去,随念头一起就周遍法界。它不是物质,我们今天科学家所谈全是在物理,这个不但不是讲心理,这是讲性理。心是性变现出来,物也是性变现出来的。唯识宗里面就讲得很清楚,讲一切法都有四分。四分: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一切诸法都有这四分。今天科学只著重在相分。见分是什么?见分是我们讲的心,心理,心理是见分。性讲的是什么?性讲的是自证分。这个在小乘里面,佛都不说。证自证分就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照见自性。照见自性起用,起用就是自性变成了见分,变成了相分,变成了虚空法界刹土众生。这个意思讲得深,这个是如来果地上的现量境界;换句话说,宇宙人生的真相。
谁懂?六道凡夫他怎么会懂?六道凡夫能够听听的,《华严经》前面讲的,众生里头有一类大心凡夫,他能听,他听了可以接受,不会有反对意见;如果不是大心凡夫,他不能接受。释迦牟尼佛讲《法华经》,五千比丘退席,不听了。《华严》是在定中讲的,如果《华严》也像在灵鹫山讲的,恐怕全部都退席了。听《华严经》是哪些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不是凡夫;换句话说,法身菩萨,全给你讲真话。佛说法,他有两个原则,依二谛而说法:一个真谛,一个俗谛。佛对小乘讲完全是俗谛,好懂,我们听起来非常亲切,通人情,说的都是我们凡夫境界,很容易接受。大乘法里面就不全是俗谛,有真谛。愈是高级的佛法,真谛愈多,俗谛就愈少。《华严》完全是真谛,这里头没有俗谛。世间有一等人把《华严经》当作文学来看待,当作什么?当作小说来看,里面讲得很热闹,真正的意思他不懂,他只看表面。所以,字字句句含无量义,我们要明了。
这一首偈里头最重要的「一切皆由业性起」,这是把宇宙的根源说出来了,生命的根源说出来了。十法界性相、理事、因果,这一句话道破了。从这一句里头真正能够体会得,你就晓得虚空法界、刹土众生是一个自己。过去禅宗里头有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大德,曾经用比喻说,「尽虚空遍法界是沙门一只眼」,这是什么意思?尽虚空遍法界是自己,不是别人,这是佛的境界。彻悟,「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他所讲的华严境界,真实不虚。我们再看最后一首偈:
【一一尘中三世佛,随其所乐悉令见,体性无来亦无去,以愿力故遍世间。】
这是最后一首偈,它是颂长行末后一句,「一一世界海中,一一微尘,一切三世诸佛世尊广大境界皆於中现无差别」。第一句很重要,首先要抓住是『一一尘中』,微尘无量无边,任何一粒微尘当中,这里头不但讲现佛境界,三世佛,三世佛是过去佛、现在佛,还包括著未来佛。未来佛是什么?就是微尘里显示著一一世界里面的九法界众生,九法界众生是未来佛。我们现在芸芸众生,你不能轻慢他,他现在虽然愚痴颠倒,在六道里轮回受报,他受报尽了之后,他将来会作佛,他是未来佛,你怎么可以轻慢他?怎么可以得罪他?连蚊虫、蚂蚁都不可以轻视,为什么?未来佛!它是造作业障太重,变成蚂蚁身,变成蚊虫身,它的寿命尽了,它会转世;业障消除了,它就逐渐向上提升,它会到人道、它会到天道。它过去也曾经修行过,阿赖耶识里头有佛的种子,你怎么可以轻慢它?真正明白道理,明了事实真相,我们处事待人接物就有分寸。世间人讲分寸,佛法里面讲善巧方便,以最适当的态度、最适当的方法,帮助他觉悟,帮助他消除业障,帮助他增长智慧。
『随其所乐悉令见』,一切众生,你要是想见,没有见不到的。怎么个想法?观想,观想是修行,说老实话是修定的一种方法,你把意志集中,妄念自然不起;妄念不起,你的清净心恢复。虽然不是长久的恢复,不是完全的恢复,你是在很短的时间片面的恢复,它也起作用。在这个时候它能突破一些空间的维次,不同空间维次的那些众生你就能见到。佛法修学,经上常讲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任何一个法门你要如理如法的修学,都会有这种成绩、这种效果。
我在早年初出家不久的时候,我有一个同参道友明演法师,这个人也往生多年了。他在世的时候跟屈映光老居士学密,他非常认真,完全照仪规去学习。学密一开端首先要消业障,他用什么方法消业障?拜佛,要磕十万个大头,他有期限的,好像在半年当中,要磕满十万个大头。每天我看他拜佛,差不多拜三千拜,那个心是定的。十万大头磕完之后,他有个现象,他来告诉我,他能看到饿鬼道,也就是人跟鬼道当中这个空间维次他突破了。他是我的老朋友,绝对不会欺骗我。人鬼杂居,人见不到鬼,鬼也见不到人,但是人跟鬼的活动恰恰好颠倒,人是白天活动,鬼是夜晚活动。他说到下午五、六点钟,这个街上就有鬼走了,不多,到晚上十点钟十一点钟太多了,满街都是。人跟鬼他也不相撞,都没有看见,好像都没有,我们人看不到鬼,鬼也看不到人,实际上人跟鬼是完全在一起活动。夜晚过夜生活,那跟鬼差不多。
真正修行人,像过去无论在中国、在外国,真正修行人,晚上差不多八点钟他就休息,就睡觉了,三点钟他就起床,他就开始做早课。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的时候,佛所规定的睡眠时间,中夜;中夜是晚上十点钟睡觉,两点钟起床,睡眠的时间是四个小时。佛陀在世,那个时候人身体好,每天四个小时休息足够了。现在人业障习气深重,四个小时没有办法,体力支持不住。现在人休息时间差不多是七个小时、八个小时。所以想想跟佛陀在世的时候,远远比不上,差距太大了。这是说我们如果要想见,是有方法的。这是讲你用修行的功夫突破空间维次,你见到了。
另外一种是感应,感应要具足感应的缘,现在人讲的感应的条件,具足这个条件也能见到。感应有四种,有显感、冥感,这个前面我们都说过了。宇宙之大,无奇不有,特别是在现在这个世界,人心反常。常是性德,与性德相违背叫反常。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忠孝节义统统都没有了,这叫反常。反常必定有灾难。有灾难的时候,诸佛菩萨特别到这个地方来,帮助!希望把灾难化解。纵然不能完全化解,也希望把灾难范围缩小,时间缩短,佛菩萨大慈大悲。佛菩萨的慈悲,我们要跟佛菩萨配合,怎么配合?如教修行,佛在经上怎么教我们,我们就怎么做,这就是跟他配合。这个配合力量就大了,消业障,化解劫难。
修行,讲席里头我们常常互相勉励,经论修正我们的知见,戒律修正我们的行为,这是标准。我们今天得到这个标准,我们起心动念、思想见解,跟经典对照相不相应?相应,正知正见;不相应,邪知邪见。我们的言语、我们身体的造作,打开戒律来对照一下,如果跟戒律里面讲的相应,你是佛菩萨的行谊,佛言、佛行;如果不相应,那你是邪语、邪行。修行要拿到标准,标准是经典,对经典要有信心,不能怀疑。对标准产生怀疑,你用什么修行?这个不能不懂。
末后两句,『体性无来亦无去』,这是讲到性。佛法里面讲真性、讲佛性、讲法性、讲业性、讲体性,都是一个性。从性上讲没有来去,从性上讲没有生灭,从性上讲没有常断;换句话说,所有一切相对的,在性里头统统没有,不来不去!所有一切事相,现身、说法能够遍一切世间,这是愿力。诸佛如来在因地修菩萨道的时候都发过大愿,大愿总归结起来不外乎四弘誓愿,他曾经发过「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个愿力他今天成就了,成就德行,成就学问,成就圆满智慧、圆满的德能、圆满的相好,他的愿兑现了。所以遍世间,不但遍世间,遍一一微尘中的刹土,遍一切时、遍一切处,这是把因由给我们说出来了。这一品经,我们就讲到这个地方结束。下面一品是「华藏世界品」,这是讲「世界成就」,下一品则讲到我们现前居住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