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四六讲)  2002/06/18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746

诸位同学,请看「世界成就品」,第六段「刹清净方便」,偈颂第七首:

【净修无等一切法,生起无边出要行,种种方便化群生,如是庄严国土海。】

这首偈是重颂前面长行第八句「出要」,也就是最精要的方法、重要的方法,帮助我们出离三界六道、出离十法界、出离菩萨行位,而能证得究竟的佛果,所以这一句跟这首偈就非常重要了。这一段经文九首偈颂,第一首是教导我们要亲近善知识,要以大慈悲心为一切众生,这才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的真实基础;如果不能够亲近善友、不能够学习善法,慈悲利生的愿行不足,那个菩提心就不是真的。往后偈颂里面所说的种种修行的原理、原则,我们如何能落实?究竟圆满的落实,经上说得很清楚,是初地以上的菩萨。可是清凉说得很好,清凉所说的是根据佛所讲的,果然是大道心众生。虽然在初学的时候,也能够学习菩萨圆满的法轮。这个地方讲的是『无等一切法』,不是不能修,这个修学诸位一定要晓得,同一个科目,跟菩萨所学的科目相同,内容、境界不一样。

菩萨,我们在此地看到,地上菩萨;从初地到十地,他修什么?修十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修这些。我们今天初发心还是修这些,从初发心到等觉没有离开这十个科目,这十个科目里面的境界,就像前面所说的「无量等刹尘」,刹尘是世界海微尘数。我们初学学得很肤浅,但是要紧的是要真实,逐渐逐渐向上提升。我们的期望实在讲并不太高,希望能入圆教大乘之门,像上学一样,我们希望上小学一年级,目标定在这个地方。《华严经》所讲的十信位的菩萨,初信,可不要小看了初信,前面我们读过,初信菩萨就有净土了。以初信菩萨的资格念佛求生净土,生到净土还是初信位菩萨,但是他的受用那就不可思议了。受用,我们在往生经里面读过,往生经就是净土的经典,古人是专指三经一论,通称为往生经。往生经里面告诉我们,纵然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诸位要晓得,如果你要是真正在这个世间,我们这一生当中,能够修到圆教初信位的菩萨,念佛往生不在凡圣同居土,在哪里?最低限度在方便有余土。西方世界四土你就升了一个等级,这个等级的幅度很大,我们为什么不干?

如果功夫好的,虽然是相似位的菩萨,往生的时候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这一加持我们的功夫就升等,加一倍,这样一来实报庄严土下辈往生我们有分。在理论上讲,实报土上上品也是「遇缘不同」,这是善导大师讲的。那么高的地位我们确实不敢想,确实没有一丝毫的把握,所以我们要认真努力断烦恼下功夫。烦恼不能不断,断烦恼先从最容易的断起,最容易的是见烦恼,错误的见解、错误的看法,从这里下手。怎么断法?我们在讲席里头常常讲,随顺经典的教诲,放弃自己的成见,自己的看法、想法,自己要肯定是错误的。为什么说我们自己的想法、看法全是错误的?因为你的心,用心错了,你所用的心是自私自利的心,《金刚经》上讲你这个心里头有「我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你的心是轮回心,轮回心与无上道不相应,所以说你的想法、看法全都错了。

但是一般人怎么样?一般人不肯相信,或者相信的程度不够。说起来他也相信,但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还是依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没有依经典里面的教诲,这样修行,功夫如何得力?你怎么可能有成就?这个成就就是讲入佛菩萨境界为标准,你入不了!入不了是我们欠修持,欠修持是我们信解不足。前面跟诸位同学说得很多,头一个我们对善知识信解不足,亏吃大了!今天我跟诸位同学介绍善知识,我不介绍人,我介绍经教。谁是善知识?《大藏经》是善知识,《大藏经》里头任何一部经典都是善知识,我们要在这一群善知识里面去找,找一个适合自己根性的;就是一切经典里面找一个适合自己根性的经论来学习,容易成就。你不要找得很深、很难的,自己学得非常辛苦的,那个不容易成就,为什么?跟你的根性不相应。正如同我们在学校里读书,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程度的班级,我们才念得下去,才念得欢喜。

我是小学程度,我不去念小学,偏偏去念中学,那多苦?那程度太高了。如果不依照次第,躐等可以学得成功的话,这个人上学应该上博士班,两年学位就拿到了。他前面念硕士、念大学、念中学、念小学,那不叫浪费?耽误那么长的时间,这个人不是很笨吗?笨人他从小学、中学按部就班,他成就了;聪明人,好,他不按照这个次第,小学程度都不够,你让他念博士班,他念一百年,他也毕不了业,他也拿不到博士。这个道理我们一般人不难懂,佛法修学亦复如是。不同的宗派就像学校不同的院系一样,从理上讲「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这一点都不错;但是从事上讲,事上是从众生根性上讲,那千差万别,所以佛教众生就无量法门。为什么不一个法门,要搞无量法门?众生根性不一样,程度不整齐,所以要开许许多多的科系,要设许许多多的等级。我们自己要会选择,会选择,选择对了自己的根性,学起来容易、学起来方便,法喜充满,天天有进步;如果学的不适合自己的根性、不适合自己的程度,学得非常辛苦、艰难,没有法子进步。这样时间久了,拿不到成绩就退心,放弃了,改学别的去了,这样的人自古以来大有人在,我们要懂。

这么多的法门,我们没有能力、没有办法把《大藏经》从头到尾看一遍,没这个能力,这怎么办?所以古大德就教导我们,请老师协助我们。你遇到一个好老师,你请教他,请他帮助你选择。老师不是佛、不是菩萨,也是凡夫,只不过他年岁大一点,他在佛法里用的时间长,经验、学识比我们丰富。往往这样的老师会看我们的根性,介绍几种让我们来尝试。他不是一下就给你决定,不会是这样的,给你选几样你试试看,哪一个对你的口味、合你的程度,你学得生欢喜心,这个对你根性,然后劝你「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一门深入,一定要「入」,入境界;不但入境界,要深入。所以我早年在台中求学的时候,我们同学二十多个人,我常常劝勉大家学一部经。为什么?我们现代人的能力不如古人,通宗通教,跟诸位说,不可能的事情!

我一生当中,我用十年我专门学一部经。我有个想法,这也是妄想,这妄想有道理。我十年用在一部经上,另外一个人他也十年,他十年学十部经,平均一年学一部,学十部;我十年学一部,你们想想那个效果怎么样?十年功夫用在一部,他可以说他是这一部经的专家,是这一部经的权威。那个十年学十部,十部不错,学得也不错,一部都不专,一部都没有办法精通。这个道理我们懂,唯有专精自己才有受用。那就是深入,你才能入,你才能入得深。民国初年江味农老居士,一生他就学一部经,《金刚经》。他用了多少年的时间?四十年。周止庵居士也是一门深入,专门搞《心经》,二百六十个字,也用了四十年的功夫。今天我们要想研究《金刚经》、要想研究《心经》,你一定读他们的著作。他们的著作是权威的著作,下的功夫深!江味农居士写了一部《金刚经讲义》,周止庵居士有《般若心经诠注》;专精,一门深入,他变成这一部经的权威,在这个时代没有人能超过他。往后有没有人能超过他?很难讲,谁肯下这么大的功夫?中等根性以上的人,江老跟周止庵老居士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的模范。

今天,我让你们同学在此地也是学一部经,长年讲这部经。你也许会觉得,我们这一届讲座七十天,我学一部《阿弥陀经》,我十天就讲完了,后头还有六十天怎么办?从头再讲。这个七十天,我这部经从头到尾讲七遍,听众听了不是厌烦了?对,听众要听厌烦了,你就失败了,你没有能力讲这部经。要叫听众听得欢喜,那怎么样?遍遍不一样。你不能够写一部讲稿,七遍都用这个讲稿,你不是学生,那怎么办?七遍是七遍的讲稿。第一遍我讲稿写成了,到第二遍我绝对不用第一遍的讲稿,我重新写。每讲一遍都重新写,你才会有进步。你要是用一部讲稿,你讲一辈子,那你是毫无进步,你准把听众讲得打瞌睡,把听众讲跑掉了。遍遍不一样,听得欢喜,听了这遍再听第二遍,有进步!这个搞法。所以学的人很辛苦,学的人全部精神贯注在你的经教上,你才能学得成功。如果自己想偷懒,不愿意把全部精神投入,你就没有办法学经教。

学经教是修行,跟诸位说,普贤十愿、文殊十波罗蜜就在学教里头统统完成、落实了。所以无论从事哪一种工作,都没有离开普贤十愿、文殊十度,没离开!厨房里烧饭的,他没离开,他也是修这个;你研究经教、上台讲经,也是修这个。然后你才真正明了,我们上台讲经跟厨房里面烧火、烧柴、劈柴,功夫是相等的;跟这些义工、清洁环境的,功夫也是相等的,他在扫地、他在擦桌椅、擦门窗,也是落实文殊十波罗蜜,落实普贤十愿王。点点滴滴没有一个不是在那里修圆圆满满的十度、十波罗蜜,这叫道场,这叫清净刹土,这叫『无边出要行』。你以为大乘教怎么个修法?你要不能随顺经典里面的教诲,盲修瞎练,自以为是,错了!错得太离谱了,你不能成就。今天在此地,无论是出家、在家,我们所修的是平等法,无论你是担任执事,或者你是发心学经教,执事跟学经教是平等法。你学经教,你是学的普贤行、文殊行;担任常住任何工作的,也是在这里修普贤行,也是在这里修文殊行。无二无别,弘护一体。

绝对不是说,上台讲经说法这个才叫做弘法利生,那你搞错了。上台讲经说法好像一个时钟一样,上台讲经是时钟的哪一个部分?指针。指针怎么会动?后面许许多多的齿轮,那个齿轮就是护法,少一个,你的指针就不会动,你才知道弘护的关系多么密切!我过去常常说:「护法的功德超过弘法」,我说了不少年,是我自己想像的,以后读《涅盘经》,佛也这个说法,我很安慰。我不是读《涅盘经》以后才说的,是以前。读这个经文证明我的看法没错误,佛果然是这个讲法,肯定护法的功德超过弘法,护法是真正的佛菩萨。学经教、学讲经说法,是学生!就像学校里面一样,哪些是护持的?校长护法,教务、总务、训导、所有学校里面的职工是护法。什么人弘法?教员、学生。他们在课堂上课,教学一体,教学相长,你们要牢牢的记住,要细心去思惟、去观察我跟你们讲的这个原则。

一部经不断重复的讲,你的心是定的,你每一次准备都依照规矩,这个规矩《内典讲座》给你提供一些原则,《实用讲演术》给你提供一些方法,祖师大德的注疏提供一些参考资料。你要了解现实社会的状况,如何把这个经典的义趣落实到现前社会,你讲这个经活活泼泼,不是死的。无论是弘法或者是护法,都要开智慧、都要断烦恼,只有断烦恼才会开智慧;烦恼不断,智慧从哪里生起?诸位一定要晓得,智慧是我们自性清净心里头本来具足的,每一个人的智慧、每一个众生的智慧跟诸佛如来是平等的。《华严经・出现品》「出现品」是第三十七品,我们这是第四品,还在后面。佛讲得很好,「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这话是真话,我们怎么敢轻视众生?所有一切众生,蚊虫蚂蚁都是众生,它有如来智慧,它有如来德相,它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因为妄想分别执著变成这个样子。我们今天变成这个样子好像比它好一点,实际上我们也是妄想分别执著,比它轻一点,变成这个样子。但是,轻的会变成重的,重的会变成轻的,说不定蚊虫蚂蚁来生它得人身,我们来生变成它们身,很难讲!这是六道轮回的理论。我们迷,有时候轻、有时候重,轻一点就跑到三善道来,重一点又跑到三恶道去,很不稳定。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我们套善导大师的话:「遇缘不同」。遇到善缘、闻到正法,他觉悟了,觉悟就往上升;遇到恶缘,心行充满贪瞋痴慢,那就往下坠落。凡夫心性不定,随著外头境界转,真的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的志性不定,《地藏菩萨本愿经》上讲得很清楚。

所以,同学们要发心攻一部经。我过去在李老师会下求学,不是李老师定的标准,是我自己跟自己定的标准。在那个时候,我也把我的标准劝导我的同学,好像做到的人很少。我的标准就是学一部经,学会了;学会之后,要在最短的时间里面从头到尾讲十遍,把它讲熟,我才学第二部。这是我当年学经的一个想法,我是这样作法。我会找机会,讲十遍到哪里去讲?谁请你去讲?我是到居士家里去讲。所以平时要跟大众结善缘,人家才会接纳你,「你到我家里来讲」。一个星期讲一次,星期一在张三家里讲,星期二在李四家里讲。因为我们在台中一个星期只上三堂课,听李老师的,所以还有四天没有课,四天没有课我们就找机会来讲经。从老师那里学到之后,我们就复讲,决定不中断,这样才能学得成功。每一遍讲的都不一样,所以自己很有兴趣,会觉得遍遍不相同、遍遍有进步。

在美国洛杉矶,我遇到赵立本居士,他今年也将近七十岁,他比我小一些。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四十多岁,他在加州大学教书。也是遇到一些挫折,把工作辞掉,跟几个朋友开一个餐馆,开个四川馆子,好像是三个人,三个老板。所以他每个星期到馆子里面照顾是两天,他有时间,听我的《金刚经》《六祖坛经》,他就听这两部经,是我早年讲的。早年讲的《金刚经》好像是一个月讲圆满的,那个时候大概是一次一个半小时,总共大概是四十五个小时;《六祖坛经》分量大概也差不多,专经这两部。

他听了二十六遍,来告诉我,问我:「专学这两部行不行?念佛求生净土。」我说:可以,江味农居士就是这样的,「教宗般若,行在弥陀」,他成功了。《无量寿经》上讲得好,你修行大乘,以这个回向求生净土。三辈往生最后一段,过去慈舟大师判最后这一段叫「一心三辈」,就是,不是修净土五经一论的,修其他大乘法的,回向求生净土,一定得生。净土法门广大无边,并不是说一定修净土宗才能往生,不管修哪个宗派,只要修到你心地清净,「心净则佛土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标准在此地,心要清净!所以很好,他听了二十六遍,我告诉他:「不够!」「应该听多少遍?」我说:「至少你听一百遍。」他真的照做,一百遍听下来之后,他能讲了。为什么?听熟了,熟能生巧,遍数听多了变成自己的。听说他现在在美国到处讲《金刚经》、讲《六祖坛经》,很受大众欢迎。听多了之后自己有悟处,一生专攻一部经,他得定,他能够得三昧。涉猎东西太多了,他心里杂乱,所以他不能成就,他学得很辛苦。

这个方法古人传下来的,现在人不相信。现在人说老实话,好高骛远的多,什么都想学,学得太杂、学得太乱。你自己冷静想想,你的心是定的还是乱的?从早到晚妄念纷飞,你怎么能成就?学经教的人,心清净,心是定的,时时刻刻他心里想什么?他心里想经文,所以他有悟处。我们现在学经教,可以说是大多数的人心里头没有经、没有教,心里头什么东西?还是是非人我,还是五欲六尘、名闻利养、贪瞋痴慢,还是这个东西,这怎么能成就?他怎么会有进步?修行人特别是学经教的,学经教的将来你要代佛讲经说法,你不能把整个精神完全贯注,你没有办法深入,你所搞的都是文字皮毛,我常讲一分一毫你都没有契入。经教,任何一部经教,字字句句无量义,不仅是《华严》。因为它是无量义,所以你讲无量遍都不重复,听起来都有味道。

我往年在台中听李炳南老居士讲《阿弥陀经》,他讲六遍,我听六遍,遍遍不一样。你看他讲经的笔记,他没有讲稿,他编表解,每一次讲的不一样,他不用前面原来的讲稿。一部经讲几遍,他这部经就有几种讲稿。所以虽重复,还是把听众抓住了。如果用一个讲稿来讲,听众抓不住,听了一遍听第二遍,「跟前面讲的一样,没什么好听的!」我们今天这个道场提供你,将来我们建十个教室,你天天讲经,你要找你的听众。听众里面最重要的是同学,同学是内行,他要批评、他要指教。我们学经的人,同学就是我们的善友,就是自己的善知识,他的批评、他的指教我们要接受,要参考改进,这才有进步。一般听众很难,他不内行,要内行人来听,我们才会有进步。同学非常重要,互相提携。说了这么多话,偈颂文还没讲到。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还是看第七首:

【净修无等一切法,生起无边出要行,种种方便化群生,如是庄严国土海。】

『净修』,修行上面加一个「净」字,这个标准就不相同。「修」我们懂得,修理、修正,把一切错误修正过来。错误修正过来,未必清净,这不是大乘的标准,又何况《华严》是一乘法!《法华经》上讲的,「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所以二乘、三乘、五乘是佛方便说的,真实法只有一乘。一乘是成佛之法、成佛之道,这是一乘法。一乘法里,它的标准是「净修」。『无等一切法』,「等」是等等,众多的意思,也就是无量无边一切法。「等」这个字是双关语,另外一个意思是最高的法,没有任何法能够跟它等同的,那是什么法?净修。大小乘里面只讲修,未必净。小乘,我们在经教里面看得很清楚,须陀洹是小圣,断三界八十八使见惑,证须陀洹果。他也天天在修,修正自己的毛病习气,他的思惑没有断,不净。四果罗汉见思烦恼都断了,他也天天在修,尘沙烦恼没有断,不净。到圆教初住菩萨,见思、尘沙断尽了,超越十法界,四十一品无明才破一品,还有四十品,不净。比下面来讲,他清净;跟上面一比,他就不清净。对十法界来说,他清净;对上面讲,十住、十行、十回向,他不清净,不是纯净。

此地这首偈是讲的地上菩萨,什么地位?从初地到八地,高了。八地对九地还不净,八地上面九地、十地,到十地他就圆满了,上面还有两个阶级,还要进修。我们要问:「无等一切法」是什么?哪个法是「无等一切法」?佛在经里面讲一切法,常用归纳的办法,把一切法归类。最常说的五蕴:色、受、想、行、识,一切法的总纲领,展开来就是一切法,这是最简单的归类。说得详细一点,十八界:六根、六尘、六识,包括了一切法;再说得详细一点,《百法明门论》,把一切法归纳为一百类,这是教下讲得最多的,最常讲的。为什么?简繁适中,好说!过去许许多多大德,从《百法》里面开悟的。《百法明门论》是天亲菩萨做的,天亲菩萨做这个论,只解释世尊在经上讲的一句话:「佛说一切法无我」。一切法他就归纳成百法,无我讲成二无我:人无我、法无我,《百法明门论》就是解释释迦牟尼佛这一句话。

《百法》又是从《瑜伽师地论》里面归纳出来的,《瑜伽师地论》讲得多,他把一切法归纳为六百六十法。天亲菩萨认为六百六十法太多了,初学的人不方便,把六百六十法归纳成一百法,这是相宗入门的教科书。所以《百法》你要再简单归纳,就是五蕴。五蕴还可以做简单的归纳,归纳成色、心二法。「色」是我们今天讲的物质,「心」是我们现在讲的精神,整个宇宙归纳起来,不外乎一个是物质、一个是精神,这两大类。什么叫「无等一切法」?你要是彻底觉悟,那就是无等;你要没有彻底觉悟,那是有等,你修学的等同哪一个阶级。《教乘法数》里面,诸位仔细去看看,天台判教的图表、贤首判教的图表,你看看四教、五教他们修行跟哪些等同。譬如小乘须陀洹跟圆教初信位的菩萨,在断烦恼他是平等的,都是断八十八使见惑,可是智慧上差别很大,圆教初信位的菩萨,智慧比小乘须陀洹高得太多;断烦恼是相等的,智慧不一样。这就是小乘根性、菩萨根性,根性不相同。闻法、修行、悟入境界不相同,但是断烦恼的品数,经上也叫头数,是相等的。

我们讲无等,你就懂得,「无等一切法」是什么人修的?这一段讲到八地菩萨,可以这么说。他再往上两个就圆满,菩萨就到了头,八地、九地、十地,菩萨修行最后一个阿僧只劫;最后一个阿僧只劫只能证三个位次:八地、九地、十地。从初地到七地是一个阿僧只劫,所以进入到第三个阿僧只劫,那是七地以下那些菩萨们望他们,没有办法跟他们等齐,这是一个说法。另外一个说法,无等法就是文殊、普贤教导华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念佛求生弥陀净土,这个法是无等法。《华严经》到末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你们想想,念佛往生极乐是一切法里头的无等法。你了解这个事实真相,反过来说,无论你修学哪个法门,修学小乘也一样,只要你能够把所修学的功德回向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统统得生,你们想想这是不是无等一切法?《无量寿经》三辈往生这一段经文可以做证。

下面讲『生起无边出要行』,「出」是出离生死、出离轮回、出离十法界。「要」是重要的行法,修行方法。能够生起无量无边出离三界、六道、十法界的方法,怎么得来的?是「净修无等一切法」你所得来的。哪一个法门不能了生死?哪一个法门不能出十法界?如果那个法门不能,佛在经上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这一句话就讲不通。我在前面跟诸位同学说过,讲经说法的大法师,一般人看到高高在上,在道场里面做清洁工的义工,扫地、抹桌子、排桌椅的,我们要问问,他修行的方法跟大法师讲经的方法平不平等?如果要不等同,那「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讲不通!平等的,一点点差别都没有!这个道理、这个境界,明了的人不多,所以把讲经的法师看得那么尊贵,把扫地、抹桌子看得那么轻贱,凡夫知见!佛知佛见不如是,佛知佛见是平等的,他们两个人在这里做弘法利生的工作,功德完全相同。做清洁义工的,这是修普同供养,供养这些听经的大众舒适的环境,庄严道场,做的是庄严佛净土。讲经说法的那个人在讲台上,跟他的工作是相同,也是在那里庄严佛净土,说法庄严,以说法来供养。所以弘护是一体,决定没有丝毫差别。

众生为什么不能成就?妄想分别执著放不下;果然放下了分别执著,他就看出平等。你看不出平等,是因为你的分别执著在作祟。分别执著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里头没有分别、没有执著,真心离念。执著是妄念,分别也是妄念,真心里头没有妄念。你用真心,你才能看出真相、事实真相,你才知道样样修行都是「出要行」。前面我们跟诸位讲过,哈尔滨极乐寺修无法师往生的公案,修无法师不是一个讲经说法的法师,是在道场上服劳役的。你看看他那种往生瑞相,谛闲老和尚赞叹的,那是出家修行真实的榜样。谛闲法师早年一个徒弟做锅漏匠的,念佛往生,谛老赞叹他:他的成就超过天下丛林的住持、方丈,超过许许多多讲经说法的大法师,比不上他。从这些地方,证实「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往往在常住里做义工、做苦工的,这种人他修的是真实功德,为什么?没有人瞧得起他,人家都轻贱他。好!轻贱他消业障,他很容易成就。作住持、作方丈、作当家、作讲经的法师,业障很难消,别人见到是恭维你、尊敬你,这是折福,修的这一点功德全都报掉了。人家一赞叹、一恭敬,统统光了。

为什么讲经说法的法师、方丈、住持,往生这个瑞相比不上道场里面做这些劳力工作的义工,为什么比不上?原因到底在哪里?我们看到要好好想想,要认真的反省,要微密观照,然后你就恍然大悟,知道他成就的到底在哪里,我们失算的在什么地方。你真搞清楚、搞明白,你才会改过自新,「我将来往生,不能不如他们」。这些事要在平常做,平常要留意修「出要行」,留意什么?名闻利养沾 不得!我们今天在这个地位,名闻利养是不断的往你身边来挤,不能沾!你要晓得,一沾惹,灾祸就来了。古人常说,我们不是求名求利,而是实至名归,自自然然的;你有实德,这个名闻利养它自自然然就来了,果报!这个果报现前你一定要记住,舍得!舍得,是我们佛门的术语,舍得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是叫你舍,舍就是布施。你舍财得财富,你舍法得聪明智慧,舍什么得什么;你舍无畏,果报是健康长寿。佛教给我们修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天天在讲,但是你舍的时候,你一定得果报,所以舍有得;更深一层的意思是什么?舍得,你把「得」也要舍掉。舍得的两重意思,先舍后头有得,最后一个意思就是把你那个「得」也要舍掉,你就成无上道。

你所得的要不舍,你又被所得的迷住,你堕落了。名闻利养来了,菩萨用它来做弘法利生的方便,把弘法利生的效果扩大,普度众生。决定不是自己享受,自己享受错了,没有不堕落的。那你就比不上寺院里面扫地、抹桌子这些修苦行的,或是在家、或是出家的,比不上!他们天天在消业障,天天在增福慧,只要你细心去观察,你就看到了。那些默默在行善的、在工作的,诸佛护念,龙天善神赞叹。有名望的出家人,往往被这些名望冲昏了头,迷惑颠倒,不知道自己是在干什么?迷在五欲六尘当中,迷在名闻利养里面,反而搞成什么?迷而不觉,邪而不正,染而不净。他天天在搞迷邪染,这就错了,这就堕落了。纵然修一点福,三界有漏的福报,与「出要」毫不相关,这不就错了吗?所以「净」这个字非常重要,我常常勉励同学,我们这一生当中修学的是什么?讲到最简单的,四个字:「纯净纯善」;心要纯净,行要纯善。纯净纯善到极处,就是如来果地,这是无等一切法。

『种种方便化群生』,教化众生的方法太多太多,所谓是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种种方便」「方」是方法,「便」是便宜,最适合的方法。最适合的方法是什么?没有一定,完全看众生。契众生的机,这个方法就是最适合的。众生的机不相同,所以佛没有定法可说,佛也没有定法修行,佛法是活活泼泼的,我们自己是什么样的根性,用什么法门来对治。佛给我们讲六度、讲十波罗蜜,实实在在讲都是举例、讲纲领,希望你闻一知十,一闻千悟,你才会有成就。佛没有办法一桩一桩教,那太琐碎了。如果我们的贪心很重,用什么方法对治?用布施。我们对财看得很重,施财,用这个方法断我们的烦恼,断习气。法看得很重,吝法,用什么方法对治?修法布施。佛把这个纲领给我们说出来,我们要会做,要真的能落实。我为什么修财布施?目的不是在得财富,目的是破自己的悭吝烦恼,悭贪!福报虽然现前,得财富,那个财富马上就布施掉,舍得!把得到的统统舍掉。欢喜布施,把自己的贪心拔掉,把自私自利的念头拔掉。

自己常常还有恶业,起心动念不善,言语行为不善,自己也未尝不知道,但是总是断不了。用什么方法?佛教我们持戒,用持戒的方法断恶业。你要不持戒,你的恶念、你的恶行,永远断不掉。要是断不掉,在菩提道上就形成非常严重的障碍,纵然修福、修布施,三种布施都修,你不持戒,你这三种福是在六道轮回里面去享的。经论里面常说「痴福」,不持戒的人愚痴,纵然欢喜修福,是三界里的福报。因为你不持戒,你就想想,那个福报到哪里去享?三恶道!你想得人身,人身要修五戒十善,你五戒十善你都不持,你来生肯定畜生、饿鬼,你往畜生、饿鬼里面去享福。这个事情我们看得也很多,你看看许多人家里养的宠物,它的福报在那个家庭里最大,为什么?一家人没有一个不欢喜它,没有一个不爱护它,福报大。一家人互相还有不愉快的事情,唯独对宠物决定没有厌烦。所以我们看养宠物的那一家,我们一看就晓得,他一家人哪个福报最大?宠物。它为什么有那么大的福报?前世修的。

饿鬼道里面的鬼神,过去我们在台湾住得很久,在新加坡也住了几年,这些地方的中国人拜神,神的名目很多,我都说不清楚。南洋大家拜大伯公,庙很多,香火鼎盛,台湾就更多了。这些鬼神前世都是喜欢修福的,修福、修布施而不能够持戒,五戒十善疏忽了,所以堕到饿鬼道里面去享福。那么多人去礼拜他,那么多人去供养他,福报大!这些道理、事实真相,佛菩萨清楚,佛菩萨给我们说明白。我们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才能真正走出一条生路,不再搞六道轮回了。不但不搞六道轮回,我们也很清楚、很明白,四圣法界不究竟。每个众生、每个人,在这一生当中都能够取无上菩提,走哪个路?走弥陀净土这条路。果然你明了、你清楚,你把这些经论细细的去参透,为什么?你要是不参透,你的疑不能断,你的习气、烦恼不能断,这个东西终究是你的障碍,虽修净土,你往生没有把握;如果教理参透,信心清净,信心不会再动摇,不会再改变了,《金刚经》上说得好:「信心清净,则生实相」。生实相是生智慧,你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你不会生烦恼,你生智慧。

取西方净土有把握,真能去,我们这一生大事圆满了。随时可以去,随处可以去,一丝毫障碍都没有。要怎样才能修到这个境界?放下万缘,世出世间法统统放下。这个话讲得很笼统,一般初学人不容易体会得到,所以我搞得没有法子,常常跟大家讲十六个字:「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这十六个字你要统统放下,一个字都不能沾染,你念佛求生净土没问题了。这十六个字害人,害死人!多少修行人被淘汰、堕落了,什么原因?都是被这十六个字害的。我们要时时刻刻提高警觉,这十六个字是火坑,是三途、地狱。一般人真的是懵懵懂懂,不知不觉,不知道利害,迷恋在恶缘、恶境之中,不知道回头。佛用「种种方便」,这种种方便就是指的无量法门,教化群生,群生是一切众生,我们常讲九法界众生。

佛的教法,我们也要抓住总的纲领、总的原则,佛法里面讲纲领、原则讲得很多。净业三福是纲领、是原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也是总纲领、总原则;六和、三学、六度、十大愿王,都是纲领、都是原则。佛在经上说的,祖师大德的教诲更多,我们修净土,遵循印光大师的教诲,印光大师教导我们:「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念佛,求生净土」。我自己学佛五十年,讲经教学四十四年,我总结经论里面的教诲,写出二十个字也是纲领、原则,我用的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修心;用「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修行,我说了二十个字。这二十个字是我一生自己修学的纲领,也是我帮助一切大众的纲领,修什么?无非这二十个字而已,千经万论我把它结归在这二十个字上面。

『如是庄严国土海』,「海」是形容,就是一切诸佛刹土;《华严经》前面讲的,世界海微尘数诸佛刹土。用什么庄严?「净修无等一切法,生起无边出要行,种种方便化群生」,这里头自行化他圆满具足,如是功德,如是庄严。这里面我们一定要细心去体会,先成就自己,然后才能成就别人;换句话说,自行化他先要自行,然后才能化他。「自己没有成佛就教化众生,这是菩萨发心」。我们听到了,自己不要修行,讲经说法天天劝别人,我们把这些话错解了,以为自己不要修行,去劝别人这是无量无边功德,该堕地狱还是堕地狱。这句话怎么样才是正解?十地菩萨或者是圆教初住以上的菩萨,他把自己求无上道搁在一边,教化众生,这个行!这是菩萨发心。像地藏菩萨,他不愿意证无上菩提,就是菩萨身分来教化众生,「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这个行!换句话说,最低限度是明心见性,也就是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断了,无明也破了一品,行!自己未度、自己没有证无上道,教化众生,这是菩萨发心,这是菩萨大慈大悲,这个行!我们今天是什么境界?连小乘须陀洹也没证得,大乘圆教初信位的菩萨更不必说了,准堕三途,你哪里是菩萨发心!经教里头字字句句的意思搞清楚,千万不能够错会、不能够误会,错会、误会,自己要吃大亏。佛说得没错,你听错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