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00讲)  2002/5/7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700

诸位同学,请看「世界成就品」,赞胜劝听偈颂第七首:

【此诸菩萨获善利,见佛一切神通力,修余道者莫能知,普贤行人方得悟。】

这是大经当机四首颂的最后一首。经上讲『此诸菩萨获善利』,「此诸」是上面所讲的,我们总是要记住、要学习。第一个就是要有净信,第二个要有坚固心,第三个要亲近善知识。古人有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不是圣人,不是佛菩萨再来的,你是凡夫,换句话说,肯定会受外面境界的影响。你跟哪些人往来,你一定受这个习染,这是无法避免的。所以古人看这个人贤与不肖,他从哪里看?看你跟哪些人往来、跟哪些人交朋友,观友知其人。你跟那些人往来决定是同一类的,你跟善人往来你就是善人;你跟恶人往来,你一定是恶人;你跟读书人往来,你一定是读书人;你一天到晚跟赌场人往来,你一定是赌徒,这就是讲的「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菩萨在此地劝我们跟什么人往来?跟佛菩萨往来。善知识是诸佛如来、是法身菩萨,你跟他往来,你怎么会不成佛、不成菩萨?很重要、很重要的。

佛菩萨在哪里?我们供养佛菩萨的形像,见到相如见其人,见到相就想到这个人的言行,想到佛菩萨的教诲。天天跟佛菩萨在一起,不离佛菩萨的形像,不离佛菩萨的教诲,佛菩萨的教诲是经典,果然如是,时间不要多,三年就变样子了。你的形象、你的气质就产生变化,自自然然的变化,决定不是有意的。不常见你的人,偶然见到会感到很惊讶,「你变了一个人!」这就是潜移默化。功夫做得深,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转凡成圣。怎么知道转凡成圣?自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展开经卷十之八九都相应,你不知不觉成了圣人。你并没有这个意思,有这个意思就夹杂,你心就不清净了。自己真没有意思,自己真的是在这里学习,谦虚卑下,我不如人,哪一个人都比我强,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这是对自己,自己的修养。

第二首里面虽然讲「离诸谄诳」,实际上要远离一切的恶业、一切的恶念,就像世尊在《十善业道经》上讲的,「昼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令毫分不善夹杂」。善恶的标准,《十善业道经》上讲的简单,所以印光法师不取这个做标准,他取什么?他取《太上感应篇汇编》。这一篇文字不长,总共只有一千三百多字,两百九十几句,好像是两百九十二句。往年我在台北「华藏图书馆」,劝导同修们把这个当作晚课,晚课里面加《太上感应篇》,把《太上感应篇》念一遍,劝导大家依教奉行。古德非常难得,从历史上有这个感应,明显的例子,记录下来做印证。每一句都有十几个甚至於几十条印证的,说明行善有善报,做恶有恶报。所以《汇编》是汇集感应的事迹,内容相当丰富。现在在台北王警官他们发心,《汇编》本来是用浅显文言文写的,现在国文的水平一直下降,连这样浅显的文言文不但中学生没有能力读,大学中文系的同学也没有办法读,所以他们发心把它完全写成白话文,做了详细的注解,无量功德!

我们非常希望能够把《感应篇》推广,希望能翻成各国不同的文字向全世界流通,也希望搜集世界其他国家地区因果报应这些例子来做证明,到外国去搜集。多看这种书、多亲近这种书,人心自然善,这是跟善人接近、跟善人为伍。《感应篇》里面举出善恶条例将近两百条,比《十善业道经》丰富得太多;《十善业道经》是总纲领,展开来可以说包括全部的《感应篇》里面的条例。印祖当年教初学,从这个地方奠定学佛的根基。人不知道因果报应,怎么能入佛门?入佛门不是形式上的入佛门,是实质上真正做如来的学生。自己的心行不善,那怎么行?现在这个世界诸位晓得有灾难,灾难从哪里来的?心行不善是真因。不善的起心动念、不善的言语造作招来天灾人祸,学佛的人没有例外。刚才有个同修拿个小册子给我看,这上面是「发愿忏悔文,法师法语」,上面是「净空法师最近开示」。我告诉同学们这是假的,我没有说过这些话,这些话是他自己编造的。类似这些事情太多太多了,我听到、看到,我绝不过问。

为什么?今天我们一定要晓得是什么样的社会,民主自由开放,谁都没有权力干涉谁。舌头长在他的口里,他可以随便说;笔在他手上,他可以随便写。各地的同学们,如果发现有这些事情,也不必去追究,自己心里一定要清楚,不要上当,不要被人欺骗了。被人欺骗很可怜,那是你愚痴。如果你有疑问,你可以写信,可以传真给我,我在讲席里面给你澄清这是真的还是假的,问题不就很容易解决了吗?无需要去追究这些事情。各人因果各人负责,最重要的是保持自己的清净心,保持自己的善心、善行、善愿,这个重要。到最高的境界,这个很重要,如果没有下面第三偈,那就不是《华严经》,不是华严境界了,要安住「普贤大愿」。心,把自己的心安住在普贤大愿,安住在文殊大行。在华严会上修学的总纲领,就是普贤菩萨的十愿,十是代表圆满;文殊菩萨的十波罗蜜,十行。圆满的大愿,圆满的大行,华严境界「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个道理、事实真相一定要懂得。

「观法如空」,这一句话重要。形象,要觉悟,不能不修,为什么?度自己、度众生,可不能著相。这一著相就不能开悟,悟门就堵塞了。为什么?著相不清净,著相不真诚,著相不平等,著相不慈悲,著相没有智慧。佛在这个经上教给我们,「即相离相」,这个高!离相不是不要相,不著相不是不要相,诸佛菩萨到九法界来示现有相,就在相上心里头不执著,心里头清净,心里面平等,丝毫的执著都没有,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今天这一首偈,这是《华严》这一门课程的当机者,首先说「此诸菩萨获善利」,这些菩萨具足上面这些条件的菩萨,他获得至善的利益。这个至善的利益是什么?入如来智慧,生大欢喜,知佛行处,这是大善,入佛境界了。

『见佛一切神通力』,经典上你都能够通达明了,你见到佛菩萨所行,然后你再想一想释迦牟尼佛当年住世,所以学佛的人不能不知道这一段历史。这一段历史我曾经跟诸位介绍过,《大藏经》里头《释迦谱》《释迦方志》,我是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介绍我的,教我看这两样东西。很有道理,你要学佛不晓得佛是什么人,不知道佛的历史,现在人所讲的小档案;你看这个世界上名人,你们常常在网路上都能看到他的档案,他是哪一年出生的,他的父母是什么人,他的籍贯、他的学历、他的经历、他的成就都有个介绍。我们要学佛,当然首先要认识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不能糊里糊涂跟他学。先要认识这个人,先要把他的小档案找出来。小档案在《大藏经》里面,《释迦谱》《释迦方志》,这都是唐朝时代这些高僧大德们的著作。我们不必去查经典,散在经典里面很麻烦,那要读很多经,他们已经都把它整理出来了。

跟一个老师学,这个老师的生平、他的学经历我们要知道,我们要不知道的话,怎么能跟他学?我对老师那个尊重的心怎么会生得起来?我们跟一个人交往,交情深厚,你对他的身家背景一定很清楚,你对他有深刻的了解。这个人生平所作所为,他的思想、言行,我们在这些地方对他生起恭敬心,希望向他学习。师资之道,是从这个地方建立的,决不是道听途说。你了解不清楚、认识不清楚,听说某一个人名气很大,你去亲近他,接触之后一看,未必如是;如果再听听有一些嫉妒障碍、毁谤的这些言论,你的信心立刻就丧失了。这种事情古今中外很多,现在这个社会里头尤其是多,好老师可遇不可求,到哪里去找?实在找不到。真正好老师,像李炳南老居士这样的德行,他不敢自以为是老师。他教我们这几个学生,完全用什么样的态度?学长,用这个心态来教我们。谁是老师?他老人家跟我说过很多遍,以印光大师为老师,学做印光大师的弟子。

他是印光法师的弟子,教我们以印光大师为老师。他特别还嘱咐我,因为那个时候我没出家,是做居士,「古人不学苏东坡,今人不学梁启超」。实在讲苏东坡跟梁启超,我年轻的时候都很仰慕,「老师,为什么?他们很有成就的。」老师告诉我,这两位是佛教的学者,他们搞的是佛学,不是学佛,我明白了。跟他们学,将来你是学者,你是佛学家,你是佛学博士,与了生死、出三界、断烦恼、得智慧毫不相干。能得世智辩聪,不能得真实智慧,不能断烦恼。我这才明了,所以他教我师事印祖。印祖不在了,他是印祖的学生。怎样以他为师?《印光大师文钞》,李老师送我一部《印光大师文钞》,要我天天读诵,天天学习,这有道理!我这么多年在各个地方我劝导同学们,以什么人为老师?决定不是依我,我不够格,我劝大家以阿弥陀佛为老师。阿弥陀佛在哪里?《大乘无量寿经》。这个好,比《文钞》还要简单,《文钞》的分量很大。你每天读诵《无量寿经》,读的时候怎样才能得利益?怎样不得利益?滑口而过,这个不得利益;古人讲的随文入观,你就得利益。

我今天跟大家在一起学习《华严经》,你们看我字字句句给你们讲得这么详细,随文入观。我不入这个境界,你讲什么?你要学印光大师,展开《文钞》要入印光大师的境界,你要能抓得住他的总纲领,细目都在其中。像《华严经》的总纲领:普贤十愿,文殊十波罗蜜;印光大师这一部《文钞》里面的总纲领,十六个字,「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念佛,求生净土」。这是印光大师一生他做到了,他以这个教人,这是印祖的真实的法印。去年加拿大温哥华有几位同学到这里来看我,温哥华那边有一位陈风子,金石家,我请他刻了这一颗印,他题了款:「印光大师传法之道」。你把这个纲领抓住,「敦伦尽分,闲邪存诚」,全部《感应篇汇编》都在里头。所以他一生特别提倡的《了凡四训》《安士全书》《感应篇汇编》,这三本书确确实实能够拯救我们现前的灾难;如果人人都能懂得,人人都能够奉行,天灾人祸统统都化解了。

印祖一生极力提倡,没有别人提倡。我是一九七七年在香港讲经,住在九龙「中华佛教图书馆」,这个图书馆是倓虚老法师建立的,我在这里面住了两个月。他这个小图书馆里面,印光大师「弘化社」出版流通的这些经论善书相当丰富,我每天在这里看,看得特别亲切!印光大师是我们祖师,我老师的师父。「弘化社」的本子印得好,校对精确,错字很少,版面也相当的壮观大方,看到生欢喜心。看到这三本书,我看版权页印得密密麻麻,几十版,每一版数量最少的一万册、两万册、五万册,我给他概略算了一算,这三种书概略算了一算,差不多超过三百万册。我当时很震撼,看看其他经论善书印的数量没有这么多,差很远;许许多多书它流通,版权页里头初版、二版,一千册、一千五百册、二千册;唯独这些书每一版都是几万册,我在那里想,祖师为什么要这样作法?以后才想到他的苦口婆心。在这个时代里头,儒释道三教已经没有办法再教化众生,众生不接受了。社会礼俗、道德沦亡,没有人相信,没有人遵守,国家法律效果也非常有限,所以是很多人都会走法律的漏洞,这世间怎么得了?

所以祖师提倡因果报应,因果报应是事实,是真的不是假的。这些东西你多看、多接触,你心里面会有所警惕,起心动念你会想到果报就在眼前。确确实实能帮助人回心转意,悬崖勒马,这个功德就很大了。如果能够向全世界流通,世界的灾难都能化除,世界末日会推后,不会在这个世纪发生。能令一切众生平平安安的多活一天,那个功德不晓得有多大!能多活一个小时的功德,都不可思议!我在这个地方体会到印祖老人家的用心,所以七七年我从香港回去之后,回到台湾,我把这三样东西也大量的流通。我记得那个时候印了五万册,而且还在几个地方做过讲演,《了凡四训》讲过两三遍,《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都讲过。那个时候讲经还没有录音,录音机很希有,好像在我那个时候都没有看见,没有这个东西。我在民国六十年讲《华严经》的时候,才看到有录音机。那个时候体积很庞大,有相当的重量,看到有一些居士带到讲堂里面来录音,我们自己没有这个设备。所以,这三种书比什么都重要。

从这些书籍里面,你能「见佛一切神通力」。不但是在华严会上,在在处处,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当中,你都能见佛一切神通力。那你要问,这一切佛神通力在哪里?为什么你看到,我没有看到?其实我们两个人都看到、都听到、都接触到了,可是我知道,你不知道,我得受用,你不得受用。什么原因?因为你是用烦恼的心跟外面境界接触;我是用清净心、用慈悲心、用一心向学的心,所以我得受用。再说得坦白一点,我用清净心、用善心看一切人事物,无一不善;如果你用不善的心看,佛菩萨也不善。毁谤佛菩萨的人很多,不信佛菩萨的人很多,糟蹋三宝的人很多,我相信这个你知道。为什么?用心不一样。常常跟佛接近,常常不离佛,诸位一定要记住,佛就是经典,佛菩萨就是善书。所以学佛的人要明白这个道理,佛真的是民主自由开放,佛绝对不会坚持「只有我说的才真的是经」,佛没有这个说法。佛说经有五种人说,只要说的原理原则跟他相同,那都是佛经,所以佛家才有法印之说。小乘经三法印,就是三个原则,它的内容、它的见解:看世间万事万物「无常、无我、涅盘」,佛承认他的见解正确,他讲的东西不会错误。大乘经一法印,「实相」,实相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只要说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不管什么人说的,佛都给他印证这是经,跟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没有两样。

诸位一定要知道,释迦牟尼佛没有自己的东西,所以佛说了实话,佛四十九年没有说一个字,谁要说他说法,那叫谤佛。这句话意思很深,他真的说了四十九年,为什么一句没有说?他所说的全是古佛所说的,跟孔老夫子一样「述而不作」,自己没有创作,所说的全是别人的。但是那个「全是别人的」,那个意义很深,全是自性里头流露出来的。经典是一切诸佛自性里头流出来的,释迦牟尼佛明心见性,所说的跟诸佛一样,一点都不差,都是从自性流露出来的,绝对没有自己的意思,这一点要懂。我们今天为什么开口就错?所谓「开口便错,动念即乖」,什么原因?我们有自己的成见,自以为是,这错了,与性德完全相违背,毛病出在这个地方。哪一天我们得清净心了,我们这些年总结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就是性德,这就是真心、就是本性。我们完全回归了,一丝毫虚妄都没有了,一丝毫染污都没有了,一丝毫贡高我慢的念头没有了。愚痴没有了,自私自利没有了,自私自利没有了就是大慈大悲,我们的心跟诸佛菩萨的心一样。心是一样,想是一样,说出来哪里会有差别?言语长短多寡上有差别,意思没有差别。要知道四依法里头「依义不依语」,语差别没有关系,那个不重要,意思没有差别。

你说翻经,现在我们知道,《无量寿经》从后汉到宋朝一共有十二种翻译,译的本子不同,这个没有关系,意思同就行了。「依义不依语」,意思要正确,语言不重要。「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处事待人接物要理智,不能动感情,感情是识,理智是性德里面的般若智慧,你才真正有能力辨别一切人事物的事实真相,你才能见毗卢遮那佛一切神通法力。你能见到,你就能得受用;你见不到,当然不得受用。『修余道者莫能知』,这在佛法里头讲的,「余道」是什么?其他一切大小乘佛法;你不能知道,你不晓得,那是真的一点不假。学什么能知道?学《华严》的人能知道。《华严经》虽然部头大,真的是宝,宝中之宝!

我过去给诸位同学曾经说过,你们发心学《无量寿经》,专修、专弘,好!难得!但是学《无量寿经》的人一定要读《华严》,为什么?《华严经》《无量寿经》的注解。你要是通达《华严》《无量寿经》你就讲活了;你要不入华严境界,《无量寿经》你讲不出味道来。你讲的味,那个味是下味,上上味你讲不出来。所以彭际清居士讲,《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魏默深居士把《普贤行愿品》附在三经后面,号称《净土四经》,有道理!他们这种作法,我是双手赞成,做得太妙了。我还没有想到,我是有这个意思,一看到人家这个举止,正合我心,正合我意。印光大师把《楞严经》里面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又附在四经后面,称《净土五经》,我们真是禁不住手舞之足蹈之,欢喜无限!净宗典籍到这个地方究竟圆满,不需要再添加东西了。

但是净宗跟华严关系非常非常密切,最高的境界。你们看看夏老居士会集本前面梅光义居士那一篇序文,他那个序文写得很长,介绍得很详细,要多读几遍。所以这一次我们讲《华严》,我相信也是三宝加持,也是诸佛如来广度众生的大愿。我们要不得诸佛护念加持,哪有能力讲?不可能的。说实实在在的话,诸位听得欢喜,真正能听得懂、能入味,也是靠一切诸佛如来本愿威神加持,你才能得到法喜充满。这一部《华严经》,我们预定三年讲圆满,这三年诸位要能够锲而不舍,你一面听一面读,一面去看清凉、李长者的这些注解;三年之后,回过头来你再去读、讲《无量寿经》,那就像吃小点心、吃冰淇淋一样,舒服极了!《华严》这是大餐,什么障碍都没有了,你入了弥陀境界!现在时间到,我们就讲到此地。

诸位同学,请看赞胜劝听偈颂第八首:

【众生广大无有边,如来一切皆护念,转正法轮靡不至,毗卢遮那境界力。】

这一首是讲佛力加持,总而言之,最后一定是结归到佛力。在前面我们必须要记住,要想在这一生当中契入佛境界,多我们不敢说,总希望能有少分;如果以百分比来讲,能够入一二分、三四分就很不错,就很有受用。这里头最重要的就是真修、真干,真修、真干难在哪里?难在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难在这个地方。克服自己的成见,克服自己的业障。世出世法常言说得好,「不如意事常八九」,这是事实;与我们自己心愿相违背的事情,在一生当中十之八九,你就晓得人生的道路难走。修行的道路亦复如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障难?这是我们过去世中,生生世世没有认真修行,所以跟一切人事物结下许许多多的恶缘。你看一个人、看一个事不顺眼、不舒服,你不要以为这是小事,你要真正懂得事实真相,你才晓得这个事情不小。

阿赖耶识里头结业,跟对方结了怨。不说别的,单单讲饮食一道,没有学佛的时候我们都肉食,肉食你想想看,哪一个动物是甘心情愿被你杀,以它的肉欢欢喜喜来供养你?到哪里去找这个动物?你去杀它,你看它那恐惧惊慌的样子。小时候我们住在农村,我们看过,过年过节杀鸡,鸡知道人要杀它,到处躲藏、到处逃;猪知道人要杀它,它也躲躲藏藏的,杀的时候叫的声音之凄惨,你从凄惨声音里面,你就体会到它的怨恨。佛在经上讲「人死为羊,羊死为人」,生生世世互相吞噉,这就是冤冤相报何时了。所以世法里面无论做什么事情,有很多人障碍你,佛法修道也有很多人障碍你,那是什么人?都是过去的冤亲债主,他是凡夫他没有智慧,他那个怨恨的心不能消除。什么时候能摆得平?你才知道菩提道上的艰苦。一定要宽容,要发大心,要大慈大悲,不要认为过失在别人。他跟其他的人为什么没有过失,单单跟我?不是这一生结的怨,就是前生多生多世之前结的怨。

圣人教导我们冤家宜解不宜结,我们今天碰到了,如何把这个结化解?真正能化解,除了自己没有丝毫怨恨心,接受别人对我的毁谤、侮辱、陷害,甚至於杀害,甘心情愿接受,就化解了。一心向佛,求佛力加持,也要求佛力保佑对方,要用善心、善意对待冤家,决定不能有丝毫的恶意。修学的原理原则:普贤十愿、文殊十波罗蜜,好极了!这个指导纲领可以说是真正达到究竟圆满,至高无上;凭著这个就能够化解一切怨结,使我们在菩提道上勇猛精进,希望在这一生当中能有所成就。自己无论在肉体、精神上,任何牺牲都是值得的,都是有代价的,只要你一心向佛,向佛就是一心向佛学习,你就没有错。《华严》难得,学佛的人很多,几个人能够听到《华严经》?几百年当中难得遇到一个讲《华严》的。

我在九0年代初期,第一次回到中国,访问我的母校南京一中。顺便从南京到上海,一路上到镇江、无锡、常州、上海这几个地区走了一趟。在镇江见到茗山老和尚,那个时候是西园寺的安上法师陪同我,我到焦山定慧寺去看他。老和尚在门口杵了一个拐杖坐在那里,旁边的人告诉我,老和尚在这里已经坐了两个小时等法师,我非常感动,一见面如故。听说我在台湾讲《华严经》,他非常欢喜,我们谈得很投机,结下了善缘。以后他老人家到台湾曾经来看过我,在新加坡我们多次见面。他对我这样的礼遇,是听说我曾经讲过《华严经》。他是一个讲经的法师,内行!这个经分量这么大,需要这么多时间,没有人愿意讲。确实要有一点定力,要有耐心、要有毅力,否则这个经讲不完。

过去我曾经讲过一遍,一遍没有讲完,讲了一半,《八十》讲了一半,《四十》也是讲一半。在那个时候我做了一个估计,全经讲下来大概要三千个小时,没有这一次讲的这么详细。那个时候差不多一个小时至少要讲五首偈到十首偈,现在一个小时讲一首。我现在估计我这部经讲下去,往后我的速度要加快,预定差不多是五千个小时。我看今天指示的牌子上写,今天是第七百次,我们一次是两个小时,二七一千四百个小时。所以现在我实实在在讲没有时间,应酬要是多了,一定耽误我讲经。非不得已,我所有一切应酬都不参加,希望好好的把这部经讲圆满,我对得起佛教,我对得起老师。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早年讲《华严经》,也是讲到一半他往生了,这一桩事情我们做学生的有义务把它做圆满,报老师之恩,老师有这个心愿。所以普贤行、普贤的大愿、菩萨的六度四摄,须臾不可远离。念兹在兹,一切时一切处,起心动念总要相应,经上说「普贤行人方得悟」,你才能够悟入。有这样的志向、爱好,能够做出真正的牺牲奉献,又不著相,你才能得诸佛如来护念,那就是这一首所说的。

首先我们要了解,『众生广大无有边,如来一切皆护念』,如来心平等,善人护念,恶人护不护念?恶人还是护念。学佛的人对佛菩萨恭敬赞叹,佛菩萨护念。不信佛的人、毁谤佛法的人、破坏佛法的人、障碍佛法的人,甚至於消灭佛法的人,佛护不护念?佛还是护念。否则的话,「一切」下面要加个注解,哪些人不在其内。没有注解!「一切皆护念」,你才晓得佛菩萨的慈悲,清净平等。你要问为什么?因为是真心。我们凡夫为什么做不到?我们用妄心,没有用真心。如果用真心,你一定跟佛菩萨一样,你没有差等。你对於一切,一切人、一切动物、一切生物,乃至於一切无生物,树木花草是生物,砂石、砖头、瓦块是无生物,统统护念,平等护念。「念」是关怀,常常纪念你,常常挂念你,没有把你忘掉;「护」是爱护、保护。佛用什么方法?用教育,『转正法轮靡不至』,「转正法轮」就是纯正的教学。

我学佛因缘是很特殊,绝对不是说一般人劝我学佛,我就进佛门来了。我年轻的时候真的像经上讲的「刚强难化」,我有辩才,我在小学、中学的时代我就是学生领袖,我常常上讲台,所以我的讲台经验很老道。从小学二年级开始训练,喜欢上讲台表演,喜欢上讲台对大家讲话。我课外的书籍读得很多,常识很丰富,无理我也会编出一套大道理来。小时候干的那些把戏,以后读《了凡四训》,哎呀!我跟了凡先生是一类的人。年轻真的是无知,喜欢批评人,喜欢挖苦人,喜欢捉弄人,喜欢搞得他啼笑皆非,我们在旁边看笑话,整人!学佛之后才知道自己这个过失大了,有意无意当中跟人结冤仇。你捉弄人,人并不服你,言语斗不过你,他那个心怨恨,我们不懂这个道理。读了圣贤书,仔细想想年轻时候造的这些罪业,真正忏悔,改过自新。

我二十六岁开始学佛,朱镜宙老居士送我一本《了凡四训》,我记得我看了三十多遍,从这本书里面发现到自己的毛病。再仔细去观察,业因果报丝毫不爽,看我周边的人,我的长辈、我这些亲戚朋友、同学们,善根深厚的、老实的、忠厚的,有好报;刻薄的、寡恩的,都没有好下场。到我这个年龄,我在求学时候那些同学们,三分之二都不在了。还有一些很少数,现在年岁都老了,都退休了,我们年龄都差不多,退休之后生活都相当艰苦。早年我学佛,他们说我头脑有问题,「迷信!怎么搞这个?」现在这些还有几位老同学见到我,「你的路走对了,现在我们天天在电视上听你讲经。」我这个缘,方东美先生介绍的;我这个行业,章嘉大师替我选定的。劝我选择这个行业,而且还明白的告诉我,「你要是认真走这条路,你的一生佛菩萨照顾,你不要操一点心。」

我听老师的话,我是百分之百的遵守老师的教诲,这五十年来得到证明,我一生从来没有为自己操一点心,从来没有为自己想个什么问题。一切为佛法、一切为众生,自己生活没有理会,真的一切佛菩萨安排。所以我一生遵守老师的教诲,随缘不攀缘。决定不可以「我要怎样怎样」,不行,那你就有麻烦、就有烦恼。我一生没有道场,我没有居住的所在,一生都是寄住别人的房子,自己没有。人家请我住,我就住;叫我走,我就走,欢欢喜喜。来的时候欢喜,走的时候也欢喜;再面见的时候更欢喜,你说多自在!没有选择,什么都好!得到诸佛如来的护念,一生佛菩萨替我安排。

「转正法轮」,什么是正?与心性相应的是正,与诸法实相相应的是正,正法。所以诸佛如来这些菩萨们教化众生「以正法」,这个正的标准就是与心性相应,与诸法实相相应。诸法实相不好懂,什么叫诸法实相?如果就名词术语用白话文来解释,宇宙人生的真相。还是不懂,什么叫宇宙人生的真相?再说得浅薄一点,与大自然的法则相应,这是正的;换句话说,违背自然的法则,那就不正。大自然的法则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春夏秋冬,这是自然运行的法则,你一定要随顺,饮食起居都要随顺自然。现在人不懂,不晓得养生之道。身体能够随顺自然是最健康的,夏天炎热,饮食吃的东西要吃热性的;冬天寒冷,饮食里头要吃凉性的,这是随顺自然。你看看这些植物蔬菜,冬天的蔬菜白菜、萝卜是凉性的,夏天长的菜是热性的。《礼记》月令里面十二个月,每个月吃些什么东西,给你说得很清楚,随顺自然。所以我们在哪个地区,我们住在这个地方,一定要吃当地生的这些五谷杂粮、蔬菜之类,当地生的。还要吃什么?这个月下来的,这是最健康的。

如果是夏天吃冬天的东西,冬天吃夏天的东西,这就不合自然的法则、违背自然的法则,这是最不健康的。举这一个例子,要随顺自然。人与人之间,自然的法则是什么?伦常,伦常叫道。中国古时候那些帝王都是圣人,不是凡人,他们治国以什么做标准?以道治国,以德化民。你看看这个口号多简单,天下太平,社会安定。什么是道?五伦是道,五常是道。五伦是夫妇、父子、兄弟、君臣、朋友,给诸位说,这个人伦是自然的,不是什么人安排的,不是什么人定的制度,不是!是自自然然的。凡是随顺自然、合乎自然的,就叫做道。人与人,夫妻也好,父子也好,兄弟也好,君臣也好,朋友也好,要有礼。仁义礼智信,要存心仁爱。那个仁是二人,常常想到我,要想到对方、想到别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仁!

这个地方「如来一切皆护念」,仁!真实平等的仁爱。夫妻相待,父子相待,兄弟相待,君臣相待,朋友相待,要有仁爱之心。仁接著讲义,义是义务。我要为这些人服务,为大众服务,这个服务是义务的,义务就是没有报酬的;我给你服务有报酬,这不是义务。像现在我们道场里面的义工,义工没有报酬,有报酬那不是义工,有报酬变成雇员。对家人、对社会、对一切众生无条件、无报偿的服务,这是义。礼,是礼节。智是理智,不是感情用事。最后一个信用,人要没有信用,这不是人。所以信,信的写法人言,人言为信,这是自然的道。什么是德?中国人讲八德,是我们行为的准则,处世待人的准则,「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八德还有一个说法,「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这两种都是古人讲的,两种都好,两种里面有不少是重叠的、重复的。以道治国,以德化民,国泰民安,社会安定,世界和平。

和平的样子,《礼记・礼运大同篇》,那就是以道治国、以德化民的形象。在《无量寿经》里面也有一段经文,描绘到以佛法的理念、教诲来教化众生,那个社会是一个什么形象。具体而言,华藏世界、极乐世界那是大同之治,那是以道治国、以德化民达到最高的效果;达到究竟圆满的效果,就是华藏世界,就是极乐世界。佛菩萨苦口婆心的教导,实实在在是因为我们烦恼习气太重、妄想分别执著太重。听到佛的这些说法点点头,「是,说得不错,很好!」但是一想到於我自身的利害,佛所讲的话马上丢掉了。而没有深思,不晓得佛所讲的这些话对我有大利益;「也许大利益是在来生、是在后世,现在我享受不到。」你搞错了,现在就得利益。他认为是「我没有看到」,所以我们学佛修行人有责任,我们要做出来给他看,让他看到。你说我没有看到,我这几十年做的,你不是看到了吗?

世间人最难处的是纠纷,你看看我遇到不少次的纠纷,你看我怎么解决?轻而易举,一笑就了之。哪有事情?忍让,欢欢喜喜的忍让,心里上一点痕迹不留的忍让,你说多快乐、多自在!人要多想一想,我生的时候什么都没有带来,我死的时候一样带不去,哪有不能让的?哪有不能忍的?这个世间什么东西是你的?你能得到什么?连身体都得不到。我们实在讲是太粗心、太大意,到死的时候才知道什么都带不去。其实每天晚上你都死一次,你还不知道?你睡著的时候人家把你抬走,你都不知道,等於死了。晚上睡觉,那就是很高的警觉。真的搞清楚、搞明白,《金刚经》一读,心开意解,「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般若经》上常说的,「一切诸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还不放下吗?你要是不放下,你自寻烦恼。为什么?你以为你所拥有的,假的!那是一个错误观念,决定不是事实。

《般若经》读了有好处,真正可以帮助你看破、放下;唯有看破、放下,你才得大自在,你才能完全随顺性德、开发性德。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相好,渐渐的现前了,这是帮助一切众生最具说服力的,人家不能不信。所以我常常劝勉同学,我们学佛的人招牌第一,什么是招牌?形象是招牌。「诚於中而形於外」,表里一如。内心真诚,我这个面貌、形象人家一看,这是个诚实人;身心清净,看这个样子清秀;心里面平等慈悲,看这个样子这个人很可爱,这个人没有架子,这个人平易近人;心有智慧,一看这个人很聪明。这什么?这是说服力。我走过许许多多国家地区,这个形象感动了很多人。跟我同年龄的人、比我小的人、年岁小的人一见到我,他们不问佛法,问什么?「法师!你怎么样保养身体的?」

我这次到日本、到韩国也遇到很多人来问我,他们小我两三岁的,站在我旁边,跟我两个一比,一般人都能看得出来,好像他比我大个两三岁;还有一些人站在我面前,其实小我一两岁,看起来大我十岁都不止。这些人看到我的时候很有兴趣,问我怎么保养的,我告诉他:要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著,修清净平等慈悲。生活简单有规律,你就不容易衰老。为什么?你常生欢喜心。这就讲到要学佛,佛不老,菩萨不老,我学佛、学菩萨那就是学不老,这大家很开心。所以我们不能搞佛学,搞佛学没有用,搞佛学会老;要学佛,这两个字要颠倒过来,学佛才真正有受用。佛从哪里学起?从「净业三福」学起,这样我们就介绍他了;从《十善业道经》学起。在中国我们要推荐的,从《了凡四训》学起、从《感应篇》学起,这个重要!那个没有学佛的人,「佛经从印度传来的,这不是我们中国东西」《了凡四训》是中国的东西,《感应篇》是中国的东西,我们不学外国的,我们学中国东西,中国圣人的著作。给你讲经,我给你讲《六祖坛经》,那完全是中国的东西,那不是从外面翻译过来的。给你讲中国古代祖师大德的作品,《大藏经》里头很丰富,这些都是属於正法。要用正法接引大众,要用正法教化大众。

末后这一句『毗卢遮那境界力』,这一句话的意思非常深。毗卢遮那是法身佛,前面跟诸位介绍过,法身佛没有形相。是不是真有?真有,它不是物质,它没有形相,我们六根都缘不到。不但是眼耳鼻舌身缘不到,意都缘不到,想都想不到。它在哪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虚空世界是它的相分,是它的现相,刹土众生也是它的现相;但是刹土众生这个里面,又加了妄想分别执著在里头,所以就变成十法界。法界原本是一真,一真法界何以变得这么复杂?那是一切众生的妄想分别执著。一切众生住报土,唯佛一人住净土,净土就是一真法界。现在我们希求的、要做的,怎样把无量无边法界恢复到一真法界?一真法界跟无量无边的法界没有矛盾,可以共存,没有妨碍。真不碍妄,妄也不碍真,这叫不思议解脱境界。毗卢遮那,换句话说,自性性德在加持你,你才是这个大经的当机者,你才具足条件学习这部大经。好,今天时间到了。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