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六八八讲) 2002/4/29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688
诸位同学,请看「世界成就品」说所成益第五句,我们两句两句来看,第六句:
【为令於一切世界海中显示诸法真实性故,为令随一切众生无量解海而演说故。】
这两句清凉大师给我们讲是「显义演教对」,这是佛法教学的根本。我们常常讲世尊四十九年为大家所说的一切法,到底说的是什么?如果我们用一句话来解答,那就是为一切众生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这就是显义,在《般若经》里面称为「诸法实相」。『为令於一切世界海中』,在华严境界里面决不是局限於一部分,它是讲到整个法界的全体,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法的真实性,性是理体,真实的道理,真正的本体,也就是说宇宙之间万事万物它的根本是什么,这就要显示诸法的真实性。在一般大乘经里面,对有情众生来说称之为佛性,对无情众生则称之为法性,法性跟佛性是一个性,就是此地所说的『显示诸法真实性』。
禅宗所说的明心见性,就是见这个「真实性」。见性成佛,什么叫佛?原来是见到真实性,也就是说证得真实性,见到跟证得是一个意思。对於宇宙人生真相确确实实一点错误都没有,你搞清楚、搞明白,这就叫见性,这就叫证得。性是什么?性什么都不是。它不是形相,我们看不到,它也不是音声,我们听不到,它不是物质,我们也摸不到,乃至於凭我们的想像,意识的想像也想像不到。所以佛法里面常常用两句话来形容它,「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言语说不出来,心思也想不到,怎么想你都想不到。它存在,它是一切万事万物的根源;换句话说,它是能变,宇宙之间,不但宇宙之间的万事万物是它所变,就是这个无限的空间,我们今天讲太空、虚空,也是它变的,它是能变。能变的没有相,所变的这就有相。我们的根身,我们的六根身体是它变的;我们居住的环境、大自然的环境、太空,我们今天看到无数的星球、星系,这是世界,世界里面一切万事万物,都是它变的,它所变的。它所变的,我们能够思、我们能够想,能够说;能变的,我们的言语、思惟就达不到了。
那要用什么方法证明它存在?这就是说,那些证道的人、明心见性的人,他到底用什么方法他见到、他证得?他用的方法可就巧妙,就是刚才讲的「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他就用这个方法;换句话说,他不用言语,不用心思。不用言语、不用心思,就证得了;用言语、用心思,永远没有办法证得。这是佛法里面讲的禅定,「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是禅定。佛法修学方法很多,底下一句讲,『一切众生无量解海』,这就是说的法门,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这是讲无量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无量无边的方法门径,统统修的是禅定,统统修的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我们修净土宗,我们用什么方法?我们用持名念佛的方法。为什么我们用这个方法用了很久,用了很多年,还是不能证得,这什么原因?有人参禅参了几十年,没有开悟;学教也学了几十年,讲得天花乱坠,也没有开悟,什么原因?言语道没断,心行处没灭。这就是我们常讲的「放下」,你没有把言语道放下,没有把心行处放下。这两句话就是我们平常讲的,《华严经》上也说,妄想分别执著。我们没有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所以念佛没有见道也没有证得,参禅也没有见道、也没有证得,研教还是没有证得、还是没有见道,原因在这里。由此可知,放下是多么重要!人为什么放不下?放不下实实在在是说,不了解事实真相。说这一句话,六道凡夫都不了解事实真相,为什么有人能证得,有人不能证得?关键在有人能信佛,有人不信佛。能信佛,每部经末后一句「依教奉行」,那是能信,能信佛的成就了。不信佛的不得其门而入,无量法门他哪一个门都没有摸到。虽摸到门不认识,以为是墙壁,佛告诉他那是门他不相信,日常生活当中还是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烦恼习气当家作主,把佛的教诲忘得一干二净,这就不得其门而入。
佛教给我们放下我执,不要再执著「身是我」、「能够思惟想像的是我」,不能再执著了,这个执著是根本的错误。佛法讲业障,这是根本的业障。所以我常常劝勉同学们,真正用功从哪里用起?得从放弃对一切人事物控制的念头,要把这个放弃,用功从这个地方真正著手。放弃对一切人事物占有的念头,这个念头要是不能放弃,无论哪一个法门你要想功夫得力,难了!你非常困难。所以为什么学几年、几十年功夫不得力?你没有把这个放下,这是根本的障碍。障碍消除你才能入境界,障碍要不除,你怎么会成就?你有业障障住你,所以你见不到事实真相。事实真相在哪里?就在眼前。古大德讲得很好,「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就在眼前,你就是不认识。真正认识的人、明白的人,实在讲事实真相《金刚经》上说得很清楚,那个人放下妄想分别执著,他证得了,把释迦牟尼佛在经上讲的话完全证实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证明佛讲这个话完全正确。
什么是有为法?有为我们简单说,有生有灭的法。动物有生老病死,这是有为法;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有成住坏空。矿物我们今天讲星球、星系,这是讲到大的世界有成住坏空,不只沧海桑田,证明!我们这些凡夫业障深重,把这些幻相以为是真实,以为真实怎么?想在这里面控制、占有,这叫造业。不知道所有一切法是梦幻泡影,你能控制吗?不能控制。你能占有吗?它无所有。一部六百卷《大般若经》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是什么?一切诸法,「一切」就是此地讲的「一切世界海中」所有诸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无所有,你以为有,错了!你看错了;毕竟空,你以为不空;不可得,你以为可以控制、可以得到。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他们所显示的这一切诸法,幻法可以受用、享受,它可以受用,心里头叫做一丝不挂,为什么?他没有控制的念头,没有占有的念头,他可以随缘自在享受,这就对了,这就是佛菩萨的生活、佛菩萨的工作。好处他统统都有了,圆满了,缺点他一样都没有,他心地永远是清净的。我们总结修学纲领,他的心永远真诚、永远清净,永远平等正觉慈悲,顺境逆境、善缘恶缘他得大自在。
我们在《华严经》五十三参里面看到,那都是诸佛如来,都是法身菩萨,他们示现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得大自在、得大圆满,这叫正受,正常的享受。我们的享受不正常,享受一点点要付出很大很大的代价,那个付出代价之多,是我们凡夫根本没有法子想像;我们要不学佛,永远不知道这个事实真相。尤其是读《华严经》之后,看到诸佛、法身菩萨日常的生活,「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我们要学。他为什么无碍?他了解这些事实真相,尽虚空遍法界的事实真相,相是幻相,相有性无,无自性;事有理无,知道诸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无论他处在什么境界,顺境逆境、善缘恶缘,他的心永远未曾动过。动什么?起心动念、分别执著,从来没有。
释迦牟尼佛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他也有言语、他也有分别、他也有造作,你怎么说他没有起心动念、分别执著?释迦牟尼佛所示现的有,给你说,有分别、有执著,有起心、有动念,跟凡夫一样不一样?不一样。不一样在哪里?那就是六祖惠能大师问永嘉的话,永嘉开悟、见道、证得了,「你还有分别吗?」「分别亦非意」,六祖点点头,「汝如是,我亦如是」,释迦牟尼佛也如是。我们妄想分别执著是意,这就苦了。意是什么?意里头有执著、有分别。他们的分别执著它不是意,不是意是什么?是智慧,智慧哪里来的分别执著?智慧本身没有分别执著,随顺众生的分别而分别,随顺众生的执著而执著,自己确实从来没有起心动念过,随缘。凡夫才会起心动念,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哪里会起心动念?没有这个事情!所以人家是万缘真正放得下。
菩萨示现在这个世间,做了国王,他每天也要处理国家大事,不能说他不做事。他做事像什么?像戏台唱戏一样,表演。戏台唱戏我们知道是娱乐大众的,诸佛菩萨表演是教化大众,希望大众见到、听到、接触到,都能有所悟处。随著众生根性不相同,上根利智一接触他的表演,大彻大悟;中等根性虽不能彻悟,大悟;一般根性有小悟,没有根性的人让他看到了,阿赖耶识里头种善根,这么个意思。这样的教学,最圆满、最究竟的无过於《华严》,所以《华严》这部经就是诸佛如来、法身菩萨给我们表演过一个正常生活。六道无论在哪一道,不迷、随顺,不迷、随顺他就得真乐,离苦得乐。在地狱里跟地狱众生和光同尘,地狱众生苦,他也装出苦的样子,其实他苦不苦?他不苦,他为什么不苦?他无我。《金刚经》上讲四相四见都破了,苦谁受?在极乐世界他不乐,为什么?无我,那个乐受谁在受?有我就有苦乐,无我就没有苦乐,在地狱不苦,在天堂不乐,这就叫真乐,真正离苦得乐了。这个乐不是苦乐之乐,苦乐之乐是相对的,相对的不是真实的。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永远住真实慧,与世界海微尘数刹土众生感应道交。众生有感,菩萨就有应,感应决定不失机缘。
佛心只有众生,众生还在迷惑颠倒,如何帮助他觉悟?如何帮助他回头?如何帮助他解脱?这是佛心。佛的心真诚、离相,不像我们这样粗,念头感触都非常粗鲁、形相分明,佛的那个形相痕迹都找不到。为什么?心平了。我们学佛要修平等心,修平等心不能挑剔,这个地方好、那个地方不好,你还有好坏;这个地方凶,那个地方吉,你还有吉凶;这个地方有灾难,那个地方有福,这是凡夫。诸佛菩萨没有这些选择、没有这些妄想、没有这些分别执著,诸佛菩萨只有随缘。这个地方有灾难,灾难很严重,这个地方的众生求佛有感,佛菩萨就来了,就有应;决不是说你这里有灾难,我不能到你那里去,这是凡夫,这不是佛菩萨。《普门品》里头说,观世音菩萨讲,「千处祈求千处应」。如果那个地方有灾难,观世音菩萨那边有人来感、来祈求,观世音菩萨说「你这里有灾难,我不能去」,那是菩萨吗?不是菩萨了。这些地方我们要明了,我们要学习。
所以一定要学佛菩萨真平等,离妄想分别执著就平等;妄想分别执著没有离开,到哪里去找平等?这个道理我们要懂,要知道学习。众生有感,愈是苦难的地方,愈是危机重重的地方,没有人敢去,佛菩萨去。去干什么?救苦救难。我们在经上常常看到安慰众生、开示众生,为众生做榜样,教化众生。吉凶祸福,那是果报,果一定有因、一定有缘。佛菩萨如何帮助这些苦难众生度过灾凶?没有别的,只是把果报的因缘跟大家讲清楚、讲明白,听的人觉悟、回头,这个灾难就没有了,逐渐逐渐减轻到最后转过来了。佛菩萨帮助众生是这种帮助法,这才叫真正的帮助、真正的救济。慈悲救济,无过於此!不是用金钱,不是用财物,金钱财物解决不了问题,何况用那些东西来解决还有副作用。所以真正解决的方法,不但佛家,其他的宗教典籍里头教人:忏悔、改过。
佛教人断恶修善、转迷为悟,再说得明白一点、通俗一点,把自私自利的念头断掉,把利益社会、利益大众的念头兴起,这是真正的断恶修善。断恶修善要从这个地方下手,那你是真的断掉了。从今而后起心动念,不再为自己,能够为一切众生想,想一切众生的福祉,为一切众生真正幸福去工作、去努力。要是为自己,就错了。为自己修再大的福报,出不了六道轮回。出不了六道轮回,你就要晓得,肯定在三恶道的时间长,在三善道的时间短促,这些都是事实。所以修行最可贵的是什么?世出世法最可贵的、佛菩萨希望我们的,就是「显示诸法真实性」,禅宗讲明心见性,这是最可贵的,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能够跟它相比的。你见性了,你见到宇宙人生真相,你的智慧开了,你的德能、相好现前,无始劫以来你的问题解决了。世间人追求财富,你得到的财富是尽虚空遍法界;世间人追求智慧,你所得到的是称性圆满的般若智慧现前。全是自性本具的性德,见性就全部恢复,圆满菩提不从他得!
学佛学这个,不是学别的,这是早年方东美先生教给我「人生最高的享受」。契入这个境界之后,真正懂得随缘。我们一般凡夫哪里知道这个道理?哪里晓得这个事实?这桩事从来没有听人说过,你怎么会修?你怎么能证得?我们在这一生当中真正是有幸,得人身闻佛法,闻如来正法,无上微妙的大法。《大方广佛华严》我们遇到了,遇到之后,要能信、能解、能行、能证,这是世出世间最可贵的。现前的生活包括我们工作、处事待人接物,就契入无障碍的境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个受用到哪里去找?天上人间找不到。也许有同学要问,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好像也有很多地方有障碍,并不是一切都是随心满意的?没错,你看的是外表,你看的是很粗的现相,实际上佛菩萨、祖师大德,大德里面有不少在家居士都为我们示现,你细心去观察你会点头、你会微笑,他在表现,他入无障碍境界。粗心大意的凡夫看不出来,看到他也有障碍,他从哪里看?他从缘上看。缘他也没看清楚,果然看清楚他就悟入,就见道了;他没有见到,他没有悟入。要细心!
唐朝庞居士他表演的那一套,意义很深。他是很富有的一位长者,这个也是明心见性,实际上菩萨示现的,示现居士身分。他把他家里的财产、财物装在一条大船,把这个船划到长江的中心,船底砸个洞沉下去,统统不要了。这个示现是什么?劝导我们这些凡夫「放下」,像他这样统统放下,一无所有!明天吃饭怎么办?他编草鞋,到街上去卖草鞋。一双草鞋卖两文钱,卖个三、四双,他这一天生活就没有问题了。他家里那么富有,他为什么要去卖草鞋,过这个苦日子?那你要问,你再问,释迦牟尼佛是王子,他可以继承他父亲的王位,为什么要去示现沿门托钵、日中一食,到外面去讨饭,为什么示现这个?这里头总是在教导我们看破放下得大自在。你过这种富裕的生活,这是你眼前你所得到的,你付出的代价是什么?付出的代价是看不破、放不下,这是你付出的代价;看不破、放不下,你要晓得,这个代价太大太大了!
看破放下,可以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你这一生当中作佛、作菩萨去了。要是看不破、放不下,你这一生纵然是做了帝王,中国古人常讲的「富有四海,贵为天子」,你还是出不了六道轮回。你要是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你才知道释迦牟尼佛、庞居士他们那个示现真正义趣在哪里,你就懂了,你就明白了。明了之后,然后你自己就晓得我这一生做人、我这一生修学工作应该要怎样作法,你的心里头就有数,恢复到你自己心地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你完全恢复了。你所表现的,各有各的手法,手法因素是在哪里?因素是社会、是众生。诸佛菩萨决定没有自己,换句话说,整个社会众生反应自自然然是这个作法,他不是自己的意思。他的示现、他的表演、他的言行、他的造作是社会大众心行的反应,这个反应就是如何能够令社会大众回头、反省、觉悟,用意全在此地。是自自然然的,佛经上常讲「法尔如是」,自己确实没有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这个意思很深很深,「显示诸法真实性故」。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看「世界成就品」说所成益第六句:
【为令随一切众生无量解海而演说故。】
这是「演教」,前面一句是讲「显义」,也就是说明佛法的教学不论是哪个宗派,我们常讲显密、宗门教下,目标都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是大乘法。小乘法没有讲到这些,小乘法只是讲断见思烦恼,证阿罗汉果,确确实实超越六道轮回。他们到哪里去?四圣法界。四圣法界在大乘法里面称为化城,就好像我们旅行,那是中途站,并不是真正的目标,是这么个意思。我们要知道,不能把中途站误认为是目的地,小乘人很多产生这误会。他会不会再往上提升?肯定会向上提升,什么时候他发现这不是最后目标,是中途站,他就会再往上提升。所以明心见性、大开圆解,在我们净土宗讲的是理一心不乱,这是我们修学真正的目标,不能搞错。因此,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契入境界,最重要的就是要住三昧,我们念佛人讲念佛三昧,我们的心要安住念佛三昧,这个才行;学《华严》的,要安住华严三昧,华严三昧是什么?就是普贤三昧,前面这一品介绍过了。这是前一句所说的。
接著这一句就是常说的「转法轮海」,你看看经文,『为令随一切众生无量解海而演说故』,从这一句,这是一个弘法利生的总纲领、总原则,普贤菩萨代表毗卢遮那佛为我们说的,普贤菩萨所说就是毗卢遮那如来所讲。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态度、什么样的方式教化众生?用现在话来讲,讲经说法?换句话讲,我们在讲席当中常常提到的「契机」,你就晓得前面一句「显示诸法真实性」是契理,这两句岂不是契理、契机?契理不契机,等於白说了,你讲的是没错,但是听的人不欢喜,听的人听不懂,不能接受;如果契机不契理,佛经里面讲魔说。所以诸佛菩萨说法契机契理,这是正说。理是诸法实相、诸法实性,真实性,有时候我们省略称为真性、实性,有的时候也称为本性、自性,都可以。佛说法总而言之,让众生了解这些名词术语的含义,怎么说都行;各个宗派里面名词术语不相同,这不相妨碍,没有过失,方向、目标是相同的,那是正确的。
这一句里面所说,要「随一切众生无量解」,著重在「解」字。众生无量无边,众生的根性不相同,众生的程度不一样。这个解,我们可以把它看为程度,他理解力、理解的程度不相等,这是在佛法里面常常讲上中下三根。上根利智,他们理解的能力很强,佛菩萨教导这些众生容易,所谓是「闻一知十,一闻千悟」,这种学生稍稍点一点他就通了,这个学生是少数。下一等我们说上根人,那是上上根人;上根人人数就多了,还是好教。再往下中根人、下根人,比较难教了。难教,佛菩萨有善巧方便,这个地方显示出佛菩萨的智慧慈悲。智慧里面特别是权智,权智也是我们平常讲的善巧方便,他有方法,那个方法太多太多了,应众生无量解海。我们一定要晓得,一切众生修行不是一生一世,上上根人你要晓得他过去生中不是上上根,他无量劫来慢慢从下下根提到下根、中根、上根,再到上上根,过去生中已经修了无量劫。
我在讲席当中曾经用比喻说过,好像在学校念书博士生,博士班的学生,你看到才念了几个月,上学才几个月他博士学位就拿到,上上根人。你没有想到他在博士班之前,他念硕士班念多少,学士班念多少,再往前去他中学念多少,小学念多少。前面你没有看到,你只是在今年看到学校上课,他去报名参加,几个月他就毕业,你只看到这一段,你没有看到前面。由此可知,现在的上根人就是将来的上上根人,就是这个道理,现在的中根人就是来一世的上根人,现在世的下根人就是来一世的中根人,这是讲事实真相。所以,没有一蹴就成就的。没有!佛法里面讲凡夫修行成佛要经历无量劫,这个话是实话,这个话一点不假!我们听了不能怀疑,也不能泄气,无量劫那我要修到哪一辈子才会成功?你没有天眼、你没有宿命,你知道你过去生中是怎么修的?如果我们哪一天有了宿命通,能够看到自己过去生生世世都在那里修行,才知道这一生的成就原来有那么深的底子在。善导大师讲得好,我们成绩优劣、功夫浅深,「总在遇缘不同」,这句话的意思很深很广,我们不能够疏忽。
我们过去生中确确实实生生世世已经有很深厚的善根,如果这一生没有遇到缘,没有好的善知识给我们开导,我们自己总是怀疑自己,总是产生严重的误会。这不是误会别人,是误会自己,总觉得这个大法自己不敢承担,经过高明人一指点,信心就生起来了。这是缘,因都是你过去生中种的。别人指点你、告诉你,忽然你一下明白过来了,「我的善根深厚,原来也这样的深。」这一生具足信心,勇猛精进,大幅度把自己的境界向上提升。当然这一生要证得究竟圆满,只有一个方法,求生弥陀净土。就是过去生中修行根性差一点也没有关系,为什么?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都圆证三不退,这个法门是无比的殊胜!即使我们在这一生当中下下品往生,要知道还是过去生中的底子深厚,《阿弥陀经》上讲的不是随便说的话,句句真实,「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下下品往生也是这样。过去生中你的善根、福德非常深厚,这一生的因缘遇到了。善根、福德、因缘,三个条件具足,你得生净土。
善根、福德从哪里看?什么是善根?什么是福德?能信、能解,你亲近善知识,你对於经教的义理你真正能听得懂,你真正能相信。真信怎么样?真信他就会真行。我相信,我也懂,我做不到,那不是真信。那叫什么信?我们佛法常讲正信,你是正信你不是真信,真信是落实。真信才得受用,正信还不得受用,这个诸位必须要知道。正信他不是迷信,有时候正信还不如迷信,迷信说不定还能得利益,为什么?他真干。所以有许多老太婆、老阿公念佛真正的往生了,瑞相希有,你问他《阿弥陀经》、《无量寿经》,他不懂,甚至於他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他一天到晚就是这一句阿弥陀佛。他为什么能往生?为什么能有那么好的瑞相?没有别的,他看得破、放得下。他看破些什么?这个世间太苦了,不想在这个世间住了,我们一般讲厌世,一心一意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这一个念头就是菩提心,不是我说的,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面讲的,讲得好!印光大师非常称赞,古来祖师大德从来没有这个讲法的,蕅益大师说出。使我们对於这些人往生不再怀疑,因为《无量寿经》上讲往生的条件,「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他做到了。章嘉大师教给我的看破放下,发菩提心是看破,一向专念是放下,万缘放下了,心地清净,拉拉杂杂的东西统统都没有了,「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他做到了,这是我们一般人比不上他的。李老师以前跟我们说过多次,他也很想学,学不到。这些愚,想学愚,愚不可及。唯上上根人与下愚最容易成就,这种人在世间也不多。虽然讲的是下愚,我们知道过去生中他的底子也非常深厚,绝对不是偶然的。所以我们帮助别人要懂得观机,但是这里头最重要的,要知道自己的根机。人贵自知之明,自知之明莫甚於此。自己晓得自己的根机,自己要如何帮助自己在这一生当中稳稳当当的成就。
修学的方法、契入的境界,别人不了解你,但是高人了解你。他的境界比你高,他的功夫比你深,他能看得出来;跟你功夫程度相等,有时候也能觉察到你。但是功夫在你之下,不如你的,他对你决定不了解。你自己如何能够不受影响,这一点是这一生当中成败的关键。这里头显示出自知之明,换句话说,你在境界里头自己能做得了主,自知有这个好处。没有自知之明,你在这个境界做不了主,你的心、你的行会随著境界在动,那个不是随缘,那是你的心被境转,这个错了。随缘是怎么样?方式随缘,佛法里面讲方便随缘,善巧方便随缘,自己的心行如如不动,信愿解行一丝毫没有受动摇,这成!我们修行,这是我常常讲,到底修什么?到底行什么?行门里头最重要的是掌握到纲领,儒家的纲领就在《大学》,三纲八目;三纲是「明德、亲民、止於至善」,八目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你要掌握到。佛法修行我们也要把纲领找到,找到纲领之后,怎样去落实?落实在依教奉行。
我们这么多年来把纲领找到了,「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菩提心,大菩提心。起心动念不离这十个字,一定与这十个字相应,这是佛心、菩萨心。我们的生活行动纲领,「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落实在哪里?落实在五个科目。净宗学会成立,我们订了五个科目:净业三福、六和敬、三学、六度、普贤十愿,就是修这个,没有别的。虽然是五个科目,五个科目已经把整个佛法都包括在其中,认真努力去修学。修什么?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一定要与这个纲领、与这五个科目相应,不能违背;违背,那自己要晓得,来生来世还要继续搞六道轮回。六道是险道,谁能保证来生还能得人身?还能继续修行?没有人能保证。权教菩萨、阿罗汉都保不住,所以他退转。我们有能力能保证吗?人不能自欺,人最可怕的是自欺,欺人还是其次,最可怕的是自己欺骗自己。自己欺骗自己,他怎么能不欺骗别人?所以他欺人是正常的。菩萨不会欺人,为什么?他觉悟了,他不自欺。不自欺而后能不欺人,一定的道理。我们要成就自己的真正的德行,首先要做到不自欺,然后自自然然不会欺骗别人,当然更不会欺骗佛菩萨,才真正能够落实依教奉行。
现今我们在新加坡办培训班,学习的同学也不少,同学们是不是真正发心,发大心续佛慧命、弘法利生,是不是真正发大心?如果因地不真,必定果招迂曲,古往今来没有例外的。因果一定是相应的,真的是种善因得善果。所以因地要真,因地要纯,纯真之因当然得善果,这是我们一点疑惑都没有的。如果因心里夹杂著妄想、夹杂著不善,你就全盘都坏了。李老师往年在台中讲经说法,常常用比喻跟我们说,他比喻讲这一杯醍醐,是上味,这里头夹杂一点点毒药,这一杯水都变成毒,丝毫的夹杂都不可以有。所以佛在《十善业道经》上教导我们,那是修学的总纲领、总原则,佛教菩萨、教我们,「昼夜常念善法」。这部经是教初学,初学念善法,念什么善法?就是念十善。不杀生、不偷盗,在家居士不邪淫,出家人不淫欲,身三善业;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口四善业;不贪、不瞋、不痴,意三善业,常念!昼夜常念!「思惟善法」,你起心动念想,想善法,想十善。「观察善法」,观察是落实,你要做到,你要行十善。还教我们一定要「令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夹杂」,教初学。这是佛法学习的共同科目,无论大乘小乘、显教密教、宗门教下,这是佛法的基础课程,我们有没有照做?《十善业道经》就好比儒家《弟子规》一样,是最基础、最根本的课程。这个课程没有学,学任何课程都不会得力,为什么?没有根。你看看大小乘经一展开,佛总是叫「善男子、善女人」,善男子、善女人的标准就是十善;十善没有做到,你不是善男子,你也不是善女人,佛所教导的你没有分,你能懂这个意思吗?真搞清楚、真明白,真觉悟了,我们才晓得从哪里做起。
往年我只讲经,讲经只能够在讲席当中附带勉励大家、劝导大家,听不听是你自己的事情,我决定不干涉。即使教学我也是上课,我的身分是教员,对学生的管理、考核、教导是校长的事情,这个我们要知道。我只是教员,我只把我的课程教好,执行校长订的教学计划。我完成他计划的某一部分,全盘计划那是他的事。现在我在澳洲办个净宗学院,这是逼不得已,我不想做,到最后看看不行,不做不行,我没有办法回避,这才担负起这个重担。在澳洲学院我要督促学生,我不能不管,希望为佛教培养真正能够担当续佛慧命、弘法利生的弘护人才,有弘法的、有护法的。我这一生都是被动的,从来没有主动自己想做什么事情,没有!完全是被动的。环境种种条件,佛法里面讲因缘聚合,我遇到了,遇到了不能不做,不做对不起佛菩萨、对不起大众。因缘不聚足,我没有丝毫意念勉强著想去做,没有这个意思。所以帮助众生,特别是教导,一定要懂得众生的根性,还有时节因缘。我们在内典教学里面所讲的那是很粗显的纲领,观机要观人、要观时、要观处,至少你要有这三方面细密的观察。这三种观察,你一定要了解,人现在整个社会、人的生态环境、眼前的时节因缘,现在是什么时代?现在是什么处所?不容易!大的人、时、地了解,然后再看局部的,再看眼前这个小团体,我们上台讲经说法,就知道该怎么讲法。
经是活的,我常常讲,经典字字句句都含著无量义,浅深广狭不定。读古人注解,譬如我们今天展开《华严经疏钞》,《疏钞》是唐朝时候清凉大师他老人家所著作的。当然,他写这个注解的对象是隋唐那个时代,那个时代的众生生态,那个时代的时节因缘,不是我们现在。我们现在如果依照大师的注解一字不变去讲,没有错,那是契理不契机,我们现代人不得受用。所以,要怎样才能得利益?先要自己得受用,你才能够帮助别人;自己不得受用,你怎么能帮别人?自己要入华严境界,要得经典里面所说的真实义趣,「愿解如来真实义」,然后才能帮助现代此时此处一切众生。你不契入境界,那怎么行?不契入境界,纵然引经据典讲得很多,全是死的!所以今天学术走向死胡同。科学技术比我们高明,它是活的,所以它有发明,它不断向前进展。文学作品你们诸位细细去比较、去观察,不要说远,现代这些文学艺术作品你就比一比半个世纪以前,你很冷静的去观察、去思考,退步了!
讲经说法也能做个对比,民国初年有一些讲经的老法师,他们的讲义著作留到现在。谛闲老法师、圆瑛老法师、倓虚老法师,近代这些法师的著作,我们净土宗《印光大师文钞》,跟我们现代这些出家人、在家大德居士的作品去做个比较,然后你才晓得退步了。他们那个水平,我们现在都达不到,怎么能有成就?真正有成就要超过他们才行。这些人当中真正契入境界是印光大师,虽然他没有讲经的经典大著作留给后世,我们从《文钞》里面去看,你能够体会,他契入境界,他了解这个时代众生的根机。他用文字说法,他以身作则,他一生的行持是在那里表演,做出来给我们看。他是陜西人,虽然晚年常住在南方,语言还是有障碍。他老人家说话乡音很重,许多人听不懂。他用文字,《文钞》确实度了很多众生,非常适合现代众生的根性,适合现代众生的理解需求。
尤其他老人家一生特别提倡《了凡四训》、《感应篇汇编》、《安士全书》,这三种东西是什么?因果教育。我们从这里恍然大悟,现在这个世间的动乱根源是什么?不信因果、不懂因果,不知道因果的理论与事实真相,所以才有现在世间的动乱灾难。高深的这些佛理都不谈了,为什么?谈高深佛理没有人懂,不契机!隋唐时代这些大师的著作都注得很好,为什么?那个时候人懂。现在要讲因果报应,因果报应如何能够与科学、哲理融合成一体,为大家欢喜接受,能够理解、能够相信、能够奉行,这个世间灾难就能转过来了。从这个地方,我们了解印光大师了不起。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说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