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六七六讲) 2002/4/2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676
诸位同学,请看「普贤三昧品」,大众赞请,偈颂第五首:
【佛子能以普遍身,悉诣十方诸国土,众生大海咸济度,法界微尘无不入。】
这是赞叹菩萨度生。四弘誓愿第一愿「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一愿唯有普贤菩萨才做到真正的圆满。众生无边,偈颂第四句讲的『法界微尘无不入』,才真正圆满了「无边」这个境界。清凉在这一首注解的文字也相当丰富,注得很多。最重要的就是说明菩萨帮助众生「无微不至」,这一句成语我们常听也常说,而真正的含义绝大多数的人都不了解。无微不至,微细到什么程度?这经上讲的「法界微尘无不入」。一一微尘里面都有无量无边诸佛刹土,有无量无边诸佛以及菩萨大众围绕。我们凡夫怎么会知道?依报里面讲微尘,正报里面讲毛孔、讲毛端,这个才叫微细,「无微不至」,我们才懂得这句成语里面的含义,实实在在不可思议。菩萨要普度这里面的众生,菩萨用什么去度众生?普贤菩萨在这部大经里面,展现给我们看的是无尽的大愿,末后归纳为十条,十大愿王;以无尽的大行,文殊菩萨所表的十波罗蜜。
十愿十行,这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的总纲领,我们不能不知道,十愿十行展开就是全部《大方广佛华严》。愿行用什么方法落实到一切众生?大家千万不能够疏忽四摄法,没有四摄法,诸佛菩萨的愿行决定不能落实到一切众生。所以我们修菩萨行,行菩萨道,行什么?四摄而已。四摄里面的内容就是十愿、十波罗蜜,我们初学要从这里下手,这样下手有点像了。能不能契入华严境界?不能。要怎样契入?「住於三昧实境中」,这就契入。住於三昧实境中,而广度一切众生。
净宗与华严的关系最为密切,净宗学会成立之初,我们提出行门五个科目,这五个科目是修学净土,志求往生,决定要遵守的;念念不忘,行行不离,你这叫真修净土,你是真正在学佛,做佛的弟子。五个科目里面,第一个科目就是三福,净业三福。第二个科目是六和敬,无论在什么场合,别人跟我不和,我要跟他和,要懂这个道理。他为什么不跟我和?他没有学佛,他还在迷而不觉,邪而不正,染而不净。我们今天学佛了,发心皈依做佛的弟子;三皈依,佛就是传授我们觉正净,三皈叫「翻邪三皈」,觉正净对面是邪,迷邪染。我们从迷邪染反过来依觉正净,依觉正净,哪有不和合的道理?
「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这是我们处众必须要遵守的原则。能够遵守六和,这个团体就叫做僧团,僧团决定为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你在家里头,你一家四个人能够修六和敬,你的家庭就是僧团,你这个家庭就得一切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佛在经论里头讲得很多,我们求佛菩萨保佑是要用行动来祈求,不是口头上;口头上不算数,要用行动,这个行动就是三福六和。第三个科目是三学,戒定慧三学,这是佛法总纲领。第四个科目是六度。第五个科目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五个科目。六度最后般若波罗蜜展开就具足「方便、愿、力、智」波罗蜜,就是文殊菩萨的十波罗蜜。这个是净宗学人行门所依的修学的总纲领、总原则,这里面包括普贤的十愿,文殊的十波罗蜜。然后这个样子一心称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决定得生;真的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会漏失的。没有行门不行,如果没有行门,心行不相应,即使你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念二十万声佛号,能不能往生?不能。古大德说得好,「喊破喉咙也枉然」。为什么?「口念弥陀心散乱」。你的心不像佛,你的行为不像佛,口念佛有什么用?一定要心是佛心,愿是佛愿,行是佛行,言是佛言,这个人上上品往生。
「言是佛言」,就是说法度生,底下一首偈就赞叹了。所以此地「赞度生」是赞叹菩萨的弘愿。我们在这首偈里面,看见菩萨不分彼此,决定是清净平等的,没有分此处他方。这个地方是我的国家,是我的家乡,我要度这些众生;那个地方是别人国家,与我不相干的,我为什么要度他?那你就错了。这个地方是跟我是同族的,那个地方是异族,跟我不同族的;这个地方的人都是信佛的,我们同一个信仰的,那些人信基督教、信伊斯兰教的。你看看;普贤菩萨不分,普度!
『众生大海咸济度』,「咸」是统统,统统都慈悲救济,都度他们。「度」字用现代话来讲就是帮助、协助,帮助他们断恶修善,这就是帮助他们不堕恶道;再帮助他们破迷开悟,就是帮助他们转凡成圣。普贤菩萨还有一个特别法门,你看到末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是帮助一切众生当生成佛,真正不思议的法门。密宗里头有即身成佛,华严跟净土里头也不例外,而且华严、净土里面成的佛是究竟圆满佛,真正不可思议!这个才叫做究竟圆满度脱一切众生。记住!帮助一切众生,一定要善用四摄法,目的才能达到,我们必须要学习。
帮助众生,成就众生,在世法里面讲由近及远,也就是先帮助自己的家亲眷属,然后再帮助邻里乡党,慢慢再扩大,扩大到虚空法界,这是世法里头说的。佛法里面呢?佛法也不例外,但是佛法另有个说法,佛法是缘成熟的人先度,缘没有成熟帮助他成熟。没有缘的呢?没有缘跟他结法缘。通常我们在经上常常看到「根熟」,根熟就是缘成熟了。根熟,这一生一定要帮助他超越六道十法界,帮助他往生净土,根熟的。根没有熟,没有熟就是他对这个法门不相信,他不能接受,你以善巧方便把他的根增长。他对净宗信心若有若无,意愿不定;想生极乐世界,也想生天,又想到这个世间还不错,还不想离开,希望来生最好还能得人天福报,这样的人很多很多。所以你要帮助他,把他的善根要不断向上提升。还有一等没有善根的人,根本就不相信,你很难劝导他,这个给他种善根。完全不能接受,你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他听进去了,虽然他不信、不接受,他听进去了,这个已经落在他的阿赖耶识里面去了;也就是说,他心里头有这么一句佛号了,这个佛号就是将来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种子。没有善根的人跟他种善根种子,这个善根种子是见阿弥陀佛的像,闻阿弥陀佛的名,见像闻名,他就种了善根。这都是度众生,他将来一定会得度。
现在我给他种善根,这个善根将来会成熟。他今天为什么不能接受?是因为他有业障。慢慢他的业障消除,他的善根就起作用,就现前了。我们也不例外,我们过去生中没有善根,人家劝我们,我们也不能接受、也不相信,为什么这一生相信了?这一生我们的业障消除一些,过去生中的善根起作用了,我如是,别人也不例外。所以没有善根的人,我们明了懂得他跟我过去多生多劫以前一样,我们不能够舍弃他。
所以早年我讲经教学,看到街头有些年轻人穿的T恤,前后印的那些花纹都是妖魔鬼怪,我们看了很难过,这个不正常!我从这一点触动,所以我也做了不少这些T恤,我把前后都印南无阿弥陀佛,现在也很流行了。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个衣服穿在身上造不造业?这个我们没有忌讳,我们的用意是为一切众生种阿弥陀佛的种子。我们穿出去,人家看了一眼,一历耳根,永为道种;有时候他还念一声,念一声善根就现行了,比不念强得多。我们学佛的同修,无论在家出家,出家人更明显,穿的出家衣服,走到哪里去,人家都会有个佛的印象,这是佛教,口里不说,心里头早有了。所以穿这身衣服外面走一走,就给许许多多众生种了善根,很不可思议!拿一串念珠念阿弥陀佛,念佛最好出声,为什么?让周边人都能听见。他听见了,「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他又看见,又听见了,没有别的用意,希望这个佛种子加强,有力量,念念不忘帮助众生,念念不忘济度众生,用意在此地。
现在我还看到有一些同学衣服上印的有佛像,绣的有佛像,有人就怀疑这是不是对佛不恭敬?对佛恭敬不恭敬不在形式,是在心。假如我们把衣服上印了佛像,绣了佛像,认为这个很美观,这是不恭敬;认为我穿这个衣服佛会保佑我,这也不恭敬;如果我这样做,是让所有看到我的人都能种善根,这个可以。这是什么?这是做广告,替佛宣传。佛也会点头,也同意你这个做法。这个世间人,佛法的种子愈多愈好,人人都有善根种子,就会带给这个社会安定和平,众生幸福。所以看我们用什么心去做,这一点非常重要。怎么个度法?下面三首,六、七、八三首非常具体。请看经文第六首:
【入於法界一切尘,其身无尽无差别,譬如虚空悉周遍,演说如来广大法。】
这首偈是赞叹普贤菩萨「常演大法」,演说,演是表演,说是解说。帮助一切众生用什么方法?教学。释迦牟尼佛当年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用的方法就是教学演说。他一生日常生活做给我们看的,他那种生活方式,显示出无贪无瞋无痴,显示出诸佛菩萨三昧的生活,正常的生活。顺境逆境、善缘恶缘,清净平等,大慈大悲,都是做给我们看的,极不平的境界里面,他老人家平等。
这个文里面我们特别要注意的『入於法界一切尘』,因为一一尘中有法界,这叫无微不至。『其身无尽无差别』,「无尽」是说他身的数量跟法界一切微尘,微尘里面又现一切法界,无尽是跟尘界相等的,这是无尽。「无差别」,无差别是随类现身,在人法界现人法界的身,跟人法界没有差别;在天法界里面现天身,跟天法界没有差别;在畜生法界里面现畜生身,跟畜生没有差别;在饿鬼法界现饿鬼身,跟饿鬼没有差别。无差别是这个意思,跟一切众生现同类身。
『譬如虚空悉周遍』,这是用比喻虚空周遍一切,哪里没有虚空?普贤菩萨周遍法界广度众生,他的身就像虚空一样,无处不现,无处不在。现身做什么?现身目的在哪里?最后这句非常重要,『演说如来广大法』。如来广大法就是「大方广佛华严」,这是如来广大法,如来圆满法。如果我们就纲领上来讲,那就是普贤菩萨的十愿、文殊菩萨的十波罗蜜。要把十愿、十波罗蜜表演出来,我们今天讲做出样子来给众生看。众生看了之后一定有所感动,感动之后他一定要来向你请教,要来跟你学习,你要做出来给他看。
众生一定有贪心,贪爱五欲六尘,我们中国世间人讲七情五欲,哪个众生不贪爱七情五欲?菩萨做给他看,你们所贪爱的,舍不得的,我能放下,我能布施。佛在大小乘经论里面常常跟我们讲,世间人贪财,财从哪里来的?不是你贪就能贪得到的。我也想贪,贪不到。如果贪得到,佛也不会反对,佛也赞成,佛也会劝你去贪。贪不到!你冤枉用了心,浪费了时间,浪费了精神,你得不到,所以佛才劝你不要有贪心。怎样才能得财富?你要懂得修行。得财富是果报,凡是得都是果报,果必有因。佛讲了,你想发财,你要修财布施;得财富是果,修财布施是因。你修因,哪有不得果报的道理!今天我们看世间有很多发大财的人,他发财不是偶然的,前世修财布施修得多,他这一生当中果报现前。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他种得多,收成当然多,这是一定的道理。我们晓得这个道理,我也想发财,发的财比他还多,行不行?行!你多修财布施,你修的财布施超过他,将来你得的财富一定在他之上。
也许同修说,我没有钱,我拿什么布施?你们去看看《了凡四训》,现在《了凡四训》电视剧的光碟已经流通,多看几遍你就觉悟,你就知道修大财富,修圆满的财富。原来佛门当中讲修行是论心不论事,如果论事,贫穷人就不能种福,只有富贵人才能种福,这个讲不通,天理讲不通。修福的机缘人人平等,这是真话。你看《了凡四训》里面讲的,了凡先生举的例子。他说有一个贫穷的女孩子到寺庙里面烧香,身上只有两文钱;两文钱很少,像现在我们讲两分钱;两文钱,一分还不到。我小的时候用铜板,一个铜板上写了十文,一个铜板是十文,三个铜板才是一分钱,十分才一毛。两文钱,她把两文钱拿来供养佛,寺庙里头住持老和尚看到了,看到这个女孩子非常虔诚,供养两文钱,老和尚给她回向,给她诵经回向,祝福她。
后来这个女孩子进宫做了王妃,富贵起来了。有一次又经过这个寺庙,想想从前年轻贫穷的时候在这里烧过香,这次做了王妃,大富大贵了,带了一千两黄金到寺庙里面来供佛,摆的架子就很大了。方丈和尚看见,吩咐小徒弟诵经给她回向。她觉得非常诧异,找老和尚:「多少年前我很贫穷的时候,我只布施两文钱,老和尚你亲自替我回向。今天我供养黄金千两,你怎么叫小徒弟给我回向?」老和尚就说了:「以前两文钱,你心地真诚,我不给你回向,对不起你。你今天供养的黄金虽然多,你真诚心没有了,我徒弟给你回向足够了。」所以那个时候两文钱,她的福报是圆满的;现在供养黄金千两,她的福报抵不过两文钱。我们要晓得这个道理,晓得这个事实真相,贫穷人可以修大福报,大富大贵的人家未必能修大福报。所以富贵不是生生世世富贵,贫穷不是生生世世贫穷;贫穷人来生会得大富贵,大富贵人来生变成贫穷。为什么?这一生享福,不晓得修福,虽然做很多慈善事业,做很多好事,态度很傲慢,没有恭敬心,所以不如贫穷人所修的,这就是天道,公平。所以你只要懂得用真诚心去修。
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这里头最重要的一个原则,你一定要晓得「真诚」,没有丝毫虚伪,真诚心、恭敬心,你得的福就大了。这一生当中没有智慧没有关系,多修法布施;我自己没有法,没有法不要紧,印经书布施,好!这个现在都能做得到的。我没有能力做,我印一本,人家印经赠送,我参加印一本。真诚心印一本、两本,来生开大智慧。如果心地不真诚,布施再多,得福不多;得福是肯定的,得福不多。这个道理要细心去想,你就会想通了。为什么?几个为什么问下来,真诚心与性德相应,性德的果报是无量无边的;他还不是真的相应,接近,感的福报就很大了,但是一享福他就迷惑了。
所以我们怎么修布施,不要说一千两黄金,一万两黄金,千万两黄金布施,实在讲都不及菩萨布施一文钱,为什么?他称性,也就是说他布施用的心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他用这个心,福报不可思议,这是我们不能不懂的。所以修行最重要的是「修心」,修心一定要跟性体相应,一定跟性德相应,福报就大了。世出世间最大的福报,转变业力效果最殊胜的是讲经。讲经用真诚的心讲经,不为名闻利养讲经才相应。如果讲经贪图名闻利养,搞自己的知名度,要在社会上提升自己的地位,那就完了。你讲经讲得很辛苦,讲一辈子,来生有没有福报?小福报,没有什么大福报。
这是我早年在台中跟李老师学佛的时候,老师常常劝导我们。老师有智慧、有经验,我跟他的时候,他老人家七十岁,我才三十二岁,三十一、二岁,他七十岁。经验丰富,有学问、有智慧、有经验,一看到这个年轻人没有福,没有福报,不但没有福报,短命,多病短命。老师对这个学生很爱护,他就劝他发心讲经,发心讲经转业最快。我当年就是属於这一类学生,没有福报又短命,老师劝我用这个方法来消业障,真的有不思议的效果。
没有福报,这学佛五十年来,讲经四十四年累积,现在大家看到有一点福报;我这一点福报完全是这一生当中,学佛以后修的。没有学佛以前,确确实实是一点福报都没有,生活过得很苦。为佛法,为众生,没有为自己,自己什么都不想,又没有福报,又没有寿命,还想什么?所以学佛以后只想念佛往生净土,我没有求长寿。虽然章嘉大师教我,「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但是我学佛从来没有任何希求,连讲经说法我也没有希求,只是活一天干一天;因为我知道佛法好,经教殊胜,我得到这个利益,我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得到这个利益。我把佛法介绍给大家,这是我的义务,这是我的责任,没有丝毫希求,但是智慧、福报、寿命还是现前。并不是我不求就没有,不求还是圆满的得到。「演说如来大法」第一功德,第一桩好事,普贤菩萨落实,在此地教导我们。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看大众赞请偈颂第七首:
【一切功德光明者,如云广大力殊胜,众生海中皆往诣,说佛所行无等法。】
这是赞叹说法的第二首,是赞叹普贤菩萨能说「无等法」。『一切功德光明者』,这句是赞叹菩萨的智慧、德能,没有智慧不能说法,没有功德也不能说法。功是修行的功夫;修行的功夫就是讲断烦恼习气,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这是功。德是什么?德就是法身、般若、解脱,你才能得到。法身就是法性,法性所现的相就是法身。般若是智慧,法性本具的智慧。解脱是自在,就是佛法里面讲的「我」,「常、乐、我、净」这是德,佛法里面叫四净德,清净之德。「常乐我净」,常是永恒不变,像前面讲的普贤菩萨「住於三昧实境中,一切国土微尘劫」,这是常。三昧是「乐」。自在是「我」。世出世间一切法一尘不染是「净」。所以你没有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的功夫,离一切烦恼习气的功夫,你怎么能够得?这个「得」是自性的智慧、德能的恢复,并不是你真的有所得。这个得是恢复;本有,但是失掉了,现在又得到了,是这么回事情。
所以这句我们不能够忽略,「一切功德光明者」,我们要学,我们要修功。你修行自己觉得修得不错了,但是德没有现前,德最明显的就是「常乐我净」;这个没有现前,自己一定要晓得,我的功夫还不够,功夫不到家;功夫到家了,四净德一定现前。四净德现前的时候,法身、般若、解脱就得到,这才有能力像普贤菩萨一样,续佛慧命,弘法利生。
『如云广大力殊胜』,这句是赞叹,赞叹普贤菩萨的功德智慧。「如云」,云在经里用得最多,用它来表法。代表什么意思?非有非无。云,我们看它不能说它没有,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它是不是真有?你靠近它就没有了。现在我们很清楚,大家都乘过飞机,飞机飞到上空都突破了云层,云没有;云要有就有障碍,它没有障碍。所以佛用「云」代表非有非无,就是一切诸法,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无;你要说它无,它相有,你说它有,体无。所以佛在《般若经》上说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如云,用这个来赞叹普贤菩萨的智慧功德。普贤菩萨对於自己的功德智慧有没有执著?没有。为什么没有?「如云广大力殊胜」,力用很殊胜。虽然毕竟空,但是它能够现相,能够起作用。现相起用是为什么?是为度众生,所以称之为「殊胜」。
跟诸位说,不是自受用。佛对初学的人讲有自受用,为什么?初学人学佛都希望自己得受用,假如自己不得受用,他学佛干什么?把学佛的念头就打断了。所以初学、中下根性都讲有自受用、他受用;到高级的佛法没有自受用,只有他受用。《华严经》上没有自受用,全是他受用。这一点我们如果细心去观察,你会发现。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有没有自受用?没有。如果自受用的话,物质生活应当过得相当富裕,为什么一生都是树下一宿,日中一食,过三衣一钵的生活?没有自受用。到你证得法身。换句话说,十法界里面,十法界里面有声闻、缘觉、菩萨、佛,有自受用,有他受用,到一真法界里面没有自受用,只有他受用。这才真正令我们凡夫佩服赞叹,不为自己为众生。为什么不为自己?他没有自己,十法界里面佛菩萨有自己,一真法界里头没有自己。
一真法界像《金刚经》上所说,四相四见统统都断尽都没有了,现身说法全是众生的感应道交;这个「应」,纯是自然的。讲自然,还没有办法说到真实处,佛经上有个名词叫「法尔如是」。法尔如是,「法」它就是这样的,连自然都说不上,本来就是这个样子,还什么自然不自然!这个境界我们无法想像,所以才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一切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应化在十法界,真相都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众生海中皆往诣』,「众生海」是形容无量无边,就是前面所说的「一一微尘」、「一一毛孔」,这里面有一切诸佛刹土众生,普贤菩萨都到了,也到我们这边;不到我们这边,我们今天不得普贤菩萨的加持,这个经文句子我们看不懂。我们能看得懂,能看出里面一些意思,不是自己的能力,自己没有能力,普贤菩萨在加持!诸位在这里听,也听得很欢喜,你为什么能听?为什么会听懂?为什么会欢喜?也是普贤菩萨的加持。普贤菩萨加持你到底得到多少,那就看你自己的功夫。这个功夫就是净宗所讲的三资粮,你的信、你的愿、你的行,与这个肯定成正比。如果你信愿行的功夫深,你听得就比别人懂得多,你要是讲经,你看得就比别人广、比别人深。你信愿行的功夫浅,你体会的也浅,你体会到的范围也小,这是加持的力量!
普贤菩萨的加持就是一切诸佛如来的加持,所以菩萨就有能力『说佛所行无等法』,无等是第一法,没有能够跟它平等的了,这是称赞的话。如果克实而论,佛讲的话没错,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既然法门平等,无有高下,那哪里又来了个无等法?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说,「无等」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能说力胜,具二严故」。能说的人,他的智慧、他的德能、他的道德殊胜具足二严;「二严」就是智慧庄严、福德庄严,是从说法形相上来讲的。这个说法的人了不起,他的修持功夫不是普通人能够相比的,他所说的法,同样讲一部经,别人讲的没有他讲的那么圆满、没有他讲的那么透彻,他讲的「无等」是从这一面讲的,这个意思也很好。第二个意思「所说无等,说佛所行故」。他所说的是佛所行的,不是菩萨所行的,不是声闻、缘觉行的,是佛所行的。清凉的解释也解释的挺好,总是把「无等」说出来了。
其实我也有个意思,「无等」应当从众生根机上来说,这个法能够契一切众生的根机,这是无等,这个法殊胜。如果这个法契机的范围愈小、窄狭,这个法就不是第一法。你想想禅宗,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所讲的,他所接引的对象,就是他教化的对象,是哪一种人?上上根人。不是上上根人跟他就没有法子学,学不到东西,这个范围就小了,不普遍。
於是在一切法门里面,为什么一切诸佛都赞叹「净土法门」?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寿经》里面是代表一切诸佛的赞叹,称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释迦牟尼佛的赞叹就是一切诸佛的赞叹,为什么?阿弥陀佛这个度化众生的方法,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上根人,行,也收;下下根人也收,造作五逆十恶罪的人也收,这个不可思议。所以他这个法门就广大,这个法门就变成第一,也就是说没有什么条件的;不像六祖所讲的一定要具足上上根,你跟他学才能够得度。
净宗法门下下根、五逆十恶、临终十念都能往生,所以这是在一切法门里头都找不到的。临终十念的往生,往生大概是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依教修行、积功累德,我们一般讲这是平常的、通途的。另外一种是非常特殊的,「忏悔往生」,他一生造作许许多多的罪业,临终忏悔也能往生。这都是佛在经上讲的。譬如我们在《观经》里面看到的阿闍世王,杀父、囚禁他的母亲,跟提婆达多勾结,破和合僧,害释迦牟尼佛,五逆十恶他统统做尽了,这个罪过是阿鼻地狱。但是阿闍世王在临命终时后悔、忏悔,知道自己一生做错了,那个忏悔的心真诚恳切,念佛求生净土,阿弥陀佛接引他往生了。在我们想,他往生品位大概一定不高。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他往生的品位是上品中生。我们听了毛骨悚然,忏悔的力量不可思议,中国谚语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他这一回头是好人当中的好人。不要论他过去的,要论他现在的,他现在是真正的好人。於是我们对於世间造作极重罪业的人,不敢轻视,不敢轻慢,也许他将来临命终时,忏悔求生净土,在西方极乐世界品位还高过我,我还不如他。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所以佛在经教里常常教导我们「不念旧恶,不憎恶人」。一个人过去做再多的坏事,不要把他放在心上,再恶的人不能够讨厌他,不能够憎恨他,佛是这样教导我们的,我们应当依教奉行。六道凡夫里头,绝大多数是不定性的,与他生活环境有关系,他跟好人在一起就学好,他跟恶人在一起就变坏,所以教育重要。诸佛菩萨明了,所以诸佛菩萨的示现都是示现从事於教学的行业,释迦牟尼佛如是,中国孔老夫子,孟夫子也如是。用现在的话来说,都是从事於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有教无类,不分彼此,来者不拒,去者不留。只要肯学,只要肯亲近他老人家,平等慈悲接待,绝对不分富贵贫贱,一律平等看待,也不分国籍,不分种族,不分宗教,什么都不分,平等的教导,平等的爱护,这才显示出大德大智。
「说佛所行无等法」,要克就本经而论,就是普贤菩萨末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无等法!在《华严经》上我们看到,十地菩萨初后不离念佛,我们这才明白。我学佛,最初对净土法门实在讲没兴趣,没有把它看在眼里,也跟一般人的知见一样,认为这是老太婆教,我们是知识分子怎么会学这个法门?知识分子学大经大论,学《华严经》。往年《华严》我也讲过一段时期,讲了十几年,但是常常在国际上旅游,所以是断断续续的讲,只讲了一半,没有讲圆满。《八十华严》讲了一半,《四十华严》也讲了一半,两种华严同时都讲。
讲《华严经》的时候,有一天突然想了个问题,文殊、普贤修什么法门?代表《华严经》修行的是善财童子,这个我知道,善财童子修的是什么法门?结果仔细一查经,三个人都是修念佛法门,都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我这一下就愣住了。平常对这个法门疏忽了,没有想到这个法门这么殊胜。看到所有的这些佛菩萨,全都修这个法门。十地品里面看到,十地菩萨「初」,初是初地;「后」,后是等觉,从初地到等觉统统修念佛法门。这就是说明在华藏会上,三贤位:十住、十行、十回向,并不完全修净土,还有修其他法门的。但是登了地,统统都修念佛法门了。为什么?登地智慧大开,对於一切法门当中,哪一个法门最容易成就、最快速的成就、最为稳当的成就,统统明白了,全都选的净土法门,都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太殊胜了。我从教下回过头来归净土,最主要的是《华严经》引导我。我从《华严》入净土,真的是普贤菩萨度我的。如果过去没有那个十七年的时间讲《华严》,我对於净土是尊重,我不会发心修这个法门。死心塌地修这个法门,是从《华严经》里面看到法门殊胜,无等法!第八首:
【为度众生於劫海,普贤胜行皆修习,演一切法如大云,其音广大靡不闻。】
这首偈是普度众生,为一切众生宣说无量法门。前面这个「无等法」,可以说是净土法门特别提出来。但是还有不少人对净土不能接受的,这些人不能够把他舍弃,还是要照顾。众生喜欢什么法门,就教他什么法门,所以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有无量法门。四弘誓愿里面讲的「法门无量誓愿学」,为什么学那么多?是为度众生,不是为度自己。为度自己,一门就可以了。为度众生,众生根性不相同,机感不相同,所以要度一切众生,一定要学一切法门。但是这个事情不难,一门通了,门门都通了;一个法门得到,门门都得到了。为什么?因为一切法门都是自性流露出来的,一门见性,一门深入。深到什么程度?深到明心见性。一见性,所有一切法门都通了,也就是说你的妄想分别执著断尽了。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断,他没有成佛。他这一品无明断尽了,证究竟果位,无量无边的法门,圆满通达。
这个时候完全没有自己,『为度众生於劫海』。众生迷惑颠倒,堕落在三途六道九法界不能觉悟。证得究竟圆满果位的佛菩萨,这时候发无尽的大慈大悲,帮助这些众生。『普贤胜行皆修习』,普贤菩萨殊胜的大行,在哪里?就在这部《大方广佛华严》。这部经所说的就是普贤菩萨的大行,「十大愿王」是这部经所说的大行的总纲领。这个大行里面十愿,每一愿都具足文殊菩萨的十波罗蜜,每一愿都具足十波罗蜜,而且每一愿都具足其他的九愿。这是《华严经》上讲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法不能够缺失的;缺少一法,他这一愿就不圆满。普贤为什么叫「胜行」?一一行中具足一切行门,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统统修习。唯有真修,修成就了,才有能力表演,才有能力解说,帮助一切众生。
『演一切法如大云』,如大云这个比喻跟前面讲的一样,就不说了。这个地方最重要的是「演一切法」,演说,这里头没有「说」这个字,是因为这个地方偈颂受文字的限制,要整齐,每句一定是七个字,但是下面这一句意思就补出来了。『其音广大靡不闻』,他要不说,哪来的音?演是表演,是做出来给众生看,要做出布施,要做出持戒,要做出忍辱,要做出精进,这是十波罗蜜。还要表演礼敬,表演称赞,表演广修供养,表演忏悔业障,都得要做出来给人看;决不是空口说说而已,那个不行。
菩萨行门,法门(就是讲纲领)再多,佛常讲一个「布施」统统都包括了。布施里面分三类,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通常讲菩萨行都讲六度,六波罗蜜,这是菩萨行的六大纲领,我们也可以说菩萨修行的六个科目,第一个就是布施。为什么说布施能够包括一切?持戒、忍辱这两条是属於无畏布施。你持戒,譬如持戒的人,你持五戒,五戒有不偷盗。我们世俗人常讲财不可露白,怕人家抢劫。我现在财露白了,被你看到了;不要紧,他不偷盗,我很放心,一丝毫恐怖都没有,这就叫无畏布施。忍辱,譬如我们在言语态度上,不谨慎得罪某个人,那个人是持五戒的、是修行人,他是修六度的,我得罪他,他不会怪我,他修忍辱波罗蜜,这都叫「无畏布施」。精进、禅定、般若,这三种是属於「法布施」。
你们想想看,所有的法门到最后归纳,归纳到最后是一门,这一门就是「布施」。从布施里面开出六条叫六波罗蜜,从般若波罗蜜里面又开出四条,变成十波罗蜜,十波罗蜜一归纳是布施一条。布施对自己是放下,放下妄想分别执著;对别人是供养,尽心尽力广修供养。供养就是布施,布施里头有恭敬心、有真诚心。恭敬心、平等心、清净心,这个布施就是供养,我们要尽心尽力去做。
现在这个世间众生最缺乏的是什么?我们要晓得。为什么这个社会动荡不安?人心没有安全感。什么原因造成的?迷惑颠倒,这才是真正的根。怎么解决?开智慧就解决了。由此可知,今天这个社会大众缺乏的是什么?缺乏的是真实智慧。真实智慧在哪里?在佛法里面。布施佛法是世出世间第一等的好事,没有比这个更好了。布施佛法在古时候只有两种方法,一个是讲经,一个是印送经书。从前只有这两个方法,现在方法多了;现在你看有录音带,有录相带,有光碟,还有网路,有卫星电视,现在方法比从前多得太多了。如果我们能用这些方法尽心尽力去做,那个功德都不可思议。
但是这样布施佛法,用讲经这个方法来布施佛法,里面最重要的是「演」,真修行!你不修不行,修了才能演,演才能说,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一般人能做得到的是什么?印送经书,供养佛像,造佛菩萨形像给一些人结缘供养,印送经书。像现在我自己不能讲经,有法师讲经的录相带、录音带、光碟,我们尽自己一点的力量,以真诚心来流通也一样。这个真实功德,果报都不可思议。因为你做这些还是要用钱,用钱是财布施;但是你这些钱印的是经书、做的是光碟,这些东西就是法。所以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三种布施一次完成,不可思议!现在人苦是很苦,但是修福的机会比从前人多,修真实福报,果德也比从前人超胜,问题就是你会不会?
我们今天在此地建这么一个小小的佛堂,但是这个佛堂里头有一个摄影棚,我们有网路,这个佛堂产生的效果,比什么样大的寺院还要殊胜。再大的寺院,你没有办法把佛法送到全世界,不能把佛法送到每个人家里,我们今天能做到。所以这个道场多大?尽虚空遍法界,真的是此地所讲的「演一切法如大云」。地方虽小,效果非常殊胜,「其音广大靡不闻」,法音。现在不但有音、还有像、还有文字,真正是广大。希望我们这边再改进我们的设备,加大我们的光缆,让全世界各个地方从网路上都能很清晰的收看。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