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六六五讲)  2002/4/1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665

诸位同学,请看「普贤三昧品」,类通这一节经文:

【如此世界中普贤菩萨从三昧起,诸菩萨众获如是益,如是一切世界海,及彼世界海所有微尘,一一尘中,悉亦如是。】

这一段经文,前面一句并不难懂,后面一句就不容易懂了,我们看经文。『如此世界』是指华藏世界,前面所说的。『普贤菩萨从三昧起』,这就是我们一般人讲出定。出定之后,华藏世界法会中这些菩萨众,这里面的菩萨众有此界、有他方,我们在前面都曾经读到过,『获如是利益』,「如是」就是指前面所说的十句,这个十句我们在讲解的时候也说过,这十句是略说,菩萨所获的利益说不尽。诸佛菩萨为大众讲经说法,把无量无边的利益归纳为十大类,这是略说,这十大类展开是无量无边。为什么普贤菩萨出定,参与海会菩萨大众各个都能得这样殊胜圆满的利益,道理是什么?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有说明,这是感应道交,这是普贤菩萨、一切如来威神的加持。

我们要问,普贤菩萨跟诸佛如来加不加持我们?给诸位说,也加持,这个加持是平等的,这种加持是遍虚空法界,决定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是称性的。为什么菩萨得利益,我们得不到?这个原因是菩萨没有障碍,我们有障碍。好比我们的无线电台将电波发出去,我们知道电波是四面八方,有的地方电视台接收的能力很强,画面很清楚,它收到了;有些电视机,它收不到。那是什么原因?不是电波没有达到你这个地方,是你的机器有故障,出了问题,就好比是这种情形一样。菩萨那个机器是完美的,没有故障的,完好的,所以他能够圆圆满满的接收到;我们凡夫这个机器有障碍,六根有障碍,接收不到。

我们的障碍是什么?佛经里面常常讲的业障。什么叫业?造作叫做业。正在造作的时候叫做事;造作完之后,这个事就结成业。换句话说,只要有造作,你就有业。你造作的善叫善业,造作的恶叫恶业,恶业障碍你,善业也障碍你。菩萨跟我们不一样,菩萨的造作是善恶两边都不沾染。这个话怎么讲?像释迦牟尼佛、诸佛菩萨、祖师大德应化在我们这个世间,表演给我们看,他也断恶,他也修善。那不就是造业吗?他造的是善业。为什么他造的善业就没有障碍,我们造的善业就有障碍?这个意思很深,也并不是很难懂,总在用心不同。

我们凡夫用的心是妄想分别执著,我们用的是这个心,无论造作善恶业都变成障碍,都变成业障。佛菩萨示现,他所用的心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我们讲他用的是真心,因此他造作的就没有障碍,他用的是真心。这又是什么道理?真心断恶不著断恶的痕迹,修善也不著修善的痕迹。大乘经上常常讲的「作而无作,无作而作」,那就对了。换句话说,诸佛菩萨的示现,诸佛菩萨的造作,点点滴滴与空性相应。在这个境界里面,佛不得已为我们说一个名词叫「净业」,佛菩萨造的是净业;换句话说,我们凡夫造的是「染业」。这个话还是很难懂。我们再讲得白一点,浅近一点,就是佛菩萨的造作,我们一般人讲无心;我们一般人的造作、凡夫的造作是有心,不一样在此地。有心就结业,有什么心?有妄心,就结业。佛菩萨没有妄心,所以无心是无妄心,无妄心就是有真心。我们是有妄心,真心就失掉,就这么回事情,所以这一点我们不能不辨别清楚。

真心、妄心还是难懂!我们再换一个角度来说,所谓妄心就是这里头有自己,没有把自己忘掉,无论做什么事情他有自己。真心没有自己,《金刚经》上说得很好,「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那是真心。要是「有我相、有人相、有众生相、有寿者相」,有妄心。所以大乘经上也说「凡夫著相,圣人离相」,事情是一样做,没有两样。譬如讲《十善业道》,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两舌,佛菩萨教化众生是离相,他就没有业了,这造的叫净业。我们凡夫著了相,我持戒,我持不杀生戒,我不杀生,我不偷盗,有我,这就结了业,你就叫善业,你造的是善业;你有心为善,你是善业。那要造恶呢?我杀生,我偷盗,有我。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统统具足,我造杀盗淫妄,我造的是恶业。善业跟恶业都成了障碍,这是业障。

菩萨为我们示现,他示现正面的不杀生、不偷盗、不妄语,他没有我,他真正的是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他不结业,他没有业,所以叫净业。如果他示现反面的,他示现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他示现这个,他也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他也不结业。他示现正面的反面的、善业恶业统统叫做净业。那是什么?是表演的,舞台上表演给别人看的,是帮助别人觉悟的,无论从正面、从反面都叫做净业。

这些话诸位一定要听清楚,要多想想。净业就是不结业,没有障碍,诸佛如来、普贤菩萨那个加持的心愿,他能感受得到,他得加持。如果你造的是染业,不管是善业、是恶业,全都变成障碍,普贤跟诸佛如来的加持,确实他那个波,他加持的波,心的波、愿的波,我们接收不到。我们有业力,业力把我们的机器,六根这个机器破坏了,加持不到。这个道理很深,很不容易去做到。你真正做到无我才行,你有我就不行,这是佛法跟世间法的差别。只要有我,学佛还是世间法;如果无我,所有一切世间法都是佛法。大乘学人常说的,「哪一法不是佛法」,到了无我。用《金刚经》上的话来说,「离四相、离四见」,哪一法不是佛法?法法皆是。如果著了四相、著了四见,那就问了,哪一法是佛法?没有一法是佛法,天天念《大方广佛华严经》也不是佛法。这个道理要懂,这个意思要明白。

所以华严会上佛菩萨他们得究竟圆满的利益,普贤菩萨一起定就得到了。「身语意」三轮,意念到了,这些大菩萨们统统都得到。古大德有所谓「以心传心」,要不要说话?不要说。要不要有任何表示?不必要,以心传心,最高明的!我们因为有障碍,用这个方法,我们完全不能感受。因为凡夫著相,著相只好用另外两个方法,用言语来说明,用形相来表现,用身相来表现,我做给你看,用身教、用言教。到没有障碍的时候,用意教,那个效果殊胜,也快速。用言说、用表演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如果用意,一念之间就解决了,刹那之间可以把无量无边的大法就传授过去了。你意念一动,那一边豁然大悟;豁然大悟,一切法通达明了。这是事实,真的事实,这不是假的。

诸佛如来所证究竟圆满的大法,必须要有这样的境界,有这样的功夫,才能够承受,才能够得到。我们没有这个能力,那在言语文字上、在形相上慢慢学习,这个时间很长很长。但是对我们来说,这是初步,初步还得用这个方法。到什么时候你的心定下来了,你的四相四见逐渐逐渐淡了,到最后完全断灭了,诸佛如来所证的「大方广佛华严」,普贤菩萨所传的《大方广佛华严》。你看龙树菩萨告诉我们,这个大本经叫大本的《华严经》,多大分量?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阎浮提众生不能承受!所以龙树菩萨传的这个本子,等於是个目录提要,像《四库全书》纪晓岚编了一个提要,传到我们这个世间来有十万颂,我们中文译本只有原本的一半,另外一半散失、失传,所以现在总共合起来有五万多颂。虽然还缺少一半,《华严经》的精华义趣,已经能够看得出来,能够体会得到。

所以《华严经》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事理因果一样都不漏,一定要靠悟入,而不是一般的学习,完全靠悟入。悟入的条件就是放下妄想分别执著,断尽烦恼习气,使我们的障碍完全没有了,不需要普贤菩萨说,普贤菩萨一出定,这一加持就全部都得到了。往下讲经,普贤菩萨讲经说法,我们在旁边听听,当影响众,参与这个法会是来庄严道场的。法呢?法已经得到,圆满得到了,你看这多自在多圆满!这是把「诸菩萨获如是益」的道理说明白了。

我们再看底下一句经文,『如是一切世界海,及彼世界海所有微尘,一一尘中,悉亦如是』。在经文里面,佛给我们说法是毛孔,或者是毛端跟微尘交互来说,让我们了解一一毛孔里面有世界海微尘数诸佛刹土;一微尘当中,也有世界海所有微尘数诸佛如来。说诸佛如来当然包括一切众生,这一切诸佛如来、一切众生各个毛孔当中,又现一切世界海微尘数的刹土,重重无尽!重重无尽的刹土,重重无尽的如来,如来旁边有无尽的普贤菩萨在入定、在出定,如来这个海会有像前面所说的无量无边诸菩萨围绕著,这叫「不思议解脱境界」,这个境界很难懂。

在唐朝初期,贤首大师在宫廷里面说法,讲到这个境界,一般人听了没有法子体会。贤首国师很聪明,请皇帝建一个八角亭,八角的亭子,又请皇帝把这个八角亭的每一面都装上镜子,上下也装镜子。诸位要知道,那时候的镜子不是现在的镜子,现在是用化学做的,当时这个还没有发明,用铜镜。铜镜子就是一面大的铜板,磨得非常光,人走到面前能照见,所以属於铜镜。造这么一个亭子,讲这个境界你不懂,到那个亭子当中站一站,用灯光一照,你的身相四面八方重重无尽,明白了。用这个方法让我们去体会这是事实真相,世界确确实实是无限的。

科学家讲的维次,佛法里面讲的法界,它不是平面的,是立体的,无限的重叠。虽然重叠,它又不互相妨碍,它不会混搅在一起,这个不思议!说这些,里面含著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告诉我们,世界是无限的重叠而不相妨碍;第二个意思,说明诸佛如来、普贤菩萨威神加持无微不至,这个事实真相没有人知道。说老实话,许多大乘菩萨都不知道,为什么?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个事情。谁知道?法身菩萨知道,必须「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之后,他入了这个境界,他得到诸佛如来、普贤菩萨的加持,他知道。否则的话,不知道。

我们今天学《华严》,我们是凡夫,前面开头的时候跟诸位说过,《华严经》的当机众有凡夫,但是这个凡夫有个条件:大心凡夫。由此可知,如果是个小心量的凡夫,不行,你读这些经文,你肯定怀疑,你不能接受。你可能说这是释迦牟尼佛的比喻,不是事实。如果你契入这个境界,你才点头,佛说的完全正确。为什么?你已经证得了。那你听佛说有很大的利益,佛为你作证明,你契入的境界是正确的,没有错误。听经是来求印证的,最高明的了。我们今天来听经是来学习的,我们没入境界。入境界再来听经是来求证明的,我所入的境界有没有错误?是不是诸佛如来所入的境界?所以读诵、听闻是请佛菩萨印证,不一样!听经有很多种。类通这一节经文我们就说到此地。再看下面第四段「现相作证分」,现相作证:

【尔时十方一切世界海,以诸佛威神力及普贤菩萨三昧力故,悉皆微动。】

这一段经文,可以分为四个小段,这是第一个小段,第四个小段里面又有十句,我们念到后面自然就能够看到了。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得益心喜,喜则地动」,这个地动是个瑞相。菩萨得益也生欢喜心,这个欢喜跟我们凡夫得利益,凡夫也会生欢喜心,境界不相同。凡夫要得利益,今天我们住在香港,如果你要买马票,中了第一奖,你会狂欢、会欢喜,你全身都震动。菩萨有修养、有定功,虽然欢喜,不会像我们世间人狂欢,没有!内心里头确实有喜悦,才有一点点喜悦,就有瑞相现前。为什么?佛在经上跟我们讲了一个原理,「境随心转」。地为什么会动?是你心动了。你心动了,地就会动。这些大菩萨都是法身菩萨,他们虽然感到欢喜,不失定相,他的禅定的功夫、禅定的形相不失,心里头微微的感动,所以这个大地、一切世界海,『十方一切世界海』也微微的感动。

我们看清凉大师注解,「得益心喜,喜则地动,及有诸瑞」,瑞是瑞相,「诸会闻竟得益,故现相居后」《华严》清凉大师给我们讲的七处九会,每一会到最后才现相,但是这一会很特别,这一会普贤菩萨没有说话。「此会虽即未闻,已先得益,故先现瑞,以此会辨果,显殊胜故」,把这个道理说出来了。也是我刚才所讲的,不必要现相,不必要言说,诸佛如来的意思,普贤菩萨的意思,我已经明白了,所以这个瑞相立刻就现前。

诸佛如来、普贤菩萨的意思,给诸位说,是无尽的,我们常讲「无尽意」,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无尽意,不断的,像电磁波一样,不断的在传送,很可惜我们接收不到。如果我们接收得到的话,你才真正懂得大乘经教里面常常讲的「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这两句话你就能体会得到。就好像你接收的机器一样,非常完好,一点缺陷都没有,诸佛如来、普贤菩萨的电磁波不断的在发射,你这个地方不断都能收到。这不需要言说,不需要形相,念念具足圆满的大法,永恒无间断的具足圆满大法,他怎么不欢喜!这个大法是什么?就是《大方广佛华严》。我也只能说到此地,诸位要细心去体会,真正的大法,「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我用电磁波作比喻,真的是永恒无尽。我们用什么来接收,什么来感受?是不是眼,是不是耳?是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细胞。现在科学家讲,科学家知道我们的身体是什么构造的,从细胞,细胞再分析就变成分子,分子再分析,变成原子,变成电子,变成粒子。佛法里面讲的变成微尘,一一微尘里面都具足圆满的大方广佛华严,他怎么不欢喜!佛经上说你全身欢喜,每个汗毛都欢喜,每一个毛孔都欢喜,都在那里微笑。要用《华严经》跟科学的说法合起来讲,每一个粒子里面都具足圆满的虚空法界刹土众生,这里头没有大小,没有来去,没有一异,没有生灭。这愈说就愈玄,但是佛法不是玄学,佛法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宗门大德讲得好,佛法所说的就是自己「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我们学佛学什么?把自己本来面目找回来而已。在哪里?现前就是。一念觉就找回来了;一念迷,远之远矣,永远找不到。一念觉,原来就在眼前,一向没有离开过!佛法就在觉、迷。所以一念觉,凡夫成佛了,一念迷就堕落在凡夫里头。

这里面最重要的要消业障。业障怎么消法?要破我执;换句话说,一定要离妄想分别执著。妄想分别执著把我们害惨,害得我们无量劫来堕落在生死轮回,吃尽了苦头,我们不能继续再干,一定要发心把它放弃。那个根,我在讲经讲席里头常常跟同学们提起,根是什么?就是自私自利。具体而言,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控制的念头,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占有的念头,这是根本。我们要从这里放下,彻底放下,究竟放下,让身心恢复到清净,一尘不染。这个一尘不染不是从表面,是心地。心地,什么叫一尘不染?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当中,一念不生。你生一念,你就被那个念头染了,染污了。要学佛菩萨,佛菩萨现身,不染。佛菩萨为众生说法,不染。你看经上佛讲,佛为众生说法,「说而无说,无说而说」,他说跟无说是一不是二。他现身,现跟不现是一不是二。这个妙!像这部经上讲的,诸大菩萨在闻法,闻与无闻是一不是二。这怎么能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就做到了。他们现相,他们听经讲经、说法听法,从来没有起心动念过,从来没有分别执著过,这就叫本来面目。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会起心动念,会分别执著,这就错了,这你就染著了。所以真正会用功夫的人,在哪里用功?在日常生活当中,在六根接触六尘之处。练什么功夫?练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永远是清净心,永远是平等心,面对虚空法界刹土众生,这叫华严境界。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现相作证」第二句:

【一一世界众宝庄严。】

现在我们看『一一世界』,观念就不一样了,跟一般人听这个「一一世界」,看法想法迥然不同,现在我们读这一句,体会到是重重无尽的世界;重重无尽的世界,每一个世界里面『众宝庄严』。觉悟的人看见、体会到了,迷的人看不到。这是什么道理?还是佛说的「境随心转」。心里头一念不生,这个心是真常的,楞严会上讲的常住真心。心里头夹杂著妄想分别执著,这是妄心,这个心不真常。常住真心对的那个境界是「众宝庄严」,这是佛经里头常讲的,这个境界是法尔如是,不是修的,不是修得的,也不是事造的,不是的,自自然然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起心动念之后,是把这种众宝庄严产生了变化,像现在所说的化学,把它的组织结构分子产生了变化。变成什么?变成不正常,九法界都不正常,六道三途那就更不必说了。

这个道理,现在科学相当进步,已经替我们解释,我们明白了。黄金、金刚钻、宝石,这是无价之宝,极为贵重的,跟我们地上的沙土、石块一不一样?一样。经过一分析,到最后的时候分成电子、粒子,完全相同。所不同的是什么?不同的是它的方程式结构组织不同而已,除了组织结构之不同,其他完全相同。我们从这个地方就体会到,心地清净常住真心能够令所有一切的物相,都恢复到正常的组织、正常的结构,也就是它正常的方程式,那是「众宝庄严」。我们心里面起了妄想分别执著,就把这个正常的结构分化,变成不正常,破坏它方程式的结构,是这么一回事情。

这样我们才真正能相信古大德常常在书上所讲,这个时代,从前讲天子有福报,臣民有福报,大地就出现许许多多众宝,七宝到处都是;人要没有福报的时候,这些宝统统没有了,不见了,现在我们明白了。有福报的人,他心地清净,心量广大,清净平等慈悲,所以这些物质的组织恢复正常,正常就是宝。如果人心反常,妄想分别执著、贪瞋痴慢炽盛,就会把这些宝物的结构风化掉,变成沙土,变成瓦砾。这个道理,实在讲,只有佛经里讲得透彻,讲得明白。所以华藏世界、极乐世界众宝庄严,什么原因,我们现在明白了。我们娑婆世界为什么是秽土?为什么说五浊恶世?我们也明白了。这总有个道理,事不离开理,理不离开事,真搞清楚、搞明白了,心地平等清净,知道万事万物确确实实是一不是二。相不同,性相同;事不同,理相同。我们在这个地方才恍然觉悟。第三句:

【及出妙音演说诸法。】

『妙音』,到底妙在什么地方?妙在无说而说,说而无说,这叫妙!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说法四十九年,他老人家讲他没有说过一个字,这就叫妙。为什么说他没有说过一个字?他没有妄想分别执著,妄想分别执著断尽了。那他是怎么说出来的?是感应所现的境界,众生有感,佛就有应。感应的道理也不好懂,古大德从比喻说,譬如钟鼓,钟鼓摆在那个地方,它有没有音声?没有。你敲它的时候,它就有声音;敲得重,它声音就大;敲得轻,它声音就小。声音大,时间也长;声音小,时间也短。所以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不叩则不鸣,那叫感应。敲是感,它自然有应。佛菩萨为一切众生说法,这叫无心。你看钟里面是空的,鼓里头也是空的,无心,所以叩则鸣,不叩则不鸣。佛菩萨为一切众生现相,是众生有感他就现相,所以相即无相,无相即相,有相跟无相是一不是二。这个很难懂,不是凡夫境界。他说法,说跟无说是一不是二。永远不失清净心,永远不起妄想分别执著;换句话说,永远不会起心动念,不会分别执著,这叫真人。佛门里面,这叫佛与法身菩萨,这不是普通菩萨,法身大士。

佛说一切众生本来就是这样子的。本来就是这样子,这个话你懂得吗?就是禅宗里面讲「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本来就是这样的。心跟虚空法界融合一体,身跟无量无边世界海微尘数刹土众生合而为一,这叫法身,这叫法性。心是法性,身是法身,所以无相而无不相,大乘经里头佛常说,我们要细心去体会。不但音妙,色也妙。现的形相是妙色,为众生讲经说法是妙音。妙色妙音演说诸法是应病与药。病是你迷了,你迷在什么地方,点醒你,你觉悟了,那就是法;法是法药,帮助你破迷开悟。你迷得太多了,眼迷在色里头,耳迷在声里头,鼻迷在香里头,舌迷在味里头,意迷在知里头,麻烦!六根迷在六尘境界里头,迷久了,你以为是真的,你出不来了。什么时候你经过佛菩萨一指点,豁然大悟,破迷开悟,然后你才晓得什么是妙音,什么是妙色。不能教你开悟的,那个说法不是妙音;不能教你开悟的,那些形相不是妙色。这里头的义趣很广很深,你要细心去体会,受用无穷。

这三句是略说,后面这一段是给我们细说,细说实在讲说不尽。怎么办?举例而言。举十个例子,十代表无尽。十句里面,前面三句是讲的事相宝,后面七句是讲传法之宝,法宝。事相宝是现相说法,利根的人真的不必听讲,一看这个形相他就明白了,哪里还要说法!由此我们能体会到,佛经里头常常赞叹造像功德不可思议。造的像就是现相,我们一般人讲有缘的人,缘成熟的人,见到这个形相,他就有领悟,这个形相对他来讲是妙色。你一次觉悟,会有二次,会有三次,会有无数次的觉悟;在同样一个形相里头,你悟入会愈入愈深,愈悟愈广。为什么我们一般凡夫做不到?凡夫偶尔也有一点点悟处,但是一转念之间又迷了,他不能保持;如果能保持,他愈悟愈深,愈悟愈广,一定的道理。

学佛不论是宗门教下,祖师大德常常勉励学人要保持,你所悟得的,你要能保持不要把它失掉,这是真正的功夫。初学的人,悟处不是没有,也常常有,古人用石火电光作比喻。石火现在人很难懂,石火是什么?从前人取火,没有现在这么方便。我在小时候,抗战期间当中,乡下人取火用什么?火柴都没有,用石头,用一个铁片叫打火石,用纸卷个捻子,打火的火心把这个纸捻子燃烧起来,用这个作工具,这是非常原始的。

电光,电光是闪电,形容什么?形容时间非常短暂。我们悟的是有,如果听经没有悟处,你就不可能天天来听。你听了生欢喜心,欢喜什么?你总有一点悟处。但是什么?离开讲堂之后,你就又迷了,石火电光,你不能够保持。佛法的术语叫保任,就是我们现在讲保持的意思。如果能够把你的悟处保持,不让它失去,那你的进步就很快。我们学佛之所以不能进步,就是没有办法保持,真的像闪电一样,闪一下立刻就灭掉,又没有了。要怎么办?不断的让它闪,闪久了的时候,它就不动了,它光明就现前,那就是大彻大悟。

对我们这种中下根性的人来说,什么方法最好?听经可以说是唯一的方法。因此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的示现,四十九年讲经说法不间断。这个意思就是教给我们,我们听经要不断,四十九年在听不能间断,我们才能成功;断断续续就难了。可是要长时间的闻法,那是要大福报,你没有这个福报,你到哪里去遇到善知识?到哪里去听闻到佛法?在过去尤其困难。过去这些科学工具没有发明出来,我们要想听经,一定要到法师、大德现场去听,真不容易!如果讲经的讲堂距离我们很远,又没有交通工具,往往缘不具足,闻不到佛法。

现在的人比从前人来说,在这一方面缘要超过古人。现在可以利用电视,可以利用录相、录音,可以利用网路,教学里面有所谓的远程教学。在澳洲南昆大,距离我们的道场很近,他们的远程教学是世界第一,利用网路教学。我到学校去参观它网路教学的范围,现前涵盖六十二个国家地区,香港、中国、台湾、韩国、日本都包括在它的网路范围之内,这很难得。只有少数地区,它的网路教学还不能够达到,很少地区,几乎重要的国家地区全部都包括在其中。

我很想、很希望把我们所讲的《华严经》,我们都保留著有录相带,希望能够上他们的网路。但是学校如果要把我们的网路讲经当作一门课程来教学,他首先要问,有多少人学习?像学校里开课一样,你有多少学生?你要没有学生,那当然这个课就开不成,学生愈多当然他就愈欢喜。所以这桩事情,我要先跟大家商量。如果大家乐意从网路上,每天从网路上来收看、来学习,学校一定很欢迎。我这次回到图文巴,我要跟校长来谈这个问题,希望我们的同学、同修要热心的来支持。当然学校教学都要收学费的,我不知道他学费是怎么收法,但是在我想像当中,这个费用不会很多。

他们现在在网上,校长告诉我,全世界在网上学习的学生大概有两、三万人。两、三万人实际上并不是很多,我们今天在这个地方讲经,我们也通过网路传播,在我们想像当中,我们在网路上听经学习的可能还不止两、三万人。但是要用学校里面的网路,涵盖的面就很广、就很普遍,这是很有意义,应当要做的一桩事情。学校跟我的关系处得非常好,我会跟他商谈这个问题,最重要的需要同修们的支持。我们看底下这一句经文:

【复於一切如来众会道场海中,普雨十种大摩尼王云。】

「云」的意思前面说得很多,不必再说。「摩尼」是如意,这是梵语,『摩尼王』是如意达到了究竟圆满,称之为王,王总是代表究竟圆满的意思,自在如意,十种。哪十种?说:

【何等为十。】

下面这有十句,显示出无尽。第一句:

【所谓妙金星幢摩尼王云。】

这些地方我们要从名相术语里面去体会它的意义,这个意义是表法的意思。这句讲的是「幢」,幢幡宝盖是佛门里面的庄严具。一般寺院里面,好像现在慢慢的不作兴了。在二、三十年前,我们在一般道场都看得到,看到的时候有的悬的是幡,看不到幢。可是在日本一般寺庙里面统统都有,特别是幢用得很普遍。幢是圆形的,幡是扁形的,这一类的东西都是属於旗帜一类的,帜是标志。它做什么用处?古时候传达讯息很难,今天道场里面举行法会,希望大家能抽时间来参加。我怎么通知?现在通知方便,可以登报纸、登广告,可以邮件通知,也可以利用电话传真,非常方便。古时候没有这些工具,连邮递都没有,寺庙里活动就用幢幡。寺庙有很高的旗杆,如果做法会就升幡,这个旗是扁形的。别人一看,这个寺庙旗杆上挂的有幡,就知道今天有法会,他有时间有空闲,他就会参加。如果旗杆上悬的是幢,幢是圆形的,就知道今天这个道场里头有讲经,喜欢听经的人,他就来参与,这是一个讯号。但是现在科技发达,这都用不著了。用不著就挂在佛堂佛像前面作一个纪念品,作一种装饰、纪念品。一定要晓得它从前原始的作用是什么?现在是被这一些科学工具取而代之。

这个幢,那是非常宝贵,不是普通物质制造的,我们一般制造幡幢用布,它是用金星;金色的当然非常庄严,金色上面还加一个『妙金星』,如意宝幢。这种幢要是悬在旗杆上,那告诉人说今天这个道场一定是宣讲无上的大法。所以幢的色彩也表示这个法门的殊胜,表这个意思。在佛法里面非常重视金色,这也是表法的意思。最常见的是佛像,佛像整个是金色的。我们要问,佛是不是真的是金色的?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是不是整个身相是黄金色的?如果真的是黄金色的时候,我们又作何感想?会不会生欢喜心?我看很多人不会生欢喜心。你要晓得这个金色是表法,表什么?七宝当中,像金、银、琉璃、砗磲、玛瑙,为什么把金摆在第一?金不变。换句话说,今天讲化学,银,你看看受氧化就变黑了;黄金氧化它还是不变,它的颜色不变,取这个意思。

诸佛如来、法身大士无论示现什么样的色相,经上常讲的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不管现的是什么身,现佛身也好,菩萨身也好,比丘身也好,居士身也好,甚至於童男童女,像《普门品》里面讲的三十二应,佛经里面常讲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无论现什么样的身,他的本质不变。本质是什么?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能,圆满的相好。他不变,金取这个意思。所以学佛的人,凡是看到金色的,它所代表的意义就是无论在什么境界之中,它永恒不变,取这个。也是宗门里面所谓「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绝对不会被外面境界所转,不会被外面境界的影响,取这个意思。

我们在现在最近这十几年当中,我们总结,这是我自己五十年修学的心得,我写了这二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无论在顺境、在逆境,无论是善缘、是恶缘,永恒不变,这个就是金色的意思。决定不会说你用恶意对我,我就对你怨恨,那我就变了。你以善意对我,我就生欢喜心,不是的。你善意对我也好,恶意对我也好,我对你永恒不变,永远用的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心。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永远能保持「看破放下」;看破是样样清楚、样样明了,放下是不起贪瞋痴慢,不起妄想分别执著,一切「随缘」,不攀缘,这才能「自在」,最后总归结「念佛」求生净土。世尊出现在这个世间教导我们,如是而已。整个佛法教学,我用这二十个字作总结,我们永远保持,念念不失,这就对了。念念不忘菩提心,念念不失菩萨道,所以用金色来表法。下面第二句:

【光明照曜摩尼王云。】

『光明』是宝光,永恒不变的光明,接著前面这一句而来的,永恒不变那就是光。『照曜』,你就想一想它这里头含的是什么意思?要用我们现在白话来讲,就是影响。我们永恒不变,给那些多变的人让他做一个省思,世出世间法常常要变化,一事无成。世出世间法无论是学业、是道业、是事业,你要是一门专注,你决定有成就,你的时间愈久,你的成就愈大,所以佛菩萨为我们做出这个示现。你看看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为我们示现多元文化义务的社会教学,他四十九年没有改变,天天在做,乐此不疲,这就是「光明照曜」,给当时的大众做一个榜样、做个模范,你们要想成就学业、成就德行、成就道业,你就像我这样做。世出世间真正的好老师,都是这样的示现。我这次访问日本,去参访比睿山,他们山上的执事长,执事长就是我们一般人讲的、中国人讲的当家师,为我们介绍,这个道场以前的修行人,我们说他们在这个道场修行的期间,期限是多少?没有少过十六年的,十六年以上,十年是基础教育,六年是专科教育。这个十六年教学就是「光明照曜」,他才能有成就。没有耐心,没有恒心,常常要换题目,常常要耍花样,一事无成。所以世出世间一切法,古人常讲「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你没有这样的功夫,你怎么能成就?你的成就做一切众生的榜样,做榜样就是「光明照曜」

虽然为一切众生做好榜样,自己心地清净,痕迹都不著,那就是『摩尼王云』,这是佛家所说的真实功德。「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诸佛如来如是,法身菩萨如是,过去祖师大德们修学亦如是,我们应当学!没有一点意思在,自自然然影响到十方,影响到后世。你看孔子、释迦牟尼佛,他们当年表现的教学,影响到今天,至少二千五百年以上,「光明照曜摩尼王云」。现在时间到了。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