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六四九讲)  2002/03/15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649

诸位同学,请看「普贤三昧品」

菩萨所入的三昧,名字称为「一切诸佛毗卢遮那如来藏身」,名字的含义无尽的深广。在经里面跟我们说的,一共有十三句,十三句分为十门,十门又归纳为六对,这已经跟诸位讲过,在这个地方我们把它做一个总结。前面的四句,从「普入一切佛平等性」,这两句是讲的体用。「广大无碍」这一句是说定的相状,往后这十句都是讲大定的作用。所以前面这四句是「无幽不入」,解释大定名字里面「毗卢遮那」光明遍照的意思。从「出生一切诸三昧法」「十方所有诸安立海悉能示现」,这四句是说「无德不生」,解释名字里头「诸佛」的意思,一切诸佛。接著下面有两句,「含藏一切佛力个藏的意思,如来藏身,解脱诸菩萨智」,这两句是解释如来藏身,解释那解释藏的意思。后面有三句,第六有三句是讲如来藏身之「身」的意思,讲成就、流通、护持诸佛法轮。清凉大师说:「言义唯有三者,入平等性,是定体;广大同空,是定相」,其余统统是大定的业用;这三桩,一即是三,三即是一,圆融无碍,总称为「普贤三昧」

下面经文是第二段,「类通十方及诸尘道」,清凉大师的科题。我们先在这个地方把段落搞清楚,前面这一段是说明普贤菩萨入定,在华藏世界入定,最重要的意思是启发我们、告诉我们三昧的重要性。我们学佛往往把这一桩事情疏忽了,三昧的重要,这里头就含摄持戒的重要,因戒得定,定才是正受,从定才能开慧,所以持戒入定就影响十方。这里面很明白的跟我们显示,说什么?自己修行成就就是化他,自己修行没有成绩可言,谈什么化他?讲经说法是化他?不是!这个化他是看影响。讲经说法,听众毫无反应,没有影响到的,这是全盘失败了。所以古大德常常提示我们,说言教不如身教,教化众生、影响众生、劝导众生,你先要做到,然后你的言教才会被人重视,人家对你才能够信仰。你自己没有做到,能说不能行,特别在现前这个社会、在这个时代,没有人相信你,说得再好都是空的,白说了!

在这一个乱世,人家看你什么?看你行持。你能做到,他做不到,他就服你;你做得跟他一样,他笑笑;你做得不如他,他根本就瞧不起你,你说的话在他心目当中还会有分量吗?所以我们修学,一定要仔细衡量,做不到不能说。做不到的你说出来,在佛法里面叫戏论,叫开玩笑的话,不能当真,在口过里面就属於妄语。自己造作不知道过失是从哪里生的,这叫愚痴。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能不谨慎,修行就从这个地方开始。菩萨在此地给我们做榜样,这个入定是说他自己真做到了,十三句为我们显示出大定的体、相、作用,圆满契入,那个影响力就大了。我们今天读这段经文,「类通十方及诸尘道」,说他影响力之大,影响面之广,影响时间之长,这无量无边功德!这一段经文也比较长一点,里面有三个大段落。

【如此世界中普贤菩萨,於世尊前入此三昧。】

这是一段,这一段是说明菩萨在此世界入定。用我们世俗眼光来说,这入定是修行,在这个地方修定。诸位要记住,修定这个名词是广义的,不是狭义的,我们前面读过三昧的体相用,你就晓得了。这个定是什么?总的来说,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这是普贤三昧,心地清净,丝毫不染。清凉大师总结这三个意思结得好,说得再多都离不开这三个原则:入平等性,定体;广大同空,跟虚空一样,「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是大定的相。在《无量寿经》上是清净平等觉,你们想对不对?它的作用是引发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万德万能、无量相好,这都是它的作用;总起来说,这个自性的德用被这个大定引发出来了。这个定,前面跟诸位说过,不是盘腿面壁的修法,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工作当中处事待人接物,我们今天讲的一点私心都没有了,一丝毫妄想分别执著都没有了,这是定,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心跟虚空一样大,遍能含受遍法界的刹土众生。所以人家「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除业障」「普皆回向」,他的境界都是尽虚空遍法界,一个众生都没有漏掉,叫普贤三昧,这才是修普贤行,才是修普贤法门。下面我们再看它的影响。

【如是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微细,无碍,广大,光明,佛眼所见,佛力能到,佛身所现,一切国土。】

到这个地方这是说它影响的范围。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讲的「类彼」,前面一段「举此」「类彼」这个话不太好懂,我说得白,类彼就是影响到别人,影响到他方世界,这个地方我们要学。所以一个人在一生事业有没有成就,跟这个道理没有两样。你的事业能不能延续下去?你做得再好,你死了一切就完了,后继无人,那你就全盘失败了。我常讲,你的业绩等於零。你们诸位想想,释迦牟尼佛这一生做得不错,如果没有传法的人,后继无人,释迦牟尼佛的事业等於零。他老人家传法的代表大家都知道,迦叶、阿难,迦叶传禅宗,阿难传教下,我们中国人讲的宗门教下,这是传法之人。除传法之人之外,还有一些大菩萨们,像诸位非常熟悉的地藏、观音、文殊、普贤、弥勒,这也是世尊的传法弟子,他们将佛法传遍虚空法界,正是此地所讲的「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微细,无碍,广大,光明」,这些大菩萨。迦叶、阿难是传我们本地,代代相传,住持正法,一直传到今天。我们净土宗,传到现在印光大师是第十三代,代代都有人继续、弘传、广大,这叫事业。

我们再看孔老夫子,这是儒家,要是没有孟子、没有曾子,没有这些好的学生代代相传,那儒家也没有了。承传是多么重要!所以在前面我们读到的「一切诸佛所有法轮,流通护持,使无断绝」,我们为佛末法时代的弟子,这一句话比什么都重要。你看看经上讲的,是「一切诸佛所有法轮」,不是单单一尊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当然他这个话,华严会上是讲给法身菩萨听的,法身菩萨有能力、有机会亲近十方一切诸佛;我们今天没有这个能力,我们能够亲近的只是世尊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还是本师介绍的,本师不介绍、不给我们说明,我们哪里知道有阿弥陀佛?本师为我们介绍,《大藏经》上有一部经称作《万佛名经》,这里面给我们介绍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也只说了一万二千多尊。诸佛如来无量无边说不尽,世尊说出这一万二千多尊是举一个代表,告诉我们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那个数字是说不尽的。所有一切诸佛的正法,菩萨都有责任流通护持,使无断绝,这个心量多大!决不是说这是我们的世尊,我要把他的法发扬光大,别的佛与我不相干,我们这个心就发不起来,心量小。

同样的道理,今天在我们这个世间,有许多法师、许多大德居士,他们所说的是正法,我们要不要流通护持,使无断绝?如果说我们这个道场,只有我们自己老师的法是正,其他的任何法师大德的法我们拒绝、我们排斥,错了!这样说起来,我们的修学会不会变成杂修、乱修?总会叫人起疑惑。实在这个话我们在讲席里说了很多,智慧没有开的时候,专攻一门,为什么?智慧没有开,我们的修行重点是在戒定,这才叫你「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儒家讲「教之道,贵以专」。到开悟之后,那就法法圆融。「法门无量誓愿学」,诸位要知道,法门无量誓愿学是开悟之后,没悟决定是一门深入,一门深入决定不能够毁谤其他法门。《华严经》五十三参为我们示现的,一定要懂得「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要平等的尊重、平等的护持、平等的流通,要懂这个道理,要守这个原则。所以道场里面流通的经书法宝,我们只拣别邪正,不分是哪一个宗派、哪一个法师的,不能分,要拣别邪正。无论是哪个法师、哪个居士大德的作品,他是纯正,我们就应当帮助他流通。

对於我们道场,我们这个道场流通处有他们的东西,可以流通的。我们这个道场里面不讲这些东西,为什么?我们是属於初学,我们要一门深入。为什么要流通这个?因为有很多人想请经书、想请法宝,找不到。我这里有,你要想学,我可以介绍你哪个道场、哪个法师,他们专门传授这个法门,你到那边去学,这就正确。古时候祖师大德指导学人就是这个原则,我们在《高僧传》里面看到,在许多寺院丛林传记里面看到。有一些大德他参学,祖师告诉他,「你的缘不在我这里,你的缘在某某地方」,指导他,「你到那边去一定会有成就」。譬如我们这个地方是净宗道场,是净宗学院,如果你一心要学禅,我会告诉你你到香港大屿山宝林寺去亲近圣一法师,他是禅宗道场,你到他那个地方一定能得利益,你的缘不在我这边。指导他方向,介绍他去修学。所以我们有责任介绍他,我们知道哪些法师、哪些道场专修某一个法门。

现在佛法衰微,衰微到极处,专修专弘的大德愈来愈少,真的到危急存亡之秋。所以有志专攻某一个经论法门的,我们有义务护持他、帮助他。虽然我们不修这个法门,我们可以给他建一个小道场,帮助他维持。当然最理想的方法,是我们净宗学院也能够开其他宗派的课程,我们真有能力,人力、物力各方面条件具足,将来我们这个学院慢慢的扩大。喜欢学《华严》的,我这里有华严学系;喜欢学天台的,我这里有天台学系;喜欢学法相的,我这里有法相学系。在全世界对於某一个宗派真正有爱好,有学有修,我们都愿意成就,都愿意帮助。所以我们很想取得一个比较大的土地面积,或者我们这样的一个学院,不在一个地方也行、也可以,我们某几个学系在这个地方,另外几个学系或者在其他地方,行!都没有问题,好在初期这个阶段人数不多。圣一法师今年八十岁了,今年要八十一岁了,身体不太好,当代的这些大德眼看著都凋零,真的是后继无人,这是我们最忧心的地方。

现代年轻学佛的人,头一个大障碍是怕苦,佛教导我们以苦为师、以戒为师,怕苦、怕戒律,不愿意持戒。这两条做不到,不能生欢喜心、不能严格的遵循,无论学哪个法门你都不能成就,你都会落空。什么人是菩萨?什么人是今天的救世主?欢喜持戒,不怕苦,他才能具足这个条件。勇猛精进,奋发图强,夜以继日。你不能苦学,怎么能成就?学院,我这一次到这里来仔细观察,我要不管,我想想我对不起世尊,对不起祖师大德,你们不能够振兴起来。我们决定要老老实实去做,循序渐进。理想是一回事情,理想做不到就落空了。所以我们著重德行上的修养,我要观察你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在你的日常工作里面,你有没有做出成绩出来?你有没有变化气质?在德行上要考察你有没有进步?在学业上,这是学院,你不是走弘法,那你就走护法,护法你要担任学院的执事,弘法你要担任学院的教学。担任教学,那你要专攻一部经或者是一部论,能力强的可以专攻两三部,将来你教,你担任教学。不能担任教学,担任执事那你要宽宏大量,你要能接受别人的批评,接受别人的意见,不断的改进,改过自新,不断的求进步,把你职位上的工作做到尽善尽美,你是个很称职的执事人员,都要做学佛同学的表率、模范。

我要不常住在这个地方,我看你们不能成就,这个道场将来会全盘失败,我怎么能对得起支持我的这么多善心的护法?怎么能看到佛法从我们这一代就断绝?所以我求三宝加持,希望有真正的传法人出现。真正传法人的条件,是「严持戒律、不怕吃苦」。务必自己修行,影响常住;我自己不修行、懈怠,也影响常住,大家看到你不修行,你这么懒散,「他可以这样,我为什么不能这样?」所以道场住众,我们要重质不重量,小小道场好好的去做。实在不行,受不了,这个地方规矩太多、太严,受不了,你到别的地方去,不能在这个道场做不好的影响,你有罪过。住在这个地方一定要有好的影响、正面的影响,每一个人都发心:「我做给别人看」。我们六十一号这个寮房,四月底就完工,完工我住在这里,我做给你们看,你们也要做给我看。做不到的?做不到就是自动的离开学院。好在澳洲现在也有七、八个净宗学会,每一个净宗学会都希望有出家人去领导他们,在澳洲去处不是没有。所以要与一切众生结善缘、结法缘,你法缘多、法缘广,去处就多。好好的用功,好好的修行,好好的去领众,不要辜负这一生。

我们在这里看这些菩萨他们的影响,普贤三昧的影响不可思议,经上讲的尽法界虚空界,这里头一共跟我们说了十句。尽法界,这是总说,第一句那个「尽」字是贯下来的,尽虚空界;第二句尽十方,第三句尽三世,第四句尽微细,第五句尽无碍。这个十句,清凉大师说得很清楚,他的注解里面讲的,这里头分为两个段落,第一个段落,「初明平遍法界」,就是这十一句;后面再说「重叠无尽」。前中有十一句,「初一」,这一句是「总明,谓尽穷法界」,后面这十句是「别指,以彰曲尽」。彰是显示,明白的显示;曲是委曲,委曲婉转。「尽穷法界」,从法界里面跟我们说出这十句,第一句是「尽虚空界」,虚空没有边际,虚空是自性的自相,真如本性的自相,这个相是虚空。为什么叫虚空?本来无一物。无有一物,我们称它作虚空。

第二句「於空中尽十方处」,十方处这有相,相从哪里来的?相从虚空里头变现出来的。体是空寂的,所以这个相叫幻相,佛法里面称之为妙有。大家都听得耳熟,佛经里面常讲「真空不空,妙有非有」。为什么说真空不空?它能现相,虽然现相,相还是等於空,这个道理很深很深。我们一般凡夫把这个相执著为真有,不知道这个相当体即空,当相即空,这个话我们在经上听说,但是不懂它的意思。为什么说当体即空、当相即空?古人,古时候科学技术没有发达,很难从比喻当中体会,所以用「梦幻泡影」,用这个来比喻。前面我们读过影像,影像最明显的比喻是照镜子,我们照镜子,镜子里头有个影像,试问问这镜子里的影像是真的还是假的?我们正在照,镜子里现我们的相,现我们的相,镜子到底是有相还是无相?镜子确实没有相。没有相现了影像,虽现影像也是无相,那一面镜子还是干干净净,并没有相在里头。用镜子当中的影像你去体会,体会当相即空、当体即空,从这个地方你才能真正觉悟:所有一切现相确实是梦幻泡影,才跟你讲毕竟空、不可得。你要能够从这里明白过来,你就开悟,你就觉悟了,你心就清净,一尘不染。为什么?不可得!毕竟空,不可得。你心里面所有一切妄想分别执著,那叫做业,业造成了障碍,让你没有办法看到宇宙人生真相,业障!业障除掉了,真相大白。真相大白,你的业障就尽了,就这么回事情。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看「类通」这一段经文:

【如此世界中普贤菩萨,於世尊前入此三昧,如是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微细,无碍,广大,光明,佛眼所见,佛力能到,佛身所现,一切国土。】

这一整句经文,里面包含的义理、境界非常广大。普贤菩萨在此世界入定,这个此世界是华藏世界。『於世尊前』,这个世尊是毗卢遮那如来,那个意思前面都曾经说过,我们一定要能够体会。这一整段里面有十一句,第一句是总说,『如是尽法界』,怎么尽法?后面有十句。第一句「尽虚空界」,尽就是遍满的意思,一处都不漏。虚空有多大,菩萨所入的三昧就多大。第二句「於空中尽十方处」,下面讲十方三世都是讲相分,虚空现相。虚空不碍众相发挥,众相发挥不碍空性,理事无碍,这是理事无碍的境界。往后面去,讲『微细、无碍、广大』,那是讲事事无碍。虚空现相,我们常说「十法界依正庄严」,不但十法界,连一真法界也不例外。这相从哪里来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在这个地方最难懂得的是心跟识。跟你说真话,生佛不二,一切众生跟诸佛如来是一个心、是一个识,这一个识是阿赖耶识,这一个心是真心、真如本性,所以才说虚空法界、刹土众生跟自己是一体,我们今天讲的一个生命共同体,在佛法里面讲是共同一法身。

众生,不但是我们,九法界众生都不知道这个事实,都不肯承认,迷失了本心、迷失了自性,根本就不知道虚空法界、刹土众生跟自己是什么关系,不知道!认为没有关系,「我跟他有什么关系?我跟树木花草有什么关系?我跟天地有什么关系?」都以为没有关系,好像自己独立了。自己从哪里来的?不晓得!父母生的,父母为什么会生?有些父母想儿女,他就是不生;有的父母不想儿女,偏偏生很多。不了解事实真相,这样的事实真相唯有佛法讲得清楚、讲得透彻,让我们做个明白人。跟诸位说,明白人在佛法里面就称为佛陀、称为菩萨,不明白的人就称为凡夫,凡夫跟佛的称呼差别是这么来的。所以佛不是神仙,佛是很正常的人,是个对宇宙人生彻底明白的人。这些事实真相,说老实话,神仙未必明白,天人未必明白,佛菩萨明白;天人要明白了,也称他作佛菩萨。畜生道里、饿鬼道里,如果有明白了,那也称为佛菩萨,这些我们不能不懂、不能不知道。虚空当中现相,现十方国土,这个十方就是现无量无边的诸佛刹土。既然现刹土,刹土里头有众生,众生一定有妄想分别执著,有过去、有现在、有未来。「於十方中遍三世时」,三世时是讲时间,十方是讲空间。

第四句这就很难懂,「於三世中微细物处,谓毛端等」,毛端、毛孔、微尘,三世十方是大,微细是讲小,说一个大、说一个小,当中全包括在里头。现在的科学家也走这两个方向,一种往太空物理上发展,那是大的;另外一种往小的,量子力学,研究最小的,走这两个极端。《华严经》上有讲这个事情,大的讲刹土世界,小的讲毛端、微尘。「无碍」,第五句是讲「凡诸小隙无碍之处」,最小的正报是毛端,依报是微尘。底下一段经文会跟我们讲「重叠无尽」,它里面会现刹土。前面经文跟我们讲的四句:「身遍刹海,刹在身中,身遍身内刹,刹入遍刹身」,事事无碍的境界,宇宙的真相。今天我们讲多元,多元文化、多元的世界,没有一样不是多元的;我们今天从这里看到,晓得一毛端是多元的,一微尘是多元的。为什么?它里面含摄无量无边的依正庄严,不是个单纯的。从华严教义上来看,这个世间决定没有单纯的东西,你决定找不到,多元里面的复杂你没有法子想像。

我过去讲经常常说,我们这个身体的复杂,身体包括思想,我们这一个人身心的复杂,跟宇宙完全平等的。我早年讲经讲这个话讲得很多,所以我们这个身是小宇宙,外面是大宇宙,小宇宙跟大宇宙无二无别。现在我们读《华严》,这个境界又提升,提升什么?我们一毛端、一毛孔的复杂,跟我们整个身心的复杂也是无二无别,跟整个宇宙的复杂性还是无二无别,这就更难懂了。一粒微尘,微尘是我们肉眼看不见的,我们肉眼能看得见的是小的沙粒,我们肉眼能看见,微尘肉眼看不见,手也摸不出,它太小了,摸不到,摸到的那都很大了,那不知道多少微尘积聚成一个物质了。一微尘里面也遍含十方三世依正庄严,所以哪有单一的东西?於是我们肯定文化是多元的。我们要接受多元文化,从接受多元文化,我们一定要放弃自私自利,要放弃贪瞋痴慢,以真诚、清净、平等的爱心为一切众生服务。这是多元文化的自相,它的样子。这个样子法尔如是,没有一丝毫勉强,他们本来就是这个样子!全心全力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所以你要真正契入多元文化的境界,多元文化境界在《华严》里面,现在我们看得很清楚、很明白,佛境界!我说的这个话,你们大家想想看有没有道理?我有没有说错?入佛知见,入佛境界,我们总算有那么一点消息,这一点消息得来不容易。有了消息,好消息,我们要如何证得?要如何契入?真正有这个心愿的同学们,要记住从根本修。根本修,根本是什么?《观经》三福讲得最好,《观经》是大乘经,不但是大乘经,通圆教一乘,它是《无量寿经》的补充说明;《无量寿经》就是中本《华严》,它怎么不通圆教一乘?所以我们要想契入佛境界、要想入佛知见,还是从孝亲尊师,从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叫做根本。再提升,这才是三皈众戒。三皈是佛法修学从初发心到如来地的总纲领、总方向、总原则,起心动念都不能够离觉正净;你离觉正净,你必定与迷邪染相应,你要知道迷邪染它的果报是三途六道。你要是与觉正净相应,你是声闻、缘觉、菩萨,是佛道,这走觉正净。觉正净的路子,落实在清净戒行,严持众戒那就重要了。

持戒从哪里学起?从五戒,从沙弥律仪。印光大师非常慈悲,他老人家取《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做为我们戒行的补充教材,好!用这两样东西帮助我们断恶修善,我们才有个标准。它比五戒十善讲得更细、讲得更多,是非常好的参考资料。出家同修要严持「沙弥律仪」,古德讲得好,沙弥律仪做不到,不是出家人。不是出家人,你要打扮成一个出家的形象,这个罪过很重。第一个,你冒充出家人,世间人承认你是出家人,佛菩萨不承认,天地鬼神也不承认。第二个罪过就更重,你穿上这个衣服,打扮成这个样子,破坏出家人的形象,这个罪过重,这个比破和合僧还要严重,实际上就是破和合僧。破和合僧在经教、戒律里结罪,是阿鼻地狱。我跟你说真话,你将来堕阿鼻地狱你不能怪我,你不能怪我没有说、没有教你们,我说出来了。《沙弥律仪》这个本子,这是弘赞法师,清朝初年的,注得好!注得很详细,引用的因果报应的事情很多。我们学院同学哪一位发心出来讲解,担任这一个课程。要细讲,认真的讲,大家在一起认真共同学习。

所以三福第二条,这前面两条性质都相同,断恶修善;第三条破迷开悟,第三条是大乘菩萨善。第一条是人天善,第二条是小乘善,二乘,声闻缘觉善,第三条是菩萨善。菩萨善我们取一部经做为依靠,我选择的是《地藏菩萨本愿经》。因为这部经的意思、里面的内容,就是净业三福,从孝亲尊师到「发菩提心,深信因果」《地藏菩萨本愿经》统统具足,所以它是净业三福的详细说明。我们学佛从这里扎根,你才能契入华严境界,你才能真正入佛知见。你要没有根,这种经听了,只能说阿赖耶里头种点善根,你这一生不得受用。根深叶茂,好像一棵大树一样,根深,它的树荫才大,根不深怎么行?净业三福是根。

第五句是讲到无碍,「凡诸小隙无碍之处」,极其微小,像毛端、像微尘,没有障碍,没有障碍它才能容刹土,刹土是依报,它才能容纳诸佛如来,这正报,它可以容纳依正庄严。反过来,我们现在这个心很小,有障碍,为什么?不能够接受别人,不能容纳别人,只有自己,没有别人,有碍!人家是无碍。这个人来了,来的这个人不善,跟我处不好,使我天天生烦恼,怎么办?你要有智慧、你要有德行去感化他。这话说得没错,「我现在没有智慧又没有德行,我要跟这些人相处,天天生烦恼怎么办?这样好像我不能不排斥,我不能接受。」你的话好像也有道理,如果你止於这个境界,不能向上提升的话,这一生当中念佛往生都没指望,为什么?心量太小。我们到底怎样做才对?修养自己道德,努力增进自己的学问,拓开心量,感化众生。学问之道无他,学会做人而已。什么叫大学问?什么叫道德之人?能处人、能接物,一般人不能相处的人我能够跟他相处。我们学圣贤的教诲就是学这个,学了就有用处,学会了跟什么人都能相处。为什么?毛端都遍容依正庄严,这还有什么话说?微尘也容纳十方刹土,你就晓得毛孔、微尘比我们的心量大多了!

我们今天的心量是什么?妄想分别执著,坚固的执著,真的是无事生非。看到一个人来了就打妄想,不往好的地方想,专门往坏的地方想,无事生非!所以变成不能容人。我不能容人,你要晓得因果定律,人不会容我,自己的亏吃大了!发心做好事都得不到别人的帮助,为什么?人家以为你心不善,你做好事,人家以为你别有企图,你平常对人怀疑,人家对你怎么会不怀疑?我们要怎样把这个毛病改过来?改过来有一个很好的方法,换一个立场去想,把我当作外面来的客人;我今天到你这里来,跟你见面,你要这样想,你要这样对我,我心里是什么样的感受?设身处地为别人著想,这个毛病才能改正过来,才能把心量拓开。纵然是不善的人、是无恶不作的人,菩萨也要感化他,也要帮助他转恶为善,也要帮助他转迷为悟,「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你要教,要教他自觉,要劝导他不造罪业,要劝导他自求多福。他觉得这里面的人,实在他自己习气也深,大家习气也深,实在是不能相处,好好的离开这个地方,好来好去,好聚好散,不结冤仇,这就是真正的学问、真正的德行。

学问、德行,佛家讲三昧、讲六波罗蜜,不是在讲堂里面讲讲而已,它要起作用。讲堂讲得再多、讲得天花乱坠,不能落实在生活、不能落实在工作、不能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你说有什么用?空的!一场空!我们套一句祖师的话说「并无功德」,不但没有功德,福德都没有。佛法你们也都常常听讲,「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什么叫实质?实质是做到。什么是形式?口会说,做不到。许许多多教义、名相,大家错解、误解了,你没有听懂。这样的学生孔夫子不教,孔夫子是世间圣人,他老人家讲:「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夫子不教这个人,这个人太笨了。意思就是:讲一样你只懂得一样,你不能够触类旁通,夫子不教。现在是怎么样?讲一样你这一样都不懂,你还错会了意思、曲解了意思,你要做孔老夫子的学生,难了!夫子不收这样的学生。但释迦牟尼佛慈悲,佛收,佛很有耐心,佛不厌重复,一遍一遍重复。夫子不太愿意重复的,一遍教了你听不懂,他就不说第二遍。那个教学法也有好处,让学生真正聚精会神,真正认真努力学习。

我们往年在台中亲近李老师,李老师的教学是奉行孔老夫子的方法,他教你只有一遍,绝对没有第二遍。这一遍没听懂怎么办?去问老师,老师把你骂一顿,有时候还打你。骂了你、打了你,跟不跟你讲?不跟你讲。老师跟我们这些同学说过,他说:「你们不用心听,再来问我,你挨了骂、挨了打,我还跟你讲,你们还有一个妄念:不要紧!这句没有听到再去问老师,顶多挨几句骂、挨一顿打,还是可以听到。」骂了你、打了你,还不跟你讲,这个没法子,下一次听讲要专心、要聚精会神了,不能听漏,漏了再没有法子补的。现在有录音机,把它录下来,没听清楚,打开重复再听一下。李老师上课讲经不许录音,录影那个时候还没有这个设备,不许录音。什么原因?摆上录音机,大家不用心听了,以为什么?不懂我还可以听第二遍,我还要听第三遍,真正回去听的人很少。他说得很对,没有这些设备的时候你会专心。

他教我用心之专,专到极处,不许我写笔记。老师一面讲,我们听经的时候,拿著笔旁边写笔记,老师说:「这对於你听教已经有了很大的损失」。为什么?你没有用心去体会他所讲的,你只著重在言语上,你所听的是言语、是名相,你没有听懂他的意思。开经偈讲「愿解如来真实义」,你要听真实义,不要去听这些言语、这些名相,你听这干什么?所以笔记都不能写。听一堂课,他一堂课通常是一个半小时、两个小时,两个小时他因为有翻译,所以实际上是一个小时;如果一个半小时,大概是四十五分钟,我们专心、聚精会神的听。有的时候笔记上写几个字,什么时候?翻译的时候。这个时候记几个字,一句两句,他看到可以;他讲的时候,我们写笔记是不可以的。他的方法是采取孔老夫子的方法,不采取佛陀的方法。佛陀真是慈悲到极处,听不懂再问他,还跟你讲,再不懂的时候他还可以跟你讲,难得了!佛真正是慈悲到极处。中国圣人这一套好处很多,逼著你不能不专心、不能不用功。

第六句讲「广大」,清凉大师说「百千由旬等处」。第七句讲「光明」,光明是「人天日月光明等处」。世间法说尽了!光明是你能见到的地方,这里头引申的意思是你能听到的地方、你能够接触到的地方,都包括在这两个字里头。后面这三句更不可思议,『佛眼所见』,我们人天眼见有限,为什么?我们有障碍。佛,就一般大乘经上讲的,五眼圆明,他没有障碍。《金刚经》上佛有肉眼、有天眼、有慧眼、有法眼、有佛眼,他所见的是尽虚空遍法界。遍法界的意思很深,一般人不容易体会,《华严经》上讲的遍重重无尽的法界,真的普贤三昧不可思议。『佛力能到』,尽佛的神力能到之处。我们举一个比喻,毛端容十法界依正庄严,佛有能力到毛孔里面的十法界。毛孔里面的十法界,那里面还是有毛孔、还是有微尘,那个毛孔、微尘又容十法界依正庄严,重重无尽,佛的能力能够遍到。我们哪有这个能力?

末后一句说『佛身所现』,佛身所现之处。佛身现在哪里?无处不现身,无时不现身。佛能现在毛孔里面的法界,法界里面有毛孔,毛孔里头又现法界,都是佛现身之处。佛现什么身?应以什么身得度,佛就现什么身,现依现正。若以依报身得度者,佛现依报,现山河大地、现树木花草,佛能现;应以有情众生得度者,像《普门品》里面所说的三十二相,现佛身、现菩萨身、现宰官身、现长者身、现婆罗门身、现外道身。观音菩萨在饿鬼道现鬼王身,在地狱道现地狱身,在畜生道现畜生身,无处不现身!无量无边的族类,佛统统示现。我们今天所接触的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你知不知道是诸佛如来所现之身?不知道,所以你不知道恭敬。普贤菩萨知道,所以普贤菩萨修「礼敬诸佛」。什么是诸佛?没有一样不是诸佛,觉悟的人知道。宗门人讲「会的人」知道,不觉不会的人他不知道,他真的叫麻木不仁,怎么能成无上道?不但不成无上道,怎么能见无上道?见道而后才能修道,修道而后才能证道,你现在连道见都见不到,还谈什么修证?佛身能现,清凉大师讲「此第十句有二义」。现在我们时间到了,这个二义我们下一堂再跟诸位报告。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