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六一0讲) 2002/2/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610
诸位同学,请看「如来现相品」,北方师子奋迅菩萨偈颂第五首:
【佛身等刹尘,普雨於法雨,无生无差别,现一切世间。】
这一首偈是「庆慰化」。「慰」是安慰,「庆」是庆祝、安慰,这是对众生祝福的意思。佛说法,帮助众生提升境界,这是非常值得安慰之事。在前面一首偈,我们看到的是普贤的愿行,成就如来果地上的圆满。圆满之后,他所起的德用是弘法利生,他的范围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刹中,「妙音无不至」。
今天这一首偈子紧接著『佛身等刹尘』,这一句的境界非常广大。佛身是毗卢遮那佛,这是法身佛。佛身有多大?「刹」是佛的教化区域。大乘经上常常讲的,每一尊佛教化的区域是一个大千世界,我们常讲的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实际上是一个大千世界。这一个大千,它的组成,是由一个小千、中千、大千这样组成的。所以它有三个千:小千、中千、大千,称作三千大千世界。诸位要记住,实际上是一个大千世界。
由於诸佛如来在因地当中,发愿不相同,所以有菩萨成佛,他教化的是一个大千世界。我们相信,这样的佛,数量一定很多很多,我们没有法子计算。也有佛的愿力特别伟大,他成佛之后,能够教化两个大千世界、三个大千世界,乃至於几十个大千世界、几百个大千世界,确实有,这不是假的。可是唯独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他跟别的佛愿力不一样,我们在《无量寿经》上读到过,法藏菩萨发愿作佛,要超过一切诸佛,这个愿很少!
我初学佛的时候读《六祖坛经》,我看到他给忍和尚说的那个话,我非常惊讶。五祖忍和尚问他:「你到我这里来,想学些什么?」他的回答说:「我想来作佛。」这句话我从来没有听人说过,确确实实与众不同。我们在这一生当中,什么时候起个念头「我要作佛」?世尊在经中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他那个心想作佛,他是真的,他成功了。
一般人无论是在家出家,走进佛门,如果遇到和尚、长老问你,你来想求什么?我们怎么答。在家人求升官发财、身体健康、多福多寿多男子,都是求这些。问出家人:「你来做什么?」「我来想学道的」,这算不错了。「我来,是想到这边来念佛的」、「我是想来学经教的」,从来没有听说过:「我想来作佛。」没有听说过。所以六祖跟别人不一样,阿弥陀佛跟一切诸佛又不一样。我们在《坛经》里面看到六祖,他是想作佛,但是他没有说超过一切诸佛,没说过。法藏比丘发愿要超过一切诸佛,他真超过了。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就跟毗卢遮那佛一样,尽虚空遍法界,无处不在,无处不是。
所以古大德讲往生净土这一桩事情,有所谓「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那是怎么一回事情?现在我们用比喻容易懂,像我们看电视换一个频道,一按钮,极乐世界这个频道出现了。真的,出现就是出生,「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还是在这个画面上。我们读《华严经》明白了,宇宙本来就是无限制的、无止境的重叠,就像电视频道在画面上重叠一样,几十家的电视台。如果我们装一个大的无线电的卫星接收的天线,你能看到全世界每一个国家地区电视广播,千百个频道。那些画面,你想想看,是不是都是重叠的?你按哪一个按钮,哪一个频道就出现。现在科学技术还没有办法发明到不必按按钮,一切重复的画面同时能看见,无论它有多少重叠,每一个画面清清楚楚,明明了了,一点也不模糊,互不障碍,能做得到!我们想想看,两种颜色重叠,两种颜色都失掉了,变出一个第三种颜色。如何重叠、又能保持它原来的色彩,互不妨碍?《华严》境界如是!这叫什么?「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不是我们六道凡夫能够想像得到的。
『佛身等刹尘』,「尘」是微尘,你看他这句话的意思,「等」是等同,无量无边诸佛刹土,一切微尘。这句话里头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法身,周遍法界;这是理,理周遍法界。第二个意思是讲应化身,应化身也周遍法界。法身常住,不生不灭。应化身有时候现,有时候不现。这个现象,《楞严经》上跟我们说得很清楚:「当处出生,随处灭尽。」现与不现在缘,众生有感,当处出生;感要是消失了,随处灭尽。给你说,它也是不生不灭,也是不来不去。什么时候我们在境界里面看到这个道理,那个时候就叫做豁然大悟;豁然大悟是这么一桩事情。这是真的,还是假的?有没有可能?给诸位说,有,确实有可能,完全在自己的功夫。偈里面的意思,这个佛身是说应化身,著重在应化身。
『普雨於法雨』,「普」是平等、普遍。「雨於法雨」,法雨是教化。「普雨」,这个「雨」是动词,用现在话来讲,就是推动,推动佛陀的教化,与前面所讲「转正法轮」意思相同。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以无量无数的应化身,示现在九法界,是做什么?是为众生讲经说法的,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帮助众生超凡入圣,就这一桩事。一个方向、一个目标,方法手段无量无边,佛经的术语称之为「善巧方便」。
哪一个众生与佛没有缘?跟诸位说,统统都有缘,而且缘一样深,一样大。为什么佛法里头又常讲「佛不度无缘之人」,这个话是什么意思?无缘是说他的缘现前不成熟,不是没有缘。他的缘有障碍,他有障缘障住他了,他不得自在,他不得受用,原因在这个地方,我们不能不知道,不能不了解。被什么障碍?无明烦恼所障,佛法里头总称之为「业障」,被这个东西障碍了。障碍得少,缘就成熟了,就生起了。障碍得非常严重,缘就不能够兴起,就这么一回事情而已。
所以我们学佛总要明理,通情明理。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佛是什么?佛就是心,佛就是识。既然是心现识变,怎么可以说与心识没有缘?这哪能讲得通!由此可知,佛在经上说「佛不度无缘之人」,这个话真正用意在哪里?这个话是方便说,不是真实说,是佛的方便说,我们总要能理解。说这个话,就是清凉大师在此地给我们讲的庆慰的教化,「你看看别人都没有缘,你有缘,你很幸运」!让你听到感觉得幸喜安慰,「我有缘分,我的缘分很深,我能够亲近佛陀」。可是佛这些话不是妄语,是事实真相。
『无生无差别,现一切世间』,你看看,这个现是平等的。无生、现生,「现」是示现,现生就是无生。这个意思,前面我曾经跟同学们说过,凡夫到这个世间来,我们一般讲投生,不是示现。你到这个世间投胎来了,这个身是业力变现的。六道凡夫身的形态不相同,有胎生、有卵生、有湿生、有化生这四大类,「胎卵湿化」。菩萨、罗汉到这个世间来,那是示现的;示现的形式也不外乎「胎卵湿化」。
像释迦牟尼佛,他示现的是胎生,他有父母,八相成道里面有示现入胎出胎,做这个示现。一般菩萨是愿力,他不是业力。法身如来业力愿力都没有,所以他的示现是「无生无差别」;业力跟愿力都是有生有差别。佛教我们发愿,教菩萨发愿,为什么?你这个证入没有圆满。凡夫根本就没有证得,菩萨纵然证得自性,不圆满。圆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是证得,没错,但是不圆满,还要发愿。愿以导行,愿力在前面引导他修行。换句话说,愿力就是动力,我们现在人用的术语。
你看看社会上这些大众,他们每天都那么样的勤劳去工作,什么力量在推动他?古人讲得好,总的来说,总不外乎名、利,所谓世间名利客。你在街头站了一站,你看来来往往的那么多人,那么样匆匆忙忙的,在干什么?不是为名就是为利。修行人、佛菩萨、阿罗汉,既不要名又不要利,他也好像忙得不亦乐乎,千处祈求千处应,这是什么力量在推动他?愿力。到证得大圆满的时候,业力跟愿力全都放下了。
毗卢遮那佛能转正法轮,现身等刹尘,这是什么力量在推动他?这个力量只能够说是不思议力,他不是愿力,也不是业力,是自性当中本具的大力大能,所以他的示现是「无生无差别」,生而无生,无生而生。这句话实在讲都是废话,可是对我们这样的人,不能不这个说法,希望在这个言语里面,你能够体会得真实义,开经偈上讲:「愿解如来真实义。」
「现一切世间」,一切世间所有一切的现相,你说哪一个相不是法身变现出来的?从能现这一面来说,称之为法性;从所现的这一方面来讲,称之为法相。我们把相看作身,所以法相就是法身,法性没有差别,法相亦如是,确实是「无生无差别」。
清凉大师告诉我们,上面这三首偈,三、四、五这三首偈讲的是语业。最前面两首半是讲的身业,这三首讲的是语业。这一首偈里面第二句,「普雨於法雨」,说的是语业。再看第六首:
【无数诸亿劫,一切尘刹中,往昔所行事,妙音咸具演。】
这一首偈,清凉大师说这是「领受意化」。「化」就是教化。领受,清凉大师注解里头说:「领问受取,演昔行故。」这个话不太好懂,我们得换句话来讲,领受就是我们今天常讲的领教,受就是接受,这个说法大家就容易懂了。领教、接受佛菩萨的教化,佛菩萨的教导我们领受,自自然然就产生变化,把我错误的想法看法修正过来了,这就是化的意思。我起了变化,我知道过去我所想的、我所看的错了,错误了,现在把它修正过来,是这个意思。过去我的言语有错误,行为有错误,把错误修正过来,这是明显的产生了变化,偈子里面意思很明显。
『无数诸亿劫』,这一句是讲的时间,过去无量无尽的时间。『一切尘刹中』,这一句讲的是空间。把时间空间都说出来了,重要的一句话是第三句,『往昔所行事』。诸佛如来在没有修行之前,跟我们现在是一样的,所谓是博地凡夫。凡夫修成佛要经过无量无边大劫,时间之长,无法想像。这么长的时间,生生世世,我们所得的身相不相同,六道轮回。我们修学的环境不相同,怎么修成功的?佛菩萨教化众生,他教些什么?没有别的,就是把自己从凡夫修行证果,把这些经验理论方法,提供给那些还没有发心修行,或者是已经发心还没有上轨道的这些凡夫们作参考,这些就是诸佛菩萨教化众生教学的内容。他教些什么?说个实实在在的话,都是经验之谈。我们研经学教,无非是吸取诸佛菩萨往昔的经验,从这里头把道理搞清楚,方法肯定了,能信得过了。
诸佛菩萨为我们现身说法,就是世尊在大乘经上常说的「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就这八个字,这就是一切经的内容,佛是这样子教化众生的。注解里面讲「演昔行故」,演说他过去生生世世的修行,给我们作示范。『妙音咸具演』,「演」是演说,「妙音」是言说,意思通身教。言教、身教根源於意教,意教就是常讲佛菩萨有这个心,这是意教。如果没有这个心,教学这个事就没有了。所以诸佛菩萨教化众生的心,永恒不断,这是我们平常讲的大慈大悲,永恒不断,我们要发这个心,要向佛菩萨学习。好,现在时间到了。
请看偈颂的第七首:
【十方尘国土,光网悉周遍,光中悉有佛,普化诸群生。】
这一首,清凉大师跟我们讲的是「决择意化」。意化里头有四种:领受、决择、发起、造作,这是后面四偈里头所说的。
『十方尘国土』,「尘」是微尘数,说出佛菩萨教化众生的范围境界,十方无量无边微尘国土。『光网悉周遍』,光网是比喻,比喻佛陀的教化。这个意思实在说从前人很难体会,现代由於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比较容易感受。现在有网际网路,有卫星电视,确确实实我们现在电磁波的光网周遍地球。从前这些东西没有被发现,佛在经上就讲得这么详细、讲得这么明白,我们不能不敬佩。
诸佛菩萨的光网,不是我们用的电磁波的光网。我们这个光网,说实在的话,非常有限,没有办法周遍虚空法界。现在大家都晓得,电的速度跟光差不多,就是说电磁波跟光波速度差不多,一秒钟三十万公里。在我们想像当中,一秒钟三十万公里,这个速度很大很大了,可是要在太空当中,这个速度相当的缓慢。太阳发出来的光,达到地球要八分多钟,这是很近距离的星球。如果太阳系以外的,光的速度,我们看起来就会相当缓慢。
晚上我们看到天空当中许许多多闪烁的星光,有许许多多星的光,我们今天晚上看到它,实际上它的光,从星达到我们这个地方,要几十个光年、几百光年。光的速度走千百年才到达,哪有佛菩萨光网这么快速!佛菩萨光网从哪里发出来的?从自性,心性。我们说太阳,太阳的印象立刻,现代人讲在我们脑海之中,这些话无须去追究,说明我们心念一动,立刻就到达,不需要八秒钟,这个意思我们不难体会。所以我在讲席里头常常提醒大家,思想波比光波、电磁波不知道要快多少倍。心想是属於思想波,光跟电磁是属於物、是属於色法,色法是物质,色法的波动永远比不上心法,心法刹那际周遍虚空法界。
『光中悉有佛』,谁知道?祖师告诉我们,念念之中有佛成正等觉,一念如是,念念如是。这些佛在虚空法界,在一切刹土教化,我们只能够再加上两个字,「有缘」的众生,教化有缘众生。这个意思常常听经的同学应该懂得,所谓有缘是指根熟的众生,对於佛菩萨圣贤人的教诲,能信能解能行,这都叫做「有缘」。
清凉大师讲「决择」,他说:「决择有情心行差别,及拣诸法性相不同,方能普化故。」他这个解释『普化诸群生』,决择这两个字从这里讲的,这说得很有道理。就像我们刚才所说的,佛不度无缘之人,佛教化众生是有选择的,对於各个不同根性的众生,要用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方法来教化?天台、贤首都讲到教仪、教法。「仪」是仪式,「法」是方法。这个就是属於选择,这些选择无非是契机。说法不契机,就没有办法帮助众生;一定要契机。下面这一首是第八首:
【佛身无差别,充满於法界,能令见色身,随机善调伏。】
这一首偈是「发起意化」,发起宿世的善根及三乘大行,为「随机善调伏」,清凉给我们说出这个大意。我们再细细看这一首偈颂,『佛身无差别,充满於法界』,这是证得究竟圆满的果德,我们学佛总得要把方向目标订在这里,希望自己早一天有成就。我相信无论在家出家,每一位善友都有这个心愿。
凭我们业障习气这样深重,要想在一生成就,确实不是容易事情。弥陀大慈大悲,专门为我们这些苦恼众生、愚昧众生,大开方便之门,来帮助我们。我们在这一生很幸运遇到这个法门,这一生能不能成就,关键在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缘。《弥陀经》上讲得很好,「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什么是善根?不能不知道,能信能解是善根。什么是福德?能行能证是福德。什么是因缘?第一个得人身,第二个生在有佛法的地方,这些我们都具备了;第三个遇善知识,要有人常常讲经,要有好的同参道友常常在一起切磋琢磨。种种条件统统具足,这个因缘难,实实在在不容易。现代人比从前人有福,现代可以用网路、可以利用电视,许许多多法师在电视、在网路里面讲经说法,所以缘真的是不难遇到。
我们也相信、也能理解、也欢喜去做,就是功夫不得力,这是什么原因?如果我们不能把原因找出来,不能把原因消除,那就难了。原因总是精神提不起来,自己想勇猛精进,就是做不到。毛病究竟在哪里?自己要不细心去反省、去检点,不能把自己的毛病改正过来,我们这一生的机缘又会错过,这叫真可惜!
古德常讲,经论里头也常常提到,「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古时候的人想得到一部经,要从中国走到西域,走到印度,才能求得一部两部,你想想多么的艰难辛苦,得来不易。现代的人福报太大了,全套的《大藏经》垂手可得。得来太容易了,不知道珍惜,不晓得从前取经之难,不知道这些典籍到中国翻译的艰难。代代相传,古老的本子是手写的,到以后是木刻版本。如果我们想想当年这些工程,我们感恩的心才真正能生起,自己感到庆幸的心才能生起来,知道自己真正幸运。大乘经典在我们眼前展开,多少人吃尽辛苦取得来的。他取来,流传下来,目的何在?目的是供养我们的,希望我们藉著他们的辛劳,能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目的在此地。我们能不能体会到古德取经弘传的心意,我们应该如何来学习。
这个地方讲到『能令见色身,随机善调伏』,关键在这个「善」字,随顺众生的根机,善巧方便。这句话,我们读了,我们听了,放眼看看现代的社会,看看现前世间众生,回过头来再想想自己,经文的真实义在哪里?经上说的佛身充满法界,我们不说别的,经典就是佛身,这属於色相。经典里面的文字是智慧的符号,我们看到、听到了,启发我们的智慧。
所以怎样先调伏自己,伏是降伏。《金刚般若经》上,须菩提尊者向世尊请教,「云何降伏其心」、「应云何住」,这是修行人两大问题。「云何降伏其心」,那个心就是烦恼妄念,我们今天讲的妄想分别执著,要怎么降伏?「应云何住」,我们这个心到底要住在哪里?世尊为须菩提尊者说出这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我们也读了、也听了,有没有找到降伏其心的方法?知不知道心要住在哪里?还是找不到,还是不会降伏,不知道心要住在哪里。
这是在般若会上。如果是在弥陀会上,这个问题很简单、很容易就解决了。云何降伏其心?南无阿弥陀佛!你们仔细想想,对不对?你心里头还有妄想分别执著起现行,这一句佛号把心伏住,这个方法妙极了。这一句佛号里头,不但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十方诸佛的威神共同来加持你。你能不能得到加持,就看你的心真不真诚。真诚里面要包含著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一念具足五心,圆满的。以这个心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得到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加持。这是善调伏!心要住在哪里?南无阿弥陀佛!你的心住在佛号上就好了,须菩提尊者问的问题,一句话就解决了。
那我们要问,佛为什么不用这个方法简简单单就答覆了,何必还要说那么多话?因为众生根性不相同。像我的老师方东美先生,你跟他讲阿弥陀佛,他不能相信,他不能接受。这是学者、知识分子,阿弥陀佛对他不契机,他喜欢理论,佛给他讲理。净宗这个法门,两种人最得受用,上上根人跟下愚之人最得受用。上上根人,你一提他就明了,没有疑惑,一句弥陀念到底,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这里面又怕有些人产生误会,这是在所不免的。诸佛如来说法,误会他的人很多,何况我们?把这句话的意思搞错、会错意,一天到晚就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什么事情也不要做了,工作也不要了,家也不管了。这个作法到底是对,还是不对?如果你是真正听懂、真正明白了,你这个作做法对的。工作也不要了,家也不要了,真的一日二日三日七天,你往生了。对!你示现给大众看,这就正确了,他的心纯真无妄,这样行。如果你的心还夹杂丝毫不善,那你就错了。没有看到《华严经》,哪个地方不能念佛!行住坐卧,一切工作里面,佛号不间断。
过去我在讲席当中说过好几次,在美国旧金山,有一位同修甘老居士,他有位亲戚在美国念佛往生的,预知时至,没有生病。儿女在美国,老人,儿女总是希望把母亲接到外国,因为他们自己工作繁忙,生的小孩让老祖母去照顾。我们在外国所看到的,多半都是这种情形。所以老太太做家事,家里面事情,每天都整整齐齐,一家人过得很幸福很美满。洗衣服、烧饭、照顾小孩,工作好像很繁忙,都是琐碎事情,但她的功夫没有间断。往生的那一天,她从来也没有告诉他的家人,哪个也没告诉,因为早晨老人起得早,要做家事。早晨做早餐,儿子媳妇起来之后,吃完早餐,他们要上班,孙子要上学,所以她起得早。
这一天早晨,儿子媳妇起来了,看到老太太还没有起来,早晨没有做早餐,就感到很奇怪。打开她的房门,看到老太太盘腿坐在那个地方,已经走了。仔细看看床铺旁边,她写了有遗嘱,而且儿子媳妇孙子每一个人的孝服,她预先做好了,平常没有露一句话。家里人感到非常惊讶,告诉他们这些念佛的朋友,念佛朋友来看,没有不赞叹的。什么时候她在家里把家人的孝服及后事都准备好了?大概是儿子媳妇上班去的时候,孙子上学,她在家里做这些事情。我们估计,至少她三个月之前预知时至,她才能有这么长的时间做准备功夫。
三个月前晓得,我们新加坡居士林的老林长往生,也是三个月之前就知道。我听他们家里人讲,三个月之前,他写了很多个八月初七,家里人也不敢问他什么事情。八月初七那一天往生,三个月之前晓得,他有足够的时间料理他的后事。所以念佛的人,不是说家不顾了,事也不要做了,错了。念佛人要像甘居士这位亲戚一样,给社会大众做一个好榜样。放下,要记住,是放下心里面的妄想分别执著,不是放下工作,不是放下你的家庭。
佛在经上讲了多少次,「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不离世间,不一样的在哪里?觉!凡夫是不离世间迷,佛菩萨是不离世间觉。又说「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你要是把家也不顾,事业也不顾,什么都丢掉,你是坏了世间法。再看看《华严经》上五十三参,这不是示现给我们看吗?善财童子参访的这五十三位善知识,都是佛菩萨示现的,都是在教导我们的。你看看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他们没有放下工作,他们没有放下家庭。五十三位善知识里面,示现出家的相只有六个人,其余统统是在家相,在家的修行人。善财童子也是示现的在家相,他不是沙弥,他不是比丘。善财童子是年轻人,在家学佛,都是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我们在他们的身上仔细观察,他们如何自行,如何化他,你就能看出他们的随机善巧,调伏自他。先要调伏自己,自己不能调伏自己,你怎么能帮助别人?我们要学的太多太多了。
所以学佛,听经是中下根性的人最好的入门方法。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示现这个样子给我们看。我们如果看不懂,如果不能体会,怎么能对得起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天天不休息,你们想想这是什么意思?实在说,意思很明显,无非是教导我们「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部经愈念愈有味道,愈听愈有味道。你要问为什么这部经读不厌听不倦?是因为你读听遍遍有悟处。也有同学说:「我念了很多遍,听了很多遍,没有悟处,听厌了,不想再听了。」这又是什么原因?这是你不得法,你用功不得法。如果得法,情形就不一样,你会听出门道,听出味道来。这个时候法喜充满,遍遍有悟处;遍数愈多,悟得愈深,悟得愈广。有机会听经,不能不听经;有机会读经,不能不读经。为什么?「愿解如来真实义」,才能真正做到「随机善调伏」。现在时间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