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九五讲)  2002/1/22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595

诸位同修,请看「如来现相品」,眉间胜音菩萨赞颂最后一首:

【一切刹土微尘数,常现身云悉充满,普为众生放大光,各雨法雨称其心。】

清凉大师说「身云普遍,随物立名」,所以这首偈有「名号海」的意思。第一句是讲现身,『一切刹土微尘数』,这一句讲的是数量,这个数量实实在在是不可思议,决定不是算数能够算得出的。这么多的身相,前面跟诸位说了,所有一切的形相都称之为身。『常现身云』,「云」这个意思是非有非无,所以我们要晓得,所有一切的形相、色相都是非有非无的,缘聚则现,缘散就不现。所以一切色相是缘生的,因缘所生法,《中观论》里面说得好,「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金刚般若》里面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都是讲「云」这个意思。因此现象可以受用,不可以执著,执著你就错了。就像我们看电视、看电影,萤幕上的现象你可以享受、可以受用,你不能执著。为什么?它不是真的。萤幕上的现象如是,我们现前这个现象,大家就忘掉了,现前的现象跟萤幕上的现象无二无别。

现代科学技术发达,物质享受已经很普遍,我看最普遍的是照相机。我们在路上看看,每一个人身上都带个照相机。我们自己也曾经照过不少照片,照片照了,放大挂在墙上,常常看看,会看的人开悟了,看照片开悟了;不会看的生情,迷了!同样是一个东西,怎么会开悟?他一看那个照片是幻相,刹那相,就按快门那一刹那留下这个印象。以后有没有?再没有了。再按第二张就不是第一张了,这里面就产生变化。什么变化?我们说一个最简单的,你第二张比第一张老了,你说对不对?人老不是一年一年老,不是十年十年老,刹那刹那老了。再给你说一个事实真相,刹那刹那你往坟墓里头走,你想对不对?你的生命少了一刹那,那一刹那再不会回来的。这样看你那些照片,你会开悟,「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是现代人几乎每个人都有这个经历,所以问题真的就像宗门祖师大德常常问的「会么?」只要会了,那真的是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已获诸佛大神通」

『常现身云悉充满』,这就是讲的整个宇宙,佛法里面常说的虚空法界,时空里面所有一切的色相、形相,自性变现出来的,自性就是毗卢遮那如来。『普为众生放大光』,这个「光」是自性本具的般若光明,自性的德能、自性的相好,圆满显现出来。这里面一切众生有迷有悟,觉悟的人帮助不觉悟的。『各雨法雨称其心』,这个「各」是已经觉悟的人,指诸佛菩萨、法身菩萨,他是真的觉悟,不是相似的。十法界里面的菩萨是相似位,法身菩萨是真的觉悟了。这些觉悟的佛菩萨不舍誓愿,因为他在没有觉悟的时候曾经发过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现在已经证得如来果位,说话要兑现,不能打妄语。兑现那就是要帮助一些没有觉悟的众生,「各雨法雨」

帮助众生里头最重要的一个手段:建立名号。诸位要晓得,名号本来没有的,相是幻相,名是假名。名号虽然是假的,它能帮助众生觉悟,这就是佛家常讲的「借假修真」,所以假的名号用处很大,名号海!佛家教学里头,佛的名号有多少,菩萨名号有多少,说不尽的。佛的名号表性德,自性本具的德用:智慧、能力、相好,都是无量无边,所以名号就无量无边。菩萨的名号表修德,修德就是佛家讲的法门,法门无量,菩萨的名号就无量。这里头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诸佛菩萨都没有名号,名号是随著众生的心,下面「称其心」,这个「心」就是在迷的众生,是称他们心之乐好随缘建立的,没有一定。

我们举个例子你要细心去体会,我们全心全力学习《地藏菩萨本愿经》,参与学习的人这个时候就是地藏菩萨;明天我们换一个科目,我们大家都来参究《普门品》,到第二天大家都是观世音菩萨,名号哪有一定?诸位同修要知道,所有诸佛的名号,总而言之都是毗卢遮那佛的名号。为什么?毗卢遮那佛是法身,就是虚空法界。所有菩萨的名号,就是一个修行人的名号。我这个说法如果你要是体会不过来,你感觉得迷惑,怎么会是这个样子?现在我们在一些应酬场合,应酬场合头一次见面,总是交换名片,我们看到有很多人名片是摺叠的,他头衔太多,几十个头衔,那个名片一张印不下,翻过来印还是印不下,必须要接著第二张,所以是摺叠的。一个头衔就是一个名号,他怎么那么多名号?显示他多才多艺,他有许许多多的事业,一个名号没有法子表示出来,所以名片展开的时候,一大堆的名号。你从这个地方去体会,一个真正修行人具足一切菩萨的名号,他在修行过程中修的。

所以菩萨问的是名号海。名号之中也是平等的,《金刚经》上所讲的「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平等法里面,还有个特别的例子,为什么阿弥陀佛的名号大家都称扬?受持就是称扬;观世音菩萨的名号,普遍受到大众称扬?没错,弥陀、观音名号,不但我们娑婆世界的人普遍称扬,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刹土里面微尘数的众生,每一个众生都称扬。这是什么道理?契机。你想想看一切法门里面,谁不喜欢慈悲?观世音菩萨慈悲;谁不喜欢方便?阿弥陀佛最方便,一切诸佛如来都没有阿弥陀佛那么方便,不断烦恼也能往生。佛法里头常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这么个原因。所以,这个名号就尽虚空遍法界的弘传开了。

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佛法里面讲到修学,可以说无量的行门总不离慈悲,慈悲这一门非常显著的含尽一切法门、统摄一切法门。我们不能没有慈悲心,没有慈悲心与性德就不相应,没有慈悲心与一切众生就不能起感应,什么叫感应?你就没有心愿去照顾众生、去帮助众生,这一点诸位同修要晓得。我能力做不到,我心愿有,这个心愿念念不舍,哪一天有这个能力、有这个机缘,它就兑现了。如果你没有一个强烈的帮助众生的愿望,这个心或有或无,愿心没有根、没有力,纵然遇到缘也无所谓,机会抓不到,往往空过,愿变成空愿。当然善愿要能够实现,固然要靠自己的愿力、心力,念念不舍,而且自己确确实实认真努力修行,把这个功德回向一切众生,与诸佛菩萨、与一切众生起感应道交的作用。我们回向偈天天念,「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什么功德?自己真正修行的功德。修行,念念之中、行行之中,你不能说生活不是修行,你不能说工作不是修行,一切交际应酬都是修行,没有一样不是修行。

我现在教一些同学们学「沙弥律仪」,你看看二十四门威仪哪一门不是修行?威仪里头讲,洗脸漱口都是修行,大小便溺都是修行,起床睡觉也是修行。儒家讲三千威仪,佛家讲八万细行,给诸位说,这是普贤行。总的说都在起心动念随顺性德,那就是佛菩萨;随顺自己烦恼习气,这是错误。如何把日常生活当中随顺烦恼习气这一面改正过来,随顺性德。什么是性德?世出世间大圣大贤他们显示那个样子就是性德,他们教导我们的都是性德,「常现身云悉充满」,性德!他们的起心动念是光明,没有一丝毫染污,他们的心念纯净纯善,放光!他们的言语放光,他们的形象放光,身语意三业都放大光。我们从什么地方来接受?从经教里面来接受,你果然把佛经看懂了,诸佛如来三业大光你就能感受到,在这里头就得益了。

大乘经上常讲世尊的三轮教化,三轮是身、语、意,慈悲到极处,方便到极处!现在我们所修的、采取的是持名念佛,根据净宗三经,不仅是世尊,一切如来的教诲,我们采取持名念佛。《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这不必说,非常明显,《观无量寿佛经》十六观,最后第十六是持名念佛,我们在《十六观经》里头采取最后的一种。在佛法里头它这个排列有顺序,后面比前面殊胜,这种排列方式也是称众生心。我们世间,最常接触的是娱乐:音乐会、舞会、戏剧,最好的一出是摆在最后,叫压轴戏。为什么会想到这个放在最后,最好的为什么不摆在前面?前面如果是最好的,看完之后人都走了,后头都不如前面,还有什么看头?最好的放在后面,来看戏的人总希望看到最好的一出,那好了,慢慢看,你会看终场。音乐会、舞会都是这样,最精彩的在后面,让你在观赏的时候永远保持你的兴奋,现在一般人讲永远保持著高潮。佛教学也是如此,最好的那个法门都摆在最后。

我们看《楞严经・二十五圆通章》,这是佛讲到这里,问问他这些大弟子:你们每个人修行证果,你是用什么方法?你们个人向大众提出报告。二十五位菩萨出来做代表,他们排列的顺序是依照十八界七大,六根、六尘、六识,七大是 地、水、火、风、空、见、识,按这个顺序。观世音菩萨所修的耳根,按照这个顺序排,他排第二。可是他很特别,他没有按照顺序排,他排到最后,把他调到第二十五。大势至菩萨根大,地、水、火、风、空,见就是根,后面是识,他的顺序应当摆在弥勒菩萨的前面。弥勒菩萨是修识大、唯识,大势至菩萨,他排在弥勒菩萨的前面。《楞严经》上不是这样的,他跟弥勒菩萨两个对调,弥勒排在二十三,大势至排二十四,观世音排二十五。这个排列顺序我们学教的人要留意,那是表法的意思,唱压轴戏,最好的。所以许许多多人都疏忽了,把观世音菩萨从前面调到后面,调的幅度很大,很明显看得出来;大势至菩萨只跟弥勒菩萨换一个位子,很多人疏忽了。所以二十五圆通里面讲特别法门,是两个特别法门,不是一个。我遇到很多学楞严的都把这条疏忽,粗心大意!

大势至菩萨代表念佛法门,念佛法门是特别法门。有人问,为什么不把大势至法门摆在最后,把观世音菩萨摆在前面,为什么不这么摆?不能这么摆,排列顺序是有道理的,根据众生的根性。大势至菩萨念佛法门是普遍适合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修学,它是特别法门,包括我们在内,娑婆世界不例外。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特别契合我们娑婆世界众生,所以把它摆在最后。在佛法三千年承传当中,观世音菩萨的知名度真的是超过阿弥陀佛,这个世间哪一个人不知道佛教有一个观世音菩萨?的确还有很多不知道阿弥陀佛的。那个排列是有关系的,不能把位子搞错,这里面真的所谓是学问、见识。

前天我叫你们整理一个相片本子,你们里面顺序就不妥当,从这个地方看到你的智慧、看到你的见识。你们几个人各人贴各人的照片,照片都是那么多,你们三个人贴三本,我拿来看看,三本排的次序不一样,从这个地方看到你的程度之优劣。日常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过去我们跟韩馆长三十年,韩馆长在这方面有过人之处,很多人比不上她。她动作敏捷,她做事情有一套程序,所以很短的时间处理许多事务。像平常你们在厨房烧一餐饭,通常家里头五、六个人吃饭,大概是四个菜一个汤,韩馆长需要多少时间?给诸位说,二十分钟,她东西就拿得出来。我们一般人二十分钟烧一个菜都烧不好,她怎么能够把四菜一汤都做好?不能不佩服她,她做事情有条理、有顺序,许多事情她能一次把它完成,动作快,反应快。这个厨房里面的东西她没有学过,她年轻的时候是富贵人家出身的。她们家里人从事航海业,私人的轮船公司,那个时候中国经营航海业的她们家最大,比它大的是国营招商局,中国航业招商局是第一,她们家是第二,有四十多条轮船跑全世界,她是这样出身的。什么事都会做,家里老人教,她学得快,那个也是不常下厨房的,可是一看就会了。

在图书馆,你们许许多多人在厨房里面都是馆长教的。特别是法会期间,有很多居士发心来主厨,馆长是总指导。她天天下厨房去尝菜,「你这个作法要改进」,天天在教,很内行的行家对她都不能不服。她的耳根很利,有音乐天才,那个唱念,她是在家居士,参加几次法会跟著大家听听,她都会了,回来教你们。我们图书馆的法器,馆长教的,她很喜欢唱,很喜欢敲法器,教导你们。她自己常常跟我开玩笑,她前生大概是赶经忏的和尚,一听就会。所以我们根性钝一点不怕,要好学、要肯学,要认真努力的来学习。我们学好了度众生,拿我学的这一套布施供养。尤其是生活方面衣食住行的供养,非常必要。佛接引众生,大乘佛法常讲「先以利欲勾,后令入佛智」,这是释迦牟尼佛教给我们的原则。首先你要能教他称心如意,你要懂得众生的心理、懂得众生的爱好、懂得众生的需求。菩萨修的福德,福德不是自己享受,是供养众生,他心里欢喜。他欢喜你、他感激你,你说的话他听,然后你才教他断恶修善。这是因果教育,我们人生为什么这么苦?过去造作不善的因,现在造作不善的缘,不善的因跟不善的缘集合起来,不善的果报就现前了。这个事情要常讲,要举出许许多多例子给他看,他才能相信。

学佛第一个目标是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像《了凡四训》一样。我前生没有修福报,现在努力的修,中年以后福报现前,晚年就不受苦了。没有福报的人,在中年要是疏忽不肯修福报,你晚年必定受苦,谁照顾你?尤其在今天这个时代,儿女靠不住,儿女心目当中不会照顾老人,你要防著这一招。用什么方法?修福,我全心全力乐意照顾老人、照顾病人,将来我老的时候有很多人照顾我。不是我要求他们来,是自然而然的,这是果报。你不修善因,你怎么会有善果?所以头一个用这些方法能劝人回心向善。我们大家在一起生活,从内心里头真诚的爱心、无条件的爱心照顾每一个人。我们今天选择图文巴这个地区,原先我们也没有做过调查,佛菩萨安排的,这个地方是什么?佛法里面讲的福田,我们遇到这个地方,到这个地方来好种福田。什么福田?这个地方退休的老人很多,缺乏人照顾,我们到这个地方看到这些老人,就像看到自己父母一样,全心全力照顾他们,我们在这里种福田。谁懂得这个道理?大好的福田、真正的福田在此地,我们遇到了。我们居住这几条街,我看了都是老人,有的是老夫妻两个,有的是一个人,他们很寂寞,年岁大了都退休了,纵然物质生活还能过得去,精神生活非常缺乏。所以我们每个星期六举办一次温馨晚宴,安排一点节目给他们欣赏,我们在种福田。如果这边有这个缘分,我们真的想建一个退休村,这是我想了几十年的「弥陀村」

前天昆士兰大学两位教授来访问,提到他们非常关心世界和平、社会安定,学校里面现在开这个课程来研究讨论这桩事情。如何有效的能真正落实社会安定、世界和平?所以他们有一个和平的研究中心。他说现在全世界有八个学校开这样的课程,而以昆士兰大学规模最大,举办的时间最长,最有效果,这是好事情。前些年,说这个话大概是四年前的样子,我访问这些大学,每到一个学校,我都给校长、给教授们建议,希望能够设立一个多元文化研究所,就是培养这些和平工作人员。希望从研究所里面培养学生、培养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出来以后,我们可以在大学里面办一个学系,最好办一个学院:多元文化学院。它现在以「和平」很好,「多元文化和平研究所」,将来扩展成「多元文化和平学院」,这里面培养的那就是一种特殊外交人才。他将来做什么工作?专门做不同种族的团结、不同宗教的团结,这是世界和平的根本,能够把族群之间、宗教之间一些误会隔阂化解掉,世界和平就能落实。我当时谈话,有些校长、教授他们听了都很赞同,告诉我他们认真来考虑这个问题。昆士兰大学已经在做了,格丽菲斯大学也在做了,这两个学校都找我,我最近要抽个时间去访问。如果我们将来有机缘,我会在这附近找一块土地,我们建一个「多元文化和平村」,我们不叫弥陀村,叫弥陀村佛教的色彩太浓厚了,多元文化和平村。我们这里面用最低的收入照顾老人,欢迎不同宗教、不同族群我们大家在一起过幸福美满的晚年,给世间人做个好榜样。好,现在时间到了。

我们继续看胜音菩萨最后一首偈,这个意思还要补充。

【一切刹土微尘数,常现身云悉充满,普为众生放大光,各雨法雨称其心。】

讲到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前面虽然说了不少,名号的义趣要懂。说到念佛,弥陀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我们常常听到古大德常说,在许多注疏里我们都能看见,说这些话确实是有根据的,不是随便赞叹的。阿弥陀佛这个名号,如果就文字表面上来解释,这个名号是梵语音译的,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这个名号完全翻成中文就是「无量觉」,这就字面上来说的。它的意思是一切无量,只要於一切法真正觉悟了,没有一法不是无量的,这个事情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了。如果不能够好好的学习《华严》「一切无量」我们很不好懂,也很难接受。不觉是有量的,觉了真的是无量的。世尊用无量寿、无量光,来解释这个佛号,这个解释很好。「寿」是时间,过去、现在、未来,「光」是空间。用这两句话来解释,那就是我们中国人讲的宇宙,也是《华严经》上讲的尽虚空遍法界,大乘法里常讲十方三世;光是十方,光照十方,寿通三世,十方三世就是一切时空里面所包括的,那不是无量吗?真的一法都不漏。就佛法上来说,不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都包含在其中,乃至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无量无边法门也在其中,都不能超越这个名号。所以这个名号就能代表所有一切诸佛菩萨的名号,是总名号。

我们在经典上看的古人注解,有所谓「总相」「别相」,阿弥陀佛这个名号是名号里头的总相,无量无边诸佛如来的名号是别相,总名别名。既然包一切诸佛名号,哪里不包菩萨名号的道理?菩萨名号全包了,你想想声闻、缘觉乃至一切众生的名号,都包括在其中,一个也不漏,「名号海」这个意思我们就体会到了,真的是名号海。一切名号当中,阿弥陀第一,这个意思我们也能够体会到一点。但是古人更有一种说法,这个说法我们在讲席里面也讲过多次,但是今天有许许多多同修你还没有听说过,已经听说过的多听几次不妨碍,加强印象。

隋唐时代是中国佛教的黄金时代,最兴旺的时代,帝王大臣热诚的护法。外国最普遍的像日本、韩国、越南都派留学生到中国来学佛,佛法从那个时候传到这些亚洲周边的国家。这些都是著名的学者,他们曾经在一起讨论过,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教,哪一部经教是第一,足以能够代表全部的佛法?大家共同有个见解,都认为是《大方广佛华严经》,所以一切经中《华严》第一。在那个时候经过他们的公认,推出《华严》是经中之王,一切经论都是《华严》眷属,把《华严》称为根本法轮。好像一棵大树一样,这是根本,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就像这树里头枝枝叶叶,很有道理。《华严》最后归宿归到哪里?归到极乐世界。佛讲西方极乐世界的根本经是《无量寿经》,再一追究,《华严》《无量寿》《无量寿经》变成第一的第一。《华严》如果不归《无量寿》《华严经》没有结论、没有圆满,「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经》圆满了。整部《华严经》讲的是普贤行,普贤行归极乐世界是大圆满。所以《无量寿经》就比出来了,《无量寿经》是真正第一。

《无量寿经》的经本,我们现在所读的是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会集得好,五种原译本、过去的两种会集本、一种节校本都比不上。夏老居士绝对不是普通人,他来到这个世上干什么?就是来干这一桩事情,帮助末法九千年的众生,有一条了生死出三界的明确大道。他来干这个的,这是他的使命,他不是普通人。像早年蕅益大师出现在这个世间,是来干什么?注解《阿弥陀经》,注得好,使净宗的学人对於这个法门断疑生信。印光大师对他的赞叹:即使古佛再来给《阿弥陀经》做个注解,也不能超过其上。夏老居士不是注解是会集,也可以这么说,他的会集本就是阿弥陀佛自己来也不过如此。我讲的是真话,不是假话。

这个本子分为四十八品,跟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相应。四十八品哪一品最重要?大家都晓得第六品最重要,第六品是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哪一愿最重要?这不用我们说了,古大德说过,四十八愿第十八愿最重要,第十八愿是「十念必生」。但是我们要知道,十八愿是最重要,如果缺十九愿那就不行了。这个经本「三辈往生」「往生正因」这两品里面,佛说得很清楚、很明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必须具备的条件:「发菩提心,一向专念」,第十九愿是发菩提心,第十八愿是一向专念,所以一向专念一定是连到发菩提心。佛在「三辈往生」这一品里面,上辈往生:「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中辈也是的,下辈还是的,都是这一句话,你就晓得这一句话是多么重要。什么叫菩提心?菩提心是圆满的觉心,真的觉悟了。不觉悟怎么能修普贤行?普贤行是舍己为人、牺牲奉献,不觉悟的人做不到,我们从这个地方去体会。

现在这个社会上有人提倡本愿念佛,只执著第十八愿,其他都不要了,这不是佛说的。有一些学这个法门来问我,我说不太可能往生,为什么?跟佛经上讲的不相应。「本愿念佛是古大德提倡的」,我说是的,「古大德提倡他能往生,你不能往生」,什么原因?古大德一愿里面含摄一切愿,你不是!清朝干隆初年的彭际清居士讲:《无量寿经》就是中本《华严》,换句话说,经本文字分量有广略不同;《华严经》分量大,八十卷,《无量寿经》分量少,只有一卷,但是里面讲的义理没有两样,无二无别。《无量寿经》的境界是事无碍境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跟《华严经》同样具足十玄门,你就晓得弥陀四十八愿每一愿都具足其余的四十七愿,少一愿它这一愿就不圆满。你们今天修本愿、修第十八愿,第十八愿是不是包括其他的四十七愿?如果包括,那你往生还有希望;你要是不包括,没有希望。修本愿念佛的同修要懂得,四十八愿的详细说明就是全部的《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每一字、每一句都离不开四十八愿。第十八愿就是执持名号,所以「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就是这么出来的。

《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无量寿经》的注解,是《无量寿经》的详细说明。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这一大藏教,现在我们称为《大藏经》,全部的《大藏经》《华严经》的注解、是《华严经》的细说。所以一大藏教归《华严》《华严》《无量寿》《无量寿》归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归第十八愿,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所以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把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教的全部都包括了,总题目!不但是释迦牟尼佛教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教的无量无边的佛法都在这一句名号里头,这一句名号是总题目。你要是把这个道理搞清楚、搞明白了,你才欢喜持名,你才真正了解古人所讲的「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你才懂这一句话;人家要问你,你能够答得上来。以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念这一句佛号,你就得到一切诸佛的加持,哪有不开智慧的道理?哪有不得福报的道理?你要用真心,夹杂一点自私自利、夹杂一点点分别执著,就把你持名念佛的功德破坏了,你念佛没有效果、没有那么明显的功德,道理在此地。所以经教不能不深入,佛讲的「深解义趣」很重要,你解得愈广、解得愈深、解得愈透彻,你那句佛号的力量愈大。

我这一生把业力转过来了,我自己不知道,甘珠活佛说出来的。我跟他很熟,我在没有出家的时候,住在新北投,他的庙就是新北投的广济寺。那个时候我跟章嘉大师学佛,他是章嘉的学生。我下了班之后,没有事情就到广济寺里面去找他聊天,跟他在一起喝茶,很熟。他跟我讲,他说:「我们在背后都说你,说你人很聪明,可惜一点福报都没有,前生不知道修福,而且短命。」我说:「这个不要在背后说,当面说都可以,我完全能接受,我自己知道。」我学佛,朱镜宙老居士给我一本《了凡四训》,我第一本看的书,我看了之后很受感动,了凡先生早年那些坏习气我统统都有;他还有点好处,那个好处我没有,我命比他更糟糕。他的寿命五十三岁,很多人给我看相算命,我的寿命四十五岁。我也没有求福,我也没有求寿,我什么都不希求,我把我的时间定在四十五岁,以后没有了;认真努力修来世,这一世没有法子,修来世。那个时候真用功,夜以继日,晚上常常不睡觉,读经拜佛。我也没有做其他的运动,拜佛的时间多,这是很好的运动。

最早我跟忏云法师在埔里住茅篷,我每天拜八百拜,住五个半月拜了十几万拜。除日常工作之外,那工作真的在那里修了福,供养三位法师,供养一位老居士,修了一点福。以后离开埔里,到台中「慈光图书馆」亲近李老师学教。甘珠跟我讲:「你这些年来讲经说法功德很大,你不但有福报,你还有很长的寿。」同参朋友给我说出来,我今天说出来是给你们同学们做个样子。我细细看看你们,你们的福报不比我强多少,你们的寿命也有限,应当要把时间抓紧,古人讲一寸光阴一寸金,佛法是说「一寸光阴一寸命」,你的寿命随著光阴刹那刹那在那里减少。

所以一般人做生日,生日有什么好庆祝?庆祝你的寿命又短了一年,这是实话,你距离死亡又接近一年,你说你有什么好庆祝的?世间人迷惑到这个程度!中国古人讲生日是母难日,这个话说得有道理。要纪念母亲生我的时候受那么多苦难,我要想著如何来报答,这就对了。所以学佛的人懂得生日那一天应当吃素,素食,应当诵经拜佛回向给自己的父母,这个有好处,这才真正值得提倡。所以事实真相总要把它认识清楚,最简单的回向方法就是念佛,这比什么都简单。念个一千声佛号、念一万声佛号,你要没有时间、工作繁忙,念一千声佛号,时间不太长;如果有时间念一万声佛号,给父母回向,这是好事,用这个来庆生。这是把阿弥陀佛「名号功德不可思议」,略略的说出来了。你真的明白、真的懂得,我们起心动念都是阿弥陀佛,不要想别的,想别的没有好处,想阿弥陀佛无量无边功德。「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话是真的,决定不是假的。这一段经文我们就讲到此地。

现在看这一大段里面的第二段,十方菩萨赞德。十方菩萨就是十个小段,第一东方莲华光菩萨。请看经文:

【尔时众中复有菩萨摩诃萨,名观察一切胜法莲华光慧王,承佛威神,观察十方而说颂曰。】

这一段文是说偈的仪式,我们在前面看得很多。在这个地方我们要留意的,菩萨说偈,『承佛威神,观察十方』,这两句话不能疏忽。承佛威力,我们一般讲谦虚,不敢自以为是,我能够说偈赞佛,这个能力是佛力加持的,虽然是谦虚,也的确是事实。特别是我们末法众生,凡夫身升座为大众讲经说法,如果不得佛力加持,哪有这个能力?那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得佛力加持?学佛身口意总得要有几成像佛,自然就得佛力加持。怎么学法?我这是五十年的经验,我五十年把佛法总结归为二十个字,你只要把这二十个字做到,你跟佛就有感应。我讲这二十个字大家好懂,印光大师讲十六个字,诸位要知道我这二十个字跟印光老法师十六个字异曲同工,说法不一样,内容没有两样。他老人家讲的是「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念佛,求生净土」,这十六个字讲得好,好极了!但是一般人不懂。我离开台中之后在临济寺出家,有一天有一位老法师问我:敦伦尽分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话「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谁懂?我一想没错,这八个字现在确实没有人懂,所以我以后就改变口气了。可是印祖这八个字太好了,确确实实有资格指导末法九千年众生得生净土。你要没有前面这八个字,后面「老实念佛,求生净土」,你就不会老实;前面这八个字你做到了,你就老实。

什么叫敦伦?用最简单的话来说,伦是伦理、是伦常,这是儒家讲的。儒家讲五伦,人与人的关系:夫妇,父子,兄弟,君臣,朋友。人与人关系搞清楚,能够完全遵守伦理的观念,和睦相处,这叫敦伦。出家,出家也有伦理关系,你拜个老师有师徒,师徒就像父子一样,你有师兄弟,所以出家人还是有伦理关系。如何敦睦伦常?你这个团体会兴旺,道场会兴旺,家和万事兴。尽分,是尽自己的本分,现在我是什么身分,我在这个团体分配给我什么工作,我认真努力把自己的本分工作做好,跟大众能互相配合,这叫尽分。就好像一个钟表一样,钟表是许许多多齿轮组合起来的,这个齿轮带动那个,那个又带动那个,各个齿轮尽它自己的本分,又能互相配合,这个钟表的指针就准确了。尽分是尽自己的本分,还要跟大众互相配合。这个道理一展开,我们自己做好,要跟社会各行各业来配合,整个社会就健全。佛法就更大了,你把你自己本分工作做好,要跟尽虚空遍法界,上跟诸佛如来,下跟一切众生,都要能够配合得很好,那是什么?普贤行。所以它这个字里头含义实在讲太深太广了。

「闲邪存诚」,闲是防止,决定要防止邪知邪见,要防止邪言邪语,要防止邪行、不正当的造作;存诚,要存真诚的心。你看看这八个字多好!心地真诚,善护三业,闲邪就是善护三业。《无量寿经》上讲的「善护口业,不讥他过」,举一个例子,「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这叫做闲邪。真诚就是菩提心,「存诚」就是发了菩提心,菩提心是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信愿念佛就是回向发愿心,这样求生净土,哪有不生的道理?决定得生。这是讲「承佛威神」,我们有这样的心态,这样认真努力修学,自然得到诸佛如来威神的加持。经卷一展开,自自然然你就看到无量义,说不尽。

下面这一句很重要,「观察十方」,心里常常念著十方无量无边世界里面的众生,上求下化,教学相长。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讲,「言众中者,大众海中,前列名处,名观察胜法莲华幢」。这是前面列名,为什么?跟这个地方有一点不一样。「幢相高出」,幢是高显的意思,王是超胜的意思,「此喻相似」,这是说明前面的名字跟此地的名字稍微有点出入,前面列名的地方是「观察胜法莲华幢」,这个地方的名号是「观察一切胜法莲华光慧」「光慧即是所喻幢体」,清凉是介绍菩萨的名号,前后有一两个字不相同,但是意思是一样的。佛为什么把名字说得有小小的差别?翻经的法师也没有把它统一过来?这里头都有教学的意思在里头。什么意思?教我们不要执著名字相。马鸣菩萨教我们,「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要这样去听法,你才能入如来真实义。

佛法跟世法的差别就是著与不著,一著相给诸位说全是世间法,佛法也变成世间法;如果离相,世法都是佛法,哪一法不是佛法?你能够离妄想分别执著,法法皆如,法法皆是,如是我闻。如果著了相,哪一法是佛法?没有一样是佛法,《大方广佛华严经》也不是佛法。你有分别、你有执著,绝对不是说在一切法里头,我这个有分别执著,那个没有分别执著,这个不可以。一不分别,一切都不分别;一不执著,一切都不执著,这就对了。没有说是在一切法里头那一半我执著,那一半我不执著,这是凡夫,这是不觉。没有说这里觉了一半,那一半迷,不是的!一迷一切迷,一觉一切觉,一定要懂这个道理。

所以真正用功夫在哪里用?我们感谢章嘉大师,就在看破放下上用功夫。放下什么?放下执著、放下分别、放下妄想,只要你放下,逐渐逐渐所有一切性相、理事、因果,随著你放下的程度,慢慢的都明白了。你放下的愈多,你明了就愈多,这个明了就是智慧,你智慧就透得多。放不下,亏吃大了,放不下怎么用功去学,还是不懂。讲经参考许许多多的注解,讲稿、笔记写了一大堆,端到讲台上还是不懂,你讲的全是别人的,而且是别人的大杂烩,你在那里做会集本,会集所有注解。注解各人见解都不一样,所以你把这个注解端出来之后,就把人讲迷惑了。你不讲人家还有一点意思,一讲的时候,所有一切意思都没有了。

早年我有个同学,这都往生不在了,他学讲经就是用这个方法。我给他讲他不相信,学讲经,找了许许多多的注解,古人的注解、现在人的注解。他是真用功,写讲稿。一个小时的讲稿,大概差不多一万多字,至少是一万两三千字,抄出来是大杂烩。上台去讲法缘不好,来问我,我给他分析、给他说明,半信半疑,不能接受,那就没法子了。他认为那个方法好,就照那个方法,好像讲了没有多长的时期,以后就放弃了,还是做经忏佛事去了。所以这个事情没有老师指教,如果对老师没有信心,你怎么能学得出来?不但佛法,世间法也如此,任何一法都得要有好老师指导,所谓是「明师出高徒」。你要没有好老师,不能成就。求学之道一定要信仰老师,一定要遵守老师的指导,你才能成功;阳奉阴违,还是不能成就。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