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五九讲) 2002/1/4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559
诸位同学,请看《华严经.现相品》,前面第三个疑问:
【云何是诸佛加持。】
这一句清凉大师引用「离世间品」,有十桩事情,前面跟诸位讲到第四桩,「闻诸波罗蜜如说修行」,会得佛力加持。下面第五条,「知生死苦而不厌恶」,能得佛力加持。生死确实是苦,真正是苦不堪言,但是菩萨有智慧有能力,用我们的话来说他能够承担得起。如果就佛法而说,他已经入二空的境界,人法皆空,所以世间一切苦乐事对他都没有影响;换句话说,他都不会放在心上,因此他不会厌恶,所以他才能够到这个世间来应化,来帮助一切苦难众生。这是诸佛如来的本愿,当然得佛力加持。这桩事情我们要晓得,我们要有一定程度上的认知,努力的学习,当然也能得佛力加持。第六,「观甚深法得无量果」。这桩事情我们能够想像得到,一个人真正能这样做法。甚深法是讲一切法的性相、理事、因果,任何一法你要从这六个角度去观察,深广都是无际的。为什么?因为一切诸法都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性识没有边际,性识变现的事相哪里会有边际?哪里会有底?一般众生迷失了心性,不知道心性的德用,不知道性相、事理是一不是二,也不知道这其中因果的关系,这是迷惑颠倒。你能够观察,你观察得愈深,在我们学习方便里面来说,你证的果位就愈高。其实果位哪有一定?果位实在讲是假设的,是因为你契入深度、广度不相同,用这些方便说法,让你能够体会得到、理解得到,这个肯定得佛力加持的。
第七条,「为诸众生说二乘法,而不证取彼乘解脱」。这就是有些众生小乘根性,你给他讲大乘佛法,他不能接受、他怀疑,给他讲小乘法他欢喜。菩萨、诸佛如来说不说小乘法?说,说得很多,我们中文《大藏经》里面,《四阿含经》就是小乘经。菩萨虽为小根器的人说小乘经,但是他自己不会去证小乘果。那我们要问,小乘行我们要不要?要。大乘经上都讲得很多,小乘行是大乘菩萨行的基础。哪些是小乘行?五戒十善是小乘行,藏教的四念处是小乘行,四正勤、四如意足,所谓三十七道品是小乘行;可是我们要知道,三十七道品通大乘。天台家说为藏通别圆,藏教的三十七道品,通教的三十七道品,别教的三十七道品,圆教的三十七道品,那就不一样了。藏教的四念处、四正勤,对我们现前修行很管用,确实有好处。我们要用它做行门的助修,它能帮助我们得清净心,能帮助我们念佛功夫得力,所以不能轻视。现代人犯的通病,大乘学不像,小乘瞧不起,这个问题就严重了。学佛学了一辈子,结果就像从前李炳老常说的,「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境界一丝毫没有转过来,不如世俗的一个善人,这是就果报来讲比不上世俗的一个善人,我们不能不知道。所以这都是得佛力加持的条件。
第八,「乐观无为法而不住其中,於有为无为不生二想」。这是标准的大乘菩萨,爱好无为法,但是不住无为法,这就对了。为什么?住无为法就住大涅盘,把度众生的缘就断掉;你要住有为法,你就堕落到六道轮回。所以真正觉悟的菩萨,不住有为、不住无为,这个意思就是不住生死、不住涅盘,二边不住。他应化到世间来帮助一切苦难众生,他不住无为;虽然帮助一切众生,他绝对不沾染世间的烦恼习气,他不沾染,他不住有为,这叫真正得大自在。有为无为是佛方便说,觉悟的菩萨心里很清楚,於一切法不作有为无为想。教化众生呢?言语方法上的方便,可以说有为、可以说无为,他自己心里有为、无为念头都不生。为什么?如果有这个念头他就住二边,二边不是佛法。就像六祖那个例子:有为、无为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所以菩萨入不二法门,佛哪有不加持的道理?佛不是有心加持的,佛也不是无心加持的,为什么?有心无心是二法,不是佛法。到底诸佛如来怎么加持的?给诸位说,法尔如是!我们一般人讲自自然然的,自然如是,佛确确实实没有起过什么心、动过什么念头。怎么加持的?相应,这是我们一般人讲感应,佛法讲相应,与佛相应自然就得到了。像阳光普照大地,你选择一个没有遮蔽阳光的地方,你不就得到阳光普照了吗?阳光不就加持你了吗?如果你躲在一个遮蔽阳光的地方,阳光加持不到你。你走出你的遮蔽,接受阳光普照,阳光并不是有意加持你,也并不是无意加持你,有意无意都说不上,叫法尔如是,自然而然,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一切诸佛就像阳光一样,我们要怎样跟他相应?相应之道总不外乎我们的心跟佛是一个心,我们的愿跟佛是同一个愿,我们的行跟佛是同一个行。佛的心是什么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佛的愿是什么愿?总的来说四弘誓愿。我们真正有这个愿,这四句是我真实的愿望,你得佛加持,跟诸佛愿望相同。佛是什么行?总不外乎四摄六度,四摄六度是佛行,我所有一切作为都与四摄六度相应。这三条要是真的相应,你一切时一切处都得诸佛加持,你的言语自然就是佛的言语。
第九,「至无生处而现受生」。这是讲你自己已经证得无生,六道众生有感,你还是会受生。这个东西也不必作意,也不必去想,一切都是自然的,应以什么身得度,他自然就现什么身。不会说是「我要观察这个人,应以佛身得度我就现佛身去教化他」,没有这个念头。「这个众生应该给他说什么法?我想想给他说什么法」,也错了!那是凡夫的妄想分别执著。不要说是如来果地,就是分证佛位圆教初住以上,我们在《华严经》上有时候称他作法身大士,他们都没有作意。也就是说,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成就无量无边的佛事,这个佛事就是觉悟众生的这些事业,都不曾起过心,都不曾动过念头,这些都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时间久了,次数多了,中国古德常常讲的熟能生巧,你就会体会到这桩事情。我们遇到陌生的人,从来没有见过的,他向我们提出一些问题,我们随口就解答,并没有想到「这个问题我琢磨琢磨应该怎么说」,没有,确实是随问随答。听跟答覆都没有作意,都是非常自然。佛的智慧德能比我们高太多了,我们学习的时间久了,都有这样的成绩、有这样的效果,如来果地还用得著说吗?这是我们能够体会得到的。
最后一句,「虽证得一切智,而起菩萨行,不断菩萨种」。这是大慈大悲圆满的示现。证得一切智,也就是你的果位已经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你还不舍菩萨行,你不断菩萨种,你能为一切迷惑众生去示现。就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为我们示现种种苦行那个样子,真正是难得。示现修道这个道心的发起,你为什么会想修道?你看为我们示现出去游玩,太子出去游玩,在路上看到一些生老病死,感触很深,想到我现在是很快乐,我病的时候就不快乐了,老的时候就不快乐了,死的时候不快乐了;再想想这个问题,是一切众生无论贫富贵贱,你都要受,你能够逃得过吗?我们出门在路上看到老人想到我会老,我老的时候跟他一样苦;看到病人的时候想到我会生病,看到死人的时候想到我会死;看到人在受灾受苦难的时候,他很不幸,我也可能会遇到,於是修道的念头就生起来了。这是世尊示现教导我们的,你为什么会有修道这个念头?念头就从这个地方产生的。我告诉诸位同修,这个话我也讲了很多次,我从小这种感触就很深;我生的这个时代很不幸,遇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看到战争的残酷,到处都看到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看到痛苦凄惨的现象,给我深刻的印象。以后我辗转到台湾,我工作上班,那时候上班都还有时间看看报纸。我看报纸跟一般同事看报纸不一样,他们看新闻看里面一些内容,我看什么?我报纸一打开,头一个看讣闻,就是每天人死了之后在报纸上刊登讣闻,我看那个,所以有很多人觉得我很奇怪。我看这个东西,今天多少人走了?我看这个。这里头有年岁大的,也有很年轻的,男女老少都有,贫富贵贱都有,天天给我警惕。所以我那个时候想到,人生到世界上来干什么?只有一条路,向坟墓里面勇猛精进,一步都不肯停。我看这个东西想到这个问题,一天一天接近死亡。过年,过年有什么好庆祝的?距离死亡又近了一年,这是事实真相。这个问题不能够解决,哪里来的乐趣?
释迦牟尼佛所以出家修道,出家修道的目的何在?解决这个问题。哪一天我真正能够了生死出三界,证得不生不灭,这才欢喜!把六道轮回里面的状况搞清楚、搞明白,六道轮回以外的还有四圣法界,还有诸佛无量无边刹土,什么时候我们能够自由自在的去旅行,去观光去考察,甚至哪个地方欢喜就到哪里去住,这叫得大自在。现在由於交通便捷,出国观光旅游是现代人几乎在一生当中不能够避免的,总得要出去玩玩,开开眼界。即使拿到全世界的签证,你没有办法离开这个地球,你拿到整个六道的签证,你出不了六道轮回。佛在大乘经上告诉我们,只要真正能够做到明心见性,你就拿到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刹土的签证,於是尽虚空遍法界无量无边恒沙诸佛国土,你喜欢到哪里去你就到哪里去,不需要交通工具。一切境界应念现前,我想西方极乐世界,人身体就已经到极乐世界,真正是佛在经上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我想见毗卢遮那如来,毗卢遮那如来就在眼前,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不是幻想,不是寓言,完全是事实。所以得一切诸佛如来的加持没有别的,见性!明心见性你就圆满都得到。可是要想见性,见思烦恼要断,尘沙烦恼要断,无明烦恼要断,为什么?这些东西障碍心性,我们不能见性就是这些东西障碍了。把这些东西除掉,心性就现前,你就得一切诸佛加持。这一句我们就简单介绍到此地,请看底下一句,第四句:
【云何是诸佛所行。】
『所行』就是所作。我们要问诸佛所作的是什么?如果我们不知道,我们就没有法子学,要想学佛当然这些事情要搞得很清楚。注解里面说,「所行者,是佛所作。或说十种,如不思议品云。」不思议品里面就是本经第四十六卷,这还都在后面。清凉大师既然说到,我们略微提一提。经上讲有十种如来教化众生不失时宜,哪十种?第一种,「一切诸佛成等正觉不失时」,为什么不失时?众生有感,佛就有应。说实实在在的话,佛还有造作吗?就连我们现前的境界我们都能体会到,凡夫有所作,佛哪里会有所作!佛要真的有所作,佛不就变成凡夫?佛要是会变成凡夫,那我们学佛学到最后还会变成凡夫,那不叫白学了?所以大乘经教里面跟我们讲,佛菩萨的所作是「作而无作,无作而作」,这跟我们不一样。我们有所作、无所作是两桩事,佛菩萨有所作跟无所作是一桩事,不是两桩事,这就不可思议,这个我们就没有法子理解。这个境界是念佛人一心不乱的境界,你没有到一心不乱,很不容易体会;几时到一心不乱,你就明白了。你明白也只有你明白,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入这个境界没有法子体会得到。我在这里喝水,你问我这水热不热?我说热,你听到我的答覆也是含糊笼统,究竟怎么热法,热到什么程度?你不知道。必须你也喝一口,你就明白。你明白了,你同样的也没有办法给人说清楚,所以境界必须亲证。
佛有教导我们亲证的一些方法,这个经教里所说的善巧方便。什么时候诸佛如来示现成等正觉,就像释迦牟尼佛到我们这个世间来示现成佛?这个世间在那个时代,一定有一些相当数目的众生,求无上正等正觉。他们是真求,真用功夫,而没有办法契入,佛就示现这个身来,帮助他们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佛就来示现了。佛实实在在讲慈悲到极处,有这种功夫的人,有这种愿望的人,有出家的、有在家的,释迦牟尼佛示现为出家佛,维摩诘居士示现为在家佛,同时出现。释迦牟尼佛将《华严经》称为「大不思议解脱经」,《维摩居士所说经》称为「小不思议解脱经」,你们想想看这其中的味道,值得我们深深的去反省。现在这个世间佛为什么不出世?没有人想修行成佛。学佛的人求的是什么?求名闻利养、求富贵、求儿女、求长寿,全都是自私自利,佛怎么可能出现在世间?换句话说,我们今天起心动念跟性德全面隔绝,这一条路割断了。另外一条路畅通,哪一条路?妖魔鬼怪。所以我们有自私自利、有贪瞋痴慢,跟妖魔鬼怪感应道交,那一条路顺利畅通,於是围绕著我们周边的一切人事物全都变成妖魔鬼怪。我知道,我现在逐渐明白一点佛理了,只有如教修行,把我四周围的妖魔鬼怪都转变为诸佛菩萨,行不行?行!《楞严经》上说得很好,「若能转境,则同如来」,宗门祖师大德常常讲「无佛亦无魔」,这个话是讲真话,外面境界确实是无佛亦无魔。佛从哪里来的?魔从哪里来的?念头上来的。一念觉,我们周边所有一切人事物都是佛菩萨;一念迷,我们周边所有这些境界全都变成妖魔鬼怪。我们要有能力转境界,不为境界所转,这个人我们称他大雄、大英雄,这个人就是佛、就是菩萨;如果我们还会被境界所转,是道地的凡夫。所以我们每天做早晚课的时候,我常说早课提醒自己,晚课反省,反省什么?我今天一天是不是还是被境界所转?如果依旧被境界所转,自己要提高警觉,要知道自己错了。我为什么又被境界转?我为什么不能转境界?这个事情是修学菩提道上的大事,不是小事,真肯干的人一定感得善知识,决定有感应。感应这个事情不可思议,感应的范围太广太深。
第二句「成熟有缘」,决定不失时节因缘,一切诸佛都是这样的。成熟有缘,我们跟哪一尊佛有缘?到我们将要成熟的时候,跟我们有缘的佛菩萨一定来帮助我们。有缘无缘从哪里说起?从法门说起。我们今天选择的法门是净土法门,我们用功的方法是持名念佛,我们就晓得,我们跟哪一尊佛最有缘?阿弥陀佛,我们跟阿弥陀佛缘分最深。其次就跟介绍人本师释迦牟尼佛,他是我们的介绍人,缘深。十方诸佛我们在《阿弥陀经》里面所念的六方佛名,你每天念《阿弥陀经》,念这些佛的名号,每天念《无量寿经》,《无量寿经》里面这些佛菩萨的名号,你常常念他,跟他有缘,这就相应。到我们根性成熟,这些诸佛如来、这些法身菩萨都会来帮助我们。
第三句「一切诸佛授菩提记不失时」。这也是一个特别的缘分,机缘成熟佛会来告诉你,你什么时候修行证果成无上道,你会在哪个世界作佛,佛的名号是什么,他会告诉你。你将来在那个地方示现的一些状况,修行证果度众生的状况也会告诉你,这叫受菩提记。这是我们在许许多多大乘经典里面看到的,例子太多了,什么时候临到我们自己身上,我们要有这个愿望。好,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看「现相品」,前面疑问的第四句:
【云何是诸佛所行。】
因为『诸佛所行』是我们重要的学习课题,我们不能不知道。在前面第一句,清凉大师引用「不思议品」十种化不失时,我们介绍过三种,这三种都要有简单的补充,那是我讲的时候遗漏掉,我们怎么学习。「诸佛如来示现成等正觉不失时」,当然这个我们做不到,但是我们应当明了,我们如何把佛法介绍给有缘的众生不失时节因缘,我们在这一句学这些。没有时节因缘,我们要用智慧、要用善巧方便去造时节因缘,这就是世间人所谓创造条件,当然创造条件也必须具足创造条件的条件,如果这些条件成熟,我们不能够把时节因缘失掉。譬如我们这个道场,以及与我们有关的一些道场,台北的「佛陀教育基金会」,台湾几乎所有的净宗学会,新加坡的净宗学会跟居士林,澳洲的净宗学会,这跟我们关系都很密切,我们都非常乐意修法布施。大家都愿意贡献自己的力量,帮助这个世间人学佛。所以我们印送的经书,法物包括录相带、录音带、VCD等等,数量非常庞大,无条件的布施供养全世界有缘的众生。所以有很多人说到我们的道场有一个特色,那就是绝不会空手而回,都是带许许多多结缘的经书、录相、光碟,大包大包的带走。
从外国来访问的这些朋友们,几乎是你能够带得动的你尽量带,只要你上飞机你的重量不至於太超过,你进海关,海关不会为难你,你能带多少就带多少。我们行之有年,这个工作至少做了三十年以上,所以这些结缘品遍及全世界,这是我们这些道场的一个特色。我们为什么这样做?全是在经典上向诸佛如来、诸大菩萨学习到的,佛菩萨是这样教导我们的。所以这个机会我们不能失掉,我们知道世出世间第一等好事、真实的好事是帮助众生觉悟。众生不觉他就不能离开三途六道,他在这个世间享受极大的福报也不是真实的,富贵到了极处,他依旧不免生老病死,他依旧不免六道轮回,那他享的福报不是真的,不过昙花一现而已。我们要觉悟,释迦牟尼佛头一个觉悟了,所以王位不要了,荣华富贵舍弃了,他搞什么?他去搞真富贵,他求的是真乐,永恒之乐,他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我们要学习,我们要学习释迦牟尼佛种种的示现。像「成熟有缘」、「授菩提记」,我们都要学,我们从这些地方得到启示。我们不能像佛一样的为人授记,但是我们常常勉励别人、劝导别人、奖励别人,这都是类似授记。帮助别人,提供修学的环境,帮助他提升修学的境界,这都是成熟有缘。没有善根的帮助他种善根,有善根的帮助他善根增长,我们从这里学。
第四句,「一切诸佛随众生心示现神力不失时」。随众生心要随顺他的善心,随顺他的觉心,这是不能不懂的;不能随顺他的贪瞋痴,随顺他的贪瞋痴那是魔,那是加速度的帮助他堕落,那是错误的,佛菩萨不忍心做。所以我们要常常有心帮助众生善心增长,这个众生作恶,他有九分的恶心,他还有一分的善心,我们要帮助他一分善心增长,不必忌讳他那个九分的恶心。这是菩萨,世间凡夫做不到,这是真正佛菩萨度众生那种善巧方便。有时候善恶的心并不明显,佛菩萨有方便把它从隐微的地方诱导出来,为什么?让他自己能觉察,觉察是觉悟的前方便。譬如贪瞋痴的烦恼非常严重,起心动念都是占别人便宜,都是损人利己,损人利己事情做多了,果报会现前。如果他还有一分的善心,有一点点的善根,佛菩萨怜悯帮助他。他可能也同样用这些非法的手段对佛菩萨,我们表面看,「这佛菩萨上当,被他骗了」,佛菩萨没有被骗,佛菩萨没有上当,佛菩萨在那里诱导他的善根。为什么?因为他良心没有丧尽,他的良心百分之九十已经变坏、变黑,还有一分没有变,他还有一分天良,他会去反省,他会去观察。「你看我骗多少人,那些人对我都有怨有恨,都有报复的心理;我骗这个人,这个人他不恨我,他没有报复我的念头,这个人是个好人。」这是觉悟,他这一念觉了,随著他的年龄、随著他的造业,愈是到晚年他愈容易觉悟。
世出世法,因缘果报是真理,永恒不变,诸佛如来不能改变因果。造作善业必定得善果,造作恶业必定得恶报,因缘果报这个事是真的,千真万确,丝毫不假。这些恶人现前是恶,菩萨知道等待他回头,或是十年,或是二十年,或是在临终最后一念,回头是岸。这个时候我们才恍然大悟,知道诸佛菩萨的那种善巧方便,不是平常人能够观察得到。我们要学,尽心尽力去学,对於一切人事物用真诚心、用慈悲心微密观照。佛菩萨跟我们凡夫在根本上有一个不同的观念,凡夫观念当中,这个世间有恶人有善人,凡夫有这个观念,这个成见很深;佛菩萨观念跟凡夫不一样,佛菩萨心目当中九法界众生都是好人、都是善人,没有恶人。我们看那些恶人,佛菩萨说:一念迷惑,他会回头。就好像那个人喝酒喝醉,发酒疯一时糊涂,「不要计较他,等他酒醒就好了」,佛菩萨看众生是这个看法。我们凡夫看众生作恶,以为他就永远作恶,他恶到底,他就不会再回头了;佛菩萨不是的,佛菩萨看众生是一时迷惑。这是真的,我们看错了,他看的不错。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讲,一切众生「本觉本有,不觉本无」,这是佛菩萨看法。九法界六道三途众生不觉,不觉本来无;本觉呢?本觉是本来有,本觉并没有失去,只是不觉把本觉盖覆住了。所以才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凡有佛性皆当作佛」。佛菩萨看众生跟我们不一样,所以佛菩萨伟大,佛菩萨大慈大悲,这话都是真的。因此我们要有能力观机,要有像诸佛菩萨那样大智慧,善巧方便,帮助那些善根薄弱的人回头,这个不是普通人能做得到,这是有相当智慧。遭遇一切苦难,一切我们现在讲的毁谤、侮辱、陷害,都不会放在心上,对於那些毁谤、侮辱、陷害的人,还是一片真诚、一片慈悲,可以学诸佛所行。学诸佛所行,跟诸位说,就是诸佛所行。
第五句,「随众生解示现佛身」,都不失时节因缘。众生的解,解就是觉,随顺他觉悟的程度要现身说法,用现在的话说,要出面帮助他。第六句,「一切诸佛住於大舍不失时」。永远示现放得下,放得下就是大舍,没有一样放不下,连生死涅盘都放下了,还有什么放不下的?法身菩萨他们知道虚空法界是自心相,刹土众生是自身相,你想想看他还有什么放不下?这是佛行。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他一生所示现的,大喜大舍度众生,度就是为一切众生服务。第七,「入诸聚落」,这跟小乘人不一样,菩萨不同。聚落是什么?一切众生居住的地方、聚会的地方,我们今天讲热闹的地方,你不到这个地方你怎么能够度众生?你怎么能够帮助众生?这些地方小乘人不去的,小乘戒律上也严格禁止的。为什么?小乘人定力弱,禁不起诱惑,怕入这些地方堕落了。自己不能度众生,被众生度跑了,这个事情很多,所以小乘根性不许可。大乘菩萨有大智慧、有大禅定,他不在乎,他要到这些地方广度众生。大乘法里面,在中国代表的人物家喻户晓可以说是济公活佛。小说里面描写的那是不可靠,《大藏经》里面济公的传记,有他的传记,分量相当多,很大的篇幅,那是真的不是假的,假的怎么能入藏!小说不能入藏的。确确实实他什么场合都去,世俗人什么样的聚会他都参加,有的时候接受邀请的,有的时候不邀请他自己就来了。他那个形象跟所有一切众生结了法缘,法缘殊胜!他可以跟一切大众和光同尘,心地清净一丝毫不染著,真的是作而无作、无作而作。示现神通,他那种人可以示现,一般祖师大德就不能像他示现的,为什么?形象不一样。一般祖师大德是教化众生正面的形象,要像佛菩萨一样的端正庄严,济公是示现一种特殊的形象,疯疯癫癫。大乘菩萨可以做,换句话说,应当用什么方式他就用什么方式,他得大自在。我们怎么学法?我们从这个地方学机会教学,不失机会。
像我上一次回到新加坡,这一次离开新加坡大概有三个月,时间比较长。回到新加坡,同修们非常欢喜,居士们要供众。我说好,供众我们选一家餐厅,在这个餐厅里面聚餐。这个餐厅也不太大,我们的同学同修大概就有十几二十桌,把它的餐厅就占了一半,另外一半那是别的客人。我们聚餐总要讲话,我们上台讲些东西,看到好像是对我们自己同修说的,其实让一般从来不学佛的人,到这个餐馆来吃饭他们都听到,他们都接触到,都来看到这个场面,这是机会教育。表演给他们看的,不失时节因缘。所以斋主供僧,古时候是这个样子,现在疏忽了,请吃饭就是纯吃饭;从前不是的,请吃饭要请这个法师开示。我们在这个餐馆里面请吃饭,不要请在房间,房间门关起来了,开示只有你自己听,大众不能听。在哪里请吃饭?一定要在大众,不在房间。现在以为在房间是尊敬,尊敬是没错,机会教育失掉了。几个人念念为众生著想?我们佛弟子学佛学的时间不算短,我常常讲,大家常常听,没落实!没落实就证明什么?听是听了,没有觉悟,也就是日常生活当中用不上。真正懂得,假如我们人多,一桌坐不下,坐个两桌三桌,我们两桌三桌可以不要合在一起,分开来,跟餐馆大众参差而坐,我们讲话致辞他们都会听到。在这个时间里面也可以发问,这个发问不一定是要自己的疑问,大众的疑问,所以这个聚餐是法会,这个聚餐是利益有情,连餐馆老板、员工都听了佛法,都会欢喜。为什么不做?大好的机缘失掉了。你们想想看,你要是真正通达明白了,哪里不是道场?每一家餐馆都是道场。到哪里讲经说法?到餐馆吃饭讲经说法。时间不必长,十分钟到十五分钟很受用,往往这十几分钟的说话,里头如果要有根利的人,他就从这个机缘入佛了,真的是得无边利益,一生受用不尽。於是我们就能体会得到,我们多少多少的机会失掉了,不晓得去用。
底下一句,「摄诸净信」。这是根熟的众生,他有清净信心,一定要摄受,这个摄受的方法就是建道场。现在跟从前不一样,但是精神目标是一样的,方式要改变。我是在一九八三年,第二次我到旧金山,一九八二年我第一次去,第二年我去的时候在一个老人公寓里面讲佛法,连续讲一个星期。我深深感觉到这个时代道场不是那些寺庙庵堂,不是那些,应当是老人公寓。我在美国老人公寓讲了七天,全部都是退休的老人,他们每天没有事情做;美国老人福利事业做得很好,物质生活上他们无忧无虑,精神生活没有。如果老人公寓里面有念佛堂、有讲堂,天天请法师在那里讲经说法,大家都有时间去听,这个多开心!有念佛堂,有时间到念佛堂去念佛,这是现代的道场,所以我从这个地方就起了个念头「弥陀村」。我那个弥陀村的念头是一九八三年在旧金山,我常常想,想有这么一个道场,这样才能够摄诸净信,让他们对佛法生起清净信心。这个时候年岁大,退休了,世缘统统放下了,确实可以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在古时候祖师大德多半在山林建立道场,那些建立道场确确实实是摄诸净信,真的是一些志同道合的同修想在一起共修、在一起学习,道场自然形成的,不是有计画去建的,不是的。以后人多了逐渐逐渐扩展,最初都是小茅蓬起家的。
我们今天真正要想学道、要想修道,还是古人这个做法正确。我们取得一块土地,这是根本的,必须环境很幽静,离开都市,离开杂染,当然我们要考虑到住众生活环境。我们到澳洲来选在这个地方,也是经过长期间的考虑。当时来的时候有同修要送地给我,面积都很大,但是是在乡下,距离村镇都很远,如果我们住的人多,将来发展人多,我们生活所需取得比较不方便,所以最后选择在这个地方。但是这个地方发展就受很大的限制,唯一的办法就是大家欢喜来念佛,可以移居到这个地区来居住。如果人多了我们道场容纳不下,将来我们再斟酌找一个地方建一个大的念佛堂,做为我们共修的场所,这个好!像我们从前在台中、在台北,每天有一定的时间来共修,散会的时候各人自己回家,这也是很好的一个方法。将来找个地方建个大的念佛堂,纯粹念佛堂,这个念佛堂有几个义工照顾,二十四小时开放,你什么时候得空就去念佛,你什么时候要离开,随便,完全自由,好!一点压力都没有。什么时候想去念佛你就去,听经我们放录相带,念佛堂旁边可以有几个小房间,用闭路电视,你想听经在小房间里面去听经,喜欢听哪部经就放哪一个带子。管理非常方便,不需要很多人,只要两三个人负责管理就可以。这个方法好,能行得通,居住在这个地区的人都可以使用,用这个方法摄诸净信。
第九句,「调恶众生」。恶习气深重的、烦恼重的,怎么办?我们要帮助他。这个帮助他不能够责备他,唯一的自己要做示范给他看,释迦牟尼佛这样做法,中国古代舜王是这个做法。舜王确确实实改变许许多多人自私自利的观念、横行霸道的行为,舜王没有说话,没有劝告,自己做榜样。那个时代还是渔猎的生活,钓鱼,年轻有力气的人都霸占在水深的地方、鱼多的地方,他钓鱼方便;年岁大的人、体力衰的人,没有办法跟他们争,他们霸占,只能在浅水的地方。舜王不吭不响,他年轻他有力气,他可以跟人争,他不争,他找更浅水的地方,把好的地区让给老人。天天这样做,做久了那一帮年轻人看了不好意思,把深水的地方、鱼多的地方都让给老人,转移风气!不是靠劝,劝没人听你的,做!时间做久了感动他。你看释迦牟尼佛对於僧团那些恶劣的比丘、出家人,真的以身作则。
我们在新加坡听说,那边一些老同修告诉我们,弘一大师,弘一大师曾经在新加坡住过,住在广洽法师那个小道场,广洽法师常常讲他过去这些故事。弘一法师对学生,学生当中有不听话的,阳奉阴违的,不听教诲的,弘一大师用什么方法?他不吭气,也不会责备人,他不吃饭。所以学生一看到老师不吃饭,每个人心里想,「我有没有犯过错?我犯错了,老师今天不吃饭。」学生们把过失改过来,老师欢喜,他吃饭了。用身教不用言教,言教收不到效果,没有身教感人那样的深刻。身教确实非常辛苦,这就是代众生苦;我不吃苦,众生不觉悟,众生不回头。佛肯吃苦,历代这些祖师大德肯吃苦,他才能感化人。现在众生业障习气比古时候不知道要高多少倍,今天就是如佛菩萨、古圣先贤那种苦行,实在讲未必能感化现代众生。要是不用苦行那就更不必说了,讲经说法教人回头?不可能,哪有这种根性的人!这三千年以来,从世尊开始都是要用身教,都是要为众生、为学生吃苦头;现在劣根性这么重,烦恼习气这么深,我们想想用什么方法能令佛法不灭不衰,还能住世?真难!不能不常常去想。
最后一句,「现不思议诸佛神通」。这就是讲的善巧方便,超越现代人一切想像的,我们所谓是意想不到的那种方法。而这些方法确实有效果,确实真正能够帮助众生觉悟、帮助众生回头,行!由此可知,这需要真实智慧,需要大慈大悲。没有真实的福慧、大慈悲,做不到。有真实智慧没有慈悲心的人,「他做活该,随他去吧!我帮不上忙」;有慈悲心的人想帮助他,没有智慧。这个事情,一定是福慧具足他才能做得到,不容易,真的不容易!所以讲到「诸佛所行」,我们一定要能够想到本师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一生为我们所作的示现,我们要深深去体会,要认真努力向他学习、向他看齐,他是我们的榜样,他是我们的模范。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