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四七讲) 2001/12/27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547
诸位同学,请看「世主妙严品」,说偈赞佛,云音菩萨赞颂第五首:
【普藏等门难胜地,动寂相顺无违反,佛法境界悉平等,如佛所净皆能说。】
这一首偈是赞颂五地菩萨,「难胜地」。偈颂里面也是有四个意思,第一个是说明证得五地的果位,是要积福与智慧,所以经文里面有「普藏」;而且还要具足十种平等心,所以有「等门」。『普藏等门难胜地』,「普」是说前面三地、四地所修积的福智,三地修福,四地修精进,五地修禅定。「难胜」是讲的定功,它底下讲的『动寂相顺无违反』,这是甚深的定境,定中的境界。在这个地方我们能够看得到积集福德、精进求智是多么的重要,有福有智才能解决问题,没有福智,永远沦落在凡夫地搞六道轮回。在六道里面没有福智,果报必定在三途,我们对於这一桩事情有没有警觉?我们读菩萨的偈颂,应当有所感触,应当有所启发。佛在经论当中常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得人身最可贵处就是闻佛法,能信、能解、能行、能证,这是得人身的可贵。如果得人身,把佛法的修学疏忽了,依旧随顺自己烦恼习气,这个问题就严重了,得人身还有什么可贵处?跟得畜生身、饿鬼身想想看有什么差别!这一桩事情不能不冷静下来多想想。佛法始终求觉悟,觉悟没有边际,其深无底,到等觉菩萨依旧不舍弃勇猛精进。
我们凡夫实实在在说,为过去生中无量劫来不善习气所染,实在讲是严重的染污,遇到佛法了,也很难回头。这什么原因?遇到佛法没有相当的理解,解得不深,你就不能不随顺妄习。总得要有相当深度的理解认知,你自自然然就会克服你的烦恼习气,也就是说你能放得下了。现在我们这个状况,老实说就是很多人讲的,「这个事情我看得破,放不下,忍不过。」忍不过、放不下,真正的原因没有真的看破;真看破了你肯定能放下,欢喜放下,再也不执著了。
我们这个学院现在依然在筹备期间,澳洲这个地方在今天整个世界上来看,它是个福地。从什么地方看?从新年放长假看。许许多多公司机构,我听说放假放两个礼拜到三个礼拜,甚至於有五个礼拜,这在其他国家地区看不到的。过去我们在美国住过多年,我们晓得,美国一年当中最长的假期只有五天,澳洲有五个星期,希有难逢,农业国家的制度。回想起在一个世纪之前,我们中国还是处於农业社会,过年假期很长,我小时候还经历过。中国人过农历年,从哪一天放假起?腊八开始,十二月初八。放到哪一天?放到二月二龙抬头。不只五个星期,差不多将近两个月,十二月初八放到二月初二。那个时代的人有福,不像现在这个时代,身心负担很重,每天生活都很紧张。所以我们今天看到澳洲人,心情舒畅,这个身体轻松、没有压力,这个地方人的福报。福报是过去生中修积的因,这一生当中生活上殊胜之缘,果报现前了。所以唯有福智能解决问题,给我们带来真实幸福美满的生活。
因为正遇到澳洲的长假,工人都放假、都休息了,我们的工程进度一定要到明年四月间才能完成,所以我们现在处在筹备期间,一切都还没有上轨道。工程的进度听说很快,只要开工大概一两个月,我们的工程大致上就告成。我们要建一个比较大一点的、多用途的殿堂,建两个教室。有一栋房子还要移动,另外一栋房子要拆了重建,做为常住的办公室。我们住在此地,常住的大众人数并不多,所以在这段期间工程没有完成的时候,每个人事务上面负的责任很多,预定的课程往往跟不上。今天我问过这边常住同学们,他们要求给他们三个月的缓冲期间,我说很好。工程完成之后,严格要求,无论是从事於弘法跟护法,都要认真努力学习。弘护不能不通达教理,不通达教理我们在修学、在护持上往往出现差错,那不是护法,是障碍佛法。障碍佛法自己并不晓得,如果知道自己做错事,他就不会错了;做错事自己并不晓得,以为自己做得很如法。所以弘护在今天一定要听经。
弘法我们分成两个组,一个组将来发心弘法,在讲台上讲经说法,这个必须得「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你才会有成就。至於发心护持,担任常住执事的,他们工作量比较大,这八个小时念佛,他可以减一半,或者每天在念佛堂念两个小时;经一定要听,经不听理不明,你的想法看法与佛法就不相应。弘护之间免不了要产生误会、产生障碍,这样就不是护法了,这样就是破坏佛法。照理说护法是哪些人来做?是从弘法退居下来的,我已经弘法多年了,年岁大了,退居下来护持佛法,这就没有问题。也就是说,护法的人像学校里面的校长、教务、总务、训导,这些纲领的执事;担任这个执事的是什么人?过去都是教员,对於教学非常有经验,他知道教员希望校长怎样去制定教学政策,希望教务如何安排课程,他从教员出身的,他懂,他知道教员的甘苦,他能够为他们服务。职员是为教员服务的,教员是为佛法服务的、为众生服务的,弘护是一体。没有德行、没有学问,这个事情怎么能做好?对於经论的信解是学问,经典里面的教诲落实到我们生活当中是德行。
我一生从事於教学工作,我希望护持的人怎样帮助我,我今天应当如何帮助人。如果我没有这么多年教学的经验,人家如何帮助我我想不到;通过自己长时间学习的经验心得,这才明了。我们现在遭遇到的困难,就是发心弘法、护法都是初学,都是没有经验。虽然是初学没有经验,我们毕竟相处有好几年了,这些年当中你们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多少能够吸收一些佛法的知识,至少知道弘护是一体。在这个道场,无论你是院长、副院长、还是当家,乃至於在家同修发心到这个地方来担任义务工作的,我们是一体。这一体还包括从外地到我们道场来参学的,在我们的心目当中是一家人,一体。这个概念不管你有没有,总而言之一句话,你听得耳熟,其他地方听不到的,这个地方听得耳熟,听过许许多多遍。现在的问题就是如何落实?把你所听到的变成你自己的想法看法,你就得受用了,你就知道怎样护持了,护持正法。
往年韩馆长是一个好榜样,她虽然有缺点,她缺点少、优点多,她的缺点不是重要的,她的优点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跟她相处三十年,说实实在在的话,她走了之后能再找到一个像她这样的人吗?她明白一些道理是早年二十年听经,她初学是真听,听了有疑问的、有不明白的,常常来问。自己写笔记,她写作很勤快,底子很深。图书馆建立成功之后,她担任馆长,事务方面的事情多了,一身承担;她还是听经,但是不像从前那么用功,那是什么?事务的事情太多。我们弘法的人省心了,她替我们操心,她所想的很周到、很圆满。在她生病之前跟我商量过好多次,因为图书馆产权是登记在她的名下,她要转给我,不但全部要转移,而且把她自己住在沟子口的房子也要送给我。我跟她讲我不要房子,那个房子还是送给图书馆,做图书馆的招待所,她同意了。我说:你不要这么著急,等你病好了之后,我们再来办转移手续。谁都没有想到她一病不起,你就想她的存心,她的心善良。没有想到她这一次一病就不起了,她常常生病也住过很多次的医院,所以我们对这个事情并不是很著急。走了以后还一再嘱咐她的儿子要继续护持佛法,她的愿望十二条你们大家都看到的,所以她的功德是圆满的。
她走了以后一年,她儿子把图书馆收回去,他是继承人,这是别有因缘,馆长没有过失。馆长是这个道场的守护神,一般人看不出来,有智慧的人、明白人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样的护法,一个世纪里头难得出现一个。她儿子把图书馆收回去了,这个无所谓,我们一生要成就的是道业,我们不要事业。往年我追随李炳南老居士,老师常常告诉我们,「不怕没有庙,只怕没有道」,他讲了很多很多遍,我们的印象很深刻,所以我们对於庙、道场不重视,我们重视道业。道业是什么?对於如来的经教我们能信、能解、能行、能证,这是道业。我们离开「华藏图书馆」,佛菩萨安排的,你们想想看,如果不离开「华藏图书馆」,哪里有今天的道场?哪里有这么样的殊胜?哪里会有香港的道场?现在我们在新加坡虽然没有道场,我们在古晋建了一个道场。你看看离开一个,我们得到三个,而且三处都比「华藏图书馆」殊胜太多倍了,佛菩萨的安排!
所以我对於高贵民,他的作为我是感恩戴德,他要不收回去,你们许多同修知道我的个性,我非常重义气,我非常念旧,我怎么可能离开台北?那是我跟馆长辛辛苦苦三十年经营的一个小事业,不能说她走了我们就不要了,我必须要把这个责任承担起来;她儿子接收,我得大自在了。我一生所发的愿: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钱,馆长走了之后,我这个愿恐怕不能够圆满,我得要管,她儿子接过去之后我还是不要管了。章嘉大师早年告诉我,「你的一生都是佛菩萨替你安排的,你自己一点都不要操心。」我相信我的老师,老师教导我的,我一生信受,我才能有这么一点成就。如果老师的教诲阳奉阴违,你怎么可能有成就?我们住在此地也是佛菩萨安排,得到这一个国家联邦州政府、地方政府这些议员们都欢喜照顾。我们跟他们过去没有往来,一接触有这么好的法缘,这是三宝威神的加持,不是我们自己有什么德行。我们感恩三宝威神加持,但是我们如何报答三宝,如何报答这个地方?认真努力修行,在这个地方证果了,这个地方人真的就有福了。我们关怀这个国家、这个地区所有一切的人民,我们全心全力为他们服务,这是形式上感恩报恩,实质上是我们修学有具体的成就;如果拿不出修行的成就,我们对不起三宝,我们对不起这个国家地区所有一切众生。
你们住在此地,如果真正理解、真正明了,我会全心全力照顾大家;如果你们是阳奉阴违,不能够随顺佛陀教诲依教奉行,我在这里住几天就走路了。我去到哪个地方想要一个道场,真的是心想事成,我相信你们能够信得过我这个话。人信愿解行一定要如法,不必要享福,但是要修福,要积集福德,向佛菩萨学习,要求智慧。过去圆瑛法师他的小讲堂,我去参观过,他匾额「三求堂」,他老人家自己写了一副对联,「求福、求慧、求生净土」,三求。那我们现在要反省反省,我们求什么?至少圆瑛老法师是我们的好榜样,我们要求福、求慧、求生净土。你要满你自己的愿望,一定要依教奉行,佛常常讲的「受持读诵,为人演说」。
「普藏等门」,这四个字意思含得太深太深了,把菩萨所修学的法门包括尽了。「等门」就是所说的十种平等心。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引出来,「三十六经」,就是《华严经》第三十六卷。三十六卷这一段经讲什么?讲五地。这个地方是赞颂,真正要学到五地是在第三十六卷。我们现在这一册是第五卷,到时候我们要详细的去研讨学习,在这个地方顺便把它的名称说一说。第一个「於过去佛法平等清净心」,就是我们看过去的佛法、诸佛所说的一切法,跟释迦牟尼佛所讲的没有两样。第二个「未来」一切诸佛所说之法,与本师释迦牟尼佛讲法也没有两样。第三个讲「现在」诸佛,现在十方一切诸佛所说之法,也无异於本师释迦牟尼佛。为什么?佛佛道同,到佛的果位他所证得的是究竟圆满,所说哪有不同的道理?诸位要知道,那个不同只是言词不同、浅深不同、广略不同。广是说得多,略是说得少,这个不一样,义理完全相同。五地菩萨肯定了,他没有疑惑了,他对於本师真正尊重,於是师资道合。我们一般俗话常讲,老师像一个老师,学生像一个学生;学生对老师决定没有怀疑,老师对学生一定是因材施教,在佛法是观机施教。
第四个是讲「戒」,也就是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导学生的那些方法、规矩也是平等的。你要说为什么?那些方法规矩是性德,一切众生自性里头本来具有的,不是佛制定的,不是佛发明的,不是佛创造的。如果他有发明、他有创造、他有制作,给诸位说,他是凡夫,为什么?随顺自己妄想分别执著,才会有这些东西。如果随顺法性,没有,法性一切现成,哪里会有创作?诸佛如来圆证究竟的性德,所以他所表现的、他所说的,是性德自然的流露,那怎么会不一样?清凉大师在《华严经》经题上有一句话讲得非常好,世尊在大乘经上常说「如来无有法可说」,所以他说他一生四十九年没有说过一句佛法,谁要说他说法,佛说那是对他的毁谤。确实没有说过法,没有说法说了四十九年,那说的是什么?清凉大师注解讲得好,他说释迦所说的,他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乃古佛所说。这个意思就像孔老夫子自己叙述自己的学说一样,夫子教学他所教的是古圣先贤的成法,他老人家一生「述而不作」,没有创作,所讲的都是前人的。清凉大师这个意思也是这样的,释迦牟尼佛所讲的都是过去古佛所说的,没有一字一句是他的意思。
我们今天学习圣贤的大法,自己有意思在里面错了,自己没有丝毫意思在里面,那就对了。没有丝毫意思,你怎么能懂?你自性智慧透出来了。你透一分你就懂一分,你透两分,你自自然然懂两分,哪里需要研究?一研究麻烦就来了。研究是什么?研究是心意识,心意识是性德的障碍,性德如何能现前?所以佛法不讲研究,讲参究;不讲研学,讲参学,那个参跟研差别在哪里?研里头有心意识,参里头没有心意识。什么叫心意识?识是分别,意是执著,心是落印象。他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不落印象,这样的学习叫参学,这个方法能生智慧不生烦恼。所以我教同学们,在我们初学的阶段一定要肯定我们是初学,经典,教你去读经很难,为什么?真的不懂,看注解也不懂。所以我让大家听我讲,而且要重复。我讲经这一堂课一个小时,你把这一个小时重复听八遍,一天八个小时你把这一片听八遍,每一遍都要非常认真。不能说「这个我已听过一二遍了,没有什么意思。」那你就错了,你的烦恼妄想起来了。很认真的听,听八遍,这样能摄心,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成就你的根本智,奠定你修学大乘的基础,目的是在此地。
杨老师告诉我,他在此地真正真干。干了这几天之后他告诉我,他说八遍不够,跟我商量,「能不能两天十六个小时,我们听这一片?」我说对,你讲的话没错,八遍是不得已,现在人的根性,他能听八遍就了不起。多少多少年轻人,听一遍不想再听第二遍,哪里会有成就?我听到他的话,「你听八遍还不够,还希望再听八遍,难得!」这真正叫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所以不叫你研究讨论,我说的话说得很白,为什么?你们现在没有开悟,你们现在用的都是心意识。所以在这个阶段当中,不需要去讨论,不需要去研究。研究,说老实话是胡思乱想,讨论是胡说八道。我用这个方法是经上讲的,积集福德,求根本智。这个方法古人用,用了几千年;现在人忘掉了,差不多有一个甲子不提倡了,没有人用了。现在人忘得干干净净,这里面的好处完全不知道。我们要想得真实的利益,过真正美满幸福的生活,能够得解脱道的,还是要学古人的办法,今人这些科学的方法不管用。
这是戒,「戒平等」;我们明白这个意思,我们对於释迦牟尼佛制定的这些方法规矩,我们会很欢喜的接受,认真去受持。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来说五地菩萨的十种平等心,在上一节我们讲到第四「戒」平等。
第五是「心」平等,菩萨的心跟一切诸佛如来的心平等了,佛跟佛的心是平等的,五地菩萨的心跟佛心也平等,用真心不是用妄心。真心是一,妄心是二,妄心不平等。我们投胎到这个世间,古人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个话说得很有道理,不是一般人能说得出来。「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个世间人这么多,找不到相貌完全相同的,双胞胎的兄弟,你仔细去观察还是不同。什么原因?心不同,他用的是妄心,妄心里面就是我们常说的妄想分别执著,每个人妄想分别执著不一样。所以说相随心转,相是从哪里来的?心变现出来的。相是心性的相分。到五地菩萨以上,他这个相貌跟佛就一样,心一样,所以佛门里面用艺术来表法,菩萨的相跟佛的相非常接近。声闻缘觉那就有很大的差别,也是各个不同,但是你仔细观察,他都是善良的相,没有凶恶的相。佛的心是什么心?菩提心是佛心,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这是佛心。五地菩萨完全用这个心,不夹杂毫分不善;不善,我们是总说。真诚心绝不夹杂毫分虚伪,清净心绝不夹杂毫分不净,所以心平等了。换句话说,四地以下的菩萨没有这十种平等,也就是说他那个心还夹杂毫分不善,没有证得平等的境界。
第六是「除见疑悔」平等,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对於诸佛如来的教法,没有疑惑了,也不会有后悔了,决定没有错误的见解,我们常讲正知正见。第七种「道非道智」平等,他有这个智慧,正智慧,知道哪个是道,哪个是非道;换句话说,菩提道上他认识路了,他不会迷失道路,不会迷失方向。哪一条道是成佛之道?哪一条道是菩萨之道?其实这些佛在经论里面为我们讲得很多,而是我们自己麻木不仁,我们把佛这些重要的教诲在日常生活当中忘得一干二净。菩提心,这是修学证果的正因,学佛的同学哪个不知道?在家出家你都能记得,你也能说,你就是做不到。起心动念、待人接物还是用虚伪,在日常生活当中还是不舍贪瞋痴慢;好善好德知道,说说而已,大慈大悲回向发愿也只是形式而已,没有去做。纵然去做,做得太少了,你所做的跟佛菩萨比,千分之一、万分之一都不到,那又有什么用处?
所以我们看到佛菩萨教学的方法,不同於中国古大德,显示出诸佛无尽的慈悲,他有耐心。中国古大德教学,你要是不能接受,人家不教你;连孔老老夫子都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者」,孔老夫子都不想教你,你反应太迟钝了。欢喜教聪明人,「闻一知十,一闻千悟」这种学生,我们中国古大德非常欢迎,有高度悟性的学生。你看看佛,佛对於最愚蠢的学生,一点悟性都没有的,他能够不厌其烦,天天重复的来教导他,比慈母爱她的婴儿还要多,这是佛对众生的大恩大德。我们在经典上看到,十波罗蜜在《华严经》里面,几十次的重复;这个我们中国古人他不会做这个事情,他一遍说过绝对不会有第二遍重复的,第二遍重复都可以删掉了,佛不如是。
摆在我们面前十条道路,十法界,什么叫「是道」?你的心行与这条道相应,是道;与这条道不相应,非道。我们今天能够受持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大愿王,念佛求生净土,这是佛道,这是成佛的无上道,你能这样学,是道。如果你说我只念这一句阿弥陀佛,那些我都不要了,我都不学了,非道!你不是学的佛道。你造贪瞋痴,你走的是三恶道,贪瞋痴跟三恶道相应,是道;如果你修戒定慧,堕贪瞋痴,非道,不相应。举这个例子大家好懂,我们这一生落在人道里面,怎么会到这一道来的?佛在经上跟我们说得很明白,过去生中修行五戒十善,这个因成熟了,五戒十善的业力牵引我们到这一道来受生,是道。这一生得人身了,能不能继续修五戒十善?如果继续修,念兹在兹,念念当中不失五戒十善,来生人道决定不会失掉,来生还得人身。如果修得好的,积集福德大的,他就生天道。我们自己想想,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有没有认真的去受持五戒十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跟五戒十善相应不相应?如果不相应,你要想来生得人天道,非道!佛清楚,五地菩萨以上的都清楚。
第八条是「修行智见」平等,修行要智慧,要有正知正见,八正道上讲的正见。在修行智慧见解也跟佛平等了,这个不容易。五地地位确实相当高了,在圆教里面四十一品无明已经破了三十五品,所以智慧见解差不多等於佛。第九「於一切菩提分法上上观察」平等,菩提是觉悟,换句话说,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他的观察与佛平等。我们世间人常说观察入微,极其隐微之法,他都能看得清楚、看得明了。像佛经上讲的微尘,「色聚极微」、「极微之微」都不是凡夫肉眼、天眼能够观察得到的,他有能力观察到,这是在事相上讲;甚深义理,他也能够观察得到。第十「教化一切众生皆有平等清净心」,跟佛一样的平等清净心,我们在《无量寿经》经题上念的「清净平等觉」,十种平等心现前。当然跟如来果地上说是平等无差别,实际上还是有差别,到如来果地上才圆满。他现在得到了,得到清净平等觉。初地就入佛境界,何况五地菩萨?这是讲「普藏等门难胜地」。
下面一句「动寂相顺无违反」,我们这个世间法,无一不是相对的,相对就是讲两个极端。清凉大师在这里举个例子,「真俗」是两个极端;经文里面举的例子实在讲很好懂,「动寂」是两个极端,寂就是静,动跟静是两极端。从这个地方我们就要能够体会得到,善跟恶是两个极端,利跟害是两个极端,邪跟正是两个极端,两极到五地菩萨都扯平了。「无违反」,动的相、寂的相都能够随顺,没有违反,平等一味!这一句经文,实在讲就是六祖惠能答覆印宗的话,「佛法是不二法,二就不是佛法」。如果我们套《六祖坛经》这个话来说,「动寂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怎样显示动寂不二法?佛法里面用的标志,外国人讲的mark,我们用的是法轮,轮代表不二法。轮是圆,圆周是动的,圆心是静的,动静不二。什么时候你知道不二,你才真正觉悟了,动静不二。你知道这个不二,凡是相对的都是不二,生死涅盘不二,烦恼菩提不二,入不二法门。我们在这个大经里了解,圆教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就入不二法门。他们虽然入不二法门,入得很浅,不二法门的相不明显,所以是隐微;到五地菩萨,非常非常的明显了。佛法里头常常说「无功用道」,就是自然而然,再极端相对的,在他心目当中全是平等的,你才想他的心多自在!
『佛法境界悉平等,如佛所净皆能说』。「谛法俗境,无不等观」,这句话我们得换句话来讲,世间法跟出世间法在菩萨心目当中完全平等。真的,古大德所谓「圆人说法,无法不圆」,世出世间一切法,哪一法不是佛法?这个意思五地菩萨完全通达明了了。在我们凡夫思想观念里面,说老实话,世出世间法哪一法是佛法?为什么人家能看到平等,我们看到是极端的不平等?他们是从性上看的;一切有情众生皆有佛性,无情众生皆有法性,佛性跟法性是一个性,它怎么不平等?相是性的相分,相分千变万化,不失性体,确实是平等的。凡夫著相不见性,就没有办法体会到法法平等,於是在一起法里面,自自然然生起妄想分别执著。如果真正了解法法平等,诸位想想,还有什么好分别执著的?不但分别执著你统统放下,妄想也放下。「如佛所净皆能说」,这是跟佛、佛心平等,佛的作用也平等,佛能说的菩萨都能说,所以教化众生平等了。第七首:
【广大修行慧海地,一切法门咸遍了,普现国土如虚空,树中演畅此法音。】
这是六地菩萨,偈颂里面也说了四桩事情。首先『广大修行』,这是赞叹菩萨行门,无有一法不修。六地菩萨修般若波罗蜜,五地修禅定,所以六地的名号叫『慧海地』,智慧如海,这是由於过去无量劫中的修行,成就的广大地。『一切法门咸遍了』,这是显示菩萨修行的形象。「一切法门」,佛教里面常说八万四千法门,四弘誓愿里面讲「法门无量誓愿学」;无量法门,无量就是此地讲的「一切」,「遍」是普遍,「了」是明了,显示统统都普遍明了。这个明了就是我们现代学术界里面对於宇宙生命的探索,宇宙怎么来的?星球怎么形成的?什么道理产生这些现象?什么原因造成这些现象?还有生命从哪里来的?智慧从哪里来的?能力从哪里来的?问题一大堆,修学般若波罗蜜的菩萨没有一样不明了。
第三句是说六地菩萨的功用,他得的是「十空三昧」,到底下我们讲到六地经文的时候会详细的看到。我们就偈颂的意思来说,『普现国土』,「国土」是一切诸佛教化众生的处所,佛经里面常讲的诸佛刹土,菩萨都能现身。现身的条件决定是众生有感,菩萨就有应。这些菩萨在天台大师六即里面都称之为分证位佛,他们是真佛,他们不是假佛。尤其六地逐渐接近大圆满了,如来果地上是大圆满,逐渐靠近了,虽现身如佛一样教化众生,他心地清净一尘不染,『如虚空』,「虚空」都没有染污。这是用这个来形容菩萨成就圆满的空慧。
在大乘佛法里面,中国人特别喜欢的《金刚般若》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两部经几乎是中国学佛的同学们,无论在家出家必读的课本。你要问六地菩萨到底是什么样的境界?这两部经可以做代表,也就是说菩萨契入般若波罗蜜多。「一切法门咸遍了」就是照见五蕴皆空,照见一切法不可得,无所有、不可得,这是事实真相。一切法无所有、不可得,给诸位说,这个事实真相就在我们面前。我们迷了,所以《金刚般若》后面偈颂里头用比喻来给我们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虽然说了四个比喻,真正的意思是第一个字「梦」;我们能不能体会到,梦中境界是有还是无所有?梦中境界是得还是不可得?我们眼前的境界跟梦中境界其实是一回事,不是两回事,千万不要搞错了。真正能得到的是什么?觉悟,了解一切事实真相,那是你真正能得到的。也就是说古大德常常讲的,聪明人在这一生,你一切的造作,要造作能带得走的,带不走的不干。身带不走,身都带不走,附属於身的,所谓是所有的,你能带得走吗?
我们出家人现在在这里建个道场,这道场能带得走吗?带不走。道场顾名思义,是修行养道的场所,需不需要建设的那么豪华、那么壮观?不需要。古大德建道场在山上搭茅篷,富丽堂皇的寺院不是出家人建的,那谁建的?在从前是护法帝王大臣供养的,他们建设得富丽堂皇是表达他自己的敬意,是这个意思。出家人不在道业上用功夫,拿时间去搞那个,错了!而且道场愈大,建设得愈壮丽,你要用多少精神、多少时间去维护去照顾?你的心就分了,你还搞什么道?真正修道人住茅篷。我们现在这个地方是天主教的旧教堂,今天我们住在这个地方,有义务把它整修一下,为什么? 使用的年限可以延长,我们在此地可以安心办道。不是搞热闹,是要在此地通达门道,我们要把经典上的教诲在这个地方做到,点点滴滴都要落实。我们要有菩萨的空慧,要明了世出世间一切法;「诸法实相」用现在话来说,世出世间一切法的真相,我们不能够完全透彻了解,也要了解几成。为什么?你才能放得下,你才知道我们在这一生当中,什么是应当要做的,什么是可以马虎一点的。
道场里头最重要的是六和敬,中国古人对这一点也非重视,常言说得好,「家和万事兴」。所以修道,看你有没有功夫、有没有一点成就,不要看别的,首先看你能不能跟大众和睦相处?为什么?跟大众相处能够看到你六波罗蜜的功夫。第一个你能不能放下?放下你的成见,放下你的习气,才能跟人相处;如果我们自己的习气不能放下,跟别人一定产生冲突。我们的成见意见不肯放下,别人他有他的意见,我有我的意见,怎么能相处?放下就能相处了,就没有事了。能不能守规矩?如果不守规矩,这个团体乱糟糟的,持戒是守规矩、守法。你有没有耐心?你是不是天天在用功精进?你看看六和敬里头全都显示出来了,跟人不和、不能相处,你什么功夫都没有,完全是凡夫。一切还是随顺自己烦恼习气,什么都不要谈了,经白念了,天天来听白听了,念佛堂白念了。你要晓得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多,我们在这个小道场几个人不和,天天闹意见吵架,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不吵翻天了?哪有这个道理?所以不能跟人相处,你就要记住,你决定不能往生。为什么?因为你到极乐世界去,你会天天跟人吵架,天天跟人闹意见,把阿弥陀佛清净的世界搞成五浊恶世。人家不欢迎你去,人家不会接引你去。阿弥陀佛接引什么人?跟任何一切众生都能和睦相处、平等对待,这是他欢迎的,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我念佛求往生,我那个冤家对头他也念佛、也求往生,如果我们两个果然往生到极乐世界,见了面的时候怎么办?「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不能不知道。所以我们就明白了,真正想在这一生当中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第一个对我们的冤家对头要好。
我常常教一些同学,你们是不是真的想往生?真的想往生,怨亲平等,你要在这上下功夫。怎么作法?所以我就教他,你把你冤家对头这些人,你在你自己佛堂里面供他们的长生禄位,你每天拜佛念经回向给他们。有一些同修真做,做了两三年告诉我:「法师,我是照你的话去做了,但是见到他心还是不平,气还是消不掉。」问我怎么办?继续干下去。为什么?你功夫不得力。功夫得力,意气平和。年节喜庆,他不来问候我,我要问候他;过年了寄一个贺年卡给他,或者你知道他的生日,寄一份生日礼物给他,不要去计较了。如果知道他有困难,我们全心全力去帮助他。佛在《八大人觉经》上教导我们,「不念旧恶,不憎恶人」,这两句话我们真正做到了,往生极乐世界有希望。如果对於过去有过节、不愉快的事情,常常念在心上,看到造作恶业的人,你不喜欢他,你憎恨他,都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障碍。西方极乐世界那个社会广大,人人都是清净心,人人都是平等心,人人都是慈悲心,没有一个人有恶念,当然更不可能有恶行。我们要记住,这是事实真相。
『树中演畅此法音』,「树」,表法的意思;树是所有一切的建树,用我们现在的话说,所有一切的设施、所有一切的行为。畅演慧海的法音,般若波罗蜜音,般若波罗蜜是理;一切树我们就好懂了,树是什么?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这里面统统具足般若波罗蜜。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