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三四讲) 2001/12/18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534
诸位同学,请看「世主妙严品」,说偈赞佛,金焰菩萨偈颂:
【尔时金焰圆满光菩萨摩诃萨,承佛威力,普观一切道场众海,即说颂言。】
这一段是说偈仪,我们应当学习的是礼敬诸佛,一切时一切处,无论自己修学还是为人演说,一定要得三宝的加持,『承佛威力』就是得佛力加持,同时要给一切大众致敬,『一切道场众海』都是未来佛,这是礼敬诸佛。
【佛昔修习菩提行,於诸境界解明了,处与非处净无疑,此是如来初智力。】
十种『智力』这是第一种,所以说是『初』。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注得很详细,「第一偈,即处非处智力」。我们在一般讲经的时候,多半遇到如来果地上「十力」,我们都是依佛学辞典,或者是《教乘法数》,这些书籍里面名字叫「是处非处智力」,此地是「处非处智力」,加一个「是」字,「是处非处智力」,加这个字意思就清楚多了,这个地方清凉没有加这个字。这个意思是说,「善因乐果,斯有是处。」什么叫是处、非处?因果相应叫是处,因果不相应叫非处。非处就是没有这个道理,善因得来恶报,没这个道理;恶因苦果叫是处,恶因得善报,无有是处。可是在我们现实这个社会里面,很多是造恶业的得福报,造善业的得恶报,所以现在人不相信因果报应。有些人伦理道德完全不讲,真的是无恶不作,他得的果报是大富大贵,我们看到佛讲的话很难叫人相信。确实有人真正做好事,心善行善,被别人冤枉,被别人糟蹋,这是什么原因?实在说我们要是细细听佛开示,你自然就明白了。
这个人过去生中积的是大善德,所以生到这个世间是帝王命,他是作皇帝。古时候的皇帝,哪个皇帝不传个十几二十代?一个政权建立延续几百年,汉朝四百年,唐朝二百多年,就是到清朝还二百六十多年。现在这些人有没有这么大的福报?有,他做到了大富大贵,为富不仁,完全为自私自利著想,保全自己的权位,没有替社会著想,没有替众生著想,造作无量无边罪业,他还是享他的富贵,一直到他死我们看到好像没有报应,其实报应非常明显,他的富贵可以传十几代的儿孙,他一代就享光了,一代就完了,底下就没有了。我们从这里明白了,他造作那些恶业把他命里的福报大折大扣的折掉了,百分之百的福变成百分之十、百分之二十,十之八九被折掉了。他要不造这些恶业,子子孙孙后世总有十几二十代。这些道理跟现在人讲,只有真正学佛的人、相信因果报应的人,他会点头,你跟他一说他明白了,想想是这个样子。
造善的人,他过去生中培的善福太少了,这一生行善还受人侮辱、受人糟蹋。他有没有得善报?有,过去生中许许多多不善的恶报,我们佛门讲重罪轻报,报掉了。别人毁谤他,我们常讲是替他消业障,侮辱他是给他消业障,害他是替他消业障。他有很重的业障,将来必堕三途,他三途的罪业就这样子消掉了,来生的果报不可思议,世主!还是佛讲的是事实真相,我们凡夫看错、想错,没有能懂得真正的道理,不晓得事实真相。
是处非处,为什么叫「处」?大师在此地跟我们解释,处有「建立」的意思,有「依」的意思,依靠,就是有「起」的意思,这个果报是依它而起的。「能建立果,与果为依,能起果法」,这个处有这些意思在,所以叫它做处。对於这些道理、事实真相通达明了,叫智力。换句话说,因果相当称为处,如果因果不相当就不叫它做处,就叫它作非处。它的作用,就是真正明了因果的关系,对於因果深信不疑,净业三福第三条的「发菩提心,深信因果」。既然对这个道理、事实真相明白了,观察众生的机缘,「可度者度,不可度者为作因缘」,这就对了。我们在讲席当中常常讲的可度当机,我们常讲他的根机成熟了,他这一生当中能成就。这个人具足做人的本分,知道自己的身分,知道自己的命运因果报应,对自己的因果清楚,能够依教奉行,懂得孝养父母,懂得事师之道,世出世法里面都说是可造之才,这个人一生能成就。偈颂里面前面两句是讲过去世的因,后面两句是显智力。这种智慧,清凉大师说「通知一切法」。
『佛昔修习菩提行』,诸佛如来往昔在因地,生生世世都认真努力修学,所以他才不退转,虽然有隔阴之迷,宿根深厚,殊胜的因缘常常追随著他。我们一般看相算命的常说:「你命里头贵人多」,这句话在佛法里面讲就是你有殊胜的因缘,常常遇到善知识,对你的修学帮助就大,这一点非常重要。所以学佛的人,我们过去在李老师会下,李老师常常教导我们,而且非常重视,与一切众生结法缘,这个事情他老人家重视,特别对於发心弘护正法之人,弘法要法缘,护法也要法缘,法缘要去结。
用什么方法跟一切众生结法缘?用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用什么方法?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不可以与一切众生结恶缘,若与一切众生结恶缘,你将来在菩提道上寸步难行,处处障碍,这些道理不能不知道,事实更是要清楚、要明了。你们看看历史,看看现代的社会,你想做好事,嫉妒障碍有多少?我们从年轻的时候遇到善知识,听到老师的教诲,认真努力做,这一生当中依旧是障难重重。诚心诚意想帮助社会、帮助众生,自己决不沾著丝毫名闻利养,还是遭人嫉妒,还是遭人障碍,我们自己心里明白,这些障难是替自己消业障,同时我们也怜悯一切苦难众生,他没有福报,我们想帮,缘当中有人把它断掉。缘虽然不具足,我们利益一切众生的心愿没有被这些人打掉,念念不忘。这边缘不成熟,我们转变一个方法做。
古时候高僧大德,没有缘帮助众生最明显的,达摩祖师到中国没有人护法,在少林寺住了九年,天天面壁打坐,没有人认识他,大家把他当作一个普通出家人看待,他很有耐心。实际上这些人都是佛菩萨再来的,给我们做榜样,示现给我们看,非常有耐心的在等,等传人,等有缘的人,等认识他的人。等了九年遇到慧可,慧可认识他,慧可尊敬他,慧可对他的教诲百分之百的依从,在他言下大彻大悟。这是教给我们一个方法,大众的缘不成熟,耐心等一个,你的心是真诚心,没有丝毫为自己,是为利益众生,是为正法久住,必定有人来传承正法,会感动诸佛菩萨应身到这个世间。我年岁老了,这个身体想做事也不行了,机器老旧快要坏了,有另外佛菩萨应化到这个世间来,他到这个世间来,年轻,他来接棒。
诸佛菩萨对於这个世间苦难众生关怀照顾,真的是无微不至,凡夫哪里会认识?凡夫为什么成不了佛?禁不起考验,禁不起折磨,稍稍受一点委屈,满怀的不高兴,小小的委屈禁不起,这怎么能成功?这是不能忍辱。佛教菩萨修行的六个纲领,里面最重要的是布施、忍辱。布施是修福,忍辱是你的福德不失去,你修得再多,你不能忍辱,一面修就一面丢,到一辈子一点功德都没有。为什么?不能忍,所以忍是保持,你怎样保持你所修学的功德不失去,那就要靠忍、要靠定,你才能够保持你的功德。心里面常有委屈、常有不平、常有愤恨,你功德完了,「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经典上常讲的「火烧功德林」,你的功德谁把它破坏?是你自己。你要晓得,冤亲债主很多,他就怕你修积功德,嫉妒障碍,看你稍稍修积一点功德,他就在旁边煽火,引起你发脾气,那是你的冤家,是你的债主。不管他是有意无意,你上了当,真的心里难过不高兴了,功德都毁掉了。要知道你所修积的功德,没有任何一个人能破坏,谁能破坏?你自己。冤亲债主在旁边煽火,劝你发脾气,你就真听话,真的发火,真一肚子委屈,把你所修积的功德全毁掉了,这是愚痴,没有智慧,没有福德,干这种傻事!
我在这一生,你们都能看到的,我为什么感激韩馆长,我跟韩馆长相处三十年,你们都知道她的脾气不好,我的同学、朋友见到馆长都跟我说:「这个人厉害、难处。」我为什么不离开她,为什么要跟她在一起?我这一身所有的毛病习气,在她的会下磨得干干净净,这个人是来折磨我的,把我的棱角全部都磨光了,贪瞋痴慢都磨光了,我怎么不感激?修行在哪里修行?就在这个境界里修行,我才能成就。顺境善缘无有贪恋之心,逆境恶缘不再有丝毫瞋恚之心,在境界里面磨平了。道理是老师那里学来的,功夫是韩馆长帮助我磨平的,成就功夫,成就忍辱,成就定力,四摄六度法,三十年当中这样逐渐培养成的,不是容易事。你们能受得了吗?果然受得了,我相信如果天天有人找你麻烦,你有三十年你也会成就,怕的是你三年都熬不过,那你还谈什么!你不要谈了。世出世间法,你的成就大小,与你的忍辱决定成正比例。
布施是放下,忍辱是智慧,几个人懂得这个道理?几个人欢喜别人来折磨我?我就是这一点跟一般修行人不一样。为什么?因为我自己知道自己的业障太重,我没有学佛之前,一般看相算命,我自己是很少搞,关心我的人替我算命,然后回来告诉我:「人是很聪明,可惜一点福报都没有,而且还短命。」这个话我听得太多太多了,我想想有没有道理?很有道理。这就跟《了凡四训》说的一样,了凡遇到云谷禅师,被云谷禅师当头一棒,叫他反省检讨自己的毛病。了凡先生的那些毛病我统统都具足,了凡先生的好处我还没有,比不上他;恶的念头、恶的行为比他有过之无不及,优点好处我比不上他。这种状况之下我怎么办?所以我觉悟了,别人给我气受,冤枉我,我接受,我绝对不会有恶意相报,我很感激。我业障太重了,唯有这个方式替我消业障,他造罪业替我消业障,是我的大恩人,我懂得知恩报恩。
这一年多来,我又遭受沉重的打击,我清楚、我明了,我知道进退,这一棒,我明白了,我觉悟了,从佛门完全退下来,我要修自己了。自己这一生往生极乐世界,我不能落在别人后面,我要努力争取,还剩下这一点时间,体力还可以,我随顺过去出家在家的许多大德,这里面也有韩馆长临终的拜托,把《华严经》讲一遍,留一套影带给后人做参考,我答应了。这部经很长,这部经其味无穷,讲一遍,说实在话是一生的事业。我们从开经讲到今天将近一千个小时,三十九品才第一品。诸位想想,这一品经将近一千个小时,后面还有三十八品,经文长的、意义非常丰富的「十地品」、「离世间品」、「入法界品」,就这三品要细说,每一品一千个小时都不够用。诸位同学想想看,像我们现在这种讲法,这种进度,这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七、八千个小时是一定要的。我们现在预定三年圆满,现在讲的都不算,从明年元旦开始,二00二年、0三年、0四年圆满,三年预定讲三千六百个小时,所以后面我们的进度要快,不能像现在讲得这么罗嗦,要精简,但是我们要知道怎样去学习。
诸佛菩萨在菩萨地的时候修行成佛,忍辱是最重要的一个课程,世尊在因地里面修忍辱波罗蜜,叫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体一丝毫怨恨心都没有,忍辱波罗蜜圆满成就了。试想想看,我们今天被蚊子咬一口,就一巴掌打死,这不仅是杀生,一点忍辱都没有,你得欢欢喜喜布施,赶它走,你忍辱这一条都没有。所以这些事情在哪里修?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你都要懂得。有一些同学说佛法难,看得破,忍不过,有意无意之间确实忍不过,忍不过怎么样?堕落、退转了,你懂不懂,你的境界没有向上提升,退转了。为什么不能忍?不了解事实真相。所以像我们这样根性的人,中下根性的人,不深入经教怎么行?一定要深入经教我们才有救。要向佛菩萨学习,不能随顺烦恼,不能随顺外面的境界,这个人跟我这么讲,那个人跟我那么讲,他又不是佛、又不是菩萨,他说他是什么佛,他说他是什么菩萨,那个靠不住,那不是真的。真的佛菩萨在哪里?经典是真的佛菩萨,我决定相信这个事实,经典是佛菩萨说的,是佛菩萨的教诲,我依据经典就是依据佛菩萨,我跟佛学就是要跟经典学习。
『於诸境界解明了』,这就是说真正了解事实真相。『处与非处净无疑』,这句话你懂得就好讲了,因果报应的道理与事实真相,我一丝毫的疑惑都没有,佛没有。种善因决定得善果,我造的善因,现前不得善果,我知道果报通三世,现前的善果为什么不能现前?那是我过去生中所造的余孽,一生虽修善,罪业已经消除很多,但是还有余罪,并没有消除干净,所以善的果没有现前,要继续认真努力;不善的果报现前,欢喜接受,境界就向上提升,这是好事不是坏事。一般人不明白,初学佛法的人免不了有疑惑,深入经藏你就不会疑惑,逐渐你就通达明了。
如来这十种果地上的智力,我们如何学习就知道了,对於因果报应的事情,我们完全接受了,对於天地鬼神的事情,我们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诸位想想是不是一个因缘果报的事?所以十种智力,每一种智力都贯通一切法。真正明了这个事实真相,我们起心动念、所作所为,决定不敢违背因果,知道因果这桩事情是世出世法里面的定律、真理,深信不疑,完全接受。还会有一个特殊的遭遇,那就是天地鬼神会跟你沟通,为什么?你有这个缘分,你能接受。天地鬼神为什么不跟他沟通?他不能接受,他不了解这里面事实状况,这个道理要懂。
第二首:
【如昔等观诸法性,一切业海皆明彻,如是今於光网中,普遍十方能具演。】
清凉大师在《疏钞》里面跟我们说第二首偈,就是过去、未来、现在业报智力,通常我们说的名称是「三世业报智力」,这个意思完全相同。他这里讲的是「过、未、现在」,过去、未来、现在就是三世。《瑜伽师地论》里面称为「自业智力」,这是名称有一些不一样。偈颂经文说「一切业海皆明彻」,「一切业」就是说三世之中所造一切善恶等业,无论是什么样的造作,统统都是自己所造的业。「於自所作受用果业,如实知故」,这个意思很明显,自己造、自己受,因果报应都非常清楚,都能够明了。这个意思跟第一首有什么差别?第一首讲的「是处非处」,这个地方讲的「三世业报」,乍听起来好像没有什么大的差别,清凉大师在此地为我们分别,他说:如果「正了知所造善等业,感爱等果」,这是属於是处非处智力,就是你很正确的了解,你造的善业,你得到善的果报,这是「是处非处」。如果明了能造善恶这个业,感善恶等果,这是自业力,差别在此地。就是你正确的明了能造善恶的那个业,前面你是了解你所造善恶的业,是你所造的,这个地方是讲能造,差别在此地。第一个智力是从果报上讲的,第二个业报智力是从造因上说的,差别就是因果不相同,差别在此地。所以第一种智力是说果报,第二种业报智力是讲业因,你所造的业因。
『如昔等观诸法性,一切业海皆明彻』,这两句是讲过去世的因行,造的因。如来有这样圆满的后得智,这种善巧智慧,我们真的是非常羡慕。这个智慧从哪里来的?宗门常讲「明心见性」。这句话,我们修净土宗的人不能够疏忽,可是事实上修净土宗的人,往往把明心见性这个事情疏忽了。
我在早年亲近李炳南老居士,我记得是一年三个月,十五个月,那个时候没有出家,是居士的身分,拜他作老师,跟他学经教,一年三个月之后,我离开他老人家,到台北圆山「临济寺」出家。我向他老人家辞行的时候,他很难过,那个时候坐三轮车,我跟他坐一辆三轮车,送我到车站,我看他老人家流泪了,我也很难过,我跟他老人家说,我说我一定还会回来。他所难过的就是怕我离开他之后,不再跟他学,因为说老实话,我的学业没有完成,我学得很好,他老人家非常满意,希望我在他那里多住几年,把佛法的根扎稳,我也有这个意思。我出家的缘成熟,他一再劝我:「你为什么要出家?」我提出一个理由,他想了一想,同意了。我说我到这个地方来亲近老师,老师在台中已经教了十年,很多同学都已经跟老师十年了,我怎么能追得上?不出家,我一定有工作,那个时候是不错,我的工作就在「慈光图书馆」,我在图书馆里面担任管理员。可是还是要工作,每天至少还是要八个钟点工作,因为图书馆工作人员不多,只有三个人,真正在图书馆负责办事、照顾这个机构的是三个人。我要是能够把工作辞掉专心来学经教,我每天能够有八个小时,甚至於有十个小时,我来学经教,我说:「老师,我只要两年的功夫就追上我的同学。」他听了笑笑,这样子我才离开他。离开他之后,再回到图书馆来,前后我跟他整整十年。
离开之后,听说老师有一次在讲经里面呵斥学生,说:「你们跟我十年,你们什么都没学会,学会的人走了!」大家都晓得了。所以我回到台中之后,许多同学就包围我:「老师说你学了东西走了,你到底学了些什么?」我说:老师没有特别教给我,我们学习都在一起上课。老师说这个话,我说不无道理。什么原因?你们常住在台中,你们家在台中,你们学习的心理情绪跟我不一样,常住在这边,今天学不会,明天;今年学不会,明年,你们的心情是松懈的。我到台中来不一样,没有依靠,我的时间是短的,你们是长时间,我必须要把时间抓紧,这是我们学习的心情不相同,所以我比大家认真,我比大家努力,晚上读经查参考资料、看古大德的注解,常常看到天亮,忘记睡觉的时间,这种情形是你们不会有的。因为我住台中的时间,我不晓得哪一天离开,这地方不是我常住之地,心情不一样。既然大家这么说,我就提出一份学习报告给同学,老师说我学了些什么东西,我在这个地方一年三个月所学习的东西,我画一张图表,这个图表画出来之后,送给李老师看,李老师就告诉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还是要明心见性。」我那个表里头就差这一点点,有往生极乐世界,有明心见性,但是没有把它连系起来,他把我表上加上一个箭头,把这两个连起来,这个心得报告圆满了,那一个箭头是他老人家加的。这个报告当时用油印赠送给每一个同学,我在台中一年三个月就学的这个东西。
所以学东西要诚恳、要用心,要克服自己的障难,克服障难还得要有人折磨你,你还真能受得了,那才能成功。遇到肯折磨的人,这个人不容易,这个人难得,你到哪里去找?现在人都愿意做好人,谁愿意做恶人?折磨你,还真正帮助你、成就你,你才能成功。我早年,最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教导我,有一句非常重要的教训,真的影响我一生,我对他老人家尊敬,有充分的信心,我相信老师。他告诉我:「你只要是真心为佛法、为众生,你的一生佛菩萨照顾你,你自己一点都不要操心。」我完全接受了,所以我在一生当中遇到的顺境逆境、善缘恶缘,我心里很清楚,都是佛菩萨替我安排的,我欢喜。顺境善人欢喜,逆境恶缘也欢喜,都是帮助我提升境界,消除我的业障,增长我的智慧,福慧双修。
章嘉大师圆寂之后,我亲近李炳南老居士。我在章嘉大师会下三年,李老师会下十年,十三年学到的东西,如果没有遇到韩馆长,我还是不容易成就。韩馆长也是佛菩萨派来照顾我的,她那种种的作为把我的烦恼习气连根拔掉,没有人知道。一般人只看到净空法师在图书馆韩馆长管理之下非常委屈,一般人看法是这样,我也知道他们的看法,我也不跟他们讲。为什么?他不懂,那又何必讲!等到将来果报现前他就明白了,像现在很多人就明白了。当时跟你讲没用处,不必费那些口舌,只有真正有智慧的人,他一看就明白,普通人看不出来。
这首偈子里面,第一句非常重要!「如昔等观诸法性」,你要想开智慧,这一句你真的要下功夫。诸佛如来在因地当中,「昔」是过去,「等」是平等,「等观」就入不二法门。「不二」是什么?不二是法性,一切诸法的体性是一不是二,事相不相同,体性是一样。你从相上看,千差万别,如果你从性上看,无二无别,性不碍相,事不碍理,理事无碍,性相不二。智慧开了,你的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现前了,你处事待人接物,对你的恩人,对你的冤亲债主,你是同样感恩的心对待,你会同样的礼敬、赞叹、供养,你不会起分别执著,如来智慧是这样修成的。想想我们自己,在一切境缘当中,特别是人事环境,摆不平!这个人对你好,你对他起了贪恋,生起了情爱,这个人稍稍对你有一点不好,你就一肚子委屈,一肚子埋怨,这是凡夫,你是个凡夫,你没有改变你自己。
修行,「行」是行为,「修」是修正,你并没有修正你的行为。我们凡夫的行为都是错误的,口里挂的是修行,实际上与修行毫不相干。你以为每天念几卷经就叫修行,拜几拜佛就叫修行?不是,那是形式。《沙弥律仪》里面二十四门威仪如何落实?决不是念几句咒,咒念不念无所谓,经念不念也无所谓,要落实。你要是学会念咒,自己的思想言行依旧随顺自己的分别执著,随顺自己的贪瞋痴慢,随顺自己的自私自利,你叫白学了!佛法不在文字中,但是也不离文字,把佛陀的教诲落实到你的心地,表现在你的行为,你才是真学佛,否则的话你全搞错了,你搞的都是形式,你搞的都是外表,与你了生死出三界毫不相关。
我们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礼佛,学佛的同修不管在家出家,早晚见到佛像一定要去拜三拜,教你念「天上天下无如佛」,念这有什么用处?佛需要你赞叹吗?你赞叹他就高兴,不赞叹他就生气,哪有这个话!古人做的偈子没有错,现在人不会用,要你随文作观。现在这些文字很难懂,很难体会,现在人不得受用,那是教古时候人可以,古时候人能得受用。现代人不是古时候人,现代人照古时候讲经的那种方法听不懂,好比这一批人口味不一样,你煮菜要懂得变化,要能够适合顾客的口味,你这个馆子生意才兴隆。做的是不错,不适合现在人口味,顾客没有了,你懂这个道理吗?
所以我常讲,佛法必须要现代化、本土化,我这个话过去讲得太多了,你要不了解佛法的现代化与本土化,你就没有办法弘法利生,不但没有办法弘法利生,你自己修行都有障碍,你都学不成功。所以我教大家拜佛,想什么?想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他老人家的行谊,想他能放下名闻利养,想他能放下自私自利,想他不辞辛苦示现成道,四十九年教化众生,示现敬业的精神。我们看到佛像低头下拜,想这个,这是我学习之处,这才使我真正心向往之,他是我的榜样,他是我的典型,我向他学习。完全没有自己,真的出家了,随遇而安。国王大臣请去讲经说法,供养就不错了,佛没有丝毫留恋。贫穷人请佛去讲经说法,连个场地都没有,大树底下搬几块石头坐坐,释迦牟尼佛也笑眯眯的欢欢喜喜,没有说你这个地方不行,我不能在这里住,没有!平等心,对於贫穷困苦没有一丝毫的嫌弃,我们在这里看出世尊的清净平等。从他的教学,答覆学生的疑难,体会他圆满的智慧,经中常常称赞的「四无碍辩才」,对待一切众生那么样的真诚,那么样的尊敬。我们低头一拜,心里想的是这些。至少这一拜下去,你心里头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八相成道,《无量寿经》在第二品就有这一段文字,这一段文字虽然不长,写得很圆满,帮助你瞻仰佛的时候,你怎么修行。我这一拜得什么利益,这才真正能学到东西,所以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个人修行,接引大众,两者并重,表里一如,否则的话,装模作样做出那个外表,时间久了被人看穿,一文不值!
夏莲居老居士常常勉励我们「真干」,真干重要。所以这是说明要求真智慧,真智慧一定要修平等观,看一切诸法的体性是清净的、是平等的。你能够「等观诸法性」,给诸位说,你就明心见性了。宗门里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是什么境界?就是这个境界。「一切业海皆明彻」,不但对於自己过去、现在、未来行业果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对於一切众生也明白了。
『如是今於光网中』,在毗卢遮那佛这一个教学课堂里,我们这样说法大家好懂,佛学名词是「法会当中」,这个弘法大会当中上空的这些光网。『普遍十方能具演』,这两句是讲果,现的果,一切业海都在光网当中显现出来,周遍十方法界。「演」是表演,会的人见到了,不会的人跟你说你也不懂。这一首偈,清凉大师给我们做了一个总结,总结结得很好,他说:譬如杀生,这个人造杀生的罪业,果报必定堕地狱。能造杀业,这就是业报之理,这是你自己造的,你自己要受,所以各随善恶而感果故,这就叫造业。所以这个智力是知道自己生生世世所造的业报。第三首:
【往劫修治大方便,随众生根而化诱,普使众会心清净,故佛能成根智力。】
这是第三首,就是「根胜劣智力」,所说的根就是佛法里面常讲的五根五力。清凉大师注解,「根胜劣智力,谓信等五根,此软中上,名为胜劣,於此正知,及能於彼如应如宜,为说正法,即是作业。」根有五:信、进、念、定、慧,说老实话,我们现在五个有没有都成问题。为什么?这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三十七道品排列的顺序,后后胜於前前,换句话说,后面的一科,一定是以前面为基础。五根以什么为基础?诸位不能忘记,「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四正勤是以四念处为基础,四如意足是以四正勤为基础,五根是以四如意足为基础,然后你才晓得,我们学佛有没有五根?换句话说,有没有信?我们现在信佛了,我信得很虔诚,真的是假的?你自己以为你已经很诚信,佛菩萨清楚,你说的话也不假,也不是欺人,这叫「增上慢」,自己没有得到以为得到了,这叫增上慢,决不是有意欺骗别人,不是有意的,用现在的话,这是个误会,我自己真的没有得到,以为真的得到了,自己真的不相信,以为我真信,我还有很多感应。
对於前面这三个科目,佛法讲三科,我们现在加个「目」,科目,这三个科目:「四念处」是智慧,「四正勤」是精进,「四如意足」是福德,四如意足实在讲就是知足。我用我们自己修学的术语来讲,四念处是看破,四如意足是放下,我们常常讲「看破放下」,这是当年我第一天跟章嘉大师见面,他老人家教给我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你有这四种正确的看法,这就是讲的宇宙人生观。这四种看法对了,没错了,正确,你真的看破了。看破之后你才懂得用功,你自自然然断恶修善,所以你会很努力,你会很勤奋。四正勤,正当的勤奋。四正勤先说善法,已经生的善法,我天天让它增长,没有生的善法,我要帮助它生起,这对於善精进;对於恶法,已经生的恶法我要把它断掉,没有生的恶法我要叫它不生,断一切恶,修一切善。你没有看破,你断恶修善做不到。看破、断恶修善,你才能真正放下,四如意足是放下,然后才有根,才有信、进、念、定、慧。「根智力」,是五根里面的慧。说到这个,佛法常讲「你的慧根」,为了说法方便起见也分上中下三品,某人慧根上上慧根,某人是中下慧根,我们不是常常这个说法吗?我们看看佛果地上这个慧根是怎么修成的,经文前面三句是讲修因,后面一句是讲果德。
『往劫修治大方便,随众生根而化诱』,「往劫」是时间长,菩萨知道勤修,知道对治;「大方便」是广大的善巧方便。这个地方必须要明了,帮助别人才是真正帮助自己,成就别人才是真正成就自己,不能不懂这个道理,善巧方便是对一切众生的。「随众生根而化诱」,众生根性千差万别,菩萨要学无量无边的法门,四弘誓愿第三条「法门无量誓愿学」,学法门是为众生,为众生成就自己圆满的后得智,权实二智究竟圆满是这么修成的。我们如果不是时时刻刻存心帮助别人,你的智慧就不能圆满,这个道理总要懂得。所以为一切众生,不能够怕辛劳,辛苦、太苦了、太劳太累了,这个不可以;为一切苦难众生,不知道疲倦,不知道劳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每一句最后归结的「无有疲厌」,这是正确的。你要是为自己,这个我都常说,你会疲倦,你会劳累。为众生不会,为什么?为众生与法性相应,法性哪里会有疲厌!我们要多想想这个味道。现在时间到了,这一首偈的意思未尽,下一堂课我们接著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