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三一讲)  2001/12/17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531

诸位同学,请看「世主妙严品」,说偈赞佛,百目菩萨偈颂,他的赞颂是赞叹道场,赞叹道场树,具足大自在德,教化一切众生。

【尔时百目莲华髻菩萨摩诃萨,承佛威力,普观一切道场众海,即说颂言。】

说偈仪跟前面是一样的意思。请看偈颂,也是十首,第一首:

【一切摩尼出妙音,称扬三世诸佛名,彼佛无量神通事,此道场中皆现睹。】

从这一首偈,我们了解一个事实,那就是诸佛菩萨教学的高度艺术。这种方式,一直到近代才有人提倡,换句话说,诸佛菩萨用艺术来教学,不知道多少年代了,真的是无量劫又无量劫前,不只是释迦牟尼佛出世之后,这个我们一定要懂得。从这个地方能体会到,佛菩萨教学方法之活泼、灵活,显示在佛门大大小小道场之中。佛教的道场,我常说,是教学跟艺术结合成一体,它的建筑是教学,你看房舍的配置都有讲求的,不是随便乱建的,不但重视艺术,而且重视表法,艺术里面有表法的义趣就是教育。譬如最明显的代表,一个道场里面主要的殿堂是大雄宝殿,这个殿堂的建筑从外面看是两层,里面是一层,两层代表真俗二谛,里面一层告诉你二谛不二、真俗一如,它有表法的意思在,否则何必盖两层?里面何必又是一层?供养的佛像、菩萨像、罗汉像,所有一切设施无一不是教学,让你听到音声、看到形像,诸佛菩萨教导我们的东西全都显示出来了,不必说一句话,不能不懂。

『一切摩尼出妙音』,音是传递讯息的,是彼此双方沟通的,但是传递讯息、沟通情意,有时候不必要用语言表态,现在人所讲的肢体语言,我们一个动作,别人能体会到意思。「摩尼出妙音」,摩尼是色相。道场,道场周围的树木花草,无一不是种种摩尼宝所成的,这是如来的境界,他福报大。我们这个地方的道场,钢筋水泥建筑的,我们周边这些树木是草本、是木本,体质不是摩尼宝,但是无论是草本也好、木本也好,砖头瓦块、钢筋水泥都好,表法的意思也能够圆满的显示出来,这就是如来随顺一切众生,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众生他有多大的福报,要随顺他,让他在现有福报里面,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有所觉悟,觉悟就是宝,他在境界里面大彻大悟了。

我们想想,眼前一切境界又何尝不是一切摩尼宝?都能出妙音,这个妙音是形像的妙音,形像的语言不必用音声,所以叫妙,我们通了,当中通了,没有障碍了。像我们见到释迦牟尼佛像,我们立刻就通了,释迦牟尼佛的名号我们明白了,他佛号的意思教我们对人要慈悲,对一切众生、对人对事对物要慈悲,对自己要清净,决定不被外境所动摇,不被外境所影响,不为外境所转,寂灭。「牟尼」是寂灭的意思,「释迦」是慈悲的意思,「佛」是修行的总纲领:觉而不迷。听到这个名号,见到释迦牟尼佛的形像,立刻就明了,要把名号的功德落实在自己生活当中,对人对事对物真慈清净平等,释迦牟尼佛名号落实了。听到菩萨名号,「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这意思立刻懂得,我们对待一切人事物要大慈大悲,「南无」是皈依,皈是回归,从哪里回归?以前没有慈悲心,都是自私自利,起心动念无不是损人利己,这是过、这是恶,从过恶回过头来依慈悲,依大慈大悲,这就皈依了。「观世音菩萨」,不叫你听,不是「听世音」,是叫你「观」,佛法常常教人要作观,观是用慧,见闻觉知是用识。观的意思是什么?转识成智,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这叫观。

要用究竟圆满高度的智慧来看世间,慈悲心油然而生。无论众生造作什么样的罪孽、过失,都是用真诚清净平等的爱心来看他,不计较他的过失。为什么?无知。你想想看,你家里面陈设许许多多名贵的,中国人喜欢摆设名贵的瓷器,有唐朝时候的、有宋朝时候的,希有的,我们都看作珍宝,你摆设在屋子里面,你家里来了个小孩,两三岁不懂事,去拿的时候把它打碎了,你会不会责怪他?不能责怪他。为什么?他无知,他要是十几二十岁,把你这个宝物损坏,你可以责备他,他懂事了,两三岁小孩不懂事。诸佛菩萨看六道众生就像两三岁的小孩一样,他犯了再大的过失,杀人放火、杀父亲、杀母亲、杀兄弟,也不能责怪他,责怪谁?顶多只能够说父母长辈没有把他教好,这是真的。小孩没有过失,他不懂事,他哪里知道那些是珍宝?他眼目当中看一个古董,实在讲就跟平常东西没有两样,他没有分别。一个无知、没有知识的人,到故宫博物院去参观,看看商周的遗物,出土的这些文物,他看了怎么样?破铜烂铁,在他心目当中一文不值,考古学家眼目当中是无价之宝,一个认识,一个无知,差别就这么大。所以,不能够责怪他。我们要学诸佛菩萨,以清净平等真诚的慈悲爱心,对待一切愚痴造作无量无边罪业的众生,自己心地永远是清净的,永远是诚恳的,永远是慈悲的,佛名号的功德在此地。

你看他出的妙音,『称扬三世诸佛名』,诸佛如来的教化全在名号之中,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佛法教学里面那种方式方法,跟世出世间教学确实不一样。所以佛法里头,一般修行都教你执持名号,口念名号,心想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这是一般人很难了解、很难体会,不可思议、无比殊胜功德都在名号之中。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讲经说法四十九年,说了这么多话,都没有离开名号,名号是文章的总题目,他所说的,那是照名号作文章的,跟我们解释的、注解的,名号是教学的总纲领。『彼佛无量神通事』,「彼佛」是称三世诸佛,前面「三世诸佛名」,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诸佛如来,无量无边,教化众生的那些神通事业,种种现示,『此道场中皆现睹』,在这个道场里面都现相,都能够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第二首:

【众华竞发如缨布,光云流演遍十方,菩提树神持向佛,一心瞻仰为供养。】

『众华竞发』,这表什么意思?万行齐修,六度万行。一修一切修,一个修行人如是,无量无边修行人个个皆如是,这不是「众华竞发」吗?『如缨』,「缨」是古时候帽子上的装饰品,做得小巧玲珑美观,『布』是展布,分布开来,像天女散花一样,这是比喻修德,要懂得它表法的意义。『光云流演遍十方』,「光」用云、用流,都是取动相。佛法里面讲「流通」,每部经最后一段是「流通分」,如果不能流通,像死水一样,就不能够利益一切众生,流演才能报佛恩。你看看哪一尊菩萨、哪一尊佛不是尽形寿,这是讲应化到我们这个世间,尽形寿流通妙法?令一切众生破迷开悟,得无量的福慧,恩德之大超过父母。

我们看看今天,不要看别人,想想我们自己,得到一点好的法宝,希有的,赶紧收藏,不能流通,跟诸佛菩萨所为恰恰相反,这个错了。你护法,实际上你障碍佛法流通,你这哪里叫护法?把这法藏起来,怕失传,怕遗失,藏在深山里头,藏在石洞里头,谁能得利益?大概只有一些鬼神能得利益,人世间不得利益。所以要懂得流通法宝,这是第一桩的好事情,真实的福德。流通的方法,要想佛法不会在这个世间消失,那要怎么做?量要大,世间会有灾难,不可能整个地球的地面统统都受灾难,总有一些不受灾难的地方,所以法宝要到处送,分布在全世界,这样就不会失掉了。中国人懂得这个道理,这些有学问的人、有见识的人、有慈悲心的人,总希望几千年传下来的这些典籍不要在这个世间失传。古时候容易失传是因为印刷术不发达,我们知道南宋之后才有印刷、才有木刻版,以前所有典籍,包括佛经都是手写的本子,数量很少,很容易散失掉。现代印刷术发达,而且成本低、效率高,有心人要多做这个事情。

清朝末年之后,中国本土军阀割据,始终处在战乱的时代,珍贵的典籍非常容易毁掉。在那个时代,有一些读书人,总是想把《四库全书》《四库荟要》能够翻印出来,因为《全书》当年总共手写的本子只有七套,《荟要》只有两套。八国联军,圆明园储藏的一套被毁灭,毁灭一套《四库全书》、一套《荟要》《全书》剩六套,《荟要》只剩一套。确实得力於这些有心人,台湾大概在十年前真正发心把它翻印出来,照相影印,把原书缩小。《全书》,商务印书馆印了三百套,分布在全世界各个大的图书馆,这样我们就放心,《四库全书》不容易失传了。《荟要》大概印的数量更多,我没有去问过他。我向他买了三十三套,分送中国每一个省、自治区、特别市,我选择这个地区最好的大学,让大学图书馆收藏。另外有两个特别市,北京市的图书馆,上海市的图书馆问我要了一套,我也都送给他们。我为什么这样做?怕这些典籍失传。

佛经得力於佛弟子的护持,在台湾翻印《大藏经》很多次,这个数量相当可观。我自己赠送海内外的《大藏经》,差不多将近一千五百套,这是我个人做的,别人做的比我更多,这些都是流通法宝。我们做佛弟子,确实有这个使命,有这个责任。「光云流演遍十方」,不但要流通,而且自己尽心尽力演说,把我们在佛法当中所得到的,完全落实在自己形象上。我懂得少,少分,我形象当中表演出来、做出来,我懂得多,我契入得多,我这个形象就更像了。演是依教奉行,这比什么都重要,这是你真正得到佛法殊胜功德利益。

『菩提树神持向佛』,这回向了,真有东西回向,不是假的,把他自己依教奉行的成果,用这个来回向。确确实实我转恶为善,没有学佛之前是凡夫,当然具足七情五欲、贪瞋痴慢,会喜欢人,也会恨人,这是凡夫,受了委屈也有报复的念头。学佛之后明白了,不但这些事不会从我行为上表现出来,念头都没有了,我就拿这个回向。我能把自己真的是无量劫来的习气毛病,依照经典的教训,一桩一桩修正过来,依教修行,这才是真正如来弟子。

我们怎样能够学到像普贤菩萨一样,一修一切修、一入一切入?确实要有这个心、要有这个愿。普贤菩萨是怎么修成的?心量大,确确实实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一块钱的布施,他的心等虚空法界,他的量是一切刹土众生,所以他这一块钱的布施,功德不可思议,没有人能够跟他相比。怎么会变成这样?那个心量不一样,思想不一样,这一块钱的布施,里面包括圆满的布施波罗蜜、持戒波罗蜜、忍辱波罗蜜、精进波罗蜜、禅定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一修一切修。持戒是守法、守规矩,日常生活当中,一切都能够如法,都能守规矩。守规矩是持戒波罗蜜,是布施波罗蜜,我守规矩怎么是布施?我守规矩这一个形象给大家看,大家看了之后生欢喜心,人人都守规矩,这不是布施吗?布施守规矩。我忍辱做出来给大家看,大家都觉得忍辱不错,忍辱是正确的,你布施忍辱波罗蜜。

所以一切法都离不开布施,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这就是「光云流演遍十方」,从这里学。我的心念念都是遍虚空遍法界,念念当中都想到一切苦难众生、迷惑颠倒众生,他们不懂得布施、不懂得持戒、不懂得忍辱,我做给他们看。我这种做作,永远没有中断,一切时一切处无有疲厌,你们想想这样能不能回向?回向就是把自己修学的成就、把自己修学的影响,这个成果奉献给诸佛如来,以此为供养。「菩提树神持向佛」,哪一个是菩提树神?自己修行,我依这个方法修行,我就是菩提树神,「身是菩提树」,我用这个贡献给诸佛如来,布施供养这些众生。『一心瞻仰为供养』,这是真正的供养,这是真正的成果。第三首:

【摩尼光焰悉成幢,幢中炽然发妙香,其香普熏一切众,是故其处皆严洁。】

无论是殿堂、是道场,或者是道场树,无不是摩尼光焰,这个话大家不好懂,我换句话来讲,比较容易体会,道场、佛殿以及道场周围的这些树木花草,无一不是三宝的光明,这就好懂了。如果你懂得其中表法的意义,你就知道,不必说一句话,都在教学,教导我们怎样做人,教导我们怎样修行,教导我们如何处众,教导我们如何成就无上菩提,不用说一句话。但是那是内行人才行,外行人到道场,道场建得怎么庄严,他到这个地方来欣赏艺术,他不会开悟,他得到的是什么?迷执这个地方的艺术价值,雕塑雕得好,雕工好,绘画画得好,建筑结构,他去看这些,殿宇的配置,他去搞这个东西,不懂表法,欣赏艺术,在这里头起妄想分别执著,得不到佛法殊胜的功德利益。

『悉成幢』,幢是比喻高、明显。『幢中炽然发妙香』,佛法里面表法的,用光、用音、用香,这三样东西都没有障碍,都是代表圆满的智慧福德,妙音、妙香。『其香普熏一切众』,「香」的意思,最明显的表法是代表戒定慧,戒定慧是性德妙香。所以真正修行人,近代我们曾经听说虚云老和尚,民国初年镇江金山寺的妙善法师,人家称他为金山活佛,这两位大德。我们晓得,虚云老和尚一年洗一次澡、剃一次头。金山活佛一生没有洗过澡,南洋有一个在家居士请他洗一次澡,他也就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洗了一次澡,不换衣服,他还是那一件衣服。就一件衣服,没有换洗的,一生春夏秋冬都一样,他那一件衣服冬天也不冷,夏天也不热,衣服领子油垢看起来很脏,闻一闻莲华香味,妙香。金山活佛洗澡之后,那个洗澡水,他叫人不要倒掉,你们要是身体有什么毛病的话,你喝这个水。有不少人听话,水喝起来味道是甜的,清香,喝了之后身上一些毛病都没有了。什么原因?那是戒定慧的加持。「其香普熏一切众」,没有别的,真干!我们今天的麻烦在哪里?我们没有真干,讲真干,大概只能干个千分之一二,可能是万分之一二,所以没有这个效果。这两位大德他们干的成分比我们多,至少做到百分之五六十,效果出来了。『是故其处皆严洁』,「处」是道场、殿堂,周围所有的宝树,庄严洁净,我们想想我们应当如何学习。

第四首:

【莲华垂布金色光,其光演佛妙声云,普荫十方诸刹土,永息众生烦恼热。】

『莲华』是表法的,在佛门里面用得最多,其次是用法轮,再其次是用「卍」字,这是我们常常见到的。「莲华」代表洁净,它根长在泥土里面,茎在水中,花开在水的上面,佛取这个意思。泥土表六凡、六道染污,出污泥;茎是在水里面,这个水表四圣法界,六凡四圣就是代表十法界;花开在水上面,脱离了四圣六凡,这是一真法界,花代表它开在一真法界。这里头表的意思很深,这是表四圣、六凡、一真不二,显示这个意思。为什么?四圣六凡一真,全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哪有二?同时又代表因果同时、因果不二,显示出不二法门,这在花草里面是很特别的。它有花,莲子就开始长了,花跟果同时,不像其他的花,先开花后结果,莲华是花果同时,因果不二。无上菩提分分证,果在因中,因在果中,因果互融,不可思议。这是说道场菩萨的修德。

『莲华垂布金色光』,「金色光」是比喻自性本具般若智慧,不是从外面来的,真心自然流露的。於是我们明白了,我们在佛法修学修的是什么,所谓上根利智,所谓上上乘法,没有别的,求真心。真心到哪里求?真心没地方求,去了妄就是真。我们凡夫境界,佛在经上常讲「真妄和合」,六道凡夫的心是阿赖耶,阿赖耶是真妄和合,所以古大德常说:「但除妄想,不需要觅真。」如果你还有一个求真的念头,这个念头也是妄念,你的真性能不能现前?不能现前。为什么?夹杂你求真的妄想,你的妄想没有除尽。什么时候你的妄想除尽了,原本就是真;除一分妄想,显一分真性。永嘉大师在《证道歌》里面说得好,他说如果是真正修道的人,他用什么心态?「不断妄想不求真」,两边都放下了。有心去断妄想,妄想又加了一个妄想,你怎么能断得了?放下就是!

心里头没有「断妄想」的念头,也没有求真的念头,心里面一样保持清净。六祖在《坛经》上说得好,「本来无一物」,那是你的真性,你心里头有一物就是妄心,我们常讲的牵肠挂肚。这个事情说起来真容易,只要你什么都不想,真性能不能现前?这里头是一个关键,什么都不想了,一个人成无上道,一个人堕到外道去了,外道是什么?无想天,也不错了,第四禅,堕在无想天里头。什么原因?什么都不想了,无明没断,他妄念真的没有了,他无明在,所以堕在无想天。什么样的境界才证无上道?什么念头都没有,一切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什么都不想是定,样样都明了是慧,定慧等学,这是佛法修行的秘诀,不能够搞错了。

如果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把外面境界统统封闭,不接触,什么都不想了,你什么都不知道,你有定没有慧,不能解决问题。佛教菩萨定慧等学,而且定在慧中,慧在定中,定慧是一不是二,这是菩萨学处。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在这里修什么?修定修慧。六尘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自己怎么样?如如不动,绝对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妄想,知道所有一切境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用什么心态对一切人事物?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样不会堕无想天,真正超越六道十法界。

功夫在哪里修?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日常处事待人接物,特别是初学,初学一定要在人事环境上下手。古人常讲「做事难,做人更难」,人情事理变化太大了,在这些环境里修什么?修自己的清净平等觉。怎样修清净?不染污就清净了。顺境善缘,善缘是好人,这人对我好,对我很照顾,我们出家人,是我的好护法,不起贪恋之心,如果有贪恋之心你堕落了,你已经被污染,你心不清净。恶缘恶人,处处找麻烦、处处障碍,逆境,决定不起瞋恚心。换句话说,处一切境缘,人事环境、物质环境,逆境顺境、好人恶人,我们用什么心?「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在这里头修清净心。不起丝毫傲慢心,对於一切众生平等对待,这是修什么?修平等心。样样明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地如如不动,这就是觉而不迷。这是真修行,一分一秒一刹那,功夫都不间断,你真会了,会修行了。

念念当中都觉察到自己的过失,诸位要听清楚这句话,念念之中知道自己的过失,念念之中改正自己的过失,知道自己过失是觉悟,改正自己过失是功夫,这功夫不间断,你哪有不成就的道理?契入这个境界,不但是经典展开,字字句句无量义,我们六根对六尘境界,一毛孔、一微尘,你也体会到无量义。这个时候你才真正明白了,古大德所谓的哪一法不是佛法,随便拈一法都能跟你讲几个小时,能跟你讲几十个小时、几百个小时。不是只有经典里头字字句句含无量义,哪一法不含无量义!为什么含无量义?全是自性的相分,性德无量无边,性德所现的相分同样也是无量无边。这才能入如来的境界,入如来境界就入一真法界,经上讲「生如来家」,得像如来一样的受用,我们所体验到的「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这十个字你才真正懂得少分。所以真修行人,会修的人,掌握到这二十个字、十个纲领,前五个纲领、十个字修心,这是我们修心的标准,起心动念不能违背,后面十个字修行,我们的言语行为,念佛重要!

百目菩萨第一首偈里「称扬三世诸佛名」,念佛重要。为什么?大势至菩萨讲,「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见佛就作佛了,见佛就成佛了。就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见吉祥云比丘,善财童子就证得初住菩萨的果位,吉祥云代表初住。见到海云菩萨,海云代表二住,他就提升到二住。见到妙住菩萨,妙住代表三住,他就提升到三住菩萨。末后见到普贤菩萨,他成佛了,圆满成就了。忆佛念佛是成佛的捷径。万缘放下,世出世间一切缘统统放下,心里头只有一句「阿弥陀佛」。自己家里小佛堂只供一尊阿弥陀佛的佛像。印光大师就是这样的,佛像后面墙壁上他老人家写一个大字「死」,他是西方极乐世界等觉菩萨再来的,还需要修吗?他修成了,圆满了,还要做出修行人的样子,一个初学人的样子,教我们,这是他的大慈大悲,人家早就成佛了,圆满的佛果。我们是小学生,他还要装成一个小学生的样子给我们看,还要用个「死」字来提醒自己,想想到死了,这个世间哪一样东西你能带得走?你还有什么好留恋的?这个时候你能不放下吗?佛法里常常教给我们,「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这个世间没有一样东西你能带走,你来的时候什么没有带来,去的时候什么也带不走,你来的时候是业力来的,你走的时候还带著业力去,业力不可思议。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

我们明白了,我活在这一生当中,过去不必说了,过去没有学佛不知道,今天我明白了,今天我懂得了,从今天起,我要修我的来生。如果我造恶业,我的来生是黑暗的,果报是三途六道。如果我真的能够改过向善,依照佛陀教诲来修行,我的前途是光明的,金色光明,「莲华垂布金色光」,我要学做一个出污泥而不染,这就对了。在这个世间,现在的社会,真的是五浊恶世,浊是混浊,清净的反面,混浊到了极处,恶是十恶业,看看这个社会众生,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是十恶。这个世界,最近,我是不看报纸、不看电视广播,我的讯息是同学们告诉我的,世界的动乱一天比一天严重,灾难频繁,次数愈来愈多,灾难的程度愈来愈大,全世界各个地方发生的。他们来跟我说,我一听就明了,为什么?我知道因,我明了缘,恶因加上恶缘,这果报自然现成,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我们处在这个环境,要加倍的断恶修善,要快速的转迷为悟,灾难再大,我们自己有好地方去。

李木源居士前天告诉我,他作梦梦到一个地方,他说那个地方太好太好了,鸟在空中飞,鸟飞的样子像蝴蝶一样,都感觉得一片祥和,动作都很缓慢。居住的房屋是白玉的,我们今天讲七宝宫殿。梦到一个童子,梦到有一个金色的人给他三粒药丸叫他吃。他最近生病,吃了之后,告诉他要喝水,他就拿个杯子喝水,喝了几口水醒了,醒过来之后手上果然拿了个茶杯。他非常惊讶!天天想梦中境界。吃了那个药,那药非常的香,醒过来口里还有清香,他的病逐渐就恢复了,医生去检查,果然他的肿瘤消了,不可思议。所以不要怕死,不要贪生,灾难来了有好地方去,好心准有好报。决定不要造恶业,把握修善积德的机会,这个很重要,这个机会里头最殊胜的是依教奉行。

『其光演佛妙声云』,这一条重要,光是我们的智慧,我们觉悟了,我们明白了,要把佛陀的教学从我们身上表演出来,做出来给社会大众看。我常讲,我们做什么?你看看现在社会大众毛病在哪里,广大的群众,他的想法错误、看法错误,他只看到不善的这一面,善的那一面没有看到,他所想的,现在国内外普遍一个错误的思想是竞争,这个思想错误。我们表现出什么?我们教他「於人无争、於世无求」,他们好像如果不竞争,将来就不能在这个社会生存,我们不竞争,看看我们能活得了、活不了。我们不争不求,我们活得很快乐,让他看了之后,从这里面去反省,不需要争,会活得很快乐。

竞争提升是斗争,他们心目当中斗争,斗争再提升就是战争,这个战争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战,这是很大的恶业,这个战争要是爆发,你要晓得这个世间多少人生命财产消失了。你杀别人,人家杀你,杀人者人恒杀之,爱人者人恒爱之。所以我在讲席当中常常说,我劝导美国,不要做世界警察,应当做世界的圣诞老人,你看圣诞老人哪个不喜欢?谁都爱他,警察谁都怕他,小孩听说警察,赶紧躲起来。我们要是让全世界广大群众爱戴,你就成功了。所以你要爱人,人家就会爱你,你怀疑别人,别人怀疑你,你恨别人,别人恨你,你报复别人,别人报复你,这天经地义,是天理。我们教化众生,这就是佛菩萨教化众生,我们做一个样版,做一个模型,佛菩萨的教诲落实在我们的形象上,我们用这个形象显示佛菩萨对九法界众生的教化,做出样子来给大家看,「其光演佛妙声云」

『普荫十方诸刹土』,「普荫」就是教化的影响力,确确实实是十方一切诸佛刹土。给九法界众生做榜样,总得明白这个道理。现在众生不懂得孝养父母,不懂得尊敬师长,我们要做出来。现在众生在社会,人与人之间没有道义,不懂得道义,不懂得仁义,不知道情义,不知道恩义,我们要做出样子,知恩报恩,做出来给大家看。现在世间人都想占别人便宜,我们要表演处处吃亏、处处忍让,让他们在这里面体会我们这种生活好不好,值不值得学习,让他去反省,让他去反思,这就是光明普照。『永息众生烦恼热』,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一切的表现,都是希望众生息灭他的烦恼习气,帮助他觉悟,帮助他回头,过正常的生活。正常的生活是道德的生活,正常的生活是彼此尊重的生活,彼此敬爱的生活,彼此互助的生活,决定没有侵占,决定没有夺取,决定没有控制,你说这个心多清凉、多自在。第五首:

【菩提树王自在力,常放光明极清净,十方众会无有边,莫不影现道场中。】

『菩提树王』,这一句是比喻诸佛如来、诸大菩萨,也比喻依教奉行的人功夫得力,他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开智慧了,得自在了。换句话说,没有学佛之前,过的是烦恼的生活,我们常常听到「好烦」,他过的烦恼的生活。为什么?他起心动念、一切作为是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也就是说,什么人当家做主?自私自利、贪瞋痴慢,他的生活怎么能离开烦恼!学佛的人转变了,真正学佛,不再随顺烦恼习气,不再有自私自利,不再有贪瞋痴慢,这个东西放下了。放下之后谁做主?我们没有明心见性,不要紧,依靠佛菩萨的教诲,佛菩萨教导我们戒定慧、三学六度,我们依靠这个。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佛教导我们依四摄法,同学们有问我们,如何摄受教化众生,四摄法我讲得很多,讲得很详细,一定要把它落实在你的家庭,你的家庭是道场。落实在你的事业里面,无论你经营哪一个行业,也是道场。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一切时一切处,因缘聚会的时候,无不是菩提道场,这自在了。

『常放光明极清净』,你要把你的智慧、把你的福德、把你的相好,展现给有缘的大众。什么叫有缘?跟你亲近的人,有缘跟你接触到的人,你现给他看,时间虽然短,感受虽然不是很强烈,他阿赖耶识里头已经种下菩提种子,这一生当中虽然机缘不成熟,没有得度,来生后世,这是他得度的真因,这个真因给他种下去了。所以归根结柢一句话,就是一切经最后的一句「依教奉行」

无论你修学哪个法门,依据什么样的经论,我常常劝同学们,「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不要搞得太多太杂,为什么?太多太杂,你清净心得不到。清净心是根本智,得清净心之后你就会开智慧,清净心是定,定能生慧,慧能通达一切法。这就是「常放光明极清净」,光明跟清净是一体。你要令社会大众跟你接触的时候有明显的感觉,跟你一见面,无论时间长短,他感触强烈程度不一样,一定要叫这个人感触到你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一见面就感觉到,一接触就感觉到。你自己要不真正做出来,人家凭什么会感觉到?如果我们自己自私自利、贪瞋痴慢,处处都想占别人便宜,处处起心动念都是想损人利己,那人家一接触,看到你的相貌很可怕,某人很厉害,某人不可以惹他。当自己达到某一个程度,会有强烈的气氛,外国人讲磁场,跟你接触磁场不一样,气氛不相同,我们要懂这个道理。「常放光明极清净」,意思就长了,这里头意思就深了。

『十方众会无有边』,这一句是讲你影响的范围、影响的时间,范围大,时间长。我们今天给「十方众会」,就是九法界众生,我们给他是好的影响,还是恶的影响?由此可知,真正修行人,这一生当中,永远生活在智慧之中,一切时一切处,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离般若智慧,也就是不离清净平等正觉,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对於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真诚的感恩。你要能够觉悟到一切众生,包括植物、矿物、微尘、小草,对我都有真实的恩德,我们要懂得感恩。『莫不影现道场中』,「道场」就是我们修学的环境、生活的环境、学习的环境、教化众生的环境,统统都显现出来。真正关键还是在人,「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要记住,什么叫道场?我们在行道,我们在修道,这个场地就是道场。如果我们不懂得修学,不懂得行道,场地建得再好,不是道场,有场无道,这就不叫道场。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