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0八讲) 2001/12/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508
诸位同学,请看「世主妙严品」,同生众,十普菩萨第五句:
【普音功德海幢菩萨摩诃萨,得於一众会道场中示现一切佛土庄严解脱门。】
清凉大师注解:「如一逝多林会,顿现一切净土,会会皆尔,念念现殊。」这个意思我们能懂,境界不可思议。由此可知,如来果地上的境界,法身菩萨,特别是法身菩萨里面的地上菩萨,经上称摩诃萨都是登地菩萨。通常我们对三贤位称菩萨不加摩诃萨,就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到初地以上我们加摩诃萨,就是大菩萨,这些大菩萨已经契入佛境界;我们这一段里面念的这些大菩萨全是等觉菩萨,与文殊、普贤、观音、势至这个地位都相等的,所以他们实际上契入佛陀的境界了。任何一会,这一会,佛法里面讲一会就是这个教学一个阶段,这个时间长短不一定。像佛讲《华严》这是一会,这是大会;大会里面细分,清凉大师告诉我们有九会,也就是说这部经是世尊在九个不同的处所讲的。这个情形也很多。分量少一点、比较单纯一点的在一个地方,一个时间可以讲完,这个我们称之为一会。像以后法师大德们讲经,过去多半是选在休闲的时候。中国在古代是农业社会,大规模讲经这些活动都订在农闲的时候,大家有时间到寺院里面来参加学习,时间大概是一个月到三个月,一年至少有一次这样的法会。平常教学对象是以出家人为主,因为在家人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只有在长假的时候,在家居士们他们发心想听经。
在中国过去道场多,各地方发起讲的经论不相同,华严宗的道场讲《华严经》;天台宗的道场讲《法华经》,也有讲《楞严经》;净土宗的道场讲《弥陀经》,讲《无量寿经》。喜欢听什么经,你就到哪一个道场去参学,可以在那里挂单;也就是我听这部经这段期间,我要住在寺庙里,寺庙里要分配我房间、铺位。同时寺院也会分配一点工作给你做,像清洁环境、打扫庭院,也给你一个区域,你对道场有一点服务,生活起居跟出家人完全相同。这部经听完那你就毕业了,你就可以离开这个道场,这个我们通常称一会。像现在就不一样了,现在可以利用网路、可以利用卫星电视做为远程教学;这是在过去实在讲梦想都想不到的,现在居然能够实现。这个给一切大众带来很大的方便,不必一定要到道场去亲近善知识,你在家里面如果有这套设备;这些设备我想将来愈来愈进步,影像音声画面愈来愈清晰,成本愈来愈低,在我们预想五年到十年之后,几乎每个家庭都会有这个设备,那么远程教学这就比什么都重要。
我在澳洲,澳洲南昆大的远程教学是世界第一。他们自己有卫星发射台,涵盖全世界六十二个国家地区,学生都不必到学校去,就在家里学习,在网路上学习,考试也在网路,毕业的时候学校把文凭寄给你,寄到你家里来。他们在网际网路的学生有一万多人,成绩非常可观。我去参观之后,我就想到佛教将来教学一定要走这个路子,所以我们今天在摄影棚充分的利用这段时间把我们的预备工作做好,我们储存软件,将来一有这个机会,我们就可以随著网路来播放。能够有卫星电视传播,那当然还更好,现在这个卫星电视限制还很多;譬如接收要用特殊的天线,圆碟的天线,要对准卫星。我想将来科技一定会进步到不需要用这个电线,像现在这个手提电话一样,会达到这样方便,用不著加装这些天线都能够接收得到。所以这个会就广泛,就跟此地菩萨所说的一样,任何一会当中他都能示现无量无边的佛菩萨的会场、教学的场所,而且都能够互相连得起来,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
菩萨的德号『普音功德海幢』,我们看到「普音」,这是说法;十方世界以音声为教体的,我想绝对不只我们娑婆世界,一定很多很多,凡是以音声为教体的全都连在一个网路上了。一个地方上课教学,尽虚空遍法界都能接收得到,无需要借用这些科学技术。我们凡夫没有这个能力,需要借用科技的设备,佛菩萨不需要,他们六根恢复了本能,就像《弥陀经》上讲西方极乐世界往生的那些大众一样,人人天眼洞视,个个天耳彻听。天眼洞视就是能接收画面,天耳彻听就是能接收音声,尽虚空、遍法界任何一尊佛菩萨教学的场所都能够接收得到。那么我们现在这种讲经的场所,试问能不能也像菩萨一样遍虚空法界?给诸位说,在理论上讲是可能的。理上讲得通,事上就可能了。为什么?我们六根是心现的,是识变的,障碍在我们本身,在我们的妄想。我们虽然有妄想,发出去这个音声这个形相,如果没有妄想的人他能不能见到、能不能听到?可能。
我们在讲《无量寿经》的时候说到西方菩萨境界,这些往生的人到极乐世界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六根通利,他要是想到他从娑婆世界去的,从我们地球上去往生的,看看现在地球上家人的状况,他清不清楚?他看得很清楚。家里面这些人在这里聊天谈话,他也听得很清楚。所以古德常讲「举头三尺有神明」,神明他们的色身跟我们的色身不一样,我们看不见他,他能看得见我们;我们听不到他的声音,他可以听到我们的声音,所以我们的形相怎么不遍虚空法界?我们的音声当然也遍虚空法界,只是六道里面烦恼习气深重的众生,我们常讲自作障碍,他收听不到。如果我们要作意,那就更容易。作意是什么?佛家讲的观想。我们在此地讲经,我的对象、我的听众是九法界众生,只要有这个念头,九法界众生真的就来了。怎么来法?不来而来,《金刚经》上讲的「无所从来,亦无所去」,自自然然应现在这个讲堂之中,这个听众就多了,无量无边。
我们在经上读到维摩丈室,维摩居士那个小房间只有一丈见方,那就叫方丈,容一万多师子座。他跟人讲经说法,声闻、菩萨都来听,每一个人都坐在宝座上,长者这个小房间没有扩大,佛菩萨那个师子座没有缩小,小大不二,为什么?性现的。我们要深深明白这个道理,体性上没有障碍,事相上也没有障碍;如果有障碍,事事无碍怎能讲得通?障碍究竟从哪里来的我们总要清楚、总要明了,就是妄想、分别、执著。除去妄想分别执著,确确实实这四无碍的法界你就见到了。清凉在《华严》上说的,「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事事无碍的境界。什么人能够见到、能够契入这个境界?法身菩萨,《华严经》圆教初住就入这个境界。
在四圣法界里面声闻、缘觉、菩萨、十法界里面的佛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境界他还没有办法做到,但是他可以达到理事无碍的境界。我们凡夫不行,凡夫是处处都有障碍,六根没有一根没有障碍;意根妄念纷飞,昼夜不停,心不能清净,不能做到一心一念,这个障碍就是无量劫来的烦恼习气。要知道我们学佛真正做功夫就是做的这个功夫,这是佛菩萨形象里头的根本。「普音功德海幢菩萨」这一门,就我们现前生活环境当中,我们应当如何学习?我们今天面对著摄影机,应当知道在网路或者电视画面上观听的这些大众,我们都要想到,精神要能贯注,而不是一个人在摄影棚里面对著摄像机讲话,这样你的精神就不能够贯注。画面前面收看的许许多多的同修大众,我们应当要学习佛菩萨,这些大众如对目前。当然将来如果我们有这个能力,跟各个道场都能有双向的沟通,那么许多不同道场的观众我们在这里画面上也能看见;我们可以面对面讨论问题,面对面交换意见,这个事情现在都不难了。这些设备要装设,费用也相当可观,但是我们统统都要能想到才好。第六句:
【普智光照如来境菩萨摩诃萨,得随逐如来观察甚深广大法界藏解脱门。】
菩萨名号里头意思含得很深,『普智光照如来境』,确实我们能够体会到这是菩萨摩诃萨的境界,这个不是一般菩萨。他修学的法门是『随逐如来观察甚深广大法界藏』,「随逐如来」当然是得如来威神加持,他能做得到,这是我们应当学习的。怎么学习法?要随顺如来教诲。如来的教诲现在都在经教之中,中文翻译的三藏十二分经教,这是如来教诲。如果我们能够把自己的成见放下,自己的想法、看法放下,不再随顺烦恼习气,完全随顺佛陀教诲,必得诸佛如来威神加持。普智光照菩萨如是,我们可以学。清凉大师注解,「法界含摄无尽,故名为藏」,尽虚空遍法界真的是包罗万象,这里面无量无边的诸佛刹土、无量无边的众生境界,差别个个不同,所以称为藏。「观察甚深」,甚深什么意思?什么叫甚深?我们在大乘经教常常看到「彻法底源」,那才能叫甚深。
彻法底源是什么意思?见性。从法相上见到法性了,这才叫甚深,这才叫「广大法界藏」。相千差万别,性是一个。所以能观察的是甚深智慧,所观察的是甚深广大的法藏。法界是一,所以称之为一真。迷的时候,我们不知道是一,所以在现前境界里头分自分他,你我他,你不是我,我也不是他。这是怎么回事情?妄想分别执著里头变现出来的。不能说没有,也不能说真有,真的确实没这回事情,妄心里头确实有这个境界,这就是古德常讲的「梦里明明有六趣」,梦是迷,迷的时候有这个境界,觉悟就没有了。我们要问,觉悟是不是真的这个境界都没有?不是的,觉悟了这些境界还现前;那怎么说没有?你心里头没有了,你绝对不会把这些境界放在心里。所以「觉后空空无大千」,不是说大千世界真的没有了,是你在作梦的时候醒了,虽然醒了,是在梦中醒了,梦中是「哎,知道我现在在作梦」,在梦里头知道自己在作梦,於是对梦中所有一切境界你的看法不一样了。梦中有一个人跟你说:「我现在要你的头目脑髓」,你很欢喜:「我要行菩萨道,我给你吧!」为什么?这作梦嘛!梦里头遇到一个老虎,老虎很恶,想到释迦牟尼佛舍身喂虎,我也来干一次,也来舍身喂虎。因为你不再在境界里头起分别执著,你知道它是梦境。
但是我们现在就差这一著,不晓得我们现前境界是梦幻泡影,我们对於眼前的境界依旧是妄想分别执著,入不了佛境界,得不到大自在,得不到诸佛威神加持。佛教导我们「应作如是观」,我们也听得很熟,但是没有落实。可能偶尔很短暂的落实一下,境界现前又忘掉了。这叫凡夫,这叫功夫不得力。功夫真正得力、真正落实,你就不会被境界所转,你绝对能够「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对上面说,你确确实实常随佛学,菩萨在此地「随逐如来」就是常随佛学,自然是普贤十愿,这不难了。那叫什么?看破。
我们今天为什么放不下,为什么做不到?没有看破。佛是教给我们了,落实才真正看破,落实在放下。果然放下了,你随逐如来观察又深一层了。所以放下帮助你看破,看破又帮助你放下,菩萨修行没有别的。所以章嘉大师头一天就把这个方法教给我了。从初发心一直到如来地,就是看破放下、放下看破相辅相成,功夫不能间断,你就能够精进不懈,你的境界当然不断向上提升。功夫初得力的时候,你明显的觉察一年一年不一样,年年境界不相同。从什么地方明显觉察到?从读经。同样这一部经,今年再读,比去年就明了更多一些。如果你要是讲这部经,那就更明显,你第二遍讲的跟第一遍一定不一样,有很大的进步;第三遍讲比第二遍又进步,遍遍不相同。初学的同学要注意,你初学讲经的时候要做讲稿、要做准备,第二次讲不能用头一次那个讲稿。为什么?你没有进步。你要重新做讲稿,重新去准备,决定超过前面。这个工作至少要延续五年到十年,相当辛苦,这是古往今来那些成就的人必经的道路。我们想偷个懒,那你就放逸、懈怠、懒散,你不会有进步,很可能你就退转,那就非常可惜。古今中外,说老实话,没有例外的。
我们跟一个老师学经教,李炳南老居士那个时候教导我们,学生将近有三十人,到今天剩十个都不到。那些同学到哪里去?退转了。为什么退转?不进则退。所以你们许多人知道我非常感谢韩馆长,我这个不退转是她帮助的,要没有她的帮助,早就退掉了。为什么?没有讲台给你讲,你就退转了;如果这个讲台常常中断,你也不会有进步。所以我跟同学们说过,一个星期至少不能少过两次,你才能保得住。如果每个星期你能讲三次四次,你会有进步,会有明显的进步。讲台不能中断。我到了这个年龄,在讲台上已经四十多年,我还发心每天讲四个小时,一年讲满三百天,境界不一样。你们同学如果仔细的听我讲经,常听经的,你一定会发现月月不一样,每个月的境界都不相同,这才能进步。你要不认真,你要不努力,怎么行?讲经没有听众,不怕,现在你可以买一个小的摄像机摆在你面前,你把它接到电视萤幕上自己讲自己听,不一定要有听众。而实际上,没有人听,有鬼神听,你多供一些鬼神的牌位。古时候道生法师讲经没有听众,他对石头讲,所谓「生公说法,顽石点头」;人不听,排一些石头来听。我们可以排一些座位,座位上供上牌位,有什么不好?一样非常认真,绝不含糊,做充分准备,这样学才能学得出来。
所以现在科技发达,比起我们从前学习真的方便太多了。我那个时候学讲经前二十年都没有这些设备,大概到十年才看到有录音机,很笨重,圆盘式的;那个时候价钱都很高,我们听众同修有,我讲经他们带来录,这我看到的。我们在台北景美「华藏图书馆」成立,这才有电视;那是美国纽约那边同修送了这一套机器来,我们就做了个视听图书馆。这是台湾用电视、用录音录像我们是开端,我们永远都没有中断过。弘法虽然没有间断,我们的福报还是不足,过去生中没有修福,所以在硬体设备这一方面永远都是落后。当然这也关系到大众的福报,大众没有福分。护法是有一些很热心,不是一心一意来护持。请法师讲经,好事情,都愿意做。我在一九七七年开始每一年都回到香港来讲一个月,这一边同修们邀请,但是始终没有一个护法发心在这里建一个讲堂;到去年我们遇到陈老居士,他发心供养我们这个讲堂。原本我们也想设立香港净宗学会,但是这个名义已经有人注册,我们只好改个名称,改成「佛陀教育协会」,这样可以长时间在这个地方讲经、上课。由於现在网路方便,我们这个网路还算不错,新加坡、澳洲、美国收看都还很清楚。那边的同修打电话告诉我,我也常常询问。现在换成宽频道,方便太多了。
所以常随佛学,才能得到佛菩萨的加持,你才能观察到甚深法界藏。也就是说,在一切事物当中,你都能观察到性体,我们常讲的任何一法、任何一物,佛教是用法来作代名词;小到微尘、毛孔,大到诸佛刹土、虚空法界都用这一个「法」作代名词。一一法中,我们在相上能见性,在事上能明理;在因上能看到果,在果上能够看到因,这就叫「观察甚深广大法界藏」。这种观察开始学的时候是要作意,也就是我们一般人讲做观想,纯熟之后就不必了,完全回归到自然。法身大士完全是自然的,丝毫无须作意。我们知道阿罗汉、辟支佛还作意,权教菩萨有作意的,比这个更高层次不需要了。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一切时一切处,事事物物应作如是观。
诸位同学,请看「同生众十普菩萨」长行第七句:
【普觉悦意声菩萨摩诃萨,得亲近承事一切诸佛供养藏解脱门。】
这个也是弘护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科目,「广修供养」。清凉大师注解,「佛昔行因」,这是讲本师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修行的时候,「无佛不供」,这句话里面包含著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真的是广修供养,现在他示现成佛了,「无众不归」,这结的缘广,「犹如百川,驰流趣海」,末后这两句是比喻。所以广修供养非常重要,法供养重要,财供养也重要。往年我在台中跟李炳南老居士学教,老师对於供众结法缘非常重视,特别嘱咐我们这些学经教的学生,常常说:「你们要跟大众结法缘;如果不结法缘,不懂得结法缘,你将来经教学得很好,说法感动得天花乱坠,没有人听。」什么原因?没有缘。这就是佛家常讲「佛不度无缘之人」,这句话里面的深意就是教你,你想成佛,要想广度众生,你要跟众生结缘。不结缘怎么行?所以结缘,法缘才殊胜,将来成佛的时候法缘就更殊胜了。
结缘这个事情,普贤菩萨十愿第三愿就教我们,你说这个多重要。第一个「礼敬诸佛」,第二「称赞如来」,第三「广修供养」。普贤十愿就是十个科目,我们如何去学习?跟大众结缘怎么结法?老师讲经,我们这些学生在老师没有升座之前,我们都做接待的工作,招呼、照顾这些听经听众,给他们安排座位,带领他们进讲堂,给他们拿这些书本;今天讲到什么地方指给他看让他好找,让他欢欢喜喜坐在那里听经。我们做这些服务工作,这跟他结法缘。另外老师还说,如果有能力的话,常常买一些小点心来供养大家。我们那个时候自己生活很艰难,容易办,买一包花生,一个人一粒,我们才恍然大悟,这个可以做得到。这不是叫我们天天做,偶尔你手头上方便一点,买一点吃的东西分给大家,来听经的人在门口一个人一粒花生米,礼物虽然很轻,情义到了。我们这些同学们於是就学会了。有一些老居士,我们同学当中年岁最大的林看治居士,那个时候她六十岁了,有福报,所以这些物质上供养她最多;果然没错,到以后学成之后,她到任何地方去讲经,法缘最殊胜。讲得并不是很好,法缘殊胜。所以李老师常常用她来做比喻提醒我们,结法缘重要!
结法缘,『普觉悦意声』菩萨教我们广修供养。菩萨的德号很有意思,法缘要不殊胜,哪来那么多「悦意声」?所以做人要懂这个原则,处处方便别人,你自自然然得一切大众的爱戴。处处方便别人这里头有个重要的因素,处处要修忍让;就是普贤菩萨后面有一句「恒顺众生」。如果不能放下自己的分别执著,这一条做不到。要随顺别人,自己没有成见,别人做的事情做得不怎么样,只要没有大的错误,都可以随顺。如果这个错误影响很大,那我们一定要说;没有很大的影响,得过且过。影响决定是对於大众的,不是对於我自己;是对整个佛法,不是我个人利害的。个人利害得失要放下,时时刻刻照顾大众。我们学佛的人,虽然古人讲身在山林,但是对於社会的安定、社会的和平、社会的繁荣兴旺,不能说置之不问,那不可以;佛法要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那岂不是把学佛的目标都放弃掉了吗?所以我们自自然然有这一份责任,维护社会的安定和平、繁荣兴旺。
每天教学上课,帮助有缘的同学,他愿意来听经的,我们这个讲堂没有招生,只是发个消息,什么时候这个地方讲经,讲什么经,欢迎大众有兴趣来共同学习。只是把这个讯息发出去,所以来的都是有缘的同学。不但法师、护法要跟大众结缘,同参道友你要懂得这个道理,学菩萨这一句经文,也要落实到自己日常生活当中,懂得与一切众生结善缘。首先要懂得跟家人结缘,一家和睦。这个我们从前曾经详细说过四摄法,如何把四摄六度落实到自己日常生活当中、工作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交友之中?懂得布施、供养、结缘。不但在佛法,世法也一样,你从事於任何一个行业,我们中国人谚语上说你的贵人多,帮助你的人多,成就你的人多,这个人人缘好,在佛法里面讲法缘好。你不懂得结缘怎么行?菩萨德号里面,我们能够看得出含摄著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才能真正成就「普觉悦意声」。
他所修学的法门『亲近承事一切诸佛』,此地讲的一切诸佛是三世诸佛。过去佛、现在佛,佛在经上给我们介绍的我们知道,但是过去佛跟现在佛都不在我们这个世间。现在佛他方世界,像世尊给我们介绍的,东方琉璃世界药师如来是现在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现在佛。未来佛,未来佛是一切众生。所以供养三世诸佛当中,统统都要照顾到,我们的缘才真正殊胜。供养过去佛、现在佛怎么供养法?你要懂得,只有一个方法,「如教修行供养」。《普贤菩萨行愿品》最后一段给我们说出来了,「如教修行是真供养」。对未来佛,那是一切众生,这个我们知道,财、法、无畏这三种供养我们都要做。一定要知道,我学佛了,我现在明白了,不迷惑了,我这一生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的?就是来修供养的。换句话讲,诸位更容易体会,我这一生到世间来是为一切众生服务的,一切众生是未来佛。我把世尊教导我的尽可能的落实,就是「上供诸佛,下供众生」。
《华严经》普贤法里面没有布施,只有供养。为什么?普贤心是平等心,众生跟佛平等,所以用供养不用布施。一般菩萨没有入普贤境界,他还有分别,所以对上供养,对下布施,依旧没有做到真正平等。普贤菩萨是平等的法门,对佛供养,对人供养,对畜生也供养,那个真诚恭敬毫无差别。对花草树木也供养,每天清扫这个环境,浇水、施肥,跟诸佛如来那个心态没有两样,花神、草木之神。我们这样修行,有些人不明了的认为我们迷信,学佛学呆了、学傻了,那是他不了解事实真相。我们诚敬的心周遍虚空法界,不是对佛菩萨我们才恭敬,对其他一切众生就降等了,不是!完全平等,这样性德才能够流露。我们今天这样做是修德,用修德把性德引发出来,然后性修不二,这样就入佛境界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华严境界。华严境界是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他们的生活境界,入这个境界就过诸佛菩萨的生活,不是过凡夫的日子,不一样,大不一样!所以诚敬的心周遍法界,赞美的声周遍法界,供养的心周遍法界,忏悔的心也周遍法界。忏悔什么?我们做得不够,做得不周到,做得不圆满。念念心无不周遍法界,果报自然殊胜,自然不可思议。我们有多少力量尽多少力量,圆满功德!第八句:
【普清净无尽福威光菩萨摩诃萨,得出生一切神变广大加持解脱门。】
我想每位同学念到菩萨的名号跟他修行的法门,都会生欢喜心、会生羡慕心,我们也想得到。清凉大师注解:「遍刹充尘,劫穷来际,皆佛加持之力。」我们换句话来讲,诸位就更好懂了。「遍刹充尘」就是横遍十方,「劫穷来际」就是竖穷三际;这两句话我们今天一般这个说法是讲无尽的时空,无有边际的时间和空间。说的是什么?说的一个是身一个是心。心周遍法界,周遍三际,过去、现在、未来,这个我们听了好像没有什么大问题;我们的身也是尽虚空、遍法界,也是尽过去劫、遍未来劫,这个就难懂了。身这么小,怎么可能遍虚空法界?但是这是事实真相,这是《华严经》里面所讲的事事无碍的法界。我们今天实在讲是因为烦恼习气覆盖住,我们的身确确实实跟佛身一样,佛有法身,试问问我们有没有法身?有!
佛有报身,我们也有报身。怎么知道有?《华严经・出现品》佛把这个讯息给我们透出来:「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我们是众生,「一切众生皆有」,总不能说把我漏掉吧!我也有。佛后头有句话说:「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我们有跟诸佛如来一样的智慧、一样的德能、一样的相好,那个德相就是德能跟相好。德能是能力,万德万能,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我们今天能力失掉了,智慧也没有了,相好也没有了,不是没有,都在,一丝毫没有损失,只是我们有障碍,这个障碍是妄想、分别、执著。这三样东西佛在一般大乘经里面把它讲作三种烦恼、三种业障:妄想,无明烦恼;分别,尘沙烦恼;执著,见思烦恼。这个东西障碍了自性。所以经论上说,祖师大德也常说,迷失了自性;这个失不是真的失掉,是迷失掉了。
《楞严经》上有个比喻,演若达多「迷头认影」,佛举这个比喻,迷了,并没有失掉。我们做学生的时代,早晨起来洗完澡之后,衣服穿好了,帽子戴上了,那一边吹号升旗了,同学们真有这种人,忽然非常慌张,他问同学:「我的帽子在哪里,你有没有看到?」人家说:「你的帽子不是戴在头上吗?」一摸头,果然如此。迷了,并没有失掉。帽子是戴在头上,忘记了,到处去找帽子。这个比喻就像这样,我们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本具的德能、本有的相好并没有失掉,现在迷了,真的是慌慌张张到处去找,这样的事情可能在我们身上都发生过,佛这个比喻比得好。
现在问题在哪里?只要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就行了,从心里上彻底放下。放下执著,在我们一般讲你就证阿罗汉果,你的智慧、德能、相好就恢复一部分,六根的能力比我们现在就扩大了。阿罗汉天眼超过诸天的天人,阿罗汉有慧眼,天人只有天眼没有慧眼。阿罗汉的宿命通知道自己过去五百世,五百世之前他能力达不到,因为他只放下了执著,分别没有放下。如果把分别放下了,他能力就更大了,为什么?障碍又去了一分。障碍分分破,实际上就是讲分分放下,一分一分的放下,智慧、能力、相好一分一分的恢复,到如来果地上完全恢复。等觉菩萨还差一点,还没有究竟圆满恢复,可以称得上圆满恢复了,但是还不究竟,如来果地上才究竟圆满恢复。
菩萨的德号『普清净无尽福威光』,无尽的福、威德光明是从「普清净」里面透露出来的。《无量寿经》教导我们修行的总纲领,清净平等觉,给我们开的这三门,这三门就是戒定慧三学:清净是戒,平等是定,智慧是觉,就是戒定慧三学;也是佛法僧三宝,觉是佛宝,平等是法宝,清净是僧宝。你从经题上应当能够体会到那个经的圆满。那个经具足无量的功德,统摄一切法门,一切法门离不开三学、三宝,所以它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精华,我们要知道。
『得出生一切神变』,「神变」是神通变化,做什么用?他是在菩萨位子上,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神变是讲德能,这个德能一定要得佛的加持,所以清凉大师注解里这个意思就深了,意思好。我们要怎样才能得到诸佛菩萨加持?特别是发心学讲经的同学们,无论你是在家出家,你发心弘扬正法、护持正法,你要不得佛力加持,你做不到。在此地菩萨教给我们,如何求得诸佛如来的加持。往年我在台中求学,李炳南老居士教导我的是「至诚感通」,我们看看这句话跟清凉大师讲的相不相应?清凉讲的「遍刹充尘,劫穷来际」,话说得跟李老居士不一样,意思相通。李老居士四个字里头关键的一个字是诚。什么叫诚?心里头一个妄念没有叫诚。一个妄念都没有,所有障碍都突破了。想想看,有执著,不诚;有分别,不诚。那个妄想我们暂时不谈,我们就谈这两个。离分别执著,你的意才诚。
儒家讲这个定义,《大学》里面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诚意在第三个。怎么样修来?格物、致知,你才能够修到诚意。物是什么?古德讲得很好,物欲,物欲是烦恼。格是格杀,把物欲格杀掉。物欲是什么?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你对这些东西贪著不舍、贪求无厌,这叫物欲。格是什么?是跟自己做一个格斗,你要把它放下,这是无始劫以来的习气,放下,远离。为什么?你才能恢复清净心;清净心就是诚心。「物格而后致知」,致知是什么?是智慧。物欲障碍了你的智慧,你能把物欲淘汰尽了,你的智慧就现前。所以同学们要学经教,发心弘护正法,难得!诸佛菩萨都赞叹。如果你不能在这上下功夫,不能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格物就是克服自己烦恼习气、克服自己的贪瞋痴慢,致知是克服自己的愚痴、邪知邪见,你的诚意不会现前,这是要真正做功夫。
儒家的格物致知就是佛家讲的破烦恼障、破所知障,致知是破所知障,格物是破烦恼障。所知障是什么?所知障最重要的,成见,「我的看法、我的想法」,这个不行!烦恼障是贪瞋痴慢。所知障是属於成见,痴里面的一分。如果我们说得清楚明白一点,贪、瞋、慢是属於烦恼障;痴、疑惑是属於所知障。这个东西要拔除,恢复清净心,恢复真智慧,这个意就诚了。诚还要诚到极处,至诚,真诚到极处。极处是什么?就是把这个心量拓开。真诚心遍虚空法界,这是至诚。我们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周遍法界,对一切人、对一切事、对一切物广修供养,这样当然得诸佛如来『广大加持』;普贤菩萨、等觉菩萨跟诸佛如来一样,时时刻刻照顾你,真的照顾你无微不至。
你要是契入这个境界,你自己会感觉到你跟过去不一样了,过去好像很愚痴,现在忽然觉得自己很聪明;过去觉得自己好像很沉重,现在觉得自己很轻快;以前觉得自己总是常常昏沉,精神提不起来,现在精神饱满,精神振作。这个气象不一样,自己能够觉察得出来。尤其是在经教这方面,过去这个经文展开看不出意思,要叫你上台去讲,不知道怎么讲法好;现在能看出意思了,而且这个意思愈看愈多,深解义趣,得佛力加持的。为什么?我们自己没有明心见性,没有明心见性能入这个境界,不得佛力加持,你这个能力从哪儿来的?这就是证验,是测验,是证明。我们的心、我们的愿、我们的身行跟诸佛菩萨相应,没有一个念头为自己,为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为虚空法界一切诸佛如来。
诸佛如来的心愿希望一切众生快快成佛,诸佛心愿;我们今天心愿跟诸佛一样,希望一切众生个个都能够回头是岸,都能够破迷开悟、转凡成圣,真有这个心,这个心念念不失。这个心是什么心?「众生无边誓愿度」。所以那个心量、身量要不能够扩展到虚空法界,你跟四弘誓愿这一愿就不相应。「众生无边誓愿度」,我们的心量要无边,我们的身量、行量也要无边,跟这一愿就相应。然后我们学著断烦恼、学法门,都要靠诸佛威神加持才能办得到。断一切恶修一切善,一切恶缘不能成就,一切善缘都能圆满,这是什么力量?诸佛如来加持的力量。诸大菩萨、护法善神在旁边照顾你的力量,然后你才体会到三宝的恩德,不是父母恩德所能够比拟的,我们要以感恩的心认真努力好好的来求学。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