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0四讲) 2001/12/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504
诸位同学,请看「世主妙严品」,同生众,普贤菩萨偈颂第三首:
【显示菩萨所修行,无量趣地诸方便,及说难思真实理,令诸佛子入法界。】
这就是前面所说的安立菩萨六种功德,在长行文里面说了一个「地位」,说了一个「愿」,说了两种,其余四种就在偈颂里面。偈颂里面我们看到的这四句,第一句是修行,第二句是方便,第三句是所证,第四句是契入法界。前面长行文里面我们将菩萨的地位介绍过,地位是总说,其他五个都是别说。因为地位是同,但是菩萨所修的法门不见得是相同。譬如我们讲初地,初地菩萨很多,每一位菩萨所修的法门不一定相同;所以地位是总,其余五条是别。
愿是行之先导,如同世间人所谓的立志,这一个安立是非常非常重要,为什么?一个人生在这个世间,说实在的话,时日不多,就算你活一百岁,一百岁也不过是三万六千五百天,你想想这个日子就并不长,非常短暂。在这样短暂的期间,何况人的寿命,古人讲得很好,「人生七十古来稀」,能够活到七十岁的人确实不多,所以时间很短促,我们要有高度的警觉。一个人在这个世间,如果这一生当中没有方向、没有目标,像一条船在海里面,茫茫大海,无所适从,这一生肯定空过。世出世法,凡是有成就的人,没有别的,他先有个方向、有个目标,他一生知道怎样去努力,不离开这个方向,一定可以达到他的目标。佛家讲发愿,跟世法里面讲立志是相同的。我们活在这个世间,已经过了不少时日,想一想,我们的方向目标有没有确定?如果没有方向目标,这很可怕。我们修净土的同修,总算不错,非常幸运,我们的方向在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的目标是弥陀净土,我们要去亲近阿弥陀佛;於是我这一生当中就知道怎样去努力,如何寻著这个方向达到我们理想的目标,这是愿!
有了愿之后,要以行践愿;否则的话,这个愿是空愿,永远不能实现的,世间人称为虚愿,虚伪的,不是真实的。因此,第三个安立是修行,『显示菩萨所修行』。菩萨所修,佛在一切经论里面,不断的在教诲,无论世尊讲哪一部经,意思都是圆满的。会看得出的人,他看得很清楚、很明白;看不出的人,觉得这当中有差别。看得出的人,知道差别没有离开圆融,差别里头有圆融,圆融里头有差别,你才能入不二法门。对我们来说,修行非常重要,行包括我们的思想、见解、言语、行为。这些行为当中,我们犯了错误,什么错误?与自性不相应,没有能够随顺自性。
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他们能随顺自性,所以是正行;我们迷失了自性,随顺烦恼、随顺习气,我们叫邪行。我们的思想叫邪思,我们的见解叫邪见,我们的言语是邪说,我们的造作是邪行,如何改邪归正,这叫修行。从哪里下手?这就不能不依经教。经教是什么?经教是诸佛如来之正行,我们在经教里面看到,诸佛如来所想的是什么,跟我们确实不一样。诸佛如来所想的,念念帮助众生改邪归正,念念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转凡成圣,得究竟佛果,我们确实未曾起过这个念头。诸佛的见解,六根所接触的六尘境界都是心现识变,都是如来化身、菩萨神变,这他见到的,跟我们所见,正是完全不相同。所以我们的言语错了,我们的行为也错了,自己并不知道自己错;自己要是知道自己错,那就不错了,这就叫觉悟。知过能改,善莫大焉,这称你为善男子善女人,为什么?你能改过,你能知过,你能改过。这是我们自度度他的下手处,我们修行要从这里修。
行门无量无边,我们先把纲领抓住。经论里面,佛讲了八条,八正道。但是这八条全是纲领,全都讲的是原理原则,这是总。别说,那就在一切经论法门当中。我们今天选择的是净宗法门,净宗法门的正见是什么?肯定西方极乐世界真有,肯定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不虚,这个见解是正见。什么叫正思惟?二六时中,常常思惟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常常思惟阿弥陀佛本愿德行。什么是正念?二六时中佛号不断。所以八正道在哪个法门有哪个法门不同的说法,我们修净宗要懂得净宗怎么说法。修行首先从日常生活当中落实,而世尊教导我们修行第一步是净业三福。所以首先要把这一桩事情落实,我们只要真修,就是孝顺父母,就是奉事师长,要拿出成绩出来。成绩最低的是功夫成片,这是一心不乱最起码的功夫。
也许有人要问,功夫成片是什么样子?真正功夫成片,二六时中,这个意思就是昼夜不间断,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只有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忆佛念佛,其他的东西都不放在心上。诸位要知道,不是说事放下,事每天照常工作照常做,绝对不会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心里头一片清净,只有阿弥陀佛,只有西方世界依正庄严,除这个之外,心里头什么东西都没有,这叫成片,一片!念佛念到这个功夫,就是大势至菩萨所说的:「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发愿求生西方净土,肯定得生!生什么净土?凡圣同居土。为什么?因为你见思烦恼没有断,只是念佛的功夫好,把你烦恼习气压住,烦恼习气不起作用、不现行,不是断了。烦恼习气如果断了,见思烦恼断了,断了是什么样子?经上告诉我们,六种神通现前,你的能力本能恢复。为什么?障碍去掉了,你得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我们念佛有这样的功夫,那就晓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方便有余土。
神通不是心里头想,不是的,也不是想得神通,绝没有求神通那个念头,自然的。因为你把执著放下了,执著就是见思烦恼,於世出世间一切法永远没有执著了,这样的人在我们念佛法门叫事一心不乱。功夫成片是一心不乱的初阶,伏烦恼,没断;念到这个时候,烦恼断了,这不是伏,这是断,所以本能恢复。再往上提升是理一心不乱,就是智慧开了,跟禅宗里面讲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是同等的地位;他尘沙烦恼断了,无明也破一品,往生西方世界生实报庄严土。这样的功夫,如果我们通达《华严》的境界,是可以做得到的。《华严》对任何一个法门、任何一个宗派,都有不可思议的利益,帮助我们修行。这个偈颂里面,普贤菩萨示现菩萨所修行,教导我们。普贤菩萨在哪里?如果你留意,你细心观察,你会发现,「时时示世人,世人常不识」。为什么?粗心大意,不认识!如果是细心,很冷静,心常在寂静的境界里面,你就看到普贤菩萨确确实实常常来示现,从来没有中断过;尽虚空、遍法界,诸佛如来如是,普贤菩萨亦复如是。
『无量趣地诸方便』,我们《华严经》到最后会给诸位介绍「十方便、十胜行」,现在只跟诸位介绍方便。「无量趣地」,地是地位;趣,譬如经论上常讲的五趣,这是讲六道,趣是趣向,你到哪里去?六道里头第一个是天道,第二个是人道,第三是畜生,第四是饿鬼,第五是地狱,这叫五趣。五趣就是六道,还有一道阿修罗在哪里?阿修罗如果在天上,我们就称为天阿修罗。通常六道就是加上天阿修罗,所以五趣跟六道是一个意思。《楞严经》上佛讲,阿修罗除了地狱道里头没有,其他四道都有。但是六道里面,单讲天阿修罗;人间阿修罗,我们就说人道,包括他;畜生道有阿修罗,饿鬼道有阿修罗,不再另说,所以五趣就是六道。这是讲的总分、大分,细分无量趣,这是说实话。
在佛法里面,那是讲地位,我们通常讲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这是大分;细分每一个位次都是无量趣地。这里头所修一切的法门,修行的方法,都称之为方便。方是方法,便是便宜,合起来说就是最适合的方法,叫做方便。最适合的方法无量无边,哪一个方法最适合我,我的方便;那个方法最适合你,你的方便。我的方便对你未必方便,你的方便给他也未必方便,然后你才晓得,众生无量无边,那个方便也就无量无边,「无量趣地诸方便」。
『及说难思真实理』,清凉大师对於这一句注解「所证十如」。方便法以及解释,方便法里面包括身语意三轮。「及说难思真实理」,这是言说,为人解说;真实理就是宇宙人生真相,难思是不可思议。不可思,不可议,你要叫他思惟,你要给他讲解,这就叫方便。所以一切诸佛对於众生种种示现言说,无一不是方便。真实法是不思议解脱境界,那是真实法。如何契入真实?那就离不开方便。所以佛门当中常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以方便契入真实。我们看看在中国,大小乘十个宗派,小乘不说,为什么?小乘没有入真实理,大乘入真实理。「真实理」就是真如本性,就是《般若经》上讲的「诸法实相」。禅宗用观心的方法、用参话头的方法,方法很多。如果这个方法适合那一个人的根机,这个人很容易就大彻大悟,那就是对他是方便法;如果这个方法不契机,不但没有办法契入,反而增加困难,起障碍。这个障碍最明显、最常见的是著魔,这是我们在许许多多地方见过很多。
往年我在美国,几乎在每一个城市都遇到一些同修来告诉我,他的朋友或者是他的同参道友著魔,来问我有没有方法帮助他?难,太难了!这些人在没有学佛的时候,都很正常,在美国书念得很好,工作也都不错,有不少拿到硕士、拿到博士,在外国公司里面做工程师。学了佛之后,不到一年两年,得了精神分裂症,我们一般讲精神病,佛法里叫著魔。工作也没有办法做了,最后送到哪里?精神病院,非常可怜!这是什么原因?法不契机,他所修学的那个法门,不应该是他修的,他搞错了。这些事情,传法的老师要负责任,好好的一个人跟你学,你把他变成这个样子,怎么对得起人?
也许老师说,「我传他的法没错,他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我也不晓得。」这个说法不负责任,就好像大夫一样,给人家治病,开错了药方,这个人一吃,吃死了;虽然不是他的意思,他也可以说:「我开这个方子没错,没有想到他吃死了。」你这个药不对症!对症叫方便,方便药到病除,他就好了;不对症,这就不是方便门。所以我们亲近善知识,不能不留意。你跟一个人修学,说老实话,不认真学,不是真学,没有事情,不会著魔;你要是真学,确实不能不小心,善知识教你这个方法,你要是用得不恰当,麻烦就来了。真正善知识接触大众,我们讲接众,小心谨慎。
我曾经问那些著魔的人,我问他:「是不是喜欢感应?是不是喜欢神通?」几乎听到答案都是一致的。神通感应最容易著魔,魔得其便,你有弱点被人抓住了。什么人抓你?冤亲债主,过去生当中,生生世世的冤亲债主找到你。你不认真学习,没事。念佛法门里头著魔的人少,但是不能说没有。我在往年亲近李老师,听说李老师从前曾经打过两次精进佛七,以后没有了;我跟他以后,有打佛七,没有精进佛七。他给我谈过,过去打过两次,有两个学生出了事情,著魔了;他对这两个学生,用一年的时间帮助他恢复正常,很辛苦,以后不再打精进佛七。老师对这个法门学过的,精进佛七在一块打佛七的同学,决定不能超过十个人,为什么?每一个修行的同修,他的状况,这个主七师都要很清楚,要照顾得很周到。禅七亦复如是。人多了,主七师的精神照顾不到,就很容易出麻烦、出事情。所以他在台中有这么两次经验,以后不再打精进佛七。
一般的佛七,人数很多,大家在一块儿念佛,一支香下来,也不禁止个人你要是谈谈话都可以,没有那么样的严格,不出乱子。出乱子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烦恼习气深重,这是因;你过分的勇猛精进,惹来冤亲债主找麻烦,这是缘。《楞严经》上讲的「因地不真,果招迂曲」,所以修学大乘,如何能够让累劫冤亲不找麻烦。著魔都是他们来报复的,过去害了他的命,他要来讨命;过去欠了他的债,他要来讨钱,总是有过节。不要说别的,我们在没有学佛之前,我们每天吃的是肉食,跟多少众生结下冤仇,他们会甘心吗?并不甘心,并不情愿。所谓是弱肉强食,冤仇结下了,凡夫不知道。我们学了佛之后,才晓得这个道理,才了解事实真相,再也不敢杀生,再也不敢吃肉。
虽然这个缘暂时断掉,那个业因在,他那个怨恨消不掉;所以我们要常常存心,把自己修学的功德回向给他们,「我所有的修学功德,是为冤亲债主为你们」,这个样子,他看到、听到了,心里就舒服一些、平和一些。我成佛,我成菩萨,我一定回来先度你们,这样他才放你一马。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如果佛七修行专门为自己,把冤亲债主的事情忘掉,他看到,你很想用功,你很想生极乐世界,「你欠我命还没还我,你欠我钱没有还我,你想走?哪有那么容易!」找来了。所以心量要拓开,愿力要宏大,冤亲债主那个结要把它解开;解开这个结靠自己,不能靠别人。古德常讲「解铃还须系铃人」,佛菩萨再大的慈悲,没有办法化解你的冤结,你的冤结必须自己去化解。
像去年我们在新加坡,陈光别老居士往生,他的冤亲债主附在一个年轻人的身上,鬼附身,讲了一个多小时,冤亲债主很多;但是看到陈光别居士晚年修行修得不错,念佛真的往生,他们看了很欢喜,赞叹佩服;这些冤亲债主看到陈光别这个样子,他们要发心皈依、发心学佛,附在人身上说话,要求给他皈依。那个时候我正好在香港讲经,居士林念佛堂发生这个事情,悟全法师打电话过来,问我怎么办?我说赶紧给他授皈依。皈依之后,要求听经,指定听《地藏菩萨本愿经》。那边同修原先是跟他讲,五楼讲堂天天晚上都有法师讲经,他说法师的光太大了,他们鬼神受不了。於是大家就想到居士林的二楼斋堂,在那个地方,我们用电视二十四小时播放《地藏菩萨本愿经》的录像带,「供养你们,好不好?」他们同意了、答应了。所以二楼、一楼的餐厅,就用电视日夜不停的播放《地藏菩萨本愿经》,供养他们的。
鬼神看到冤亲债主真正修行有成就,他感动,他要来学佛。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晓得有多少冤亲债主?「举头三尺有神明」,我们如何化解?如何帮助这些冤亲债主、成就这些冤亲债主?帮助他们个个破迷开悟,个个回头是岸,个个断恶修善,念佛往生,我们要常常有这个愿。每一堂功课下来,那个回向偈从内心里头发出,决不是照文字念一遍。念一遍,有口无心,没有用,鬼神不会感动;如果从内心里面发的这个愿,鬼神感动,这些冤亲债主不但不来扰乱,不来找麻烦,反而变成你的护法,这个好事情!这些道理、事实真相,我们都应当了解,对於我们自己修行有很大的帮助。
「及说难思真实理」,《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最好的示范。尤其是我们中文的译本,难说能说,难思能思,这就叫善巧方便。『令诸佛子入法界』,这一句非常重要,这是得果,这才算是究竟出离。因为你入法界了,入的是一真法界,你脱离十法界了,我们帮人要帮到底,要以这个为目标。我帮他脱离三恶道,是帮了忙,不究竟;帮他脱离六道轮回,还不算究竟,为什么?他没有离开十法界,要帮助他离开十法界。所以我们起心动念、所作所为,要照顾到九法界众生。九法界众生,把十法界全包括了,别教十法界里面的佛就是圆教九法界里面的菩萨,我们要帮助他,我们自己虽然做不到,我们天天读诵大乘,他在听;念的人没有证果,听的人可能证果了,有这个例子。唐朝时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是个卖柴的,他有一天砍柴到城里去卖,卖了之后他得了钱。回来的时候,偶然听到一个人在念《金刚经》,念经的人在房子里面,他从窗户外面听到这个声音,他就站在那里听,听了一会儿他开悟了。由此可知,九法界里头有根性很利的众生,我们在这里读大乘经,我们在这里研究讨论大乘经,他们听到可能就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就超越九法界。我们跟他结这个缘好,他将来成佛成菩萨一定先度我们,我们跟他缘深。如果我们自己能够随文入观,我们在这一生当中也能够入法界。
偈颂第四首:
【出生化佛如尘数,普应群生心所欲,入深法界方便门,广大无边悉开演。】
清凉大师注解,「前半普现身,后半演所证。」虽然注得很简单,这个偈颂里面的义趣已经给我们点出来了,我们要怎样学习?诸佛如来『出生化佛如尘数』,这里才讲普贤菩萨,菩萨有能力为一切众生现身说法,我们在《普门品》里面读过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家喻户晓。菩萨是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所以菩萨有没有一定的形相?给诸位说,没有!「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菩萨没有一定的身,诸佛如来当然更没有一定的身。十法界里面的菩萨、阿罗汉、辟支佛,有一定的身相,但是他也能变化。可是佛与法身菩萨没有一定的相,没有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他是真的无相;不但无相,念头都没有,「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因此他能够随缘现相,能够现无量无边的相。「出生化佛如尘数」,「尘数」是尽虚空、遍法界,不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不是十个大千世界;无量无边大千世界的尘数,菩萨的化身跟尘数相等,这是真的。「出生化佛」,用一个佛做代表,不是完全都示现佛身,这里就是告诉我们,应以佛身而得度者,菩萨能现佛身,那其他的身当然能现,用他来做代表。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可以说,所现种种不同身都是佛身,都是菩萨身,我们从这些地方去体会就正确,就没有错误。
『普应群生心所欲』,可见得普贤菩萨现的相,不是自己有意的,不是自己说「我想现什么相」,那个错误,那是凡夫;菩萨现相没有念头,众生感应,众生有感,菩萨就有应。众生想佛来度他,菩萨就现佛身来度他;众生想菩萨来度他,他就现菩萨身来度他;众生如果想一个阿罗汉来度他,菩萨就现阿罗汉来度他;乃至於现国王大臣、童男童女,各种不同身分的人,随众生心里面的爱好,众生心里喜欢什么,他都能现身。后面两句是说法,『入深法界方便门,广大无边悉开演』,前面一句,自己要入得不深,你怎么能帮助别人开示?这个话重要,我们如何学习?我们没有菩萨这样的德行,没有菩萨的智慧,也没有菩萨的神通,可是不能不学。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同样的,从早到晚,我们会接触许许多多不同身分的人、不同行业的人、不同年龄的人、不同需要的人,这也就是有相似的,我们做不到真实,我们学相似的。
对於所接触的这些对象,我们要了解他、要认识他,知道他的需要,帮助他解决困难,这是不能缺少的;可是自己修行,不能不努力,不能不用功,不能不深入经藏。我们涉猎的经典虽然不多,这个不重要,要深入;我就是学一部经也得深入,深解义趣。为什么?在一部经里面开智慧。智慧的作用广大,智慧真的开了,世出世间一切法,一接触就通了,我们世间人常说的触类旁通。这个话听起来,是叫人生欢喜心,也叫人生羡慕的心,什么时候我也能够一接触就通达?真正的因是什么?佛在经上说得很多,真正的因是根本智。根本智是什么东西?跟诸位说,就是清净心。《般若经》上常讲「般若无知」,无知就是根本智;「无所不知」,无所不知就是触类旁通。你不起作用的时候,心里头清净无为、一尘不染。我们念佛人,二六时中,心里就一句佛号,除这一句佛号之外,什么都没有,这就是根本智;遇到事情的时候,自自然然他就生智慧,就能把人家的问题摆平。接触一切经典,经本一展开,意思自然就出来,随著你清净心的纯度,你的心愈清净,你看的这个经文意思愈多,你看得愈深愈广;如果心地不清净,展开经文看注解,意思都看不出来。所以古人修学,跟我们现在人学佛不一样,古人是先求根本智,后得智是很容易成就的。
今天下午,有个同修来看我,他从北京回来,告诉我,他遇到一个人,年龄大概只有三十多岁,很有才华,文章写得很好,他的基础是从前在中学时候读书奠定的。当时他遇到一个老师,老师每天教他,就是教学生念古文、念诗词,只教念,不讲解,所以这个老师受到许许多多人的批评,说他不是一个好老师。现在这一批学生,能够看得懂古书、能够写得出好文章,都是得力於这个老师教导的,现在才知道。这个老师用的方法,是中国古时候教私塾的方法。教私塾先教你根本智,没有讲解,就是要你念。为什么不讲解?讲了你不懂!这个方法就好比做生意,你要开个店,很好,将来做生意,现在怎么样?先进货,什么货不要管,大批进,将来你会开百货公司。到哪一天开悟的时候,你过去所进的这些货全起了作用;现在写文章引经据典随手拈来,你进的货太多了,现在才知道那进的货真管用。所以你要真正有成就,你对老师要有信心,这个老师真正的善巧,你要是不懂,没有信心,那你真的叫当面错过。
今天在澳洲图文巴的净宗学院,我教学生这个方法,大概跟这个年轻人遇到这老师没什么两样。我的方法比那个老师还要苛刻、还要可恶,我让你们每天听经八个小时,八个小时只听一片光碟,一片光碟一个小时,这一个小时重复听八遍。不可以研究讨论,就老老实实听,一遍一遍的听,不要去想。为什么?你们没有得根本智,你们的心不清净,你们烦恼习气很重,我用这种方法把你们烦恼习气打掉,成就你的根本智,也就是训练清净心。你们听了要是去研究讨论,研究是胡思乱想,讨论是胡说八道,你不了解我的用意。我让你听,听得很熟,所听的听八遍,大概的纵然不能完全记住,大意能记住,自自然然的记住,毫不勉强的记住。天天用这个方法,我给你们的时间是两年;古人用这个方法一般是五年,我怕你们受不了,两年。经过这样两年的训练,会有什么效果?烦恼轻,智慧长。两年之后,你们再涉猎经藏,再学习讲经,自自然然跟一般人不一样。现在你不懂得这个效果,两年之后你就能看出效果。根性利的人,这个训练半年以上,你就会觉得不一样,会有一点智慧,烦恼少了很多。所以八个小时用这个方法听经,八个小时念佛,一天干十六个小时;睡觉时间只有五个小时,另外三个小时是你三餐吃饭,你做你自己的工作,所以生活很紧张。
这个方法不是我发明的,自古以来祖祖相传,理念、方式总的来说是相同的,只是方法上有一些改变。从前是教你读经,我现在用的方式是教你听录像带,每一遍都要很认真的用功去听,可以写笔记。笔记不要写得很详细,记大意就可以了。每一遍听的时候,你听到自己的心得,你有受用之处,你可以记下来,遍遍记,遍遍都用功,遍遍不空过,遍遍不马虎,你这两年的基础可以抵得过你过去二十年的修学。我教你这个方法,你要认真干。还有许多在中国、在美国远方的同学,希望到澳洲学院里面来学习,你要是懂我这个方法,在哪里学都一样。因缘具足,可以到澳洲来看看;因缘不具足,中国护照到澳洲签证比较麻烦。麻烦的原因,我在澳洲听说过,不是澳洲人有意找麻烦,是曾经发生过几桩事情。中国这个旅行团到澳洲之后,人就散了,就不回去了,这就是澳洲人讲的非法移民。他们到达澳洲之后,把自己的护照烧掉,就不能回去了,澳洲政府也没有方法,只有让他们留住,发生过好几次。所以现在持中国护照到澳洲,他们比较谨慎一些。这些事情,过去在美国、在加拿大都曾经发生过,因此签证不方便。
你懂得这个方法,你在家里头或者你在任何道场,都可以这样学习;如果方便,我们现在网路上,你也可以学到东西。现在做的这个光碟,流通到全世界,不难得到。实在得到的东西不要太多,你手上有个十片、二十片、三十片,反覆的学习,用这个方法训练你的清净心。你要是懂这个道理,把你的妄想、分别、执著打掉,虽然不能够打得很干净,总是少了,少了就好。妄想分别执著少一分,你的般若智慧就透出一分,这是理,这叫「入深法界方便门」。我们在一部经里面深入,在一部经里头深解义趣。深解义趣不要用思惟、不要用研究,一遍一遍的听,自自然然契入,这叫悟处。遍遍都有悟处,积小悟就成大悟,积大悟就成大彻大悟,然后才能够「广大无边悉开演」。一部经境界广大无边,一段经文广大无边,四句偈广大无边,这个道理不能不知道。知道之后,你的观念就正确了,不贪多,知道什么?专精,「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自然有开悟、有契入的一天。第五首:
【如来名号等世间,十方国土悉充遍,一切方便无空过,调伏众生皆离垢。】
这首偈为我们说出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我们学佛的同学不能不懂,不能不会!佛菩萨的名号无量无边,『等世间』。诸佛菩萨他们有究竟圆满的智慧,教化众生方法众多,名号是最重要的一个方法。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这一句是名号,他教我们什么?诸佛菩萨,连身相都没有,「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身相尚且没有,哪来的名号?中国古时候《老子》,你看看这五千言,我们一展开,头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名是名字,所以名号是教化众生的工具,是教化众生的方法,是随顺众生建立的。
佛出现在这个时代,观察这个时代众生的毛病是什么?佛化众生没有别的,教他什么?改毛病!毛病没有了,那你本来就是佛。换句话说,众生是什么人?众生都是害了病的佛,病好了,就不叫众生,就叫佛了,就这么回事情。现在看看这些众生害的是什么病?病太多了,病虽然太多,哪个病最严重?最严重是要命,先治,先把最严重的这个治好,其他的小毛病慢慢再来,那才好办。所以佛观察我们这个世间众生,那个病根是没有慈悲心,与一切众生相处自私自利,起心动念损人利己,这个病严重。佛用什么方法来治理?用「释迦」,所以取这个名号。释迦是什么意思?仁慈,照印度梵文这个意思翻过来,「能仁」,我能够以仁慈对人,是这个意思。你看不就针对这个毛病吗?再看看众生还有一个病根,这个病根就是胡思乱想、妄念纷飞,所以再起个名字叫「牟尼」。牟尼是什么意思?梵文牟尼翻成中国意思是寂灭,清净寂灭。寂是寂静,灭是灭妄想,灭你的杂念、灭你的妄想,你就恢复到寂静,换句话就是清净心的意思。佛知道这个地区,这个地区我们今天讲地球,这个时代,这个时代就是释迦牟尼佛出生到他的法运结束,一万二千年,这个地区、这个时代的众生,大病就是这个,所以他用这个做名号。
「佛」这个字是地位,说明他自己是什么地位。这个字的意思是觉悟,菩萨也是觉悟,佛也是觉悟,佛是觉悟圆满,菩萨虽觉悟没有圆满,都是觉悟的意思。所以用这个名号,这个名号遍娑婆世界;他方世界众生,那要看看他什么病。所以「如来名号等世间」,就跟他的现身一样,他的名号没有一定,时时刻刻在换;像我们一个人,在这个社会上一样,我们的名分那个名号常常在换,时时刻刻在换。儒家讲的五伦十义,在家庭里面,我们对父母是称儿女;对自己的儿女,是父亲,这名号就换了;对弟弟,我是哥哥;对上面哥哥,我又变成弟弟。这个名号时时刻刻在换,由此类推,你就晓得名号不是恒常的,时时刻刻在变换,随著身分、地位、工作,时时刻刻在换名号;「名可名,非常名」。
如来教化众生的对象,是遍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现相就不相同。随众生心,现种种不同的相,名号当然变化更大,比身相还要广、还要复杂,「等世间」!『十方国土悉充遍』,这当然之理。我们从这个地方能够看到,一切诸佛如来都是以十方世界为境界,绝对不是说以自己这一个土;释迦牟尼佛,他是娑婆世界的教主,娑婆世界是他教化的一个地区,就像一个学校,娑婆世界好比是个学校,释迦牟尼佛好比是这个学校的校长,这个学校建筑在这个地方,但是来学校接受教育的学生遍及全世界。绝不是说,我这个学校只收本地的学生,只收本国籍的学生,他招收还有外国籍的学生。释迦牟尼佛娑婆世界教主,也是这个意思,娑婆世界也容纳十方世界的有缘人来求学,而释迦牟尼佛也常常分身、化身到十方世界,帮助那个世界的如来教化众生。好比说我们这个学校校长,可能到别的学校去担任教授,他到那里开课去了;同样道理,我们这个学校,也有他方世界、他方学校的校长,到我们这里来担任教授、来上课,是圆融的,是无碍的!这桩事实,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得好清楚好明白,个个都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诸佛如来个个都是互相赞叹、互相尊重、互相合作,不分彼此,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
果然明白了,这个法师在这个地方主持一个道场,他在这里当和尚、当住持、当方丈,他可以到另外一个法师道场那边,他可以去教学、可以去讲经,可以参与那边的法会。这个有,我们见过,我们听说过;你有没有听说过这一位大法师、大和尚,到基督教里面参加法会、到天主教里面去讲经,有没有听说过?没听说过,没有学过《华严经》!如果学过《华严经》,这宗教都通了。不同的宗教,就等於《华严经》上不同的佛国土,不同佛国土里面的诸佛菩萨互相往来,密切合作,都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都是帮助众生超凡入圣,没有界限,尽虚空、遍法界是一家人。
「如来名号等世间」,耶稣基督是不是如来名号?穆罕默德是不是耶稣名号?上帝阿拉是不是如来名号?给诸位说,统统都是。为什么?都是教化众生的,都是令一切众生,与哪个法门相应的、心目当中尊敬哪个法门的、尊敬哪个宗教的,听到这个名号,诚敬心油然而生,仰慕心生起来了,效法的心生起来了,岂不都是名号教化众生的功德?所以佛教教学,名号是很重要的方法。佛的名号多,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说,过去现在未来诸佛的名号,说过《三千佛名经》,说过《万佛名经》;《万佛名经》里面有一万二千多尊佛的名号。
在佛法里头,佛的名号是代表性德,菩萨的名号是代表修德。释迦牟尼佛这个名号,岂不就是儒家学者编《三字经》前面的两句话,「人之初,性本善」?这两句话是讲性德;「人之初」,本性是善良的,本性是仁慈的,本性是清净的。让我们念这个名号、听这个名号,就要想到我自己本性原来是这样的,然后自己回头再好好想想,现在为什么变成这样?为什么变成不仁不义、不清不净?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三字经》上说得好,把这个原因说出来了,「性相近,习相远」。我们的本性跟诸佛如来的本性是一样的,「相近」是一样的;但是「习相远」,习是什么?染著习气,染著一些不好的习惯。所以古人常讲,「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我们今天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无量劫以来习性变成的,正是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的生活环境不好,我们今天生活跟凡夫在一起,染凡夫的气氛,所以变成不仁不义,没有慈悲心,变成妄念纷飞、烦恼不断,清净寂灭的心失掉了。
佛菩萨建立这个名号,这是善巧方便,『一切方便无空过,调伏众生皆离垢』,这是名号功德的目的。名号真实的功德,「一切方便」,名号确实是第一方便,让我们顾名思义。我们生到这个世间来,父母或者是祖父母给我们起了名字,这是名号,上一辈给下一辈起名字,用意在哪里?对你一生的期望。所以名字不可以改,改名叫大不孝!为什么?违背你父母对你的期望。名不可以改,字可以改,别号可以改,古人没有人敢改名的;但是现在人不懂了,现在作父母也不懂。佛门里面还有一点,出家了,学生徒弟出家了,老师给他取个名字,这个名字是对你的期望,希望你将来能做到名副其实。我出家,师父给我起个名字叫「净空」,人家一叫这个名字,我就要想到「我有没有清净?我有没有空?」如果心不净、心不空,那人家叫这个名字,不就骂我了?我要常常想到这个名号,要清净,要与心性相应,心性空寂,这就是「调伏众生」。所以诸佛名号、菩萨名号,它的目的都是叫我们离尘垢、离烦恼、断习气,教我们觉悟,教我们回头,起心动念与性德相应。诸佛菩萨名号,都是性德的显示,佛是表性德,菩萨表修德,性修不二,所以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