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八六讲) 2001/11/1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486
诸位同学,请看「世主妙严品」,道场神偈颂第二首:
【佛昔修行无尽施,无量刹土微尘等,须弥光照菩提神,忆念善逝心欣庆。】
这是须弥宝光道场神他的赞颂,他的报告。他所修学的法门是「现一切众生前成就广大菩提行」,我们在赞颂里面听到他的报告,与他所修学的法门一对比,意思格外的清楚。护持道场总离不开服务,服务的项目虽然众多,但是服务的宗旨决定是不变的,只有一个宗旨、一个目标,那就是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因此以道场神的身分护持正法,念念都不离开这个宗旨。要怎样做才能够达到这个效果?总的来说,就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学习道场神的同修们要常存如是心,念念当中都要给一切众生做最好的样子;换句话,说我们的样子不好、形象不好,不但是没有修学道场神的法门,反过来看,麻烦就大了,你不是护持道场,你是破坏道场。
怎么说破坏道场?破坏佛法的形象,甚至於天天都在破坏,时时刻刻都在破坏,自己不知道。造作地狱的罪业自己决定不知道,如果自己知道,我相信不肯干这个事情。在家的同修修三皈、五戒、十善,行门的大根大本,如何从我自己日常生活形象当中表现出来,为社会大众做好样子,这里头具足智慧、善巧方便。出家的同修你真正要想学道场神,我们在前面也曾经提到过《沙弥律仪》。这些基本的修学科目,世尊在《观无量寿佛经》「净业三福」里面为我们开示的,净业三福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沙弥律仪》在家同修可以学习。佛门的戒律,只有比丘戒、比丘尼戒,如果不是出家身分,佛是不许可我们看的,我们就不要看;沙弥戒、菩萨戒,在家人可以看、可以学的。出家人受菩萨戒都是受梵网菩萨戒,在家人也可以受。「不犯威仪」就是指的沙弥戒里面的二十四门威仪,如果我们不读,根本就不晓得,犯了有没有罪?犯了有罪。「我没有念过,我没有读过」,那谁叫你受沙弥戒?你出家受三坛大戒,头一坛你就受了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能不能受持、能不能做到还在其次,像盖大楼一样,盖三层楼首先要盖第一层,第一层盖好了,才能盖第二层,你就想一想这「沙弥律仪」是多么重要!
我们为了在家同学学习方便起见,净宗学会成立,特别为同学们编了一个小册子《修行守则》,我们这个小册子的题名是《净宗同学修行守则》。最早这里面的内容,除了我们净宗提出修行五个科目之外,这五个科目第一个就是「净业三福」,第二个科目「六和敬」,第三个科目是「戒定慧三学」,第四个科目是「菩萨六波罗蜜」,第五个科目是「普贤十大愿王」,这好记。怎样落实三福?所以我们就特别节录《沙弥律仪增注》,将这部书里头最重要的、要紧的修学方法节录下来,附在这五个科目,一起印成一个小册子,这是我们最初流通的。印成小本册子,大家携带方便,这是属於行经。
佛家的经典分为四类,有教经、有理经、有行经、有果经,分为教、理、行、果,这是属於修行的,一定要做的。这是往年我们在台北「华藏图书馆」编的,以后讲解《大乘无量寿经》,我们将《无量寿经》里头最重要的教训,必须要做到的,在这部经里面我们节录六十二条,这个实在讲不能再少了。在那个时候正好我们将《大宝积经》里面的《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在美国、在台湾前后我们讲过三遍,所以在这部经里面节录四十四条,合起来一百零六条,这是我们第二次编的《净宗同学修行守则》。第二次编辑的是以第一次做为基础,第一次编的我们没有办法落实、没有办法做到,第二次编的那就很难了。
前面跟同修们说过修无师的话:「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李炳南老居士过去常讲,能说不能行,不能往生净土,所以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他老人家常常提醒我们,一万个念佛人,真正能得生净土的只有二、三人而已,万分之二、三,我们是不是在万分之二、三之内?为什么?不能行。我们想想有道理,李炳老讲的话有道理,修无师讲的话有道理。为什么不能行?没觉悟,天天在读诵,天天在听经,没觉悟。所以世尊苦口婆心为我们说法四十九年,有听众听了四十九年的,四十九年听下来觉悟了,都有成就;还有听了四十九年还不觉悟的,大有人在!这个理与事我们都要清楚、都要明了。
特别是在现代这个时代,民主自由开放,无论在哪个地方、在哪个国家、哪个地区,都重视人权。提倡人权,老师不能管学生,父母不能管儿女。我往年住在美国,父母责备子女,有的时候轻轻的打几下,这个小孩就在门口哭,邻居就来问小朋友:「你需不需要我帮助你?」什么帮助?带他到警察局去告父母虐待他。父母要受处分,谁还敢管?於是在这种社会、这种情况之下,完全靠自觉,你自己不觉悟,你自己不回头,别人不敢说,劝你那是真正关心你。但是古圣先贤教训说得好,劝人不能超过三次,三次不听、不接受,决定以后不能再说,再说什么?变成冤家对头。
所以我们往年追随李炳南老居士,他在台中开了一个小班,经学班,培养讲经弘法的人才,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的。他来报名,直接向老师报名,李老师就告诉他:「你想参加这个班,如果你不对,老师会骂你,甚至於会打你,你能不能接受?」你说能接受,可以!所以他没有其他的资格限制,也没有年龄限制,就这么一个条件,打骂你能不能受得了?所以对於真正好的学生,也就是真正想学,能够接受老师骂他打他。我们看到老师常常骂这个人、常常打这个人,那个人学的东西最多;虽然答应老师这个条件,老师一骂的时候脸就红了,这个态度就不一样,老师看出来,以后再不会骂他一句。那他只有像旁听生一样随堂上课,轮到你练习讲的时候也都随你,老师不过问。但是这种学生少,一、二人而已,大多数都能够接受老师的教诲。这是四十年前的事情,李老师办这个班也只办两年,一届,没有办第二届,为什么?没有学生,到哪里去找学生?不是一个容易事情!
所以今天的社会,我们在外国住的时间很长,遇到许多同修常常来诉苦,儿女不听管教,学生不听管教,太多太多了!甚至於悖逆。我初次到新加坡,演培法师告诉我:好啊!我向他请教,我说:你老人家在新加坡这么多年,高足的弟子有几位?他告诉我,「现在没有师徒」,我听了这个话愣了一下,「现在只有朋友」;我明白了,你给他剃度,大家在一起共修,能够彼此看作朋友,不错了。你不能看他是徒弟,「我是师父」,你要有这个念头,不是他错,是你错了。这个话对的,这才真正叫了解现实的社会,处事待人接物自然就契机了。对於徒弟、对於学生都能够礼让,不敢看作学生,不敢看作徒弟。看作朋友,一定要尊重,一定要忍让。
佛门的伦理也没有了,诸位要知道伦理是道,佛门的伦理就是佛道,佛道不存在了,我们学佛怎么会没有障碍?佛道不存在了,我们自己要认识,自己要明白,自己要回归到道上,我不走歧途,我回归到道路上,我有成就。老师把我看作朋友,我一定尊他为老师,我在台中十年,我是这么作法。李老师谦虚,劝我依印光法师为老师,他是印光法师的学生,教我也师事印光大师。印光大师不在了,怎么学法?《文钞》在,每天读诵、思惟、观察、依教奉行,就是印光大师的学生。他不认为我是他的学生,谦虚!真正是明理,自卑而尊人。他以这个态度对我,我们不敢以这个态度对他,我们决定是尊师重道,向他老人家学习,才能有今天这一点成就。如果不是认真努力向他学习,我们怎么可能有成就?他的起心动念、一举一动都给我们做出榜样,让我们见到、听到、接触到,永远不会忘记。他真正能够把自己的习气、分别执著统统放下,完全遵循佛陀教诲。这一切一切都是这里讲的无尽的布施,对我们学习的后辈,这是真正的布施供养。佛如是,这些祖师大德们无一不如是。
『无量刹土微尘等』,这一句是形容上面的『无尽』。佛菩萨、善知识布施的心等虚空法界,事虽然达不到,心达到了,心是圆满的。在大乘教义里面讲,心圆满,你的事就圆满,也是等虚空法界。哪些人得到利益?佛家常讲有缘之人,尽虚空、遍法界有缘的人看到、领会到,向你学习;无缘之人阿赖耶识里头种了一个种子,现在不能起现行,也就是现前不能得受用,这是金刚种子。什么时候得受用?什么时候你成就?哪一天你真的回头,你真正肯放下自己的烦恼习气,随顺佛陀的教诲,你成功了,你就有缘了。
经天天要读,如果有机会听讲,天天要听,一堂课都不能够舍弃,这是与一切众生广结法缘。如果自己要想成就,那你一定要懂得「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搞太多了,谚语常讲「贪多嚼不烂」,对我们修学没有好处。我过去曾经劝不少同学们,「四弘誓愿」在我们有生之年我们学两个,前面两条。「众生无边誓愿度」,要发这个大愿,「烦恼无尽誓愿断」,要认真努力去干。至於「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两条到极乐世界再办;没有到极乐世界,我们暂时放在那边。我们只做前面两句,前面两愿我们做到了,肯定得生净土。见了阿弥陀佛之后,我们再学无量法门。一门深入才能真正得一心不乱,一心不乱是取净土第一个条件。取到净土之后,再广学多闻,这个稳当,靠得住。现在如果搞广学多闻,我们的心力分散掉了;换句话说,净土这个法门当面错过,那个损失没有法子计算,这个道理要懂。
修学经教,无论你修学哪个法门,无论你修学的是哪个宗派,决定取净土,你才不至於空过。往生净土的利益太大太大了,头一个利益是无量寿,你有无量的寿命,你才能够完成广学多闻。在我们这个世间寿命有限,大部经论一部都不能完成,何况其余!你要学个十种、二十种、三十种,你所得的是佛法的皮毛常识,一门都没有办法通达。讲到佛学常识你门门都通,所谓是门门通门门松,门门都不得力,你亏就吃大了。还不如哈尔滨极乐寺往生的修无师,人家什么都不懂,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他就念到极乐世界,就亲近阿弥陀佛。不生病,预知时至,几个人能比得上?念佛往生这一种瑞相太多太多了。
谛老还有一个徒弟,这个故事好像《影尘回忆录》里头有记载。他有个锅漏匠的徒弟,念佛念了三年,往生的时候预知时至,站著走的。那个时候谛闲法师还没有出名,在观宗寺里头做知客,这个徒弟往生是在乡下一个小庙,站著走的。信徒到观宗寺去报信,请谛老去给他处理后事,一个往返三天,谛闲法师到那里去看他,他还站那里站了三天。谛老非常赞叹:「你出家没有白出家,你真的成就了。天下讲经的法师比不上你,寺院丛林的住持方丈也比不上你。」哪一个人能够走了之后还站三天等老和尚给他办后事?这都是近代的,距离我们并不太远。
我们看看人家,回头再想想自己,我们还要浪费心机搞这些经教,恐怕耽误了往生。不能往生,决定搞轮回,为什么?你见思烦恼不能断,你就出不了三界,这个很现实。出不了三界,你的果报在哪里?如果你五戒十善、沙弥律仪统统能够做到,你不失人身,你来生会得人天福报。如果这些东西你做不到,五戒十善你都守不住,你都不及格,你来生肯定是三途。那就真的应验佛门一句话:「地狱门前僧道多」。你为什么会堕地狱?你破坏佛教形象,破坏佛教形象的罪跟破和合僧是一样的。我们出家走到外面,就代表佛教的形象,外面人看到我们生欢喜心,这就是李老师常讲的,我们替佛贴金,佛有面子。如果我们做得不如法,走到外面,人家嫌弃我们,我们就丢佛的面子,我们让人家接触之后对佛教失掉信心,甚至於毁谤佛教。你想想看,这个罪跟破和合僧有什么两样?不但不能护持佛法,反而败坏了佛法。佛法的兴衰、佛法的护持,都在我们一念觉迷。如果我们迷而不觉,我们所干的决定是破坏佛法的,是破和合僧的。真正觉悟,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常常记住经典的教训,不敢违背,这是真佛弟子。念念想著「依教奉行」,万万不可以随顺自己烦恼习气。这个地方讲的都是总纲领、总原则,细行太多、太繁琐,自己要能够想得到。
『须弥光照菩提神』,他懂得;『忆念善逝心欣庆』,「善逝」是佛的十种德号当中之一,佛的十号他为什么不用别的佛号要用「善逝」?总有意思在。他为什么不用如来?为什么不用世尊?为什么不用佛?在这里用「善逝」,都有用意的,跟前面一首偈「故获如空大功德」,你们想想看就知道他的意思了。修学一切善法,利益无量无边众生,不能著相,善逝是不著相。内不著相,外面大慈大悲广度众生,为一切众生服务,照顾得无微不至是「善」;内里头痕迹都不染是「逝」。内里面有执著就错了。善逝成就无量功德。如果只有逝没有善,消极。心地清净,一尘不染,绝不帮助众生,众生事情与我不相干,有逝没有善,有体没有作用。体用一如,体用不二,所以佛法是积极行善,心地一尘不染。世间人行善都要讲求报酬,要有好处他才做,没有好处他就不做了。佛法不求报酬而积极在做,做得比世间人还要认真、还要圆满,这是什么力量?觉悟的力量。为什么?觉悟之后他知道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跟我是一体,为一切众生服务,就是为诸佛如来服务,就是为自己性德服务,为自己的法身、般若、解脱服务。这个比那个利害,力量不知道要大多少倍,世法里头所有动力都不能跟这个相比,所以善逝意思很深。第三首偈:
【如来色相无有穷,变化周流一切刹,乃至梦中常示现,雷幢见此生欢喜。】
雷音幢相道场神,这是他的赞颂、他的报告,前面我们看到他所修学的法门是「随一切众生心所乐令见佛於梦中为说法」。醒著为众生说法,梦中也为众生说法,这个弘法周遍一切时、周遍一切处,我们看他这个偈颂,要发心学习。
『如来色相无有穷』,「色相」用现代的话来讲,形象,在一切时在一切处,我们不能不重视自己的形象。说法要懂得观机,也就是说大的时代。古时候的社会是封闭的,因为交通不方便,资讯通讯不发达,古时候没有邮局,书信往来一定是有亲戚朋友到那一方,写一封信托他带去,相当不方便。从前交通工具是马车、帆船,这是快捷的交通工具,富贵人家才能享受,一般平民走路,交通工具就是步行。过去在抗战期间,我们跟日本人打仗这个八年,八年我走遍江南十个省,怎么走的?走路走的,步行,一天最多走一百二十里,现在六十公里,最少的六十里、三十公里。通常一个星期走五天,休息两天,每天都在走路,行李自己要背在身上。我们那个时候作学生的时代,自己的换洗衣服,自己读的这些书本,还有一个被子,还有一个蚊帐,这不能少的,每天背著这个背包行李走路,平均大多数的时候是走八十里到一百里,走了十个省。因此社会是闭塞的,确确实实有不少人生长在农村里面,一生连县城都没有去过,真正是老死不相往来,他的生活空间很小。生活空间小,你就晓得心量就小,思想是保守的,所以在那个时候、在那个环境里面,弘扬佛法什么最适合?小乘,小乘是保守的,会被大众尊敬。
今天社会不一样了,大家眼界大开,为什么?世界各国他都去游览一下,观光旅游,大开眼界,心量拓开了。现在讲小乘、讲保守的,人家听了摇头没有兴趣。所以佛在《法华经》上说,末法时期弘法利生要用大乘,为什么?大乘是开放的,大乘确实民主自由开放,这是大的环境,我们晓得哪一种契机。但是大环境里头也有特殊情形的,我们现在这个世间也有很保守的,在从前那种封闭社会里也有心量很大的,都要认识清楚,然后讲经说法才会契机,才能够收到好的效果。
道场神偈颂第三首:
【如来色相无有穷,变化周流一切刹,乃至梦中常示现,雷幢见此生欢喜。】
这首偈颂前面跟诸位报告过,可是意犹未尽。前面讲到说法要观机,观机确实是大学问,不是一桩容易的事情,要观时、要观处、要观人。人、时、处常常在变化,同样是一个人,年轻跟年老对於许许多多的问题看法不相同;在工作的时代跟退休的时代,心理和生理的状况也不相同,所以真正做到契机契理,绝对不是一个简单事情。
『乃至梦中常示现』,清醒的时候他不能觉悟,可以在梦中示现。这个例子有,中国传奇小说「黄粱梦」,这是一个道士教化一个秀才,都是用梦中示现,让他觉悟,让他舍弃红尘,发心去修道。以这种方法帮助众生觉悟、帮助众生回头,可以说常常有,但是有能觉悟的,有依旧不觉悟的,认为什么?「这是梦,梦是假的,哪能当真?」一笑了之。但是它有没有效果?一样有效果,为什么?梦中这些事也落在阿赖耶识,真的是一历识心,永为道种。梦中示现,我们普通人做不到,那得有相当功夫的人他能做到,在一般讲相当功夫大概总是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有这样功力的人可以。在天台大师所说的「六即佛」当中,相似即佛有这种能力;观行即佛那要高段的,观行也有三辈九品,上三品的大概有这个能力。天人有这个能力,鬼神也有托梦给人的。这些事情古今中外我们常常听到,在笔记小说里头我们也看得很多。
『变化周流一切刹』,我们要学,我们怎么学法?善巧方便。在哪一种场合,面对著是哪一种根性的众生,我们知道,我们应当用什么样的方式把佛法介绍给他,让他欢喜接受,慢慢的帮助他亲近圣贤的教学。特别是在这个时代,因为大家都把圣贤教诲遗忘掉了,迷於现代科技。圣贤的教诲确实有益於我们身心的健康,有益於家庭的和睦,有益於社会的安定,有益於世界和平。这些果报都是一切大众所希求的,找不到方法,不知道方法在圣贤教诲之中。我们以什么样的善巧方便突破他的疑障、他的疑惑障碍,能够让他欢喜接受,然后再进一步帮助他对於圣教生起信心,再帮助他深入圣贤教诲,我们希求的安和乐利的社会就能够实现。特别是这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内容的丰富,真的包含了现在世间多元文化,很值得我们深入的一个学科,『雷幢见此生欢喜』。第四首:
【昔行舍行无量劫,能舍难舍眼如海,如是舍行为众生,此妙眼神能悟悦。】
雨华妙眼道场神他所修的法门是「能雨一切难舍众宝庄严具」,他修的这个法门是修布施。凡是道场神决定离不开布施,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会跟布施波罗蜜连在一起,就是现在所讲的服务。『昔行』,过去生中,如果就现实来讲,我们过去多年没有学佛不懂得,学佛之后就学布施、学放下,修『舍行』。我们也学了很多年,在修这么多年当中,有没有心得?有没有觉悟?有没有深受真实利益?你的布施、放下,如果与佛菩萨教诲相应,你一定深受利益。利益最明显的是烦恼轻、智慧长,这是最明显的。我们要常常反省检点,如果确实发现自己智慧增长,过去我们对於一切人事物看得不很清楚,现在一接触就清楚、就明了,这是我们修行效果成绩现前了。如果修了很久,没有这个绩效,那不能不检讨,我在修学过程当中一定有错误,不是理论上的错误,一定是方法上错误,否则的话不能没有效果。这个效果我们从迷悟上来说,烦恼是迷,烦恼轻了智慧增长,苦这种感受少了,乐多了,离苦得乐。谚语常讲「心安理得」,理搞清楚明白,心就安,心安就乐、就自在;理路要搞不清楚、搞不明白,决定是疑惑,惑是迷惑,对於一切事物怀疑迷惑,你怎么会不做错事?你怎么会不造业?你造业哪里有乐的果报?道理就在此地。
要常常检点,常常发现自己确实有进步,你就多想想,去年跟今年,上半年跟下半年,上个月跟这个月,这个要常常想,在这里检验自己修行的成果。这是从内在的反省检验。从外面也很重要,不能把外面疏忽,外面我们对人对事对物,是不是比从前真诚?是不是比以前慈悲?是不是真正能够关怀别人、帮助别人?特别是跟一切人事物接触的时候,懂不懂尊重?懂不懂敬爱?清净心有没有?平等心有没有?再看别人对我们的回报,我们虽然不希求回报,因为这里能看到成果。我们以爱心对人,别人以爱心对我;我尊重别人,别人尊重我,从这个地方都是检验自己修行成果。如果成果不佳,那我们就要反省,我决定有错误,我以善心对人,为什么别人还埋怨我?我要自己认真检点反省,改过自新。果报跟因行是相应的,我们的信心当然就更具足,我们做得没错,果报确实能收到。可是也有一类业障深重的众生刚强难化,我们对他怎么好,他还是怀疑,他还是有成见。不要紧,慢慢来,假以时日总有一天生起感化的效果,决不是一时,也绝不是短时。我们想到古代舜王那样的真诚,感化他的家人还要三年,不是三天三个月就收到效果,这才叫真正慈悲,佛家常讲「佛氏门中,不舍一人」。如果我们没有舜王这种耐心,没有舜王这种行持,我们菩萨道就难行了。常常要检点,从自己心行上下手。
『能舍难舍眼如海』,菩萨的德号是「雨华妙眼」,这是举一个例子,一个人在这个世间,器官里头最重要的是眼睛,没有耳朵还好,没有眼睛实在是太不方便,寸步难行。所以没有一个有情众生不爱惜自己的眼睛,舍眼是最难的。如果有人问我们头部的器官他需要,你想想看,你愿意给什么?给个耳朵、给个鼻子,你总不会一开口头一个给眼睛,人之常情!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把眼睛当作自己最重要的东西,最宝贵的。眼能舍,我们身上器官还有哪个不能舍?难舍能舍,这是做一个比喻,这个难舍。
「如海」,那就更难了,舍的次数多,不是一次两次。实实在在讲,菩萨这种教导,是成就我们自己的。早年章嘉大师教我入佛门的方法,这是我学佛第一个亲近的出家人,也是真正善知识。我知道佛法殊胜,我知道佛法好,也是很急,怎样能够让我契入这个境界?章嘉大师教我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放得下就是舍。我问他从哪里下手?布施。简单明了教给我要修舍,为什么?破我们的根本烦恼。诸位要晓得,烦恼虽然无量无边,它有根,那个根是什么?贪,贪而无厌。你想想看为什么会有瞋恚?贪不到才瞋恚,如果想的都能够得到,他怎么会生瞋恚?他为什么会贪心?那是愚痴,那是不了解事实真相,所以「看得破」是破愚痴的,「放得下」是破贪瞋的,这两句话把三毒烦恼破掉了。而下手就在布施,从这个地方入门。
章嘉大师说的布施,就是此地讲的行舍,我们要修行这个法门。我们要护持诸佛如来的法,要护持一切众生的法,要护持自己的法,你不能放下、不能看破,这个目标你永远达不到,你的心愿永远不会圆满。什么时候得大自在?什么时候得真解脱?每一位护法神、每一位道场神,我们看到前面神众太多了,每一个人所证得的「解脱门」,看得破,这个结解开了,放得下就脱离了,你就得大自在。看破是明理,晓得世出世间一切法「相有性无,事有理无」,所以佛给我们讲出真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连身都能够舍,何况身外之物?我们今天活在这个世间为什么?不是为自己,那你就是舍身。如果为自己的名闻利养,你没有舍,为自己种种享受,你没有舍。我活在这个世间不为自己,名闻利养放下了,五欲六尘放下了,贪瞋痴慢放下了,统统都放下了,对於自己来讲舍尽了,真的看破放下,彻底放下了!但是这个身体还在,身体还健康,还能为众生服务,我们就舍身为众生服务。
『如是舍行为众生』,不为自己,自己没事了。为众生有没有事?为众生也没有事了,这是大乘教里头常讲的「作而无作,无作而作」,所以天天在这里做是无作,我们每天在这里上课、每天在这里讲经,无说!无作!无作天天作,无说天天说,作跟无作是一不是二,说跟无说是一也不是二,这是自在,这是真的看破、真的放下。所以在这个世间,就是诸佛菩萨常讲的游戏神通、自在快乐,没有一丝毫的忧虑牵挂。为什么?有自己才有忧虑牵挂,你没放下,你才有忧虑、才有牵挂;果真放下,哪来的忧虑,哪来的牵挂?
果然有自己一丝一毫的执著分别,你就得不到自在,你就得不到解脱。解脱是智慧现前,解是智慧现前,脱是烦恼永离,这两桩事情相辅相成。看破帮助放下,放下又帮助看破,章嘉大师教我这两句话,我从这里头领悟。大乘佛法的修学,从初发心到如来地,就是这两种东西在交互的运用,你看破一分,你就会放下一分,放下一分又帮助你看破一分;看破之后,再帮助你放下一分。就是这两个东西交互在运用,相辅相成,一直到圆满菩提。所以如果要问菩萨修行总纲领、总原则是什么?看破放下而已矣!这个事情要真干,看破一分你真的放下一分,你的智慧增长,智慧增长的时候又能放下一分。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分分断,什么叫断?分分放下了。智慧转烦恼为菩提。
菩萨在此地教导我们「如是舍行为众生」,为众生才是真正为自己,这个观念非常重要!为什么?如果不是为众生,是为自己修行,迟一天早一天无所谓,自己的事情。早一天成佛也好,晚一天成佛也无所谓,换句话说,勇猛精进心发不起来,自己容易懈怠懒散。如果要为众生,他就有使命感、有责任感,我早一天成就,众生早一天离苦得乐;我晚一天成就,众生就要多吃一天苦头,要多受一天灾难,这就不能不精进了。诸位读过《地藏经》,《地藏经》上讲的婆罗门女、光目女,她为什么能够勇猛精进?是知道自己的亲人堕在地狱,受极大的痛苦,自己早一天成就,亲人早一天离苦得乐,自己晚一天成就,她就在地狱里多受一天苦。救拔的心切,这样才推动她的勇猛精进。
我们学佛为什么没有这种勇猛精进力?我们的家亲眷属还不错,没有遭这个大难;或者是家亲眷属过世了,我们也不晓得他在哪一道。真正晓得他在地狱受苦,我们要不认真努力去修行,会坐立不安,一定要帮助他脱离苦海,我们心才能放下,道理就在此地。他们的缘分好,遇到佛菩萨把她亲人去处告诉她,她亲人现前状况告诉她,她心里难过。再告诉她帮助亲人离苦得乐的方法,她又能依教奉行,又能勇猛精进,「如是舍行为众生」。那我们想想,我们虽然家亲眷属情形状况不知道,你又没有看到饿鬼地狱众生,佛菩萨也没有告诉你这些人是你什么人,其实佛菩萨在经教里都告诉我们了,「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我们听到这两句话怎么办?
地狱里头受极苦的众生,佛告诉我,是我过去生中父母,也是未来诸佛。光目女、婆罗门女只救她自己一个母亲,今天我们过去生中无量劫来,父母兄弟、亲人都沦落在三途恶道,又何尝不是以非常殷切的心等待我们去帮助?我们要怎样才能够帮助他?告诉诸位,果然万缘放下,清净心中一念不生,你就帮助他了。为什么?你的真诚心、清净心、慈悲心就放光,这个光突破了六道的界限、突破了十法界的界限,一切众生看到这个光都能离苦得乐,这个光跟佛光没有两样。所以自行原来是利他,为了利他,自己才真正用功办道。不是为眼前这些众生,眼前众生数量少;起心动念为九法界众生,为三途极苦众生,我们发这个心,念念不舍,念念不忘,自然得诸佛护念。我没有智慧,我没有能力,我没有神通道力,没错,你我都是凡夫,当然没有。这心一发,这个心是真的,念念相续,你自自然然得到诸佛护念,自自然然得到诸佛本愿威神加持。没有智慧,突然智慧开了;没有能力,突然好像什么都不困难了,什么疑难杂症到面前都能解决了,谁的能力?诸佛菩萨的加持。
《华严经》上这些诸天,乃至於菩萨、天龙神众,他们在报告不是说「承佛威力」吗?他们为什么能承佛威力?我们在这里看到「如是舍行为众生」,就是这么一句话,得到诸佛威力加持。我们今天为什么得不到?念念自私自利,心量狭小,不肯为众生,你天天拜佛、求佛、巴结佛、讨好佛,以为这样佛菩萨会对你好一点,错了!全错了!佛菩萨的心就是众生,我们能为众生,这是真正供养诸佛如来。不顾生命去做,生命都不要了,还要别的吗?现在人所说的话:彻底的牺牲奉献,这句话实在讲不干不净,为什么?牺牲奉献还有自己,那个微细的妄想分别执著没有放下。真正放下之后,那个牺牲奉献也了不可得,你的心才真清净,与诸佛如来才起感应道交的作用,你才真正能做到难舍能舍。这个经文上「能舍难舍」,你最难舍的你都能舍。
特别是在现前这个阶段,世间确实不太平,社会确实不安定。不太平的因素是什么?不安定的原因是什么?还不是众生看不破、放不下,这是根本的原因。我们发心要救度众生,那你就要懂得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一法看不破,没有一法放不下。彻底的看破放下,圆满的看破放下,到这个境界自自然然与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同一类,还要超过法身菩萨。这是佛在《华严经》上教导我们,『此妙眼神能悟悦』,雨华妙眼菩萨他明白了,欢喜依教奉行,这是「悦」,没有一丝毫勉强。第五首:
【无边色相宝焰云,现菩提场遍世间,焰形清净道场神,见佛自在生欢喜。】
这是清净焰形道场神的赞颂,他修学的法门是「能现妙庄严道场广化众生令成熟」。他所修学的法门最重要的是形相,『无边色相宝焰云,现菩提场遍世间』,这两句话的意思很深。简单的讲,清净焰形道场神,在在处处为一切众生示现最好的榜样,教化众生,他老人家是以身教为主。自己做不到,会说又有什么用?自己果然能做到,不说也能感动人,这是他教给我们主要的宗旨,旨趣在此地。所以他非常重视形相,名号里面『清净』是讲身心,『焰』是说的智慧光明,从他形相里面显示出身心清净、智慧光明。这个形相是诸佛如来的形相,是法身菩萨的形相。
「无边色相宝焰云」,无边是讲的变化,为什么?「众生无边誓愿度」,一种色相不能度无边众生,度无边众生必须示现无边的色相。就像大乘经里面常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佛就现什么身」,佛没有一定的身相;换句话说,在这个地方就是告诉我们,学佛不执著一种形相。面对著哪一类的众生,你要懂得示现哪一种的色相,为什么?是为众生,不是为自己,这个道理要懂,你才能入大乘佛法,你才是大乘菩萨。大乘菩萨不为自己,一切为众生,「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大乘菩萨永远随缘而不攀缘,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