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六三讲)  2001/11/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463

诸位同学,请看「世主妙严品」,主山神长行第一句:

【复次宝峰开华主山神,得入大寂定光明解脱门。】

山神跟城隍、土地是属於一类的,都是属於地神,我们在《地藏经》上看到坚牢地神,那是整个地球的总的地神。由此可知,地神的组织也有全球的,也有一州的,也有一个地区、一个国土,这是我们都能够想像得到的。大的山则有大山神,小山有小山神。在前年我们曾经听说北朝鲜有三百多位山神都发心念佛求生净土,这是很难得的一个讯息,而这个讯息有相当的可信度,说明许许多多的鬼神在现今都非常急著皈依三宝念佛往生,当然这个因缘不可思议。我也常常跟同学们感慨的说,就像开经偈上所讲的「百千万劫难遭遇」,他给我们启示很大,鬼神都非常认真的修行,如果我们不修行,换句话说,连鬼神都不如。这是实在的,人不可以自负,不可以傲慢,确确实实有许多鬼神修得比我们好,他们的善根福德因缘比我们深厚。我在前面看到主林神,使我想到这些神灵过去生中他们在人道的时候,一定是欢喜树木花草,欢喜隐居在森林之中,死了以后多半都做树神跟主林神。山神、水神当然也不例外,古德常说「仁者乐水,智者乐山」,欢喜山水而隐居不愿意做官的,这些有德行、有才干、有学问的人。

我在年轻的时候读历史,对於他们这一类人物在历史上也有一篇,我感觉很迷惑,为什么?觉得他们这些人,对於国家民族、对於社会大众没有什么贡献,何以史学家要给他立传,也在历史上永垂不朽?到以后我学佛,我才渐渐明白这个道理。他们实实在在给我们社会大众做了很好的榜样。做什么好样子?他们为我们示现的「於人无争,於世无求」。以他的道德学问能力,他可以争、他可以求,可以争而不争,可以求而不求,这是社会安定的力量。他的功德不可以磨灭,所以史学家为他立传,这是应该的,我们浅学之人不应该疑惑。所以这些人对社会有贡献不是没有贡献,他那种行持就是教化众生,他的教化跟现在人的观念不一样。现在说实在话,中国自从门户开放之后,外国的势力逐渐深入中国社会,中国人不知不觉当中受他们的影响,放弃了自己固有的文化道统,盲目的向西方人学习,学什么?学竞争。

你看看《隐逸传》里面,他有能力争而不争,有能力求而不求,果然能够做到「於人无争,於世无求」,这个人他的生活回归自然了,回归自然不简单,不是普通人。世出世间法里面我们去观察,他们确实是圣者、贤人君子才能做得到,他不作乱、不革命、不去争权夺利,给后世做最好的榜样。我们从这个地方体会到,这就是他对於社会的贡献,对於历史的贡献,对於后世的贡献,给人很大的启示。正是儒家常讲的,一个读书明理之人,你有道德、你有学问,但是你有没有机缘给社会大众服务,那是机会。这种机缘,世出世间圣人都教给我们「随缘而不攀缘」,这些人做到了。

孔老夫子确实有意希望谋求一官半职,能够展示他的抱负,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服务。周游列国始终遇不到机缘,列国的诸侯跟他见了面,在一块儿谈论天下事,孔子的言行也确实令人佩服,但是诸侯看到他的才干太高,徒众又多,不敢用他。他回到家乡教书。如果我们要用现在人讲,他可不可以搞革命?他可以。他学生底下文武人才太多太多了,他要搞个革命轻而易举,他不干,这是什么?他顺其自然,随顺自然,随顺天道。这是给后来做学问的人,做了一个很好的典型模范,不强求。革命是一个非常手段,除非这个社会乱到极处,才用这种手段。这个国君虽然不好,但是还能过得去,一定要保持社会的安定。要知道一个革命多少人受灾难,要牺牲多少人生命财产,圣人不干这个事情。

中国古圣先贤说得好,有个比喻讲,这个人没有罪你把他杀掉,杀掉他你就可以做皇帝,圣人宁愿舍弃那个皇位,他也不干,不冤枉一个人。你们想一想古人的风范,古德的心行,所以他们在没有机缘的时候,宁愿隐居在山林,一生与山水作伴。佛法里面的清高士,学佛修道的,这样的人更多,这是修出世法的,当然我们特别强调的是世间贤人君子。因此他们做了山神,做了水神,做了树神,一回过头来学佛,真的比我们一般人精进,比我们一般人容易成就。

北朝鲜这些山神我们曾经听说,他们修念佛法门想寻求一个老师,找一个出家师父带领他们,派了八个代表到中国来找。找了半年好不容易找到一位,把这位法师,他用神通希望把他带领到北朝鲜去。他请了天神帮忙。走到边界,中国的护法神神通广大,现大身,天神走了,这山神没法子,把这个法师放下来,没有能带走。这八个山神最后也皈依,也发愿护法,问他们做山神做了多少年?做三千多年了。这个法师说:「三千多年前释迦牟尼佛在世,你们为什么不学佛?」「那个时候不知道,现在才知道学佛,才知道学佛的重要。」所以学佛有时节因缘,时节因缘不到,生在跟佛同一个时代也是不见不闻,这种种示现都给我们启示。我们听到或者是有人见到,一定要懂得珍惜我们现前的因缘,要真正能体会到「人身难得,佛法难闻」

我们现在看这位『宝峰开华』,山神总离不开山峰,他的德号「宝峰开华」,他所修行的法门是『得入大寂定光明解脱门』。山,你看到雄壮、看到它永远屹立不动,所以山象徵大定。真的是像佛经上常讲的「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我们看到大山,就要想到如如不动。无论在什么境界当中,善缘恶缘、顺境逆境我们的心像大山一样,决不为外面境界所动摇,取这个意思。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文字虽然不多,是很好的提示,「寂而常照,故光无不阐」。这个提示好!你看他入「大寂定」,寂定之后有「光明解脱」,定自然就生智慧,光明是智慧。这个心就怕的是乱,心散乱生烦恼。我们修行人不管你修哪一个法门,佛家常讲的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四弘誓愿里面讲「法门无量誓愿学」,怎么学法?定是根本,没有定哪来的慧?所以四弘誓愿实在讲,是世尊教导我们修行证果的自然的顺序,只要符合自然就是大乘法讲的称性,与性德相应的这个秩序。

第一个你要发心,发大菩提心。什么叫大菩提心?为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服务。「为人民服务」,这个还小,人民充其量是人道,除人道之外还有九个道。我们九法界众生,至少还有八道你还没有服务到,还是佛法伟大,为九法界众生服务。四弘誓愿头一条,「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一条就是为九法界众生服务,度就是服务的意思。你不发这个心那就难了,你就不可能成就道业。发心之后要怎样才能兑现,你才能真正把这个愿望落实?佛教给我们,第一个你要修养道德;儒家教学也是如此,孔子教学四个科目,第一个是德行,第二个是言语。佛的教学把德行跟言语合在一起。「烦恼无尽誓愿断」,你得断烦恼,断烦恼就是成就德行。什么是烦恼?十恶业是烦恼。先要从这里下手,把十恶转过来就是十善业,修十善断十恶从这里开始,然后遵守佛陀指导修行的总原则,「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成就自己圆满的德行。然后再成就学问,「法门无量誓愿学」,有德行而后讲学问,那个学问才起正用,为众生服务了。

如果一个人有学问而没有德行,他为众生服务往往产生很大的副作用。这个副作用是什么?为求自己的名闻利养。他也有聪明、他也有能力、也有善巧,取得了高官厚爵,他所作所为祸国殃民,我们在历史上看,哪一个朝代都有这种人。连清朝像干隆那么聪明的人,一生被和珅蒙蔽,到死都没发现、都不觉悟。别人跟他讲和珅怎么怎么坏,干隆听了不相信,当然这里面因素非常复杂,牵涉到多生多劫的因缘。所以圣人教人先有德行而后有学问,学问能力是摆在第二,头一个要成就德行。在佛法里只要你有德行,你不会堕落;没有德行,你出不了三界。烦恼习气一现前,这个烦恼就是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瞋痴慢,这个东西现前,哪有不堕落的道理?起心动念、所作所为多半都是损人利己,损人利己的事容易做,果报太可怕了。这些人不相信因果报应,这些人不相信六道轮回,等到他临命终时,见到这些鬼族来抓他的时候,后悔莫及,来不及了。

由此可知,德行的重要。我们看这些神灵,我们能够体会得到,他过去在人道的时候必定是贤人君子,有道德有学问。有道他有定,他愿意过一种清贫的生活,清高士,这些人都是高人、清高人。清一定是贫苦,清高,清贫。世间谚语常讲浊富,清贫浊富,虽然也并不完全是这样,可是大多数确实是这样。诸佛菩萨为我们示现的,大多数也是这个样子的。无论示现出家或者示现在家,总是示现清高的占多数,大富长者毕竟是少数,无论他做什么样的示现,都是为了教化众生。所以这个示现是寂定的示现,是光明的示现,定他就放光,光当然是遍照法界,利益众生。再看第二尊:

【华林妙髻主山神,得修习慈善根成熟不可思议数众生解脱门。】

这一位我们一看就晓得,这是道德善师,好老师。我们虽然是凡夫不具特异功能,在佛法里面讲六种神通,我们虽然不具六种神通,可是从理从事,我们能够推想得到必定有这个事。居住在山林,居住在水边或者水里面,这个生物很多很多。这个山上有多少的动物,种类不同,猛兽有狮子、有老虎、有狼、有豹,那小动物更不必说了。我们常常在一些电视上看到「动物奇观」,树木花草都有灵性。这些小动物佛菩萨照不照顾?照顾。应以禽兽身而得度者,佛菩萨要跟它们化同类身,佛菩萨要给这一群老虎狮子讲经说法,他一定现狮子身,一定现老虎身。我们在传记里面看到,《物犹如此》就有搜集。这养的一群猪,几十头猪,愈是多,里面决定有佛菩萨示现。这些堕到这种畜生身,自己知道它是来还债的,最后都免不了一刀,要被屠杀了,肉要供给人吃。它不是不清楚,它知道过去生中造的业报,佛菩萨示现在其中为它们讲经说法,帮助它们觉悟,帮助它们回头。

家畜里面有,我们就能够联想到野兽里面必定也有。佛要度一群飞鸟,我们在澳洲看到的鹦鹉,每天晚上我们看树林里面总有二、三千只鹦鹉聚集在树梢,这么多的鸟,我们想到一定有佛菩萨在当中示现,为它们讲经说法。在山野当中我想多半都是主山神,主山神是佛菩萨应化的,他一定有能力应化各种不同的身相,教化各种不同族类的众生,他是道德善师。他修的法门是『修习慈善根』,大慈大悲。清凉大师讲「相光熟机,皆慈善根力。」也就是说,他是以大慈大悲这个动力,愿意在这个族类里面帮助这些众生。说实在话,我们过去有一些错误观念,以为六道里面的众生,人道最容易得度。天上乐多苦少,大家把修行忘掉了;三恶道,苦多乐少,没有乐,就像世间人讲的「贫穷学道难」,人道是苦乐掺半容易觉悟,所以佛常常示现在人间。

这个话在过去讲,我们听到之后会点头、会肯定,为什么?人的心地确实淳厚,我们讲厚道,他会爱别人,他会帮助别人,孟夫子讲「人皆有恻隐之心」。可是现代社会跟古书里面讲得不一样,现代人没有慈悲心。我这样的年龄,我小的时候,不只我一个,我们同年龄都一样,八、九岁,十一、二岁上小学的时候,我们对於大人、老人、妇女一定是礼让,我们坐在公共汽车上看到有老人站在我旁边赶紧让位,看到有妇女尤其是抱著小孩的立刻就让位,很自然的。现在没有了,现在怎么样?争先恐后抢位置,八十、九十岁的站在旁边看你一眼,就像没看到一样。於是我们对这个世间怀疑了,圣人讲的话跟现在这个社会不一样,这什么原因?半个世纪以前那个社会跟现在不一样,民风淳厚,人跟人之间能够互相尊重,相亲相爱互助合作。现在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西方文化变成现在社会这个样子,也是在这半个世纪之内,从前也不是这样的。

我的老师方东美先生告诉我,五十年前的美国人很可爱,值得人尊敬,讲义气,有正义感。那是民国初年的时候,方先生在美国读书,那个时候美国的社会还有一点侠义这种精神。现在这个风气没有了,等到我们到美国去的时候看不到了。到底是什么原因?我们要多想想,在东方大家把古圣先贤的教诲放弃了,打倒孔家店,这是五四运动提倡新文化,中国旧的东西一文不值,全部丢掉,全盘西化,学外国的。外国好的东西没学到,外国不好的东西不但学到,还变本加厉,然后再把这个东西输往外国,外国逐渐逐渐他们的文化也开始变质了。他们很聪明,愈变愈巧,东西方在比赛,於是把社会秩序搞乱了,人伦道德几乎丧失殆尽,东方不要圣贤教诲,西方不要宗教了,宣布上帝已经死了。

西方人他们的道德教学完全靠宗教,现在西方人信仰宗教的人愈来愈少了。我们在美国居住多年,许许多多的教堂没人去了,插了牌子在变卖。东方这些出家人到美国去,许许多多都买现成的教堂,把它改装做为寺庙。这不是好现象,我们看到之后很悲哀,世界为什么会搞成这个样子?想想它的缘由,缺乏道德善师。我们佛门在这一代没有道德善师,世界上其他各个宗教也缺乏道德善师,世间才变成这个样子。我们今天读到『华林妙髻主山神』,我们很感慨,他「修习慈善根」

现在在这个世间各个宗教里面去找,传教师、宗教领袖当中,真正找到大慈大悲的人不多。变成自私自利,自私自利的到处能看见,起心动念「自己的利益」「我这个小道场的利益」。佛门里面法师大德不能顾及整个佛教的利益,其他宗教当然不谈了,门户之见很深,互相毁谤,佛法於是衰了。古大德教导我们,「若要佛法兴,除非僧赞僧」,出家人互相尊敬互相赞叹,这佛法就兴了。现在看到的是什么现象?出家人互相毁谤,总得想方设法把自己抬高,现在人的术语,打自己的知名度。用什么方法?打击别人,提升自己的地位。我见过,我看到了非常难过,他这种行持不是在兴教,他是在灭法。他的用意?自私自利,让他的信徒觉得自己的师父了不起,我们的师父真大、真高,哪一个法师见了我们的师父,都会被我们的师父教训得头都抬不起来,我们师父了不起,目的无非如此。你一个道场兴了,其他道场衰微了,你能兴几天?也许兴个三年五年、十年八年,衰了。那个兴是你的福报在支持,你的福报完了的时候立刻就衰了。没有真正道德,怎么能成熟众生?

所以今天我们细心观察,我们人间修道不如鬼神,甚至於不如畜生。畜生,我们确确实实体察到它有灵性,很高的灵性,这里头不乏好人,好人是一念愚痴堕到畜生道。堕到畜生道之后,他后悔,他有惭愧的心,他有后悔的心。这个心一动,佛菩萨就来帮助他,佛法里常讲「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我们相信,佛菩萨帮助众生,无论众生落在哪一道,只要你后悔,只要你有惭愧,佛菩萨一定现同类身去帮助你,这才叫大慈大悲。我们在山神里面看到,一切众生不是圣人,没有完全觉悟,难免不做错事,关键在回头,回头得快,总有回头的一天。

现在这些鬼神道、畜生道,神灵里面醒悟过来的不少。他们能够醒悟;我们也知道这些神灵多半有报得的五通,就像特异功能,因此对於世间人造业他应当感受的果报,这个果报就是天灾人祸,他们清楚,这个大的灾难就会启发他们觉悟,醒过来了。这一觉悟,他头一个就想修道。修道,在世间法里头是天道,像这些山神他们有能力到欲界天去访问,肯定他们能够到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也都可能,只要他有修定功。看看天上的境界,天上现在也不是很太平;地狱道里面现在有很新的地狱,我们相信,为什么?「一切法从心想生」。现在地狱多了好多好多种,「核能地狱」,就是什么?就是受核爆那一种苦难。所以现在地狱里面受罪的那些刑罚,比从前不知道要增加多少倍,我们根据佛法的理论能够想像得到。

主山神长行第二句:

【华林妙髻山神,得修习慈善根成熟不可思议数众生解脱门。】

这一段我们在前面介绍过,但是我们应当如何向山神学习,这一点很重要。清凉大师注解注得不多,但是将我们学习的要领已经点示出来,「相光熟机,皆慈善根力」。由此可知,我们要向菩萨学习「慈善根力」,慈善要有根,要有力,这个根我们讲的五根、五力,取这个意思。我们修慈悲修善行,真的要像佛在《十善业道经》上教导我们的,「昼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间杂」。这个善才有根,善增长它就有力,这个力就能帮助一切众生。帮助他什么?帮助一切众生修慈修善,以慈与善,慈是爱心,我们要尊重一切众生,爱护一切众生,我们要以十善去帮助一切众生,把一切众生自性里面的善根引发出来,这叫『成熟』。

因此,我们如何落实菩萨修行的方法?那就是我们的形象,我们的气分,经上讲的光就是我们的气分,或者是用外国人的术语,我们的磁场。中国人讲气分,外国人讲磁场,这个练气功的人也讲气,在佛讲光,都是一个意思。我们用我们的相好,用我们的慈悲,这个善心善行的气分感化众生,『成熟不可思议数众生』,不可思议是数量。由此可知,相好光明能摄受一切众生,不思议众生在此地讲九法界众生,不可思议,都能够得益。但是相好光明一定要真修,相好光明是果。从哪里来的?从善心、善念、善行来的。这是我们向华林菩萨具体学习的科目。第三尊:

【高幢普照主山神,得观察一切众生心所乐严净诸根解脱门。】

菩萨的德号『高幢普照』,山都非高显,很远的地方都能看见,确实是「高幢普照」。他所修学的法门是『观察一切众生心所乐』,也就晓得众生的欲望、众生的希求。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讲「修因严根」,严是庄严,根是我们的根身。眼耳鼻舌身意是我们的根身,庄严根身。庄严根身不是为自己,这个要知道。菩萨要示现成佛,这是佛经上世尊常说的,示现成佛,佛的相一定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也就是说世法里面讲算命看相的,你的命好,你的相好,这个相书里面所说的一切好,你统统具足,你一条都不缺。相好是果报,得修因。譬如世尊在经上告诉我们「广长舌相」,这相好,什么因?生生世世不妄语,你就得这个相好。佛给我们说,通常一个人舌头伸出来可以舔到自己的鼻子,「三世不妄语」。三世以上不妄语,你的舌头伸出来能舔到自己的鼻子。释迦牟尼佛的舌头伸出来可以把脸盖住,示现这个相给人看,说明他生生世世都不妄语。

所以相好是果报,佛说了,菩萨要示现成佛,要用一百劫的时间去修善因,也就是修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业因,他才能得这个圆满的相好。世出世法都不离因果,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业因,江味农居士《金刚经讲义》里面注得很清楚,诸位要想知道,你可以去看这本书,你可以去参考。在一般佛学大辞典里面也都有,《教乘法数》里面虽然列出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业因没有说,江居士注解里每一条的因都说出来了。由此可知,世间人很重视相好,不管是中国人、外国人,不管是哪一个族群,也不管你是信哪一种宗教,见到相好总会生欢喜心。所以佛为什么要示现相好?用相好摄受众生。换句话说,修相好是为了供养众生的,让众生见到你生欢喜心,随顺一切众生的心爱(心里面的爱好),真的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给我们做出具体的表现。

清凉举了几个例子,譬如我们看花,他举的是莲花,这不一定,看到很好的花会欢喜,看到中秋的满月也能生欢心。从这些例子大师教我们,我们至少要知道断恶修善,要知道修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五个总纲领,你要是真修,一定得相好。你的相貌会转变,相随心转。你修真诚,你让人一见面,这个人很正,这个人不虚伪,他能够体会到;你的心清净,人家一看某人很清秀;你心地平等,人家一看你这个人没有傲气,没有自大,平易近人;你修正觉,人家一看,某人有智慧,不迷惑;你修慈悲,让人家一看,某人有爱心。看得出来!看不出来,那你修得不够,你的功夫不到家,你要认真努力,样样真修。

要怎么修法?清凉在此地跟我们提醒一句话,「一一皆周法界」,这要用观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观想不但是佛教,几乎所有宗教都重视这个法门。这个是修行的纲领原则,它的理就是佛经上常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我们要培养正确的观想,就是你心里常常怎么个想法,对这个世间一切法你怎么个看法。观是看,观想就是你的看法跟想法,「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常常想佛,常常看佛,你的心就跟佛心相应。但是这样可以成佛,成的不是究竟圆满佛。佛,天台家讲有「藏、通、别、圆」,贤首大师讲「小、始、终、顿、圆」五种不同的佛,你成哪一种?《华严经》教我们怎么想法?我的真诚心周遍虚空法界。不是对某一个人,不是对某一个地区,我的真诚遍虚空法界,我的清净遍虚空法界,我的平等遍虚空法界,我跟一切人平等,我跟一切畜生也平等,我跟一切鬼道也平等,我跟一切地狱众生也平等,这个平等心周遍法界,我的正觉周遍法界,我的慈悲爱心也是周遍法界。这就是大乘法里常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天天养这个心,把自己的心量拓开了。拓开到这个程度,这是真心!真心就是本性。

禅宗参究,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能明心见性?《华严》是圆顿大法,它这个方法很不可思议!教你常常这样想。自己起心动念,点点滴滴的善行,都能扩大到虚空法界,这是净土宗里面给我们讲的回向发愿心,回向发愿的对象是尽虚空遍法界。四弘誓愿头一句「众生无边誓愿度」,那个众生是九法界众生,决不是指我们眼前的众生,而且这个众生包括有情无情。所以众生两个字的本意,我们要清楚、要明了,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叫做众生。动物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植物、矿物还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我们的虚空,空中很多自然现象依旧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六根所接触的六尘境界,哪一法不是众缘和合而生起?六根是的,六识是的,外面六尘境界还是的,众生这两个字全都包括了。所以《华严经》才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怎么同法?「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就同了。所以我常常提醒同学们,虚空法界是自己的心性,刹土众生是自己的法身,「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这是事实真相,这是「大方广佛华严」的境界。你果然能契入这个境界,那恭喜你,你已经入华严境界。

华严境界是什么?华藏世界。你现在住的这个地方生活环境就是华藏世界,别人看不出来,觉察不出来,你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入华藏世界就不必说了,那不是法身菩萨是什么?你已经超越六道,已经超越十法界。但是还是有层次,这个层次怎么修?还是要经历观行位、相似位、分证位。不可以自以为「我现在已经入华藏世界」。你入的华藏世界什么位?说老实话,你是名字位,有名无实,为什么?真正入这个境界,心里面一念不生,你还觉得「我很了不起,我已经入这个境界」,你四相还在。《金刚经》说得好,「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你不是真的,不但你不是分证位的菩萨,你相似位的菩萨也没有,充其量恭惟你,你是观行位的菩萨。但是要晓得,观行位没有出六道,是在六道里面修行功夫得力了。如果念佛求生净土,行,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如果不是求生西方净土,你决定出不了六道轮回。这个道理不可以不懂,千万不要自己耽误了自己,古大德常讲「自己没有证到这个果位,以为证得。」你不是存心骗人,这叫增上慢,是你产生误会。

我在早年学佛,那个时候还在台中求学,有一位居士,这位居士已经往生大概十几年了,我们常常往来。有一天我在他家里,他留我吃午饭,他告诉我他修行功夫很得力,我说:「好,难得!」他说:「我已经证阿罗汉果位。真的,决定不是假的。」我给他搞得没法子,怎么讲他也不相信。他说他真的证得了。我说:「好,你自己想想是不是真的证得了?」初果须陀洹就有天眼通、天耳通,证到阿罗汉果六种神通都具足,这是你的能力恢复了。我现在问你:「我们现在在你家里客厅,外面是马路,隔的是墙,外头马路上走来走去的人,你有没有看到?」他说:「我看不到。」我说:「你须陀洹果都没有证得,哪里证得阿罗汉?」这样一想,他一反省的时候,他才明白是一个误会。大概修行功夫是有一点得力,我们佛门里面讲功夫成片,自己得轻安得自在,这是可能的。烦恼轻,智慧未必长,烦恼确实轻了,入这个境界,他自己误会把这个轻安的境界以为是阿罗汉的境界,误会了。境界这桩事情,你要是不深入经藏很容易产生误会,把中途站当作目的地,这就错了。这些事情自古以来很多例子,我们修行人不能不小心,不能不谨慎,决不能产生贡高我慢。真正修行人心地真诚清净,决定没有贡高我慢的念头,这是一定要懂得的。凡是自以为是,决定错了,这是应当要小心、要谨慎。

高幢菩萨所示现的,我们应当要学习,这个学习要领是「拓开心量」。观察众生的根机,随顺众生。这个随顺要高度的智慧,要善巧方便,帮助他回头,帮助他也要拓开心量,念念为法界众生。千万不要小看自己,我们起心动一个念头跟诸佛如来起心动念没有两样,问题只是你观想的境界。如果我们起心动念这个境界都是尽虚空遍法界,跟诸佛如来有什么差别?我们烦恼没断尽,他的烦恼断尽,差别在此地;可是我们的心量没差别。这个大心量有助於断烦恼,这是肯定的。一切众生想断烦恼,为什么断不了?自私自利,这是很大的障碍。自私自利放下了,自私自利舍弃了,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丝毫贪恋,「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什么叫功德?没有丝毫贪恋是功德。知道世出世间一切法,「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切时、一切处,不迷惑、不颠倒、不错乱,这是功德。第四位:

【离尘宝髻主山神,得无边劫海勤精进无厌怠解脱门。】

菩萨的德号『离尘宝髻』,在大经里面这些名号我们念得很多,表法的意思都很明显。「尘」是六尘,六根所对的这个对象,色、声、香、味、触、法。为什么叫它尘?染污我们的清净心,所以叫它做尘垢。觉悟的人知道事实真相,远离染污。那我们要问,觉悟的人眼要不要见?眼要见,眼还是看到色,耳还是听到声。这「离」不是叫眼不见,耳也不听,这个做不到。那怎么个离法?不是叫根离,是叫心离,心里面决定不著相,就叫离;心里面著了相,你就被污染。大乘菩萨修行就是在六尘里头修,眼见色,即色离色。即是不离,我眼看;离色是不为色所动,不为色所染,不为色所惑,惑是迷惑,这叫离。即色离色,即声离声。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练什么功夫?练不染著,这是功夫,这是真清净,真平等。修行在这个地方修,功夫在这个地方练,这叫功德。眼不被色所迷惑,不为色境所染,你的眼得清净平等,清净平等觉得到了。耳不为音声所迷,不为音声所染,耳在音声里面成就清净平等觉。根对境界不为所动,我们常讲的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是功,功夫,真功夫。自己心里面起清净平等觉,是德。你要晓得什么叫功,什么叫德,功德是这样修来的,功德是这样成就的。

离开了六尘境界,你到哪里去修?你说到深山挖个山洞,那个洞你睁开眼睛看到那也是色。人家挖的,那声音听不到,还有鸟虫在那里叫的声音,你还是听到。你要说是六根离开六尘境界,没有这回事情,你就是死了也离不了,也离不开。死了时,你这个有形的六根不起作用了,坏掉了不起作用,你的神识在,神识它还起作用。所以佛在经上教导我们,人往生之后,就是人死之后八个小时不要去碰他,他确实断气了,他这个眼、耳、鼻、舌、身都不起作用了,意根起作用,阿赖耶识起作用。「来先去后作主公」,来,它最先来投胎,死的时候它最后离开。八小时他还没有离开,你触摸他,他有感觉,他会有痛苦。有痛苦往往他就生瞋恨心不高兴,一生瞋恨心麻烦就大了,三恶道去了,你把他送到恶道去了,你对不起他。这通常讲八个小时,最安全的是十二个小时,八个小时是大多数都离开了,可是还有极少数我执特别重,舍不得离开这个身,所以他的时间会长一点,十二小时就相当安全了。可见得我们佛门里讲净色根没有离开,我们这个四大的根虽不起作用,净色根它是跟著你走的,跟著神识走的,我们中国人讲灵魂。

由此可知,死了也没有办法离开外头的六境。为什么不能离开?「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是心识显现变化的,你怎么能离开?所以佛法里面讲离开、讲断,这些名词术语真正的意思是转变,转迷为悟,转情执为智慧,智慧就是不执著了。不执著,不碍事,《华严经》的教义,「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到底什么东西碍事?情执碍事,妄想、分别、执著碍事。六道里头芸芸众生,一天到晚扯不清楚,无量无边的纠纷搞得冤冤相报,到底什么原因?情执,妄想、分别、执著造成的。离开妄想分别执著,事事无碍。因为起妄想分别执著,各个妄想分别执著不相同,这才起斗争,这才引起冤冤相报。报恩、报怨、讨债、还债,搞这一套,六道里众生关系不外乎如此,都是从迷惑颠倒造成的。我们一定要明白这些事实真相,所以晓得怎么样叫「离尘」。大乘经上讲得好,「即色离色,离即同时」,没有先后,所以那个离是什么?就是觉。转迷为悟就离了,悟就离了,心里头就不执著了。所以实际上离什么?离妄想分别执著。不是离外面境界,外面境界没有关系,不碍事,碍事的是妄想分别执著,要懂得这个道理。

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穿衣吃饭、处事待人接物,都是在修《华严经》,都是在修圆满大法。我们修行的功夫昼夜不间断,这个才叫做『勤精进无厌怠』。清凉大师注得不多,只有十个字,「如空不染,故长劫无怠」,讲得好,给我们提醒修学的方法。这是《华严》、大乘、圆教的修学,一定要想著《般若经》上常常讲的两句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就不会执著;「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都是说的真相。所以你在一切现象里头起妄想分别执著,你错了,你知道这是假的。我们听到别人说话,这是音声,「净空法师是个好人」,我听了很欢喜,我染著了,我已经被污染了;「净空法师是个狗」,我听了很生气,我又被污染了。你修什么行?说你是好人,说你是一条狗,假名!连老子都常说:「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何必执著在假名上?知道名字性空,不管你怎么说,我都笑笑,不放在心上。绝对不会被你这几句话,这几句话是声尘,耳对声尘,你在那里起妄想分别执著,你是凡夫。圣人、修行人,不管你怎么说,他都对你笑笑点点头,若无其事,没有障碍。

假如最初发明术语、发明文字的人,说我们这个样子的都叫做狗,那现在不都是狗吗?你想想看,如果说那个狗的时候,当时最初造字的时候叫它做人,我们现在不都叫它做人吗?假名!你何必要认真?假名安立。真正的这个事实是,老子讲得好「名可名,非常名」,哪来的名?名是人造的,是人为的不是自然的,所以你不必那么样认真,那么样执著,那么样去计较,你就错了。诸佛、觉悟的人他不计较,他不分别,他绝对不会被境缘所动摇,他不迷惑,眼不被色所迷惑,耳不会被音声迷惑。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确确实实人家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永远保持清净、平等、慈悲,常生欢喜心!那个常生欢喜心是自性的流露,性德的流露。儒家《论语》头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那个悦就是佛家讲的常生欢喜心。那个喜悦不是从外面刺激的,不是说听了好听的话欢喜,不是!是从内心里头自然流露出来的,不受外面的影响,外面色、声、香、味、触、法与他毫不相关,自性流露。这个道理懂得的人不多,到哪一天你契入这个境界了,你恍然大悟,你也会付之一笑。真心的流露,自性的流露,这是我们要懂得学习的。

这个山神他是『无边劫海』,这是讲长时间,我们懂这个意思就好。「勤精进,无厌怠」,这两句话非常重要,他能成就,就是靠这个方法。那我们想想,我们修学不能成就,错在哪里?错在我们不能精进,我们常常懈怠。尤其是我们初学,初学我们对於经教要精进,不能懈怠。我们要读诵,我们要求解。《般若经》上佛教导我们「深解义趣」,佛在经典里讲的字字句句,你要理解得深,你要理解得透彻,你才能有成就。为什么?一般人总是这样的,解后起修,你真正理解了,你就会落实在你日常生活当中,那叫修行。如果不能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那怎么个修法?像我刚才举的这个例子,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把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叫看破。而我遇到这个境界确实不起心不动念了,确实不分别不执著了,现的相法喜充满,这叫修行。为什么?以前没搞清楚,听到好话一定欢喜,听到人家骂我一定生气,这就叫烦恼习气。现在改过来了,烦恼也没有了,习气也没有了,表现的是一团欢喜,把从前的这些习气、毛病全都修正过来了。修行是修正,行就是行为,就是你表现全修正过来了,这就是功德。这就是讲真的看破放下了,看破放下是修功,得的是什么?自在随缘。你真的得到了,自在、非常快乐,能够跟大家一切众生和睦相处,恒顺众生,一点烦恼都没有了。这个时候才能够帮助众生,你示现的相、你的言语、你的作为,都是教化众生,都是成熟众生。好,现在时间到了。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