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二三讲)  2001/6/15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423

请看「世主妙严品」,主方神偈颂第三首:

【佛於暗障众生海,为现法炬大光明,其光普照无不见,此行庄严之解脱。】

光行庄严主方神,长行里面我们读到的,他修学的是「破一切暗障,生喜乐大光明解脱门」,我们看他的赞颂,他的修学报告。偈颂第一句显示出主方神是佛陀的化身,这就是说明,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样的身分。『佛於暗障众生海』,众生是指尽虚空、遍法界一切刹土里面的众生,不单指我们娑婆世界,更不是指我们这个地球而说的,它的范围太大太大了,尽虚空、遍法界,所以十法界里面的众生无不是暗障。暗是无明烦恼,障是见思、尘沙烦恼,这是佛在讲经说法的时候这样的分类,这是总分为三大类,三大类都叫做业障,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暗障变现出来的境界。

学佛的人,口头里常常讲消业障,我们要想消业障,首先要知道业障是什么?如果对於业障含糊笼统,不清不楚,你怎么消除它?佛在经上有个比喻说,譬如我们要抓贼,贼在哪里?谁是贼?你要认识他,知道他在哪里,你才能够把他抓到,如果你不认识,不晓得他在哪里,知道是有贼,贼在你面前你也找不到。我们今天天天在念著消业障,为什么业障消不了?你不认识业障,你不知道业障在哪里,所以你的消业障,做了几年、做了几十年都没有效果,这个道理要懂。何谓业障?业是造作,佛在经上把它区分为三种,身、语、意叫三业。我们身体的动作是身业,包括的范围非常广,肢体动作是业,我们肢体不动作的时候,还在造业,造的什么业?我们呼吸没有停,我们脉搏跳动没有停,睡著了它还不停,还在造作;我们每一个器官,内脏器官,它在那里运作也没有停止,甚至於每一个细胞的新陈代谢都没有休止,这些作为统统都是业、身业,不只是这个经上常常讲的,那是讲大的、严重的,杀盗淫妄。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善业;杀盗淫妄,恶业;非善非恶叫无记业,刹那不停的在造,从来没有止息的在造。我们知道,口业是言语,著重在言语,饮食也是口业。意业是指念头,起心动念,无不是业。一般人粗心大意,他不知道什么叫业,知道这是业,业决定产生障碍,善业得三善道的果报,恶业得的是三恶道的苦报,出不了三界六道。三界六道是业力在主宰,不是别人主宰,是自己业力在主宰,业力障碍了我们的心性,我们再说粗一点的话,业力障碍了我们的灵性,用佛法的术语说,障碍了我们的智慧、障碍了我们的德能,业力障碍了我们的体能。体能就是佛经上讲的六种神通,我们六根原本是聪利的,六根的能力都是遍虚空法界,我们眼见的能力是虚空法界,阿弥陀佛距离我们这个世界十万亿佛国土,如果我们没有障碍的话,我们坐在此地,看阿弥陀佛看得清清楚楚,阿弥陀佛在讲经说法,我们这个地方听得清清楚楚。业障把我们这些能力障碍住,业障要是消除,我们能力就恢复。给诸位说,消除一分就恢复一分,消除两分就恢复两分。真的消除了,在我们佛法里讲证果了。

小乘初果把业障里面最粗的、最显著的见惑消除了,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这五种。身见是什么?执著这个身是我,不再执著了,知道这个身不是我,身见破了。身见破了是什么样子?我们常讲,自私自利没有了,决定没有自私自利,身见破了;还有自私自利,身见没破。边见破了,相对的执著没有了。给诸位说,身见破了,烦恼障就少了一大半;边见破了,所知障也就少了一大半,於是乎这个能力恢复一些,天眼通恢复了,天耳通恢复了,你的眼根、耳根非常聪明、非常猛利;也就是说,你能够突破时空维次一部分。成见没有了,见取见跟戒取见这两种都是我们所谓的成见,没有了。见取见是果上的成见,戒取见是因上的成见,没有成见了。末后一个邪见,所有错误的见解你都断了,小乘初果,大乘圆教初信位的菩萨,入门,这在佛法讲入门。我们想想我们有没有入门?没有入门,我们是在门外。像念书入门是小学一年级,正式上学;我们现在是什么地位?我们是幼稚园的小小班,望小学一年级还挺遥远的,不努力怎么行?这种坚固的执著不放下怎么行?这都给你说老实话。

自己要想成就,要破除暗障,没有这个决心,没有这个毅力,做不到!从哪里做起?过去章嘉大师教我,从布施做起,先舍身外之物,要做!理帮助事,事帮助理,理跟事相辅相成,如果只执著理而废弃事,那个理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要真干才行。这个破第一关,没有出三界,诸位要晓得,证得四果阿罗汉才出三界,才超越六道轮回,这才初果。那我们就能够想像得到,这个事情的确不容易。佛法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每一个法门,方法门径尽管不相同,除暗障决定是相同的。暗障不除,真性不能显露,这个东西分分除,真心分分显露。

『为现法炬大光明』,第二句、第三句是佛教导我们怎样除障,佛现法炬,这个炬是比喻,佛教给我们方法,这个方法能除障。佛给我们讲经说法,先教我们认识暗障,暗障从哪里来的?大乘经里面佛说得好:「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暗障的起源,起源於一念不觉。我们要问,一念不觉是怎么起来的?一念不觉是从什么时候起来的?这在佛法里面称为根本大问。世尊当年在世,富楼那尊者向释迦牟尼佛提出这个问题,佛为他解答,这个解答在《楞严经》第四卷。诸位要想知道这个问题,你好好的去念《楞严经》,不过我可以说,《楞严经》纵然念上百遍千遍,你这个问题还是不能够解决,什么原因?佛所说的话很不容易体会到,「愿解如来真实义」,真难!但是我告诉你,佛答覆富楼那的时候,是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为什么听不清楚?为什么看不清楚?我们有暗障,就像《吉凶经》里面讲的,我们「愦塞难信」,如果我们没有愦塞,听了佛这个开示,一定是大彻大悟,那就明心见性。这怎么办?佛教给我们另一个法门,另一个法门是你不要去管这些,教你一心称念阿弥陀佛,这个办法好,这办法我可以学得到,但是要记住「一心称念」,关键在这句话。这「一心」两个字,一心就是禅定,一心就是真心,不许有一个杂念夹杂在里头。这样念佛念久了,也能把这个「暗障」念掉,也能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个在净土法门里面叫「理一心不乱」,关键在一心,如果不是一心做不到,你的障难还是不能够化解。

诸位真正明白了,佛法里面讲的教、讲的禅、讲的律、讲的密、讲的净,是一不是二。禅、教、密、律、净是方法不一样,目的全是破暗障的,全是教我们明心见性的。方法手段不相同,理论目的完全一致,那你还有什么好争论的?摆在面前八万四千法门,你喜欢用哪个法门,你就用哪个法门。无论哪个法门,法门不相同,方法不一样,原理相同,都要一心称念。学教要一心,参禅也要一心,持戒也要一心,念咒也要一心,念佛还是要一心,「一心」不能离开。无论用哪个方法,都是要一心称念,没有不成就的,所以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如果执著这个法门高,那个法门下,你永远不能够契入,为什么?你有高下,高下就是暗障。一才能入,二就不能入。所以心性在佛家它还有一个别名,叫不二法门,入不二法门就是明心见性,就是真正明了宇宙人生真相。我们的心入不二,我们的行也入不二,我们的语亦入不二,这个道理要懂,这个道理甚深甚深。实在不能,就「老实念佛」。这句话里头,关键在「老实」,老实就是一心,二心就不老实,一心老实,这要懂得。

永远保持著一心,就是安住佛住,佛住一心,凡夫住三心二意。一心是真心,二心是妄心。什么是一心?离一切虚妄就一心,只要夹杂虚妄在里面,这个心就不是一心。所以念佛人,祖师大德教我们不怀疑。因为你里头有怀疑,你就不是一心。不夹杂、不间断,这是觉明妙行菩萨在《西方确指》里面告诉我们,他的话跟大势至菩萨教导我们念佛的原理原则完全相通。大势至菩萨教导我们八个字:「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净念就是不怀疑、不夹杂,这个念叫净念;相继就是不间断,这是修行。一个人想入佛境界,想明心见性,行门里头总纲领、总原则,无论你修学哪个法门,都不能离开这个原则:净念相继。离开这个原则,你就不会成就,然后你才晓得,这四个字是多么重要。

佛为我们讲经说法,教给我们无量无边的法门,这个法门是纲领,这中间确确实实没有委曲相,而是一切众生都有能力修学,无论男女老少,无论富贵贫贱,也不论聪明愚痴,你只要老老实实的持这一句万德洪名-南无阿弥陀佛,不知不觉当中,暗障消除,智慧显现,德相逐渐也都转过来了,真正是不可思议的功德。所以《华严经》到末后,善财童子参访普贤菩萨,普贤菩萨总结一切法门,用十大愿王总结,无量无边的法门,最后都会归在十大愿王,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你们想想这什么意思?这是何等的示现!品题「入不思议解脱境界」,这句话意思无尽的深广,我们究竟能够体会到几分?

『其光普照无不见』,这一句是讲佛教化众生,佛虽然是清净平等慈悲的教化,奈何众生暗障太重,对於佛光普照依旧是不见不闻,这个可惜!不是佛不帮助我们,我们迷惑颠倒,不知道佛陀的教化可贵,尊贵到极处,世出世间一切法不能跟它相比。所以护持、弘扬有无量无边的功德。只有真正认识的人、明了的人,他才会全心全力去护持弘扬,不惜生命。我们回过头来看看今天的世界,迷惑的人多,暗障严重的人多,认识的人太少了,觉悟的人太少了。无与伦比希有的法宝,《无量寿经》会集本,不但他不能接受,他还要反对,我们从这个地方看众生的业障、看众生受苦、看众生受难,其来有自。明眼人、觉悟人应该都能肯定世尊末法九千年,能帮助一切苦难众生只有这个本子。你要问为什么?这个本子是集《无量寿经》五种原译本之大成,五种原译本里面所讲的意思,一条没有漏掉,经文一个字没有改动。会集的善巧是把艰涩难懂的文句舍掉,取浅显易懂的文句,了不得!这是圆满的智慧,与弥陀、与诸佛菩萨相应的慈悲。他们不相信,我们相信,他们为什么不相信?他没有遇到善友,他没有遇到好老师,《吉凶经》里面一开头就讲「从明师受戒」,他一生没有遇到,他是不值善师,所以或信或不信,犹豫不决,我们清楚。我们非常幸运,我们遇到好老师,老师教导我们、指点我们,无尽的慈悲加持我们,让我们有机会,有能力受持,能度末法九千年一切苦难众生的大法炬。

诸位也许要问,你今天为什么要去讲《华严经》?预定当中还要讲《法华经》、讲《楞严经》,为什么讲这些大经大论?我只有一个目的,帮助大众认识《无量寿经》会集本,你没有这些大经论的基础,这个珍宝你不识货;你要是具足一切大经大论的知识,你看到这个,你才知道它是宝中之宝。这是必须要用相当长的时间来将这些大经细说一遍,帮助大家开慧眼、开法眼;你这个慧眼不开、法眼不开、天眼不开,肉眼凡夫你怎么能认识诸佛如来的珍宝?

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依旧随顺你自己的无始无明、烦恼习气,你怎么会不造业?自己不信,劝别人不信,你到底信什么?说穿了,你还是信你自己的烦恼,还是信你自己的习气。在十法界里头,你走的是哪一条路,你知道吗?所以我们读到这句经文:「其光普照无不见」,我们感慨万千,有几个人能够像光行庄严主方神?「光行」这个名号,就是我们现在人所讲的,生活在智慧光明之中;我们凡夫恰恰相反,凡夫是生活在烦恼业障之中。你看看他们的生活,生活在智慧光明之中,这个多快乐多自在!自在快乐叫做「庄严」。他们统统能见到,他们确确实实毫无暗障,沐浴在佛光之中,佛光注照,暗障念念在消除。暗障就像冰山一样,佛光像太阳,太阳照著这个冰山,冰山渐渐在融化。这样修行人,冰山渐渐融化,就是他烦恼习气不知不觉的念念都在消融,他自性里头本具般若智慧也念念往外透,这是菩萨的生活、这是觉悟人的生活、这是正常的生活,我们学佛就是要学这些。

也许有同学要问,我也很想学,从哪里学起?这个问题问得好,我也没有法子给你解答,佛给我们解答,「从明师受戒」,亲近善知识,从这里下手。但是自己要具备作学生的态度,自己确实是个好学生,遇到好老师,你才会有成就,自己不是个好学生,遇到老师,也没有法子成就。学生的态度是什么?佛给我们讲「专信不犯」,这一句是「善根」,我信老师,老师绝不欺骗我,我对老师要专信不犯,不犯是不违背老师的教诫;「精进奉行」,这一句是「福德」;亲近善知识,这是「因缘」。专信不犯是善根,精进奉行是福德,《弥陀经》上跟我们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你这三个条件都要具足。不是修学净土法门,修学其他法门的,也是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缘而得成就。你这三个条件统统都具足,哪有不成就的道理?佛这些教训,我们要牢牢的记住,这是佛对於我们根本的教诲。

好老师决定教导我们断恶修善、破迷开悟,无论他用的是什么方法,他的宗旨决定不会变的,真善知识。你在《了凡四训》里面,你看看云谷禅师怎么样对了凡居士的开示,教导他断恶修善,趋吉避凶,这样的人就是真善知识,他教你好,教你真得利益,你听他的话准定没错。为什么不听?暗障太重,业障重,你不听、听不进去,听了之后半信半疑,这是自己业障太重。业障重也不怕,怕的是没有机会常听。我们同学当中,你自己可以反省反省,你是什么时候才回过头来的?决不是听一次两次。一次两次就回过头来,上上根人,为什么?你业障习气很薄;如果你听了三年五年、十年八年,才相信、才回头,我们自己不能不承认,我们是中下根性的人。天天在听,天天在讲,听的人中下根性,我这个讲的人也是中下根性,为什么?假如我半个月一个月不讲,我的习气毛病又犯了,又随顺烦恼、又造罪业了。天天讲天天学,展开经卷,就是跟佛菩萨见面,就是听佛菩萨教诲。我在这里讲给大家听,是讲给诸佛如来听,诸佛如来还要听我的吗?要听,听我学习的报告,听我学习的心得,他是我的老师;做老师,学生学习的要听。所以我们天天有进步,年年有进步,自己感觉自己跟去年不一样了,跟上一个月不一样了,我们要不肯学、不肯讲、不肯教,怎么能不退转?怎么能不堕落?由此可知,要保住不退转、保住不堕落,只有一个办法,天天要读经,天天要听讲。

现在科学技术发达,我们听讲的机会比过去多。过去要没有老师讲经,我们就听不到。现在讲经的人都把他的音声影像用摄影机保留下来,我们可以重复的听。纵然是一次,我只有一个录像带,只有一片光碟,我每天都听一遍,如果有时间,我听两遍、听三遍,一年到头一天都不间断,那个效果,我告诉你不可思议。你听上个三年五载,可能你就开悟了,你就证果了,为什么?专信不犯,精进奉行,专信是真心,精进奉行是性德。因此我们每天听佛陀的教诲,不在乎多,在乎精,每天听一样的,每天感想不相同,悟处不相同,所以他能够做到不疲不厌,道理就在此地。古时候善知识教学授经,授是传授,一部经。佛门里面一部经最短的,通常是《般若心经》二百六十个字,有人终身受持,他也开悟也证果了。由此可知,受持的经文不在乎长短,在乎专精。我们每天听教,不一定这部经我要从头听到尾,我在当中听一段,《金刚经》上佛说得好,大千世界无量无边的七宝布施,都比不上为人说四句偈。我们有没有想想这句话的真实义,四句偈反覆读诵,无间断的读诵,不怀疑、不夹杂,久而久之,他会开悟,他会见性,无量无边大千七宝怎么能跟它相比?为什么?无量无边大千七宝不能开悟,四句偈能开悟。

净土五经里面末后的一种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一章经文只有二百四十四个字,比《般若心经》还短,若能一心受持,他必定能通《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世出世间一切法,佛家常讲,「一经通,一切经通」,得一法门,得一切法门,何以故?《华严经》上说得好,「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就是「入不二法门」。可是诸位要记住,入不二法门一定从一法门入,从一门入,你所得到的是一切;因为一,一是不二,才能入不二法门。你要搞二搞三搞四,这个不二法门你永远进不去。所以务必要把妄想分别执著打掉,离妄想分别执著,禅、教、密、律、净就是一,如果没有放下妄想分别执著,那就是五,五没有办法契入,你入不了门;「一」才入得了门。由此可知,这个一心,我们为什么做不到一心?障碍究竟在哪里?诸位能体会得到吗?原来障碍就在分别执著,我不提妄想;只要你有分别,只要你有执著,你决定做不到一心,我们净土法门讲「一心不乱」,分别执著害得我们生生世世不能往生。

我们的同修们跟净土的缘深,怎么知道深?你听到这个法门,你能够生欢喜心,你能够相信,你能够念佛发愿求生净土,缘深!为什么不能往生?就是分别执著障碍了,障碍你一心。因为念佛往生的条件,《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那你肯定往生。你有执著,你一心不乱做不到;你有分别,心不颠倒你做不到。分别执著破坏了我们一心不乱,破坏了我们心不颠倒,虽念佛而不能往生,今天我们总算搞清楚搞明白了。《无量寿经》跟我们讲的,往生的条件,「发菩提心,一向专念」,给诸位说,大小这两部经合起来看,一向专念就是一心不乱,发菩提心就是心不颠倒,两个经上讲法不一样,意思完全相同。所以佛教导我们依义不依语,言语怎么讲法,没有关系,意思是一样的,我们要懂得。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净念相继就是一心不乱,都摄六根就是心不颠倒,一个意思。净念相继就是一向专念,都摄六根就是发菩提心,你们想想看,是不是一个意思?所以,放下分别执著要紧,比什么都要紧!分别执著就是严重的暗障,「暗」是指无明,「障」就是分别执著,我们先破障,再破暗,这里头是有顺序的。这个「暗」就是妄想、无明烦恼,最难破的。先破「障」,先破烦恼障执著,再破所知障分别;最后破无明障,就是此地讲的「暗」,这样才能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我们今天有缘也有幸,遇到佛法,遇到善友,这五十年的修学有一点成就。接著下面的,我们要知恩报恩,怎么报恩?弘法利生,把佛陀这样纯正至善神圣的教诲要传下去,这才能报佛恩。不但要传下去,还要尽一切能力把佛陀教学扩大,利益一切众生,就像菩萨所说的,「其光普照无不见」。这个「见」在此地也可以说「现」,其光普照无不现,现是明显的意思;两种解释都讲得通,我们称为双关语。对我们同一个时代的众生,我们要尽心尽力帮助他,帮助他破迷开悟,帮助他离苦得乐。我们将佛法传给下一代的年轻人,让佛法常住在世间久久不衰不灭,这是真正报佛恩。要把这两桩事情做得圆满,自己一定要真修,自己一定要具足「实、德、能」这三个条件,我们才能做到,才不辜负佛菩萨对我们的教导。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