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八三讲) 2000/12/29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383
请看「世主妙严品」,主昼神长行,第十句:
【妙华璎珞主昼神,得声称普闻,众生见者皆获益解脱门。】
我们看到这一位尊神,实在讲他也是如来的化身,绝对不是真正的鬼神。他修行得道的这个法门,这个『得』就是我们一般讲的得道,修行证果得道。他得的是『声称普闻,众生见者皆获益』,这绝对不是一般天神能够办得到的。「众生」,包括九法界,九法界都叫众生,见到、听到都能够得到殊胜的功德利益,这个人不是佛又是谁?所以从这些地方晓得,《华严经》上每一位他所示现的,全是佛菩萨应化的,来教化法界众生。
我们看清凉大师注解里头注的文不多,意思都说出来了,「有觉德行,故名称普闻。既福广名高,故不虚其益」。这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菩萨这个法门,我们应当怎样落实。最近这几年,我们在许多地方弘扬佛法,我们的总题目:「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菩萨此地得的法门就是这两句话的意思。由此可知,学佛,佛是我们的榜样,佛是我们的模范,佛是我们的典型,我们要学得跟佛一模一样,这个学习才算是成功。
这一位尊神菩萨,在此地给我们提出了一个纲领,「声称普闻」,决定不是现在人所讲的知名度。如果从形象上来看,确实是现在人所说的知名度。这个知名度是实至名归,决没有丝毫勉强,所以清凉在此地讲「有觉德行」。「有」,可见得是真的,不是假的,他真的觉悟了。觉悟的是什么?真正了解宇宙人生真相,这才叫正觉。
现在,也可以说自古以来,中国、外国许许多多聪明人,都在寻求宇宙的起源,宇宙从哪儿来的?星球从哪里来的?生命从哪里来的?到最后是「我」从哪里来的?这芸芸众生从哪里来的?都在找,找了几千年、几万年。如果要从现代外国用的催眠术让人回到过去世,那可以说是几万年了,都在寻找。有许许多多的说法,哲学里面的讲法,宗教里面的讲法;中国古老的传说,说盘古开天辟地;外国宗教里面的讲法,宇宙是神创造的,人类是神用泥土造了两个人:亚当、夏娃,所有的人都是亚当、夏娃的后裔。这些说法流传得很广,也有很多人相信,也有很多人怀疑,总不能叫人心服口服,所以佛就为这一桩事情出现在世间。《法华经》上讲得很好,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在世间。这是大事,对於这个大事要真正清楚明了,这才称之为正觉。所以佛教讲正觉是有标准的。
得到正觉,佛教里头有个名号,尊称他为「阿罗汉」,阿罗汉正觉。没有证得阿罗汉,这些事情,像我们天天在读诵大乘,我们在经典里面听佛说有这么多事实真相,不是自己亲证的。虽然佛说得很清楚、很明白,我们信了,信里头有没有疑?还是夹杂疑惑,不是全信;换句话说,半信半疑,没有办法做到确信、做到真信。什么时候真信?必须自己证得;换言说,亲眼看见,那才算是真的。这个「眼」不是肉眼,大乘教里面常常说五眼,《华严经》上讲十眼,十眼圆明,见到这个事实真相,那才叫真的觉悟。觉悟之后的行为真正叫德行,为什么?所有行为都与性德相应。
佛告诉我们,宇宙到底是一桩什么回事情?在佛法里面说,佛家的名词叫法身。法身,身跟土是一不是二。法身很不容易懂得,很难懂,它没有形相,它也不分身土,身跟土是一,无形无相。中国道家把这个境界称为「太极」,用什么方法来表示?画一个圆圈来表示。他讲的太极跟佛法讲的法身非常非常接近,它虽没有现相,它能够现相。所以它不是死的,它是活的,活活泼泼,能现一切境界相。这个事情如果我们没有办法体会,佛在经里头常常用比喻说法,许许多多人因比喻而体会得佛所说的真实义。而比喻当中,以作梦境来做比喻讲得最多。《金刚经》末后也是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虽然讲了四个比喻,梦是主,梦是主要的。
梦从哪里来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作梦的经验,甚至於有很多人天天都作梦,有没有一次醒过来的时候想一想,梦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你会作梦?为什么天天做不一样的梦?现在科学家教导我们,梦是我们意识心变现的。这个话讲得也有几分道理,确确实实是意识变现出来的,意识就是心。意识在哪里?找不到;把我们这个身体完全拿去解剖掉,也找不到意识。意识到底在哪里?你不能说它没有,如果我们的意识离开身体,这个身体叫死人,就不是活人。意识在我们身上,这个人叫活人;意识离开身体,这叫尸体,不叫活人。可是意识究竟在哪里?
我们读《楞严经》,《楞严经》前面一大段经文,古人判的叫「七处徵心」,交光大师判的叫「七番破处」,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不必去辨别。总而一句话,在探讨心在哪里?阿难比我们聪明,说了七处,佛都把他否定掉。为什么?真正的心就像虚空一样,确实是像虚空,无在无处不在,我们没有办法脱离它,所以它是个活的,它不是死的。我们从梦的境界里面去体会,作梦决定有一个自己,不可能哪一次作梦,梦中没有自己,这不可能的,一定有自己;然后你梦到很多人,梦到山河大地,梦到许许多多的事物,你醒来的时候问问:这东西从哪儿来的?都是自心变现出来的。梦中的我是我自心变现出来的,梦中一切人也是我自心变现出来的,梦中的山河大地还是我自心变现出来的,能这样一想,觉悟了,原来山河大地一切众生都是自己,除了自己之外,无有一法可得。这觉悟了,意识心变的。
我们现在这个世界是从哪儿来的?佛告诉我们,跟作梦差不多。我们晚上睡觉作梦是第六意识变的,现在我们这个境界是阿赖耶作梦变现出来的。法相唯识宗讲我们心理现象八个识,意识是第六识,末那是第七识,阿赖耶是第八识,阿赖耶变现出来的。我们今天看到身体、看到芸芸众生、看到山河大地万事万物,是阿赖耶的相分;我们能够辨别、能够觉知,是阿赖耶的见分。可是我们为什么不能觉知?因为我们不会用阿赖耶,我们还是用第六意识、还是用第七识,第六识分别,第七识执著。如果我们会用阿赖耶,你就是阿罗汉,你就是正觉,你不是凡夫;凡夫不会用阿赖耶,用六、七识。我们要把这个事情搞清楚、搞明白,法相宗的六经十一论,这个境界说得很详细、很透彻,我学佛的时候把它看作佛教的心理学。实在是高明,高明到极处,世间的科学、哲学、心理学,那真的叫望尘莫及。
真正懂得了,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人。如果说一家人,一家人还不亲密,虚空法界就是自己。所以大经上常讲,「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华严经》上告诉我们,十法界依正庄严从哪里来的?佛说,「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现相,真心起用,现相;这个相会变化,变十法界种种不同的变化,为什么会有变化?识起的变化,唯识所变,识变的;心现识变,它是一不是二。肯定这个事实,承认这个事实,契入这个事实,这个人在我们本经里面就称他作法身大士,他真正见到法身,法身的体、法身的相、法身的作用通达明了。这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讲法身的体、相、作用。经题上「大方广」三个字就是说的这个,「大」是法身的本体,「方」是法身的现相,「广」是法身的作用。这一部经就说这一个事情,别看有这么多经文。
我们今天读的八十卷中文译本,在整个《华严经》里面叫略本,不是全文。全文有多少?龙树菩萨在龙宫,大龙菩萨的图书馆里面看到,《大方广佛华严经》,他说有「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这个要是搬到我们这边来,不但我们地球上放不下,连我们银河系都放不下。佛法里面讲的分量,跟我们中国习惯不一样。中国说这一部书的分量,他是用字数来算,这一本书有多少字,用这个做单位;佛经里面是用句子,四句叫一偈,句子不论长短,四句叫一偈,用偈做单位。他说有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那哪里能容纳得下?这是《华严经》的全文。龙树菩萨看到之后,他说,「这个我们地球上众生没有人有能力受持」,这真的。不要说《华严》,就说中国前人所编的《四库全书》,总共有七万多卷。以前商务印书馆的总经理,我们在一起聊天,他说得很妙,他说:假如一个人从生下来就会看书,每天看八个小时,看到两百岁,这部书还没有看完。真的!
龙树菩萨从龙宫里面带回来这个本子,下本《华严》,下本有多少分量?十万颂,十万个偈子,四十万句,四十品,这是传到人间来的。在古时候,经典都是写在贝多罗树叶上,那个时候没有纸张。中国那个时候也没有发明纸张,所以中国古时候的文字刻在竹简、刻在甲骨,刻在这上面。印度人把字写在贝多罗树叶上,所以经称之为贝叶。贝多罗树叶我们看见过,一片树叶把它采下来裁成一条,也切得整整齐齐,通常大概写四行到六行,两边打个洞,用绳子穿起来,非常笨重,容易散失,所以《华严》传到中国是个残缺的本子。
东晋时候第一次传来,总共三万六千偈。你们想想看,十万偈传到中国来三万六千偈,三分之一多一点,一大半缺掉了。我们也把它翻译出来,这个经就是现在大家所看到的《六十华严》。我们读这个经文,常常读的时候常常发现,好像底下还有经文、还有意思,突然没有了。这是什么?经来得不完全。到唐朝,实叉难陀第二次到中国来,也带了《华严经》。还不是完整的本子,差不多有一半,有四万九千偈,将近一半,翻译出来就是《八十华严》,唐朝武则天时代翻译的。在贞元年间唐德宗,乌荼国国王向中国朝贡,朝贡就是送礼,礼物里面有一部《华严经》,是《华严经》最后的一品,叫「入法界品」。这一品很难得,完整的,没有欠缺,我们把它翻译出来称为《四十华严》,就是「普贤菩萨行愿品」。这一品,四十卷,非常难得!但是现在梵文的原本几乎都丧失了,在全世界上找不到,所以大乘经重要的都是属於中文译本。
中国人称这个经叫《略本华严》,略是这个意思。这里面就是讲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是一不是二,我们要从这里体会。这个地方真正体会得,入佛的境界了。所以晓得虚空法界跟自己是一体,你要怎样才能入法界?「入法界品」,如何能入得了法界?入法界不外乎两种方法,清凉大师在注解里讲得很清楚,一个是心入,一个是身入。心怎么入?心跟虚空法界合成一体,这是自己的真心,自己的真心就是虚空、就是法界。我们现在一般人入不了,为什么入不了?他有妄想,他有分别,他有执著。本来是一个,经上讲我们这个心量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么大的心量,现在变成很小的心量,两个人在一起都会打架,都不能包容。这什么原因?执著,分别执著。离开妄想分别执著,我们的心量就恢复。所以变成现在的小心量,都是因为妄想分别执著。
执著是见思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妄想是无明烦恼,这三样东西造成障碍,我们才迷失了本真、迷失了自己,不晓得我们跟宇宙、跟众生是什么关系,这叫不觉,这叫迷。这个身,身要跟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融合成一体。「心是法界空,身是法界有,空有是一不是二」,我在这里透这么一点消息,你们诸位听了之后好好去参,看看能不能在这一生契入?契入,得大自在!契入之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要学,全通达。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从这儿流出来的,你把根找到了,那才叫真正解决问题,彻底圆满的解决问题。不能契入,纵然解决问题,修行证果解决问题是局部,没有办法解决全体。阿罗汉解决了一部分,六道里面的问题他解决了,六道外面他没办法。权教菩萨、藏通佛果有能力解决十法界的问题,一真法界他没有办法。
我们在修行,用什方法修?观想。所谓观想,说得粗一点,改变观念,改变我们的想法看法。我们的想法看法要依佛经的教诲,佛在经上讲的,就是佛菩萨对於宇宙人生的看法。我们尽一切力量把自己的想法看法舍弃,为什么?全是妄想。去模仿佛菩萨、效法佛菩萨,时间久了,慢慢就入境界,就变成自己的。现在我们跟著佛走,走了一段路程之后,自己就熟了,不必跟他,自己就会走。自己走的道路跟佛走的道路决定相同,决定没有违背,这是真正觉悟。
一个觉悟的人他的行为,这行为叫德行,完全是性德起用。性德起用,净业三福里面孝亲尊师,这是性德。孝亲尊师,「亲」是对父母,「师」是对自己的师长,这是一个开端。做到极致,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是我的父母,一切万物是我的师长,才达到究竟圆满。这个是老师、那个不是老师,这个是我父母、那个不是我父母,你是在初学幼稚园的阶段。所以把孝亲尊师不断的再扩大,随著自己心量再扩大。佛讲「一切法从心想生」,量小你自自然然也就变小了,无论你修学、你悟入的境界、你受用的果报都小;量大就大,中国人讲「量大福大」,这个地方清凉也讲到「福广名高」,量大福就大。
把所有一切不善的念头全都断掉,不善的念头太多太多,说之不尽,平常我们在讲席里面都常常讲,也不需要举例了。佛在纲领上讲,说得最简单的,十恶,这是不善。十恶:身,杀、盗、淫;口,妄语、两舌、绮语、恶口;意,贪、瞋、痴,决定要舍。这些东西迷里头生出来的,迷失了自性才有这个东西,性德里头没有,性德纯善。由此可知,我们心里头还要有这些不善的念头存在,我们自己要警惕、自己要觉悟,自己赶快把它修正过来,要把这个念头舍掉。念头尚且舍掉,哪里会有行为?所以修行,古大德常常教导我们从根本修,根本就是念头,起心动念。
诸佛菩萨在圆满的大觉,大觉里面表现出来是什么样子?佛家有两句话说得很好,「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诸佛如来在果地上表现出来的样子,就是大慈大悲,善巧方便。所以在十法界随类现身,随机说法,就是大慈大悲、善巧方便的落实。我们看这一部《华严经》,这里头字字句句就是「大慈大悲,善巧方便」,这一部经就这八个字,我们从这里面去体会,从这里面去学习。
学佛一定要晓得,我们学的是什么?求正觉。这是真正学佛道,求正觉。有正觉当然你就有正行,有正行当然就有正果,这一定的道理。可是要求正觉,必须要破迷;不破迷,你怎么会有觉?头一个要把自己的知见修正,佛法里头常讲「不怕破戒,就怕破见」,破戒有救,破见没救。见是知见,你的见解、你的思想要纯正,那个错了,没救!破戒真的有救,容易回头;破见很难回头。
自己真正「有觉」,具足「德行」,「名称普闻」。「普」,是讲到虚空法界。释迦牟尼佛的名称虚空法界普闻,阿弥陀佛的名号尽虚空、遍法界普闻,为什么?他「有觉德行」,我们讲实至名归,他不是虚名。西方人对这么深的意思,他很不容易体会,我们跟他讲,他不懂,他不能接受;我们把教义降低一层,我们讲「神爱世人」,他懂。六道里面,跟诸位说,解决六道的问题,「爱」能解决。今天世界上为什么这么乱?为什么纷争这么多?就是不知道爱人。如果每一个人看到全世界的人,都像自己的儿女兄弟姐妹一样,把爱心拿出来,问题不都解决了吗?
我们对於眼前希求整个世界的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人与人能够和睦相处、平等对待,我们就提倡爱心,来推动爱的教育。这在五乘佛法里面,人天乘的佛法,容易被人接受。爱心里面,如果具足「观法如化,三昧常寂」,就变成大慈大悲。爱心加上这个东西在里头,就是真正的慈悲心。这里头是什么?有定、有慧。没有定慧的爱是感情的,也值得赞叹。我们从这个地方,要不断帮助大家提升。所以七十年代英国汤恩比博士说,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世界上的社会问题,只有中国的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他说这个话距离现在也将近半个世纪,我们愈想愈有道理。孔孟学说是伦理的教育,是以爱做出发点,《无量寿经》上讲的「仁慈博爱」。
我们现前联合世界上许许多多的宗教,提倡宗教教育,现在多数宗教都流於形式,疏忽了教育,我们要提倡宗教教育,宗教教育是爱的教育。基督教、天主教、犹太教,这三个教是一家人,关系非常密切。我上一次在澳洲参加一个宗教的座谈会,里面就有一个人来问我,问我这三个教的关系。他本身是基督教徒,我就跟他说:你们这三个教所用的经典是同一部,《圣经》;犹太教他的经典是《旧约》,他们不承认《新约》,他们完全依照《旧约》,他们崇敬神,上帝,他们不承认耶稣是上帝的独生子,不承认玛利亚,不承认;基督教他们依据《新约》,肯定耶稣是上帝唯一的独生子;而天主教,天主教是三位一体,他《新旧约》都读、都尊重,实在讲他是以玛利亚为中心,天父、天母、圣子,他是三位一体。所以我就说:犹太教是皇上那一派的,天主教是皇后那一派的,基督教是太子那一派的。他们听了,这个很好懂、很合逻辑,一家人。伊斯兰教跟你们拜的上帝同一个上帝,他是你们的堂兄弟,关系都非常密切,都是一家人。既是一家人,怎么可以打架?怎么可以吵吵闹闹?应当平等对待,和睦相处,我们要把它关系搞清楚。
所以《新旧约》里面不知道说了多少次,「上帝爱世人」、「神爱世人」。上帝怎么爱世人?谁看到过上帝?谁见到过神?那个爱不就落空了。我们要把上帝爱世人那个爱变成自己的爱,我们要代表上帝去爱世人,这才叫做教徒。不能说是上帝爱世人,我可不爱你,那怎么行?那就不能称为是上帝的儿女。我们佛教也是如此,佛菩萨大慈大悲,我们要把佛菩萨的慈悲落实在自己,自己一定要效法佛菩萨的大慈大悲对一切众生,我们也去做到,这才是佛的弟子。我们也不能说,「佛菩萨对你慈悲,我不是佛,我不是菩萨,我可以对你不慈悲」,不能这个说法。伊斯兰教《古兰经》,每一段经文前面第一句:「阿拉确实是仁慈的」,他们称上帝称阿拉。所以我们综合全世界许许多多宗教的典籍,他们最中心的教义就是「仁慈博爱」,我们要学习。
我们要以仁慈博爱存心,不但佛菩萨护念,所有宗教一切神圣都欢喜,我们中国人讲都保佑你。再以《华严经》的教义来观察,这许许多多不同的宗教、不同的神圣,还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我们从这个地方建立了信心,知道不同的宗教、不同的种族,可以融合成一体,可以变成一家人。问题是我们自己要觉悟,我们首先要去做,以仁慈博爱存心,以佛陀教导我们的四摄六度、普贤十愿,处事待人接物,就能把全世界不同的族群结合成一家人。
真诚清净平等的爱心,无条件的去帮助别人,我们肯做,别人有回馈,「爱人者人恒爱之」,我们学佛从这个地方学,这个样子你才得到「名称普闻」,这是形式。实际上,你做了些什么事情?修福积德。修福积德不是别的,利益一切广大众生。而利益里面最重要的是帮助众生觉悟,第一桩大事。不仅仅佛教是社会教育,不分国土、不分族类、不分宗教,现在人讲是多元文化。所以我们看佛教的经典,特别是《华严经》,它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教科书,最好的教材。《华严》如是,我们再仔细去读读其他宗教经典,哪个经典不如是?所有宗教神圣绝对没有教你去做坏人,绝对不会教你去做坏事。
伊斯兰教在最近,被社会有些误会,说他们好战,其实他是不是好战?他不是的。「伊斯兰」这个术语,「和平」的意思。经典里面确实讲到「圣战」,有这个名词,圣战的意思是什么?经典上讲得很清楚,反抗侵略,保卫的战争。像我们过去八年抗战对日本人,日本人侵略我们,我们抵抗,那个战争叫圣战。圣战不是侵略别人的战争,是保卫自己的战争;保卫自己的国土,不受别人侵略,这个战争叫圣战。这讲得很清楚、很明白,所以不读经往往就产生误会。
宗教最怕的是怕被人利用,宗教徒最可悲的是盲从、迷信,包括佛教在内。如果不能够真正的了解经义、明了教义,要是被别人利用,这个造的就是不善的因,后面一定得不善的果报。所以佛法的精髓是在教学,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给我们做的榜样,四十九年天天为大家说经讲道。我们经典上讲的说经讲道,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上课。每天给大众上课,为大众讲学,所讲的内容是什么?宇宙人生真相,就讲的这个;《般若经》上所说的「诸法实相」。
真相明白之后,我们在一生当中,这三桩大事情才能做得圆满。第一桩大事是人与人的相处,平等对待,和睦相处。第二桩大事是人与自然环境的相处,这就是现在人已经意识到,我们人为破坏了地球的自然环境,破坏了生态平衡,所以自然环境对我们报复,这个报复就是许许多多的天灾。天灾是我们跟自然环境相处不好而遭受到报复,人与人不能够和睦相处带来是人祸,战争,天灾人祸是这么来的。还有一股无形的力量,佛告诉我们,怎样跟天地鬼神相处。我们生活空间确确实实不限於人道,十法界里头不限於人法界,还有其他法界,我们怎么对待、怎么相处,这就是佛经里面讲的天地鬼神。也要跟他们和睦相处,平等的尊敬,决定不能够有歧视。十法界在相上看不平等,在性上看没有差别。一般凡夫,他只看相,他不见性,学佛的人比他们高明,所谓是「明心见性」,能够见到十法界依正庄严的真性,所以才能够平等尊敬,这问题才解决。迷就不平等,悟就平等,万法平等。
恶业里头,第一个恶业、最严重的恶业是杀生。所以佛所制定的戒律,大、小乘戒律,第一条都是教人不杀生。要懂得,列在第一条,杀害众生的念头不能有。那有很多人问我,家庭里面蟑螂、蚊虫、蚂蚁怎么办?常常来骚扰,如果你还有杀的念头,错了!你不是在学佛。学佛之后应该怎么对它?爱心对它,要跟它平等对待,和睦相处。这些小动物是有情众生,我们对它好,它也对我们好;我们要杀害它,它也来报复;杀不尽,愈杀愈多。不杀它,没有了,为什么?冤解开了,我们可以和平共处了。
我们从古晋李金友居士那个山庄,我们看到一个很明显的例子。他这个山庄开发,今年是六年了,很难得,今年才开张。他们在山上种菜,他请专家在山上种菜,山上完全吃素,他员工三百多人统统吃素,绝不杀生。他们告诉我,头一年种的菜百分之九十被虫吃掉,剩下来的很少。李居士很开心,我们种的菜供养这些小虫,布施供养,决定不用农药,决定不用化肥,让它吃。这个菜园里面还放音乐,供养这些小虫。到第二年,这小虫就很客气,吃了一半,留一半给你。今年第六年,我到他菜园去看,几乎完全保存,一片菜叶上,大概小虫吃的小洞只有一、两个。你用什么心对待它,它怎样回报你。我听说用农药的,农药听说它的效果只有六个月。农药不断在研究、不断在发展,为什么?这个农药用过一次,下一次用没有效了,好像它的抵抗力强,它不怕你。所以愈杀愈多,永远杀不尽,这个仇恨愈结愈深,往后生生世世没完没了,非常可怕,为什么干这个傻事情?
家里面这些蟑螂蚂蚁,你要把它看作兄弟姐妹一样看待它,亲情的爱心去照顾它。它来干什么?它来找吃的东西。你把吃的东西放在房子外面,好心告诉它,「那一边我替你准备好了,你到那边去用,不要在这里干扰」,它就会去了,它真听话。它不听话是你没有诚意,诚则灵,就能感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哪有不能沟通的?所以很多人问我,家里有蚊虫蚂蚁怎么办?沟通!好好的照顾它,要懂这个道理。我们这一边教「耕心园」的杨老师,他的经验非常丰富,他跟他家里一些小虫统统都有沟通,而且沟通的关系做得非常之好。我看将来找个时间,让他来给我们上一课,我们录像提供大家做参考。
佛经上讲的话句句真实,句句都可以兑现,没有一句话是妄语。所以我们爱护众生,众生爱护我们。不但是有情的众生动物,无情的植物、矿物都有灵性,为什么?它有法性。佛讲有情众生有佛性,无情众生有法性,佛性、法性是一个性,可以感化的。这里面例子就太多了,爱花的人,花长得特别好,它报答你;不爱花的人,虽然也天天浇水、天天照顾,它长得就不好,为什么?你没有那份爱心,你虽然照顾都做到了,你心没有做到。连矿物,无一不是。於是我们才真正能体会到,佛所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才体会到这个意思。
我们接受佛菩萨的教诲,接受一切宗教神圣的教诲,我们学到些什么?学到用真诚心,真诚是决定没有虚妄、决定没有虚伪;用清净心,清净心是决定没有污染;也就是说,绝不夹杂自私自利,绝不夹杂贪瞋痴慢,如果你的心里头夹杂著贪瞋痴慢、夹杂自私自利,你的心就不清净;用平等心,平等心决定没有贡高我慢。从真诚、清净、平等流出来的爱心,就能感动一切万物;不能感动,你这三个心没做到。最明显的跟小动物沟通,然后你就能觉察到,你能跟天地鬼神沟通,这才叫「福广名高」。「福」没有别的,帮助别人,帮助一切动物,也帮助一切植物。树木花草要爱护,戒经里面讲得很清楚,「清净比丘不踏生草」。草长得那么好看,你从它身上走过,践踏它,你怎么能忍心?除非你必须通过,这个地方没有路,这个可以,这叫做开缘。如果这里有路,一定要从路上绕过去。或者是你非常紧急的事情,赶时间,那可以,佛法里叫开缘。如果在一般状况之下,一定要从道路上走,不可以去踏生草。爱护它,尊重它,我们懂这个道理。
所以必须要把我们所学的,落实在生活上,落实在日常工作里面。你有一个公司,你把你的员工都当作你的兄弟姐妹,你尊重他、爱护他、照顾他,把他变成一家人,你的公司一定兴旺。我们在马来西亚看到李金友居士的事业,没有别的,就看他这一点。我们对他非常佩服,他的生活、他的衣著,跟员工完全打成一片。你到他山庄,你决定不会认识他是老板,你看到他的样子,他像里面工人,吃饭自助餐在一起吃。员工的家庭,员工的子女,家里的老人,他都照顾到。他员工不需要督促,都把这个山庄当作自己的家,都把工作当作自己分内的工作,这个老板多自在!所以他成功。
他开的酒店,在吉隆坡开一间六星级的酒店。我跟诸位说一桩事情,我听到非常欢喜。我们中国国家领导人江主席,在他酒店里住过好几次,他亲眼看到主席自己洗内衣裤,他佩服得五体投地!今天世界上,还有哪个这么高地位的人,自己洗衣服?他很感动,跟我说过好几次。这是什么?我们讲的修福,积功累德,从这些小地方看。他也不是有意做给人看的,可见得平常生活习惯节俭,这是被人家看到的。他这个酒店,他跟我讲,接待过五十多个国家的元首,他对於江主席最尊敬。他跟我的看法一样,这个人有福报,所以中国人一定要有自信心。
灾难是不能避免,今天在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你想做好事?好事多磨,找麻烦的人、障碍的人决定很多。可是这些不要放在心上,只要是善的,只要是好的,只要是真正帮助社会、帮助众生的,我们认真努力做去就好,后来有什么成就、有什么效果,可以不必理会。一心做好事,念念做好事,所谓「好事」,有利於社会、有利於众生,纵然对自己不利也无所谓,这才是真正的大善、真正大德,后面必定有真实的福报。佛家讲因果通三世,福报不在这一生,来生的福报更大。我们学佛的人,对於佛的教诲,我们能肯定,我们能相信,我们不怀疑,句句都是事实真相。所以清凉在末后总结,「不虚其益」,利益是真实的。
今天也是两千年的最后一次,我们把这一段长行讲完。明年我们接著再讲主昼神的偈颂,偈颂是他们修学的心得报告,所以内容也非常精彩,也非常丰富。今天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