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六六讲)  2000/10/6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366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八部四王众,阿修罗王偈颂,第二首:

【百千万劫诸佛土,一刹那中悉明现,舒光化物靡不周,如是毗摩深赞喜。】

这是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的赞颂,他修学的法门是「示现无量劫解脱门」。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这一位菩萨就是我们现在高科技的学者,在高科技当中,特别是研究太空科学的,现在讲的太空物理、太空生化都是属於这一个范围,这个范围也是无限深广。

第一句是『百千万劫诸佛土』。我们要留意,这一句里头有一个「劫」字,「劫」是讲时间,「诸佛土」是说空间,把时间、空间都包括在其中。「百千万」是形容词,不是一个数字,形容无量无边。无量无边的时空,他有能力在刹那之间,都能够清清楚楚见到。我们今天的科技还没有达到这个水平,现在可以说,真正讲高科技这才开始。我们现在用的传真,电视传真,传真的限制很大,我们所看到的景象是局部的,不能看到全体。像现在我们从市面上,看到一些世界各个地方的风景影片,怎么样看都不如亲历其境。亲历其境,我们全面都看到了。现在我们看,就像一个窗口一样,这个窗口限制太大了。我们只能从窗口望窗外,局部,很小一部分的景观。而且这个窗口所看到的,是个平面,没有立体感。我在美国看过立体电影,那个感受跟这个画面确实不一样,但是受的限制很大。这是属於高科技,一般家庭还不可能有。这是在博物馆里头,游览的地区,有些地方有这些景观让你去参观、去欣赏。

我们看佛在经里面所说的,那就完全不一样。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释迦牟尼佛用他的神力,将十方诸佛刹土展现给韦提希夫人看,那个决不是像我们的电视画面,电视画面不行,看不清楚、看不真切,这是看到一尊佛他的生活教化,全面让你亲眼见到。不但亲眼见到,佛跟大众说话的音声你也亲耳听到,如同身临其境,这是我们现代科技望尘莫及的。当然我们的科技,必定也是以这个为终极的目标,什么时候能够实现,恐怕不是在我们有生之年能见到的。

佛菩萨用什么方法能够这么自在的展现?现在我们在经典里面初初了解其中的道理,理上讲决定可能,不但佛与法身菩萨有这个能力,在《华严经》佛跟我们说得很清楚,这个能力不是他的专利,不是他一个人有的,佛讲「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个话就讲得很清楚,一切众生都有佛菩萨同样的智慧,德就是能力,同样的能力,同样的相好。换句话说,佛能展现,我们每个人也都有能力展现,不必用机械,就用自身的根身,见就用眼见,听就用耳听。佛说我们六根都没有障碍,眼见的能力可以见到虚空法界,空间,无所不见。在时间上说,不但见现在,还能够见到过去;不但能见过去,还能够见到未来,实实在在不可思议。我们听的能力亦复如是,确实没有障碍。原本没有障碍,现在有了障碍,而且这个障碍太大了。障碍是怎么产生的?佛也说得很明白,「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我们障碍在此地。由此可知,只要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我们的本能就恢复了,我们的智慧、德能、相好就恢复了。

於是我们这才知道,经典里面所讲的十法界依正庄严从哪里来的。这里头就包括我们现在的世界,我们现前这个太空、星系、星球怎么来的?生命怎么产生的?这些是大问题,自古至今,多少科学家、多少哲学家,这里面还包括了宗教家,都在这里探索研究,寻找答案,答案众说纷纭,都不能叫人心服口服。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出现在这个世间,他为什么出现?就是为这一桩事情出现的。他说得确实很清楚、很明白,都在大乘经论之中。而非常可惜,佛所说的这些大乘经,原文几乎都散失了,都不存在了。现在这个世界上,保存释迦牟尼佛教学最完整的书籍都在中国,一部分是汉文的经典,另外一部分是西藏文的经典。这两种文字翻译的经典,可以说保存了释迦牟尼佛大乘佛法大部分精彩的演说。

由於近代,大概可以追溯到三百年,最近的三百年,特别是清朝中叶以后,佛教变成宗教,这是一个很大的不幸。为什么?变成了宗教,把许许多多人学佛的机缘障碍住了。听说它是宗教,不愿意接触。尤其是修学其他宗教的人,更不愿意接触所谓是异教,这对於整个人类文化的发展产生巨大的障碍,不知道佛法是教育,佛法是多元文化的教育。如果大家知道佛法是多元文化的教育,这个障碍就突破了,我相信世界上许多宗教家、许多科学家、哲学家,都要来看看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多元文化教育,他们就有机会接触。如果有机会接触,必定对於现今的科学、哲学,各个方面的学术,大幅度的向上提升,这是我们能够想像得到的。

它是真实智慧的教学,特别是《大方广佛华严经》。过去方东美先生赞叹这一部书,这是大乘佛法概论,内容无所不包,真的是世出世间所有的学说都融会在其中,这是概论。其他大乘经典都是专门研究某一个部门,像此地讲到太空物理、太空现象,在《楞严经》里面就有很大的篇幅,细细的跟我们说明。我们在经典里面读到这些教诲,最大的受用就是我们心量拓开了,不再执著窄小的圈圈,我们突破了佛教宗教的框架,我们认识了佛陀教育是多元文化里面最重要的一环。我们学习的理念正确了,没有错误,求自己的解脱。

「解脱」是佛教里面的术语,用现代人的说法,就是自由自在。自由自在这个定义是什么?《华严经》里面讲的无障碍法门,所谓「事无碍、理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才是真正解脱、真正自在。这个说法有一些人听了不敢相信,这是个理想,这不是事实,怎么可能会做到?读了这些经论,我们就知道,这不是理想,原本就是个事实。事实真相摆在面前不敢承认,过失是在自己,事实没有过失,过失统统发生在妄想分别执著。确实我们一个人,看到这个形状不大,也不过是几尺身躯而已,妄想是无量无边,分别也是无量无边,执著亦复如是。这三样东西牢不可破,於是造成了无量无边的障碍。我们今天生活在这个世间,确实所谓是触处成障,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无一不是障碍。这些障碍佛在大乘经上讲得很清楚、很明白,我们都读得很熟,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这一句话会念、会讲,但是意思不懂。什么叫「虚妄」?真懂吗?果然真懂得了,你的妄想分别执著决定放下,你懂得了。妄想分别执著还是放不下,我们自己一定要承认没懂;开经偈里面所说的「愿解如来真实义」,如来真实义我不懂、不解。果然能够解如来真实义,你怎么可能有分别执著?

佛法的教学,早年章嘉大师告诉我,佛法是「知难行易」。我明白这个道理,当然,虽明白,不够深度。这几十年的修学,逐渐逐渐比较深入一些。四十年的修学,都没有离开章嘉大师最初见面的两个小时谈话,没有离开。这正是中国古人所说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两、三个小时所讲的,我们一生都学不完,这是真善知识。问题都在会学,你要会学才行。

『一刹那中悉明现』,这个境界在哪里?诸佛、祖师大德都很坦诚的告诉我们,就在现前。就在现前,我们见不到,这是我们自己的心不清净。为什么有禅定的人能够见到?这个我们在讲席里面也曾经多次报告过,现在科学家所说的多维次的空间,科学家所讲的多维次的空间,我们一般人不好懂,所以我举电视来做比喻,我们这一架电视机摆在此地,这个电视机是多频道的萤幕,这个意思大家懂,我换一个频道就一个画面换出来了。无论多少个频道,在美国的电视有一百多个频道,都没有离开这个画面。所以十方诸佛刹土在哪里?我们现前就是一个画面,电视画面。频道如何来转变?要用定功,小定突破的频道少,大定突破的频道多,彻底圆满的大定,那就什么障碍都没有了。

由此可知,经上所讲菩萨五十一个阶级,《华严经》上说,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这五十一个位次就等於五十一个不同的频道,你进入一级,等於说是你又多懂得一些频道。你一步一步往上提升,愈来就看到愈多的频道,就像这么回事情一样。但是电视的频道,我们在萤幕上只能看到一个,不能同时看两个;禅定里面那就很奇特,可以同时看两个、同时看三个、同时看四个,无量无边诸佛刹土同时看见,这是我们科技还做不到。我们现在要看两个频道必须用两台机器,三个频道得用三个机器,他不需要。所以佛经上常讲,定能生神通,这个通就是贯通不同空间维次。我们今天生活,大家讲的三度空间,四度空间、五度空间的生物,他们能见到我们,我们见不到他们。

空间维次怎么来的?就跟十法界的来源没有两样。为什么有十法界?为什么小乘有四果四向?为什么大乘有五十一个阶级?这些现象,这些说法,在大乘佛法里面都叫「方便说」,不是真实说。为什么?跟你真实说没有,哪有这些东西?如果真的有,你还能突破吗?不是真的有,叫「幻有」「假有」,佛法里也称为「妙有」;妙有是非有而有,有而非有,称作妙有。佛告诉我们,这些现象,都是我们自己妄想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离开妄想分别执著,这些现象一无所有,六道没有,十法界也没有,经上讲的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刹土也没有。无量无边诸佛刹土,一般都讲的是凡圣同居土,都没有;真实的存在,实报庄严土,这是真的。「实」就不是假的,实报土才是真的。

怎样契入实报土?必须要把妄想分别执著断掉,我们讲放下。好心不如无心,善念不如无念,有心不如无心,到这个境界才能够契入。虽然契入,契入的深度还不一样,所以在实报土里面还有四十一个阶级。《华严经》上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那是你契入真实的程度还不一样。由此可知,我们用《华严经》做例子来说,六道是凡圣同居土,十法界里面四圣法界是方便有余土,华藏世界是实报庄严土。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生实报庄严土,这在我们娑婆世界。还有一个叫做常寂光净土,那是理,前面讲三种净土是事。理无不遍,但是前面两土的人决定不能证实,他见不到,实报土的人见到了。所以这两句纯粹讲的,用现代话来说高科技。

第三句『舒光化物靡不周』,「舒」是舒展,「光」是智慧。佛法是智慧的方法,佛学是智慧的学问、智慧的教学、智慧的修学。我们目的是要作佛,作佛就是成就圆满的智慧。自己成就之后,一定要帮助别人,还有许许多多众生,他们依旧停住在迷而不觉,这些人诸佛菩萨有义务去帮助他们。你们听我说话,「有义务、有使命」,这个话你能够听得懂,这叫方便说;实际他决定没有心,有念不如无念,佛菩萨真的是无念。我们讲话要降一等来讲,为什么?你才懂。往上一著,就不懂了,听不懂了。我说「有义务、有使命、有责任」,这是谁?十法界里面的声闻、缘觉、菩萨、佛,他们有,一真法界这个念头没有了。

所以一真法界那个境界真的是不可思议,我们凡夫决定没有办法理解,无法想像,「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十法界以内的可以想像,十法界以外的就没有办法。为什么?八识缘不到,十法界以外的是自性,华藏世界、极乐世界是法性土,我们第六意识缘不到。这一桩事情大乘经上也讲得很多,一切诸佛为我们讲经说法都是方便说,佛家常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真实,你要想得到真实、契入真实,这个方便是个方法,通过方便你才能够契入真实。方便决不能执著,执著方便,你就决定得不到真实。古人举比喻,过河要用船,这个比喻,我们现在站在这边叫「此岸」,此岸就是迷、不觉,对面那一岸,那是觉,那是不迷。如何从此岸渡到彼岸?这当中有船,船就代表佛法。释迦牟尼佛这四十九年的教法,这是一艘船,你上了船,上了船不肯离开船,你就上不了对面的岸。

所以要晓得佛法是方便法,一定要藉这个方便法,然后舍方便法,你就入真实。这个舍是不执著,不分别、不执著,你就入真实。如果你对这个法还有分别、还有执著,你永远达不到彼岸。佛很慈悲,他知道众生的习气,所以《金刚般若》上就讲得很好,「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个「法」是指佛法,佛法都要舍,不舍见不了性。这个舍,千万要记住,不是说丢掉不要,那就搞错了;心里头不要分别、不要执著。我每天读诵、每天学习、每天跟别人演说,心里头决定没有妄想分别执著,你会契入,你能入得了境界。如果对於佛法起了妄想分别执著,你就不解如来真实义,你很容易错解如来真实义,曲解如来真实义,你的智慧不会开。

「化」是教化,「物」是一切众生,他没有说人,如果说人范围很小,十法界里人法界,其他九法界就不能得利益;佛说「物」「物」,九法界全部包括在其中。这不就是现在讲的多元文化吗?决定不分国土、不分族类;族类尚且不分,何况族群?族群是一类里面又分成很多群体;不分宗教,一切都不分别,普遍的教化。不但对有情众生,还要对无情众生。我们看到一些人讲经说法,听众是人,你有没有看到法师讲经说法对树木花草的?这很少见;有没有对石头瓦块的?有,「生公说法,顽石点头」。过去道生大师,他说法没有人听,是不是在虎丘?对石头讲,讲完之后,他问这些石头:我说得对不对?石头就点头了。你们到大陆上去旅游,仔细去观察观察,看那个石头是不是在点头?

你说可不可能?可能。为什么可能?同是自性变现的,《华严经》上讲「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同是一个自性。对於这门学问的研究,在佛法里称为「法相唯识」,他们专门研究这些东西。也就是现在科学里面讲,物质从哪儿来的?精神从哪儿来的?种种现象、种种演变是什么道理、什么力量在那里推动?法相唯识是专门研究这个科目。用现在的话来说,这是纯科学、纯哲学。几千年当中佛法里头有正确的答案,就是我刚才讲,很可惜晚近佛教变成宗教,许许多多学者因为看到宗教这样一个框架,把他拦住了。这实在讲,障碍近代科学的提升。

在我们,我们也有责任、也有义务,要把佛教这个框架突破,告诉大家佛教是释迦牟尼佛的教育,不是宗教。这个话不是我头一个说的,在我之前,民国十二年,欧阳竟无先生说的。这是民国初年,佛教界里面有名的一位大德,他是杨仁山的学生,也是杨仁山的传人。他们师生两个都是非常重视佛教教育,所以杨仁山把自己住宅捐献出来做「金陵刻经处」,流通佛教的文物,欧阳大师办「支那内学院」,培养佛教弘法人才,师生两个人对於近代佛教贡献非常之大。他告诉我们,佛法不是宗教,佛法也不是哲学,他的讲演讲得很详细、很透彻,佛教是佛陀的教育,他说佛教是今世所必需。

距离欧阳大师说这个话,中国人讲一个甲子,一个甲子是六十年,外国人讲世纪,一个世纪是一百年,我们讲中国的甲子,欧阳大师说这个话,六十年之后,也就是一九七0年代,英国的汤恩比博士在欧洲国际会议里面说,要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只有中国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这个说法跟欧阳大师所讲的,「而为今时所必需」一个意思,能解决社会问题。我们现在愈看愈清楚,愈研究愈有信心,知道除此法门之外,再找不到好办法了。儒家的东西不必多,一部《四书》足够了,大乘佛法里面一部《华严经》足够了,能把这两部书念通了,今天世界的灾难就能够解决,这两部书无比的重要。我们希望同学们要认真努力修学,不但要精通《华严》,当然《华严》精通之后,儒家《四书》丝毫没有困难。我们不但要弘扬《华严》,我们也要为广大群众讲解介绍《四书》,要把《四书》《华严经》密切的结合起来,能够团结世界上所有的宗教、所有不同的族群,奠定全世界社会安定、世界和平的基础。

现在许许多多外国有志之士,都是非常认真努力在学习。我们要知道,外国人学习中国传统的学说,困难是在所不免,他们学习的精神、学习的毅力,我们看到不能不佩服、不能不赞叹,他们能够克服语言上的困难、不同文化的困难,体会到圣贤教诲。而我们实在讲就是古人常讲的「身在福中不知福」,这是一个可悲的现象。我们要觉悟、要省悟过来,不然的话,将来要跟这些外国的学者大师们去学习,不是我们帮助他,反过来他来帮助我们,我们能够不惭愧吗?

这一句末后三个字,「靡不周」,这三个字的意思深,不但教化,面要广,还要有深度。深度怎么个讲法?诸位同修都能够体会到,佛教导我们断恶修善,这个浅,得小利益。小利益是什么?你这一生当中不堕三途,小利益,你出不了轮回。不能够断恶修善,念佛也不能往生,何以故?《无量寿经》上将往生的条件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大家都念得很熟,佛说的总纲领:「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我们只有「一向专念」,没有「发菩提心」,你怎么能往生?我们菩提心为什么发不出来?有业障。必须断恶修善,老实念佛,这才能往生,生凡圣同居土。能更进一步破迷开悟,诸位要记住,破迷开悟一定在断恶修善基础上才能得到。人有恶习气、人有恶业,就决定开不了悟,你有业障把你障住了。你能够消除业障,这才能开悟,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生方便有余土。如果你能够大彻大悟,一般讲入《华严》境界,这不是小悟,这才能转凡成圣,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实报庄严土,生实报庄严土是转凡成圣。

摆在我们面前最重要的第一个阶段,我们要真干,决定要离十恶业,一定要修十善业。这是佛法,不管大乘小乘,不论显宗密宗、教下宗门,这是根本法,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是从这里修起。像盖房子一样,不管你盖什么样的房子,什么样式的,什么大小的,这是打地基,十善业道是地基。我们常讲「净业三福」是地基,净业三福里头头一条「修十善业」,如果把十善业疏忽了,永远在佛家的大门之外,根本就没有进门,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所以「靡不周」三个字深广无尽。这是毗摩菩萨他『深赞喜』的,他从这里契入,他从这个地方开悟,所以才赞叹欢喜。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