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三一讲) 2000/7/24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331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八部四王众,紧那罗王长行,第四句:
【悦意吼声紧那罗王,得恒出一切悦意声令闻者离忧怖解脱门。】
菩萨名号与他修学的法门,一定是相应的。诸佛菩萨教人,只有一个目的,帮助人回归到自性;换句话说,帮助人作佛、作菩萨,作佛、作菩萨就是回到我们自性。儒家所讲的「知止」,这个「止」的意思非常之深,诸佛如来、法身大士止於性德,跟我们凡夫不一样,我们凡夫不知止;这个话大家听了可能很难体会。在中国禅宗二祖慧可遇到达摩祖师的时候,求达摩祖师给他安心,心不安,不安就是心不知道止於什么地方,止也是安的意思。达摩祖师伸一只手出来,「你把心拿来,我替你安」,慧可在这一句话里头回光返照,去找心,心找不到,所以回答一句话:「觅心了不可得。」达摩很肯定的给他一句话:「与汝安心竟。」他在这一句话里头大彻大悟,真正找到自己安心立命之处,这是知止的深义,也就是儒家所讲的「止於至善」,明心见性才是至善。
我们念佛人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干什么?还是明心见性。换句话说,在这个世界里头,我们明不了心,也见不了性,换一个环境去亲近阿弥陀佛,接受阿弥陀佛的教诲,阿弥陀佛教诲那个目的也是明心见性。性德现前,你的生活、你的为人处事,样样都是止於至善。为什么?与自性圆满的智慧、德能、相好相应,这才是『悦意吼声』。「吼声」这两个字我们读了很感动,现在的话就是大声疾呼,劝导众生。十法界十条路,我们要走佛的道路,这是最聪明的、最有智慧的,决定不能走六道,更不可以走三恶道,这是悦意菩萨大声疾呼,所以他『恒出一切悦意声』。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注得不多,但是很清楚,「音演真法令闻」,这就是悦意声。你的言语、你的行为,演是表演,都与性德相应,这是真法,自性里面具足般若智慧。现在我们没有见性,我们的性德完全被烦恼习气盖覆住了,可是一定要记住,只有性德才能破无明烦恼;除此之外,没有第二个办法。我们今天遇到困难,我们性德不现前,没有办法开发性德,所以佛菩萨大慈大悲示现在世间,他所行的就是性德的流露。诸佛菩萨他想什么,他念什么,他说什么,他做的是什么,就是我们自己性德的流露。我们看到了,听到了,去模仿、去学习,这是给我们破迷开悟的一个途径,返本还源、明心见性的一条道路。
过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都是用这个办法成就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相信诸佛如来。善导大师在《观无量寿佛经》上品上生章里面讲得很透彻,对於佛陀的教诲要完全相信,决定不能有丝毫疑惑。我们遇到世间善知识,我们对他很尊敬,跟他学习,但是要有能力辨别观察,他所教的、他所行的与经典相应不相应;如果相应,这是真善知识,他没有把我们的路带错;如果他的言行跟经典上不相应,这是假善知识,不是真善知识,那我们对他,佛教给我们敬而远之;我们尊敬他,远是什么?不跟他学。这是佛陀教给我们亲近善知识的原则。
我们是凡夫,常常用凡夫的心去测度善知识,这不是我们现在的人,古时候就有。《华严经》里面清凉大师就讲得很好,这是经文上有,清凉解释得更清楚,见善知识过,还要不要亲近他?要用智慧去观察,他那个过失是真的还是假的?我们凡夫没有能力觉察,譬如说《华严经》五十三参,甘露火王的瞋恚,在我们看是极重的恶业,他那是示现,他是用那种手段去度某一类的众生,我们凡夫不知道看到,「这个是什么,一点慈悲心都没有」,哪里晓得他大慈大悲是用那个方法来表示。胜热婆罗门,愚痴。伐苏蜜多女是淫女,我们今天讲妓女,菩萨。这三个人代表什么?贪瞋痴!在他们本身贪瞋痴就是戒定慧,无上的解脱,我们凡夫不行。菩萨度化众生无所不用其极,我们哪里知道?
真善知识不简单,面对这个世间芸芸众生根性不相同,他接触的方法就不一样,我们要不是很细心的观察,怎么会知道?所以对善知识信心动摇,吃亏的是我们自己,不是别人。不要说是后世这一些祖师大德们,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我们在经典上看到六师外道批评他;还有僧团里面自己的学生,像提婆达多这一类的也批评他,恶意毁谤他。这是示现给我们看,提婆达多是什么人?也是诸佛如来化身来的,他们在唱戏、在表演,正面的、反面的全是诸佛如来,他们是扮演我们这个世间的众生相,让我们在这里面觉悟,看清楚、看明白了,这就回头了。唯有心地清净平等慈悲,你才看得出诸佛菩萨的表演。无量无边的方式,正是这个经上所讲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多是手段不一样,一是什么?无一个手段不是帮助众生觉悟、帮助众生回头的,所以都是属於悦意声,都是与性德相应。我们凡夫,特别是初学的凡夫不知道,阅历不深,往往被境界迷惑。
我往年在台中亲近李炳南老居士的时候,头一年是关键。李老师在台中弘法也不容易,社会上对他毁誉参半,有人赞叹他,有人毁谤他,有人还恶意造谣中伤他。我们那个时候刚刚到台中也听到,我无所谓,我听到的时候我不会动心,我是拿定主意一定要跟他老人家学习。他非常慈悲,有一次特别把我叫到他房间,跟我解释他有许多作法受到人家批评,他为什么这样作法说给我听,坚定我的信心,这个很难得。一切众生有的用顺的方法度,有的用逆的方法度,不是一个方法能够应付一切人,如果一个方法能够应付一切众生,佛又何必说这么多法门,一个方法不是够了?众生根性不相同,方法不一样,这是我们今天在《华严经》上看到,每一个菩萨代表一个法门,我们统统明了、统统清楚,知道怎样学习,知道怎样处事待人接物。
悦意吼声菩萨也是给我们一个总纲领,总的原则,就像《十善业道经》上佛的开示,菩萨昼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间杂,跟经上的意思完全相同。我们在这一生当中真正要修行证果,这是一个绝妙的法门,专门看别人的好处,不要想别人的缺点,这个与性德相应。别人有不善的地方,或者是造作极重罪业的地方,我们是凡夫不晓得他是什么人,也许他是菩萨示现的,我们哪里晓得?他真的菩萨示现,我们看到之后心里不满在造业,我们会堕落。佛这个教诲好!只看到别人善,不见别人恶;只记别人的善,不要记别人的恶,这样才能够培养我们纯善之心。心善,言当然善,行为当然善,这一定的道理。
我们今天修行这么困难,难在什么?不开悟,没有智慧。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在修学善法里面,依旧夹杂不善在里头,难在这里。如果不夹杂不善,我们的成就快速,哪里需要三大阿僧只劫,不需要。大乘经上常讲,生佛只是一念之差,哪一念?佛心纯善,生心(众生心)夹杂,就这一念。我们果然能够回头,让自己的心纯善,从哪里做起?佛给的水平很低,太高了我们做不到,所以佛教初学把水准降到最低:十善业。
不杀生头一条。小乘注重在事,论事不论心,决定不能有杀害众生的行为、杀害众生的这些事,这是小乘的标准;大乘的标准,论心不论事,所以比小乘高。心是起心动念,我没有杀他,我起心动念,我想杀他,已经破戒,已经造罪业,罪就成立了。小乘戒里面,你起心动念想害一个人、杀一个人,你没有去做,罪不成立;但是大乘戒里面罪成立,所以大乘戒比小乘难守。我们令一个众生因我而生烦恼,都是属於等流罪。不但不杀,决定不可以恼害众生,为什么叫众生因我生烦恼?都是在杀业范围里头。所以佛教我们把念头转过来,慈悲一切,爱护众生。
六祖惠能大师讲得更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见世间过是自己的过,世间有没有过?世间决定没有过。蕅益大师讲得多好,「境缘无好丑,好丑起於心」。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人事环境、物质环境都没有好坏,都没有善恶,是非善恶是从自己心里头起来的,生起来的,不是外境。我们认为这个人是个恶人,可是有很多爱护他的人说这个人是善人,这就说明善恶没有标准、是非没有标准、邪正没有标准,都是在起心动念。这个道理,事实真相,我们一定要了解、要明白。
佛菩萨、法身大士,以及世出世间许多圣贤,何以人家能够止於至善?没有别的,就是惠能大师讲的,他不见世间过,所以他就止於至善了。在新加坡,诸位都知道许哲居士,这个人现身说法给我们看,止於至善。李木源居士问她:你对这个世间好人、坏人的看法,善事、恶事的看法?她给我们大家讲,她心里面只看到别人的善、看到别人的好,不见别人的过。李居士又问她:那你遇到一些恶人、恶事,你怎么办?她举了个比喻,就像我在街上走过,看到路上那些人一样。你们从街上走到这里来,看到路上许许多多人,哪个人你记住了?一个也没记住。这个比喻很好,没有放在心上,所以她心里头只有善没有恶,止於至善。听到人家的恶言,见到人家的恶事,她没有放在心上,她完全不知道;人家的善言、好事,她放在心上,她常常想。为什么想?学习。所以她今年一百零一岁,身体这么健康,一百年当中没有生过病。什么原因?心善!心善,身就善,善怎么会生病?病的根源是贪瞋痴慢引起的,这是病的根源。人要是真正把贪瞋痴慢断掉了,真的是百病不生,没有烦恼,只有智慧。像惠能大师所说的,他跟五祖讲,「弟子心中常生智慧」。许哲居士也是常生智慧,没有别的原因,她没有烦恼、没有恶念,所以有这样殊胜的果报。
不偷盗。盗,范围非常广,一切物有主,有主物没有得到主的同意,你把它移动,都是盗。我们用现代话说得更清楚、更明白一点,大家好懂,想占别人便宜的念头,这就是盗心。不管是对一个人,对团体,乃至於对社会、对国家、对世界,想占一点便宜,这个念头是盗心。这个念头不断,就夹杂不善,念念还想占别人便宜。诸佛菩萨从来没有这个念头,诸佛菩萨常怀施意,念念是布施给别人好处,哪里会占别人便宜!不邪淫这一条非常重要,觉悟的人一定是念念帮助别人家庭幸福,一定是念念成就别人夫妻好合,怎么会有破坏的行为?怎么可能有破坏的念头?所以真正成就了真诚、清净、平等、慈悲,这是身的三业。
口业最容易犯,所以佛说了四条。妄语,妄语是说话不诚实,欺骗别人。现在妄语业,可以说是十恶业,在现在这个社会、这个世界充满了,所以这个世间有灾难。我们到底生活在这个世间,我们是来受难的,还是来帮助这些受难的?这也是一念之差。如果我们心行随顺十恶业,我们就是受难的,中国谚语所说「应劫而来」的,这个地方有劫难,你来了,你有这个业报,你是来受灾难的;如果一念觉悟了,我们是帮助这些苦难众生。你要想帮助苦难众生决定修十善业,决定不欺骗人,决定不会造谣生事。
不恶口,恶口是言语粗鲁,说话很难听;不两舌,两舌是挑拨是非。诸佛菩萨、大圣大贤,总是化解冲突、化解误会,令这个世间一切众生和睦相处,互助合作,这是菩萨心肠。两舌挑拨,使双方不和,双方怀疑,双方误会,到双方斗争,这个事情谁干的?魔干的,这不是佛。魔是擅於挑拨是非,让一切众生斗争,到最后演变为战争,世界大战。绮语,花言巧语诱惑众生。像我们现在社会,你们看看电视、电影、歌舞,甚至於现在的网路,都是属於绮语。演出来是很美这个形态,内容是什么?内容是鼓励你杀盗淫妄。而且还喊出口号:贪婪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我们学佛的人讲,贪婪是社会进步的动力,这是哪一个社会?鬼的社会。鬼是贪,地狱是瞋恚,畜生是愚痴,贪瞋痴,贪瞋痴是三恶道,今天社会是什么社会?三恶道的社会。我们眼看著这个世间,这是花报,转眼果报就现前,你说这多可怕?
佛在《无量寿经》教给我们修行,佛说三句话,第一句「善护口业,不讥他过」,把这个放在第一条,知道这个过失最容易犯,而且造成最严重的伤害。我们在日用平常当中,处事待人接物,要时时刻刻检点。很难很难!因为无量劫来我们就养成十恶的习气,这一生到这个世间来没有人教我们,我们怎么会懂?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我们造作许许多多的恶业,佛菩萨原谅我们,不跟我们计较。《无量寿经》上说得很好,「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佛这个话是教导我们,教导我们真正学佛的人、佛弟子,我们看到世间人造作一切罪业可不要怪他,也就是说不要把他的罪业放在心上,不要去责备他,要怜悯心看待他,他很可怜,他的先人无知,他的长辈、他的老师没有教他,所以他才愚痴,不可以怪他。不能把他的恶念、恶言、恶行放在心上,我们放在心上,我们的心就夹杂不善,他没有错,我们自己错了。我们自己念念求止於至善,还把别人的这些过失夹杂在我们自己心里头,岂不是大错特错吗?《坛经》里面说:「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他做错了,我做得不错,我要是把他的那些错误放在自己心上,我错了。《坛经》真的是言简意赅,是佛法修学的纲领,不论是哪个宗、哪个派、哪一个法门,都是非常好的指导原则,我们读了真得受用。
意业里面举三条:不贪、不瞋、不痴。这是佛教导我们修行,修正我们错误行为最低的标准,从这个地方要真干。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能够跟这十条相应,你就是经中常常讲的善男子、善女人,是有这个标准的。这十条做不到,经上讲的善男子、善女人不包括我们,我们要是做到,那才是经上所说的善男子、善女人。善也分上中下三等,这是下等的善;中等的善,那要提升,从十善往上提升就是三皈,三皈是觉、正、净,对人、对事、对物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是中善;大善是发菩提心。菩提心是什么?我们用最好懂的话,把它写成二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菩提心;「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是菩提行、菩萨行。发菩提心,学菩萨行,这是大善。所以大善是从中善出生的,中善是从小善出生的,小善是基础,小善比什么都重要,它是根。所以与善相应的这些言论行为,就能够令一切众生悦意,众生听了欢喜,『令闻者离忧怖解脱』。
众生能够听到正法,清凉大师在这里讲真法,你能听到正法,你能听到真法,你真听懂了,真听明白了,省悟过来,这个皈依,皈是回头,唯有觉悟之后,他才真正肯回头。从哪里回头?从杀生回过头,现在立愿不杀生;从偷盗回头,现在决定不偷盗;从邪淫回头,现在决定不淫欲;从妄语、两舌、绮语、贪瞋痴回头;也就是从十恶回头,我依十善,这叫皈依。对於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要用这个做标准,我们真的皈依了。皈依决不是在佛菩萨形像面前做个仪式,那个仪式没有用的,佛法重实质而不重形式。有很多念佛的老太婆、老阿公,往生的时候预知时至,瑞相希有,再去打听一下,他还没有皈依。由此可知,皈依的形式不重要,他念头一转,他真的皈依了。我们世间人不承认,他没有受过皈依,佛菩萨承认,他真皈依了。我们在佛菩萨面前受了皈依,也受了戒,可是佛菩萨看起来未必承认你。诸佛菩萨是看实质不看形式,我们凡夫搞错了,凡夫只重形式而疏忽实质。
形式原本的意思是表演给别人看的,是像唱戏一样,我们皈依要做皈依的仪式,受戒要做个受戒的仪式,为什么搞这个表演?这个活动是做给社会大众,对佛法还不认识、不了解,做给他们看,让他们看了这个形式,能够有所反省,发心去了解佛法、接触佛法,他明了了,他才会发心来学佛法,所以这是演戏表演给人看的。这个仪式一定要做得清净庄严,让人家看到会动心,是这个意思。所以要知道所有一切仪规是接引众生的,自己真实利益是内心里面的觉悟、回头,这个叫内功,佛家讲内证。
契入诸佛境界,当然远离一切忧怖。忧是讲心,我们的心不安,这叫忧;怖是恐怖,是讲我们的身;忧怖是讲身心不安。一个人能明理、能行善、能断恶,身心就安稳了。纵然有人要害我,要来杀我,我身心也很安,决定没有一丝毫恐怖。什么原因?这个命舍了之后,到更好的地方去,怎么不欢喜?决定不堕恶道,来生比这一生更殊胜。他来杀害我,我很感谢他,他让我早一天去,一丝毫怨恨的心都没有,只有感恩之心。他帮助我,让我早一天成就,这是真的觉悟、真的明白。没有觉悟的人遇到这些事情恐怖,还要想方法怎么防范、怎么保护,甚至於还要找保镳,真正觉悟的人决定用不著,什么人杀害都欢喜。就像《金刚经》上,大家所念的歌利王割截身体,忍辱仙人绝对没有一念怨恨心,我们要知道。所以觉悟的人跟不觉悟的人差别就在此地。
觉悟的人无论是顺境、逆境,善缘、恶缘,无不自在。顺境里面没有贪心,逆境里头没有瞋恚心,永远保持清净平等,永远保持真诚慈悲,你这才真正觉悟。如果你在这个世间,遇到些灾难还有恐怖,你没有觉悟。我们在这个时候就能够勘验自己功夫究竟有多少,从这些功夫上也能够勘验你生死有没有把握。有功夫的人,有把握的人,前途一片金色光明。迷惑颠倒的人,依旧在造罪业,还不知道回头修善,前途一片黑暗。所以这是不能不接受佛陀的教诲,经典是佛陀留给后人的遗教,我们每天要读诵,每天要讲解;讲解是帮助别人,利他,读诵是自利。依教奉行,力求止於至善,帮助别人离忧怖解脱,自己先得,这个好处自己先得到。再看下面一位:
【宝树光明紧那罗王,得大悲安立一切众生令觉悟所缘解脱门。】
这两类它有连带的关系,清凉在此地的注解,「达境唯心而本空,则安立众生於觉悟」。前面悦意吼声菩萨是从事上教我们,也就是从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教导我们应该要怎样学习。宝树光明菩萨是从理论上教导我们,唯有理事都清楚,我们的心就定了。事上教我们要这样做,我们为什么做不到?理没有搞清楚、没有搞通,所以对这个事没有坚定信心,於是遇到事还是烦恼作主。佛陀的教诲虽好,做不了主,决定随顺自己的烦恼,随顺自私自利,随顺贪瞋痴慢,所以天天还造业。由此可知,明理重要,明理是破迷开悟。前面悦意吼声菩萨教给我们是断恶修善,宝树光明菩萨教我们破迷开悟,所以清凉大师说得好。
菩萨『得大悲安立一切众生令觉悟所缘』,「所缘」的是什么?境界。能缘的是心,所缘的是境。境里面有两种,刚才说过,有物质的环境,有人事的环境,无论是物质或者是人事,都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中国人学佛的同修,不论是哪一宗,不论修学哪个法门,没有不念过《金刚经》,所以《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在中国可以说是大乘八宗,一切法门的共同科目,人人都喜欢读,确实是好,它是帮助我们破迷开悟的。在《金刚经》里面佛给我们讲修行人的标准,真正发心要学佛,接受佛陀的教诲,这个人就是菩萨,菩萨是学生,可是佛在经上说了个标准,「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我们有没有把这一句话放在心上?常常去反省、去检点?
我相,说得粗一点,自私自利。起心动念还为我,佛说那你不是菩萨,你受了菩萨戒,你是假菩萨,不是真菩萨。真菩萨决定无我,起心动念为别人,为利益一切众生,为正法久住。所以菩萨跟非菩萨差别就在此地,观念不一样,行为不相同。学佛,无论在家、出家,你不读经怎么行?你不研教怎么行?不读经、不研教,叫盲修瞎练,不但於法无补,可能还要妨碍佛法,妨碍别人修行,那你造罪业了。这个事不能不知道,所以经天天要读,天天要讲。讲没有人听,现在方便了,录音机很便宜,买个录音机打开自己对录音机讲,把录音机当作听众,讲完之后再放录音机自己当听众,听听自己所讲的,你会开智慧。
天天要干,一天都松懈不得,为什么?一天不干,一天无明烦恼就起来了,就堕落了。这个事情古人比喻得好,「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儒家说,三日不读圣贤书,面目可憎,就是这个道理。现在不但要读,一定要讲,为什么?我们的烦恼习气太重了。自己讲自己听,帮助自己开悟,这是大慈大悲,慈悲为本,我们这样子锻炼自己。实在说,果然每天不间断,时间不要长,三年你就可以讲经给大众听了。你有慈悲心、有爱众生的心,帮助众生断恶修善,破迷开悟,这个心就跟一切众生结上法缘,你的法缘就殊胜了。
今天这个世界,佛法这么好,何以不兴旺?没有讲经说法的人。我们昨天听蔡努丁给我们介绍回教的简介,他也讲到他们回教也是缺乏弘法的人才。只知道保守宗教的仪式,宗教教育疏忽了,这是现代社会普遍的现象,这是大病。谁来救?我常常讲,求人不如求自己,劝别人发心难,人家不发心有什么法子?一定要回过头来劝自己。别人不肯发心,我们自己要发心;不能说别人不发心,我也就不发心,那就错了。我明白了,我认清楚了,我一定要发心认真努力去干,活一天干一天。要为自己,隐居是最好的,找一个深山,风景好的地方搭个茅篷,养老、静修、念佛,你说这个多自在!这是世间第一等大福报的人。我可以享这个福,为什么不享这个福?没有人弘法。如果弘法的人很多,我决定不干这个事情,我早就隐居去了。没有人干,逼著自己非干不行。
我们所作所为决定是「一切众生令觉悟所缘」,要令众生认识清楚,我们所缘一切境界就如《金刚经》上所说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我们对世间一切万法要用这个态度来看,世法绝对不是真实的,就同梦中境界完全一样。经中又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更亲切的告诉我们三心不可得,「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心是能得,能得的心不可得,所缘是你所得的境界,所得的境界也不可得,能所都不可得,这是事实真相。你要知道一切能所都不可得,万法皆空,但是要记住,佛给我们讲因果不空。「万般将不去」,这是不可得,「唯有业随身」。这个业力感召到来世的果报,这个东西麻烦了!如果没有业随身,佛就不必来讲经说法,不必来教我们;为什么?没事了。麻烦的就是业随身,麻烦!
所以说因果不空,因果何以不空?因果有三桩事情不空:第一、转变不空,因转变成果,果又转变成因,转变不空;第二、因果相续不空,这个一定要懂得;第三、因果循环不空,这是真理。不但众生没有办法脱离这三个不空,诸佛如来应化在十法界,也没有办法离开这三个原则,所以这三条是真正的真理,世出世间的真理、真相。正因为如此,所以世尊才劝导一切众生要断恶修善。断恶修善,因果转变愈变愈好,相续、循环都能够满意;如果作恶,因果转变愈变愈坏。十法界升沉道理就在此地,所以聪明人应当在十法界要把自己向上提升。向上提升的方法就是断恶修善,破迷开悟,你就向上提升;反之,你就向下坠落。首要的是要帮助自己,然后再帮助别人,我们自己认真努力学习,这个学习的样子就帮助别人,所以是为人演说。
知道内外都不可得,能得不可得,所得不可得,你的心安了,安立了。达摩给慧可讲「与汝安心竟」,他从哪里安心?从不可得。虽然说一个能得不可得,所得没有说,意思都包括了,都圆满了。知道一切不可得,心怎么会不安?一个妄念都没有了。凡夫的妄念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在得失上,患得患失,不晓得得失是一场空!造作这些善恶业,业感召的果报,是这么一回事情。
清凉的注解我们再回头看一看,「达境唯心而本空」。《华严经》上所说的,世出世间依正庄严,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佛在《十善业道经》,这是我们最近研究讨论的,一开端说,「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一句话意思很深很深,你真正能体会到,那我们心想佛,我们就作佛了。念佛成佛,就是从这个理论上建立的。你念菩萨,你就成菩萨;你念天,你就生天;你念人,人是五戒十善,你来生一定还得人身;你念念是贪,来生就作饿鬼;念念不平、瞋恚,来生堕地狱;是非邪正不明,愚痴,来生堕畜生。从心想生!要真的懂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真相的话,我们把什么念头统统放下,专门念佛,专念阿弥陀佛,你这一生当中决定作佛,稳稳当当!心里头一个杂念都没有了,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法与我统统不相干,我要把它放在心上干什么?只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你就对了。万缘放下,念佛堂堂主常常讲开示,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提起正念,正念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口念阿弥陀佛,心想阿弥陀佛,身行阿弥陀佛。怎么叫身行阿弥陀佛?《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弥陀经》上,教我们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教我们不可以做我们就不可以做,这是身行阿弥陀佛。三密都相应,哪有不作佛的道理?
念佛之所以不能成佛,就是你夹杂不善,诸位要懂这个道理。如果讲到纯善,我念阿弥陀佛,还念观音菩萨,已经是夹杂不善了。我念《无量寿经》,还念《金刚经》,还念《华严经》,也夹杂不善了。一门深入是纯善,两门是夹杂。如果再夹杂著世间法,那就更错了,那就不能往生。夹杂佛法在里头,往生品位降低了。诸位要记住,不是说我念很多经、念很多诸佛菩萨,将来我的品位会更高,弄错了,品位反而低了。一部经,一句阿弥陀佛,那个品位才高。为什么?你专,心专,这就是一切法从心想生的道理。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