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三五讲)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235
请掀开经本,月天子偈颂第四首:
【众生无有圣安乐。沉迷恶道受诸苦。如来示彼法性门。安乐思惟如是见。】
安乐世间心天子,他得的是「与一切众生不可思议乐令踊跃大欢喜解脱门」。我们看他这个赞颂,这个赞颂是他的修学报告,告诉我们,众生把自己称性的自在安乐迷失了。『众生无有圣安乐』,「圣」是诸佛菩萨,诸佛菩萨之乐,我们在净土经里面可以看到,世尊为我们介绍的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极乐就是「圣安乐」,极乐是一切众生本来具足的;换句话说,是本有的。我们今天在六道轮回,在十法界,这是本来没有的。本来没有的,我们在这里头受,受种种苦难;本来有的极乐,我们把它忘得干干净净;菩萨在此地为我们示现,提醒我们。
清凉大师在这一段注得也很多,前面两句说明,我们把自己自性里面的圣乐失掉了。「圣安乐」是什么?「即圣智涅盘,本有今无,故沉迷妄苦」。圣是什么意思?这个字的讲法,是对於宇宙人生一切事理因果通达明了,就叫做圣。中国人称圣,印度人称佛,意思都相同。在佛法里面,就是常说的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这是真乐。涅盘是永离生死分别,我们世间人最大的苦无过於生死,生死是大苦。本有的智慧现在变成烦恼,本具的涅盘现在变成生死,你说冤枉不冤枉!可是我们要记住马鸣菩萨的教诲,菩萨告诉我们「本觉本有,不觉本无」,这个意思就是说明:圣智涅盘是本有的,烦恼生死是本无的。我们在大乘经里面常常看到,佛说我们六道凡夫叫颠倒妄想、可怜悯者。我们真的是颠倒了,怎么?本有的,现在没有了,本无的现在现前,这是颠倒。所以『沉迷恶道受诸苦』,沉沦、迷惑在恶道受种种苦楚。此地讲的「恶道」通指十法界,十法界跟一真法界相比,十法界是恶道;为什么?圣智涅盘没有能够现前。声闻、缘觉所证的涅盘不是真的,佛法里面称它偏真涅盘,相似的涅盘,不是真实的,因为他的变易生死没有尽。四圣法界尚且如是,何况六凡?那更不必说了。六凡里面,又何况三恶道!我们今天虽然是得生人道,细细想想有些畜生道、饿鬼道,我们不如他们。我们到野外去旅游观光,看到许许多多的动物,飞的鸟,走的兽,乃至水族,我们看到它们都很优游自在。我们今天做人做得这么辛苦,连畜生都不如,我们看到它们都生起羡慕的心。
为什么我们会搞成这个样子?我们虽然得人身,没有修学人道。样子是个人,实际上是不是人?很难说。天台大师告诉我们,每一个法界里面都具足十法界。我们这个样子是人,人法界,是人法界里面哪一个法界?我们有没有去想想,有没有冷静细心去观察?我们得人的身形,再有人的本质,这是真正的人道。人道的本质是什么?佛家讲的五戒十善,我们这一生当中具足五戒十善,这才是真正人道,人道里面的安乐才能够享受得到。儒家讲的五常八德是人道,人必须具备「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德,必须具备「仁义礼智信」这五种常道,叫五常,常是不能缺乏的,一时一刻不能离开,这个人是人道。终身奉行而不丧失,这个人生生世世能得人身,不会堕三恶道。如果我们得了人身,把做人的道理给丧失掉,虽然是这个身,不能称之为人。如果人能够具足五戒十善,再加上四无量心:慈悲喜舍,这个人是天人,他来生会生到天道。慈悲喜舍,我们有没有这个念头?有没有这个行为?再加上禅定的功夫,他就到色界天、无色界天去往生,这是往上升的,人中之人,人中的天人。如果他具足六度万行是人中的菩萨,具足清净平等觉是人中的佛陀,这些人有圣安乐。他们的心善,念头善,行为善,所以有圣安乐。
如果违背了,沉迷恶道;迷的是什么?贪瞋痴,自私自利,名闻利养。於世出世间法都起贪瞋痴慢,那就堕恶道。诸位一定要记住,贪爱是饿鬼道,不管你贪爱什么,贪爱佛法也堕饿鬼道;不是讲贪爱的对象,是讲贪爱的心,贪爱的行为。愚痴,这个问题严重,世出世间法里头真妄、邪正、是非,没有能力辨别,往往搞颠倒,把真的看成假的,把假的当作真的,把善人当作恶人,把恶人当作善人,把好事看作坏事,坏事看作好事,这是畜生道,愚痴没有智慧。嫉妒、瞋恨是地狱道。我们想想我们是不是沉沦在十恶里头,十恶业,迷恋五欲六尘的享受,这是恶道。恶道里面要受种种之苦,现前你还没有堕恶道,但是你在造恶道的业,你受患得患失之苦,心忧身苦。这一期报尽,寿命到了,来生要受三途的果报,这个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最近没有多久,天目山的齐居士给我们讲,五个人投胎去作猪,堕到畜生道,这真的不是假的。东北有个同修告诉我们,天津有一个老太太的儿子,死了两年之后投狗胎,都是事实。我都请他们到这个地方来,把最近发生的事情,他们亲眼看到,亲耳所闻,我们在这里录相。这些活生生的事实,我们虽然不能够广泛流通,怕人家说我们在这里提倡迷信,我们内部可以流通,把它整理编成一个带子,专门讲因果报应。值得我们反省,值得我们去做参考,我们想想自己在日常生活当中有没有造这个业。世间人世俗谚语常讲「不见棺材不掉泪」,让我们看看听听这些人的果报。想想这种果报就在我们眼前,我们将来往哪里去?
人生很短!人与人相处这个缘也是短暂的。我们每天外出,从会所到居士林,我们乘车经过这些路上,看到路上来来往往的这些人,有没有意识到我们跟他一面之缘,几秒钟的时间,一生当中跟他见面的缘分就这几秒钟,过去之后再也见不到了。然后你再想想,我们今天人与人的相处,家人父子相处,虽然短短几十年,也是一弹指,一刹那。能够了解这些事实真相,人与人之间有什么过不去的,有什么值得计较的,有什么放不下的,何必要怀著恩怨?怀著恩怨,你就造业了。所以一定要晓得,夫妻、父子缘虽然很深,时间很短暂,不是真的,缘聚缘散而已。觉悟的人他把这些缘分能够转变成法缘,他就得圣安乐。佛门当中常说「佛不度无缘之人」,这些世缘觉悟之后,就能转变成你度化的对象。有不少同修说,给家亲眷属说法最难了,可是度众生从哪里度起?一定从最难的度起。因为难度,他不听你的,你就不愿意度他了,跟他愈来愈疏远,这个错了。难度的要是度了,其他的人就很容易得度;为什么?感化的力量。中国人讲孝道一定就想到舜王,舜王是从最难度的地方度起。他把他的家人兄弟都度了,就影响到邻里乡党,影响到全国,影响到天下,影响到后世,这是真实的功德。不能怕难,天下没有难事,难在什么地方?难在自己不知道反省,不知道检点,所有一切过失都推给别人,这个就难了。舜为什么能够成功?他的思想见解行为跟我们完全相反,他没有看到别人的过失,完全看到是自己的过失。天天反省,天天改过自新,终於感化了对方。
所以诸位要晓得,如果说别人有过失,我自己没有过失,永远不能感动人;你要行菩萨道,永远是失败的,彻底失败。诸佛菩萨,祖师大德,你们看《六祖坛经》,六祖能够一生成佛得力是什么?不见他人过。一生当中只见自己过,不见他人过,他成功了。凡是修行不能成功的人,只见他人过,不见自己过,这个人决定搞生死轮回,决定不能够出离三界。古大德有说,整个佛法的修学就是「忏悔」两个字。不知道忏悔,不知道改过,你怎么能够消除业障?你怎么能够开智慧?佛教导我们修学,始从持戒,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戒是什么?戒是如来的教诫,佛菩萨对我们的教诲。持戒是广义的,不是狭义的,绝不只限於那几个戒条,这样看法你就错了,你出不了三界。所以戒是指诸佛菩萨的教诫;换句话说,一切经论都是戒学。我们要读诵、要理解,要把所信所解的落实到自己日常生活当中,变成自己的思想行为,这叫持戒。所以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能够如理如法,心就定了,妄想、杂念、恶念自自然然就没有了。这样才能得定,得清净心,得平等心,清净平等就是禅定。特别是在这部《华严经》上,佛教导我们与一切众生,不同的族类,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不同的宗教信仰,都能和睦相处,平等对待,各个都是第一,没有第二的。我们在这个经上看,佛、菩萨、天人、神众,这就是说明族类不相同,文化不相同,他们都能这样和睦相处,平等相待。同修们应当常常听到「生佛平等」,生是众生,包括地狱众生,佛是诸佛如来,诸佛如来跟地狱、饿鬼、畜生平等的,还有哪一样不平等?凡夫的心不平等,有高下。所以平等心是佛心,平等心是究竟圆满的大定,《楞严经》上讲的「首楞严大定」,《华严经》上所讲的「师子奋迅三昧」,就是说一个清净平等心。
我们念佛人怎样念佛功夫才得力?你这一句佛号与清净平等觉相应,就得力,就如法。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起了贪瞋痴,这心不清净,这个时候立刻把「阿弥陀佛」提起;佛号提起,杂念就没有了,所以这一句佛号就是修清净心的方法。我们遇到一些境界心不平,起高下之分,立刻提起这一句佛号,「阿弥陀佛」,心就平等了,这叫念佛,这种念佛功夫就得力了。把我们所有一切的念头,统统归一个阿弥陀佛,以这个一念换一切念头。念佛目的在哪里?目的就是把自性里头的清净平等觉念出来。这个功夫得力,西方极乐世界就现前。西方极乐世界从哪里变现的?从清净平等觉变现出来的。所以净宗常讲「心净则佛土净」,那个净就是清净平等觉,极乐世界就现前了,阿弥陀佛也现前了,「自性弥陀,唯心净土」。如果我们迷了,忘掉了,不能随顺佛陀的教诲,那一定是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於是贪瞋痴慢,是非人我,自私自利起来了,这个时候你心里多烦!你的意乱了,这是你现在受的苦,你所感得的是三途恶报。所以我们必须知道,自己的前途是自己造的,与任何一个人都不相干。如果说别人妨碍我,别人使我堕落,你这个话说错了。别人能够使你堕落,别人就能够使你成佛,为什么?别人有这个能力。如果真有这个能力,这是个事实,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大慈大悲,他应该使我成佛。佛没有这个能力,同样道理我们就相信,魔也没有这个能力拖我们堕落,魔没有这个能力。十法界里升沉是自己,与外面境界不相干,我们一定要懂这个道理,然后怨天尤人这个念头才会断掉。逆境、顺境、善人、恶人都变成自己的增上缘,都变成大善知识。顺境、善人示现种种善法,我们看了可以向他学习,而没有贪恋;逆境、恶人示现种种恶法,我们看了听了,自己认真反省检点有没有这些恶念,有没有这些恶行,帮助我们改过自新,岂不都是善知识吗?决定没有恶意相向。所以顺逆都是善知识,善恶都是佛菩萨,我们自己这样才成就。
这就是第三句所讲的『如来示彼法性门』。清凉大师注解说得好,他说这一句「明与示其性有」,明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告诉你自性本有,「乐非苦外,名不思议」。苦乐是一不是二,觉悟了你就能够得到真乐。底下这两句话很重要,「见性得乐,性即是门」,门是门径,得乐的门径,也就是得乐的方法。得乐的方法是什么?见性。什么叫见性?就是真正见到事实的真相,你就乐了。事实的真相,在本经里面就是「大方广」。大是性体,你见到自性的本体,用这个字来代表。性是一个,性是宇宙万有的本体,都是从自性变现出来的。十法界依正庄严那是相,方这个字就是代表相,一真法界、十法界,现相称为方。为什么用这个字来说?方是讲无量无边的方式、方法,现的这些万象,森罗万象。广是讲作用,体的作用,相的作用。真正透彻,真正明了,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自己,不是别人,你就见性了。肯定是自己,你的智慧生起来,妄想分别执著完全断掉了。妄想分别执著是你对於事实真相的错觉,你完全看错了,完全想错了,当然你也就做错了,所以才把一真法界变成六道,变成三途。三途六道,实际上就是一真法界,只要你把你的念头纠正过来就是。所以佛讲「一切法从心想生」,是你自己错误的念头看错了。譬如佛是个好人,你不知道,以为他是个坏人,你用恶的心、恶的念头看他,愈看他愈坏,愈看愈不喜欢,愈看愈讨厌。他不坏,你自己把他看错了,那有什么法子?妖魔鬼怪在面前,你看他很好,愈看愈好,他的坏处一点都没看出来,最后要上人家的当,那个时候后悔莫及,这都是不了解事实真相。真正彻底了解事实真相,你过的是佛华严的生活,佛华严是圣安乐,是真实的受用。本有的受用,不是从外头来的,问题就是你要能认识就行了,你不认识那就没法子。如来在什么地方为我们显示?所有一切大乘经教都是指示我们明心见性的门径。
天王,这是月天子,从这个法门契入了,所以他的名号叫「安乐世间心」,他在这里得安乐了。他自己得安乐,才能够帮助别人,才能够安乐世间人。由此可知,自己要不能亲证,就不能够帮助别人。换句话说,要度众生一定要先度自己,自己没有得度,要想度别人,佛说无有是处。清凉《钞》里面的文很长,诸位自己去看,意思都说出来了。我们再看底下这一首:
【如来希有大慈悲。为利众生入诸有。说法劝善令成就。此目光天所了知。】
第五尊是树王眼光明天子,他得的法是「如田家作业种芽茎等随时守护令成就解脱门」,这从比喻上得法的。他的赞颂也就是他的修学报告,这四句偈里面含义很深,值得我们效法学习。『如来希有大慈悲』,这是我们要学习的。什么叫希有的慈悲?没有条件,就希有了。慈悲跟我们世间人讲的爱,意思是相同的。世间人的爱里面有情、有迷、有执,所以给诸位说,爱是假的不是真的。世间人用的心是妄心,不是真心,念头时时刻刻在变化,所以爱会变成恨,恩会变成仇,这个我们要清楚。他用的妄心,什么都不要计较,他说他爱你,假的不是真的;他说他恨你,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他念头会转,他不定。所以跟世间人往来千万不要当真,你要当真,那你就错了,全是虚情假意。他要是用真心,那他就是佛菩萨,他就不是凡人。用真心,从真心里面讲的爱就是慈悲,永恒不变的。为什么永恒不变?他真的明了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体。迷的人不知道,他知道是一体,一体里面的爱是真爱,众生有迷惑,总是想方设法帮助他开悟,帮助他见性。就如同我们一个人,我们人一个身体,我们知道这个身体是许许多多不同器官组成的,而器官又是许许多多不同细胞组成的,哪一个细胞出了问题,总是想方设法把它的病治好,恢复正常,这里头没有条件。所以大慈悲是没有条件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知道一切众生跟我同体。体是什么?自性。大乘经上常说,「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法身就是自性,智慧是报身,作用是应化身。学佛首先就要了解事实真相,要有正确的认知。
佛的大慈悲从哪里表现?『为利众生入诸有』,就从这里表现,这是佛家常讲的随类化身,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我们听了觉得不可思议,其实我们用凡情去思惟圣智,才出这些毛病。如果我们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著,妄想分别执著就是凡情,诸佛菩萨的作为我们就能够明了。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佛菩萨就是自性,佛菩萨就是本经经题所说的大方广,自自然然就感应,决定没有起心动念。佛法里面讲法尔如是,自然而然的,是自性、是一体的感应,应以什么身自然就现这个身。像《普门品》里面所说的,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举例说明而已。应以佛身得度他就现佛身,应以婆罗门身得度他就现婆罗门身,婆罗门是印度教;同样这个道理,应以基督身得度他就现基督身。我们凡夫有分别,圣智里头没有分别;凡夫有执著,圣智里头没有执著。所以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是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在佛门里面称为佛,称为菩萨,印度教里面称为大梵,称为神,哪有不融通的道理?所以见性就完全融合,不见性有差别,见性之后融通了,什么样的问题都解决了。由此可知,今天我们所有一切的障难是不能够融通,因此教育就非常重要。我们为什么能够了解这些事情?天天读经,接受释迦牟尼佛的教诲。这个事实真相逐渐逐渐明白、明朗,所以我们对於一切众生,一切族群,一切宗教,我们会平等看待,我们会真诚热爱,我们对他们礼敬、称赞、供养,如同对佛菩萨没有两样。这是从经教里学来的,从经教里明白事实真相,我们得一点安乐,虽然不敢说这是圣安乐,相似了。慢慢的我们有信心会契入这个境界,佛华严的境界,只要我们舍弃一切妄想分别执著。
我们知道虚空法界一切众生都是自性变现的,既然是自性变现的,那也可以说都是诸佛如来的化身,我们可以不反对这个说法,可以接受。印度教里虚空法界一切众生都是大梵变化的,我们也会点头,也不反对。基督教里面所讲的,都是上帝造的,都是上帝的化身,我们也点头,也不反对。我们了解名词术语不一样,形相不一样,是「为利众生入诸有」,是自性的随类化身。自性,你说他佛,行!说他菩萨也可以,你说他是主、是上帝也行,「名可名,非常名」,佛教我们教得好,不要执著名字相。马鸣菩萨教我们学佛,听经闻法,教我们三个原则:「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你闻法听经,你就会有悟处。凡夫虽然天天听经闻法,不开悟,什么原因?著了相,著了言说相,著了名字相,著了心缘相,总是不开悟。听了之后,还是用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去解如来所说义,都解错了。将佛无分别心里面真实智慧,我们拿到手中都变成妄想分别执著。正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佛在经上才说「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这个智是世间聪明智慧,佛经里面讲世智辩聪,他不解佛所说义。那我们想想,我们今天是用什么样的心态来接受佛法?如果我们用世智辩聪,肯定把佛的意思错解了,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当然就做错了,一错到底,回不了头来。为什么会犯这种错误?不相信佛法,也不解佛法。怎么说不相信?不肯依教奉行就是不相信,信的人哪有不依教奉行的道理。由此可知,什么叫信?把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放下,这个人是真正信佛。因为他真正明白了,妄想分别执著是错误的,无量劫到今天我都用妄想分别执著,用错了心,这是妄心。我信佛菩萨,我就接受佛菩萨的教诲,这是我们学佛入门的第一步。我相信佛菩萨的教诲都是自性本具般若智慧,信佛菩萨就是信自性,这些言语文字是从自性里头流露出来的,信自己。这才是真正信自己,自己的真如本性。
为众生示现,示现干什么?『说法劝善令成就』。诸佛菩萨,觉悟的人、明白的人,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帮助大家成就,帮助大众成佛,他是来干这个事情。说法就是经中常讲的「为人演说」,口说法,身也说法,身做出来给别人看,做个好榜样、做个模范是身说法,念念为一切众生是意说法,身语意三业都在说法,说法永远没有中断。有言说是在说法,没有言说静默的时候还在说法,三业劝勉一切众生,成就一切众生,永无间断。「劝善」这个意思是广义的,成佛,善才达到究竟圆满,没有成佛这善不圆满。没有见性这个善是靠不住的,会退转,会变化的,善会变成恶,恩会变成仇,没有见性都不是真善。帮助人明心见性那才是真善,见性之后永远不会退转了。佛法里面讲的三不退,见性才得三不退。不仅是位不退、行不退,最重要是念不退,就是他的正念不会再变成邪念,永远能保持正念的人是见性的人,没有见性的人靠不住。此地「说法劝善」,这个经是《华严经》,是大乘圆教,所以此地讲说法劝善的标准都要依据大乘圆教。圆教最低的位次是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所以此地劝善的标准也要定在这个地方,才对的。「成就」这意思也很明显,成就四十一位法身的果位,不是普通的成就,普通的成就不能放在《华严经》。
但是我们是凡夫,而且是业障非常深重的凡夫,我们今天听了经应该怎么学法?先从发心学,把我们所知道的尽心尽力的去做到,落实在我们生活当中。你的智慧,你的慈悲,从哪里表现?在为社会大众服务当中表现。菩萨入诸有是指十法界,我们做不到,但是我们可以从等流、相似里面去体会。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也是诸有,我们要发心为他们服务,我们要发心帮助他们觉悟,帮助他们真正明了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消除种族之间的隔阂,消除宗教之间的误会,这就是大慈悲。我们今天融合宗教、团结族群,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的落实。不是只在讲堂里面我们这样讲讲就算了,要把它做到,这才真正能够消除一切众生的灾难,消灾免难。我们要问,这么做能行吗?能消得了灾吗?我们说能,凭什么?世出世间法都有理有事,它的原理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一切法从心想生」,这是根本的原理。我们明白了,劝导一切大家都往善的方面想,都往好的方面想,境界就转变了。最好的一个想法,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皆是诸佛如来,我们念佛的人,所有一切众生皆是阿弥陀佛,哪有不能转业报的道理?
在行门科目里,我们净宗提倡的「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愿」,圆圆满满的落实了。我们对父母孝顺,对佛陀尊敬,我们对其他宗教同样的孝顺,同样的尊敬,同样的称赞,同样的供养,同样尽心尽力为他们服务。这是明白人,这是觉悟的人,明白觉悟叫佛弟子。迷人有分别,觉悟的人没有分别;迷人有执著,觉悟的人没有执著;迷的人心不清净、不平等,觉悟的人心永远是清净平等的。清净能够净化一切不清净,平等能够摆平一切不平等,就看我们自己怎么做了。《华严经》的好处是经文长,诸佛菩萨以种种方便来教导我们,启示我们。这一段听了没觉悟,不要紧,后面还有,文长得很。只要锲而不舍,总有开悟的机缘,总有开悟的时日,这是这个经的好处。所以一门深入,长时间的薰修,非常重要!今天时间到了,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