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一一讲)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211
请掀开经本,日天子长行第四句:
【净宝月天子。得修一切苦行深心欢喜解脱门。】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为我们提示,「修一切等者,以智导悲,为物受苦,故深欢喜」。注的文字不多,义趣都表达出来了,这正是我们现前应当学习的。「苦行」,特别是在我们这个世间,这个世间苦人多,我们永远要记住。世间聪明人很多,有智慧的人很多,都知道社会贫富不均,距离太大,这总是社会动乱的根源,这些事相确实是被他们看出来了。可是如何来挽救?这个事情说来就不容易了,如果不能够示现与一切苦难众生同甘苦、共患难,就很不容易达到社会稳定的希求。古圣先王,在上古的时候,帝王、诸侯跟人民生活差距不大,所以中国历史上都赞叹三皇五帝,他们的政绩,他们的德行,永远是后世的好榜样,可是后世人疏忽了,说起来很敬仰、很佩服,而事实上没有去做。在佛法里面释迦牟尼佛与诸大菩萨,我们在经论里常常念到「皈依佛,二足尊」,足是满足、圆满的意思,二就是讲福报跟智慧这两桩事情,佛的福报圆满了。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古人常说「不读华严,不知道佛家的富贵」。我们读往生经看到了,世尊给我们描绘西方极乐世界的富贵,诸佛菩萨是生活在那里。所以如来果地上的富贵,不但我们人间不能比,天上也找不到。佛法提到天人的富贵,大梵天王,更高的摩醯首罗天王,他们那种富贵,我们在《无量寿经》上看到,连西方极乐世界下下品往生的平民都不如。
可是佛菩萨在我们这个世间,应化教导一切众生都崇尚苦行,我们想世尊何以不以王子的身分来教化众生?无论从理、从事上来讲,都可以这么做法。维摩长者示现的是在家佛,释迦牟尼佛为什么不现个在家佛?这是什么意思?《行愿品》里面所说的「代众生苦」,这个意味深长!他那种苦行是为众生的,所以他示现出家,示现修道苦行。诸位都知道八相成道,为一切众生作斯示现,令一些苦难的众生、未曾修福的众生,看到佛的形相,也能够相信自己有得度的机缘;如果佛要示现王子身分来推行教学,受惠的人就少了,这些贫贱无福的人不敢接近佛陀,就像贫贱之人看到富贵人不敢接近,一个道理。所以佛示现和他们同样的贫贱,他们看到欢喜接近,这叫代众生苦,『修一切苦行』。我们凡夫看到他苦,生活太苦了!可是佛菩萨自己没有觉得苦,反而『深心欢喜』。佛在经上给我们说,凡夫享受有五种:苦乐忧喜舍,有这五种;身有苦受、有乐受,心有忧、有喜,身心暂时停住苦乐忧喜,这个状况叫舍受。舍是暂时的,不是永久的;永久的就叫三昧,叫正受;它是暂时,不是永久。譬如四禅天人、四空天人,他是舍受,四空天到了极处,非想非非想天,他舍受的时间多长?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八万大劫,这个时间不可思议。诸位要晓得,一个大劫是一个世界的成住坏空;换句话说,世界成住坏空八万次,他还保持他的舍受。可是八万大劫之后,他的定功会失掉,失掉又恢复苦乐忧喜,又搞这一套,脱不了六道轮回。
佛将这个事实真相给我们说出来,这个事实真相世间所有的宗教家都没说过,只有佛把这个事实给我们说出来了。所以我们要发心求正受,正受是诸佛菩萨的享受,那里头是真乐!西方极乐世界这个乐,诸位同修要记住,不是苦乐之乐,苦乐之乐是相对的;西方极乐世界那个乐是绝对的,不是相对的,它是五种受统统没有,那才叫真乐。所以苦乐之乐不是乐,不是真的,佛家叫坏苦,乐是坏苦。所以讲苦苦、坏苦、行苦,这才说三界统苦,这个三界包括无色界天。此地「深心欢喜」,这是真乐。所以深心欢喜,我们绝不能够把它错解了,法身大士才有,四圣法界里面有这个欢喜,还说不上深心,加上深心这两个字,决定是法身大士,一真法界里的人才有。从这一句我们就能体会到,净宝月天子,这是日天子,不是凡夫,不是真的在修一切苦行,示现!表演给我们看的,是诸佛如来的化身,决定不是凡人。所以在这个经上我们看到,每一个出席华严海会的大众,统统都是诸佛菩萨化身,真的是应以什么身得度,佛菩萨就示现什么样的身相,观察众生的根机,哪一个法门可以帮助他开悟证果,就给他宣说哪一个法门,随类化身,应机说法。我们今天虽然没有这个智慧、没有这个能力,还是要学,总不能说不学了,尽量要学得像,要懂得观机。我们要应机说法,不但要应机说法,还要随顺一切众生根性,我们想想应当用什么样的身分?我们不能够变化身的形状,但是换个身分是可以的;在某一种场合用某一种身分,用得很恰当,就能够得大众欢喜心,与一切大众从心理上取得共鸣;说法契机,这才能真正令一切众生得殊胜的利益。
世间人认为这是苦行,一切苦行是世间人看到的。佛菩萨绝对没有苦乐的念头,为什么?佛菩萨无我。众生为什么有苦乐?众生有我,有我你就要受苦乐忧喜,没有我,诸位想想苦乐忧喜谁受?所以佛菩萨是示现,决定没有受。示现凡夫,示现乞食,其实佛菩萨常住一真法界,常住寂光净土,这是事实真相。诸佛的常寂光净土,跟我们凡圣同居土是一不是二,凡圣不隔毫端。所以华藏世界在哪里?极乐世界在哪里?我们这个地方就是,你为什么见不到?你的念头没转过来,就好像我们看电视在电视萤幕里头,极乐世界也在这个萤幕里面出现,娑婆世界还是这个萤幕出现,频道不一样,我们拨频道就是转变。我们今天是轮回心,所以把一真法界,把华藏、极乐变成我们现在的苦世界,我们现前是这个状况。如果把轮回心转变成菩提心,这个画面马上就变了,就变成极乐世界,就变成华藏世界。相是虚幻的,不是真实的,相是随心转变的。江湖上看相算命的人都会说「相随心转」,你要好相你要先起好心,心好相就好。所以我常讲心善、性善、行善,心是真心,心就善;真心善,妄心就不善。我说的性不是本性,本性是真心,我讲性善这个性是习性,习性里头有善恶,习性是佛家讲的识;本性是本有的,习性是修德。落实就是行善,我们的行为就善了。
佛给我们说善的标准,凡是为利益一切众生,这个行是善的,凡是为利益自己,这个行是恶的,佛家善恶标准定在此地。你要问为什么佛要这个定法?他很有道理,因为为我,决定有自私自利,决定有贪瞋痴慢,决定引发我爱、我见、我慢、我痴,相宗里面讲「四大烦恼常相随」。只要有丝毫的我执,执著有我,你决定是四大烦恼常相随,我爱就是贪,所以佛说这是恶。你的念头,心的念头上有我就是恶,这是根本的一个恶念,所有一切恶法都从这个念头生起的。诸佛菩萨没有了,没有恶念才是个善人。大乘经上常常念到「善男子,善女人」,我常常讲经一再重复提起这两句,经上说的善男子、善女人,我够不够资格,是不是其中一分子?仔细读读佛经,摇摇头,不是!尤其是大乘经,为什么不是?我们还有我执,还有妄想分别执著。所以大乘经上,尤其是《华严经》上,佛称的善男子善女人是指谁?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才是善男子善女人。华严会上众生的机感,清凉大师为我们说了十种,十种里面包括我们在内,我们是属於「远为」,不是当机,当机是法身大士。远为是什么?给我们阿赖耶识里种一点华严的种子。我们读诵、听讲,心里面生起敬仰之心,这是阿赖耶识里头下种子。
可是我们这些众生里面,不能说没有善根深厚的,无量劫来常常修学这个法门,这是经上讲的善根福德因缘深厚。这样根性的人,虽然妄想分别执著没放下,如果他遇缘殊胜,善导大师讲得好,他是在《观无量寿佛经》注解上讲的,讲到「九品往生,总在遇缘不同」。我们将他这句话意思引伸来说,我们有缘分读到《华严经》、听到《华严经》,能不能契入佛的境界?也是遇缘不同。如果根性好的人,根性好的人读诵感动得深,所以我们有时候听人家讲,也有时候自己见到,读经、听经的人感动得嚎啕大哭,感动得衣毛直竖,这什么缘故?过去生中的善根显示。佛在《无量寿经》上讲过,这个经是我们常常读诵的,如果善根福德真的厚,他这一感动,他就回头了,他就省悟过来。能够常听,不间断的听,这个薰习的力量就大,使他善根福德将成熟还未成熟,遇到这个因缘把他成熟的机缘提前,这是可以做得到的。所以诸佛菩萨为众生示现,从来没有中断过,从来没有休止过,只是没有人提醒我们,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茫然不觉,大好机缘当面错过,这是我们自己的过失,不能怪别人。
可是缘,实在讲是第一个因素。现在经典流通得很普遍,不难得到,但是得到之后看不懂,看不懂就不想看,这缘就断掉,这种人占大多数;看不懂还是要看,这种人少数。一遍不懂两遍,两遍不懂三遍,古人说「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我们的根性不如古人,一千遍不行,还是不懂,加十倍一万遍,再加十倍百万遍,你准开悟。我怎么敢断定你一定开悟?因为你心定了。诸位要晓得,真智慧是从定心里生的,只要你肯一门深入,长时间的薰修,哪有不得定、不开慧的道理?今人不能开慧、不能得定,是修得太多,贪心,贪多,谚语所谓「贪多嚼不烂」。不是他不用功,他也很努力、很发愤、很用功,全是凡夫知见,全是轮回心,所以入不了佛的境界。诸位要知道,无量法门我们专修一门也是苦行,人家学那么多,我们才搞一样,好像比人都不如,也是属於苦行。可是你要苦到底,你才出得了头,不成三昧,不开智慧,不得解脱,决定不放弃,这个人走的是成功之道,是成佛之道。这个法门学了一段时期不行,再换个法门,常常换法门到最后就是一门都不能成就,为什么?心是乱的,情绪是乱的。诸位要记住,定於一就成功,哪个法门都一样。这个我们在《华严经》得到证实,你看看每一位善知识他们所学的法门不一样,这一段讲日天子,举了十一个人做代表,十一个人每个人修的法门都不一样。前面我们读过知足天王、时分天王、三十三天王,这是大的族类,不同的族类,每个族类里面至少给我们举出十尊,有的时候十一尊,族类里头又有族群,各个所修行的法门不一样,让我们从这个地方体会,「法门平等,无有高下」。
要怎么样才能成就?不要忘记一切苦行。一切苦行里最重要的一个暗示,决定不能贪图世出世间的乐受,为什么?增长贪心。我们要断的是贪瞋痴慢,如果这个外缘会助长我们的贪瞋痴慢,这就坏了。所以在我们这个世间,无论世法、佛法,苦行成功的人多,在苦难当中能够奋发努力向上,这能出人头地;你再看看富贵人家的子弟,在历史上能出人头地的人太少了,不是没有,不成比例。英雄豪杰都是在苦难环境里面磨炼成的,这是我们这个世间人的根器。所以诸佛菩萨应化在这个世间,示现苦行占十之八、九,这就说明这个世间苦人多,富贵的人少。所以示现富贵身分的,这样的佛菩萨比例就占少数,还是要示现,为什么?要不示现,富贵那一类的众生度不了。所以佛法到末法时期,《法华经》上说得好,末法时期要弘扬大乘,什么原因?大乘的思想是开放的,民主自由开放,与这个时代相应;小乘是封闭的,非常适合古时候封建的时代,所以那个时候小乘发达。在现前这个社会,你要叫人严格的持戒,给他许许多多规矩约束,他一看就害怕了。我初学佛的时候,我有些同事长官看到佛教里头,那个时候我带了一本《沙弥律仪增注》,很多同学看过,他们一翻,「这还得了!动不动就有罪,这不能学」,不契机,看到就吓死了,赶紧退出。这些人要给什么给他看?给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给他看,他一看,「这个行!这个我也可以」。就在我们这个世间,佛的正法、像法、末法根机都不相同,所以你一定要懂得,现在人他想的是什么,他念的是什么,说的是什么,做的是什么?你统统都要明了,然后你帮助他才能够契理契机,要他欢喜接受。在现代社会,如果我们说佛教是宗教,排斥的人就多了,世间信仰宗教的人很多,凡是信仰宗教的人都跟你画一道界限,「我们信仰一个宗教,信仰一个神,决定不能夹杂,决定不可以叛变」,跟佛法永远这个缘断掉了。佛在经上讲,这个缘稀有难逢,宗教不难逢,得人身就有机会接触宗教,佛法不容易,百千万劫难遭遇。
一定要有慈悲心,要修一切苦行,苦行就是忍耐,忍就苦;要恒顺众生,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就是一切苦行。所以我们首先要认识清楚,佛法是佛陀的教育,是佛陀的教学,就整个《华严经》来看,非常清楚,非常明显,这里面所说的就是现在西方人所讲的多元文化社会教育。我们用现代的观点,来给释迦牟尼佛定位,他在这个社会是什么地位,是什么身分?他不是神,他也不是仙,他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家。一生牺牲奉献,做一个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模范工作者,这样让所有的宗教徒都没有界限,都有机会来接受释迦牟尼佛至善圆满的教学。这是应机说法,这是佛家常常讲的普度众生。四弘誓愿第一条「众生无边誓愿度」,众生无边是无量无边,这里头不分族类、不分族群、不分宗教、不分国籍,平等的得度。度是什么意思?用现在的话是服务,我们对他们平等的服务,决定没有差别。服务里面最重要的一个项目,帮助他彻底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明了宇宙人生真相的人,我们称他作佛、称他作菩萨,所以佛菩萨是明白宇宙人生真相的人。不了解事实真相,我们称他作凡夫。凡夫也是人,佛菩萨也是人,一个对事实真相明了,一个对事实真相不明了,我们说清楚、说明白了,一切众生都欢喜接受。佛法确实是这么说的,我们没有说错,没有会错意。
我们要学佛菩萨,在今天社会尽量要降低自己生活水平,为什么?表演给别人看,生活水平降低不是不能过日子,一样过得很幸福,过得很快乐,过得很美满。与大众相接触,也能够随缘,绝不固执。我在早年学佛,辞去一切工作,跟忏云法师在埔里住茅蓬,忏云法师是个持戒的法师,戒律持得很清净,他老人家持午,晚餐不吃,我跟他住在山上,生活跟他完全一样。我持午,没有上山之前已经就有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以后我离开他那里,到台中跟李炳南老居士学教,我才晓得李老居士的生活比出家人还要简单。我们出家人早晨还吃一餐,他早餐也不吃,他一天吃一餐,我们出家人比不上他!所以我跟他的时候我就试试看,再进一步跟他学,我把早餐那一餐省掉,我到第八个月才告诉他,我说我现在也一天吃一餐。可是我的一餐比老师吃得多,他一餐小馒头一点点大两个,我要吃三个。他一天生活费用,在那个时候台湾钱两块钱,我一天生活费用要三块钱,那个时候台湾钱跟美金兑换一比四十,一块美金换四十块台湾钱;换句话说,李老师的生活,一个月只需要美金一块半,不容易!他不是没有钱,他收入很好,当时他是奉祀官府的主任秘书,待遇很厚。奉祀官是孔德成,孔老夫子的后代,奉祀官在台湾政府相当於部长,他的主任秘书这个地位就很高了,他拿薪水,还兼几个学校的教授,所以他有很好的收入。他除了这一点生活费用之外,所多余的钱全部捐出来做慈善事业,一分都不存,修一切苦行。他苦到什么程度,我们从旁边只看到这么一点,老人家往生之后我们看到,内衣全是补的,他自己补;袜子是补的,没有一双好袜子,底全是补的。现在他有一个纪念馆,都陈列在那个地方,大家都能看到。一分钱的积蓄没有,可是李老师一天到晚欢欢喜喜,见到人都笑眯眯的,他快乐得不得了!真的是深心欢喜。我们跟他坐在一起如沐春风,感受他的磁场,不说话也愿意跟他多坐一段时间,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这就是修一切苦行。
我跟他,那个时候从忏云法师那里学了一点习气,也很严格,老师把我叫去,他说:你不行。我说:怎么不行?他说:你是小乘,你可以自度,不能度众生。我说:那要怎么办?要随缘。晚上有人请李老师吃饭,李老师带我一道去,叫我坐他旁边,随缘,跟大家结缘,不要执著。我这才明了,原来菩萨是这种做法的,一定要跟众生结缘,你才能广度众生。他说有一些特别是初学佛的人,在社会上有身分地位的人,他对於佛教情形不是很深刻的了解,他只有这个时间,有时间很诚敬的请你,你要不去,说你摆架子,你瞧不起他,人家得度的机缘到这里就断掉了。你为了你自己戒律清净,你这是自私自利,把人家法身慧命的机缘断掉了,你不是菩萨。我们这才恍然大悟,才知道佛法里最严格的戒律都有开遮持犯,它是活的,它不是死的。所以你一定要懂得机缘,什么时候、什么环境自己应该要怎样做,要有智慧,这不是感情。以后我们在大乘经上读到,「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所以才晓得大乘法,为什么法华会上佛要嘱咐末法时期要弘扬大乘,我们才懂得,唯有大乘才契现代人的根机,与现代人的想法比较接近。可是自己,自己修学要培养自己,不从苦行当中你决定出不了头来;自己一定要用苦行来磨炼自己的身心,把自己的烦恼习气磨掉。特别是忍辱波罗蜜,有不少人肯修,忍不过,忍不过就把自己前途毁掉了。佛在《金刚经》上教导我们,「一切法得成於忍」。
所以学佛首先要建立一个正确的观念,哲学家所讲的人生观、宇宙观,如果这两种观念正确,菩提道上就一帆风顺。人生观,我这一生活在这个世间为一切众生服务、为广大的社会服务,决定不为自己,这是佛菩萨的人生观。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个法身,大乘经上常讲「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这是佛菩萨的宇宙观。这个看法决定正确,完全没有错误,我们首先建立这个正确的观念,这个观念引导我们一生,我们展开经卷自然正解、正知、正见,落实在生活上是正行,菩萨行。新加坡的道场许多同学们赞叹,我并不满意,为什么?距离佛的标准还差得远;但是可喜的,确实是向佛菩萨教诲去做。所以李居士理念之中,居士林跟此地净宗学会,不是为了这个道场,如果说我们今天为新加坡净宗学会、为新加坡居士林,错了!也不是为这个地区,是为什么?是为整个世界建立一个佛法修学道场的样子,他找我来,我才肯住在这个地方。如果你是为你一家,我不会来;你是为你一国,我也不来;你为全世界,那我一定要来。所以净宗学会是全世界净宗学会的榜样,居士林是全世界在家居士修学的榜样,这个理念是正确的。李居士跟我同一个认知,同一个想法,同一个愿望,我们这才密切配合,我们尽心尽力在做。二十多年前我想到弥陀村这个念头,到新加坡讲经我提过几次,李居士听到了,他就要发心去做,我只是说说而已,他就真发心要干,找地方计画要怎么做法。最初初动的时候,就是居士林旁边那栋大楼,没有谈成;这才找到杨厝港这个地方,现在也不成功,日本人占据不肯放弃;最近「唐城」,又找到了。我们是一个什么心态?一切佛菩萨安排,能够搞成功,一切众生之福,我们要尽心尽力为大家服务。搞不成功,众生没有福报,我们自己有福,为什么?省事,就不要那么样操劳。众生没有福,我们自己有福;众生有福,我们自己要操劳。所以一切佛菩萨安排,不要自己操一点心。当然我们也祝福一切众生能得佛菩萨的护念,能够得到一切善神的拥护,消灾免难。我们不怕辛劳,再辛苦我们也欢喜去做,这叫学佛,这叫学菩萨;学佛菩萨的生活,学佛菩萨处事待人接物,学佛菩萨为一切众生服务。牺牲奉献是世间人讲的,佛法里头有没有?没有。为什么没有?牺牲奉献,有我才牺牲奉献,无我谁牺牲奉献?佛法把我执、法执都放下了,还有什么牺牲奉献的?所以牺牲奉献里头不干不净,佛法才是真清净。
『净宝月天子』,他给我们做示范,这是诸佛如来示现,为一切众生修苦行。这个话诸位要听懂,为一切众生修苦行,是众生眼里面所看的。「深心欢喜」这一句是双关语,这里头意思很多,就诸佛菩萨来说深心欢喜,凡夫看到他一切苦行,两个不同的境界,这是一个说法,是就凡圣二边来讲的;如果就凡夫这边来说,凡夫看到佛菩萨的生活行持也能够生深心欢喜,这个深心是决定没有疑惑,对於佛菩萨信得过,这个深心指这个意思,欢喜接受佛菩萨的教诲。由此可知,深心欢喜有程度上浅深差别,这个差别很大,我们一定要懂得。我们学佛,如果得不到法喜,就很容易退转。为什么得不到法喜?没有能够真正了解佛法,也就是说缺乏正解正信,所以你得不到法喜。正解、正信,我们中下根性的人决定在多闻,所以不能多闻,就没有办法成就自己的正解、正信,没有正解、正信就得不到法喜。多闻从哪里来?一定要自己发心多读,多讲解,多研究讨论。讲解、研究讨论就是古人讲的参学,我们讲给别人听,讲给别人听就是自己学习的心得报告,报告完了之后向听众请教,请教不是几句客气话,认真向人讨教。所以我们的学习不够,没有认真向听众求教,只是在台上讲几句客气话而已,请大家批评指正,下台之后就永远不相干了。时时刻刻要向人请教,下台之后,当然散会了,人家要赶著回家去休息,无论在什么时候见到,在什么处所见到,都亲切的向人家请教。上一次,前几天,你听我所讲的有没有疑问,我哪些地方讲得不妥当?要亲切去问,人家才肯说。否则的话,我们听到背后批评,他跟别人在一块批评,哪个人哪个人怎样,当著我们面非常客气、非常恭敬,我们不能得利益。所以要多多向人请教,真心向人请教,我们才能得利益。
实在没有人,怎么办?我们今天还有一个好办法,你们每位同学每一场讲演都录相,回来把自己录相带好好的看看,自己批评自己,这是个好办法,没有人批评,自己来批评。这个方法过去没有,过去没有这个条件,现在我们道场有这个设备、有这个条件,所以希望大家不能错过,务必使我们的道业、学业,我们不敢讲天天有进步,至少要达到月月有进步。一年十二个月就变十二个样子,能住在这个地方二、三年,就有很大的成就。机缘可遇不可求,一定要抓住,学习的机会也跟开经偈所说的一样,「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们有一天的时间,这一天决定不能让它空过,要好好的把它抓住。今天时间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