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九讲)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199

请看三十三天长行第十句:

【智日眼天王。得开示一切诸天子受生善根俾无痴惑解脱门。】

『智日眼』,从天王德号当中,我们能体会到它的含义。他修学的法门是『开示一切诸天子』,他是忉利天主,三十三天的天主,就他接触群众这一方面来说,这是诸天的天人;「诸天」都是指三十三天,可是这个意思要引伸,那就是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受生善根』,要能到『无痴惑』,这就解脱了。解脱,不但是脱轮回,而且脱十法界。我们读到这一节的开示,一定要落实在自己的分上,我们才能得到真实的受用。清凉大师注解的不多,但是注得非常之好,是给我们很好的提示。他说「开示等者」,开示什么?「受生善根」,受生的善根就是「念佛力」,这三个字我们要特别留意。「开示令不迷惑,则去放逸而进修」,我们今天念佛功夫不得力,毛病确实就在放逸;放逸是不认真做,每天依旧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这是什么原因?迷惑,原因在这个地方。

死生大事,特别是在六道轮回里面这些众生,因为忉利天也在轮回之内,他是欲界第二层天,并不是究竟,天人也有寿命尽的时候,寿命尽了之后怎么办?我们在佛经里面看到很多,往上升的人少,往下堕落的人多。这个道理,我们在佛法稍有涉猎都能够明了。六道众生烦恼习气重,造恶的机会多,造恶的力量也大;修善,虽然有机会,往往会错过。《百法明门论》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烦恼心所,恶心所有二十六个,善心所只有十一个,当然是恶念多、善念少,一定的道理;恶习气重,善习气轻,善抵不过恶。所以世出世间的大圣他们明了,大圣人他出现在世间为众生做些什么?几乎无一不是教学,一生都奉献在教学上,过著世间最清苦的生活。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法?做示范。世间人之所以不能觉悟,这么严重的烦恼,就是因为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放不下。佛做一个榜样,孔老夫子也做了一个榜样,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统统放下,做给你看,以身作则。真的做到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给世间人做好样子。他们不是没有能力赚钱,不是没有能力过好生活,如果那么做,我们看了不会觉悟,会迷得更深,迷得更广。他这个就是大慈大悲,让我们看了,再听他的教训,会认真的去想一想。想明白了,想通了,自然就相信,就能够依教奉行,我们自己才能得救。

「受生」就是世俗人讲的投胎,善根去投胎好。什么是善根?佛在经上常说的无贪、无瞋、无痴。果然能够断贪瞋痴慢,这个善根受生至少也是阿罗汉果,不在六道受生,到四圣法界受生,我们一般人讲他证果了,修行证果。他修的是什么行?断贪瞋痴慢,这叫善根。如果是不善根,那就麻烦大了。不善根在世间修福是生天,你修福报是生欲界天,你修禅定,你生色界天、无色界天,都出不了六道轮回。诸位想想,修多大的福报才能生天享天福?我们在人间看到,人间有大福报的人,比起四王天的福报差远了,比忉利天更不如,我们都要懂得,那还不是善根,那是属於福德。福德,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说得好,「此事福不能救」,此事就是生死大事。由此可知,善根可贵!心善、意善、行善,念佛决定得生净土。天王为大众开示的,天王是诸佛如来示现的,不是凡人。诸佛菩萨念一切众生,决定是给他得究竟乐,离究竟苦,佛菩萨的心。我们智慧能力虽然达不到,但是不能没有这个心,这个心就是大菩提心,这个心就是佛心。用佛心来学佛,当然就容易成佛。我们今天学佛,为什么这么样的艰难?我们用轮回心学佛,起心动念都是想著自己的利益,从来没有想过别人的利益,而是如何把别人的利益变成自己的利益,天天想这些,动这个脑筋,打这些主意,这是造轮回业,这里面贪瞋痴慢疑统统具足,这念头、行为里面,十恶业也统统在其中,我们没有觉察到。换句话说,从来就没有想到过这个事情,而以为自己学佛学得不错,以为自己将来能往生。如果问你,凭什么往生?几句话就把你问住了。

真正要培养自己受生的善根,不能不认真努力学佛,要学得像一尊佛。佛在经上教我们做的,我们今天大家都受持《无量寿经》《无量寿经》上所说的,佛教给我们做的,我们做到没有?佛教给我们不能做的,我们违犯了没有?天天要反省,这才叫学佛。在朝暮课诵里面,我们特别选第六品四十八愿做为早课读诵的经文,每天早晨念一遍。念它干什么?念它的目的在学习阿弥陀佛发心,他发的什么?念念为众生,没有一念为自己,我们是不是念念为众生?晚课特别选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为什么选这一段?这一段里面是讲五戒十善,讲得很详细、很明白,都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应该要怎样修学。每天晚课读诵,读诵就是检讨、反省有没有依教奉行,自己到底做到多少?拿这个来衡量自己,我们这一生能不能往生,自己就清楚了,不必问别人。往生的品位,我在讲经的时候跟大家说过,你能将佛陀的教诲百分之百做到,你是上上品往生,不是凡圣同居土,实报庄严土的上上品往生。你要是做不到,往生就没有把握,这一生只有修一点福,跟阿弥陀佛结个缘,要想超越六道轮回这一生就没分。修福到什么地方去享福很难讲,来生能到人间来享福吗?想想看作人的条件够不够,作人的条件是上品的五戒才行。儒家讲的五常:仁义礼智信,这五个字也要做得很圆满,至少也要达到九十分以上,来生不失人身。如果这五个字我只做到一半,可以达到五十分,来生得人身是一个问号,决定靠不住。

所以你修的福到哪里去享?我们今天看到许多人养的宠物,畜生道享福;往生到鬼神道里面,饿鬼道里头享福,很多很多。佛在《楞严经》里面告诉我们,现在这个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那些邪师都有福报,没有福报他哪有那么多徒众?哪有那么多的势力?这些人到底是些什么人?佛法里面讲妖魔鬼怪,妖魔鬼怪里面去享福,福享尽了必定堕落。这些事情,我们过去生中已经经历无数次,这一生难得又得个人身,得人身的时候有隔阴之迷,过去生中的事情都忘光了。几时我们要得宿命通,就会把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的事情都会想起来。阿罗汉有宿命通,佛讲经讲到地狱状况,阿罗汉听了之后身上流血汗,他想到过去在地狱里待的那个状况,听到地狱这个名词还心有余悸,还吓得一身冷汗。我们是把它忘得干干净净,忘光了,所以现在敢造恶业,不知道果报的可怕。

培养善根,我们实在是很想,可是就是没有办法克服自己的烦恼,没有办法断除自己的习气。这桩事情,佛知道,菩萨也知道,佛菩萨用什么方法来帮助我们?讲经说法,不断的提示自己,警告我们。我们的劣根性实在是太重,遍数少了不管用,给我们讲一千遍、一万遍,我们还是不肯回头,那怎么办?十万遍、百万遍、千万遍,这才回过头来。所以世尊为我们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听经闻法三、四十年回头的,我们在历史上看到真的很多;四十年回头多,三十年回头就没有四十年那么多,二十年就更少,十年就更少了。十年能回头是上上根人,二十年能回头是中根人,三、四十年回头是下根人。但是诸位想想,到什么地方去找闻法的机会,能够三、四十年不间断,找不到。这是大福报,大因缘,你前生修得好,你才能够有这么长的时节因缘薰修而不失掉。哪有人是听个一部经、两部经就开悟,就成功,没有这种人。所以李炳老当年在台中教我,跟我说过好几次,讲经说法跟大家在一起同学,一定要在一个地方,时间要长,他表演给我看了。他在台中讲经说法三十八年,所以得利益的人多,在一个地方三十八年不间断,这个地方闻法的机会殊胜。这个地方讲个两年、三年就没有了,两、三年当中,现在众生他有什么成就?听了三年经,三个星期不听,完全恢复原状,就是佛法薰习的时间太短暂,不管用,抵不过烦恼习气。尤其现在社会这种烦恼的诱惑,你没有甚深的定慧,禁不起诱惑,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立刻就退转,不只退转到原地,退得更深。我们知道这些事实状况,才知道这个东西可怕,才知道修学机缘的可贵。

唯一的办法是什么?自己学讲经,天天讲,不是劝别人,是劝自己;别人是旁听,自己真正是学生。没有人讲,我们自己讲,求三宝加持,天天劝自己,劝上几十年就真的觉悟了。逐渐逐渐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里面得一点自在,随缘就自在,不再起心动念,不再分别执著。总要几十年时间的薰修,因为外面五欲六尘、名利的薰修力量太大了。我们一天不读经,一天不研究讨论,立刻就迷惑了,哪来的善根?诸位想想,佛家讲最低的善根,於一切法不贪、不瞋、不痴,我们细细想想,我们做到了吗?一条都做不到。中意的起贪爱,不中意的起瞋恚,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是愚痴;与人接触的时候,贡高我慢,自以为是,天天犯这些毛病。每天读经,自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经上的教诲完全相违背,这怎么能成功?自己一定要晓得,这个机会太难遇到,开经偈里面说「百千万劫难遭遇」,得人身还容易,得人身、闻佛法就太难太难了。尤其是闻净土法门,清朝初年彭际清居士讲得好,「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然后我们晓得什么最宝贵?得人身、闻佛法最宝贵,没有比这个更重要的,没有比这个更宝贵的。只要把这一条抓到,其他统统放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放下是心里决定不罣碍这些东西,重要是从心上放下;事上放下,心里放不下,不管用;要从心地上放下。我们这样才不迷惑,不迷惑你就会认真、就会努力,你不会放逸了。我们的大毛病,放逸是大烦恼,这随烦恼就是大随烦恼。

「放逸」,用在我们修学上,不是真的认真努力,随随便便、应付应付。这样的心态,这是欺骗老师,欺骗自己,欺骗诸佛菩萨,欺骗祖师大德,我们干这个事情,还自鸣得意,我还学得不错!经典天天读,天天深入研究探讨,把我们自己的毛病找出来,这就是开悟。悟了之后要起修,把这些毛病修正过来,这叫修行。毛病习气还在,没有修!纵然明白了,有解无行还是不能成就;不但不能成就,造罪业。清凉大师讲,「有解无行,增长邪见;有行无解,增长无明」。所以善学的一定是解行相应,定慧等学,这才能成就,成就我们的善根。诸位总要记住,五欲六尘、贪瞋痴慢一定要放下。一般人讲放下很难,难在什么地方?你已经养成这个习惯。什么习惯?造恶业的习惯,现在一下叫你不做,你感到很难过。这就是古人所说的,修行人要把「生处变成熟处,熟处变成生处」。熟就是已经养成习惯,我们要把它生疏远离;佛法,我们没有养成习惯,很生疏,我们加功用行努力,从这个地方把它培养成习惯,我们才有救,才真正把这个机会抓到了。无量劫来稀有难逢的机会,我们把它抓住,真正有警觉心。这一生时间不长,我们修学佛法的机缘更短,抓不住,空过了,下一次再遇到又是无量劫之后。千万不要想错了,「不要紧来生还可以接著干」,来生忘得干干净净,来生又去造业去了。我们这一生已经就是糊里糊涂,来生还会明白过来吗?没这个道理!能不能够脱离六道轮回,能不能够了生死、出三界,就在这一生,就在这短短时间当中,你能够抓住、能够掌握住,你就决定成就。生佛实在讲一念之间,一念转迷为觉你就成佛,迷而不觉你还是凡夫。

清凉大师注解里面,「受生善根,即念佛力」「念佛力」三个字是个双关语,对根熟的众生来说,这个念佛力就是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我们怎么知道的?《华严经》到末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是《华严经》。广义的来说,就是念佛教诲,佛在一切经里面对我们的教训,我们要能够「受持读诵,为人演说」,那就是力。你没有力你不能受持,你没有力你不能读诵,你没有力你不能为人演说,这是广义的。从广义来看,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字字句句都是念佛力。这个意思,善财童子参访吉祥云比丘,吉祥云比丘为他开示的二十一种念佛法,具体为我们说明白了,一切法哪一法不是念佛法?天王慈悲为大众开示,「令不迷惑」《弥陀经》上讲「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是定,心不颠倒是慧,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要福慧具足。在这里我们做个总结,最重要的善根,我重复一句,以纯善之心处事待人接物,以纯善之意、以纯善之行帮助一切众生,这才能够自度度他。决定不能造轮回业,决定不可以堕三恶道,所以我们常常要反省、要检点,特别是在朝暮二课,我们要与佛相应,不能够与三恶道相应,这才是真正的佛弟子,我们真学佛了。请看最后一句:

【自在光明天王。得开悟一切诸天众。令永断种种疑解脱门。】

佛在《无量寿经》上说,「疑」是菩萨最大的障碍。自在光明天王他得的法门,是『开悟一切诸天众令永断种种疑』。我们在这里看到这两尊天王,智日眼天王开示,自在光明天王开悟,他们的方法,我刚才跟诸位报告,讲经说法。世尊千叮咛万嘱咐,教导我们「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开示、开悟都是为人演说。所以我们发心学讲经为什么?为度自己,唯有发心讲经才有长时薰习的机会。天天要讲,天天劝别人,天天也劝自己;说实实在在的话,是劝自己为主,劝别人是附带的。所以我们对於听众要有感恩之心,他是我成就的增上缘,他不听,我就不讲了,我今天一天不讲,我今天一天薰习断掉了。我们用什么样的心对听众?感恩戴德之心。他不是听众,他是我的老师,是我的父母,是诸佛菩萨,他来督促我的,他来成就我的;坐在讲台上是学生,给老师、给父母提出自己修学报告。到什么时候,你才是讲经给别人听,那是你的听众呢?至少你证得阿罗汉果,登台那是我的听众,我是个讲经的人,才可以。这个关系我们自己在这一生当中修学有没有成就,「我能上台,我会讲经了」,这还得了!道业没有成功,烦恼习气成功了,傲慢成功了。不会讲经的时候,见到别人谦虚,一会讲经了,那个眼睛慢慢长到头顶上去了,目中无人。讲得天花乱坠,果报还是在无间地狱,为什么?烦恼习气叫你堕落。讲经有一点福报,恶报受尽了,将来再得人身,你才去享这个福报。

所以我们学讲经,是用这个方法帮助自己断烦恼,帮助自己不离开佛的教诲,帮助自己不放逸、勇猛精进。学佛的人,如果说是有看不起别人的念头,你不是在学佛,你错了。诸佛如来看一切众生用什么眼光看?「过去父母,未来诸佛」。佛菩萨是这个眼光看一切众生,跟我们不一样。到如来果地就更不一样了,如来果地看众生怎么看法?这是《华严》《圆觉》里头都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瞧不起一个人就是瞧不起佛。这尊佛瞧不起,释迦牟尼佛也瞧不起,阿弥陀佛也没有在眼睛里头,这个罪业够重了,你还会有什么成就!世法、佛法一个道理,佛法里面,普贤菩萨十愿,第一句教我们「礼敬诸佛」,我们天天都在念。所以我讲了千遍、万遍、十万遍、百万遍、千万遍,都唤不醒你,你晓得你的业障习气多重!如果一省悟过来了,这一句你就做到了。你天天念,做不到,看这个人不顺眼,看那个事不满意,你还是被外面境界所转。世间法里面,我们前些时印了《礼记菁华录》,你们同学们都拿到,你打开这部书第一句,「曲礼曰,毋不敬」,毋不敬就是佛法常讲「一切恭敬」「一心顶礼」,就这个意思,我们有没有做到?世间法的圣人,第一句话教给我们。普贤菩萨是出世法的圣人,第一句话教给我们「礼敬」。贡高我慢的念头要息掉,这是自己修学的大障碍,根本的障碍,这个病根不拔除,一生要想成就,佛法里面讲「无有是处」

世法、佛法都从谦虚里头得益,《易经》谦卦里面所讲的「满招损,谦受益」,世法、佛法都一样,只有真诚恭敬谦虚的人他能够得到。骄傲就是满足了,佛菩萨给他东西装不进去,他是满的。像个杯子,你要问人要水喝,你这个杯子是满的,装满东西,水倒不进去,空虚的,那人家的东西就送给你了。人决定不能自满,必须要知道任何人都有长处,有我们做不到的,你能从这方面想,你那个恭敬心就生起来。每一个人都有他的德能,你看人家的长处,每个人都值得我尊敬;你要是看人家的短处,自己贡高我慢心就生起来。所以惠能大师教人,「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他所见到的世间人各个都有长处,礼敬诸佛的心油然而生,只见自己的过失,所以他的烦恼能够分分断,这才能做到真精进。末后这一句,我刚才都是讲开示、开悟,就是自己学讲经的重要。我们是凡夫没有证果,不但没有证果,开悟都没有。要想开悟,要想证果,要想成就,观念一定要改过来。所有的听众,一个人讲好,两个人讲好,几百个人、几千个人讲都一样,所有听众都是自己的父母、师长、诸佛菩萨。我们在讲台上是做学习报告,把态度转过来,我们就会有大受用。

自在光明天王所讲的破疑,破疑信心才能建立,有疑信心就不能建立。我们今天有没有信心?说实在的话,没有。为什么?你真的信佛,你就会学佛;不肯学佛,对佛不相信,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烦恼习气,相信自己的名闻利养,佛教我们放下,不但不放下,还天天在打主意怎么去营求,你哪里信佛?难!不说不知道。我是一出家就讲经,出家这一天就开始讲经,就教佛学院。我的佛法是在没有出家之前学的,出家之后两年我才受戒;换句话说,我讲了两年经。我的法缘很不错,开始讲经,听众就欢喜。我受了戒,到台中去拜老师,老师看到我来了,还很远,指著我,「你要信佛!」我走到他面前给他礼拜,他叫我坐在旁边,他说:你听了奇不奇怪?学佛那么多年,发心出家,又教了两年佛学院,现在受戒回来,叫你信佛。我真的也愣住了。老师才给我解释,难!多少出家人活到七、八十岁,临死还不信佛。不信佛怎么出家?糊里糊涂出家的。给我讲「信」,什么叫信佛?你没有依照佛陀教诲去做,你就是不信佛。信是要去做的,要落实,否则的话你的信落空,那不是真信。到以后我才明白,信里面有解、有行、有证,这个信叫真信。我们今天一般讲正信佛教徒,加上个正字招牌,什么叫正信?正信是信解,信里头有解,不是迷信,你真正懂得佛法是什么,这叫正信。正信还不是真信,怎样才是真信?要有行,你所解的通过实行,证明你解的是正确的。换句话说,你信的、你解的,不能够落实到实际生活之中,那个信不是真信。如果信里面再具足证,这个信才叫究竟信,所以信的程度不一样。我们那个时候,李老师指著鼻子教训我的时候,那个时候的信是属於正信,正信是只得少分的证,不是多分,我们对佛法理解了,理解的深度不够。这是他老人家勉励我,这是真正的爱护,真正的慈悲,真实的教诲。我们是凡夫,成就决定要靠老师,没有老师的指点,经文虽然展开,意思深广无尽,我们看不出来。所以要断疑才能够生信。

清凉大师在注子里给我们说了四个:「疑自,疑他,疑理,疑事」。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里给我们讲六个信:信自、信他、信理、信事,后头加了两个:信因、信果。他这里说了四个,下面说「有多种种」,因果也包含在其中。疑虑重重,所以我们的功夫怎么会得力?疑自,怀疑自己是凡夫,业障深重,这一生没有能力成就,希望来生还有因缘,这是疑自。这个摆在第一个,意义很深。蕅益大师讲信,也是把信自摆在第一条。换句话说,自己能不能有成就,关键就在此。你对自己怀疑,你就不能成就;你对自己有信心,你就决定有成就。相信自己有佛性,相信自己跟一切诸佛如来无二无别,我们那个信从这个地方建立,相信自己能做得了佛。我接触佛法,第一部读的经就是《六祖坛经》,我二十六岁。我读到他老人家去见五祖,五祖问他:你到这里来为什么?惠能大师回答:我到这里来作佛。充满自信心,所以他有成就。如果我们问问诸位同学们,你们来干什么?绝对不会有个人说,「我来作佛」,所以成不了佛!我们再看看《无量寿经》上,世饶王的语气比惠能法师又高太多了,他跟世间自在王说,不但他要作佛,而且要超过诸佛,惠能大师还不敢讲超过诸佛。所以阿弥陀佛成佛了,一切诸佛赞叹他,「光中极尊,佛中之王」,什么原因?信心成就的。你不相信你能断烦恼,不相信你能把习气改过来,那你就决定改不过来,成败第一个因素是信心。《华严》,大论里都说,「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你头一个对自己怀疑。

第二个疑他,他是什么?佛菩萨。佛说的这个真的吗?佛教给我们这样做法,譬如佛教给我们施财,我们财统统布施掉了,真的会得财吗?因为你疑他,所以不敢相信,不肯修布施。佛在经中许许多多的教诲,读了也点头,决定不肯照做,什么原因?疑没有断掉,所以信心浅薄。疑理,世出世间法讲的理太多,到底哪个理正确?哪个理是真的?佛讲的理是真的吗?有理必定有事,理太深太广,事非常复杂,如果理跟事要不透彻,疑怎么能断?怎么能够信自信他?所以我们修学关键,最重要的是对老师有信心,你对老师没有信心,你什么也学不到。对老师有信心,老师能够破除我们疑惑,帮助我们建立信心。所以我们选择老师,哪个老师最好?没有定法,世法、佛法都没有定法。哪一个老师最好?你最尊敬、最信仰的那个老师,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佛门语录里面看到很多,参学的学人遇见一个善知识,当然他们谈话很多,绝对不是像经上记载的那几句话,那几句不是重要的,提示而已。这个老和尚、老法师听了之后告诉他:你的缘不在我这里,你的缘分在某个地方,你到那里去参访哪个人,他会成就你。我们听了都感觉奇怪,这个老和尚能够指点他的善知识,自己不能教他,有本事能指点,那也不是简单人物。他凭什么指点?当然谈话当中很多,你喜欢哪个法门,在佛法这么许多典籍当中你喜欢哪一种,当代这些善知识当中你最佩服的是哪一个。他一说,你最佩服的那个,你的缘在他那里,为什么?他讲的话你不怀疑,你百分之百的依从,你会依教奉行,你就会成就。你到我这里来,既然我不是你第一个佩服的,我有本事教你,你对我有怀疑,你不能够完全依教奉行,我就教不了你,是这么个道理,不是他有神通。我们懂得这个原理,所以亲近善知识是亲近什么人?心目当中最佩服的、最尊敬的。同样一句话,别人给我们说,我们根本不相信,他说我们就一定会依教奉行,就这么个道理。这在一般讲起来,师徒也是缘分,你尊敬他,他爱护你,这对你就真正有帮助。你不尊敬他,他也不全心全意照顾你,成就就难了。但是最可惜的是光阴空过了,这是永远没有办法弥补的损失。这一段我们没有讲完,明天接著再讲。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