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六讲)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196

请看经文,三十三天长行第三句:

【慈目宝髻天王。得慈云普覆解脱门。】

法门名字是从比喻上建立的。佛经的经题,虽然有种种不同,不外「人、法、喻」这三大类,法门亦复如是。菩萨以大慈大悲救度一切众生,『普覆』这一句,关键的字眼在「普」字,普是平等心,不分别族类,不分别怨亲,是以真诚、清净、平等心,行大慈大悲,帮助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这才是普的意思。「覆」就是加持的意思,佛法里面常讲「度」,普覆就是普度的意思。十法界的众生无量无边,诸佛如来何以能发普度的大心?众生听到了,或者是看到了,都生起敬仰、佩服。我们也常常听说,他怎么能发这么大的心?这个话的反面,就是这样大的心是一般人发不出来的,这种平等帮助一切众生的事,是一般人做不到的。一般人不能发,他能发心,一般人不能做,他能做到,世法里面称为大英雄。所以佛所在处,我们都叫做大雄宝殿,大雄就是这个意思,做别人做不到的事情。实实在在说,不是别人做不到,也不是别人没有能力做,而是众生迷惑,不晓得去做,不知道去做,也从来没有想到要做这些事情,这是凡夫。而诸佛菩萨是把这桩事情认定是自己本分的工作,应该要做的工作。为什么?一切大乘经上都说,《般若经》上尤其说得透彻,「诸法实相」。诸法就是指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依正庄严,实相是什么?实相是一体,你说有就一切有,你说空就一切空,决定不是空有对立,空有不对立。说一切有、说一切空都正确,都没有说错,完全是事实真相。说有,这个有是幻相,《金刚经》上说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有是虚妄。说空,虚妄就是空,虚妄就不是真有。所以空跟有不是对立,佛法里面永远找不到对立的。如果有对立,给诸位说,那是迷,那不是觉。诸位能够记住这一个总原则、总纲领,对我们修学就会有很大的帮助。

对立是世法,对立是迷而不觉。对立是二法,佛法是不二法,不二就觉悟了,众生跟佛不二,生佛不二,人我不二,性相不二,依正不二,什么时候你入不二法门,你就成佛了。换句话说,十法界里面都是对立的,只是一般人对对立的分别执著,四圣法界轻,六道凡夫严重。十法界愈往上面去,这个概念愈淡薄,愈往下面去,执著愈严重,就这么回事情。超越十法界之后,完全没有对立,入不二法门。不二法门是什么?一真法界。不二法门就是一真法界,西方极乐世界也是一真法界。诸位要晓得,凡是往生到西方世界的人,临命终时还有妄想分别执著,坚固的执持佛号,在一般说能不能成就?决定不能成就,不能超越六道轮回;但是西方世界这个法门特别,一切执著都不可以有,只准许有这个执著,执持名号,他能往生。这种人往生叫带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六道众生执持名号,生凡圣同居土;四圣法界执持名号,生方便有余土;如果不执著,不执著生实报庄严土,那就高了。为什么?不执著就入不二法门,心真得清净自在。你还有执著,你的心不清净、不自在,这个诸位一定要懂得。

佛这个境界是真实的,怎么说是真实的?与事实真相相应,才能做到无条件、无有私心、真诚、清净、平等、慈悲去帮助一切众生。帮助他什么?什么都帮助。什么都帮助里面,他有一个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帮助他破迷开悟,以这个为主。如果帮助一切众生,缺少这一条,那是人天有漏的福报,是福德;有这一条,福德就转变成功德。帮他觉悟,觉悟才能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才能够真正证实整个宇宙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你真的证明了,真的证得虚空法界跟自己是一体,这个时候在佛法里面讲,你成佛了。怎么?你已经证得清净法身,清净法身就是合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我们现在说一个生命共同体,大家好懂,这是事实真相。所以诸佛菩萨能兴起大慈大悲,没有怨亲。世间人,佛讲世间法,世间人在六道里搞生死轮回,什么样的因缘?实际上因缘很复杂,无量无边。无量无边的因缘,要是把它归纳起来,也能够理出一个头绪,佛跟我们讲「报恩、报怨、讨债、还债」这四种缘。这四种缘是你迷了的时候,你在六道里头升沉,这是六道里头人与一切众生的关系,这四种缘。我们跟诸佛菩萨也是这四种缘,这四种缘迷了就有,觉了有没有?觉了没有。觉了怎么没有?觉了是一体。一体就说不上了,我自己跟自己有恩?自己跟自己有仇?就什么都说不上了。迷了才有,迷了是你跟一切众生对立,确实没有对立里头建立对立,这是错误。没有分别里头虚妄分别,没有执著里头起了坚固的执著,所以佛看这一切众生迷惑颠倒,干这些傻事情,可怜悯者!可是我们迷而不觉,我们都以为这是真实,哪一个人真的万缘放下了,我们眼睛看那是傻人,什么都不要,是傻人。所以我们迷跟悟两个人看法恰恰颠倒,可是要晓得,佛的看法正确,我们的看法才是错误,他没有错,我们错了。

「慈云普覆」的内容是什么?就是经上常讲的「受持读诵,为人演说」。永远是无有疲厌,不疲不厌,众生有感,佛就有应,感应道交,决定不失时,时就是讲时节因缘。你什么时候感,佛立刻就应,决定不会说是很长感的时间,佛到以后才应,不是的,你那么看法就错了,佛的感应不可思议。但是许许多多地方我们向佛菩萨祈求没有感应,其实是真有感应,我们自己没有能够觉察,我们自己得不到明显的感应。譬如学佛的同修都有好心,想建个道场,想帮助大众修学,好事情,为什么佛菩萨没有感应?我们这么多人祈求佛菩萨,想建个弥陀村,想办个佛学院,好事!世间第一等好事,可是搞了这么多年,消息都没有。佛菩萨有没有感应?有,那个感应很微细,粗心大意的人体会不到。佛菩萨那个感应,正在这里加强我们自己,为什么?佛学院、弥陀村是硬体设施,那个东西不难,难在建成之后有没有真正人在修行。如果没有真正人在修行,佛给这么大道场,你在里头造业,那佛不是成就你的罪业?佛不是把你送到阿鼻地狱去了?如果李居士当时想那规模没这么大,想二十、三十个人搞个弥陀村,早就成功了。为什么?障缘少。真正修行的人不多,所以你搞得那么多,佛菩萨摇头,这个不行,这个不能答应你。加强你们自己修学的基础,等到时节因缘成熟,时节因缘不是佛那边,是我们自己本身,本身的时节因缘成熟,这个事情才能现前。可见得佛菩萨真慈悲,不是假的,真照顾。过去章嘉大师告诉我,你只要发心,真正发心,一生当中都是佛菩萨给你安排,顺境是他安排的,逆境还是他安排的,顺逆境界磨炼你,无始劫以来妄想习气烦恼要通过磨炼,把妄想分别执著这些烦恼习气磨得干干净净,然后再看众生的缘分。众生如果有警觉、有觉悟,觉得世间太苦,想回头,这缘就成熟。所以我们要感恩戴德,佛菩萨的照顾无微不至,不是我们凡人能够想像得到的,真的是慈云普覆。所以我们自己要很细心,冷静修学,你就会体会得到,你就会感受得到。

如果要把这个缘加强,把这个时间提前,行不行?行。怎么做法?更认真、更努力的去断烦恼,要知道最大的障缘是业障。早年章嘉大师教我,「佛氏门中,有求必应」,当你求而没有应的时候,你要反省你自己有业障。你能够反省,你能够去找业障,下定决心要消除业障,佛菩萨也加被你,也帮助你;你不想找你的毛病,也不想改你的毛病,佛菩萨对你是无可奈何,佛菩萨只能够暗暗当中帮助你保持善根,缓慢的增长善根。所以我们跟佛菩萨的感应,这种力量好像是相对的,我们有一分诚意,佛菩萨有一分的加持;我们有十分诚意,佛菩萨有十分加持;我们有万分诚意,佛菩萨有万分加持,相对的,看你自己付出多少,佛菩萨帮助你多少。不是说我只有一分诚意,希望得到佛菩萨万分加持,这是种侥幸的心,不是真诚的心,像做生意的人希望搞个一本万利,哪有这种便宜事情?这个与因果定律不相符。这是一个说法,也是事实,随顺众生的说法,我们佛法里面讲随顺俗谛的说法。如果随顺真谛的说法,佛菩萨对於一切众生平等圆满的加持,这个说法也是真的,不是假的。《华严经》就是真诚清净大圆满,我们通过这次学习,同学们只要细心真正去体会,多少能够了解一些。我们六根面对著六尘境界,眼见色,耳闻声,试问问除了自己这个身体之外,虚空法界一切众生都是诸佛如来的示现,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这就是圆满的加持。可惜我们不认识,所以障碍在自己这边,不在佛那边。好像晴天,阳光普照大地,你自己打了一把伞,「我没见到太阳」,你是真的没见到太阳?真的,伞遮住太阳你怎么会见到?障碍在你自己手上,你把伞丢开不就看到太阳了吗?就是不肯放下,那有什么法子。障碍在自己,一定要知道。什么障碍?妄想分别执著,这是障碍,细说无量无边。

佛为我们讲经说法,一切众生依报、正报,我们知道西方极乐世界六尘说法,我们这个世间又何尝不是六尘说法?只怪我们眼见不到佛,耳闻不到法。确实真的是「大方广佛华严」,我们要几时才能入这个境界?入这个境界,这个境界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没有离开我们一分一寸,一丝一毫都没离开,虚空法界是个圆圆满满的整体。《无量寿经》上的经题好,一切诸佛如来都赞叹,经题上讲「清净平等觉」,如果我们这五个字得到了,我们的心清净,我们的心平等,我们的心觉了,一真法界你就见到,你就入佛华严的境界,你就证大方广的实相。非常可惜,我们现在恰恰相反,我们现前的心是迷邪染,转迷邪染为觉正净,功德就圆满。佛教导我们的就是这些,我们学习的也是这个。我们再看第四尊天王:

【宝光幢名称天王。得恒见佛於一切世主前现种种形相威德身解脱门。】

清凉大师说得好,他注子里说「人天世主,多恃威德,故佛现超之,令其敬喜」。这在三十二应里,就是应以世主身得度者,即现世主身而为说法,这一尊佛现的是世主身。世主,人间是仁王,天上是天王,这个叫世主。在这个世间他能做得了主,一切众生听从他的号令,他是个发号施令者,其他众生是要依教奉行的,他是发号施令的,这叫世主。世主的范围很广,我们讲仁王,国王是大的;小的世主,你一个家庭,家庭有个家长,一家人听他的,没有人敢违背他,这是最小的世主。公司行号的老板,在他的范围当中他做得了主,所有员工要听命於他,小世主。一个乡村有个村长,那也是世主;一个县市有个县市长,他也是世主。用现代话来说,所谓世主就是领导地位的人。在这个世间,无论他在哪一个社团,这个社团有大有小、有久有暂,他在这个社团里面是个领导人,这个人就叫做世主。凡是世主,在社会上有领导地位的人,清凉大师说得好,「多恃威德」,他的形象给人的感触他有威德,大众对他才敬仰。可是仁王,仁慈的领导人,真的是有威又有德。要是不是个仁慈的?有威没有德。领导人究竟是具不具足威德,那是众生的福报。无论社会是什么样的形态,专制也好,民主也好,总而言之,众生要有福,领导人就威德具足;众生没有福报,领导人只有威没有德,这个道理我们要懂。

所以诸佛菩萨示现到人间作仁王,示现在天上作天王,我们在大乘经上读到,《仁王护国经》上就讲得很清楚,十地菩萨示现在欲界、色界天作天王,初地菩萨示现为忉利天王,二地菩萨示现为夜摩天王,众生有福。王的威,他有权制定法律,他有权执行法律,是威;他有权教化众生,那是德。养育众生,教化众生,这是德。可是众生要遵从教化,众生能够听从教化,依教奉行,世世代代都有仁王出现。如果众生不听教化,随顺自己的烦恼,随顺自己的贪瞋痴慢,天天喜欢造作十恶业,远离十善,仁王就走了,离开了,魔王就来了,魔来作王。魔来作王怎么样?有威没有德,众生就苦了。清凉大师注解里说,「多恃威德」,这个关键的字样在「恃」,这个字说得浅显一点是炫耀他的威武。如果他有德,他不会炫耀,他会很谦虚、很含蓄。依他崇高的地位压抑群臣,我们讲作威作福,他的福报大、地位高,欺压众生,众生对他无可奈何。佛也示现跟他同样的身分,同样的地位,佛的威、佛的德还超过他,他看到威德超过自己的,不能不服;威德比不上他的,他没看在眼里,没瞧得起你。所以佛要教化这些天上、人间各个社团领导人,佛也以领导人的这种身分出现,来感化他们,这是《仁王护国经》里面讲的仁王。诸佛如来示现的,他有威,令一切大众畏服,对他敬仰;他有德,一切大众能够听从他的教诲。仁王以什么来教化他的臣民?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他以道德,他以智慧,落实在他的政策上是五戒十善。以五戒十善治国,身体力行,做全民的榜样。这是一个好的领导人,爱护一切被领导的人,他把佛法落实在他那个小社团,真的实现。

我们今天所缺乏的就是这个教育,不知道这个团体就是自己,这个认知确实非常困难,但是它是事实真相。只有在僧团里面实现,僧团里面人人觉悟,是一个生命,一个共同体。「见和同解」,解的是什么?解的就是《华严》里讲的「信解行证」。见和同解就是信解,六和敬后面的五条就是行证,第一条是信解,在这个团体落实了,兑现了。他何以能够落实?何以能兑现?个个觉悟。为什么个个觉悟?天天在讲解。所以要不能够每天闻法听经,那他怎么能做得到?由此可知,佛法教学对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多么的重要!我们今天修学功夫不得力,原因还是闻法听经的时间少,薰习的时间不够,所以远远赶不上佛陀的时代,正法的时代,连像法的时代我们也赶不上。那个时代为什么称正法?为什么称像法?听经闻法的机会多,听经闻法的时间多,念头转过来了。有许多念头已经转过来了,为那些没有转过来的人讲。讲的人喜欢讲,听的人喜欢听,善根成熟。讲的人喜欢讲,听的人不喜欢听,那也讲不成功,缘不成熟。果然有人喜欢听,没有人来讲,也是业缘不成熟。这里头总有原因,只要虚心把原因找到,把原因消除,决定感应现前。所以菩萨、诸佛如来,随类现身,随机说法。

我们今天在学习,在初学,要怎样才能够渐渐入这个境界?这个境界不要说得很高,很低的境界,我们讲经,人喜欢听,只求入这个境界,也得要求三宝加持。听众不拘多少,三个两个、十个八个,不少了,这个教室已经很大了。怎么讲?真诚心讲,真诚的利益对方来讲,舍己为人,没有一念私心,没有分别执著,你会得佛菩萨加持,你会得听众的欢喜心。谦虚的求教,求教是讲完之后讨论,我讲的大家有没有听清楚?有没有听明白?有没有疑问?有没有困难?提出来讨论。这些理论的部分、见解的部分没有疑惑了,信心就生。然后我们进一步,佛教导我们,我们要怎样去做。现实我们自己生活当中应该怎样做?在我们自己工作里头怎么做?我们行业不一样,有经商的,如何应用在商场上;有做工的,怎么样应用在工厂里面;家里小朋友在念书的,如何落实在学校读书上。每个人的工作不一样,因此落实的方法不相同,原理原则决定不变。无论哪个行业,我们都要通过研究讨论才落实,尤其是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怎么过日子。人不能够离开社会,如何落实在我们应付社会上,我们这一堂课就没有白上,真的得利益了。宝光幢名称天王,他在此地现身说法,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教我们怎样学习。这在《华严经》,自始至终,字字句句充满言教、身教、意教,身语意的教学,圆满的教学,这是宝光幢名称天王。我们再看第五尊:

【发生喜乐髻天王。得知一切众生城邑宫殿从何福业生解脱门。】

前面这些天王所示现的,多半从正报上说的,这位天王从依报上讲的。实在说,从依报上讲,现在众生更是欢迎。依报的福德,一切众生没有一个不希求,天天想福报,福报从哪里来的?这个地方讲五欲六尘的福报,『宫殿』是你居住的环境,我们现在是家里居住的房舍;『城邑』是我们居住的大环境,你居住这个城市。这个城市文化程度高,资源物产丰富,享受五欲六尘之乐,物质生活没有丝毫缺乏,应有尽有,这个福报从哪里来的?世间人不知道,以为这个地区的人很聪明、很勤奋,有技术、有能力,创造科技文明,创造大的财富,这种事我们常常听世间人讲。甚至还有成功的企业家写书出来,他的成功之道,教人学习。你拿到那个书,你照他那样做,你能发得了财吗?没错,他一生奋斗的历程,他的致富之道,那只是缘而已,他不知道因,因是过去生中种的。谁知道过去世?佛知道。所以佛跟我们讲,财富是果报,一个人一生当中五欲六尘种种享受是果报。果是什么因现前的?布施是因。所以你布施财你得财富,你布施得小,你得的少,你布施得多你得的大;你欢喜布施,你发财发得很顺利,很容易你就发财,欢喜布施;勉强布施也发财,发财发得很困难,因缘果报丝毫不爽。

所以我们看到现在很多企业家都是很辛苦经营,而有现前的成果。我们一看就晓得,他过去生中修大布施修得很勉强,人家劝他布施,不是乐意布施的。要是主动、乐意布施,他今天发财非常自然,一点辛苦都没有,无论从事哪个行业都发大财,好像财源滚滚就到他家来,拦都拦不住,如是因一定得如是果。可是你再细看,豪富人家他有没有缺陷?有。缺什么?智慧,不能将他的财富造更大的福报,往往是在一生当中,福报享尽就完了。世间发大财的人,大富大贵的人,福报不是一生修的,多生多劫修积的福报,一生享尽了,非常可惜。尤其是做到世主,做到仁王,哪有那么简单?总是十世以上累世的修积,才能享到这么大的福报。像二次大战,你们想想希特勒的福报多大,我们普通人杀一个人就要偿命,就要判罪;他杀那么多人,没有人判他的罪,你说那个福报多大!没有智慧,福报用错了,用到侵略别人,杀害众生,用在这上面。如果他有智慧,把这个福报用来救度一切苦难众生,他还得了?他就变成世间的圣人,世世代代的福报享不尽。他知道用他的福报为一切众生解除困难,帮助那些没有福报的人度过穷困,再要能以他的福报教导一切众生,他就是佛菩萨。所以说没有智慧,用错了,用错了变成罪业,累劫修福,一生享完了,来生没有福报,还背了一身罪业,堕三途。

诸位看看印光法师给卫锦洲的一封信,我们把它印在《净宗同学修学守则》的后面,全文都印下来。它里面提到很多人业因果报的故事,那些人在世的时候得大福报,可惜没智慧,造作罪业。他举曹操为例子,曹操死了以后堕地狱,地狱罪受满变畜生,酬偿他的因果,你说多可怕!在那个时代,清朝末年,有杀猪,猪杀了之后,内脏上面有「曹操七世猪身」,说明他变猪变七次了。这些话说来,现在一般年轻人不相信,不是不相信,他也喜欢听,听了不肯相信,不肯接受。不肯接受也得要接受,不是说不肯接受你就可以不接受,不肯接受还是要接受。齐居士跟我们讲天目山,那是最近的事情,有五个去投猪胎的,这许多人亲眼看到的事实,一点都不假。这些事情我们常常要记在心上,那些人就是我们自己的遭遇,我们的问题,看到人家的问题就是自己的问题,这些问题我要怎么样解决。所以不学佛怎么行?不懂道理怎么行?不了解因缘果报的理论与事实,你就解决不了问题。世出世间是一大因果,佛法也离不开这个范围,《华严》五周因果。

由此可知,我们要想得富贵,决定要懂得修因,要懂得修缘,因缘具足,果报就现前。果报现前,决定不要自己贪图,一贪图果报,人立刻就迷了,智慧就没有了。所以佛菩萨教人,佛菩萨有大福报,福报现前你看他怎样?他不享受,他把果报分给大众去享受,这是正确的。我们自己再冷静观察,他有没有福报?他有大福报,他真的在享福,我们佛门讲他享清福。一生当中心里没有烦恼、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怨恨,这是真正的福报。反过来我们再看看世间人享福,这些名闻利养,你得到地位了,得到财富了,天天忧虑,无时无刻不牵挂,跟一切众生结怨,享这种福报你付出的代价太大,还不如不要。为什么?得不偿失。所以真正的福报是清净,清福,清福是真的,稀有可贵。哪个人没有清福?清福是平等的,人人都有,就看你愿不愿意享受。世间五欲六尘洪福不一定各个人有,为什么?那要修得,而清福不修也得,与修不修没有关系,世间五欲六尘的福报一定要修。聪明智慧是福报,因缘是法布施。你不肯修法布施,你哪来的福报?健康长寿是无畏布施。所以你要想得富贵、得聪明智慧、得健康长寿,你要修三种因: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但是诸位要晓得,这三种都是属於世间福报,三界六道世间福报是修来的。学佛的人要不要修这三种福报?在家学佛,因为还没有念头、还没有发愿,想脱离六道轮回,还想在六道里面享福,那你就要修。出家觉悟了,但是真觉悟的人,这三种福报修不修?不修。修什么?修净业,这三样东西都不要。可是净业里头样样都不缺乏,心就专门修清净心;虽然没有财布施,你的四事供养不会缺乏;虽然没有修法布施,清净心生智慧,《金刚经》上说「信心清净则生实相」;虽然不修长寿,得无量寿。佛法胜过世间法太多了,不要修世间这些因,世间果报是样样具足,我们一定要懂得、要明了。於世间这些富贵、这些利养、权势地位绝不动心,为什么会不动心?在他眼睛里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他所见的是事实真相,有无是一,所有一切现象现在眼前,亦有亦无,非有非无。他对於事实真相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永远不会起心动念,永远没有分别执著,永远保持清净平等觉。这是修净业,这是学佛,诸佛菩萨如是。

由此可知,我们面对著这些境界,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我们到底是觉还是迷?这个要能够觉察到。佛家古大德常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这个话说得很有道理。念一起,迷了;你面对境界你分别,才起一点点分别心,才有一点点执著,迷了,你就迷得不浅。怎么觉悟?提起观照。《金刚经》在中国最为大家尊重的、喜爱的,从前不信佛的读书人都念《金刚经》,说是一个念书人、识字的人,一生没念过《金刚经》的很少。立刻想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就把你分别执著的念头打掉了。要提得起,就不会随境界转;随境界转是造业,你就脱不了六道轮回,决定不随境界转。境界现前,时时刻刻能提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梦幻泡影」「如露如电」就是说明这个梦幻泡影是不存在的,它不是真实的,刹那生灭,刹那生灭就是不生不灭,所以对於一切法绝对不会生起丝毫贪恋之心。我们为众生多做一点好事是应该的,一切随缘,没有一丝毫攀缘。缘成熟了,很顺利,做得很好,好好去做;缘不成熟,没有一丝毫勉强。我们发心建弥陀村,攀不攀缘?不攀缘,没有放在心上。成就了,众生有福;不成就,众生没福,与我丝毫不相干。我绝不以为这个成功,我做了好大的功德,贪图功德是轮回心;做不好,我终身遗憾,那是轮回心干轮回业。我们要在日常生活当中修什么?就是把这些微细的分别执著给去掉。但是生轮回心,造轮回业,已经养成习惯了,不知不觉的它会现行,所以要有高度的警觉,时时警觉、处处警觉、念念警觉,我们才有救,一念不觉就迷了。说老实话,我们诸位同学能够在一起学《华严》,这个缘分很深,这个善根福德很好,无量劫来学佛都学得不错,为什么你没了生死,没有往生?就是轮回心、轮回业养成习惯,临命终时一下冒出来,又搞轮回了。最怕的是最后一念,最后一念决定你来生,所以为什么临命终时要助念,道理在此地。自己没有把握,要靠别人帮助;自己有把握,那就无所谓;没有把握,要人帮助。临命终时提得起正念,放得下万缘,那就决定成功。好,我们今天讲到此地。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