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七八讲)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178

请掀开经本,时分天长行第一句:

【复次时分天王。得发起一切众生善根。令永离忧恼解脱门。】

『时分天』,梵语称为「夜摩天」,是欲界的第三层天。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欲界天最下面一层是四王天,四王天上面是忉利天,忉利天上去是夜摩天,夜摩翻成华语是时分。这层天也叫空居天,也就是说四王天跟忉利天还没有离开我们的地面,他们住在须弥山顶,夜摩以上不住在地面,而住在空中,这是我们一般人很难想像的;实在说,决定是跟我们有不同的时空维次。如果要细说,当然忉利跟四王,跟我们也有时空维次的隔阂;否则的话,我们为什么看不到他们?他们能看得到我们,我们看不到他们。正如同我们可以看到两度空间的生物,可是两度空间的生物它们没有办法看到我们,这是我们一般人能够觉察得到的。像小爬虫、小蚂蚁,它们是两度空间,只知道长度、宽度,不知道高度,所以在房子里,它爬到天花板上它还认为是平地,它没有高度的概念。可是在地球上,高等的生物他有高度的概念,有高度概念就是三度空间。爱因斯坦告诉我们,四度空间是加上时间,我们比较难以理解了。佛经里面讲二十八层天,所以天也很复杂,也不是一个简单的社会,相当复杂。人间复杂,天道也复杂;饿鬼、畜生、地狱也这么样的复杂,都不是很单纯的,所以法界真的是无量无边。夜摩天的条件,是要加上禅定;如果单单修善,德行好德好善,我们在六道当中,最高的只能生到忉利天。忉利天主,我们中国称作玉皇大帝,就是忉利天主。我们看看有一些宗教里面讲的上帝,也可能就是忉利天主,因为他们只是修善积德而往生。

中国《易经》里面告诉我们:人以群分,物以类聚。思想、见解、造作大致会相同的人,他会自然聚集在一起,这是一个自然现象。我们这个世间人,喜欢学佛的都到佛堂来聚集,他不到别的地方去;喜欢跳舞的,一定常常在跳舞场见面,他也不会到我们这里来。上一个星期中国大使馆一等秘书彭先生,他要调回国去了,我们同修给他饯行,也找了我,到哪里去玩?去打保龄球。我从来没打过,我到那边看看,喜欢打球的人他都在那个地方聚会,说明人以群居,我们讲族群。族群,像在新加坡这个地区,这地区不大,可是族群就太多了,绝对不是说印度族、马来族、华人,那是大的族群。你再细分的时候,有自己兴趣、自己爱好,你知道这个群多少!所以人死了之后到哪一道去投胎,也是他的爱好、他的习气,绝对不是阎罗王分发你到哪里去,那是一个错误观念,绝对没有那回事情。是你自自然然会跟他们有感应,气味相投,自然就去了。人是过去生中修五戒十善,感应到这个地方来的。四王天、忉利天他们五戒十善比我们高,像打分数一样,我们人道六十分,他们大概是七、八十分,到忉利天大概是打满分、百分。再往上面去就到夜摩天,除了善行满分之外,还要修禅定,但是他们的禅定也是不及格,虽不及格他有禅定,比我们这没有禅定的人要高明。禅定要及格,够分数了,他就到色界天去了。所以夜摩、兜率、化乐、他化自在天,这欲界四层天、空居天,佛家叫他们修的定功叫「未到定」,是有禅定,禅定功夫还不到家。不到家,这个功夫也是各人还是有浅深不一样,定功愈深的,他生的天愈高,夜摩是最下的,所以一定要带禅定的功夫。

我们要不要修禅定?先要懂得什么叫做禅定,绝对不是听说禅定,每天就盘腿面壁,盘腿面壁是禅定吗?不见得,盘腿面壁在那里胡思乱想,那不叫禅定。惠能大师讲得好,他讲禅定的定义,「外不著相叫禅,内不动心叫定」。佛菩萨用打坐来表示禅定,坐在那里不动,是不动的样子,你要从这个形相体会他的意思。你看很多佛像、菩萨像都是塑坐的相,坐代表什么?代表禅定。而不是真的叫你一天到晚去盘腿面壁,一天到晚盘腿面壁,你对社会、对众生有什么贡献?那种禅定有什么用处?记住!佛法永远是利他的,不是自利,利他才是真正自利,自利就是利他。自利是什么?自利是利他,这个意思要会过来,不是说我自己利,还可以分一半给他,不是,那你把这个话就完全听错了。自利是全部的利他、圆满的利他,这是佛法。佛法是觉法,真正觉悟了;还有丝毫自利心掺杂在里面,你没有觉悟。这是名相术语,我们都听得耳熟,可是这里头真正意思,我们确实没懂得、确实没搞清楚,所以怎么学,学得不得力,怎么学都学得不像。所以「深解义趣」这句话就说得太好,佛经里头字字句句我们要解得深,浅了不行,要深入。

能大师所说的,其实都是经典里面佛讲的话,他从《金刚经》开悟的,所以他所说的,我们在《金刚经》上都找得到根据。《金刚经》在末后,世尊教导须菩提尊者怎样去教学,帮助一切众生,要用什么样的心态,经上说了八个字:「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你们想想,六祖解释禅定不就是这两句话吗?「外不著相」,不就是不取於相吗?「内不动心」,不就是如如不动吗?所以他所教导的都是《金刚经》上的教诲。我们现在讲,这个说法我们还是不懂,很难体会,所以用现代的言语来讲,我们就更容易懂了。什么叫禅?不受外境诱惑,那叫禅;那不就是不取於相吗?不取於相,今天我们的讲法,决定不受外头境界诱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摆在前面,不受诱惑;威胁利诱都能不动心,那就是定。所以说是顺境决定没有贪恋之心,逆境也没有一点瞋恚的意念,这叫禅定。

大乘经上常讲,「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行住坐卧都是定,都叫做坐禅。坐禅,哪里是真的坐在哪里?惠能大师最会坐禅,天天在柴房里面舂米破柴,都叫坐禅,这是身动、心不动。我们现在搞的是什么?恰恰相反,身不动,要坐在那里,装模作样坐在那里,心里头胡思乱想。佛教给我们身要动,身要动才能够积功累德,心不能动;心要是动了,你就是凡夫,心不动你就是佛菩萨。所以佛菩萨为一切众生服务,身不动怎么行?惠能大师在黄梅住八个月,天天干活,每天舂米破柴,这是常住分给他的工作,他做得很认真,个子小,体重不够,他那个碓,没有法子,他还弄个大石头绑在腰里,增加自己的体重,你就想人家工作多么认真、多么努力,那是修福;心地清净,一尘不染,外不著相,内不动心,修慧。他在黄梅八个月是真正在参禅,真正在坐禅,而且是福慧双修,所以被忍和尚看中,把祖位、把法传给他。神秀追随忍和尚几十年,法都没有传给他,这说明禅堂里面坐禅的是形式,人家在碓房里是真坐禅。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你就晓得功应该怎么用法。

今天我们的身分是在学教,学教的目的是弘教,也就是说推广佛陀的教学,把佛的教学介绍给一切大众、推荐给一切大众。我们要想把这个工作做好,首先我们要理解,开经偈上说得好,「愿解如来真实义」。如来真实义,如何才真的能理解?要做到。你读了,明白了,明白多少做多少。你说我要等到全部都明白了再做,没有这个道理,也没有这个事情,你永远不会理解,你永远做不到。这个东西知道一分就做一分,知道一寸就做一寸,所以佛法是实学,踏实,决定不落空。

由此可知,我们修禅定,就是要修个「不受外境诱惑」,这是你的真本事,是你的真智慧。自己一生,我常讲,读自己喜欢读的书,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就是佛菩萨,那就大自在!我们所喜欢的是帮助一切族类,还不是族群,族类,比族群还要广,入佛法界,「华严」就是佛法界,「华严」是诸佛如来的俱乐部,我们参加做他的会员,这个多有意义,多自在、多幸福。我们能不能加入他的俱乐部做会员?答案是肯定的,只要你不受世间名利、五欲的诱惑,你就有资格参加。《华严经》上每一个人,个个都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个个都是「真诚清净平等觉」,个个人所思、所作、所为,都是给法界众生带来真实的利益。今天我们看到这些人,夜摩天王,好像地位不太高。这些人是什么人?还都是诸佛如来的化身,他们都是诸佛,他们都是法身大士。就像《普门品》里面所说的,应以时分天王而得度者,即现时分天王而为说法,诸佛如来示现的,不是凡夫。从他长行得法,我们还很难看出来,他是如来化身;但是从后头偈颂来看,就完全明了了。实际长行要是留意,你也不难认识他。

祖师大德常常跟我们讲「死不可怕」,怕的是死了以后你怎么办?我也常讲,我们要提高警觉,不能死,死了就不得了,你懂得这个话的意思吗?死了就真的不得了,所以一定要知道,死了以后到哪里去。如果是迷惑颠倒,死了往三恶道去,那就不得了,你到什么时候才能出头?我们今天学佛最大的幸运,就是把这个事实真相肯定。佛告诉我们有不死之法,这个诸位应当都能够明了,不死之法在我们现前这个阶段、这个水平,只有一条路,往生极乐世界。往生极乐世界不是死,没有死,活著去往生的,所以这个法是不死法。你看往生的人,跟家亲眷属告辞,「我要走了,我到极乐世界,佛来接我了」,说完了,「我跟佛走了」,这个臭皮囊不要了,丢掉了,他走了,活著走的。

近代《往生传》,就有不少人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跟大家告辞,有许多念佛功夫好的;实在讲,我们今天讲好,也只是功夫成片,没有到一心不乱,到一心不乱的时候生死自在。我们仔细观察那些念佛人、往生的人,功夫成片上品的,如果我们把功夫成片也列入九品,大概上三品他们生死自在,想走就走,想不走就不走。这个事情是真的,其他这世间什么事情那是鸡毛蒜皮,全是假的,这是真的。想多留几年无所谓,他做得到,想提早走也行。到这一等的功夫,他要不走,留下来,给诸位说,只有一桩事情,还有可度的众生;换句话说,还有人肯相信他、肯听他、肯信他、肯跟他学,多教几个人,多带几个人去,就是为这么一个条件。如果这个条件没有了,他立刻就走了,决定没有留恋。诸佛菩萨应化到世间来,就是一桩事情,化缘,教化众生的机缘,这个机缘还存在,他就多住几天,机缘没有了,他就走了,生死自在。

我早年初学佛的时候,看到一个老居士,李济华老居士,我讲经的时候讲过几次。这个人早年亲近印光大师,实在说,亲近印光大师的这些人,念佛都念得好,往生的瑞相都非常殊胜,印祖实在是了不起。李老居士那个时候是夫妻两个人,都八十多岁了,住在台北,几个小孩都在外国留学读书,在台湾就是两个老人相依为命。晚年不寂寞,同参道友很多,他在台北办了一个「莲友念佛团」,聚集一些志同道合的同修们,每个星期有几次在一块念佛共修。这个团体完全是居士团体,没有法师,讲经、讲开示都是老居士们自己来承担,这些老居士有学问、有德行。李济华老居士跟李炳南老居士同学,都是印光大师的学生。李炳老在台中,他在台北,年岁他大概比李炳老要大十几岁。往生之前两个月,就有现象观察得出来,但是这是事后才看出来的,事前看不出来。这两个月当中他利用星期天,朋友们都不上班,每个星期天都去访友,实际上是给这些老朋友辞行,见最后一次面。往生的那一天,他跟他太太坐三轮车,那个时候台北市还没有计程车,早年有三轮车。老夫妻两个坐三轮车,到念佛堂去参加共修,他在路上告诉他太太,他说:「我要往生了,你一个人会不会感觉得寂寞?」他太太是学佛的,「你能往生那是好事情,你就不必顾我了。」太太马上就同意,就欢欢喜喜到念佛堂。

他们共修就跟打佛七一支香一样,当中有讲开示,有半个小时;共修的时间是两个小时,一个半小时念佛,当中有半小时开示。那一天是他一个老朋友,轮到魏老居士开示,魏老跟我很熟,他就跟魏老居士讲,他说:今天我们两个对调一下,今天开示时间让我来讲;跟他两个对调。讲开示的时候,他一口气就讲了一个半钟点,把后面念佛的时间全部都占去了。毕竟他是团长、老人,大家都非常尊重他。一个半钟点苦口婆心劝大家老实念佛,讲完之后跟大家说「我要回家去了」,大家以为他年岁那么大,讲了一个半钟点讲累了,他下来回家去了;哪里知道他下来之后,他们那里有个小客厅,他在沙发上一坐,就往生了。你们想想看,那个多自在!往生之前跟大家讲开示讲一个半小时,讲完就走了,没有病痛,在家居士,说走就走,走得这么潇洒,走得这么自在。他走了以后,副团长王天民老居士接任团长,请我到他那个地方讲《弥陀经要解》《弥陀经要解》讲完之后,接著讲《楞严经》,我在他的道场讲了好几部经。

表演给我们看,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世间其他全都是假的。这个选择是上上乘的选择,十法界他选择作佛去了。他为什么能够?我们为什么不能够?只有一句话:他放得下,我们不能够是放不下。每天念佛,每天研教,还有胡思乱想,你没有放下。人家除了念佛、讲经,没有一个杂念,就成功了。所以大势至菩萨在《圆通章》里面,教给我们念佛的方法,「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八个字。觉明妙行菩萨在《西方确指》里面,把这八个字加了一个字,他说九个字,他说的是「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九个字就是「净念相继」的注解。什么叫净念相继?你有疑惑,你这个念不清净,你有夹杂也不清净。夹杂什么?夹杂著妄想。为什么怀疑?事理没有透彻,利害分不清楚。如果事理搞透彻、搞清楚了,这桩事情对我们是大利益,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对我们没有利益。不要往高讲,利害今天我们都不能够分清楚,怎么会有成就?念佛利益众生,是大利;自己去搞名利、去搞利养,是大害;大害是三途六道,大利作佛去了。真正搞清楚的人,念念走的是佛道、走的是菩萨道;只有没有搞清楚、没有搞明白的人,还贪恋在六道轮回,死不肯舍离三恶道。三恶道是贪瞋痴,没有搞清楚,没有搞明白。印祖的教诲,句句真实,字字恳切,依教奉行,决定在这一生作佛去。大乘经教都是教我们作佛,行菩萨道,我们要认识清楚。

在这一段里面,也是举十位天王出来代表,时分天王太多太多了。照大乘经上一般讲法,释迦牟尼佛教区娑婆世界,有多少个时分天王?十亿个,每一个单位世界都有一尊,十亿,实际上不止十亿。我们晓得,夜摩天的天王绝对不止一个,就像我们这个地球,我们地球上的国王绝对不止一个,它有许多国家,每个国家都有国王,几十个国家那就几十个国王。我们以此类推就晓得,时分天是一个大世界,这个世界一定有很多国家,就像我们讲忉利天一样。此地所讲的十位天王,可能就是夜摩天这一层天里面的代表,我们从这个地方去体会,才了解事实真相。

修行一定要福慧双修,他们修行的全是大菩萨行,经上所讲的普贤行,全都是修普贤行。他所修的『发起一切众生善根』,如果自己的善根不能圆满,又怎么样能够发起一切众生的善根?这个地方我们一定要肯定,一切众生皆有善根,为什么?善根是自性里本来具足的,哪个众生没有善根?只是被恶习气障碍住,他的善根不能现行,菩萨以善巧方便帮助他发起。就像佛陀当年在世,为大家讲经说法四十九年,是帮助一切众生发起善根。发起善根,就是帮助一切众生觉悟。『令永离忧恼』,忧是指心,心忧身恼,教你得身心安乐,得真正的解脱。解脱,在中国叫解放,解放跟解脱是一个意思。他要不是得道,他就不能够帮助别人;他要是得道,他就作佛了。自己不成佛,没有办法得道,得道成佛。他得的是什么道?「发起一切众生善根令永离忧恼」,得的这个道,他从这个道里面证果的、成佛的;他得道了,然后再帮助别人。

此地「一切众生」是双关意思,两个意思:一个意思,「一切众生」是指自己,不是指别人,自己这个身心是一切众缘和合而生的。我们这个肉身,肉身在佛法里面讲四大。四大,诸位晓得,是地水火风。什么叫地水火风?不知道。佛在经上用比喻说,佛在经上为什么不真实说?真实说有,说很少,不多说。真实说,我们凡夫听不懂,我们凡夫会起疑惑,所以佛用方便说,从方便让我们去体会到真实。佛讲的四大,就是《金刚经》上讲「一合相」那个一,现代科学家讲基本的物质,我们是基本物质组合的身体。基本物质有四个现象,所以叫四大。地大,地是什么?它是一个物质,虽然很小,它确实存在,我们今天讲固体,在高倍显微镜之下看出来,它存在,它是一个物象、物体,称它作地大。它有温度,所以叫做火大;它有湿度,我们叫它做水大。现在讲温度、讲湿度我们懂,也讲它带电,带阳电、带阴电,带阳电就是火大,带阴电就是水大,这是讲基本的粒子。这个东西它是动的,它不是静止的,动就叫风大。所以基本的物质四个现象,叫四大。我们这个物质的肉身,是这个东西组合的。佛在三千年前讲经说法,这种物理的现象就讲得这么清楚、讲得这么明白,现在科学家还没有搞得透彻。

「四大皆空」,这讲物质组成的现象,不是真的,是假的,《金刚经》上讲「梦幻泡影」,举四个比喻。缘聚就有这个现象,缘散这个现象就没有了。仔细去观察,缘聚的时候这个相也不生,缘散的时候这个相也不灭,你才见到事实真相是什么?不生不灭。这是讲物质现象,不生不灭。除了物质之外,还有精神的现象,精神我们讲心理的现象,你要认识清楚。心理现象:受、想、行、识,有四个现象。受是感受,苦乐忧喜的感受;想就是念头,妄念纷飞;行就是执著,末那识;想是我们今天讲的思想,主要是讲思想、见解,如果对思想见解有执著,我们今天讲成见,成见是属於末那识;阿赖耶识含藏一切习气种子,这是佛跟我们讲心理现象。心理现象有这四种,物质现象也有四种,佛说得简单明了,让我们认识世间万事万物究竟是一回什么事情,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善根发现了。

我早晨跟诸位说,我们一定要修纯一善心、纯一善意、纯一善行,这是真实的大利。不要念念都考虑自己,「我一切为人不为自己,我明天饭都没得吃了」,想到这个地方,善意善行是好,不敢做了;帮助别人,自己还要留一手,怕自己没有了,这都是对於事实真相没有透彻了解。真正透彻了解,佛在经上讲,(讲了不相信!)你布施别人饮食,你自己生生世世不会缺乏吃的;你布施别人衣服,你生生世世不会缺乏穿的。布施是修因,我们一切受用是果报,哪有修因不得果报的道理?统统舍得干干净净,明天自然有人送饭给你吃,你操什么心!可是人就怀疑,就不相信,那就没有法子。

唐朝时候,终南山的律宗祖师道宣法师,人家舍得干干净净,每天天人送饭给他吃,这就是人间人不晓得你的德行,天地鬼神知道,他会来供养你,不会让你饿一顿的。让你饿一顿,实在讲你也是活该,为什么?惩罚你。我们在传记里面看到,道宣律师确实是饿了一顿,他一天只吃一餐,天人供养。戒律持得严,德行没有人不赞叹,感动天人供养。传记里有这么一个小故事,说有一天窥基法师从终南山经过,去拜访道老,道老听说窥基经讲得不错,很有学问,很有修持,对於戒律似乎不太重视,生活很随便。出家的时候,传言说「三车法师」,他是贵族出身,尉迟敬德的侄子;尉迟敬德,我们晓得是唐太宗的大将,所以说贵族出身,有贵族的习气。玄奘大师回国之后就看中他,就要他出家。听说他提了三个条件,他说:「出家太苦,日子我不能过。」玄奘大师一切都答应他。他说,我要带一车美女伺候我;带一车黄金,他不缺乏财用;带一车书,他喜欢读书,所以叫三车法师。所以道宣律师今天有了机会,要做出来给他看看,戒律精严,天人供养。他们在那里谈话,谈到中午,天人也没送供养来。下午,窥基法师他们一行下山,走了。到第二天,天人送供养来了,道宣律师就责备他:昨天你为什么不送来?昨天大好机会可以给我表扬一下,教训教训窥基法师。他说:昨天满山的护法神,警卫森严,我进不来。道宣法师听了之后,一身流冷汗,知道自己错了,那是大乘菩萨。这就是说大乘戒是心清净,大乘戒跟小乘戒不一样,小乘戒重形式,小乘戒论事不论心,大乘戒论心不论事,所以大乘戒比小乘戒难。小乘戒里面,我恨这个人想杀他,我没有杀不犯戒,杀了才算犯戒;大乘戒起心动念就犯戒,所以大乘菩萨戒非常不容易持;一个是在事上结罪,一个是在念头上结罪。所以道宣律师在事相上做得非常精严,持戒精严;窥基法师在事相上很随便,心殊胜,所以是诸天护法神守护。这个故事很值得我们警惕,我们今天对这个社会,教化这个社会,两方面都要兼顾到,要通情达理,才能够教化一切众生。

李炳南老居士日中一食五十多年,他从三十几岁开始学佛就日中一食,到九十七岁往生,可是晚上有人请他吃饭,照去,还拉著我去。我在没有出家之前,跟忏云法师住过五个月,住茅蓬;可是我没有跟他之前,佛家讲的持午,我晚上这一餐断掉,很早的时候就断掉,已经养成习惯,所以山上持午我非常方便,一丝毫困难都没有,但是早餐还是吃。到了离开忏云法师之后,去跟李炳南老居士学经教、学讲经,我还是持午。可是李老师晚上有人家请吃饭他带我去,我说:不行,我晚上不吃。他说:你是小乘,你只能自度,不能度他。他告诉我,人家好意来邀请你,你不肯去,人家说你摆架子,说你瞧不起他,说我们做的东西不合口味,人家就对佛法退心了。我们去应酬,是让他生欢喜心,跟他结善缘,他容易接受佛法;尤其以后听到老师吃一餐,持午,晚上都来了,更觉得有面子,那种敬服之心更加倍。这是接引众生,这在佛法叫开缘,叫开斋,不是破斋、不是破戒,我们才懂得这么一个道理。以后才真正体会到,原来大乘佛法是这么圆融、这么自在。可是你要是找人请客,那就大错特错,那你真正破戒、犯戒了。所以要懂得,我们今天讲的是什么?佛家讲开缘,现在讲就是机会教育。机会教育一定要抓住,要有地藏菩萨的精神,「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纵然堕地狱,只要他能成佛,只要对他有好处,我堕落算什么?这是大乘菩萨的精神,大乘佛法圆融自在,一点妨碍都没有。一切是为人著想,只要他能得利益,我牺牲算什么?一些人在大乘佛法里,不敢如理如法修行,不肯牺牲自己。我们说牺牲自己,是对我们这个程度,这种水平人说的,在菩萨根本就没有自己。「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哪里来的什么牺牲?牺牲是对著了相的人才讲牺牲,不著相的人,「牺牲」两个字也说不上。这些道理以及这些大善知识、诸佛菩萨所示现的,我们要仔细观察,要在这里头学习,才真正能做到纯善无恶。什么是真正的善心?什么是真正的善意?什么是真正的善行?人家所做的真的是纯一的至善,我们所讲的善都偏差,都不是真的,也就是李老师常讲「连善恶两个字都没搞清楚」

所以此地讲「发起一切众生善根」,狭义的就是自己这一个众生。自己,实在讲也就是一切众生。我在讲经的时候跟诸位说过,宇宙是怎么样的复杂,我们这个身体复杂的程度跟宇宙完全一样;换句话说,一个人就是宇宙的缩小,完全是相等的。所以四弘誓愿里才说,「自性众生誓愿度,自性烦恼誓愿断」,加个自性,这一切众生就是讲自己。自性众生得度了,才能够度一切众生,所以他这一句话是两个意思在里头。但是要晓得,「自性众生」「一切众生」是一不是二。你要把它分做两个,这是权教;你要晓得它是一个,这是实教,这是圆教,圆实才是不二法门。

在此地讲的「善根」,我说的善心、善意、善行,佛法里面讲的善根:无贪、无瞋、无痴,三善根,这是世间的善根,世间所有一切善法从这里生的。我们要断恶修善,要把贪瞋痴断掉,你才真正修善;贪瞋痴没有断,你所修的善恶混杂在一起。混杂在一起,决定是恶的成分多、善的成分少,你们仔细想想,是不是这样?我常常讲,你们要去体会,要去揣摩,要去认知。你们的身体,说实在话都不如我,我走进这个教室,闻到白花油的味道,难闻!病从哪里来的?三毒来的。所以我常常讲贪瞋痴是病毒,最厉害的病毒,最严重的病毒,你里面有这个东西,外面小小的感染你病就发了。你把贪瞋痴拔掉,你心理健康,外面感染不到。我们要想身体健康,要想容貌端严,你要把你自己心里的病毒拔掉,你身体就健康,自然健康长寿,不会感染怪疾病,这个世间病再多,你都不会感染。这是讲养生之道,也应该要这样做法。这是世间善。

菩萨善根只有一个,「精进」,勇猛精进,现在社会人讲分秒必争,菩萨真的分秒必争,他争的是道,争的是定慧,戒定慧三学,他争的是这个,三学天天进步、天天增上。专攻博学,这是学习的诀窍,决定要专攻,专攻才能见性,见性才能博学。我们在没有明心见性之前,唯一的方法是专精。你看这一部经,《华严经》我早年讲过,二十多年前我讲过一遍,没有讲完,讲到「十回向品」,还不到一半。但是那个时候我同时也讲《四十华严》,大概《四十华严》也讲了一半,以后常常出国,把讲经的时间耽误掉了。那个时候我们这些设备都还没有,我连个录音机都没有,但是有些同学们,在家居士听经,他们带录音机录了一些东西。我保存录音带,是从华藏图书馆成立之后,我们才有这些设备。在这以前,没有固定的道场,哪个地方请到哪里去,有在居士家里讲、在人家办公室里面讲,都是流动的。可是你们晓得,年年境界不一样,精进,月月境界不相同,你们把我从前所讲的东西跟现前对比一下,就很清楚、很明了。为什么会有这样显著的进步?断贪瞋痴,勇猛精进。贪瞋痴是障碍,是定慧的障碍,你能舍得愈多,你的障碍愈少;真正肯勇猛精进,对於教理经论锲而不舍,智慧哪有不增长的?每天都有新的悟处,每天都有很好的享受,真正感觉到跟佛菩萨在一起,基督教的与上帝同在,真有这个很明显的感触,你说这个生活多舒服、多美满、多自在!

有缘帮助别人,缘今天讲机会,有机会绝不放过;没有机会,绝不去找机会,找机会就攀缘,找机会里头就有贪瞋痴。佛教给我们,随缘而不攀缘,随缘才真得大自在。经上告诉我们,「菩萨作不请之友」,这句话的意思你要懂,不请就是菩萨会抓住机会,会以机会教化众生;但是菩萨不会去制造机会,菩萨不会去找机会,那就错了。菩萨还是随缘,不是攀缘,任何机缘菩萨都能掌握。不同小乘,阿罗汉、辟支佛他对於机缘是掌握一部分,另外一部分他舍弃,他不愿意掌握,菩萨跟小乘不同的地方在此地。小乘人一定要明显向他请教,他才肯教你;不是明显向他请教,他不理你。而菩萨遇到有机缘,你没有请他,他也主动跟你结缘,这叫「作不请之友」

所以在一切时、一切处,我们的做法,用善巧方便把佛法介绍给大家。我们在街上走路,手上拿著一串念珠,不管你念不念都拨动,外面人看到的时候,这个印象就种到阿赖耶识去了,佛法的种子,这就给他种善根。有些人看到这个形相,「阿弥陀佛」,很好,那种子种得更深。看到有人跟你念阿弥陀佛,你就合掌,身上带著结缘小册子就可以送给他,为什么?知道他会接受;他没有主动问我们要,我们主动就给他。所以菩萨能够利用机会,能够抓住机会,绝不放弃机会。对什么人用什么方式,活的不是死的,活活泼泼,非常自在,非常潇洒,丝毫拘束都没有,这样才能够帮助众生。所以世出世间善根我们都要具足。

底下这一句是果德,「永离忧恼」,忧恼就是烦恼,永断烦恼。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他在此地用「忧恼」两个字就都包括了。我们现在讲这三种烦恼,说作妄想、分别、执著;妄想是无明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执著是见思烦恼,这三种烦恼化解了。诸位要晓得,定能伏烦恼,不能够把烦恼化解。再给诸位说,烦恼是不是真的能够灭掉、断掉?不能,决定不能,只有化解,不能断绝。如果烦恼断绝,菩提也就断绝了,佛在经上不是说「烦恼即菩提」!所以佛高等的教学法是转烦恼成菩提,这是正确的,烦恼就是菩提,你怎么把它转变,把烦恼转成菩提,菩提是智慧。这个问题就是迷悟,迷了菩提变成烦恼,觉悟了原来烦恼就是菩提,迷悟之间,转迷为悟,转烦恼成菩提。所以大家在经上看到「断烦恼」,真的把烦恼断掉,那菩提也完了。

你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处事待人接物,你就要记住,恶人,怎么样把恶人转成好人,这是你真本事。恶人不好,杀掉、灭掉,来生他又来报复,没完没了。不是把它杀掉就完了,杀掉不得了!后患无穷;他再二十年投胎做你儿子、做你孙子,来报复你,你怎么办?你夺人家的财产,人家下一次投胎来做你孙子,财产全部归他,而且他还要害你。所以这不是解决办法,解决办法是怎么样化解,转恶为善,转恶人为好人,这才真正叫救度一切众生。所以「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你想想这句话,再恶的人也不舍弃,我慢慢的来教他,慢慢来转变他。为什么?他本性是善的,他那个恶是迷惑,是一个错误。好好的教导,哪一个不是善人?哪个不是佛?哪个不是菩萨?个个都是。所以我们要明理,我们要有善巧方便,帮助人断烦恼成菩提。这是发起善根,总归纳起来,也就是佛法教学的三个目标:「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为圣」,字字句句都不离开这个目标。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