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一一讲)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0111
请掀开经本,第六十八面第二行,看偈颂第十首:
【众生没在烦恼海。愚痴见浊甚可怖。大师哀愍令永离。此化幢王所观境。】
这是变化幢天王的赞颂,天王是得「观众生无量烦恼普悲智」而证得解脱。他所观察的就是我们六道众生的现象,而我们处在六道,往往不能够觉察我们自己所处的环境,可以说是完全迷失了,这是一桩很可怕的事情;佛菩萨看出来,这些天王们看出来,而我们自己竟然无知,所谓是麻木不仁。『没』是沉没的意思,沉坠在『烦恼海』中,「海」是比喻无量无边;无量无边的烦恼,烦恼的现相就是六道三途。六道三途从哪里来的?从烦恼变现出来的。一切众生生生世世无量劫来,没有办法脱离生死轮回,就好比沉没在烦恼大海之中一样。无量烦恼里面,『愚痴见浊甚可怖』,愚痴是指错误的思想,贪瞋痴慢疑这五大类都叫愚痴,从愚痴里面生出来的。我们想想这个世间人,哪一个没有贪心?哪一个不愚痴?我们以为众生有贪心是正常的现象,都认为是正常的;如果一个人要没有贪心,这个人很奇怪,这个人很难相信他,哪有没有贪心的道理?人人都是这么想,而人人确确实实绝大多数的人是这个样子,只有很少数的人没有贪心,知足常乐。凡是知足常乐的人,来生若不是人天大富贵,都到天上去享天福;这是说他不懂佛法,不知道求生净土,来生的果报不可思议。如果有贪心,贪心很猛利,来生决定堕饿鬼,鬼道里面最苦的鬼,到那一道去了。这个事情要不是佛给我们说出来,我们怎么会晓得,若不是佛给我们说出来,我们怎么知道这个事情可怕?还敢干这些事情。因贪瞋痴而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欺诳众生、诈骗众生、盗窃众生,甚至於杀害众生,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那个事情就麻烦了;造这些罪业,决定堕地狱。我们冷静观察这个世间,一切众生所作所为,真的与恶道非常接近。
这正是世尊在经上告诉我们的一桩事情,他说世间人死了之后,来生还能得人身的很少。佛经里面有几个很著名的比喻,一个是爪上土跟大地土的比喻。世尊当年在世的时候,在地上抓一把沙土,然后把沙土放下来,手掌打开,沙土都落到地上,当然还有一些留在指甲缝里,很少一点点。佛的一举一动都有很深的意思,学生看到佛这个动作就请教:您老人家这是代表什么意思?他就说:大地众生失人身之后不能再得人身,就像我掌上这一把沙土落在地上一样,那个不能得人身;来生还能得人身的,就像我指甲里还有一点点沙土。这是说明人来生再能得人身,很稀有、很难得。什么道理?相宗经论里面告诉我们,众生在六道里面投胎得身形,这个业力叫引业,引导你去投生,这是引业。人道的引业是什么?是五戒十善。如果我们这一生当中,五戒十善修得很好,都没有亏犯,真正做到不杀生、不偷盗、在家的同修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五戒。不是说你受了五戒,来生就能得人身,没有那个道理。这样说起来,那非常不公平,为什么?没有受五戒的人,实际上这五条他都没有犯,难道他不能得人身吗?哪有这种道理!佛法是平等法,形式上接受不受无所谓,你真正做到了。这五条说起来容易,可是它的内涵一般人很难理解,要是讲五戒,每一条两个小时也讲不完。你必须真正认识、真正了解,你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守住这个原则,绝不违犯。必须晓得人生很短暂,中年以上的人,四十以上的人感触愈来愈灵敏,年轻人感觉比较迟钝,年岁大的人感触就很深刻,来日无多。纵然长寿,活到一百岁,你回头想想这一百年,真的是一弹指而已。想想年轻时候,就如同昨天的光景一样,才真正体会到佛在经上讲的「人命无常,世间无常」,才真正体会到这个意思。在这么短促的时间里面,何必要造罪业?
前几天有个同修送一张影印的传单给我看,从中国大陆传出来的,听说好几家报纸都刊出来。说出民国初年,中国有几个大人物,李鸿章、袁世凯,一共举了六个人,都是当时非常显赫的大人物。报纸上登,现在这六个人已经变成猪,怎么知道?猪身上有他的名字。我想你们影印出来放大,明天贴在外头让大家看看。他为什么会变成猪?愚痴!自以为聪明,不行,没有真实的智慧。什么叫智慧?这一生当中自己纵然生活再困苦,也不取非义之财,这个人聪明,决定不干杀生的事情,偷盗的事情,欺骗一切众生的事情,决定不干。我们这一生苦,时间短促,咬紧牙根忍过去,来生得大福报,这才叫有智慧的人。如果尽干一些损人利己,损害社会、损害国家,图自己一时的富贵,没有不堕恶道。你想想这个事情,怎么不可怕?堕到三恶道容易,出三恶道很难。前清末年,我们也看到书上有记载,曹操也变成猪身,那是杀猪的时候,这猪杀了,毛刮干净,发现身上有「曹操」两个字,而曹操是六世猪身。这说明那只猪是曹操第六次变猪身,还不知道要变多少次?堕畜生身很不容易离开畜生道,为什么这么愚痴?为什么干这些傻事情?为什么不用你短短的时间,多做一点利益众生的事情?真的是在一念之间。
我没有能力利益众生,我没有钱财利益众生,我还有这个身体,我还有劳力,我还有一张口;我用我的口劝导一切众生断恶修善,我这个身「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做一个样子给人看,这都是利益众生。利益众生的事情不一定要权势,不一定要花钱,没有钱也能做到圆满功德,问题是你肯不肯去做,你懂不懂怎样做。听经闻法,大多数人能得利益、能觉悟,但是还有少数,听十几年经,听一辈子经,还干一些破戒的事情。你提到经教他也懂,他也能言善道,为什么他做不到?恶习气太重,烦恼习气太重,俗话所谓「看得破,忍不过」,他没有法子,他忍不过,他还是要犯罪,还是要破戒,还是要搞自私自利,欺骗别人,干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情。损人利己,利是暂时的小利,实在讲害自己,将来三途恶道去了,哪里是利己?
佛法讲利益,经上说得很清楚,现前得利益,来生不得利益,这个不是利,这不是好事情。可见得佛法很重视来生,为什么?来生时间长,这一生时间短。如果来生能得利益,后生也得利益,这是大善大福。如果你这一生能够得利益,来生能得利益,后生也能得利益,你这个利益是圆满的。有没有人修得?有。你只要留意,仔细去观察,确实是有,人家怎么修的?先论存心,心地真诚,真诚是绝不欺骗一切众生;诚实,绝不说一句妄语,自己做错了敢承认,绝不掩饰;我知道错了,我能够改过、能够自新,这就是修行人。哪一个人没有过失?所谓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能改过自新的人,在佛教里面就是菩萨,在我们世间就是圣贤人。唯有愚痴、烦恼习气重的人,做错事情不肯承认,不知道悔改,而且还把过失推给别人,这叫罪上加罪;这种根性的人,在佛经里面称为「一阐提」。一阐提是梵语,意思就是断了善根的人,他的善根断了,他不能回头,即使诸佛如来天天教诲他,他也回不了头。世间确实有这种人,愚痴可怕。
「见浊」,用愚痴代表烦恼,代表的是思惑,我们讲见思烦恼,愚痴代表思惑烦恼;见浊是代表见惑的烦恼,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有这个意思。也可以引伸「五浊恶世」,因为它有浊的意思在,可以能够说五浊,五浊是属於果报。果报从哪里来的?都是从愚痴来的,非常可怕,众生坠落在当中很难出头。佛菩萨虽然慈悲,怜悯众生,不舍众生,时时刻刻教导众生出离苦海,奈何众生不能舍弃爱见,爱就是贪、爱贪,见就是错误的见解。错误见解里面最严重的是身见,一切都为这个身享受而造作罪业,最明显的是口业,口不但是乱说话,口还贪美味,为了三寸之舌,你尝味就是舌头,到喉咙以下就没有味道;为了三寸舌,你想想看你这一生当中杀害多少众生?佛经上说得好,你吃它半斤,你来生要还它八两,你这一生吃多少众生肉,你将来生生世世必定要偿还。你要想到将来要偿还,现在就不敢,因缘果报丝毫不爽,欠命的还命,欠钱的还债。佛给我们讲得很清楚,在这个世间谁都占不了别人的便宜,没这个道理,谁也不会吃亏,这才是因果的定律,因果的真义。我们看到许多修行人,生活过得是非常清苦,那是真有智慧、真有福报,一生当中没有伤害任何一个众生。身心清净,戒行具足,若不往生,来生得大富大贵,多半都是生天享天福,人间的福报太小了,多半是生天。我们读这一首偈,真正是在念诵之下毛骨悚然,想想我们现前就是这个样子,就在这个境界之中,菩萨两句话说尽了。
『大师哀愍令永离』,大师是我们对佛陀的尊称,只有佛才称大师。在佛门里面一些称谓的常识,前面都曾经跟诸位报告过,但是我们道场天天都有新来的同修,前面没听到,不能不略说说,前面细说,这个地方就不能够再详细说。我们称菩萨,我们称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这在佛门当中是大菩萨,众所尊敬,我们对他称大士,没有称大师,观音大士;菩萨称大士、称开士、称正士,都是对菩萨的敬称。如果称他作大师,你们想想那是什么味道?我不必说你也就能体会到。你是个平常老百姓,我跟你见面,向你行三鞠躬礼,称你「总统先生,你好」,这是什么话?诸位必须要晓得,现在有许许多多出家人,自己封自己作大师,就好比你是个平常人,见到你的时候称你总统先生一样,他居然敢当,这个称呼叫僭越,过分了,不可以的。
在中国历史上,翻经的法师还得了,称「三藏法师」,没有称大师;三藏法师,表示他通达三藏。帝王的老师称国师,经论里面专修一部的,学教的一般称法师,参禅的称禅师,持戒的称律师,研究论典的人称论师,谁敢称大师?不过在中国也有称大师,那是什么?死了以后,后人尊称他,没有说活在世上被人称大师,没有过,没听说过。我们今天称净土宗印光大师,是他老人家走了以后才称大师,你们看看早年,民国初年那时候印的《印光法师文钞》;印光大师往生之后,他不在了,我们称《印光大师文钞》,他也没有办法找我们,这是我们对他一番敬意。这个敬意不是可以随便加,在佛门里有个规矩,只有净土宗的祖师可以称大师,这是公认的;若非净土宗的祖师都不能称大师,称大师都有问题。为什么?大师是佛,你度化众生的方法,度化众生的效果,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才可以称为大师。净土宗用《阿弥陀经》,用执持佛号,真的跟一切诸佛菩萨度众生没有两样。一切诸佛度众生,都是用净土三经,都是用执持名号,都能够令一切众生在一生当中往生不退成佛,只有他才能称大师。但是净土宗称大师,都是在祖师往生之后,后人敬称,不是随便称的。
本经里面称大师,是称毗卢遮那如来。哀愍这些六道众生,哀愍这些愚痴众生,为这些众生现身说法,目的令永离六道轮回,目的在此地。是不是能令一切众生都能达到这个目的?那要看众生的根性,根熟的众生,这个目的达到了。佛不舍弃众生,根性没成熟的,帮助他成熟。没有善根的众生,帮助他种善根;已经有善根的众生,帮助他成熟;已经成熟的众生,帮助他这一生得度,这是经论讲的,把众生分做这三类。我们自己是属於哪一类?多半是属於根性没成熟的,没成熟,帮助我们成熟。用什么方法帮助?最有效的方法是闻法,听经闻法。世尊当年在世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天天说、天天劝,久而久之他觉悟过来,绝不是听几天他就觉悟,那是上根利智,差不多是根熟的众生,虽然听得不多,他契入,他觉悟,回头了。可是大多数的众生做不到,需要长时间的薰修,慢慢才能觉悟。还得要自己克服自己的烦恼,降伏自己的习气,你能够把闻法的缘提早成熟。如果不能够克服自己烦恼习气,在日常生活当中,还随顺烦恼习气,那你这一生当中都没有指望。从前李炳南老居士讲,虽有善根,还是随业流转;换句话说,你来生变饿鬼、变畜生、堕地狱,你还照干。
无量劫的罪报受完,你才能再得人身;再得人身,那个时候能不能遇到佛法?靠不住。遇不到佛法,你得人身,必定又造罪业;既造罪业,还要入三恶道,这个事实诸位细细去读《地藏菩萨本愿经》,你就明了了。所以这个事情是真的可怕,不是假的。由此可知,我们要想在这一生得度,知道这一生得人身、闻佛法,机会得来非常不容易,无量劫才会碰到一次;我们这一生居然碰到,无量劫当中才遇到这么一次,这个机会不是常常有的,开经偈上讲「百千万劫难遭遇」,都是给你讲真话。遇到之后,要不晓得珍惜这个机会,不知道把握这个机会,不知道把自己烦恼习气控制住,我们这个机遇非常短暂,稍纵即逝,机会就过去,再想遇到这个机会难,太难太难了。什么叫善根深厚?善根深厚的人认识机会、抓住机会,决定不能让机会空过,真正发心依教奉行。知道三途苦,知道人间苦、烦恼苦,痛下决心我们一定要永离。怎么永离法?老实念佛,关键在老实两个字,只要你老实,你决定能成就。什么是老实人?不犯戒是老实,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那个人才叫老实。落实在我们修学上,二六时中,一天到晚,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这个人叫老实。大势至菩萨在楞严会上跟我们讲的方法,「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那就叫老实,这是老实的标准。
什么叫都摄六根?眼不缘外面的色尘,不是叫你不看,不看不可能的,睁开眼睛哪有看不到的?不缘就是你心里再不把外面的色相牵挂在心里,一切随缘随他去,耳不缘声尘,乃至意不缘法尘,只缘阿弥陀佛。也就是说你心里什么牵挂都没有,什么样的想法看法都没有,只有这么单单纯纯的一句阿弥陀佛,这个念就叫「净念」,你真的清净,清净念这句阿弥陀佛,不怀疑、不夹杂,这净念。「相继」是继续不断。工作的时候也不间断,工作照常,念佛法门好就好在此地,不妨碍工作;日常生活当中任何事情都不妨碍,所以他的功夫能够相续,能够不间断。不像修其他的法门,你的功夫容易间断,念佛的功夫不会间断。口念累的时候,心里头念,口不念,那还是不间断。所谓是「忆佛念佛」,忆是心里想佛,口里没有念,那还是属於念佛。所以念佛不一定在口上,你心里真有,叫做念佛。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心里真的没有了,这叫放下,这才叫老实。我们今天修学功夫不得力,原因在哪里?不老实。不老实就是念佛里头夹杂著杂念、夹杂著妄想;实在讲对於宇宙人生真相没搞清楚、没有明了,所以疑虑重重。这个怀疑障道,我们勇猛精进狠心发不出来,菩提心发不出来,是因为你怀疑,你事实真相没搞清楚。真正搞清楚,不怀疑,也不会夹杂,然后你的生活就跟「大方广佛华严」相应。
我们真的觉悟、真的明白了,还有这个身体在,身体还留在人间,这个时候这个身体干什么?没有明了的时候,这个身是业报之身,是来受报的。你前生修的善,这个身来享福;前生造的恶,这个身是来受罪,这是业报身。真正明白过来、觉悟过来了,这个身就不是业报身,变成智慧身、变成愿身,愿身就是我们常讲乘愿再来。智慧身里头没有烦恼,烦恼断了,从这个时候起你是转烦恼成菩提,转生死成涅盘,你就过佛菩萨的生活。佛菩萨的身在这个世间干什么?度众生。换句话说,悟了之后就不为自己活,也不是为自己生活,为一切众生活,为一切众生生活,做一个样子给一切众生看,身教。众生有疑惑,到你这里来请教、来请问,你详细给他解答,言教。这就是华严会上,众多菩萨三轮教化的意思,身语意叫三轮,无一不是利益一切众生。所以是为众生活著,不是为自己,自己没有了,自己那个业报结束了。我们读《华严》,我们念佛修净土,应当契入这个境界,才不辜负诸佛菩萨,才不辜负祖师大德,我们才是真正的佛弟子,真正的弥陀弟子,这一生当中永脱轮回。这是变化幢天王所观的境界,他看清楚了;『观』就是宗门讲见性,他见到了,见性就是见到事实真相,他从这个地方契入。请掀开经本,第六十八面第四行,我们看最后这首偈:
【如来恒放大光明。一一光中无量佛。各各现化众生事。此妙音天所入门。】
这是星宿妙音庄严天王的赞颂,前面两句就是星宿庄严的大意。『如来恒放大光明』,前面跟诸位报告过,凡是经上称如来这个名号,都是说自性,性德起用。这桩事情确实是很难懂、很难体会,但是我们修学大乘又不能不懂,又不能不去体会。为什么说它很难体会?落在心意识里面就体会不到,这是难处。自性,一切众生等有,这经上常讲。等是什么?平等!佛有,我们众生也有;有情众生有,无情众生也有。不会说是佛的自性比我们多一点,我们的自性比佛少一点,没这个道理,决定是平等;不但是平等,而且是一体。在什么地方?尽虚空遍法界,无处不是,无时不是。这是如来,这是一心,这是真性,也叫自性或者叫真如,也有经上讲第一义谛,名词有几十种之多,都是说这桩事情。佛对於一桩事情,为什么要说这么多的名相?佛的用意就是教导我们不要执著名相,名相是假的,只要你体会到意思就行了,怎么说都可以,没有一定的说法,佛无有定法可说;总是教我们悟入的方便法门,悟入的方便门就是一切不执著,你就入进去,所以用这么多名词显示一个方便门而已。
马鸣菩萨教导我们「离言说相」,我们要不要用言说?要用;「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怎么离法?即相离相,离即同时是真离,相有体无,说有念无,你就能契入。凡夫不能够契入,难在哪里?我们妄心随著佛的言说转,随著佛的名相转,我们是被境界转了。佛说的言语那是音声的境界,我们被它转,著相了,著了佛说法的音声,著了佛说法这些名相,我们被它转。我们读这部经,被这部经转了;《六祖坛经》,法达禅师说得很好,他念《法华经》三千遍去见六祖,六祖给他开示,他觉悟了;觉悟之后他说出来,他过去三千部是被《法华》转,现在悟了之后才转《法华》。《法华》就是比喻境界,没悟的时候你被境界所转,觉悟之后你能转境界,你能转境界就成就;你不能转境界是决定被境界所转,那你的苦就有得受。我们凡夫为什么生活这么苦?为什么搞六道轮回?为什么要堕三恶道?被境界所转,你不晓得事实真相。
佛讲这些大道理就是讲事实真相,千经万论,别说佛说法四十九年,你看在《华严经》上所讲的,尘说刹说,无尽无间说,诸佛如来说法从来没有止息过,六尘都说,我们不懂,我们觉察不出来,这是粗心大意,执迷太深,不知道六尘都在说法。你要是觉悟,观察到、体会到,你就能契入境界。然后才恍然大悟,诸佛如来无间说,说的什么?无非是性相这么两桩事情而已,他悟是悟性相的真相,我们迷是迷失性相的真相。但是觉迷,果报上的差别太大太大,觉悟的人过的是一真法界的生活,迷的人是搞六道三途,苦不堪言。迷悟果报就是苦乐,不可思议,没有法子来叙说。
佛法的教学修学,关键枢纽都是在帮助众生觉悟,绝非记问之学。你记得多、听得多,有什么用处?没用!要觉悟才有用,也就是一定要把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才有用处。搞清楚、搞明白决定不是听别人说,听别人说不是你自己亲证的境界,没用处。这是佛法跟世法不一样的地方,世法你可以广学多闻,你可以记得很多,你可以学习得很多;佛法不如是,佛法一定要开悟,一定要破愚痴、要破烦恼。记问之学不能破愚痴、不能破烦恼;换句话说,你可以应付世间法,你没有办法出离世间,你决定做不到,佛法终极的目标是教我们出离世间。
你要懂得如来两个字的含义,「恒放大光明」,一点都没错。如来是我们的自性,是我们的本性,永远在放光,无量的光明,无量的寿命。『一一光中无量佛』,前面如来是能放,无量佛是所现;如来是我们自性的性体,光明是作用,无量佛是现相。要用我们经题「大方广」三个字来说,如来是大的意思,大光明是广的意思,无量佛是方的意思,方是讲相,现相。「一一光中无量佛」,哪些是无量佛?我们一看到这个名相,立刻起了分别执著,依照这个名词去打妄想,你就永远不解如来真实义。因为我们看到佛这个字,一定马上就想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就想到这个样子。这个想法对不对?不能说不对,也不能说全对。为什么?佛有能力现无量无边身,所现一切身相都是佛相。
我们试问,《普门品》里面讲,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我们就是呆呆板板照经上这个意思去讲,那三十二种身相是不是都是观音菩萨?我们承认不承认他都是观音菩萨?都是。由此可知,此地无量佛,凡是自性光芒变现出一切物相,就是无量佛。再跟诸位说,包括我们自己这个身体,也在无量佛当中,我们是一一光中无量佛身的一个身,千真万确的事实。而是我们自己迷惑,不晓得是如来大光明当中现的一尊佛像,不知道,这迷了,迷了就造罪业,搞轮回,你说冤不冤枉?这就给你说明,佛眼睛看一切众生皆是诸佛,就这么回事情。你们想想尽虚空遍法界,无量无边刹土依正庄严,哪一样东西不是自性大光明中变现之物?如果不是,《华严经》上讲的总纲领、总原则,「唯心所现」这句话讲不通。这两句偈就是说「唯心所现」,第三句就是讲「唯识所变」,你们看看是不是这个意思?所以从唯心所现(那个心就是自性),尽虚空遍法界,「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是诸佛如来大彻大悟之后他见到的事实真相。
我在这里是给你们说出来,从前祖师大德讲经是不说出来,清凉《注疏》不说出来,李长者《合论》也不说出来,那是大慈大悲,希望你在经文里头悟入;说出来是把你悟门堵塞,你没有办法开悟了。我在讲席当中常常说明,我给你说出来,你们要求证;我把结果说出来,你去证明。如果你不求证,你也会说,你是记问之学,不是你自己境界,你得不到受用;如果你要把它证实,你就得受用,跟大彻大悟就没有两样。一定要证得,是自己的境界,不是别人的境界,字字句句都是说在自分上,自家的本分。经中常说大而刹土,这是讲大的,诸佛刹土,小至微尘,都是自性变现之物。性没有大小,变现之物也没有大小,所以佛才讲一毛端,汗毛的尖端,能够容纳十方一切诸佛刹土。我们毛端没有放大,佛的世界没有缩小,为什么能相容?因为性没有大小,性没有生灭,性没有来去。
真正会用功的人,要把这些经文常常在心中反覆的念诵,不要去想它,只是念诵。为什么?一去想它你落在意识里头,意识决定想不出它的真相,这是一定道理。所以叫离心意识参,叫你参究,参就是提起疑情;佛是这么说,这不是我们的境界,是诸佛如来的境界。常常想著诸佛如来的境界,这样想就把你一切的妄想代替了,它的道理在此地。参究为什么会开悟?就是它把我们平常胡思乱想变成一个想,而且这还不是想,因为里头没有想,常常念常常念,不想它,不分别它、不执著它,这是不用心意识;可是这个问题常常在,这就叫疑情,小疑则有小悟,大疑就有大悟,这是开悟的一种方法。如果实在开不了悟呢?老实念佛,往生极乐世界见了阿弥陀佛,听弥陀说法就会开悟,古人讲「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这是个好法子。实在我们根性很劣,入不了境界,开不了悟,找阿弥陀佛去,的确是好办法。那怎么办?老实念佛,什么都不要想,专想阿弥陀佛,用这么一个办法。专想阿弥陀佛是真的用想,不是像参,参是不用想,没有想,这是说明参禅跟念佛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就在这个地方。念佛是忆佛念佛是有想,参究没有想,有想就坏了,决定不能开悟,这是念佛跟参禅基本不同的所在。这两句颂意思非常的深广。
『各各现化众生事』,这就是讲唯识所变。从这一句看,「一一光中无量佛」,那是觉悟了的佛,众生是迷惑的佛,没有觉悟的。觉悟的佛,我们现在的话说,有义务帮助那些不觉悟的佛,这是用我们世间人的言语,诸位好懂,我们有义务去帮助他。如果在佛的境界,义务这个念头都没有;如果你还说我有义务帮助他,你还是凡夫,你还是落在心意识里头,你才有个义务。义务也没有,那到底是什么?没法子说,所以经上就讲不可思议,这个经是不可思议境界。勉强说一句,佛经里术语「法尔如是」,法尔的意思是自自然然这个样子,一丝毫勉强都没有,一丝毫意思都没有,一丝毫念头都没有,叫法尔如是。这个境界就难懂了,也不好说,所以才说做「不思议解脱境界」。这是觉悟了的无量佛。无量佛里面包括著大小乘的身,小乘四果四向,大乘在本经里面讲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像星宿一样散布在虚空当中,无处不现身,无时不现身,众生有感,立刻就有应,各各现化众生事。
清凉大师给我们讲这一句里面具足三轮摄化。『此妙音天所入门』,妙音是口,口业,放光是意,现佛是身,身语意念念之中都是去帮助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要有真正的效果,不能说我们只是帮助他,帮助到最后没有结果,那我们就有过失,决定有结果。所以文里说「现化」,化就是结果。众生确确实实产生变化,他的思想起了变化,见解起了变化,他在日常生活一切造作起了变化,这个变化就是破迷开悟、断恶向善,这是教学的成就,化是讲成就。所以佛家不讲教学,讲教化,讲教学后头没有一个成就;化,成就了,化凡成圣,化迷成悟,化是成就,意思好,学了以后就起了变化。
星宿妙音庄严天王在前面他所说,他所得法是「放光现佛三轮摄化解脱门」,所以他的赞颂与他前面得法完全相应。这一首偈义理很深,也把诸法实相说出来;文字不多,实际上他叙说二十一个字,二十一个字可以说是把一切佛法都包括尽了,真正可以说是一法都不漏,圆满到了极处。《华严经》好!字字句句都能帮助众生悟入佛之知见,看看你的缘分在哪里,不一定在哪一句经文,哪一首偈颂里头你开悟了。能不能开悟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你的心清不清净、真不真诚;只要心地真诚清净,就有开悟的希望,也就是前面我们讲老实,真正老实容易开悟。你心不清净、不真诚,清净真诚不仅仅是说,你在这个佛堂听经你的心地真诚清净,你到念佛堂念佛你的心真诚清净,这不够;必须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皆是真诚清净才能悟入。如果把佛堂跟你生活脱节,成为两桩事情,你永远不能够入这个境界。你要晓得佛法跟世法,课堂跟生活是一不是二,你才有悟入的可能。这一段就介绍到此地。再看第四段,二禅长行十法:
【复次可爱乐光明天王。得恒受寂静乐而能降现消灭世间苦解脱门。】
二禅天也有十位上首来表法。第一位可爱乐光明天王,天王的名号前面介绍过,我们完全省略不重复,我们专门来看他得的法门。他所得的是『恒受寂静乐而能降现消灭世间苦』,解脱门,我们也不讲了。我们世间人以什么为乐?享受的是五欲之乐。五欲之乐是什么东西?是外面来的刺激,实在讲得不好听的话,就像吸毒一样。吸毒的时候好像很乐,毒性消除之后苦就来,它就发作,不是真乐。真的乐我们不懂,诸佛菩萨示现在我们现前,我们也不会接受,「那有什么乐处?」所以,诸佛菩萨的受用跟我们不相同。
清凉大师在此地讲「寂静乐」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是「内证真乐」,这个不是假的。佛在经论里面常说,乐有五种:第一种是因,第二种是果,第三种叫苦对除,第四种叫断受,第五种叫无恼害。这五种我们简单的说:因,一定要懂得乐的因,苦的因不会得乐。什么是乐因?利益众生的因行是乐,修因就快乐,世间人所谓「助人为快乐之本」,帮助别人我们在修因。你看看你那个心情多么安慰,看到别人得乐,我们全心全力帮助他,这是乐因,后面得乐果。佛经上常讲「上则为天王」,你来生后世感得乐果,这是从修因果报上来说。如果我们所做的损害别人,自己想占一点便宜,那就错了,那是苦因。纵然我们得一点乐,得一点小利益,良心不安,乐在哪里?一生不但没有损害人的行为,损害人的念头都没有,这是真正的乐因。一个聪明人,有智慧的人,应当如是学。果要是得乐、得大富贵,你怎么去享法?如果你完全享这个富贵之乐,那个乐很快就享完,享完就变成坏苦;乐完了,坏苦就现前。所以你要懂得如何去享受乐果,你这个果报与一切众生共享,果报永远享受不尽。过去帝王那真是过去生中修大福德,他才能得这么大的福报。古圣先贤的教诲,怎么样教导帝王?「与民同乐」,那就对了,他就真的会享受。这个话不仅是对帝王说,对一切有福报的人都应当如是学。有大福德而能够不享大福德,还在修乐因,那才叫真乐。这种人决不是普通人,普通人做不到;这种人必定是大善根之人,再不然就是我们一般讲再来人,再来人是诸佛菩萨示现,不是凡夫,凡夫做不到。有没有?有,很少,不容易遇到。
第三种乐事是苦离开了,离苦就是乐,这个道理很深。我们今天有种种享受,你有没有想到,你的享受是用什么样的代价换来的?在西方的社会,可以说每个人对於物质享受比东方人优越很多,衣食住行的环境都不是东方一般居民能够跟他相比的。他乐不乐?不见得。我好像是在九二年、还是九三年,第一次回到祖国访问,馆长我们一同去。她回到她的家乡,她的亲戚朋友还很多,几乎隔了半个世纪才与家人见面,所以有个比较大型的宴会,我也参加了。我们从美国回到中国大陆,大陆的同胞对於美国人的生活非常羡慕,家家住的洋房,家家都有彩电,他们那个时候还没有,家家都有汽车,所以非常羡慕。我跟他们说了老实话,我说美国人,你不要看他那么样的富庶,其实他比不上你们。他们听了就呆了,怎么会比不上我们?我就问一句话,我说你们在座的这些大众,有好几十人,你们哪一个人是欠债过日子的,负债过日子的?大家都看看,没有一个。我说:你晓得美国人过的什么生活,从出生就负债,死都还不清,哪里能比得上你们?你们每天放工之后,几个人在小街门口小凳子上坐下,在那里闲情逸致的聊天,喝一杯老酒,嚼一点花生;外国人享受不到这种闲情逸致,他们那个生活多紧张,天天去工作,为什么工作?还债。我讲的是实话,这就是不懂得真的乐。这是西方文化跟东方文化不同的地方,感受不相同,唯独东方人闲情逸致。
现在大家拼命向钱看,错误了,真正的快乐并不是富有,不是物质上的富有,精神生活的满足,那是真正的快乐,我们中国人常讲无债一身轻。然后你想想,外国人他们每一个人债务压力多重,所以他们工作很勤劳。为什么?如果不勤奋工作,马上就失业,老板就不要他,他必须拼命工作,他才有能力拿这个报酬去还债。房子贷款来的,向银行、保险公司贷款来的;汽车贷款来的,乃至於家里所用的一切东西,统统是贷款来的,没有一样东西不是贷款来的。他的收入,以美国状况,三分之一纳税,三分之一还债,剩下来自己可以支配的三分之一,没有几个钱。所以那个享受所付出的代价太重,得不偿失!我们中国古人有一句话说,「富而苦,不如贫而乐」,这个话是很有学问,很有见地。苦乐两个字几个人懂得?几个人认识?往往搞颠倒,搞错误,那就属於愚痴。第四种是更高级一层,那不是凡夫;前面讲这三种凡夫有,第四种凡夫没有,断受;断受才是真正的乐。第五种叫无恼害,对於一切众生决定没有恼害众生的念头,当然不会有恼害众生的行为,这是出世间的圣人才有,那是属於寂静乐。寂静乐里面还有浅深程度不同,今天时间到了,我们明天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