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九十讲)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0090
请掀开经本,我们从第四十九面第四行看起,广果天:
「复有无量广果天王。所谓爱乐法光明幢天王。清净庄严海天王。最胜慧光明天王」,上一次介绍到此地,我们接著请看第四尊:
【自在智慧幢天王。】
菩萨德号当中的意思非常明显,可是问题是我们怎样才能学习到『自在智慧』,特别著重自在。德号的意思,他的智慧、他的自在都非常明显,一般人不难看得到,不难体会,这是『幢』的意思。我们要学习,这是两桩事情:一个我们没有智慧,第二个我们也不自在;实在讲,自在跟智慧有密切的关系。自在,在佛家的术语就是「解脱」,我们得不到自在是因为有烦恼系缚,烦恼就像绳索一样把我们捆绑起来,让我们动弹不得,佛经里面常有这样的比喻。唯有真实的智慧,才能够断烦恼或者说转烦恼,这样才能够得自在。自在是每一个众生,无论他是什么样的种性,是什么样的根器,没有一个不追求自在的。由此可知,自在与智慧确实超越了种族、超越了宗教,世出世间种种法里面,智慧与自在是圆满的超脱,也就是一切众生共同追求的目标。佛法里面常给我们讲三苦、八苦,八苦里面有「求不得苦」,我们很想求智慧、求自在,求不得,真的是求不得。因为众生有求而求不得,诸佛菩萨才出现於世,佛菩萨知道,这桩事情唯有佛法当中可以求得,正是所谓「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你要不在佛门里面求,那的确是求不得,这话不是假的。
佛门当中何以有求就有应?佛是跟我们讲道理,决定不是盲目。佛告诉你你为什么求不得,我们把求不得的原因找出来,然后把这个原因消除,那你所求不就得到吗?这个说法很合理,我们听到非常欢喜。为什么你不开智慧?因为你迷惑;为什么你不自在?因为你有烦恼。这个字的反面,岂不是就是佛常讲的惑业苦?迷惑就障碍智慧,业报就障碍自在;佛教导我们,如果你能转惑业苦为戒定慧,自在、智慧你就得到了。这个转变不在别人,完全在自己,所以自己要做一个大转变。大转变要从小处做起,古德常讲「理可顿悟,事须渐除」,道理你可以顿悟,可是落实在生活环境当中的转变,要从小处下手。怎样破除迷惑?这是一个大问题。佛教给我们的方法,对於中下根人很有效果的就是读诵大乘,读诵很多,许多人天天念经,可是头脑依旧是迷迷糊糊,没有念经念聪明出来,没有!原因又在哪里?方法上有错误,佛讲得没错,我们用错了。错在哪里?以为每天念就会聪明,结果天天念,念成个书呆子,念佛经就变成佛呆子,所以智慧不开。
这个事情说起来非常微细,当然最好是有好老师来指导,我们才会开窍。下手的时候读诵不求解义,只求熟,念的遍数多,这是修什么?修根本智。古时候期限是五年,在教下学教来讲五年读经,每天读,把你的妄想分别执著念掉,根本智就现前。我们天天念,不但妄想分别执著没有念掉,愈念愈多,这不就错了吗?人家是愈念妄想分别愈少,是用念经的方法把妄想分别给断掉,用这个方法。所以读诵是修行,妄想分别执著断了,我们不说断,断难,轻了,真正用功夫用上三年、五年,分别执著很淡薄,诸位要知道,到很淡薄的时候就要开智慧了;障碍你的智慧就是分别执著,分别执著愈重,你的智慧就愈不能开,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智慧是自性本具的德能,一切众生与诸佛如来没有两样,诸佛如来障碍没有,所以智慧圆满的现前;我们凡夫障碍太重,所以智慧已经变成烦恼,现出来都是邪知邪见,都是烦恼,不生智慧,常生烦恼。我们自己一定要觉悟,要知道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我们怎样来突破?佛教给我们这个方法,先求根本智,也就是说把心定下来,心不能定也是妄念、分别、执著太多,你心定不下来,教下用念诵的方法来达到这个目的。当我们分别执著轻了、淡了,智慧就现前。
第二个阶段还是用读诵,可是这个读诵方法跟前面不一样,著重在随文入观,智慧就开起来了。藉著佛经论的文字提起我们观照的功夫,这叫「随文入观」。也就是说最初我们读诵,不求解义,只求把妄想分别执著念掉,恢复到心地的清净平等;接近这个境界,我们再读诵,我们就著重在解义,要著重在解,随文入观是理解。「解」不是研究,如果说研究,研究落在第六识,那不是智慧。不用心意识,叫你随文入观,你读的时候仔细;对著本子读你可以看著文字,不对本子背诵也一样,想想经里面文字的义趣。所以第二个阶段读诵著重在明其理、解其义,大乘经上常讲「深解义趣」。「深解」两个字很有味道,佛经字字句句深广无尽,今天看到这个境界觉得解释得不错,再过几天境界又提升了,比今天看得更广更深。所以经典永远读不厌,就是义趣深广无尽,遍遍有新意思发现;新意思发现,证明你的心清净,你的妄想杂念少了,你才会有进步。如果你有妄想杂念,你怎么可能有进步?不但没有进步,可能还会退步。退步也是真的,前几年好像满有智慧,这几年智慧没有,又糊涂了,这就是退转,佛法里真的是进进退退。永远保持清净心,你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智慧长了,烦恼就转变成菩提,你才会得自在,你才会有真正的受用。在物质生活当中得少喜足,得到一点点就很欢喜、就很满足,他就很快乐。而精神生活,精神生活里面特别是智慧、是知见,不断向上提升。所以我们修学,最重要是知道自己的烦恼习气,这一点是关键,如果你不知道你烦恼习气在哪里,诸位想想,你怎么用功夫?你怎么能够断烦恼?你怎么能够转烦恼?一定要知道自己病根、毛病在哪里,这叫开悟。
上根利智的人容易学,所谓是闻一知十、一闻千悟,那种人好修;中下根性的人听一遍不懂,听十遍还是糊里糊涂,这就难了。正因为如此,世尊为我们示现,不辞辛劳一遍一遍重复的再解说,说上百遍、千遍、万遍,慢慢这个人听久了他觉悟了,尤其是相续不断,开悟的机会就多。世尊当年在世,我们在经上看到,常随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五人,这些人给我们做一个榜样。做个什么榜样?闻法修学不可以间断。世尊当年在世生活方式是游化,居无定所,哪个地方有启请,他老人家就去了。这些人为了闻法不间断,那只有跟随世尊,世尊到哪里他们就跟到哪里,跟一辈子;佛说法四十九年,他们就跟四十九年,所以这里面才有修行、才有开悟、才有证果。佛法传到中国来之后,诸位看看佛门里面这些记载,你看看《高僧传》,在家修行的《高士传》、《善女人传》,再看看中国这些名山山志,我们在这里面看到,很多很多人住在一个道场,亲近一位老师十几年、几十年不肯离开。为什么原因?有些人开悟了还不肯离开,那是作影响众,这个道理我们要懂得。帮助老师教学,当老师的助教,影响新来的同学,让他们坚定信心。
世出世间法要想有成就,秘诀只有八个字「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时间要长,天天要听。你们有许多同修觉得:净空法师有一点智慧。智慧从哪里来的,你们晓不晓得?四十年在讲台上没有间断,天天讲,就这么讲来的!你要肯发心天天讲,讲四十年,你的智慧比我高,不会输过我;你不肯讲,那就没法子。你天天讲、天天读、天天学,没有间断。听经也是如此,我过去学佛,跟李炳南老居士十年,我们做他的常随众,他走到哪里我们跟到哪里,一堂课都不缺,我们才奠定一点智慧的基础。一日暴之,十日寒之,那不行,你要想求智慧、求自在那就难了,你这一生当中可能都得不到;你要想真正得到,锲而不舍。天下有善根福德的人不少,但是没有缘分,我们很想听经,不是每一个地方都有法师讲经;想听找不到地方听,这是苦处,缘不具足。现代比过去方便多了,现在有录相、有录音、有网路、有广播,在缘上面来讲,我们现代人的确突破了这个难关,可以说是因缘无比的殊胜。问题是我们想不想听?喜不喜欢听?能不能认真的听?这个关系福德、善根。《弥陀经》上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这三个条件:善根、福德、因缘。我们今天因缘具足,就看看你自己有没有善根、有没有福德。什么叫善根?能信能解这是善根,能行能证那是福德。
我们今天在此地讲演,这个世间许许多多的地区,有很多的同修在网路上观看,我们肉眼虽然没有见到他们,我们对他们很清楚、很明了,也非常欢喜赞叹。现在利用科技技术,把我们的因缘扩充,我们利用这些方法,真正是无远弗届,我们都能听到。如果有问题立刻可以能发问,你提出问题我们一定帮助你解答。我们相信科技将来再更进一步,我们从影像当中可以面对面的来讨论,面对面的来交谈。现在虽然有还不普遍,我们想将来一定非常普遍,就像现在的行动电话一样。现在行动电话只能听到声音,看不到影像,将来行动电话一定有小萤幕可以看到影像。我们这里讲经的状况你可以看到,你们在海外听讲,我们此地也能看到,同聚在一堂,这一堂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法会原来如是!所以人一定要有勇猛心求自在、求解脱、求智慧。第五尊菩萨的德号是:
【乐寂静天王。】
这个名号显示是功夫。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要真正想成就,这是世尊可以说在大小乘经论里面,无数次的叮咛嘱咐「远离愦闹」。这个世间热闹的场所要远离,为什么?热闹场所很容易让我们起心动念,生起妄想分别执著,生起这些东西就是佛法里讲的造业。热闹场所里容易造业,起心动念都是造业,喜欢看的、喜欢听的动了情,不喜欢看的、不喜欢听的生了瞋恚;喜欢的动了贪爱,不喜欢的动了瞋恚,看到有超过自己的又起了嫉妒,多麻烦!所以佛教给我们远离这些境界。真正修行人喜欢『寂静』,静而后才能得定,定才能开智慧,智慧才能通达明了一切,通达明了就能够解决一切问题,这是真实智慧。所以寂静是修行的枢纽,这是属於定门所设的。佛教给我们「因戒得定」,戒是守法,遵守佛菩萨的教诫。佛教给我们远离尘劳,远离这些繁华热闹的场所,保持心地的清净,这是修行重要的原则。在现代社会这个功夫比过去愈来愈困难,问题在哪里?障缘太多。这些障缘在佛法里面统而言之,都称之为「魔障」。什么叫魔?魔是折磨,折磨就是让你的心得不到清净,这是折磨你,让你不生智慧。魔来扰乱,魔来干扰,你要懂得什么是魔?凡是让我们不能够得戒定慧的都是魔,《楞严经》上佛给我们讲五十类,每一类里面无量无边,佛把它分做五十类。这五十类是以五蕴而分,色受想行识,每一蕴里面说十种、说十类,总共五十类。每一类里无量无边,在现代的社会统统都出现,有几个人能禁得起魔的诱惑?能够不受这些阴魔的恼害?简直是不可能。今天唯一的一个办法,就像我们的念佛堂,将来的弥陀村,住到那里面去就等於住到深山里面一样,跟外面断绝了。为什么?弥陀村里面没有报纸、没有电视;我们有电视没有天线,我们电视里面只播家里面讲经念佛,外面新闻、外面世界接触不到,所以等於没有电视;没有报纸、没有电视,连电话都没有。弥陀村不装电话,装电话麻烦,今天家里打电话来找你,明天你儿子、孙子来找你,这不是麻烦吗?这是搅和得你身心不安。
所以到这个地方来,就等於住在深山里面一样,阿兰若,这是个寂静的道场,帮助我们,给我们做增上缘,我们住进去身心清净,真正做到一尘不染。你在这里面住上三年,我想功夫必然成就,你得一心不乱,往生就有把握,对於这个世间感觉到厌倦,你功夫成就之后,你就自在往生,真的往生不是假的。我们看《净土圣贤录》、看《往生传》,念佛的人从接触到净宗,听说有阿弥陀佛、有极乐世界这一天起他就肯念,他能信、发愿、肯念,三年就自在往生。过去曾经有同修问过我:为什么这么多人念佛三年就往生,是不是他寿命就到了?他这个问问得很好。我告诉他:不见得寿命到了,可能他的寿命还很长。为什么他提前走?极乐世界太好,谁愿意在这里受罪?你现在是想去去不了,如果真的想去去得了,谁不愿意早一天去?那些人功夫成就,有能力去得了,寿命不要了。换句话说,这个世间罪报不想受,何必等到罪受完再去,这个人不是很傻吗?聪明人,我这里还有多少年罪不要、不受了,现在就走,这才叫聪明。所以他的功夫成就,这示现给我们看。民国以来有许多念佛人往生,时间也不过是三、五年,我们听说得很多,可见得这个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
世间什么都是假的,你在这个社会上地位是假的、财富是假的,甚至於你的儿女、家亲眷属也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万法无常,这给你讲真话,唯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真的。聪明人要在这一生当中,利用短短的时间认真努力求真的,不再搞假的。假的,无论你用什么样的心思去搞,用多少精神去搞,最后一场空,你要觉悟!真正觉悟的人他才会修真实功德,经典里面常讲「福不唐捐」,唐捐就是白费、就是空过。我们要修积真实的福报,决定不落空,这讲修西方净土。要想真正成就,一定先要修寂静的心,欢喜清净。念佛堂里面同修虽然很多,如果你真正功夫得力,再多的人如同一个人都没有一样,大念佛堂里面你自己感觉得只有自己一个人,这是你心真正到寂静,即使在你身旁的同修都决定不干扰你了。这意思就是你不会受他的干扰,你已经入寂静的境界,这个境界就叫做念佛三昧,你得到念佛三昧,周边的我们今天讲的磁场,你都不受影响,这是你得到寂静;真正到一念不生,一个妄想都没有,你想想多自在!要想契入这个境界,必须身心世界放得下,这个境界里有真乐,宗门里面讲「禅悦之乐」,有真乐;决不是世间任何快乐能够跟它相比,这是真乐,这是佛菩萨的享受。第六尊:
【普智眼天王。】
『普』是普遍。普遍,从境界上来说,十方三世虚空法界没有见不到的,这是普眼。『普智眼』,如果严格的来说,只有如来果地上才能有这个称号,《华严》里面说「十眼圆明」,不是五眼,十眼圆明这才叫普智眼。如来果地上见性圆满,菩萨也有五眼,也有十眼,但是没有佛果地上那么圆满。这个德号里面,从如来果地上说,那是圆满的;从菩萨因地上来说,现在在修德,而且不断的在增长。我们学习要以智眼观一切法,这是我们的学处。什么叫「智眼」?智眼与一般的眼差别在哪里?一般众生的眼,眼里有情识,大家要懂这个道理。这桩事情,法相唯识里面讲得清楚、讲得透彻。法相家说,我们眼睁开之后能见,眼根对外面色尘境界是了别,不是分别,眼睛就好像照相机的镜头一样,把外面所有一切境界相,老老实实一点都不遗漏完全照在里面,这叫了别;反应给第六意识,传达给第六识,第六识分别,第六识就变现一个相分;这个相分是从眼识相分传过去的。第六意识分别,它分别谁?分别自己的相分,它不是分别眼识的相分,是分别自己的相分,学过唯识的都懂得这个事实。
八识每一个识都有四分:见分、相分、自证分、证自证分,都有四分。眼识不但它传递给第六意识,同时也传递给第七识。第七识执著,执著从哪里生的?也是第七识的见分执著它的相分。这个要说起来很复杂很复杂,佛给我们讲八识五十一心所都是略说,细说太多太多说之不尽,非常复杂的一种关系,而且这个关系一个连一个,真的像罗网一样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个心心所统统都牵动了。而心心所多大?也是尽虚空遍法界。但是诸位要晓得,识是情,叫情识;由此可知,我们眼见色尘,落在第七识、第六识里就变成情见,麻烦就来了。诸佛菩萨见色闻声不堕在情见里面,他不用心意识,他把心意识转变,转烦恼成菩提,人家转了。转变之后都不叫八识,阿赖耶识转过来之后叫大圆镜智,末那识转变过来叫平等性智,第六意识转过来叫妙观察智,前五识转过来叫成所作智,智见,这样才是智眼。由此可知,不落在情见里面那才叫智眼,这是我们要学的,我们初步就从这里下手;一根如是,六根都不例外。
我们学什么?学见色闻声、嗅香尝味不落在情见里,你就是真正学佛了。再用浅显的话跟诸位说,就是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境界,用理智而不用感情,初步在这里下手。用感情就会生爱憎,顺自己意思就起贪爱,不顺自己意思就讨厌,这是情见。智见里面,那智慧,不生情见,心是平等的,心是清净的;也就是说顺境里面不生贪爱,逆境里头也不厌恶,真正做到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个喜是法喜,不是爱憎里面感情的喜,不是的,这是法喜;法喜是理智的,与智相应的叫法喜;与情相应的不是,那个喜乐是坏苦,不是真的喜。所以普智眼菩萨,我们学习要懂得怎么学法,见色闻声如何用功,你要会用功夫,会用功夫不堕情识,与自性智慧相应,你真会用功。功夫不能间断,正所谓须臾不可离也,你只要一间断一离,性德立刻就堕在情识里面,堕在情识里面决定造业,你造的善业,三善道果报,你造的恶业,三恶道果报,没有办法出离,你堕在情见里面。由此可知,我们今天学佛智慧不开,什么原因?六根接触外面境界统统落在情见里面,你智慧怎么会开?这值得我们深深反省的。下面一尊:
【乐旋慧天王。】
德号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旋』是什么?旋是旋转。『乐』旋转就是爱好,你懂得怎么转,你喜欢转,转凡成圣,转烦恼成菩提,转生死成涅盘,转贪瞋痴成戒定慧,转六蔽成六度,都在那个转,你看看你能不能够旋转。新加坡这边有一家旋转餐厅,你们到那个餐厅吃饭有没有想到旋转,我怎么转法?菩萨所以能成菩萨,佛所以能成佛,没有别的,就是会转。我们刚才所讲的,如何把情见转成理智非常重要,只要你会转,你的功夫就得力。得力的现象非常明显,烦恼少、智慧增长,烦恼轻、菩提长,一定是这个现象。人到烦恼轻、智慧长,你的身心安乐,佛法里面叫轻安,这是你得到的受用。你得到轻安,精神饱满,疾病不生,纵然有疾病不需要医疗,自自然然就能够恢复。为什么?你心里面的观念转过来,境随心转,我们身体也属於境,也是随心在转。会转变的这是觉悟的人,是佛菩萨,不会转变的是凡夫。凡夫实在讲他也天天在转,愈转愈苦,佛菩萨觉悟,愈转愈自在,愈转智慧愈大,这个本事我们应当学。
怎么学法?佛菩萨今天不在世间,留下来的只是经论,我们依照经论来学习,就如同在佛菩萨身边没有两样。可是学习最重要的,不能把意思解错,这一点是我们在末法时期修学关键的所在。怎样才不至於走错路?一定要依法修学,依照世尊讲的这些原理原则。佛在《吉凶经》里面教导我们,《吉凶经》的全名《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这是阿难尊者启请的,意思是说学佛到底是吉还是凶?阿难尊者提这问题,佛为我们解答:如理如法的修学一定得吉利、得善福,如果你要是学错了,不如理不如法,你修学还是得来一切不如意。你学佛得来的这一切不如意,是你学错了,不是佛法错,你学错了;佛给你讲的没错,你自己学错。佛在这个经里面第一句话,就是教导我们要「亲近明师」,这是第一个条件。所以我们晓得,我们修学在这一生当中,有没有成就关键在善知识、在一个好老师的教导,这种老师真的是可遇不可求,我们到哪里去找?遇到了非常幸运,你接受他的教导,少走很多冤枉路。你遇到了,你对老师要有信心,要能够依教奉行。老师真肯教,完全是义务,不需要一丝毫的报酬。
我自己年轻学佛的时候,生活非常艰难,自己很辛苦的工作,赚得一点钱仅仅是自己生活费用,没有多余的;我们有幸遇到善知识,善知识免费教导我们,不需要我们一丝毫的报酬,所以我们感恩戴德,永远不忘。不是说交了学费他才教,不是,一分钱学费都没交过;我们日子过得苦,老师有的时候还要来照顾,还要来帮助。所以善知识可遇不可求,贵在同心,同心同愿非常难得,只要你真心悟道、真心修学,他一定全心全力帮助你,决没有吝法。我一生当中遇到三个老师,最初学哲学遇到方东美先生,这是学世间的学术,他义务的教我,我没有交一分钱的学费。以后懂得佛法,亲近章嘉大师,我跟他三年,不但是没有交学费,跟诸位说,我对章嘉大师连磕头拜一拜都没有,见面脱帽一鞠躬,他那么样的爱护我,没有说不懂礼;那时候真不懂礼就是,他不嫌弃,不认为我没有礼貌,还是非常热心的教导。三年我没有送过他红包,没有一分钱对他供养,反而有的时候上课上得比较晚,中午的时候他留我吃饭,他请我吃饭,我没请过他,他请我不少次。所以真正善知识非常慈悲,对於一个好学的人非常爱护,你不懂规矩没有关系慢慢来教,只要你热爱学问,他要的是这一点,你真正肯学,他就真教你。
以后亲近李炳南老居士,这个时候我懂得一点礼貌,慢慢学的,烦恼习气逐渐淘汰掉,所以初启蒙的老师非常之难得,境界慢慢转过来。我们也细心观察老师,老师他怎么转变的?不但接受他的言教,更深刻的是接受他的身教,这个影响就非常之大。所以我们要懂得如何转变自己,特别是自己的烦恼习气很深重,烦恼习气是我们菩提道上最大的障碍,你要不能做一个大转变,你怎么能成功?实在讲,菩提道上最大的障碍是我慢,傲慢,自以为是。傲慢的心,哪个没有?只要有我执就有我慢。你们念过唯识经论知道,第七末那四大烦恼常相随,四大烦恼第一个是我见、我慢,我见就是成见,执著这个身是我;只要有我,我就比别人高,人就不如我,我慢念头就起来,跟著就起来了。这个烦恼是无始烦恼,不是学来的,与生俱来最大的障碍。儒家教学,儒家没有讲离三界,没有讲离轮回,所以儒家教的是「傲不可长」,只讲到此地;傲慢有,不能再增长。佛教我们要出三界,出三界烦恼一定要断,你要是不断烦恼,你就出不了三界,为什么?出三界靠智慧,有烦恼障碍你,你的智慧不能现前。
用什么方法来断烦恼?佛用的方法很好,礼敬。我们人最尊贵的是头顶,我们用头顶去礼别人的足,足是最下的,这是接足礼,这是一个修行的方法。目的何在?降伏自己的烦恼。我们礼佛,以我们的头礼佛的足,然后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佛」,你要是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对一切众生就要像对佛一样,以我们至尊的头顶礼他的足,用这个方法降伏我慢的烦恼;处处自以为是,这个事情就麻烦。佛在经典里面固然说的有是非的标准,我们能不能执著?你说不执著你错了,执著你也错了。怎样才不错?在应用的时候,你要懂得时节因缘,用得恰到好处,那就对了。所以你要懂得观机,佛说法契机契理,我们处事待人接物,在一切人、一切时、一切处,都要明了、都要通达,然后我们言语造作一切行为,才做得恰到好处,这才做得如法。讲经说法你学过要观机,处事待人接物要不要观机?没有例外的,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当中,第一眼就是观机。佛为什么能普度一切众生?凡是遇到佛决定没有空过,道理在哪里?佛善观机,能令一切众生得殊胜利益。
《无量寿经》上讲三个真实,这三个真实就是用在日常生活当中,没有离开生活,而且都在起心动念之处。我们这个心念念起,念头念念都动,念念都明了,明了就是观机,然后没有一样不恰当,这样才真正做到惠以众生真实利益,「惠以真实之利」,而自己才是「住真实慧」。住真实慧是自利,惠以真实利益是利他,自利利他都与实际相应,「真实之际」,真实之际是性德,是与自性智慧德能相应,这是菩萨心、是菩萨行,我们应当要学习的;你不会,不会你就是用轮回心造轮回业。由此可知,这桩事情如果没有相当长时间在大乘法里面薰习,我们实在学不会,真正想学会得用一段长时间留意大乘经教。
大乘法里面,可以说第一殊胜、无比殊胜的是《华严经》,但是《华严经》不容易遇到,讲的人太少,念的人也不多,这个大经里面讲得透彻。我们讲了半年多,才讲了多少?这一卷才快讲完,到底下「大自在天王」这一段才是这一卷圆满,第一卷圆满,证信序到这里就讲完,第二卷是本经的发起序。我们用了半年多的时间,这半年多时间没有讲到经文,是给诸位介绍来参加《华严经》的这些大众,给诸位做介绍,看看参加这些人物、这些族群、这些社团,我们是给诸位做介绍,你要认识明白他们在这个大会里面代表的是什么,我们从这个地方学习。学习最重要就是自己知道有一个转变,我们现在日子过得苦,怎样把苦转变成乐,真做得到,不是做不到。
现在这一段时期,许多同修都受到经济风暴的灾害,即使你的钱丢得光光的,苦不堪言,《华严经》一念,苦就转成乐,就得大自在,真能帮助你转境界,一点都不假,你不用再为这些操心。为什么?事实真相恍然大悟。财富不是个好事情,财富是假的不是真的,像水一样从你眼前流过而已,你可不能当真,那是你的吗?你生一文钱没带来,你死一文钱也带不去,不过是给你看看而已,何必那么当真?但是有智慧的人那就不一样,从面前流过,虽然我得不到,我可以分流,我有这个方便,我能把这些东西做真实的功德,那你就有智慧了。那这个财在你面前流永远流不尽,源远流长,你真的懂得这是什么东西,你会利用它,利用它来帮助一切苦难众生,帮助一些需要的众生。我们自己要不要?不要。你看看你每天还不是日食三餐、夜眠六尺,你的钱在哪里?你说你钱多少多少,空数目字而已,都在银行帐号上,空的数目字,你怎么就被这个玩意骗?这些数目字再大等於零,没有还是零,你没有用上,所以聪明人拿这个东西去修布施,去做真实功德。
佛给我们讲得很好,财布施得财富,得的什么财富?就是财富永远在你眼前流转,就是得这个,不是你真得到。你要知道什么叫做「得」?也就是说在你面前流转,你有权支配它,你支配得善,积功累德,你支配得错误,你造作罪业。所以祸福相差不远,中国圣人造字很有趣味,「祸福」两个字很像,你不留意就把祸看成福,就看错了;这两个字的形状非常接近,祸福在一念之间,一念你的分配。所以财布施得财,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修学的人,往往都在我们面前、都在我们周边,这正是佛家所讲的三转法轮:「示转」是把这些道理、事实真相告诉你;然后进一步「劝转」,劝你修学,劝你学习,你肯学习你就得果报;最后「作证转」,哪些人依照这个方法修行,他得果报,个人修行个人得到,团体修行团体得到。
今天看看在新加坡,哪个行业都不景气,只有居士林景气。我今天还听说龙园餐厅关门,不景气才关门。居士林的餐厅最近听说,每天吃饭增加两百多人,非常景气,愈施愈多!在居士林成为一片兴旺的气象。现在居士林的菜一天比一天好,我现在感觉到,比新加坡其他的素菜馆的菜还好,所以我都想常常到这边来吃饭。这个很有道理,为什么?我们如果菜饭很马虎,不讲究,不做到尽善尽美,有一些初学的同修到这里来一看,就离开,走了;他并不想来学佛,他想来吃饭。这是居士林李居士大布施,每天把菜饭做得这么好,让你天天想来吃,吃了还想来吃,吃久了不念佛就不好意思。所以初来的时候你来吃,欢迎你来吃,不念佛没关系,吃久了人都有感情,看到大家都念佛,大家都在工作,他也会来做义工帮帮忙,也会到念佛堂念佛,也会到讲堂来听经,这不就是成就一尊菩萨了吗?佛家接引众生所谓「先以利欲勾」,牵引他来,「后令入佛智」,佛氏门中不舍一人,这个做法符合如来的教导,佛就是这样教我们的。
所以我们对於初发心的人,什么都不要计较,这个一定要懂。对初发心的人样样要限制他,几天他就跑掉,他就不再来了,为什么?规矩太大,压力太大,受不了。所以对於初发心的人要一切包容,小小过失不要在意,只要他不犯大过失。我听说有吃东西、吃菜尽挑好的,量吃得很多,没有关系让他吃,让他吃饱,让他吃够,既然施食就不要怕人吃,他吃得愈多我们愈欢喜;甚至於他打包带一点回去,我们看到也欢喜,为什么?总是这里东西好吃,他才会带回去。带回去他给别人吃,别人吃了也想到这里来吃,又多拉一个人来了,好事情,不是坏事情。所以菩萨一定要有慈悲心,这都是观机,才真正能做到利益众生,这都是转变的例子。
在目前经济这么困难的时候,许多慈善团体筹款好不容易,好像我们建弥陀村筹款不难,我们也没有刻意出去化缘,也没有去搞什么千人宴,钱就自自然然不断而来,佛菩萨三宝加持,你做的是善法,真实的福田,一点都不假。将来在这里面念佛的同修,我的估计至少三分之一会成佛,如果将来这个念佛堂要住一千五百人,至少有五百人会成佛,你说这还得了吗?世间到哪里去找这么大的福田,找这种真正的福田?我们在这个福田里面种一块钱的因,将来的收获都不可思议,生生世世你福都享不完。如同佛在经上说,「布施辟支佛一钵饭,九十一劫不受贫穷的果报」,我敢肯定在弥陀村里面种一块钱的福,也是九十一劫不受贫穷果报,这是佛经里有例可援,为什么?真实福田,我们怎么能够空过?
往年我在这边讲经,讲堂前面放一个小箱子供养法师的,钱我都收回去了,每个月算一算好几万,数目不小。我到这边来讲一个月经,往年是讲一个月经,差不多我收的钱都能达到十万块钱,所以收入很可观。现在我把这个钱全部都交给居士林常住,供养法师的钱我都不拿,听说现在供养少,没那么多了。诸位同修一定要知道,这是真正的福田,你们供养我,我转供真福田,大家的福报都大;你们的福报大,我也沾光,要懂得这个意思。所以供养不要看人,看人我们也著了相,功德就不真实了。我们一切为法,为佛法,为正法久住世间,为众生得真实利益。新加坡这个道场非常如法,供养不必在多,一块钱、两块钱都是供养,表自己一点敬心。天天来听经,天天都不缺,你礼敬、称赞、供养、忏悔、请转法轮、请佛住世,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你每一条都修到了,天天都修,所以广修供养不能不修,我们要天天修。天天修,哪有那么多钱供养?每天供养一块钱就好,不要供养多,我都修到了;供养一块钱,我今天广修供养我修到就好。所以说是六度、十愿,每天条条都要做到,这样就好。下面一尊:
【善种慧光明天王。】
『善种』,这个德号里头著重在善种,善是善根,善根的种子能生善根,善根能生一切善法,一切善法就是『慧光明』,所以这个德号里面有因有果,意思非常圆满。善根的种是什么?三善根,大家都晓得:无贪、无瞋、无痴;菩萨善根是「精进」,这个都知道。可是此地讲种子是什么?我们从这个地方去思考,从这个地方去体会,种在哪里?《地藏菩萨本愿经》里面所讲的「孝敬」,这是种。我们能够孝顺父母,把孝顺父母的心扩大到孝顺一切众生,我们尊敬佛陀,佛是我们的本师,我们将尊敬本师的心扩大到尊敬一切众生,这是善的种。我们接受佛法的薰陶也相当久,三善根我们都能道出,能说得出,但是做不到,为什么做不到?孝敬的心没有,虽然知道三善根,三善根的种没得到,於是三善根变成有名无实,不能现前。这就是为什么大乘的教学要以地藏菩萨为根本,道理就在此地,《地藏经》是佛门孝经,大乘佛法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所以「孝」是大根大本。
「孝」这个字,尤其中国文字,这个字的形象非常之好,在六书里面它属於会意,让我们见到这个字的形象,体会它的意思,确实是佛法里面所说的大总持法门。这个字形象里面的含义,就是佛家讲「横遍十方,竖穷三际」,这个符号代表这个,十方三世是我们一体,这是孝的概念,所以善根就从这里生起来。「善种慧光明天王」,我们体会到这个意思。《地藏经》虽然这一遍讲完,我们下个星期从头再讲一遍,道理也在此地。为什么要重复的讲?因为它是我们修行的根本,是我们修行基础的基础,决定不能够疏忽。今天时间到了,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