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八十三讲)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0083

请掀开经本第四十五面,倒数第三行,最后一句叹德:

【皆勤调伏一切众生令得解脱。】

因为天王以出世间法来化导众生,所以叹德里面才有『解脱』的字样。在这个地方我们很清楚的明了,诸佛如来、法身大士示现在六道当中,教化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这些事实不胜枚举。诸天天王当中很多都是佛菩萨再来的,而我们世间各个阶层,各种不同的社团,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也都有许多佛菩萨化身在其中,我们肉眼凡夫不认识;而他的示现又跟我们一般常人没有什么差别,如果我们不是很细心去观察,你会感觉得他跟凡人没有两样。即使细心观察也不容易觉察到,除非你自己修学有功夫,那是另当别论,你真有功夫就很容易能够发现,自己不是真正修行有功夫,这些人示现在世间就和光同尘。这些天王里面不都是诸佛如来吗?可是他们的示现,如果我们很细心去观察,他决定是劝人修出世间法,决定不会说世间种种法就满足;从这方面来观察,你就能得一点消息了。世间人最高的目标无过於升天而已,一般宗教家都是以天堂为自己终极的目标。印度有一些高级的宗教,他们修定,知道天上的状况不是单纯的一种,他们知道天有二十八层天,所以他们求生天道,也逐渐把自己的境界往上提升,他们可以生到色界天、生到四禅天,甚至於生到四空天。现代有没有人修行达到这个功夫,我们不知道,我们从佛的经典里面记载,佛陀在世的时候确实有不少人达到这个境界,可是他们往往把这个当作究竟涅盘。诸位要知道,「涅盘」这个名词不是佛教专有的,是世尊出世每一个宗教希求的目标,称之为涅盘。涅盘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不生不灭,或者翻作永生,有这个意思在。人有这样的志向,有这种修学的目标,就能感动诸佛菩萨到这个世间来示现;也就是你们已经有意求但是求不到,你们心里面非常向往,可是你把境界认错了,所以诸佛菩萨到这个世间来。释迦牟尼佛应化,为什么不应化在中国,而应化在印度?佛没有私心、没有偏爱,而是在那个时候,印度有不少人有这种愿望,有这种修学的功夫,而在中国还没有发现。中国在研究讨论里面有讨论到天道,但是真正修行的人,在中国史书里头并没有记载。虽然如是,诸佛菩萨大慈大悲,也以种种身分示现在一切刹土,一切众生的生活范围之中,显示出诸佛菩萨无尽的慈悲;他教导人总是劝人了生死、出三界。

『解脱』,「解」我们念去声,当作动词讲,就是把它解开、把它解除。把什么东西解开、解除?把烦恼,解除烦恼,脱是脱离生死苦海、脱离六道轮回,这叫解脱。谁做到?在佛法里面讲,阿罗汉做到、辟支佛做到,菩萨当然不用说,比他们的位置更高。这是佛法教学修学跟世法不一样的地方;换句话说,给你说明六道轮回的状况,教你怎样脱离六道轮回。这个人决定不是凡人,六道里面都有这些示现,圣贤示现在其中,所以他们『皆勤调伏』。「勤」这个字难得,不辞辛劳教化众生,调和众生烦恼习气,降伏众生造作种种不善。我们从这些地方去观察,就知道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数量很多,在在处处都能遇到。如果是魔示现的,跟佛菩萨示现,他的作为恰恰相反,魔是决定不希望你脱离三界,不希望你脱离轮回。凡是劝导你求得人间天上的福报,劝你生天,劝你作神作仙,这是魔道,决定不是佛道,佛跟魔从这个地方也能很清楚的辨别出来。这一段我们就讲到此地。再看看下面这一段,「他化自在天王」,欲界的第六层天:

【复有无数他化自在天王。所谓得自在天王。妙目主天王。妙冠幢天王。勇猛慧天王。妙音句天王。妙光幢天王。寂静境界门天王。妙轮庄严幢天王。华蕊慧自在天王。因陀罗力妙庄严光明天王。如是等而为上首。其数无量。皆勤修习自在方便广大法门。】

他化自在天是欲界天最高的一层,他们的福报大。世尊告诉我们,化乐天已经很了不起,可以说是他们的生活很令人羡慕,再上一层他化自在天比化乐天还要殊胜。化乐天种种娱乐享受要自己变化,不靠别人,随心所欲变化所作;可是第六天的天人,他种种一切的娱乐享受,自己都不需要变化,他化。他是指谁?是第五天,前面讲的化乐天;化乐天变化种种娱乐享受去供养他,他自己都不需要变化,所以叫他化自在。数量也是无数无量,在这段经文里面无数、无量」同时出现,第一句举数『复有无数』,这一段总结『其数无量』,你把首尾合起来看数目是无数无量,显示出华严法会是尽虚空遍法界,大不思议的境界。类别说明这个团体,这个团体是欲界第六层天,他化自在天王。向下也举了十位天王来表法,显示五地菩萨「难胜地菩萨」的智慧德相。第五地是难胜地,胜是殊胜,他们的智慧、神通、道力,一般人要想胜过他相当不容易,称为难胜地。

第一位,『得自在天王』。「得」是他真正得自在,所有一切受用都由化乐天来供养。这一句看起来好像是不难懂,他得到自在了,其实意思很深很广。得自在,就是我们一般人讲得福报,这是得大福报,自在就是大福报。他怎么会得这么大的福报?这一句说的是果德,果必有因,如果过去没有修因,他怎么能得这么大的果报!过去修什么样的因?佛给我们讲三种布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如果没有修相当圆满的因地,哪有这么殊胜果报现前?世间所有一切善法,到这个地方可以说是圆满的现前。修行的因要善,因是什么?心;心里面确确实实无贪、无瞋、无痴,这是三善根;以无贪瞋痴的心断一切恶、修一切善,才得这个福报。也许同修要问:为什么没有离开欲界?他享受五欲六尘乐,享乐这个念头没断,所以他所修行的果报在欲界最高一层天;如果他能够把享受娱乐这个念头断掉,他就不在欲界。这个道理我们要懂,我们要记住,然后你才明了,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还有一念没有放下,出不了欲界。佛将凡夫的欲念归纳为五大类,称之为五欲:第一个是财,第二个是色,第三个是名,第四个是饮食,第五个是睡眠。财色名食睡,欲界天人对这个很淡薄了,为什么?他已经是无贪、无瞋、无痴,对於五欲愈往上面去愈淡薄;虽然说他是淡薄,不能说他没有,他还是有,所以离不开欲界。如果对於这五种欲念念头都没有,他们就不会在欲界,就会到色界去,他就得禅定。我们要问:他化自在天人修不修禅定?修,功夫也相当不错。如果单单修善,不修禅定,福报只能到忉利天;四王天、忉利天不需要修禅定,凭福报就能够往生。

诸位你们在佛门里面看到很多公案故事,佛经里面所说的超度亡人,帮助别人,即使诸佛如来帮助一个众生,佛菩萨福德加持他,他也只能到忉利天。我们看「梁皇宝忏」,这个故事是梁武帝超度他的妃子,这个妃子生前造作罪业堕落在恶道,梁武帝请宝志公主持法会,超度法会;宝志公是观世音菩萨再来的,不是普通人。我们念佛都知道,观世音菩萨久远劫已经成佛,是如来倒驾慈航示现菩萨身,帮助阿弥陀佛教化众生;他来主持这个法会,也只能把她超度到忉利天。再看过去安世高超度宫亭湖的水神,水神前世跟他是同学,一个是得道的高僧,一个落在神道。他福报很大,为什么?持戒。持戒修福,他是个出家人,他福报很大、很灵感,为什么?他明经,他懂得佛法。为什么会落到神道?经上告诉我们,是因为分卫的时候,分卫就是托钵,托钵的时候,人家供养菜饭不好,他心里就很难过:我是个修行人,道德学问都还不错,今天托的这钵饭不好吃;心里面就有一点不太痛快。就这么一个原因堕落在恶道,畜生道,蛇身,是个大蟒蛇,做了神,入神道去。他也有人祭祀,有人供养祭祀,他的福报很大,道场周围一千里这么大的范围人都来拜他,这是前世有修行;一念错误的念头落在神道,安世高从他道场经过去度他,也只把他度到忉利天而已。

这就是说明以福报帮助你,只能到忉利天,往上去像夜摩天以上都要修定,要修四无量心,四无量心是慈悲喜舍,你才晓得这个事情难,不容易。夜摩、兜率、化乐、他化自在天,这四层都是定是有修,定没有修成。如果说定功修成得满分一百分,他们所得的分数只是八十分、六十分、四十分、二十分;二十分的夜摩天,四十分的兜率天,六十分的化乐天,八十分的他化自在天,满分就到初禅,就出欲界。所以他们修定、修四无量心没有达到标准,这个道理与事实真相我们都要懂。诸位然后你就能够了解,我们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比修这些天道容易多了,而且我们的成就比他也高得太多,他简直不能比。这些天人,那也正像善导大师所说的「遇缘不同」,他们在一生当中没有遇到净土法门,如果有缘遇到净土法门,早就到西方作佛,怎么会在六道?这个事情我们不能不留意,世出世间法别说娑婆世界,他方无量无边诸佛国土都没有例外的,第一无比的殊胜就是念佛求生净土。

过去大慈菩萨劝我们:你能劝两个人修,就比你自己精进;你能劝十几个人,你的福德就无量。这个人数是以什么为标准?往生。你劝人念佛,真的有两个人往生,真往生,你那个福德就很大,自己修什么样的福都不能比,都比不上劝两个人真正念佛往生极乐世界。一个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不退成佛,你帮助一个人在一生当中不退成佛,你的福报多大?上一次跟诸位说过,世尊在经上讲,以真诚恭敬心供养辟支佛一钵饭,得九十一劫不受贫穷的果报。你帮助一个人成究竟圆满的佛果,那个福报有多大?没有法子说,真正不可思议。所以你要会修福,会修福怎么修?劝人念佛,劝人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的福报就大。你所劝的这些人当中,仔细看看有几个人往生?真的往生。我们要懂这个道理,然后才晓得怎样修不可思议最大的福报。李炳南老居士往年在台中讲经说法三十八年,参加台中莲社作莲友,听他讲经教诲;莲友都有名册,有姓名、性别、年龄、住址都有登记的。我亲近他老人家的那个时候,名册里面差不多有二十万人,这二十万念佛人当中有多少往生的?少说一点,二、三百人总会有。李炳南老居士真的是菩萨不是假的,他能够帮助二、三百人往生作佛,你说那还得了吗?

今天我们在此地,李木源居士领导,我们发心来建弥陀村。弥陀村还没建,念头动了已经就有不可思议的感应,我们深深相信,将来在弥陀村里面念佛的人,往生一定是不计其数。这个福报不但是大,真实不虚,这是真实的功德。前天我听李居士说,洪老居士很有感应;我听他讲,今天下午我再去亲自看看是不是真的?我看了感觉得很惊讶,今天看老居士的精神容光焕发,比三天前不一样了。最难的是连他几十年的习气毛病都改掉,他是一个脾气不好,很暴躁的人,今天去看他,面孔显出慈悲祥和,急躁的那种相没有了。他告诉我:改了。他说:我现在已经是再生的一个人,不是过去,过去那个已经过去了,现在是再生的人。他真改了。他说忉利天人,就是忉利天主,中国人叫玉皇大帝,派两个人来保护他、来照顾他,一男一女,他亲眼看到的;天人容貌之庄严,我们人间人不能相比,亲眼看到的。他说:我不是在作梦,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只讲三句话:第一个就是叫他要忍耐,就是不要发脾气,要忍耐,无论是大事小事都忍耐;第二句说的是「来也空空」,第三句说的是「去也空空」。所以他就统统放下,真放下,他说:我现在真正相信了。我听说他有个儿子在雪梨,这是老先生很不容易才置的产业,他把那些产业卖掉,老先生很生气,传真、电话天天骂人;今天儿子回来,一点火气都没有,完全改变了一个人。使我们想像到将来弥陀村里头,念佛往生作佛的人一定很多,他修这个福,这是他老人家多生多劫善根福德因缘成熟,他才能遇到这个机会。

你想修福,你到哪里去修?哪里是真正的福田?哪个地方是第一福田,你怎么会知道?你找不到!这么巧,就被他碰到了。弥陀村、念佛堂是第一福田,这里头有人念佛往生不退成佛,这就是第一福田。如果这个道场没有人在这个地方修行证果,这个道场福报就很小,不是热闹,热闹没有用处。真正有修行的人在这个地方修行证果,这就是真正道场,那就是大福田。所以我们居士林这个念佛堂不容易,你们同修们都曾经听说,诸佛菩萨在里面念佛,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天龙善神守护道场;这个道场将来扩大就是弥陀村。所以得自在,要修得自在的因,才能够证得自在的果报;我们可以深深相信,一点疑惑都没有,洪老居士如果不发心求生西方净土,他将来的果报一定是他化自在天王,这是一点都不假的。我们还要劝他念佛往生,他化自在天王没什么好处,不值得羡慕,没有出三界,没有脱离轮回,这是我们要觉悟的。他那两句话说得很好,「来去都空空」,这就是真正体会到三界六道不值得留恋。你真的清楚、真的明白,修福,修福修慧,了生死、出三界,那是真实的果报。所以,我们读到天王的名号有很深的感慨。

第二尊,『妙目主天王』。这一尊天王名号里面标示出「妙目」,目是眼目,佛经里面常说「如来五眼圆明」,那个眼目就妙了。如来有肉眼,跟我们没有两样;如来有天眼,跟天人见的能量也相当。我们肉眼可见的,佛也见到,可是天眼能见到的,我们肉眼见不到;佛有天眼,天人能见到的,佛也能见到。如来有慧眼,慧眼是声闻、缘觉的见量,他们能够见到的东西,天人见不到。如来也有慧眼;换句话说,声闻缘觉能见的,佛也能见。如来有法眼,法眼是菩萨之眼,能见度就更高,声闻、缘觉见不到的,菩萨可以见到;佛有法眼,菩萨能见到的,佛也能见到。末后说如来有佛眼,这个见量是究竟圆满,菩萨见不到的,佛都能见得到。五眼圆明,圆是圆满,明是融通,说明一即是五、五即是一,这才是真正的妙目主。在此地给我们显示的天王不是凡夫,诸佛如来应化的,所以他有妙目。落实在我们现前修行上来说,我们对人对事对物观察要谨慎,要有能力辨别真假,不能够把假的当作真的,把真的看作假的,你就错了,你看错。有能力辨别邪正,一切人事物哪些属於正、哪些是邪,要有能力辨别;有能力辨别善恶、有能力辨别是非、有能力辨别利害,你要是有这些能力,你也算是五眼圆明。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还真不容易,我们看现前世间很多人,包括我们佛门的同学,甚至於包括出家的同修,往往把假的当作真的,把真的当作假的,看错了,看错就修错了;那要讲护法,护错了,真正的福田舍掉,没种到福,假福田上真的下了不少种子,到后来一无所获,一样也收不到;不能怪别人,怪我们自己看错了。所以妙目主的意思就很深。

现在我们要问:怎样培养我们的正确观念,也就是妙目如何来培养?只有一个方法,多读大乘。读诵大乘一定要有好老师指导,才能够收到效果,如果没有好老师引导你,经论太多浩如烟海,从哪里读起?我在早年初学佛的时候,我还没出家,台湾第一次印《大藏经》,我是很不容易请到一部。请得之后,不知道从哪里读起,就向演培法师请教。那个时候演培法师在善导寺作住持,我们很熟,我向他请教:《大藏经》我请到一部,怎么读法?他告诉我:你从第一本一直念下去。实在说当时我也就听话,听他的话从第一本慢慢往下看,看前面不晓得后面,看到后面前面忘光了。所以一定要有明师指导,这很重要。以后我们才明白要一门深入,这是正确的指引。在一切经里面,如果自己没有能力选择,请老师帮助你选择。老师不是佛,也不是菩萨,没有能力知道我们自己的根性。要遇到佛菩萨就不难,为什么?你过去生中,生生世世情形他都知道,他给你选择一部决定是契你机的。现在这种人没有,即使佛菩萨示现他也装糊涂,他也不是那么样认真的来给你选择,也装糊涂。

所以总是选择几种,让你在几种当中去选择一种,这是现在一般善知识教导的一个模式;这个模式好,我们觉得合情、合理、合法。选择个五、六种,五、六种当中让你自己去选择一种,这是一个办法。另外一个办法就李老师常常用的,他要我们自己在经典里面选择,你自己选,选来的时候给他看;他看了之后,觉得这个对你不太适合,或者太深太难了,你的程度达不到,你再去选择。总你自己选择个三、四次都不妥当,他才给你介绍;介绍给你,告诉你你试试看。这是善知识,是好老师。所以选择经典法门的确不是容易事情,就如同我们中学毕业上大学,大学就分科系,我们究竟选择哪一个科系,去学习哪个科系,关系你一生。法门的选择,实在讲不仅关系一生,关系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能不能有成就,能不能脱离六道轮回,这是第一个要考量的。选择这个法门,可以超越六道轮回算是正确的,你没有选错。第二个考量,能不能在一生当中证得佛果?如果说在一生当中能够成佛,最上乘的选择,没有比这个更高的。

一生当中凡夫能成佛,给诸位说,只有《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再多一点,古人讲「往生经」,往生经就是净土宗的经论,现在所讲的「五经一论」。你依照这些经论去修学,对它有信心,能够理解,信心坚定,绝不改变,你这一生当中决定能成就,这是最上乘的选择。我在李老师的会下,李老师对我可以说真的是爱护备至。他劝我学《弥陀经》,我觉得《弥陀经》不难,很容易。我在他会下听他教学,他教学生我旁听,因为我去得比较晚,他在台中已经教十年,我是十年之后才去的,所以他那些学生都是从听众当中选出来的;选了有二十几个人,我后去的名字排在最后。他教学生按亲近他先后顺序来教,这个很公道,大家没有话说,老师没有偏心;谁亲近老师早,他排在前面,亲近老师后,就排在第二位、第三位,这个顺序排下来,所以我排在末位。他教别人我在旁边听,我统统都听会了,我就是这样听,学了三十多部经,我都能讲;他的标准是你学了之后,你有能力上台去讲这部经,我有这个能力。我学了还不甘心,要学一部大经,总算他同意了,跟他学一部《楞严》,花了三年时间,学了一部《楞严经》

对於净宗,早年刚学佛是轻视净土,总认为净土是老太婆教,我们是知识分子,怎么会去念阿弥陀佛?以后忏云法师介绍我读《印光大师文钞》《文钞》读完之后我不敢再批评净土,但是要叫我学净土还是很难。李老师虽然劝我很多次,表面上我接受了,其实我没去做。末后李老师晚年的时候,我们启请,请他老人家讲《华严经》。启请的因缘是有一天他讲经的时候说,他生死自在,想什么时候往生他能走,想多住几年也不碍事。我们几个同学听到老师今天说这个话,我们就希望他多住几年,我们晓得他住在这个世间干什么?就是讲经,不讲经他就走了,所以要找一部大经给他讲;想来想去,八个同学联名启请,请他讲《华严》,他同意了。而且还给我们说了很多次:行!我把《华严经》讲圆满,然后再讲一部《弥陀经》,我就往生了,好!他老人家讲经一个星期讲一次,讲的时候有翻译,翻译台语;讲经的时间是一个半小时,实际上只有四十五分钟,一个星期讲四十五分钟,这一部《华严经》我那个时候给他估计要五十年才讲完。五十年老师要活多大年岁?至少要活一百三十岁,所以我们就决定请他讲这部经。谁知道他讲到一半,他就食言,他走了。当然这里面也有一些其他的因缘,他讲到《十回向品》,九十七岁走的,讲了一半。所以善知识很不容易遇到,遇到之后我们能听他的指导,我们在修学省很多时间,少走很多冤枉路。

我对於净宗的信心,是在《华严》里面启发的。李老师在台中讲《华严》,我听一卷,听第一卷,一卷听完之后,《华严》我全都懂了,我也能讲得圆满,我跑到台北去讲。我一个星期讲三次,一次讲半个钟点,所以我不到两年就追上他,就把他的进度追上,讲的超过他;我讲得比他详细,没有现在这么详细。同时讲《四十华严》,我《八十华严》《四十华严》同时讲,两天讲《八十华严》,一天讲《四十华严》。讲经,有一天突然之间起了个念头,《华严经》里面我们常讲华严三圣:毗卢遮那如来、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华严三圣,是以普贤、文殊来表法的。我突然想起,普贤、文殊是修什么法门成就的?后面又看到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善财童子主修哪一个法门?这个念头生起来之后,仔细再看看经里,原来统统是念阿弥陀佛往生西方净土,我这是吃了一惊,没想到。特别是文殊菩萨,菩萨当中智慧第一,在《华严》里面他是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以后在经里面看到,「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这才恍然大悟,无论你修学哪个法门、哪个宗派,最后的目标,你要是脱离十法界,你到哪里去?都到华藏世界,在华藏世界里面接受文殊、普贤的教诲。

华藏世界是从初住菩萨,十住、十行、十回向,然后这才登地。前面三贤位次,你可能修学你宿世所修的法门,法门无量,不知道你修的是哪个法门;登了地之后,肯定你把自己所修的舍掉,你去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为什么?登地之后真实智慧开了,文殊、普贤劝导你,你完全能接受;你的程度不到,遇到真善知识劝导你未必肯听。你不要看菩萨,菩萨个性也很强,不太容易接受别人意见,所以要到大菩萨,我们常常念的摩诃萨,他就会听,他就知道了;在普通菩萨都很难接受。所以我们这些凡夫遇到这个法门,听了就肯接受,就肯真干,令这些地上菩萨看到不能不佩服。我们什么原因能达到这个境界?宿世善根;过去生中如果没有深厚的善根,不能够接受,不能够相信。你看看学佛的同修多少,在家、出家,修学其他法门的,你叫他来念佛,他不肯念,他不肯来;这样你才懂得,你过去生中善根福德因缘的深厚,你这一生有机缘遇到这个法门,遇到了能信能解能行能证,这不可思议。重要的就是我们要仔细观察,决定不能看错,一步看错步步错,其他的损失不论,我们的精力损失、时间损失,没有法子能够弥补,这一点太重要了;其余的损失那真是无所谓。我们要珍惜自己宝贵的时间,要珍惜自己的精力,决定不可以浪费。所以妙目提醒我们仔细观察。

第三尊,『妙冠幢天王』。「冠」表顶法,冠是戴的帽子,这个部位在头顶。「幢」表高显的意思。「妙」就是指妙法,哪一个法最妙?在本经当然是指这部经。而在这部经里面告诉我们,「法法皆妙,无有一法不妙」,问题在你能不能认识,你有没有觉察到。如果你觉察到,你就会得道,禅宗里面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那就妙在其中。如果没有见性,我们六根所接触外面,接触的是相分,接触相分迷在相分里面,这叫凡夫。诸佛菩萨、法身大士,他们六根接触相分,他知道性相是一不是二,所以称为佛菩萨。我们不懂性相是一,如果真正明了性相是一不是二,法法平等。我们今天看一切法不平等,著相,相不平等,可是能现相的性体是平等的,我们就不知道。所以你著相就迷了,迷什么?迷了自性,迷了能现相的那个体性。古德用比喻告诉我们,所谓「以金作器」,器是相,金是造成相的体质,你执著了相,把它的体忘掉,不知道性相是一不是二,不知道这个事实。

世尊、菩萨、祖师大德们虽然常常如是教导,我们也可以说是常常在听闻、在读诵,可是依旧入不了这个境界,原因在哪里?我们有没有自己认真去思惟、反省,去检点一下,毛病到底出在什么地方?为什么经论祖师大德讲得那么清楚、讲得那么明白,我们不但入不了境界,即使对於所见所闻也都含糊笼统。说你不懂好像是懂,说你懂你还真的不懂,原因在哪里?总而言之一句话,原因是我们用心不真,我们不是用真心在学,我们依旧是用妄心。释迦牟尼佛在《楞严经》上讲得一点都没错,我们把六尘缘影的心当作自己的真心,自己原有的常住真心忘得干干净净。我们不能不佩服佛的智慧,一句话把我们的病根道破了。所以我们展开经卷,当机的人启请,佛在说法之前一定嘱咐「谛听谛听」,这一句重要;我们为什么没有入境界?我们没有谛听,谛听是用真心听,我们是用妄心听。用真心,绝不是限於我在读经的时候、听经的时候、拜佛的时候我用真心,离开佛堂,我处事待人接物还是用妄心,那你的本事很大,同时可以用两种心,这个不行的。一真一切真,一妄一切妄,绝对不会说是这个人会用心,会用一半真、一半妄,没这个道理。你用真心,你就是佛菩萨一流的人物,用妄心那你是六道凡夫。

但是问题来了,我们很想用真心,怎么用法?这是事实。哪个不想用真心?哪个不想立刻成佛?什么是真心?能说得清楚、说得明白的人就不多。他为什么说不清楚、说不明白?因为他也不会,他也未曾用过;他要用过他才能说得出来,他没用过他怎么会说。无量劫来我们都用妄心,从来没有用过真心,可以这么说。但是佛不这么说,佛给我们讲,我们天天都在用真心,可惜的是什么?时间太短了。譬如眼见,张开眼睛见到,这是真心,不是妄心,但是你的真心保不住,第二念就变成妄心。怎么说?第一念的时候,里面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我们张开眼睛看外面境界,我们用浅显的话说,没有起心、没有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著,真心;第二念就起分别,这是人、那是物,这是长、那是短,再还有是、还有非,愈搞愈糊涂;第二念就落在妄心里头,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第一念是真心。由此可知,诸佛菩萨的本事,就是能够保住第一念,不落在第二念,这就是佛菩萨;我们保不住,刹那之间就落在第二念,快得不得了。

如果我们真的要想学佛,就要在这个地方下功夫,尽可能把分别执著减低,我们功夫就进步、就得力;如果还是随顺自己烦恼习气,那就难了。果然能够练到对於一切人事物都不执著、都不分别,你的心就清净,《金刚经》上告诉我们,「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实相是什么?见性,你妙目就开了,妙法就现在眼前。「妙冠幢」是表妙法,法法皆妙,十法界就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十法界,正如本经所说「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这个事实真相,要离妄想分别执著你才能见到,你有妄想分别执著你决定见不到,你所见到是虚妄的。随顺虚妄,你就免不了要造业,造业一定要感果报,业因果报就是六道轮回。所以佛法不能不学,一切诸法当中唯佛法独妙,佛法就是教你觉悟,佛法要翻成中国意思,觉悟之法、智慧之法。凡是能够帮助我们开智慧,帮助我们觉了一切法,就称之为佛法。

第四尊,『勇猛慧天王』。这个德号里面关键的字在智慧。勇猛是精进,表现在事相当中,无论是什么事,我们现在人说,他做得很认真、做得很快速、做得很圆满,这几个意思合起来就是「勇猛」。没有智慧他做不到,没有智慧的人勇猛精进是有限度的,到达这个限度他会退转,不能够再向前迈进了。原因是什么?障碍很多,遇到障碍他没有能力突破。佛菩萨教人都是做好事,都是利益众生、利益社会的事情;虽然是好事,谚语常讲好事多磨,遇到一些折磨,算了,不干了,反正这个事情不是自己的事情。自己辛辛苦苦的做,牺牲奉献,利益都是别人的,你还要来障碍,那我何必做?就退了,很容易就退转。所以没有真实智慧,勇猛毕竟是有限度的,如果具足真实智慧,他这个勇猛就不会退。那我们要问,有没有障碍?有;这边有障碍,那边没有障碍,这就是有智慧了。譬如我们把佛法介绍给社会大众,有一些人欢迎,有一些人讨厌,有一些人帮助你,有一些人障碍你。障碍我们暂时回避,有欢迎这一方面我们认真努力去做,做好了让障碍这一面让他去看看,时间久了他也看到好处,到那个时候他也就会接受;绝不能说因为障碍就算了,舍弃了,就不管他,这不可以。佛门里常说「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一个人也要度他,也要帮助他,怎么能舍弃众生?只是暂时有障碍,暂时回避一下,这个说之为善巧方便。总得做出成效来给世人看,特别是现代的社会,许许多多人对佛法产生误会,误以为佛法是宗教,而且佛法还是低级的宗教。现在人也有明了,不是真的明了,是明了佛教徒人数很多,它也有一股力量,不能不运用它,而达到他的目的;他对於佛法,真正的佛法,还是一无所知。我们跟这些人接触,要用什么方法来帮助他,让他真正认识佛法、明了佛法,知道佛法对社会、对众生真正的好处利益;他如果发现明了,我相信他不会障碍你,不但不会障碍,他还要主动的帮助我们。

像最近英国的教育部将佛经纳入学校的课程,就是因为他们发现,佛教教育对社会、对人民有好处,这是我们想像不到的。英国不是佛教的国家,现在把佛教纳入正规教育,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近来澳洲政府特别重视多元文化,也把佛教教育看成第一位。像这些国家地区,确实有高度的智慧,有很聪明的做法,我们应当全心全力协助他们,希望他们做出成绩来,做出一个好的榜样来,给世界上其余的国家地区看一看。他们开头在做,等於是在试验,如果这个试验成功有效果,确确实实对国家、对社会、对众生有很大的利益,我们深深相信其他国家地区一定会仿效。英国距离我们比较远,现在有几位同修在那边做。澳洲对我们比较近一点,所以他们那边有重要的会议邀请我,我也很乐意参加,帮助他们能够真正达到多元文化共存共荣、互助合作的目标。我们相信这是全世界任何一个人,都向往、都希求有这么一个美好的社会,带给我们幸福美满的生活。非常难得有这些人在发起,这些发起的人在我们心目当中,岂不是诸佛菩萨化身示现吗?你说不是,不是也是;他跟诸佛菩萨的心愿完全相同,相同就是:不为自己,为社会、为人民、为众生。而整个佛法,我们仔细观察,就是他们所讲的多元文化共同生活体。我们展开《华严经》,从头看这些参加的大众,不同的团体、不同的族类,都能够集合在这一个法会当中,共同向佛学习,岂不是多元文化一个最好的融合的模式吗?所以我把《华严经》介绍给澳洲。他们非常希望把这桩事情做好、做成功,带给澳洲的社会和平安定,带给澳洲人民幸福美满。《华严经》自始至终实在讲就是讲这桩事,这是多元文化最好的教材;可是经典是华文,没有英文的译本,比较困难,文字上有障碍。如果谈到翻译这部大经,也不是容易事,也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但是我们总得有耐心、有恒心、有毅力,尽我们的心力帮助他,这是勇猛慧;绝不因为任何障难我们就停止,我们把这个事情就舍弃,这个不可以的。一定要能够掌握到机会,认清机缘,全心全力将如来的正法介绍给一切有心希求的大众。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