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十七讲)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0077

请掀开经本第四十二面,从第四行看起:

「复有无量三十三天王,所谓释迦因陀罗天王,普称满音天王,慈目宝髻天王,宝光幢名称天王」,昨天讲到这个地方,今天我们接著再看第五尊菩萨:

【发生喜乐髻天王。】

在这一段经文里面,十位天王的德号都是代表初地菩萨的修学纲领,字字句句不但是含无量义,也非常重要,我们应当细心体会,努力来学习。在前面跟诸位报告过,修学的基础,也是修学的根本,就在五戒十善,这些话我们在经论里面看得太多,太多了不但没有省悟过来,反而变成麻木不仁,这很糟糕!佛多次的宣说,是希望我们悟入,我们反而听多了变成麻木,变成老僧常谈,完全不在意。这是显示出凡夫业障深重,念念随顺习气,不能够体悟佛经的深意,不能够契入佛菩萨的境界,实在说不是佛菩萨不慈悲,慈悲到了极处,我们难於体会。昨天特别引用《无量寿经》,修学的根本在善护三业,跟这个地方的表法义趣完全相同,不仅是《无量寿经》,所有一切经论几乎没有例外,诸位稍微留意一下,你就明白了。所以五戒十善一定要重视,离开五戒十善,不但佛法没有了,世间福报也没有了,你才想到它的重要性。

第五尊菩萨『发生喜乐髻天王』,还是从五戒十善里面发生的,真正修善。最近这些年,我们提倡四好,「存好心」,什么是好心?不贪、不瞋、不痴是好心;「说好话」,什么是好话?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那就是说好话;「做好事」,什么是好事?不偷盗、不杀生、不邪淫是好事,所以句句都能够落实在生活当中,这是四好的基础。从这个基础上,还要不断发扬光大,光大就是如何利益一切众生,劝导一切众生学四好。劝别人,自己一定做出样子来给人看,自己不能做个榜样,只是口劝别人,人家难以相信。劝别人牺牲奉献,舍己为人,自己还是念念自私自利,别人怎么能相信?一定要自己做到。谁做到?诸佛菩萨做到,给我们做出榜样。第一个好模样是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可以说一生之中,日中一食,托钵,树下一宿,临走的时候,还在娑罗双树间吉祥卧著往生,释迦牟尼佛走的时候没有在房间里头,没有床铺。佛是福慧圆满之人,他要不做出这个样子给我们看,我们怎么能信得过?

我们今天学佛出家修行,比起世尊那个时代,我们优越太多了,释迦牟尼佛今天看到我们这个样子摇头,不像话。所以我们一定要生惭愧心,一定要知足,自己修行要刻苦、要如法,帮助社会大众要随缘。普贤菩萨告诉我们「随喜功德」,随喜是随缘,功德是什么?虽然随缘,依旧能保持心地清净不染,「外不著相,内不动心」,这样随顺没有关系,正是《华严》上的境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如果是外著相、内动心,你就错了,假如我们接触大众,著相、动心怎么办?赶紧退回来。菩萨道里头确实进进退退,接触外头境界自己受不了,智慧、定力不够,退回来,退回来自修,保持清净,定慧再增长一点,再可以试试看。历事炼心,真正在境界里炼得如如不动,很如法了,可以做,这样利益众生不妨碍自己。

虽然说不妨碍自己,可是佛菩萨还做妨碍的示现,隋唐时代的智者大师给我们做了个样子,智者大师是什么人?《传记》里面传说他是释迦牟尼佛再来的,如果说是世尊再来,智者大师就是释迦牟尼佛本人,他示现领众随缘,为大众服务,最后念佛往生净土,他跟别人说他是五品位往生。这示现教导我们,主持一个道场作住持、作当家,要管许许多多事情,终身劳碌,但是他有一个底限,这个底限是决定不妨碍往生,障碍往生的品位没有关系,他决定不妨碍往生,这是他的底限。我们今天接触大众,弘扬佛法,广度众生,也要有智者大师这个底限,决定得生净土,品位差一点不在乎,这才行。如果没有这个功夫,老实念佛,世间事、佛教里面事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事,要善护自己的清净心,严持戒律,这就对了。不为外境所转,才可以跟大众和光同尘,这是我们必须要记住的,否则的话,我们劝别人,别人真的往生了,自己还没有办法,还要搞六道轮回,你说冤不冤枉!这个道理一定要懂。

人明理认真修行、真干,才发生『喜乐』,「乐」是爱好,喜欢、爱好,喜欢、爱好的是什么?佛法,佛法是觉悟之法,不爱好别的,爱好觉悟。觉悟的样子是什么?舍己为人,弘法利生,这是觉悟的样子。念念为正法久住世间,续佛慧命,念念为利益一切众生,佛门常讲大慈大悲,慈悲为本。大慈大悲是什么样子?我们必须要清楚、要明了,不可以含糊笼统。大慈大悲,没有条件的关怀众生、护念众生、爱护众生,帮助一切众生,特别是有苦难的众生,今天这个世间所有一切众生都有很大的苦难;大家知道很大的苦难是什么?是迷而不觉,这是最大的苦难。迷人、不觉悟的人,起心动念都在造业,何况言语造作,都在那里造极重的罪业,造作罪业后面就有果报,很快果报就现前了。经论里面告诉我们,堕三恶道时间都是以劫数来说的,恐怖极了!觉悟的人有义务,要帮助那些没觉悟的人,将宇宙人生的真相为大家讲清楚、讲明白,一定要讲得让他相信,你讲了他不相信,那有什么用处?如何能讲得叫别人相信,这要智慧,要善巧方便。他相信之后,然后他在生活当中,他在处事待人接物,自然就收敛,不敢起恶念,不敢用恶心,这样就好。他也学会了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人,他也学会了,这是我们真正帮助了他。

从哪里做起?一定是从五戒十善做起,五戒十善讲不尽,这里头有很深的道理,有很广的事相,有不可思议的果报,哪里能说得尽?所以诸位要想想,为什么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将教化众生这样的大事拜托给地藏菩萨,你们想想什么意思?他为什么不拜托观音菩萨,观音菩萨的名气比地藏菩萨大,很多人不知道地藏菩萨,没有人不知道观音菩萨,为什么不托付给观音菩萨,而托付给地藏菩萨,什么道理?观音菩萨大慈大悲,大慈大悲从哪里生的?从孝亲尊师生的,如果没有孝亲尊师这个根本,大慈大悲没有。跟树一样,它有根,根是孝敬,地藏菩萨表孝敬,换句话说,地藏菩萨代表修学的大根大本,我们这才明了,非拜托地藏菩萨不可。我们今天讲台面前供奉地藏菩萨,为什么?释迦牟尼佛不在,他代表佛,代理佛,意思在这里。换句话说,佛不住世了,一直到底下弥勒佛出世之前,当中这么长的时间,《弥勒下生经》里面讲五十六亿七千万年,教化世间众生以什么为第一?孝亲尊师,断恶修善,以这个为教学目标。然后再从这个基础上,他要是有善根福德因缘,再劝导他念佛求生净土,圆满功德。末法还有九千年,这九千年当中,令一切众生得真实的利益,就是《地藏经》《无量寿经》;能令一切众生得真实利益,从《地藏菩萨本愿经》学回头、学忏悔、学断恶修善,以这个基础再修学《无量寿经》就行。

也许有同修来问我:你说这个话有什么根据?是不是你自己的意思?如果自己的意思,不听,佛讲依法不依人,我不听你胡造谣言。我说话有根据的,根据在哪里?《观无量寿佛经》,佛在经里告诉我们,修行的基础是「净业三福」,佛说出这三条,然后告诉我们,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三世是过去、现在、未来,未来是我们大家,所有一切众生都是未来佛,你要想成佛,一定要依这十一句做基础。这十一句里面一开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你看看,这四句是不是《地藏菩萨本愿经》?一部《地藏经》就是讲这四句,所以地藏法门是修行的大根大本。无论修学哪个法门,大乘小乘、显教密教、宗门教下,都要依《地藏经》做基础,这是净业三福第一条,你才晓得那个多重要,有这个基础,念佛决定往生。为什么?《弥陀经》上讲得很清楚,「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你把这四条做到,你就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你才有条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才能真正发生喜乐之心;喜乐就是常生欢喜心,因为这个地方是初地菩萨,初地是欢喜地。

跟大家讲「发生喜乐髻」,或者是讲常生欢喜心,实在说这个意思都很难体会,距离遥远,如果我们换句话来讲,大家就好懂多了,我们这一生生活在大慈大悲之中,就是这个名号的意思;或者再说得白一点,我们这一生生活在欢喜大爱之中。大爱是爱众生、爱社会、爱佛法,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清净平等的爱心,对这世间有情众生、无情众生,我们今天讲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没有一样不爱护,没有一样不欢喜,这才叫常生欢喜心。也许有同修问,问的人太多了,这个问是理所当然的,「我天天烦恼、天天忧虑,想欢喜,欢喜不起来」,这是事实。你为什么欢喜不起来?你没有爱心,看到这个讨厌,看到那个不欢喜,你这个爱心怎么能生得出来?诸佛菩萨看什么都欢喜,顺境欢喜,逆境也欢喜,善人欢喜,恶人也欢喜,他为什么能够生欢喜心?欢喜心就是慈悲心,他不是看这一段,他看到过去,也看到未来,眼前这一段他迷惑颠倒没有关系,过去生中他曾经没有颠倒过,再看将来他有很殊胜的成就,他遇到很好的法缘。地狱众生看到也能生欢喜心,为什么?堕地狱在消业障,菩萨认为是好事情,他在消业障,业障消除之后,因缘成熟就能够接受佛法,接受如来殊胜的大法。

我们凡夫没有天眼、没有慧眼,看不到过去、未来,所以佛菩萨在一切境缘之中都能生欢喜心,而我们想生生不起来,道理就在此地。如何能够接近佛菩萨的境界?唯一的方法要修行,修行一定要著重解行相应,有解有行。清凉大师在《华严经》注解经题里面告诉我们,他说得好,「有解无行」,研究教理的,天天在研究经典,讲得天花乱坠。李木源居士在此地报告的时候,给我们说出大陆上有一位老法师,人家叫他活字典,他聪明、记忆力好,对於一切经论读过的都能记得,辩才无碍,有解无行,喜欢跟人辩论,非常自负,「增长邪见」;另外一种「有行无解」,天天参禅,天天念佛堂念佛,不听经、不看经,清凉大师讲「增长无明」,他说的话有道理。正确的修行方法是解行并重、定慧等学,这就对了。李居士告诉我们,大陆上这位法师现在八十多岁,不跟人抬杠,也不看经了,专门念阿弥陀佛,他念阿弥陀佛高明,有解有行,我们知道他将来决定往生,不但往生,品位一定很高。我听了之后很受感动,我还想找个机会去看看他老人家。我们一定要明了,我们今天的道场,每天两小时讲经一定要听,解门,慧学;念佛堂一定要认真去念,行门,定学。这样的道场,在今天的世界,跟诸位说,第一!其他地方没听说;解行并重,定慧等学。

现在每天早餐吃了饭,一定要跟诸位谈话半小时,几乎变成规矩,以前没这个事情。不过这半小时也非常重要,几乎都是我们修学的心得报告,有许多谈话针对眼前毛病而说的,可以提醒我们、警策我们,帮助我们改过自新,很重要。净宗学会场地很小,许多同修没有时间去听,我听说每天在这边讲经之前半个小时,把早晨的谈话在这边播放,行!这是好事情。希望同修们要多听听,多听之后帮助你看破、帮助你放下,帮助你一向专念。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跟菩萨一样,生活在欢喜之中,像弥勒菩萨一样,一天到晚欢欢喜喜,这是第五尊菩萨所表示的。髻这个意思不必再说,很明显的意思;他的欢喜心、他的慈悲心、他的爱心任何一个人都能体会得到,这就是髻的意思。第六尊:

【可爱乐正念天王。】

德号里面著重在『正念』,唯有正念才『可爱乐』,可爱、快乐,只有正念。什么叫正念?正念是无念,这个意思很难懂。无念,那什么念头都没有?不是的,无有邪念,所以才叫正念;无念,连正念也无,那不就糟了!诸位要晓得,宗门讲的无念是无有邪念,不是无有正念,这个意思不好懂。正念确实没有念,虽没有念,宇宙人生的真相清清楚楚、了了分明。这个话我们听到不懂,体会不到意思,我们举个比喻来说,我们张开眼睛看这个讲堂,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时候我们没有分别,还没有起心、还没有动念,这时候叫正念;看这个境界,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不是看不见,这叫正念。才一起心动念,这位是张三、那位是李四,这是出家人、那是在家人,完了,邪念。为什么这是邪念?所有一切名相全是假的,这个不但佛知道,中国古人也知道。老子第一句话就说,「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这就是说:名是假名,相是假相。假名假相,你在里面起分别、起执著,这叫邪念,那不是正念。眼看得清楚,耳听得清楚,鼻闻得清楚,舌尝得清楚,身体接触也清楚,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确实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这叫正念,可爱乐。

谁是正念?诸佛菩萨,诸佛菩萨是正念,所以在一切境界里能常生欢喜心。由此可知,离开一切妄想分别执著,大慈悲心就生起来,只要有妄想分别执著,你的大慈悲心、大爱心生不起来,口头说说而已,有名无实。这是要功夫的,要真正看破、真正放下,然后你过的是佛菩萨的生活,正念现前。从正念里面变现出分别执著,那叫权智,干什么?度化众生用的,决定不是自受用,我们凡夫对於佛的境界最难体会就是这一点。佛菩萨应化在我们世间,那个样子跟我们凡夫一样,也有分别、也有执著,教化众生的。随类现身,随机说法,他心里确实没有分别执著、确实没有起心动念,里面跟我们不一样,外面跟我们一样,这叫大慈大悲落实在我们世间。将来到本经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诸位就看到,看到诸佛如来示现在人间那个样子,男女老少、各行各业。这就说明白,不论是什么样的身分,不论是什么样的行业,不论是什么样的工作,都是诸佛如来应化在世间,示现给广大众生去看,教导大家怎样学佛,怎样明心见性,怎样往生不退成佛。有身教,做样子给你看,有言教,详细给你解说,方法太多太多了,不局限一个形式,这是华严境界。你要学会了,就在你自己的身分当中,就在你自己生活当中,就在你自己行业当中,显示大慈大悲,显示真实的大爱,转凡成圣在一念之间,恢复你的正念。

话虽然是这么说,我们毕竟还是凡夫,我是觉得我把「正念」两个字讲得很清楚,看看诸位同修的表情还是没懂,我们再落实,再说得浅显一点,什么叫正念?你心里常常有一句阿弥陀佛,这一念是正念,除了这一念之外都不是正念。那我念观音菩萨算不算正念?不算正念。为什么?你念阿弥陀佛的,念阿弥陀佛在想观音菩萨就打闲岔,修学成功的关键在专,《无量寿经》告诉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在专字;一向,一个方向,一个目标,要专。我专念阿弥陀佛,我不念观音菩萨,观音菩萨会不会怪我?我得罪观音菩萨。你这叫打妄想,你这叫分别执著,不是观音菩萨的意思,观音菩萨看一切众生念阿弥陀佛,欢喜都来不及,怎么会得罪?这些是众生的情执,众生情太重了,过去都念观音菩萨,现在换念阿弥陀佛,总觉得对不起观音菩萨,人之常情!这不是智慧,不是理智,我们一定要懂得,要明理。如果你观音菩萨念了几十年,你就一直念观音菩萨求生净土,行!观世音菩萨做本尊,一向专念观音菩萨,求生极乐世界,也决定得生。观音菩萨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大势至菩萨也是阿弥陀佛的化身,不一不异,这样就很好,这叫正念现前。换句话说,也就是古人所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个念就是正念,这个念可爱。谁说可爱?诸佛如来说的,这个念头可爱,这个念头决定成就。下面一尊:

【须弥胜音天王。】

『须弥』在此地表两个意思,一个是高大,一个世界须弥山最高最大;第二个意思,须弥山是四宝所成,这个宝表心性,自己的真心本性,那是真正的宝,心性最大,表这个意思。『胜音』,这是名号里面最重要的两个字,「胜」是殊胜,「音」是音声,加上「须弥」就是无比殊胜的音声,至高无上的法音,就这个意思。这个音究竟是什么音?佛法的音声,在西方极乐世界、本经所说的华藏世界,有!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你想听哪个法门,你想听哪一尊佛说这个法门,你就听到;你想见这一尊佛,你就见到佛的形像在你面前为你说法。就像我们现在看电视一样,想看那个节目,频道拨对了,影像、音声就现前。西方极乐世界的情形就是这样,你想听哪一尊佛说法,想听哪一尊菩萨说法,菩萨的形像就现前,单独教你,这是西方世界无比的殊胜。诸佛菩萨可以化无量无边身,同时可以应无量无边的菩萨们,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都是菩萨。《无量寿经》,阿弥陀佛说得很清楚,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即使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阿惟越致菩萨,这多殊胜。

诸位明白这个道理,了解这些事实真相,然后我们就明了,「法门无量誓愿学」,到哪里学?到极乐世界去学,不要在此地学。在此地学浪费许许多多的时间,分心,你心不能够专一,对於往生就不可靠,这个损失就太大了。所以四弘誓愿我们要发,但是我们要完成的是前面两愿,「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个愿一定要发,「烦恼无尽誓愿断」,一定要认真断恶修善;至於后面两愿,学法门、成佛道,都到西方极乐世界再完成,这样省事,我们真的可以做到专一。到达西方极乐世界,学法门非常快速,为什么?因为你已经契入诸佛如来的境界,所以学经典听几句就全都通达,哪里要一句一句这么细说,哪有这么罗嗦,法门无量无边,很短的时间你就学圆满,你就能毕业。在这个世间,你就很认真、很努力学两百年,也比不上西方极乐世界学一天,那我们何必在这里浪费这么多时间精力?这个道理事实,一定要懂得,一定要明了。除了一些发大慈悲心为了要弘扬大乘佛法,这是牺牲自己,牺牲自己的品位,多学一些经典,多学一些法门,帮助一些众生,这是有必要的。如果你觉得,我先成就自己然后再帮助别人,先到西方极乐世界,见了阿弥陀佛之后,我再倒驾慈航普度众生,行!你现在应当学什么?我们刚才讲,学地藏法门,学弥陀法门,够了,其他的不必学,决定成功。

地藏法门要不要全部经典都学习?不必要,只要把它的精神纲领抓住,「孝亲尊师,断恶修善」八个字,《地藏经》圆满了。你要懂得孝亲尊师的道理,孝亲尊师的落实,那你要去细细研究这部经典,你要明了断恶修善的方法,断恶修善的功德利益,那你要好好的去学《地藏经》。所以那部经就八个字,你要不把这部经搞透彻,这八个字你不懂,体会不到八个字的深义,《般若经》上常常教我们「深解义趣」,经典里面字字句句意思、味道,你要不是甚深的理解,你不会懂得。真正明白通达了,抓住这八个字容易落实,好修行。佛法,高级的佛法,圆满的大法,既简单又容易,就是要认真去干。我们发心出家,无论你是搞清楚、搞明白发心出家,你发这个大心值得赞叹、欢喜,或者是糊里糊涂出家,乱撞撞上也行;既然撞上之后,然后搞明白了要赶紧发心,如果不发心那就有罪过,这要懂得。你既然出家,出家人两桩事情:一个讲经说法,一个领众修行,你不干这两桩事情,你就有罪过。为什么?你接受十方的供养,你有多大的福气?世间人辛辛苦苦工作才能过一天的生活,你什么都不要干吃现成的,接受人家现成的,你有多大的福报?

古德讲的话没错,「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所以出家人这一碗饭,不好吃!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不能开玩笑。你要想学佛、要想成佛,不一定要出家,在家可以作菩萨,可以成佛,你为什么要出家?出家有出家人的使命,有出家人的本分,有出家人的责任,就是要弘法利生,要把佛法发扬光大。就像玄奘大师发心出家的时候所说,那个时候发心出家要考试,考试官问他:你为什么要出家?他答覆两句话,「远绍如来,近光大法」,考试官就批准、就通过了。这个心发得正确,远绍如来,绍就是继续,换句话说,就是续佛慧命。远说,我要继续佛的慧命,远绍如来;近的,现前的,光大佛法,就是弘法利生。这是一个标准出家人发的弘愿,他不为自己,为众生。玄奘大师一生真的把他这两句话做到,到印度去求学,把梵文经典大量的带回中国,从事於译经的工作;他那两句话做到,兑现了,不是说说就算,真做到了。所以我们今天道场,出家同修也是两桩事情,一个是发心学讲经,研教;另外一种,念佛堂领导大众念佛共修,这都是如法的。这也符合玄奘大师所发的弘愿,这样的行持,诸佛赞叹,龙天拥护。

今天这个道场,诸位要珍惜,稀有难逢。为什么?护法的工作有在家居士承当。一般寺院里面出家人,出家人还要担任行政事务的工作,作内护,此地内护都不需要我们出家人做,内护、外护在家同修统统承当,这样的道场到哪里去找?找不到。佛经里面讲的善根福德因缘,这是属於因缘,稀有难逢的因缘。我们对於这些护法,内护,道场里面工作的人员,内护;外护是一般出钱出力的居士,我们要生感恩之心。我们如何报恩,怎样才能报恩?往生不退成佛就报恩了。如果我们这一生到最后不能往生,忘恩负义,那好了,来生还债,披毛戴角还,来生还债,那就有得受了;一定要懂得,要把我们全部的精神时间来修行。研教的同修,我劝导你们,你们也很难得,都能够接受,每个星期参加三十六小时的共修,我们才真正做到解行相应,行!固然是你自己可以在家里念佛,在你寮房里念佛,很好,没人看见。到念佛堂搭衣念佛,大家都看见,自利利他,这个好;你自己在寮房里面念佛,只有自利,没有利他,一定要自利利他,所以一定要到念佛堂去念佛。我跟大家说的话是真实话,诸位要细细去体会。

「须弥胜音」,说法的音声是须弥声,这一句阿弥陀佛是最殊胜的音。我们今天念佛堂念佛,最近有台湾的同修来告诉我,他们在台湾似乎已经感觉到了,来给我说,我同意他的感触,我们念佛堂这个波已经达到台湾。换句话说,念佛堂这个功德,能够保护这么大的一个地区,我们满足不满足?没有满足,我们希望我们念佛堂这个波能够涵盖整个地球,希望这世界上的众生消灾免难,化解劫难。所以这个念佛堂,诸佛如来加持,龙天善神守护,这是事实。眼看著劫难就要来了,这个念佛堂成就,显示诸佛菩萨无尽的慈悲。你们大家的善根福德因缘也不可思议,你怎么会遇到这个机会,你怎么会遇到这个道场,决定不是偶然的,无量劫的善根福德因缘才感得、才成就。所以每个参与念佛堂念佛的同修,以及这个道场上上下下,哪怕他来一天,来一、两个小时,在这里转一转,都是诸佛如来的化身,都是法身大士的应现,这个话不假,所以能产生这么大的力量,能够化解社会的戾气,冲击世间一切众生邪恶的心念。

所有一切的念头,念阿弥陀佛这个念头第一殊胜,我们在《无量寿经》上看到过,释迦牟尼佛念阿弥陀佛,阿难与大众看到释迦牟尼佛这个时候,他的容颜、他的光彩、他的风度无比的稀有,从来没有见过。念佛,心跟诸佛感应,容貌改变了,体质改变了,居住的环境改变了;环境就是一般人讲的风水,改变了,风水何必要人看,我们自己会改变。「福地福人居,福人居福地」,这里风水本来不好,有福的人到那里一住,风水自然就变好了。《楞严经》上说,「若能转境,则同如来」。我们要有能力转境界,不要被境界所转,被境界所转很可怜、很苦恼。我们要有信心,要有智慧,要有善巧方便转变境界,转变自己的业力变成愿力,转变自己的凡心变成佛心,要从这个地方转起。佛菩萨会转,我们学会了,每个人都会转。你真懂得这个道理,真明白这个意思,就能转得过来;转过来之后得大自在、得大欢乐,跟这个地方几位菩萨表法的就完全相应。所以胜音达到极处就是念佛,这一句阿弥陀佛是胜音,须弥胜音。第八尊:

【成就念天王。】

这个名号三个字都重要。什么叫『念』?诸位细细看看「念」这个字,这个字在古人造字他有六个原则,古人称之为「六书」,六书就是造字的六个原则,字不是随便乱造的。这个字在六个原则里面属於会意,你看这个字你体会它的意思,这个字上面是「今」,下面是「心」,什么叫念?现前心就是念,今心是念。你现在这个心是什么?如果现前这一念心了了分明,佛经里头有一句话形容它,叫「寂寂惺惺」;寂是什么?一念不生;惺惺是什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真心,念是真心,就是前面讲的正念。真心就是真如,就是自性,就是本性。念佛,这个念就是佛,真心就是佛,佛就是真心,哪里还要念个阿弥陀佛,那就坏了。为什么叫你念阿弥陀佛?你的真心没有了,用这一句阿弥陀佛把真心念出来,所以念阿弥陀佛是方法,目的是要把真心念出来,真心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叫「无量觉」,寂寂惺惺就是无量觉。无量觉上面不能再加一个无量觉,再加一个无量觉就变成无明。富楼那尊者在楞严会上向释迦牟尼佛请教:无明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有无明?释迦牟尼佛答覆得妙极了,四个字,「知见立知」是无明本,无明的根本。什么叫知见?寂寂惺惺是知见,知见上再建立一个知见,「我知道我寂寂惺惺」,完了,你无明了,你起了无明,这是头上安头,错了。

所以诸位要晓得,我们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念到最后这句阿弥陀佛没有了,你就见性,你正念就现前。我们今天用这方法,是用这一念把所有妄念打掉,如果不念佛,妄念纷飞,不得了!那个念头都是六道轮回的念头,所以用这一念,把那些六道轮回的念头打掉。这一念虽有,不要紧,带业往生,带这一句名号去往生,这句名号是业,生到什么地方?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土去不了。为什么?实报土要这句阿弥陀佛也没有,才能够到实报土,有这句阿弥陀佛还不行,《金刚般若》是讲「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阿弥陀佛是法,也要舍掉,你就生实报土。现在我们不能舍,我们舍了之后堕三途,这个要知道。什么时候舍?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的时候舍,那个时候真舍了,他入实报土。我们再问:入实报土的人还念不念阿弥陀佛?还念。为什么又叫他舍掉?他真舍掉了。那个念就是我们平常讲,「念而无念,无念而念」,他那个念是念给众生看的,劝人念佛。自己不念,劝人念,那怎么行?人家怎么会相信你?他那个念是劝人念,自己有没有佛的念头?没有,自己真正成就「念」,是这么个意思,真的成就了。所以我们今天念佛,从有念念到无念,无念还是念,不是无念就不念了,无念还是念。无念是什么?无念阿弥陀佛的分别心,无念阿弥陀佛的执著心,无念阿弥陀佛的妄想心,阿弥陀佛还照念,一天念到晚从来没有休息,所以在形相上看你看不出来,他跟我们初学没有两样,骨子里头完全不相同。凡夫念阿弥陀佛有妄想分别执著,菩萨、法身大士、诸佛如来念阿弥陀佛没有妄想分别执著,他还是念,不是不念。我们今天念跟不念是二法,他那个念与不念是一法,不是二法,这是跟我们不一样的地方。所以念这个字意思要清楚、要明了,一点不能够含糊。第九尊:

【可爱乐净华光天王。】

这个德号里面,意思很深很广。我们在这十位菩萨里面,『可爱乐』我们看到很多,都加上这个字样,表「欢喜地」。菩萨初破无明,初证法身,无限的欢喜,加上这个字样。『净华光』,「华」是代表佛法,在本经是代表一切法,不仅是一乘、大乘,小乘也在里面,不仅是小乘,世间法也包括在其中,这才叫妙。世出世间一切法,都在「华」一个字包括之中,一法都没有漏掉。「净」是清净,清净是讲心清净,心地里面一尘不染,就像前面讲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断尽,这才叫净。「净华」是什么意思?无论随顺哪一法,你们要听清楚我说话,「随顺」,随顺佛法,随顺世间法,随顺清净法,随顺染污法,随顺善法,随顺恶法,心地都是一念不生,不起分别执著,这叫净。入这个境界,这是佛家讲「哪一法不是佛法?法法皆是佛法」。你明白了,法法皆是佛法;你要不明白,《大方广佛华严经》也不是佛法。由此可知,佛法跟世间法从哪里分?一念之间。一念觉,一切法皆是佛法;一念迷,佛法也是世间法,在一念迷悟之间。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所以一切法无不是佛法。

下面『光』,「光」是智慧,充满智慧光明。我们举个比喻来说,贪瞋痴都放智慧光明,地狱、饿鬼、畜生也都放金色光明,你契入这个境界,你看大地一切众生(十法界,包括地狱)皆成佛道,你就成佛了。大家听了千万不要打妄想,天天去想,想地狱、饿鬼都放光,你怎么想,光也放不出来,你懂得有这么一回事情,专想阿弥陀佛,专念阿弥陀佛,功夫念成了,什么样功夫?理一心不乱,境界就现前,你就看到了。理一心不乱破无明,破一品无明,见一分法身,我给你说的这个境界就现前。你没有契入这个境界,老实念佛,那也是「净华光」。第十位菩萨:

【智日眼天王。】

『智』是智慧,『日』代表光明,前面曾经读过,代表根本智。『眼』在此地,当然上面有「智、日」,这个眼就是如来果地上的五眼圆明,这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初地菩萨就示现。唯有根本大智之眼,你才能看清楚宇宙人生真相,虚空法界,过去、未来,你都看清楚,都明白,那么你自行化他就能避免一切的过失。世间众生哪一个人不想修善?哪一个人不想得福?这个理念真正可以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为什么他还要作恶?他对於善恶的界限不明白,把恶当作善,没有人教导他,自己看不清楚,不是有意去做的,这里头意思很深很深,一定要有人教诲。谁来教?诸佛菩萨来教,因为只有诸佛菩萨彻底了解事实真相,所以菩萨以大慈悲心、大爱之心,无条件的应化在世间教化众生。我们学佛一定要知道,学佛的目的在学智慧、在开智慧,绝不是为得世间名闻利养,绝不是为了五欲六尘的享受,不是的。为什么要学佛?为开智慧,为明了宇宙人生真相,宇宙是我们自己生活环境,人生是本人。换句话说,我学佛的目的,是要真正明了我自己跟我自己生活环境的真相,我们是为这个学佛的,不为其他。这个目标就正确,我们才能得到佛法殊胜的功德利益。末后一位,第十一位:

【自在光明能觉悟天王。】

这个德号里面,著重在『能觉悟』,特别著重在「能」。这里头意思很深,我们不能,我们很想觉悟,偏偏不能。为什么不能?前面十尊德号里面所说的我们没做到,所以不能觉悟。如果前面十句名号表法的意思,我们懂了,都能把它落实,我们也能觉悟。名号表法把「释迦因陀罗」摆在第一,把「自在光明能觉悟」摆在最后,这个味道很浓、很深、很广,你细细去体会这个意思,然后你就晓得怎样修行;修什么?行什么?自己就明白了。我们今天实在讲功夫不得力,不得力的原因我们常常说、天天说:「随顺烦恼」,你没有随顺佛的教诲,佛教导我们的,我们没有去听、没有去做,还是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那怎么行?释迦因陀罗还有一个名号叫「释提桓因」,一个意思,这是梵文翻译不一样,忉利天主,他在此地代表的是五戒十善,没做!最容易犯的,造口业,最容易犯的,日常生活当中,世出世间一切法,样样还是分别执著,心里有分别执著,口里自然就造口业。如果你心地清净,你怎么会造口业?不可能。心不清净,表现在外面造口业,所以修行功夫不得力。念佛堂念一段时期,不错,像个样子了,为什么?禁语。你念七天,七天不能说话,七天不造口业,口业是没造,心里的分别执著没断,所以离开念佛堂,过几天又变成老样子,又回去了。

所以古大德讲修行,真正会修的人从根本修,根本是念头、是起心动念,真正会修行的人在起心动念处用功夫,断一切妄想分别执著,那是真用功,那真正是大乘菩萨修学的,所以他能觉悟。我们不能觉悟,不能觉悟的原因在哪里,你要把它找出来,你把这个原因消除,你自己也就会觉悟了。佛教我们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为什么?你要懂这个道理。佛说的话你不是不懂,你懂了,为什么做不到?你只知其当然,不知其所以然。你虽然懂得这句话,这句话甚深的义理你不懂,所以不肯依教奉行,不肯随顺佛的教诲。佛在《般若经》上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要是真正参透、真正明白,你在一切境界当中、十法界里你就不会起心动念,你再也不会有分别执著。

佛菩萨为什么能?他知道事实真相,「相有性空,事有理无」。我跟大家讲过,六百卷《大般若》要是把它归纳起来六个字:「无所有,不可得」,诸法无所有,诸法是世间法、出世间法,都是无所有,一切不可得。这是六百卷《般若》,释迦牟尼佛说法二十二年总结,总归结六个字,你还有什么好分别、好执著?你把这两句真的搞明白、搞清楚,通达了,六百卷《般若》你学会了,你开了智慧,你得定,你的心清净,你的心平等,一切境缘之中、世出世间法之中,你再不会起心动念了。你不了解事实真相,所以你在生活当中还随顺烦恼,你不能觉悟,你不能自在。果然觉悟了,你就生活在大自在、大光明之中;光明就是法身,光明遍照,光明是圆满的智慧,你得大自在,生活在究竟圆满智慧之中,为什么?你能觉悟。你要是不觉悟,你的生活不自在,你生活在烦恼、忧虑、苦难之中。一个是凡,一个是圣,就在一念之间,一念之间转过来,超凡入圣。诸佛菩萨能转得过来,我们为什么转不过来?多想想,会帮助你觉悟。末后这一句总结:

【如是等而为上首。其数无量。】

这一句不必多讲了。末后一句叹德:

【皆勤发起一切世间广大之业。】

『发起』,带头干,真做!『广大之业』是什么?普贤行。诸位同修一定要明了,地上菩萨修普贤行,不是前面三贤,三贤修的是大乘六度万行,登地之后修普贤行,跟前面不一样,普贤行才是一切世间广大之业。在这个地方只介绍到此地,普贤行末后还有详细的报告,在末后一品「普贤菩萨行愿品」里面,再跟大家详细报告。它的总纲领就是十大愿王,十条,每一条里面包括的行门无量无边,这是大乘佛法、一乘佛法总纲领,大总持法门。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所注的诸位可以做个参考,注解里面给我们一个启示,那就是忉利天主他还有一个冤家债主阿修罗,常常闹事,找麻烦,生是非。修罗会跟他打仗,阿修罗的势力很大很凶,忉利天主如果认真努力修学十善就会打胜仗,他要不修十善那就打败仗。这一点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我们如果要战胜一切妖魔鬼怪,用什么方法?认真修五戒十善,就能降服一切魔怨,因为得到诸佛护念、善神拥护,你的一些魔怨就会离开了,给我们这个启示。我们在清凉大师注解里细心体会这一点,我们会得到很好的受用。今天时间到了,就讲到此地。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