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十九讲)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0029

请掀开经本第十五页,我们接著看第四句:

【一切如来得菩提处。常在其中亲近不舍。】

这段经文是赞叹菩萨的行德。经文里面每一个字的意思我们都要清楚,然后才能学到东西,经才不至於白念。读经最重要的是要解义,解义之后要有观行,我们才真正能得到佛法的利益。如果不解其义,不知道观行,经读了之后,不能说没有利益,利益很少,要是以佛家通常来讲,只是种善根而已,这一生当中得不到受用。如果这一生当中得受用,一定是解其义,有观行,随文入观,也就是说真正能够随著经文、随著文字,或者你听讲经,随著音声你能够契入境界,那是你真正得利益。像这一段第一句,菩萨有能力将一切诸佛的功德变成自己的功德,昨天已经跟诸位详细说过了。像这些地方我们一定要懂得学习,他能,我们为什么不能?如果把不能的原因找出来,把这个原因消除,换句话说,我们也能。

第四句,『一切如来得菩提处』。我们看了这句经文,会不会联想到释迦牟尼佛当年示现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豁然大悟?随文入观!给诸位说,这个不叫随文入观,叫随文打妄想;这不是入观,这随文打妄想,你想起释迦牟尼佛的故事了。怎样才叫随文入观?记得前面讲过,前面讲到维摩居士讲道场,维摩居士所说的道场就是诸佛如来得菩提处。不得菩提怎么叫道场?所以菩提是觉悟,只要能帮助你开悟,处处都是道场、时时都是道场,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是帮助你证道的增上缘。维摩居士一番开示,很值得我们玩味,一定要在其中细心去体会。这一句我们要怎样学习?『常在其中亲近不舍』,这句话什么意思?帮助佛教化众生,菩萨不离开佛,佛在什么地方,菩萨一定在那个地方。我们如果明白这个道理,就知道应当如何学习。

佛是示现的,菩萨也是示现的,谁作佛、谁当菩萨?「总在遇缘不同」,善导这句话很有味道。我们这一会,这一会不是说现在这一会,释迦牟尼佛这一会,这一会的法运一万二千年,释迦牟尼佛作会主,他以佛的身分出现,作会主、作主席;一切诸佛示现为菩萨来拥护他、来赞叹他,大家都来捧他。为什么这样做法?做给众生看,这个意思深了。什么人能在一生当中闻法修行而能够证果,证果就是入佛的境界,诸位要晓得,第一个是信心。你对这个老师没有信心,你什么成就都没有,这是一定的道理,世出世法没有例外的,你的成就跟你对老师的信心决定是成正比例。老师再高明、再有学问、再有德行,你对他没有信心,你跟他一辈子,听他讲经说法,你什么都得不到。所以《华严经》上才说「信为道元功德母」,道是什么?成佛之道,成佛之道的根源。前面我们讲过,一切如来功德大海。功德之母,母是比喻能生的意思,能生无量无边的功德,就在一个信心。

世尊示现成佛,谁认识他?谁能对他产生信心?这一定要许许多多菩萨来做榜样,这才所谓是「一佛出世,千佛拥护」。他要没有千佛,千不是个数字,实在讲是无量佛菩萨拥护,不止一千,千是说多;许许多多佛来拥护,让这些众生看到这么多人都来听释迦牟尼佛教诲,大概释迦牟尼佛是一个有学问的人,是个有德行的人。如果没有这些人来拥护的话,释迦牟尼佛虽有学问德行,没有办法让一切凡夫对他生起景仰之心。所以这些诸佛如来、诸大菩萨示现为佛的四众弟子,出家二众、在家二众都是佛菩萨再来,不是凡人,才能成就度化众生的事业。而度化众生的事业,是一切诸佛菩萨的本愿,所以哪一个人示现作佛没有关系,自他不二。不一定要自己作佛,不一定,任何人作佛都行,都是一样,心都是那么清净、都是那么平等。我们这里是看到佛、菩萨、法身大士。

可是有同学来问我:佛弟子当中菩萨示现,为什么还有作恶的,还有专门跟释迦牟尼佛捣蛋的,还想种种方法障碍的?障碍的是两种人∶一种是大权示现,迹象上是障碍,实际上是帮释迦牟尼佛的忙。譬如六群比丘,这是佛弟子很不听话、顽皮,天天在外面造作一切罪业,都是大菩萨。他为什么这么做?让大家看了,到释迦牟尼佛那里告状,「你的学生在外面干杀人的事情,在那里干犯罪的事情」,释迦牟尼佛听到之后,制订戒律。所以说没有他们造罪业,戒律怎么制法?他们故意造作许许多多的过失,让释迦牟尼佛一条一条订戒律,大权示现。另外一个障道的是魔,魔王眷属,他为什么障道?嫉妒、瞋恚,从嫉妒、瞋恚里面生的这是魔,魔障道。魔不希望大家道业成就,魔喜欢看到人受罪受苦,他就欢喜,看到人离苦得乐他就不高兴。我们自己要想想,我们是魔还是佛?如果我们是佛弟子,看到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会生欢喜心,看到一切众生遭难受苦,我们会有怜悯心,不忍心见到,这是佛弟子。如果看到别人受苦受难欢喜,看到别人得福、得利益,心里起嫉妒心,我们是魔一类,不是佛一类。魔一类的也不怕,魔会回头,不再当魔,我再作佛弟子,那就对了。所以佛法长时间的薰习,魔也会觉悟,也会回心转意来拥护佛法。

我们读了这句经文,应当怎么学习?今天这个地方道场,诸位知道是个希有难逢的道场,最难得的上下一心一德,不为自己,为利益众生、利益社会,全力以赴,这是一个正法道场。现在四楼的念佛堂,每天上午九点到十二点,下午两点到五点半,天天不中断。现在念佛的人数,才开始没有几天,已经有二百五十人到三百人,每天这个样子,比一般佛七还殊胜,星期六、星期天,四、五百人。今天下午李木源居士告诉我一个好消息,我再告诉你们,隔壁大楼买下来了,弥陀村落实了。弥陀村落实,将来那边要住三百八十四个人,大家住在这个地方,我们念佛堂晚上就开放,日夜不断。我们遵从谛闲老和尚的教诲,谛老教他的学生念佛,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赶紧接著念,决定不懈怠,你会念得法喜充满,你会念得跟阿弥陀佛相应,跟诸佛如来相应。这是世间希有的选佛场。一切如来得菩提处,在哪里?就在此地。你在这个地方念佛往生成佛,那你不就是在这个地方得菩提处吗?所以你想念佛,到哪里念?到此地来念。

我今天下午打电话到美国,通知达拉斯、休士顿那边的同修,赶快组团到这儿来念佛。因为这个地方是一切如来得菩提处,我们应当「常在其中亲近不舍」,这一句我们这样学就如法了。所以同修,你们在家里念佛,决定没有在此地念佛殊胜;家里念佛固然不错,但是此地念佛就是示现给没有学佛的人看。这个念佛堂这么多人念佛,天天都在念佛,日夜不断,大概念佛有好处,他就来了。如果这么大的一个念佛堂,只有三个、五个在那里念,人家一看,这个法门没什么,不来了。诸位晓得,我们到这个地方来念佛是自他二利,你自己在家里念佛,只有自利不能利他。来这个地方念佛是利他,上诸佛接引,帮助佛接引众生;第二是利益一切众生,不仅是自利,利益一切众生、利益社会,确实能把这个世间的灾难减轻、减缓。现在灾难太多太多,一些同修们来跟我见面的时候,都给我说他们是在哪里看到电视,在什么地方看到的消息,来告诉我,到处都是灾难。我们应该要有高度的警觉心,如《无量寿经》上所说善护三业,要端心、要端身。佛教给我们做的,我们一定要认真努力去做,要懂得经上给我们讲的,教我们是些什么事情,不是说念了就算,念了没用处,念了要晓得怎么做。我们念这句经文就晓得,有时间到这个地方来念佛,到这个地方来听经,这就是常在其中亲近不舍。末后这一句:

【恒以所得普贤愿海。令一切众生智身具足。】

这一句是明白的告诉我们,以大慈大悲帮助一切众生,绝不是给众生小利益。昨天我们这边现场网路的开放,昨天开始,所以我们现在在此地讲经,大家不要看到我们这个讲堂只有这么多人,不止,全世界现场听到;不在这个道场,电脑网路上,连手提的电脑都能接收我们讲经的音声。有些同修告诉我,电脑里面所听的比现场听的还要清楚。我问他:什么原因?现场扩音器有回音,电脑里没有杂音,全世界听到。这是佛法在我们这个世界、这个地区,这个地区是这个地球,弘法方式上一个新的纪元、一个新的开端,过去没有的。这个开端之后,实在讲对弘法利生方便太多,而且省了许许多多的费用。将来我们要不要印书?不要印书,CD、卡带都不必做,全都在电脑里面。而且每一次所讲的都储存在电脑里面,去年讲的、前年讲的,往年所讲的,你都可以收听。今天我们就发了一百多封信,把网址告诉大家,以后不要寄书,省很多邮费,省很多的麻烦,那么笨重。以后诸位要真正想学教、真正想听经,买一个小电脑就可以,什么都不需要,行李就很简单,几件换洗衣服,小电脑就像书包一样,你看看多自在,旅行多潇洒。哪里还要去寄行李,还要大包小包,还要付超重的费用,那么麻烦。这是科技给我们带来的方便,我们要会用。

所以对众生我们帮助他,绝不是以小乘帮助他,绝不是以权教帮助他,这里佛告诉我们要以普贤大愿帮助他;普贤的愿行是真实究竟圆满。海是比喻,普贤大愿是什么?诸位听了这句话,一定又想到十大愿王,那又叫打妄想,又著了相。普贤行愿无量无边,这部《华严经》自始至终所说的字字句句都是普贤行愿,给诸位说,不止是末后十大愿王,不止是「离世间品」所讲的两千法门,不止。两千法门是归纳,后面十大愿王是总归纳,每一愿里面所摄的行门都是无量无边。普贤行跟一般大乘菩萨行,差别在哪里?这一点非常重要,不能不知,差别是心量不一样。普贤的心没有障碍,所以是尽虚空遍法界,他是清净心、平等心,所修任何一个法门,功德都是遍虚空法界。大乘菩萨没有到这个境界,依旧还有分别、还有妄想,这就是比不上普贤菩萨。普贤菩萨的心与自性是圆满的相应,大乘菩萨与自性是部分的相应。佛在经上举的例子举得好,佛用月光来比喻菩萨的境界。初发心的菩萨,这是大乘圆教初住菩萨,发心住,那就像月牙一样;初二、初三,我们看月亮弯弯的,像月牙。虽然是月牙,你要晓得那是真月,不是假的;那是真的月光,不是假的。等觉菩萨就像十四的月亮,快圆满了。普贤菩萨的光明是满月,十五的月亮。普贤菩萨是满月,等觉以下其余的大乘是十三、十四、十二的月亮,光明不能跟满月相比。诸位从这个比喻里面去体会,什么叫普贤行。由此可知,大乘菩萨。

善导大师在《观无量寿佛经》上品上生那一段经文里面,给我们开导注解,他老人家举例子给我们说:这个世间大善知识,有修持、有智慧、有德行,来告诉你,「净土法门是世尊的方便教,不是究竟教」,劝你舍弃这个法门,你去修别的法门,你听了动不动心?听说这个人是名气很大,真善知识,你心动摇了,你错了。世尊在入灭之前,知道末法时期的众生没有慧眼,没有能力辨别真妄、没有能力辨别邪正,特别怜悯给我们开示四依法。告诉我们依法不依人,法是什么?法是经。佛经上没有这个说法。依法不依人还要注意到,你修学是依哪一部经。一切经都是佛说的,佛说的这些经意思都是圆满的。可是凡夫不行,凡夫的心不圆满,凡夫有偏陋执,偏见、陋执,孤陋寡闻,执著自己的成见,往往坏事;你误了你自己没话说,你再要误导别人,你的罪过就是阿鼻地狱,这个不能不知道。法法是圆融的,但是世间人没有这种真实智慧,往往看到佛法是冲突的,互相矛盾的,互相抵触的。

我初学佛的时候,也常常往来,不算是亲近,常常见面,台湾大学一位教授严一平先生,他是教考古学的,人也很聪明。我初学佛,他告诉我:佛法没什么,矛盾。我说:什么地方矛盾?他说不说别的,他读过《金刚经》《金刚经》从头到尾就像两桶水一样倒过来倒过去,一会儿说空、一会儿说有,自相矛盾。你看看大学教授,还是有名的教授,我听了只笑笑,他是长辈;我那个时候二十几岁,他四十多岁,不好意思跟他辩。你看看,大学教授,知识分子,尚且是这样的知见,何况等而下之的人。说到这个地方,师承重要!师承是:我只相信一个老师的话,我跟定这个老师,什么事情我要向老师请教,有疑惑问老师,决定不肯轻易相信别人的话。我要是听了别人的话,相信别人的话,那问我到底是跟哪个学?老师有智慧、老师有德行,所以对我们防范非常严格。现在师道没有了,你们大家跟到我,我们是朋友,我不敢称老师,我没有这个德行;我们是朋友、我们是同学,我比你早学几天。如果是师生的关系,那就完全不一样。

现在有没有师道?没有了。师道是学生对老师百分之百的服从,没有二话好说。我这个年龄在这个时代,还沾到一点师承的边缘,我非常幸运。我学哲学,跟方东美先生,一个老师,他老人家有善巧方便防范,不准我亲近别的这些老师,不准我接近他的学生。他在台大教书,我想听他的课,他每个星期天拨两个小时的时间在家里给我上课,他不让我到学校去。什么原因?到以后才明白,老师对我很爱惜、很重视,重视什么?我是一张白纸,没有被污染过。我对哲学有兴趣,很想学,没有读过哲学书,没有接受过任何哲学家指导过,所以是一张白纸。他对我这么爱护,怕我到学校里面去听他的课,一定会认识其他的教授,认识很多同学,跟这些同学、教授混在一起,我们知见就杂了、就乱了,这一乱他就没法子教,所以他把我管得很紧、管得很严。我那个时候还要上班工作,自己得养活自己,生活非常清苦。星期天两个钟点到他那里去,别的地方就不能去。用这种方法来教导,我终身感激,听一家之言。以后学佛,章嘉大师也是这个态度对待我。所以我的老师是一个,不是两个,不是很多。真的是一门深入,我们基础根基才能够扎得稳。

善导大师说得好,世间人,你有这个定力,你不会被他轻易动摇,如果来了一个阿罗汉,怎么办?他是圣人,他证了果,他也来说这个法门不是究竟法,你相不相信?善导大师讲还是不能信他。不但阿罗汉,菩萨、地上菩萨、十地菩萨,他如果说这个法门不是究竟圆满,我们都不能够听他的。最后他老人家说:如果十方诸佛来,怎么办?佛来了,哪一尊佛来?释迦牟尼佛自己来,来告诉你,还有一个法门比这个更好、更殊胜、更快速,你听不听?也不能听,应该跟释迦牟尼佛讲,「我修这个法门我修到底就好了,你有好法门教别人吧!我不学」,你才能成功。善导说得很好,真的是诸佛来,佛佛道同,佛与佛说的一定是一样,不会是两样。佛的智慧是平等的,菩萨的智慧不平等。一个人在一生当中能够成就,不是简单。释迦牟尼佛示现成道,八相成道的降魔。释迦牟尼佛其实久远劫就成佛,《梵网经》上告诉我们,这一次到这个世间来示现成佛是第八千次,到这个世间来是第八千次。为什么要示现降魔?这个意思就告诉我们,任何一个人在修学途中,必定遭遇魔来扰乱,不可能避免。你要懂得「以定慧力,降伏魔怨」,你要有定功、要有智慧。你没有定慧,你就上魔的当,你就淘汰了,你这一生得度的机缘就丧失掉,那是无比的损失。所以我们要坚定信心,决定不可以动摇,要相信我们选择本门的经论。

我们修净宗,你依靠什么?五经一论。如果别人所说的跟五经一论不相应,我们决定不能接受。实在讲,五经一论,依其中任何一部,你能信、能解、能行,最后你就能证。净宗的证,是往生不退成佛,这是我们证果。净宗就是普贤行,《无量寿经》在第二品,第二品还是序分,经文上明白告诉我们「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干隆年间彭际清居士,这是我们佛门了不起的一位大居士,在家菩萨。他给我们讲《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这个话是他说的,《阿弥陀经》是小本《华严》。换句话说,《华严经》《无量寿经》《阿弥陀经》是一部经,大本、中本、小本而已,这就说明净宗所修的是普贤行,净宗所修的是菩萨圆满的大法。一句佛号,摄尽诸佛如来一切菩萨无量无边的功德利益,名号功德不可思议。

怎么不可思议法?隋唐时代有些大德们下了一番功夫,将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细心的去做一个比较,哪一部经第一?第一就是这部经能够包括一切经,几乎大家公认是《华严》。所以称《华严》作根本法轮,一切经是华严眷属,《华严》是根本,《华严》是佛法的源头。然后再将《华严经》《无量寿经》做个比较,也是大家公认,《无量寿经》第一。何以故?《华严》到最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才圆满。如果不往生极乐世界,《华严》就始终不能够圆满,不能够圆成佛道,所以《无量寿经》《华严经》的总结、总归结。不容易!这些祖师大德,实在讲也是菩萨示现。如果他不做这种示现,怎么能够坚定我们的信心?我们对这些人感恩戴德。

《无量寿经》有四十八品,我们再做仔细的比较,这四十八品哪一品最重要?当然是第六品,第六品发大誓愿,就是著名的四十八愿。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转述,那不是释迦牟尼佛说的,阿弥陀佛自己宣说的。四十八愿,这四十八条哪一条最重要?几乎也是古大德公认,第十八愿。第十八愿的内容是什么?十念必生,这就说出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可见得所有一切佛法,归纳到最后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今天念佛堂这一句佛号,还得了!这一句佛号总摄一切法门。第十八愿总摄四十八愿,四十八愿总摄《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字字句句没有离开四十八愿,换句话说,是四十八愿的详细介绍。《无量寿经》再展开就是《华严经》《华严经》再一展开就是世尊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然后我们读《华严》,经上说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一是什么?「阿弥陀佛」四个字,一句佛号。世尊四十九年所说,一句佛号总摄了。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所说的无量无边法门,也不出一句佛号。所以一句佛号总摄诸佛如来一切法门,名号功德真实不可思议。

佛在经上讲,这句名号「唯佛与佛方能究竟」。等觉菩萨如果要不得佛力加持,他也不知道。我们明白这个道理,这句经文就好学,我们就会了。我们用什么方法帮助一切众生?念佛法门。隔壁大楼买下来,弥陀村我们这个愿望落实了。我想弥陀村想了十六年,从八三年在旧金山讲经起了这个念头。难得李木源居士帮忙,我一个人想还不行,他又帮我想,他想了一年多。他想不是单单想,他告诉我,每天在居士林二楼办公室,读一部《无量寿经》,就是求这个感应。他念了一年多,每天念一部《无量寿经》,求阿弥陀佛,求三宝加持,弥陀村落实了。现在买这栋房子,价钱不算少。有些人告诉我,房地产还要落价,再等几个月更便宜。说这个话也不无道理。可是李居士的议论非常中肯,早一天买下来,就有不少人早一天成佛;早一天成佛,绝对不是金钱这个价值能够衡量,这是真的。我们的念佛堂,原来我们两个人的想法,都是想弥陀村落实之后,我们来开念佛堂。为什么念佛堂提前?东南亚经济的风暴,使我们提高警觉,感觉到念佛堂立刻要办、立刻要开,决定不能够延缓,再延缓就不得了!所以我们的念佛堂提前开幕,才有这个感应。这笔钱数字很大,李居士有信心,我也有信心。我们没有福报,我们没有钱,阿弥陀佛有福报,阿弥陀佛有钱。后台老板是阿弥陀佛,尽管放心,我们都是替阿弥陀佛做小工,我们是替佛菩萨打杂。能有这样的信心,全心全力为佛法、为众生,为减缓世间一些灾难,一定得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所以我们听到这个消息,念佛要更认真、更努力,才对得起佛菩萨。

经文『令一切众生智身具足』,这是智慧德行都能,足就是圆满的意思。最后这一句是总结∶

【成就如是无量功德。】

这是「总结多门」。菩萨无论是他的果德、他的行德,都是说不尽,所以总结一句『如是无量』。如果要多知道一些,全经所说皆是,皆是菩萨圆满功德,我们要细心去体会。这段经文到此地是告一个段落了。

与会这一百七十个团体,第一个团体是菩萨。这个团体很大,人数很多,是主要的一个团体。所以赞叹他们的智慧德能文字也比较长,我们讲了不少次。向下李长者在《合论》里面,他有他的领悟处,也很值得我们做参考。道霈禅师将长者这一番开导,也节录在《纂要》里。他说这一段,从有十佛世界微尘数菩萨以下,一直到我们刚刚讲完的这段经文,在《华严经》经本总共有三十行。他老人家很仔细,一共有五百一十一个字,说明菩萨这个团体,参加这个法会菩萨这个团体。在这一分里面,显示初会里面一共有四十七个团体;佛经里面叫众,四十七众;用现在的话来说,四十七个团体。我们现前这个法会也是团体,出家众是一个团体,男众是一个团体,女众是一个团体;在家受过五戒是一个团体,受过菩萨戒也是一个团体,受过三皈也是一个团体。没受三皈,初来听经,你跟几个朋友一起来,三个、五个一同来听经,你们也是一个团体。这个地方参加法会的大众,不算一个一个人,算人太多太多,说不清楚,讲大小团体。初会有四十七个团体,都是参加世尊《华严》的法会,建立佛陀利益众生的事业。佛召开这个会干什么?利益众生,利益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这个法是圆满大法,必须要得这么多菩萨来护持,用现在的话来讲,要这么多菩萨拥护,要这么多菩萨来捧场,这个场面才壮观。所以菩萨在这个里面,实在讲都是属於影响众,作影响众而来的。

因为诸佛如来无尽的慈悲,普度众生。菩萨是佛的学生,是佛的入门弟子,我们世间讲入室的弟子,关系非常的亲密。何况每一尊菩萨都发度众生的誓愿,今天看到老师慈悲度众,学生哪有不拥护、哪有不全心全力协助的道理?佛说无上道,菩萨们证得了,给我们做榜样、做模范;佛说菩萨行,他们都做到,做出一个榜样来给我们看。而做得最明显的,是末后五十三参。五十三参,大家要记住,每一位善知识不是代表一个法门。代表一个法门的话,法门只有五十三个,哪有那么少?不是说法门无量无边,怎么只有五十三?归纳。所以每一位善知识都是代表无量无边的法门,他这一类,这一类就无量无边。这一类里面修学的菩萨,在这一类里面修学成佛的人,又不知道有多少,那个数字都是不可说不可说。我们要懂这个事实真相,然后你才能够体会,法会无比的殊胜庄严。

这一段经文里面,一开端给我们说十个同名的菩萨,我们也曾经详细介绍过。同名的菩萨,这里面的意思,就是说自古至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全是修普贤行而成就的。这个意思我们要能够体会得到,经文上所讲的密义。首先介绍普贤,然后介绍九位同名普的菩萨,接著又介绍十位异名菩萨。异名,异是同中之异,同是异中之同,同异不二。十普里面,普贤是本,普贤菩萨是根本。同名为普,这个意思说明,本与末是一,本是末之本,末是本之末,处处都是给我们显示出一真法界。同异、总别,本是总,末是别;别是总中之别,总是别中之总,总别是一不是二,同异是一不是二。从这里面我们就一下悟过来,世出世间一切万法是一不是二,渐渐让我们体会一些一真法界的那些状况。一真法界在哪里?没有离开我们当下。我们是在迷,迷而不觉。

三世诸佛修普贤行,大悲大智,显示在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华严经》上讲的菩萨五个等级,五十个位次,无论在哪个位次上,无不是自利利他。我们今天在什么位次?我们今天没有入位。好像念书,正科生,一年级是正科生。一年级是谁?初信位的菩萨。我们今天不是菩萨,经上讲得很清楚,我们是大心凡夫,不是菩萨。大心凡夫是什么?是预备班的,还没有上一年级,一年级的预备班,准备要升到一年级了;我们今天在这个地位,自己要清楚。大心,我们的智慧德能没有办法入位,烦恼习气没有断,所以没入位,可是我们的心跟初信位菩萨的心没有两样,这叫大心凡夫。什么心?念念为佛法、念念为众生,这是大心凡夫。

我说弥陀村,我说了十六年。每到一个地方讲经我都要说,都说好多遍,希望大家能做。为什么统统做不成?没有感应。很想做,许许多多人想做,真想做,他做不成,没有感应,什么原因?他不是大心凡夫。他要做个弥陀村,是他道场的弥陀村,庄严自己的道场,这就没有感应,心小了。今天在此地,为什么能做得成?李木源居士是大心凡夫。他建这个道场给谁用?尽虚空遍法界一切念佛众生,所以他就搞成功了。他不是给居士林建的,他不是给新加坡建的,他是给尽虚空遍法界建的,所以感得一切诸佛护持,感得龙天善神守护,这叫大心凡夫,他有感应。我们修行生生世世都不能够有一个结果,原因就是心量太小。小到什么程度?小到不能容人。不但小到不能容人,小到不能容自己,自己还跟自己发脾气,自己还跟自己过不去,你说有什么法子?他能办什么大事业?佛法事业是世出世间第一等大事。大心凡夫虽然没有证果、没有契入境界,他相应,他得诸佛护念,他得善神拥护。

既发心了,心一定要落实在行上,否则的话,那个心是空的、是假的。落实在行上,真修六度,那不是假修,真修,你发的心是真的。今天世间人哪一个人肯讲真话?我问你,你现在有多少钱?你一定不肯说。社会上讲隐私权,自己私人秘密不可以暴露,还要搞隐私,这一隐私,就隐到三途去。还有事情不能告诉别人的,那当然不是好事情,好事情为什么不能告诉别人?有什么秘密可言?佛法里没有秘密,只有深密,没有秘密。你要学佛,你还要处处瞒著别人做坏事,你怎么会有感应?你能够欺骗世间人,你不能欺骗鬼神。中国谚语常讲「举头三尺有神明」,你怎么能欺骗神明?你用欺骗人的手段,人被你欺骗了、被你蒙蔽了,对你尊敬,鬼神在那里笑话你,瞧不起你。我们读《无量寿经》,读到经上所讲西方极乐世界人数之多,没法子计算。而每一个往生的人,即使下下品往生的人,神通道力几乎跟阿弥陀佛没有两样;天眼洞视,天耳彻听,他心遍知。我们起心动念,西方极乐世界每一个人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想求愿往生,临终时来接引,不是容易事情,要有条件。什么条件?心清净。心净则佛土净,唯有念佛念到心清净,临终时候佛与大众才来接引。还有隐瞒不能告人之事,你的心不清净,临命终时佛不来接引。

诸位同修要晓得,这个法门一点假都不能做,不是给你讲过,念佛不怀疑、不夹杂,一点假都不可以夹杂。夹杂一点假、夹杂一点虚妄、夹杂一点私心,你这一生就不能往生。不是佛不慈悲,不是佛不接引你,你自己把自己障碍住了。这个话我不能不跟大家讲清楚、讲明白,我这个话讲过很多遍,希望提醒同修们,真正想在这一生往生,一定要把虚伪断得干干净净,念念与佛心愿相应,我们才真有把握往生。真的有把握往生,品位高下不要去计较,下下品往生也好,不要去斤斤计较品位;斤斤计较品位,恐怕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这个人太执著了,太好高了,我们不能要你,到这儿你还来争地位,那不是闹笑话吗?总得要心地清净,心平气和,一尘不染,我们才能办这个大事,这一生当中永脱轮回,再不搞三恶道。所以,要认真修菩萨行。

对於一切大众要以善巧方便,学佛的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用种种方便把佛法介绍给大众,那是无量功德。只要是认识的人,现在就方便了,现在我们可以把网路介绍给他、道场介绍给他。我在这里做,也希望每一个同修都要认真努力去做。你这个做法,替佛做事情。我们哪有能力接引众生?我们劝人到这个地方念佛堂来念佛,就是你代表佛接引众生,他在这里成佛,这是我们要做的。劝人到这个道场来念佛,劝人到这个道场来念经、来听经,绝不是为道场,绝不是为我,你们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为什么?为整体的佛法,要懂得这个道理。这个道场是整体佛法的一个模型,我们这个道场人人都是以清净心、真诚心来修学。不仅是自求多福,是要做一个好样子给社会大众看看。

我们的总题目,对联还没做出来,我们的对联就是我们的总题目,「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八个字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圆满的内容。作佛、作菩萨是什么意思?就是做一切众生的好榜样、一切众生的典范。希望别人到这个地方来参学,多看我们、多批评我们、多指教我们。我们做的难道就没有缺点吗?没有过失吗?缺点、过失太多了,自己不知道。别人指点我们、批评我们,我们立刻就改进,知过必改,希望我们做得更圆满,希望我们做得更如法。我们欢喜批评、欢喜指教,无论你的批评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我们统统都接受,我们都会认真努力来改进,使这个道场具足轨范。希望到这里参学的人,都能把这个道场的模式,带到世界各个地区城市,你们也去建这样的道场,没有一丝毫的私心,不为名闻利养。今天道场需要花这么多钱,我们还是坚守原则,不向信徒化一分钱的缘。我们接受乐捐,对於一切人决定没有压力,不会分派你要出多少,你要出多少,没有。真的没有钱怎么办?求阿弥陀佛,这个大老板在后面,我们很有信心。

以四摄法接引一切大众。我们劝人到这儿来念佛,是为佛法、为众生,绝对不是为这个道场,你这样想法就错了,就不会有感应。这十几年当中,很多人想建弥陀村、建念佛堂,为什么没有感应?「为我这个道场」,他不是为佛法,不是为众生,所以他搞不成功。我们今天这一念初心非常可贵,一念初心要坚持到底,永远是为佛法、为众生、为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心量纵然不能像诸佛如来,也一定要具足真正的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慈是与乐,悲是拔苦;喜是随喜功德,特别著重这一门,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舍是能放下一切,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这个世间如梦如幻,没有一样是真的。

有了这个道场,我们心就安了。我前面曾经跟诸位说过,因为世间没有一个如法的道场(十方常住),所以逼迫著我们出家人不能不积蓄一点私财。为什么?怕生活没著落,没人照顾你,总得有一点储蓄,世间人所讲养老。现在有了这么一个道场,这个道场是十方常住,刚才讲了,尽虚空遍法界十方常住,我们出家人到这个地方来,四事供养它负担,我们什么都不要,彻底放下了。我们做一个如法的佛弟子,真正如法的佛弟子手上不过钱财,身上带著钱你就破戒;别说比丘戒,沙弥戒都破了。我们在现实社会里是被逼的,没有办法,佛也可怜我们。可是今天有这么一个道场,佛就不会可怜我们,我们再有私财,佛就骂我们了。过去你是不得已,现在有道场供养你,你还要私财,你还积蓄,那你就有过失了。所以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一切统统归常住,把身体也捐给常住,一心一意就在这个道场工作,做义工、做小工,念佛往生,不退成佛。所以这个地方是一切如来得菩提处,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希有因缘。我们在这个地方行的就是普贤道,一切菩萨是这个行法,我们今天也是这个行法,将来的成就就可以预期。

李长者说:如来是正觉之果,普贤与这些菩萨们是诸佛的行果,如来所居的是华藏净土,华藏净土是报得的依果,一切众生以自己的根性,观察如来三种因果,学习佛菩萨的行门,从这个地方生起信心,建立大愿。所以佛法也不离因果,前面跟诸位报告过因果不空。

在这一会里面,这一开端普光明殿,到第二会《贤首品》,总共有十二品经,这十二品经在《华严经》里面是最难讲的。一般讲《华严经》的法师,这一段是没有一个不畏惧,往下的经就好讲了,解分好讲,这一分非常非常难。难在什么地方?全是佛菩萨鬼神的名号,全是他们赞叹的这些话,而赞叹都好像大同小异,经文又这么长,怎么讲法?真难,不是假难。而这段经文,给诸位说,非常重要。毗卢遮那佛成了佛,把他的依正庄严展览出来给我们看,展览出来之后我们看不懂,不知道它的好处。就如同我们参观博物院一样,中国故宫的博物院,诸位去参观,展览厅里面摆的是什么?破铜烂铁,砖头瓦块,摆这些东西。你看那东西,那有什么味道?你为什么看不出来?不识货。那些东西是几千年的古物,所有展览厅里面最珍贵的,世间人不懂,看那个没兴趣,看这个破烂东西,给我都不要,一文不值,实在讲无价之宝。喜欢什么东西?明清的玉器,真好,看到真可爱、真不舍得。明清玉器跟破铜烂铁一比,那个价值是天壤之别,我们不懂也不会欣赏,虽然说有那么高的价值,给我我还是不要。《华严经》一开端这就是展览会,我们凡夫看到这个依正庄严不懂,看得眼花撩乱,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虽然不知道什么意思,但是羡慕之心会生起来,这太好了、太庄严了,我们这个世间没有;不但世间没有,天上也没有。所以你能够生起向往之心,你才想到作佛好,才生起作佛这个念头。要想作佛怎么办?那得学佛,学佛这个念头油然而生。所以这一大段经文,这么长的经文,讲经的目的在哪里?目的是叫人生起学佛的心,这段经文你就讲成功了。如果这段经文讲完之后,人对於学佛这个念头生不起来,你讲这个经就全盘失败。因为它全是事,这个事怎么讲法?一定要把事里头一些理讲出来,事里面的因果讲出来,事里面所包含的功德利益讲出来,那就有味道了。这一分难处在这个地方。

从下面经文,下面是第二类,第二个类别的团体,「海月光大明菩萨」,到底下我们就会看到。接著给我们讲「执金刚神」,神众有九个团体,这是说十住因果。这些人是什么人?给诸位说,全是普贤菩萨,这一点大家要记住。前面给我们说总、说别、说同、说异,这里头意思很深很深。他们在十法界里面,示现的身分不一样,全是大权示现。金刚神,金刚是护法,以这种身分来出现。所以李长者讲,他们也是普贤等众,等就是等流的人物,也是普贤一类的人物,等流的人物。不过他的名称不一样,他的名称变成神众。如果真的是些神众,没有能力参加这一会,这一会我们晓得,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听佛讲《华严经》。如果不是法身大士,不能入佛的境界,这是佛境界。所以在这个里面,无论看到他是什么身分,我们都知道他是法身大士变现的身分,我们懂这一点。他们所示现的,也就是像《普门品》里面所讲,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应以金刚神得度,他就现金刚神;应以山神、海神得度,他就现山神、海神;应以天神得度,他就现天神。同样一个道理,应以人身得度者,他就现人身。理跟事,前面都跟诸位报告过了。诸佛菩萨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只有一个目的,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回头是岸。

菩萨在此地表演,表演一个凡夫,演一个凡夫从初信位开始建立信心,信仰佛法。如果信心殊胜、信心清净,他真的觉悟了,相信如来正觉的果地跟我们自己的心性无二无别。我们虽然在凡夫地,虽然是烦恼习气一品都没断,可是佛说,我们每个人有真心、有本性,我们的真心本性跟诸佛的真心本性没有两样。心性在凡不减,在圣不增,「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是说在佛菩萨他的心性就清净,在我们凡夫心性就污染,不是的,在凡也不染,在圣也不净,那才叫真的。如果有染有净,那是假的,不是真的。佛在经上讲有染有净,染净讲什么?讲阿赖耶识。阿赖耶有染有净,真如本性没有染净,这个道理要晓得。我们才明白过来,我们的真如本性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这是我们修学所依的根本法。我们的信心是从这个地方建立的,从自性清净心上建立的,你说这个信心多么坚固,所以才有不思议的成就。

末后长者给我们讲,这部经里许许多多的因果法门。说异名菩萨众,这是十住初心,十住初心不离旧法。「初发心时,便成正觉」,这个意思很深很深。我们想想,我们初发心是不是成正觉?初发心决定成正觉,但是你没发心。你自己以为你发心,那是增上慢,那是错误,不是真的。什么叫初发心?初发心是发菩提心。菩提心一发,在《华严经》上是什么果位?初住菩萨的果位。你要晓得,初住菩萨不但已经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他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叫初发心。初发心的人是什么样子?你要想知道初发心人的形象,他的生活行为表现出来的样子,给诸位说,《大乘起信论》是初发心的形象,大乘起信;《楞严经》上所讲「二十五圆通章」,那二十五位菩萨是初发心的。楞严会上观世音菩萨是初住菩萨位,初住的观音菩萨;《华严经》上观音菩萨,七回向的观音菩萨;《法华经》上的观音菩萨,是等觉的观音菩萨。观音菩萨,五十一个阶级他是在哪个阶级,是表现什么样的形象。我们今天没有发心,一发心你就入了菩萨位。但是大心凡夫往发心位这个方向目标逐步接近,这个功德就不可思议,决定没有偏差,决定没有回头。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