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十六讲)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0026
请掀开经本第十四面第三行,这一段是说明「胜进果行」。
【了达诸佛希有广大秘密之境。善知一切佛平等法。已践如来普光明地。入於无量三昧海门。於一切处皆随现身。世法所行悉同其事。总持广大集众法海。辩才善巧转不退轮。】
这一段是讲菩萨契入的果法,也就是如来果地上境界,菩萨虽然没有证得究竟圆满,也得到少分与多分。经中告诉我们,与会的大众他们的类别确实是相当之多,要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各种不同的团体,就如同我们世法里面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宗教团体,所谓是各行各业各界的团体都参与这个大会。能参与这个大会的人,大家都知道皆是法身大士,大乘法里面所谓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也尽了,最低限度也能够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才称为法身大士,也是本经里面所说圆教初住以上的菩萨。胜是殊胜,进是不断的求进步。初住菩萨他证得真实的果报,不是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诸位在相宗里面所读到,异生性的菩萨。证得法身,就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那就不是异生性,是同生性的菩萨。虽是同生性的菩萨,同生性是真实果报,他里面有示现异生性,到以后我们再谈,那是示现。所以有本有迹,现在统统是从本地上来说。
『了达诸佛希有广大秘密之境』,这就是入佛密境。经文有四句,这四句是果法。第一句就是佛的密境,诸位必须要知道,佛法是平等法,佛法是清净法,佛法里面决定没有秘密。大乘经里面所说的密,是说深密,不是秘密,此地讲秘密之境也是讲深密。不但凡夫不知道,莫测高深,就是三界以外的声闻、缘觉、菩萨、佛(这个佛是十法界之内的佛,天台大师所说藏教佛、通教佛,都是属於十法界佛,别教佛超越十法界,那是一真法界),都不能够明了如来果地上的境界,唯有法身大士他们能够明了通达。「了达」两个字,明了通达,诸佛希有广大的境界。
落实在事相上就是果地上的三业:身、语、意,果地上的身语意三业都是无量的深广,这个境界没有法子能够形容,所以经上称为「不思议解脱境界」。只有契入境界的人他能够体会,没有契入境界,我们要想体会到几分,一定要靠佛力的加持。我们用真诚、清净心来祈求,这个祈求如理如法,也就是用清净平等觉这个心能感,诸佛如来能应。佛的身在本经上讲十身,十种身,十种身归纳起来不外乎三身:法身、报身、应化身,三身都是希有广大。法身希有广大,我们比较容易明了。报身,经上常讲报身是大身,智慧积集所现的身相,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应化身亦复如是。所以果地上的三身,一即是三,三即是一。就是以应化身来说,也是遍虚空法界。佛身在哪里?无处不在。本经所称的法身如来德号叫毗卢遮那,「毗卢遮那」是梵语,翻成华语的意思是「遍一切处」,所以佛身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法身遍一切处,报身、应身也遍一切处,所以佛十种德号里面,第一个德号叫如来,如来这个意思很广。佛在《金刚经》上说得好,那是讲佛的应身,「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号如来」,正是跟《楞严经》上所说「当处出生,当处灭尽」,这是如来。他怎么出生?怎么灭尽?众生有感,他就出生,出生就是现相。众生感应的力量强、时间长,应化身住世时间就长;众生感应的力量薄、时间短暂,应化身的寿命就短。我们在《无量寿经》上看到,世间自在王如来住世四十二劫,那个时候众生感应的力量强。
佛无有偏爱、无有私欲,佛菩萨的心清净平等,哪个地方有感,哪里就有应。像《普门品》所说「千处祈求千处应」,那个千不是数字,无量无边;能够遍应一切众生,能够同时遍应尽虚空遍法界的众生。所以我们不能说他的身相大,也不能说他身相小,也不能说他寿命长,也不能说他寿命短,这些统统是众生虚妄分别执著、无始无明习气。这称之为「希有广大秘密之境」。秘密不只如是,如果只说到此地,这个秘密并不希奇。希奇的是什么?佛有,我们也有,这才希有秘密;佛广大,我们也广大,这不可思议。为什么佛能现,我们不能现?世尊在这个经里面给我们透露了消息,如《出现品》所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我们是众生,一切众生里头包括我在里头,每位同修一个都没有漏掉,都在里面,都有如来的智慧。如来的智慧不可思议,确确实实尽虚空遍法界,过去现在未来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如来的「智慧」是正遍知,正是正确,没有一丝毫的错误,遍就是圆满,这个智慧不是从外面来,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不是从外来的,大家一定要明了。不但智慧是圆满的,「德」,德的意思是能力,技巧能力是德,没有一样他不会,没有一样他不能,世出世间一切法他都能,都能办到,都能办得圆圆满满,这是佛的大德。「相」,相好光明,我们这个世间称人的福相、德相都说三十二相,所谓富贵之相、福智之相,是圆满之相,我们每个人都有,跟如来果地上无二无别,这就是希有广大秘密。
但是我们今天智慧、德相都不能现前,不能现前原因在哪里?佛说「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佛是一句话把我们的病根道破。世尊四十九年苦心的教学,这是本师释迦牟尼佛所示现的;他方世界诸佛如来示现的时间更长,讲经说法的时间更久。为什么?帮助一切众生解决这个根本的问题,妄想分别执著,这是大麻烦。六道、十法界从哪里来?本来没有,本来就叫一真法界,那是真的;十法界,假的,不是真的。《金刚经》上告诉我们,「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一切有为法,十法界都是有为法。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还是用八识五十一心所,没有能转识成智,如果转识成智他就超越十法界,就不在十法界里面。所以要晓得,菩萨的心是智慧,般若智慧是菩萨心、是佛心。十法界里面,六道我们称他作内凡;声闻、缘觉、菩萨、佛,我们称他作外凡,依旧没有脱离凡夫的名号。所以凡圣的分界线是在十法界,超越十法界称为圣人,没超越还是凡夫。
佛告诉我们,具足妄想、分别、执著这三条,你就是六道凡夫,六道是这么来的。如果能把执著舍掉,破了执著,你还有妄想、分别,没执著,六道就没有,你超越六道。超越六道,还有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还有这些法界。这些法界怎么变现?妄想、分别变现出来,你还有分别。再能把分别也断掉,那就恭喜你,你就出了十法界,回归到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华严》里面告诉我们,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所谓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为什么有这么多位次?位次从妄想生的,妄想就是无明。妄想断尽,你就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实在讲很清楚、很明白,把宇宙人生的真相给我们显示出来。
佛教导我们的目的是叫我们成佛,叫我们舍弃虚妄的十法界,我们要契入诸佛如来果地上的一真法界,希有广大秘密之境就是指这个,尽虚空遍法界,如来之境界。这个境界的确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不但性相是圆融的,理事是圆融的,诸法是平等的。所以底下第二句说,『善知一切佛平等法』。这一句,善知,著重在「善」字。我们今天读佛经,也知道佛所说的一切平等法,但是我们不能契入,这个知不是善知,为什么?著相。依旧是堕落在妄想分别执著,那就不善;如果能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那就善。
如来身业遍法界、语业遍法界、意业遍法界,往后的经文我们会看到很多很多。世尊当年在印度讲经说法,印度人的习尚跟中国人不同。中国人喜欢简要详明,印度人喜欢重复再重复,喜欢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厌其烦,不厌多次的重复。实在说,印度那个习尚比我们中国好,中国简要详明,一次听不懂就完了,再没复习的机会。印度人厉害,一遍不懂还有二遍,二遍不懂还有三遍,无数遍的薰习,人家能有成就不是没有道理。特别对我们现代的众生,我们根性不利,一定要重复再重复,不断的薰习,我们才觉悟,才能够明白,才真正能省悟过来。
这里头最重要的一句话,刚才所说的,大家一定要记住,妄想、分别、执著,我们无始劫来受这个害受得太深,今天学佛还是妄想分别执著。所以世尊真正是慈悲到极处,在金刚般若会上教给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讲到极处。法是什么?佛法。舍是什么?不要执著、不要分别,这是叫你放下。连佛法都要放下,何况世间法!一真法界都不执著,何况十法界!我们一定要明白,我们学佛为的是什么?这桩事情不能不清楚、不能不明白。我们学佛目的就是要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目的就是要超越三界、超越十法界;诸佛如来教诲我们,希望我们在这里,我们自己修学也希望达到这个目标。
这桩事情总得要清清楚楚,为学跟为道不一样,古德所谓「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这话说得好。为学是什么?求学问。学问,给诸位讲是世间法,你天天学问有进步、有长进。韩愈,这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学者,唐宋八大家排名第一,他在哪里?在饿鬼道,没出三界。我怎么知道他在饿鬼道?朱镜宙老居士告诉我的。朱老告诉我,他的岳父,老岳丈章太炎先生,是民国初年中国朴学大师,他是汉学家,有学问、有道德。他在生的时候,曾经做过东岳大帝的判官,那个地位很高;东岳大帝是鬼王,地位仅次於阎罗王。阎罗王好比是总统,东岳大帝好比是以前的总督,不是省长,他管好多个省,比省长地位高,好像是管五、六个省。判官的地位相当高,相当於现在所讲秘书长,东岳大帝的秘书长,所以他每天晚上要到东岳大帝那里去办公。见到韩愈,读韩愈的文章,对他也很佩服,在饿鬼道里,鬼道里头寿命长,人的寿命短。历史上许许多多这些人物,他在饿鬼道统统见到,跟他们寒暄,跟他们讨论学问,在饿鬼道。为学!
为道那就不一样,为道叫日损,损是为道要放下。我最初学佛,接触佛法大概一个月,认识章嘉大师。头一天就向他老人家请教,那个时候我知道佛法殊胜、佛法高明,我向他请教:有没有方法让我很快的能够契入?他老人家告诉我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现在学佛学了四十多年,在讲台上差不多也有四十年,我学佛七年出来讲经。这四十多年得力於他老人家最初的开示:看破、放下。看破是通达明了,那叫看破;放下是除这一切障碍,正是佛所讲「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我们就放下妄想分别执著。佛讲妄想执著,里面还有一个分别,省略掉。我们干什么事情?天天干这桩事情,每天就是干放下,就干这个事情。看破世间所有一切法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是佛在《般若经》上告诉我们的。楞严会上「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当处出生,当处灭尽」,都是告诉我们十法界理事的真相。我们面对著六尘境界,六根对六尘境界,念头才起就要提起觉观,功夫就会得力;功夫得力,身心清净。如来广大秘密境界是什么?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你以清净心、真诚心、平等心面对这个境界,这个境界逐渐你就体会到,逐渐你就明白到。
第二句讲「善知」,这个善我们决定不能够疏忽。善知就能够契入一切佛平等法,一切佛: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入这个境界,我们看大地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你的受用不一样。没入这个境界之前,你的心不平,有高下之分,有染净之异。契入这个境界,平等了,生佛平等,万法一如。普贤行愿,最后归纳为十条。普贤行,全部《华严经》,字字句句都是说普贤行,不止《离世间品》所讲两千法门,不止。两千法门已经是归纳,实在讲字字句句都含著无量的法门,最后为了言说方便起见,归纳十个纲领。第一条「礼敬诸佛」,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做到一心恭敬,一切恭敬;这个恭敬心是清净的,这个恭敬心是真诚的,这个恭敬心是无分别的。为什么?知道佛佛平等,「一切诸佛体性平等,法身无二」。这才能够体会到「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要不然怎么同得起来?
我们体会到这个道理,稍稍能契入这个境界,自性的智慧现前,也有能力解决十法界里面许许多多难解的问题。诸如所知,现在这个世间劫难频繁,有没有方法解决?读了《华严经》就明白,哪有不能解决的道理?大的劫难,什么原因形成?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能把这个因素化解,这个劫难就平息。劫难的形成,不但是劫难,诸法的形成,不但是十法界,包括一真法界,这一切诸法从哪里来的?现在多少科学家、多少哲学家在那里绞脑汁,在研究生命的起源(生命从哪来的)、宇宙的起源。借重许许多多科学的仪器来探测,能不能把事实真相搞清楚?给诸位说,永远得不到答案。为什么?方向搞错。什么方向才是正确?禅定。譬如现在科学家知道这个空间很复杂,所谓三度空间、四度空间、五度空间,黄念祖老居士在《无量寿经》后面附记里面,他引用外国的这些科学家,证明有十一度空间的存在。但是从理论上讲,是无限维次的空间,哪里只有十一?无量无边,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为什么空间这么复杂?妄想分别执著太复杂,无限度的空间是从这么来。科学家证实,不能突破,非常希望找个方法来突破,到现在还没找到;可是在佛法里面早就突破,用什么方法?禅定。禅定为什么能突破?道理很简单,因为空间的形成是妄想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你用禅定的功夫把执著破除,不再执著,六道突破了,至少我们讲这六个不同的空间突破了。再进一步,能把分别也突破,定功再深,分别的念头没有了,声闻法界、缘觉法界、菩萨法界、佛法界突破了,你就契入一真法界。所以诸位要晓得,佛法的修学总枢纽就是一个禅定,无论修学哪个法门,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道,方法门道不相同,全是修禅定。我们今天用念佛法门,用的是持名念佛,这是方法手段,目的是什么?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禅定。你念到功夫成片,就是宗门里面讲的观照;念到事一心不乱,就是宗门的照住;念到理一心不乱,就是照见。有什么两样?我们用的方法手段不一样,功夫成就没有两样。所以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法门也是平等的。「智慧平等,德无增减故。内用平等,悲愿普应故」。内因就是你自己的本愿,我们在因地里面发过度众生的大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众生有感,佛菩萨立刻就有应,这是作用平等。第二句,我们说了大意。
善知,清凉大师有个解释,我们把它念一念,「佛所证法平等,即第一义。此二无二,称此而了,故名善知。」他老人家解「善知」两个字也解得很好。平等里面讲佛佛平等、所证平等,这两种是一不是二。民国初年欧阳竟无大师说,佛法不是宗教,佛法不是哲学,「而为今时所必需」,能说出这个话不简单。我们想想他要不契入这个境界,这个话怎么能说得出来?佛法为什么不是哲学?哲学里头有能所,佛法里面虽然讲能、讲所,能所是一不是二,所以它不是哲学,这叫善知。不但能所不二,法法不二,生佛不二,自他不二。契入这个境界,对於一切众生、一切人、一切动物(蚊虫蚂蚁)、一切鬼神、一切万物,平等的爱心、平等的关怀、平等的帮助,一定发这个心。如果这个心发不起来,你没契入境界;契入境界,就是宗门里面讲的明心见性。为什么?你见性,性德自然流露,法尔如是,他不是勉强的。我们讲发心,有个发就坏了;自自然然流露出来,这才叫善知。
经文第三句,『已践如来普光明地』。践是践履,已经踏到如来的住处,这就是我们俗话常讲的,证道了,成佛了。这是明得佛的位次。佛的位次,古德讲佛有十地,本经是一乘圆教,大乘别教里面所讲的十地就是圆教的十住位,别教的初地等於圆教初住,这是诸位同修所熟知。确确实实他们是成佛了,他是真的成佛,不是假的。天台大师六即佛里面,分证即佛,他虽然不是圆满,他是分证。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是分证即佛,他是真的,他不是假的。所以初住菩萨就有能力遍法界示现八相成道成佛,应以佛身而得度者,他就能现佛身。初住菩萨就有这个能力,别教就是初地。经上赞叹「甚深难知广明智德地」,这是《大乘同性经》上所说,清凉大师把这一段文都节录出来。《大乘同性经》里面所说十地,值得我们参考。第一个,「甚深难知广明智德地」,如来果地上的境界,不是凡夫能够想像得到、能够推测到。我们今天习惯要用研究研究,那怎么行?这一研究落在第六意识里,第六意识是妄想,妄想怎么能够体会智慧的境界?《无量寿经》上佛所讲的,也是教导我们,「住真实慧」。
说到这个地方,我们真的是无限的感慨,现在人学佛成就为什么比不上古人?说实在的话,现在人的善根、福德、因缘、智慧,我相信不在古人之下,加上现在科技发达,带来许许多多的方便,古人无法想像。古时候人要读一部经可不容易,经本从哪里来?要到寺院藏经楼借出来,借出来是什么?不可以离开藏经楼,在藏经楼天天抄,抄经,你抄一本回去。哪有现在这么方便!我最初学佛的时候,台湾佛经非常缺乏。我们想读经,我那个时候到台北善导寺图书馆里面借书,也是抄,我还抄了好几部经。没地方请,没地方卖。全台湾在那个时候只有三个地方印经,印的数量很少;在台北有台湾印经处,朱镜宙老居士办的,台中有个瑞成书局,台南有个庆芳书局。种类少,数量少,得一本经书谈何容易。现在印刷术发达,每个同修家里面都可以请一部《大藏经》,在从前怎么敢想像。现在佛法得来这么容易,为什么我们修学不如古人?方法错误。古人的修学有好的老师指导,真正培养你的智慧。佛法是智慧之学,智慧的教育,佛法的目的是叫你开真实慧。《无量寿经》讲三个真实,希有难得,「开化显示真实之际」,「住真实慧」,「惠以真实之利」,这是佛法,这是大乘,不是搞假的。什么是假的?落到意识里面就是假的,落在妄想分别执著里面就不是真的,所以我们今天方向错了。
我在求学的时代,接触佛法先后两位老师,第一位章嘉大师,第二位李炳南老居士,章嘉大师教我三年,李老师教我十年。他们教学的方法,跟现在诸位所了解的,迥然不同。他教导我的就是戒定慧三无漏学,从这里下手。他教我一门深入,不是教我广学多闻。为什么?广学多闻都落在意识里面。他说,你可以做个佛学家,可以做个佛学博士,可以到世界上拿几个佛学博士,但是后果是什么?该怎么生死还怎么生死,该怎么轮回还怎么轮回。你学佛目的是为的什么?为了生死、出三界。那你就得搞真的,就不能搞假的;你要搞假的,你永远不能够脱离三界六道。你要搞真的,真的就是三无漏学,三无漏学里头最重要的是慧,佛法求的是真实智慧。慧从哪里来?从定来。所以,不是你读的东西多、听的东西多你就开智慧,那不是智慧。不但佛家不许可,儒家也不许可。儒家《学记》里面所讲,「记问之学」,你读得多、记得多,到处听得多,这是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也」,不够资格作老师,不可以教人。你的那一套,道听涂说。儒家所贵的,都是贵从自性,贵在悟处,读书你要有悟处。
佛家更是讲求开悟。学佛重的你要开悟,不是说你要记得多,记的没用处。你果然有悟处,这个经是活的。经有没有意思?我常说过,经没有意思。你要说佛经有意思,你冤枉佛,佛没有意思。正因为它没有意思,所以它里头就有无量义。为什么没有意思?般若无知。为什么又无量义?无所不知。说佛有意思,意思只有一个,没有第二个;只有一种讲法,没有两种讲法,死的。现在世间人写文章,死的。为什么?就一个意思,你读一遍,不想再读第二遍。世间圣人的经典,也能够有多义,不只一个意思,意思很多,愈多愈有趣味。像中国的四书五经,也含多义,但是它不是无量义,它那个意思还是有尽。为什么有尽?依旧没有脱离意识。不过是他那个意识用得正,在佛法里面讲正觉,他不是正等正觉。正觉是什么境界?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的境界,依旧用的八识五十一心所,用得纯正,没有错误。世间圣人是接近这个境界,所以他的文字百读不厌,千遍也不厌,大概一万遍就不想读,它还是有边际、有境界,不同佛书。佛书字字句句无尽义,那怎么会一样?那我们要学,学什么?
我亲近李老师,听他老人家讲经说法,初学的时候也带个笔记本。李老师教学,性质跟我们现在的方式一样,我套他的模样。学生坐第一排,有桌子,为什么?他要写笔记。我们同学都写笔记,我也写,李老师看见,我是坐在第一排第一个座位。他老人家讲完经,把我叫到后台他的休息室,告诉我:「你听经是不是在写笔记?」我说:是。「你写这个干什么?」怕忘记。「没用,明年境界就不一样,你所写的全是废纸。」我想一想满有道理。他不让我写,他说:「你写笔记你就分心,你的心不专」,这是真的。他教我「全部精神贯注在听,不要写,希望在这里能有悟处」,他教我的。他告诉我:「会听经的人听教理。」教有四种∶教、理、行、果,四法∶教法、理法、行法、果法,他教我著重在理。他说:「理你要明白,一经通,一切经都贯通,这个多省事。你天天记笔记,记得再好,你就会这一部经,再换一部经,不会!学一部就会一部,这不累死人,这个学生到哪一年才能教得会?」我接受老师的教诲,我在他会下十年,我有一个笔记本,笔记本现在还在,还带到新加坡来。你们去看看,一本薄薄的笔记本只写了一半,半本,十年写半本。没有写笔记,全部精神贯注听他讲。
但是我在听讲经之前,有听讲的预备,我先读经,老师今天讲这段经文,我这段经文熟读,我要读。古人的注解我选几种,仔细去研究,我有了底子我才来听。我听他怎么讲法,如果我上台去讲是怎么讲法,可以跟他做个比较,这样进步就快。所以,我学东西速度非常快。我跟他学十年只学了五部经,因为他老人家是贵专精,不贵多。你学一样,就能通达很多样,这是理,理明白了。理要是达不到,没有这个能力,他就告诉我,不得已而求其次,要听教义,义就次一等。理里面没有分别,没有分别执著;义里面还有分别,没有执著,这次一等。你能够贯通一个宗派,贯通与这个经典同类的,能贯通。如果理上贯通,不同类的全贯通了,不但佛法贯通,其他宗教经典也都贯通,那个很妙,很奇妙,李老师教我一套方法。他在台中讲《华严》,《华严经》是八个人启请,我是八个人当中的一个。他老人家依清凉大师的《疏钞》来讲解,我很用心的听,我只听一卷,八十卷我听一卷,一卷听下来,行了,全经我都会讲。我讲得比他详细,我用的时间比他多。所以诸位要懂得这些原理原则,对自己要有自信心。
我是四九年离开中国大陆。我念书只念到初中毕业,就这么个程度。到台湾之后很想继续再读书,没有这个缘分。自己一个人到台湾,要自己谋生照顾自己生活,没有时间也没有财力再去上学、再去念书。非常幸运遇到佛法,比一般读书成就更殊胜。早年我到日本去访问,日本有几个大学要送博士学位给我,那时候印顺法师接受,我不接受。他们问我为什么?我比它高,博士在我底下,我怎么能接受它,博士是我的学生。实实在在的,我们要有自信心,在这一生当中有这样殊胜的缘,这是我们在讲席当中常常引用善导大师的话,总在於缘。他老人家讲「三辈九品总在遇缘不同」,虽然说的是这桩事情,我们可以引用到许许多多的方面。遇缘不一样,我们遇的缘殊胜,真正的善知识、好老师的引导,我们自己真正肯学、肯听话,哪有不成就的道理?
所以这个太难了,《大乘同性经》里面所说的,这是清凉大师所引,甚深难知,这个意思我们能体会到。难知的是什么?广明智德;广是广大,明是光明。广大,尽虚空遍法界;光明是遍照。现在外国人讲的磁场,就是佛法里面讲的光明;在中国,现在气功很盛行,他们讲的气,也是这个意思。真正对气功有修学的人,他看一个人,能看到一个人的气的颜色不一样,气的大小不一样,这都是真的,不是假的。你去问问他,你这种特异功能怎么来?还是一个清净心。你这个能力会不会失掉?会。怎么会失掉?胡思乱想就失掉。你看看,跟佛经上讲的原理原则不相违背。我们今天亏吃在哪里?一天到晚胡思乱想,你怎么能成就?你怎么能契入境界?可是妄想总是断不了,很想断掉,断不了,就是断不了。佛有胜方便,最殊胜的方便,教给我们:起心动念打妄想的时候想阿弥陀佛,心里有所挂念的时候念阿弥陀佛;把你的想跟念集中在一点就好办,「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这个方法比其他法门,真的来得方便、来得有效。凡夫妄想不会断,想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时时刻刻提醒,不能间断,一断就胡思乱想。睡眠时间愈少愈好,为什么?睡眠的时候你净念断掉,净念要相继,不能中断。睡眠作梦,梦就是胡思乱想;不作梦,无明。不作梦的时候堕在无明里头,作梦堕在妄想里头。睡眠不是好事情,五盖之一,盖就是障碍,障碍了性德,障碍了自性,所以睡眠的时间愈少愈好。真正修行人精神饱满,时时刻刻清醒。你看到坐在那里打瞌睡、昏沉,不行,要有对治的方法。
第二句,「清净身分威严不思议明德地」,这是讲二地,清净身。清净身从哪里来?清净心来的。心清净,身就清净;身心清净,境界就清净,确确实实境随心转,不是心随境转。我曾经遇到不少人说,不一定是学佛的,他们说什么?这些和尚真有一套,讲古时候的和尚,他们在深山里面建一些道场,都是风水最好的地方。意思就是这些和尚都很会看风水,好风水的地方偏偏都被他们占去,和尚很有本事。其实对不对?不对,祖师大德哪里会去看风水建道场,哪有这种道理;如果是这种心理建道场,已经违背了佛陀的教训。世尊在《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里面就讲得很好,算命、看相、看风水是世间意,佛教导弟子可得为世间事,不可得为世间意,不讲求这些。但是他说,道场都是风水绝佳之处,我们点头、肯定、承认。为什么?出家人有德有行,心地清净,那个地方不好的风水也变成绝佳风水,就是这么个道理,境随心转。所以那个风水变成绝佳,不是去选择,是出家人到那里一坐,坐上几天,那个境界自然就转变,现在人讲磁场就不一样。所以你真修行,心清净、身清净,身心清净就能转变风水,外国人讲你就能转变磁场。楞严会上所讲「若能转境,则同如来」。凡夫是被境界所转,他选择,看风水的人选择,选择再好的风水,他去一住,住不了几年,还是家破人亡。什么原因?风水破坏了。怎么破坏?他天天胡思乱想,打妄想就把那个风水破坏。清净身是从清净心得来,身相的庄严不思议,都是从清净心变现出来。
第三,「善明月幢实相海藏地」。他也讲十地,十地跟《华严经》上说的不一样。这一句里面是用比喻。幢是高显的意思。善明月幢,明月是清凉的,清凉的智慧。实相海藏,海与藏都是比喻,海比喻深广,藏比喻含藏无尽的德能。这是三地。
四地,「精妙金光功德神通智德地」。从名称上来看,就晓得这一句偏重在作用,作用是功德神通。什么叫功德?功是你修行有功,德是你收获。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耕耘是功,收获是德,所以功是因,德是果。持戒有功,得定就是德;修定有功,开慧就是德;由此可知,修因必定感果,那就叫功不唐捐。我们今天许许多多同修,也很认真努力在修行,很用功,但是功用了之后没有结果、没有收获,非常可惜。什么原因?一定要检讨、要反省,把那个原因找出来,消除这个原因,你的功就不唐捐。譬如持戒,持戒为什么不能得定?自己戒律持得很好、很严,看到这个人不持戒、那个人破戒、那个人犯戒,自己觉得很了不起,贡高我慢,瞧不起别人。持戒是不错,他得的是什么?得的是贡高我慢,瞧不起人,他没有得定,他怎么会成就?所以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说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你就会得定。我自己如理如法的修行,别人修不修,不能问,不能起心动念,你才能得定。
你要再想开慧,你这种修行态度还是不行,应当学善财童子。我是个学生,要守规矩,规规矩矩去修学,除我之外,一切众生都是诸佛如来化身示现。他示现这个善人,教我、看我在这个境界里头起不起心动念?他化身做个恶人,做很多恶事,看我会不会起心动念?都是诸佛菩萨的化身,都是成就我们三无漏学的,你要能够用这个心态、这种方法去修行,保证你一生成佛。为什么?你心目当中统统是诸佛菩萨,你已经入佛法界,你不是凡夫。佛眼看一切众生都是佛,菩萨看一切众生都是菩萨,凡夫看佛菩萨也是凡夫。
所以你要想,你自己入什么样境界?太简单了,不要问别人,问问你,你觉得这个世间人都是恶人,自己是恶人;你自己不恶,你怎么看到这些恶?你觉得这个世间各个人都是好人,你是个好人。你几时能看到地狱、饿鬼、畜生都是佛菩萨化身,恭喜你,你入佛菩萨境界;相随心转,一切法从心想生。如何将我们自己在这一生当中短短数十寒暑转凡成圣、转烦恼成菩提、转生死成涅盘,不是做不到,总在遇缘不同,这妙极了。所以学佛法就是要学佛菩萨的智慧,学菩萨的善巧方便,怎样转自己;转自己的业力为真实智慧,成就自己无量无边的功德,这是自利。神通则是利他,以种种善巧方便帮助一切众生,这是真正的智慧,真正的智德地。
第五,「火轮威藏明德地」。火是比喻,比喻智慧,能断烦恼;轮是法轮。唯有真实智慧的法轮,才能产生最大的威德,能破除一切众生,烦恼无明的业障。
第六,「虚空内清净无垢焰光开相地」,这句经文长。佛在经典里面,特别是大乘经典形容自性,实在讲找不到词汇,找不到物体来比喻、来形容,唯有虚空有一点相似,所以常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学佛,实实在在讲,真正想学佛第一桩事情就是要把心量拓开。凡夫长劫修行而不能成就,真正的因素,心量太小,这个是很严重的障碍,一定要懂得拓开心量。要知道心量小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本来就是包虚空法界。实在讲不是把心量扩大拓开,恢复本来的心量,佛在经上才说,「圆满菩提归无所得」,一切都是自性本来具足,没有增加一点点,这都是给你说真话。所以心,常常想著太虚空,能与虚空相应,就与法界相应,那就是自性现前。
清净无垢,虚空确实是清净,没有污染,不碍万象发挥。森罗万象在虚空里面,虚空没有被它污染。为什么不会被污染?因为万象是假的,不是真的,幻相。我们以为这个幻相是真的,是存在的,其实我们看错了、看偏了。事实的真相,就像世尊在这部经十定品所说,「刹那际」。如来与这些法身大士入刹那际三昧,所以知道十法界、六道、三途,都是清净法界,都是无染无垢、广大秘密、不思议,这是讲真话。《华严》讲真实,是讲如来他的现量境界,说明事实真相。我们听了很难接受、很难体会、很难懂得,我们在虚妄的境界里住得时间太久,把这些妄相当真。这一乍听,真实的反而觉得很陌生,觉得不能接受。这难怪释迦牟尼佛成佛,二七日中宣讲《大华严》,看看不契机收起来,再从头来起,讲《阿含》、讲《方等》、讲《般若》,慢慢再诱导你,诱到最后,《法华》、《涅盘》,又归到《大华严》。这是对这些习气深重、认假不认真的,用善巧方便,诱导你回归真实。
第七,「广胜法界藏明界地」,广是广大,胜是殊胜,广大殊胜形容法界。佛在经里头,这些名词术语用得很多,实际上都是说一桩事情。譬如讲真如、自性、本性、第一义谛、如如、一真、法界,意思都一样,都是说的一桩事情,宗门说「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还是讲的这桩事情。我们要问,佛为什么一桩事情说这么多的名相?他这个意思很深,叫你不要执著。也正是中国道家所讲,「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你能够体会它的意思,离言说相,离名字相(名词术语),离心缘相,你这才真的得道,真的通达明了。如果你一著相,你著言说相、著名字相、著心缘相;心缘相是什么?听了想一想什么意思,一想就完了。岂不是跟你说「没有意思,你想什么」,好好的听就行。说的人没意思,说而无说、无说而说,大家在那里听,也很会听,听而无听、无听而听,你才能入境界。你今天出了讲堂,回到家里,家人问你∶你今天听了什么?我听了些什么什么,完全错了。真正入这个境界,如果家人问∶今天听的是?不可说不可说,这妙!真有体会,真有入处。殊胜广大法界里面含藏无尽的智慧、无尽的光明。
第八句,「最胜普觉智藏能净无垢遍无碍智通地」,这一句文也很长。普觉,普是普遍,无所不觉;觉是从相上说、作用上说,智是从体上说。通常我们解释佛陀这个名词的含义,为什么不把它翻成华语?华语里面找不到适当的词汇来翻译,不得已用音译。佛陀虽然讲的是智慧,可是跟我们中国这个智慧有区别。我们中国人讲智,里头没有三种智的意思;而佛陀里面讲智,它有三种智: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它含有这三个意思;我们中国这个智没有这三个意思。佛陀里头觉的意思,它觉也有三种觉: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我们中国这个觉里也没有这三个意思。所以佛陀可以翻成「智觉」,但是还是要加注解,因为中国智觉两个字没有这三个意思。由此可知,翻译不是一桩容易事情。
有智有觉就能够断烦恼。诸位必须要晓得,定只能伏烦恼,石头压草,压住它不动,不能转变。佛家常讲断烦恼,烦恼不是真的断,烦恼要是真断,那个问题可严重。为什么?「烦恼即菩提」,烦恼断了,菩提不就断掉了吗?所以我们听话要会听,佛讲断烦恼是把烦恼转变成菩提;烦恼断了,菩提生了。怎样转变?智觉。你没有正知,没有智、没有觉,你就转变不过来。定功是伏,伏住,伏住是它不起作用,并没有断掉,它还在,只是你有定力把它降伏住。譬如念佛,念佛功夫得力,念到功夫成片。什么叫功夫成片?成片是事一心不乱的初级,初级功夫。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之中,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一切境缘当中你都能提得起佛号,功夫就成片;换句话说,你在境界里面可以做得了主。外,不会被境界诱惑;内,不会起贪瞋痴慢。内不起烦恼,外不受诱惑,一句佛号绵绵不断,这是功夫成片。烦恼有没有断?没有,你的功力能压得住,伏烦恼。到事一心不乱,功夫深的能够把烦恼转变成智慧。所以烦恼不是坏东西,转变成智慧就是好东西;没有转过来它不好,转过来了它很好,用处很大。
你得要会转,这里面要有智、要有觉,所以能转见思烦恼,能转尘沙烦恼,能转无明烦恼;转见思、尘沙成大菩提,转无明成大涅盘,这样才能入华严无障碍的法界。清凉大师给我们判的四无碍法界∶事无碍、理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诸佛如来、法身大士他们的境界。他们境界落实在哪里?就是落实在我们这个人间,就是落实在我们的社会,就是落实在我们的生活环境当中,问题就是你会不会?宗门常常勘验学人,会么?会了,你就入境界,你就得大受用;不会,还要造业,还要受报,还要搞六道轮回。我们学佛,学什么?就学这个。不但超越我们这个世间,超越欲界天、超越色界天、超越无色界天,超越声闻、缘觉、权教菩萨。所以诸位契入佛法之后,世间法自自然然就放下,才知道佛法是真实究竟圆满。今天时间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