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四三集)  2012/10/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543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一0六四页,倒数第三行:

「又《安乐集》曰:称名亦尔。但能专至相续不断,定生佛前。今劝后代学者,若欲会其二谛,但知念念不可得,即是智慧门;而能系念相续不断,即是功德门。是故经云:菩萨摩诃萨恒以功德智慧以修其心。若始学者,未能破相,但能依相专至,无不往生,不须疑也」。这是道绰大师《安乐集》里面一段话,劝导我们断疑生信。这注解上说得非常好,「若欲说法利人」,这就通常说的度化众生,「则自身首须断尽纤疑」,纤维是非常非常微细,极其小的、微细的疑惑都要断掉,才能够说法利人。「故应安住无疑」,这句话说得容易,做到很难。要怎样做到不疑?得智慧开了。智慧怎样才能开?烦恼断了。这个地方完全讲烦恼障,没有讲所知障,贪瞋痴慢疑,要断干净。垢去了,这个垢就是贪瞋痴,慢跟疑再挑出来,慢是瞋恚里面的一分,疑是愚痴里头的一分。这一分我们常常讲,是核心,疑是愚痴的核心,不疑就不愚痴,智慧就生了。没有傲慢,瞋恚就没有了,所以傲慢是瞋恚的基因,不能有一丝毫。

我们看到真正有成就的人,释迦牟尼佛无论对待什么人恭敬,对待乞丐他都非常恭敬。乞丐在这个世间没人瞧得起他,佛瞧得起他、佛重视他,为什么?他有佛性,他将来也会成佛。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乞丐并不例外。佛知道,所以他恭敬心不减,没有减少一点点。所以佛在一切境界当中烦恼不生,贪瞋痴慢疑这五毒不生,他生智慧。所以能度众生,教化众生法缘殊胜,道理在此地。有智慧,不会堕落在「一切种类珍宝成就牢狱」,这个珍宝成就牢狱是诸天,天上享福,二乘、懈慢国、边地疑城,这都是珍宝成就的牢狱。断烦恼没断干净,修积功德,就在这里头,享受人天福报,没有得究竟解脱,这就是不自在。

《安乐集》里面所说,「称名亦尔」,称名是专念阿弥陀佛,跟前面所说的相同。只要你「专至相续不断,定生佛前」,话说得非常肯定。诸佛如来在其他法门里头没有这个说法,纵有说,没有这种坚定的语气。说明这个法门,确确实实是一切众生圆成佛道的第一法门。我们遇到了,要真修、要真干。决定不贪图世间名闻利养,世间名利送到我们眼前,也不能动一点心,一动心就坏了,我们就堕落了。一定要保持,像释迦牟尼佛一样,一生不改变,圆寂的时候在树林里面,在野外,没有在房子里头。这个表演就是说明,世尊一生不改变。在家皈依弟子当中,有十六大国王,小国王不算,十六位大国王,大富长者很多。他们种种供养,世尊也随缘,但是没有接受。用现在的话说,我可以到你那里去住几天,或者住个一、二年,讲几部经,这就是现在所说的使用权。所有权是你的,我决定不要所有权,用几天,我离开了还给你。这是佛教导我们的,可以受用,说明什么?决定没有留恋,决定没有占有,决定没有控制,这就对了。

佛、菩萨、祖师大德在此地教导我们,真的是要一向专念,一个方向,西方极乐世界,一个目标,亲近阿弥陀佛,除此之外什么都不想。连三藏十二部都让给别人悟,何况世间法?特别是在这个时代,我们做好样子给人看,人家要看很久,看很多年才觉悟,不是一看就觉悟了,一看觉悟,上上根人;看好多年他才搞明白,中上之人。所以表演要有耐心表演。世尊表演一辈子,教学四十九年,到圆寂之后很多人觉悟的,不容易。我跟章嘉大师,章嘉大师圆寂,我在那个火化炉旁边,跟甘珠活佛几个人,搭了几个帐篷,在帐篷守了七天七夜。我有工作,只能请三天假,我住在那里三天三夜,才有一点悟处。老师在世的时候,有一句重要的话教我,我没有在意,没留意。在这三天,守住老人家火化炉,认真去思考,我跟老人三年,他教了我些什么?做一个回顾、做一个反省。这一回顾,印象最深的,就是他讲的「戒律很重要」,就这五个字讲了几十遍,几十遍我都没有在意,我都没有把它当真。这一反省,这句话印象深刻,他为什么讲这个?才认真去研究,研究两个多星期,这才肯定下来,真重要。为什么?它是行。

跟古人,中国古人教学,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后头笃行,戒律是行,就是落实。学得再多,不能落实在生活,不能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你没学,你全是假的。我跟章嘉大师三年,他看得很清楚,我不清楚,我迷惑。他看得清楚,用这个方法来点醒我,他要不圆寂,我就不会认真去想这个事情,可能一辈子糊涂。所以我那个时候心里想,老人是为我圆寂的,他不做这个示现,我醒不过来。这下让我真正醒悟过来了,我才觉得这是重要。谚语有所谓「讲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都是叫你真干重要,讲是假的,无济於事,要真做。所以老师,这才让我想到,释迦是老师,孔子、孟子是老师,老师决定是「先行其言」

我们佛家讲根本大戒,比丘戒里头的四重戒,根本大戒,跟中国传统文化老祖宗遗留下来的五常完全相同。换句话说,这个根本大戒,是世出世间一切善法所建立的根基,基础。世间人成功立业,扬名於后世,出世间成佛、成菩萨,都以这个为基础。这比丘戒里头的四重戒,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中国五常里头,仁义礼智信,仁不杀生,义不偷盗,礼不邪淫,信不妄语,这里头还有个智,智对五戒里头的不饮酒。一般人滑口念过,我们在过去也是一样,谁重视这个东西?念熟了,老生常谈,谁不知道?真的是鸟窠禅师所说的,「三岁小孩能道得」,三岁小孩都会说,「八十老翁做不到」。鸟窠禅师对白居易说的,白居易那个时候是杭州太守,就是现在杭州市的市长。服了,再不敢轻视佛法。

所以关键的关键就在先行其言,我没做到的,说出来感到羞耻,这知耻,「知耻近乎勇」。知耻才知道真正忏悔、改过,人到不知耻,完了。管仲把它说出来,「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如果这个国家人民没有礼、没有义、没有廉洁、没有耻,这个国就会灭亡。由此可知,管仲做齐桓公的助手,齐桓公的宰相,桓公能够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九合诸侯就是等於现在讲召集全世界各个领袖来开会,像现在联合国的会议一样,他一生搞了九次,让这些诸侯王都来参加这个会议。管仲的政治办得好,这四个字他肯定做到。齐国的人民守礼、明义、知道廉耻,它才能称霸一时。

道绰大师在此地教给我们,我们用称名就可以断烦恼、消业障,就用称名这个方法。只要念到什么?专至、专心,至是达到极处,专之极就叫至,相续不断。这个人决定生佛前,他决定得生,得生就叫大圆满。讲经教学,讲得再好,得到一切人的尊重赞叹,最后自己不能往生,就全盘失败了。所以,谛闲老和尚赞叹锅漏匠:天下弘宗演教的善知识不如你。这句话语重心长,含的意思很深很广,要会听。「今劝后代学者,若欲会其二谛」,二谛是真俗二谛,在此地用的就是智慧跟功德,智慧是真谛,功德是俗谛,能够把真俗圆融起来。「但知念念不可得」,这是智慧门。念念不可得,念佛不间断,这真俗二谛圆融了。不可得清清楚楚,不执著,我念这句佛号,我不分别、不执著,这是智慧门;又不间断,又念得很认真,这是功德门。他要是执著就是福德门,就不叫功德。因为他前面他有智慧,所以他干的是功德,不是福德。功德能做往生的资粮,功德能提升往生的品位;福德不行,福德不能往生,福德一定要知道,果报在三善道。如果这福德里头还掺杂著染污,掺杂著自私自利、名闻利养、傲慢、嫉妒,那就不是人天福报。到哪里去?阿修罗、罗刹,生到魔道里头去了,魔有福,魔的福报很大。

这是把因果搞清楚、搞明白,什么样的因、什么样的果报,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日常修的时候一定要依智慧,智慧就是看破,看破就不执著,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而世间事情样样认真、样样努力,干得挺起劲,那俗谛。真俗二谛圆融。释迦牟尼佛做出这个榜样,历代祖师大德也给我们做出榜样,这是世间人真正的老师,真实教诲。这个四句话要记住,念念不可得,智慧;系念相续不断,功德,融合在一起。「是故经云,菩萨摩诃萨恒以功德智慧以修其心」,落实在哪里?落实在一向专念,这方法太妙了。

后面说「若始学者」,初学,初学还不能观空,不知道万法皆空,他执著、他分别,不要紧,没有破相没关系。「但能依相专至,无不往生」,著相念佛,生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这都著相。如果真的是智慧功德门,往生是实报庄严土,本经讲的三辈往生,他是属於上辈。中下辈著相,到极乐世界再离相。所以我们今天著相就好,供养阿弥陀佛的形像,塑像也行,画像也行。我感觉得画像比塑像好,为什么?塑像有个形式,容易执著,画像是一张纸,比较容易丢掉、看破,容易看破,容易做到离一切相。这个方便是各人不一样,你按照你的喜欢去做,只要你心里头有阿弥陀佛,念念不间断就好,你将来决定得生。而且我们真正希望我们自在往生,不需要人助念,我们可以站著往生,可以坐著往生。

四十年前,台南将军乡的老太太站著往生的,是在家居士;我们在美国圣荷西看到的老太太,坐著往生的,也是在家居士。都是默默无闻,而且人家念佛的功夫并不很长,三年而已。一点病苦什么迹象都没有,一个站著走的,一个坐著走的,这是真的。一般出家人,有几个人能比得上?她为什么行?她真干,不是别的,真放下了,世间事什么都不要管了,我一心一意就求往生。黄忠昌给我们做了个例子,这是有意做的,两年十个月,也是预知时至往生的。这是我们眼前见到的例子,就在深圳。他闭关念佛,向小莉给他护关,试验一下,三年是不是真的。果然不错,两年十个月,还差两个月满三年,他功德圆满了。这些人,三转法轮作证转,给我们做证明。证明摆在面前,还要不相信、还要迷惑,那是真迷惑了,这一生未必能往生。好好的修行做来世的资粮,你来生后世要有这个缘分遇到了,再接著干。什么时候往生?什么时候你能放下什么时候就往生。

放下里头,说实实在在的话,最困难的是情执,也正因为如此,出家人修行比在家人容易。但是现在佛法衰了,出家人的情执可能比在家人还要严重。这黄念祖老居士告诉我的,古时候成就的顺序排列,第一个出家男众,第二个出家女众,第三个在家男众,最后一个是在家女众。他说现在完全相反,现在修行证果,排名第一的在家女众,第二在家男众,第三出家女众,出家男众排在最后,完全颠倒了。事理我们都要清楚、都要明白,自己该走哪一条路就会很清楚,不迷惑了。

「道绰大师此言」,就是《安乐集》上说的这段话,「剖开诸佛秘藏,直显净宗心髓。但能信受奉行,依相专至,老实念去,纵未离相,决定往生净土」。这个语气多肯定。中下根性的人不要怀疑,只要你能够真信,真正接受,发愿念佛求生,这是信受奉行,依相专至,这个法门是指方立向。指方立向专门接引同居土的众生、方便土的众生,离一切相,那是专接上上根人。可是西方净土特殊,纵然是凡圣同居土下品下生,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你立刻就成为阿惟越致菩萨。跟那个上上根人就平等了,智慧、神通、道力一切都平等,这个不可思议。我们可以真正说一句,西方极乐世界是平等世界,有四土九品,四土九品是平等的。我们常常劝世人,平等对待,和睦相处,极乐世界完全兑现了。根性不平等的,业障习气不平等的,果报不平等的,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全都平等了。这一点要感恩阿弥陀佛,全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无量劫修持功德的加持,让我们能够平等,平等对待,和睦相处。这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极乐世界兑现了,极乐世界为我们展现出这种清净庄严的场面。这是纵未离相,决定往生净土,刚才说明白了。

「依相专至,凡夫能行」,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离相乃菩萨境界」,离相不容易,我们今天常常讲离相,劝大家离一切相,实际上做不到。但是有一个好处,让我们对这个世间不要贪恋,对世间贪恋那是障碍,让我们不能往生。我们对於这个世间缘看淡一点,往生障碍就少一点,对将来往生大有好处,用意在这个地方。《金刚经》这句话也是名言,「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也就说明,佛跟凡夫差别在哪里?佛不著相。为什么?他知道一切相是假的,一切相都不可得。我们藉著科学家的报告,让我们体会到这个事实真相,但是要会用。用在哪里?就用在现前,让我们常常想到,眼前这些现象到底是怎么回事情?其实就跟电影里头演的一样。所以《金刚经》做比喻说,梦幻泡影。梦幻泡影我们特别著重这个影,这个影就是电影,电影最容易体会到波动现象产生的幻觉。银幕上不过是二十四分之一秒这样的速度在流动,让我们看这个画面好像是真的。

弥勒菩萨在《菩萨处胎经》里面告诉我们的,「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识」。这说什么?物质现象、心理现象、自然现象,统统都是在一秒钟一千六百兆次的波动现象产生的幻相,根本就什么都不存在。不但物质不存在,精神不存在,连自然现象也不存在。我们明白这个,常作如是观,这个所有现象平等了,扯平了。扯平对我们什么好处?我们的平等心现前,平等心现前,哪有不清净的道理!这东西还能染吗?你没有法子染。能染的心不可得,所染的境界也不可得,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你根本就没有办法掌握住。我们说这一句话,这个里头波动现象有多少?如果这句话很短,只一秒钟,那一秒钟就一千六百兆次的波动,哪一个波动是我?哪一个波动是存在的?没有,真是《楞严经》上所说,「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这里头简直是一丝毫空隙都没有,一个接一个,相似相续相,没有两个相是完全相同的,相似相续相。

所以,我们从科学家这个报告,跟佛经上一对比,我们明白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既然是虚妄,你就没有办法得到,你也没办法控制,你怎么想都是妄想;什么都不想,就对了,你就成佛了。心随著外面境界动,这叫凡夫,你心为境转;心不跟外面境界动,这就是真心,这就叫佛菩萨。真心不动,惠能大师见性,第四句说,「何期自性,本无动摇」,大乘教常说「真心离念」,没有念头是真心。我们凡夫很糟糕,没有念头的时候是昏沉、是无明,为什么没有念头的时候不生智慧?就是说你有无明。无明是什么?就是你有障碍。什么东西障碍?烦恼习气障碍你,你所造的一切业障障碍你,不外乎这两类。这个东西消除了,没障碍了,你的清净心在一切境界里头不动了,如如不动,真心现前,生智慧,不生烦恼。所以《金刚经》讲的离一切诸相,这就是诸佛,这个地方的诸佛,包括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这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是分证即佛。所以这个诸佛,就是指这四十一个,加上妙觉,这个诸佛就是说四十二个位次。每个位次都是无量无边,他们都不著相,他们都了解一切相是假的,不是真的。

所以「实非凡夫生灭之心所能及也」,这句话我们现在听到有一点儿味道了,以前听不懂。现在听这句话晓得,一秒钟有一千六百兆个频率的波动。从迷失本性开始,这个波动现象不停,一直到我们圆满菩提,契入寂光,就不动了。就像我们一个人,从生下来,心脏就得跳动,还没有生,住在母亲胎胞里面,这个心脏已经在跳动,开始跳动了。一直到死亡,心脏不跳了,这宣布死亡。这一生当中,就心脏跳动分秒不停,它一直在波动,这小宇宙。大宇宙就是我们从迷失自性那天开始波动,一直等我们成佛,再回归常寂光,它就不动,它就不跳动了。所以人身是个小宇宙,外面是大宇宙,小宇宙跟大宇宙完全相同,一个道理。大宇宙搞通了,小宇宙完全明白了;小宇宙搞明白,外头大宇宙也通了。这都是不可思议的境界。所以,凡夫心所不能及,他无法想像,叫不可思议。

「净宗妙用,实为方便中之方便」,这是真话。它的妙用是什么?就这一句阿弥陀佛,能帮助我们一生不离自性,与性德完全相应。我再说得明白一点,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跟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圆满相应,跟佛法里面十善、三福、三皈、五戒、六和、六度、普贤十愿,乃至於弥陀四十八愿,也是圆满相应。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念念都是大圆满,就在四个字,「阿弥陀佛」四个字当中,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一样不圆满。你要真正懂得,你能不念佛吗?你还会去胡思乱想吗?想什么都没有念佛好,不能比!这一段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我们再看下面这段经文,「不闻退转」。请看经文:

【阿逸多。如是等类大威德者。能生佛法广大异门。由於此法不听闻故。有一亿菩萨。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诸佛如来没有一个不赞叹听经闻法的功德,可是有许多众生他有障缘,障碍他不能听闻,这是很惋惜的事情。我这一生我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老师任何一堂课都不敢放弃。外面有人邀请,跟著去,我们是常随众,大概有十几二十个人,李老师的常随众。走到哪里跟到哪里,决定一堂课不缺,除非生病没办法,否则是跟到底。再想想释迦牟尼佛,常随众一千二百五十五人,没有一堂课缺的。缺课的是哪些人?菩萨,菩萨要代表佛到十方去教化众生。但是这些菩萨,每年夏安居一定要回到佛的面前。夏安居三个月,也就是这三个月提升自己,接受佛陀教化;九个月是代替佛陀教化众生,自利利他。菩萨都明心见性,声闻没有、缘觉没有,别教三贤菩萨没见性。别教初地才见性,圆教初住,别教初地,没有见性不能离开老师。

我们看念老注解,「世尊复举诸大威德菩萨」,这些大威德是明心见性的菩萨,不是修净宗法门的,修别的法门成就的。修禅的到大彻大悟,修教的是大开圆解,这都是法身菩萨,称为大威德菩萨。「因未闻此法,而退转菩提,弥显流通此经之要」。流通这部经的功德多大,可以从这儿看到。他们为什么没有听到、没有见到?这个经流通量太少了,没有机会接触到。现在由於科技发达,流通最方便的无过於卫星、网际网路。但是要晓得,这个东西时间不长,为什么?真的一个大灾难来,地球上所有科学设备全部毁掉,马上就没有了。所以文字还是有它基本的价值在。文字这些经典大量的印刷流通,收藏在全世界各个地方,灾难之后总还有一部分存在,还能继续流通,这个我们要能看到、要能做到。文字流通真有它的价值存在。能够保存超越时空界限的,那个方法就是中国的文言文,这是老祖宗对整个人类、对一切众生最伟大的发明,有这个工具就超越时空界限了。

可是今天人不学文言文了。学文言文不难,一点都不难,难在哪里?难在他心,他没有信心,所谓信心危机。我们在国外,看到国外对中国文言文研究得很好的,读中国古书,看中国古人的注解。我请教他们,你学了多久?三年。外国人学,完全没有中国文化底蕴,三年能学成,中国人学顶多两年。文言文是中国文化宝库的一把钥匙,你能够拿到,自己能自修,自己好好用功去学,也能成为一代汉学大家。中国历史上很多这种人,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吴教授做了六年的实验,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他做成功了!接受实验的学生只有三十几个人,好像三十二个人,个个都有优异的成绩,让一般人见到叹为观止。这在实验当中,看到中国古时候这个教学的内容、教学方法的优秀,是现代人比不上的。糟的就是糟在没有信心,对中国文化产生疑惑,疑为最大的障碍,怀疑。

诸位看过,民国初年那些汉学的大德,为后人编了一部书,叫《国学治要》。标准是什么程度?高中学生,高一的学生、高二的学生,依他们程度来编的。所以,从高中学生去读这个东西,他就没有困难,他就能自修。用这部书做为入《四库》的门槛,你学过这个东西,你再阅读《四库》,没有障碍了。《四库》内容非常丰富,你想学哪一门你就能学哪一门。从这个地方我们能了解,清朝末年民国初年学生的程度。我们这里也复印了几份,小学是中年级的跟高年级的,中年级的是小学三年级、四年级,高年级的是五年级、六年级。大家看了就晓得,民国初年学生的国文水平。那有什么难处!那里头的那些文章,也不过就十岁左右吧,十岁左右小朋友就能写得出来,很普遍的。所以信心不能丧失。我们要从外国去找证明,看到这些很可爱的外国人,年轻人,学中国的汉文。

我小时候大概只学了一年,多大年岁?六、七岁。学了一年,学校改制了,私塾没有了,国家来办,政府办,办两年制的小学。课文改了,不念古时候东西,古籍不念了。那个时候叫短期小学,在农村里面,等於说教识字,认识字。我记得那个时候,民国初年时候标准,学生能认识三千字汉字,常用的汉字三千字,以这个为标准。伦理道德,老师还说,没人学了,就像佛法的正法时期过去了,像法时期。从一个朝代,要用这样分法也很清楚。这个朝代鼎盛的时期,正法。有讲的、有听的、有学的、有证果的,真有成绩拿出来的。到有讲的、有听的、有学的,没有真干了,纵然干也是做假的,不是真的,这就是像法。清朝末年是末法,有讲的、有听的,没有修行的人;证果就是拿出成绩的,很少了,这就是末法。到民国初年,应该是民国二十年以后,就进入灭法,讲的人没有了,修行的人、真干的人没了。

我们从这个时代过来,我常说,以十年为一个阶段,一个十年不如一个十年,一直往下退,像滑坡,滑到谷底了。再一代,再一代没有了,世界上四大古文明,最后一个中国也没有了,不存在了。这在整个人类历史上,是最悲惨的一个阶段。想救的人有,但是情执丢不掉,情执丢不掉他救不了,他有心没有力。真正能把情执丢掉,这个人就是菩萨,这个人不是凡人,他是真正来救世的;还有一点情执的,都不是佛菩萨,他是凡夫,他救不了,好心也没用处。这些在大乘经教里头你能够稍微留意看看,你就能看得出来,看得很清楚。

经上说,『如是等类大威德者』,这一句是指的「能生佛法广大异门之大士」,菩萨,不是凡人。『异门』对下一句所说的,「此法而言。此法者,净土法门也。异门者,净土以外其余种种法门」。我们常讲八万四千法门,异门是异於净土的,不是净土法门,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这是说这些。『由於此法不听闻故』,「此法」就是净土法门,没有遇到这个法门,没有遇到这些经典。这个原因是什么?原因是经流通分量太少。我在小时候听老人讲,佛教里有个《大藏经》,我们安徽省全省只有半部。大概是九华山藏经楼,不完全,只有半部,一个省。这藏经从哪里来?皇帝颁发的,这个地方有大丛林、大道场,向皇帝请一套《大藏经》,皇帝颁发。国家印的,摺叠本的,那分量很大,字都是一寸的寸楷,木版刷的,不是像现在印刷,人工一张一张去刷。一个人从早到晚做八个小时,去印刷、装订,可以做几本?做三本,线装书三本,一天能做三本不错了。那三本,一本是一卷,《群书治要》五十卷就是五十本。这就是流通不广,外面买不到佛经,佛经一定要到寺院里面去抄,到藏经楼去抄。藏经楼的经不外借的,怕丢掉、残废了,就找不到了,只能在藏经楼里面抄。我们印光大师在普陀山藏经楼就管这个事情,他在藏经楼住了三十年。这个差事不错,有机会看经,真正用功的人得大福报。异门就是无量法门,净土宗以外的。

「经云:涅盘无二路,方便有多门」《金刚经》上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这是真的。为什么?都是叫你放下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如果人人都能真这样干,法门平等,没有高下。放不下?放不下法门就不平等,就有难有易、有圆有偏,就真有这些,那就是净土法门第一了。「是诸菩萨,虽能於佛法中,开显净宗以外之种种方便法门。但以未闻此法故,有一亿菩萨,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一亿」不是别人,不是阿罗汉,不是辟支佛,是菩萨,菩萨还会退转。菩萨没有证得阿惟越致,就有退转。阿惟越致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叫不退转。阿惟越致是法身菩萨,中国禅宗里所说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是说这个,这些人。换句话说,圆教十信菩萨都有退转,别教三贤菩萨都会退转,别教的三贤,十住、十行、十回向,登地就不退转了,这是说这些菩萨。

「何以故?以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故」,他们得的三昧不是念佛三昧,不是念佛三昧就有退转的可能。「若不听闻修习,难於究竟自觉」,著重在究竟,真的自觉。不究竟还会退转,遇到缘它会引起阿赖耶里面的烦恼习气,引发种子变成现行。古人所说的,高名,高名就是很高的地位,请你去做部长、请你去做总理,动不动心?孔子周游列国,就想当个宰相,没有人用他,浪费了多少年的时间。到最后老了,知道不行了,回老家去教学,那年六十八岁。七十三岁过世的,孔子教学只五年,有这么大的成就。可惜孔子没有在三十而立就开始教学,那就不得了!孔子三十而立,释迦牟尼佛三十成道,孔子十五有志於学,释迦是十九岁离开家庭,就出去求学。这是世出世间两个圣人,跟他对比你去看。

释迦聪明,他生在国王之家,是国王的长子,太子,继承王位,不要。别人要争,他不要,舍弃王位、舍弃烦恼。所以我看,他十九岁离开家庭,是放下烦恼障,名利、美色统放下了;三十岁参学告一段落,不搞这个了,放下所知障。这样在菩提树下入定,他才大彻大悟。为什么?他障碍没有了,真放下,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是表演怎么成佛的,成佛是放下,才成佛的。成佛之后,用真心,不用妄心,用性德,完全脱离世间法。世出世法获得圆融,真实的利益,这才开始教化众生。他是圆满做到了,做到才开始,要把他的智慧怎么来的,把样子都做出来给我们看,这样才能开智慧,这样才能够把自性的性德完全显露无遗。

所以四弘誓愿,愿发了之后是个动力,我们一生有方向、有目标。从哪里开始?从断烦恼开始。烦恼断了之后才能学法门,为什么?你才有悟处。烦恼没有断,学法门那是凭记忆,就是记问之学;烦恼没有了,那不一样,那个学法门是把自性里面的智慧功德引发出来。这就讲开悟,你没有障碍,一引就出来了;有障碍,什么方法都引不出来。所以烦恼一定要断,戒定慧三无漏学,不是一尊佛用的,十方三世任何一个菩萨成佛都不能违背。你不走这条路,你决定不能成就,你想成就,一定要走这条老路。新开辟一个道路是决定不可能的,历代凡是有人新开辟的路,最后结果全是错误的,没有一个成佛的。所以,若不听闻修习,难於究竟自觉。

「再者,念佛法门是普被三根,径中之径,若不闻知此法,则难於普度有情,速脱生死,以圆满利他之行」。这是真的。这些话,我们自己心里明白,对外宣扬要有善巧方便,不要让人引起误会,你贡高我慢,所谓「老王卖瓜自卖自夸」,这样就起了反作用。一定要知道,这是难信之法,我们很幸运相信了,对别人要慢慢启发,不要热心过度,起反作用。你看在现前,就有人在骂我,我知道,很多,骂我什么?净空法师只弘扬净土法门,其他大乘他都不弘扬。好像我没有重视其他法门。这些话说出来,懂得的人一听,似是而非,不懂的人就认为是真的,认为我喜欢的法门,我偏爱这个法门,我赞扬这个法门,毁谤其他法门,其实不是的。好在我这一生不是专讲《无量寿经》,我讲了有几十部经论,哪个宗派差不多都有。华严的有,法华的有,法相唯识的有,禅宗的有,讲过几十种,讲得很多。到晚年,我为什么选择净土?是仔细想想其他经论我做不到,我没有把握。净宗容易,上智下愚都是信愿持名,都这一句,这个我想想我还可以。所以我到晚年,回归到净土,这个受莲池大师的启发。

莲池大师一生也是弘宗弘教,什么都讲,你看《莲池大师全集》,你看《蕅益大师全集》。到晚年,年岁大,体力也衰了,跟死亡一天比一天接近,这个时候才想到,死了以后到哪里去?年轻没想到,这个时候强烈的意识,到哪里去?决定选择西方极乐世界。我没有反对别人,说研究经教不好,没反对。我们希望,真诚的希望,大乘八个宗派,小乘两个宗派,在中国都能够复兴起来。大唐盛世,十个宗派并存,唐朝中叶以后,这些祖师大德们用儒跟道代替小乘,小乘没落了。唐朝末年宋朝初年,这两宗就不见了,没有了。中国是纯粹大乘,行,不用小乘做基础,用儒道很好,儒道是本土文化,学习特别亲切。所以儒释道变成一家。「三教九流混元图」,你们看到那个碑,少林寺的。这块石碑是唐肃宗时候刻的,唐肃宗是唐明皇的儿子,距离我们现在一千三百年。这是讲多元文化,多元文化不是外国人开头的,一千三百年前中国人已经做了,做得很有成绩。儒释道叫三教,三教九流是一家。宗教、学术是一体,这个观念、理念,一千三百年前,中国古人就做出来了,西方人是这些年才说。这个理念,可以帮助这个世界化解冲突,促进社会安定,世界和平。

今天这个社会,多灾多难的地球,如何化解?人心要回头,回归到道德、伦理、因果的教育。用什么方法?最重要的方法、最有效果的方法,无过於宗教团结,宗教互相学习,宗教回归教育,这是最快速的、最有效的;其他的方法是行,来不及了,要很长的时间。所以,宗教教育自古以来,在中国皇上管辖的。中国是以儒家教育治天下,儒家教育宰相管的,现在总理,下面有教育部,他专管这个;可是宗教教学,皇上亲自管。所以对於佛、对於道的教学,在民间超过了儒家。中国人敬爱皇上,皇上亲自提倡的,没有人不欢喜。在中国古代,以儒治国,以佛教民,教化民众是以佛教,以道祭祖,每年祭祀祖先,提倡孝道,叫落实孝道,用道教。儒释道国家全用上了,帮助这个国家国泰民安,太平盛世,和谐社会,天下太平,这个贡献非常之大。古时候这些帝王很聪明!这些人,特别是开国的国王,没有德行、没有聪明智慧,他怎么能够延续几百年,传十几代、二十几代,甚至於三十几代,周朝传了三十几代,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所以念佛法门三根普被,上中下根性,男女老少、贤愚不肖统统能学。而且是径中之径,这个径是近路、直路,最近的距离,你很容易成就。「若不闻知此法,则难於普度有情,速脱生死」,这真的,别的法门难,这个法门容易。这个法门里头所讲求的,只要五戒十善做到了,五戒十善是最低的界限,人人可以做得到。在中国古代,人人必须要做到,不做到在社会上不能做人,为什么?别人都做到。中国人讲五常,常是须臾不可远离的,它是常道,不能够断绝的。中国人重视五常,就是佛菩萨重视五戒,叫根本戒。做到就行了,其他的这些戒条都从这延伸出去的,这是根本。

「普度有情,速脱生死」,能在这一生当中,就能出离六道轮回,能出离十法界,除净土,别的方法很难,不是说它不行。别的方法,一定六根在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决定能出去,谁能做得到?完全靠自力,不靠他力。净土法门靠自力也靠他力,靠自力就是真信、真愿、老实念佛,这是自力;其他的,往生净土、皆成阿惟越致菩萨,这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的,他力,要靠他。所以「圆满利他之行」在净宗,而且决定是一生。「於自身则跋涉於艰险之途,於众生则导引於坑坎之路」。这个法门对自己来说,走近路;八万四千法门是艰险之途,艰是艰难,险是危险,有时候不知不觉走错了路,走到岔路、走到邪路,那个麻烦就大了。引导众生,其他法门不小心、不谨慎就带众生堕火坑,把路搞错了。真正成佛大道,稳稳当当,只要遵守这部经典的教诲,依教奉行,决定不走弯路,决定没有偏邪,决定一生成就。一生是究竟圆满的成就,你成佛成什么样的佛?跟阿弥陀佛平等,这还得了吗?

「未契如来方便」,没有遇到这个法门,没有听到、没有看到,你没有办法与如来度众生方便法门相应。真正方便法门就是净宗,第一方便法门,就是真信有极乐世界,真信有阿弥陀佛,对这个经典深信不疑,世尊字字句句都是真实语,没有一个字是妄语。真信不疑的人有福报了,他这一生依教奉行,他成就了。没有怀疑,没有犹豫,一门深入,短时期就能成就。让我们看到的,几乎都不出三年。禅在大乘里面是捷径,净呢?净是径中径又径。大乘是径路,禅宗是径中之径,净宗是径中径又径,最近的路,超过禅宗。禅宗还有危险,入定的时候没有真正高人守护,一下定中错了境界,就变成魔道,容易著魔。净土不会,净土不会著魔。你念阿弥陀佛,前面说过,有三十六位菩萨护持你,魔不得其便。要相信,他就真有,你不相信,菩萨来了也没用。一定要相信,一定要守住、明了「一切法从心想生」,心想真管用。

所以,「未契如来方便,难入一乘愿海」,一乘愿海就是净宗法门,就是一句佛号。「是故将有一亿菩萨,因未闻此法而退转於无上菩提」,这非常可惜。所以许许多多菩萨都想求这个法门,没有缘分,他遇不到。有一些这些菩萨,有,不是假的。有些菩萨遇到这个法门,他不相信,以为修行、成佛哪有这么容易?这好像是在开玩笑,他不敢相信,这就当面错过。这个遇到是什么?没有善知识引导,他对这个法门里头的疑惑不能解除。这部经典好,这个注解好,他没有遇到。这部经、这个注解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大概只有六十年,六十年在这种乱世,弘扬不普遍。我们得力於科学技术,用卫星、用网路来传播,所以知道的人很多,有善根、有福德的人接受了。凡是能接受的,就像经中所说,他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没有这种善根福德加持著,遇到也不相信。这都是我们眼前看到的,我们对自己要庆幸。真搞清楚、搞明白了,一心一意,再没有疑惑,这一生决定成就,对这个世界毫无留恋。这个世界上人跟我们是一体,我们有义务要帮助他们,帮助他们对这个法门生起信心,这个最重要。帮助他们破除疑惑,帮助他们发心求生净土,这就度了一个人。今天时间到了。


返回《净土大经科注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