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三八集) 2012/9/2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53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一0五七页,从第五行看起,「丁六、徵释所以」。请看经文:
【何以故。】
这一句话现在叫为什么,是个问话。
【彼无量亿诸菩萨等。皆悉求此微妙法门。尊重听闻。不生违背。】
为什么?十方刹土无量亿的菩萨,这些菩萨不是指普通菩萨,前面我们读到的,都是不退转菩萨,是大乘经上常说的菩萨摩诃萨。摩诃萨是大菩萨,法身菩萨,明心见性的菩萨。十方世界无量亿,这么多菩萨,都求这个『微妙法门』。这个微妙法门就是这一部经,就是净宗念佛成佛的法门。为什么?它成佛快,当中没有障碍,一门就超越了,所以没有不求这个法门的。『尊重听闻,不生违背』,依教奉行。看念老的注解。
「何以故?乃世尊自问之语」,自问自答,用问答的方式让我们容易理解。「其下」,下面所说的话,「从正反两面」,这一段讲的是正面,来说明,「深显其义」,把这个道理显示出来。「正者,如《菩萨往生品》」,三辈往生里头所说的,「彼等无量无数十方世界诸菩萨众,皆求此微妙法门,尊重听闻,信受奉行,悉生极乐」。「菩萨往生品」里头,这几句话说得很清楚,十方世界等觉菩萨都求往生净土,这是何等的殊胜庄严!我们得多想想,为什么?等觉菩萨已经是后补佛了,还要求生极乐世界吗?其他菩萨求往生还能说得通,为什么等觉菩萨要求往生,要学这个法门,怎么个道理?我们这一路学过来,对这个问题应当能解答。
诸佛如来出现於世,只有一个目标,帮助众生离苦得乐。众生太苦了,特别是六道众生,你要真正帮助他离苦得乐,你就得知道,那苦从哪来的、乐从哪来的。苦从迷失自性来的,乐从觉悟自性来的。这是把根本原因找出来了。果上没有办法帮他脱离,他自己造作的罪业,佛菩萨很慈悲,我代你受苦,不行。为什么?世间的刑罚,有人代替,好,有代替人的,放你一马,可以饶恕你,六道轮回这个事情没人代替。为什么?所有境界都是自己业力变现的,他怎么代替你?佛菩萨没有这个业力,现不出这个境界来;你没有这个业力,你也现不出来。
就像章太炎老先生,当年在世,曾经做过东岳大帝的判官,时间一个月。在我们想,应当是代理,可能判官有事,请假了,不能上班,请他来代理。他是一个佛教徒,听说地狱有炮烙的刑罚。炮烙是铜柱烧红了,让这受罪的人去抱这个柱子,一抱的时候,全身烧烤,就烤焦了。他跟东岳大帝报告,他说这个刑罚太残酷了,不仁道,能不能把它废除?东岳大帝吩咐两个小鬼带他到现场去参观,说「你先去看看,回来再说」。到达刑场,小鬼站在那里,告诉他,到达,你看到没有?他看不见。这才恍然大悟,这个刑罚不是东岳大帝建造的,也不是阎罗王建造的,与什么人都不相干,是他自己业力变现出来的。这就没办法,就明白了。就跟《地藏经》上所说的,地狱只有两种人能看见,一个是受罪的人,他自己业力变现的;第二个是菩萨,菩萨救度他们,不是这两种人,见不到。明白这个道理,任何一个众生,生生世世,你所受的、你所造的,全叫自作自受,谁都不能代替。
佛怎么样帮助众生离苦得乐?知道,那要破迷开悟,迷破了,苦就离开了;开悟了,乐就来了,就得到了。用什么方法?用教学,落实在教学。所以释迦牟尼佛办学,开始办小学。教人觉悟不是那么简单的,他迷得太深了,迷得太久了,你跟他讲真话,他不懂,诸法实相不能跟一般人讲,只有恒顺众生,随顺你的常识来教你,佛所证得那种真相不跟你讲。像科学家发现的这个道理,道理讲一般人不懂,造成机器,教你怎么操作、怎么运动,这个你懂。造一个车,你懂得开车,你就能用它,这个车什么原理造的不知道。他知道。知道,那是少数人,但是制造出这些机器一般人都会运用,都懂得用,目的就达到了。
所以先办阿含,十二年,佛教的小学。教你什么?教你做人的道理,也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说的,教伦理、教道德、教因果。小乘教落实在三皈、五戒、十善,跟中国老祖宗教学,对一般群众教育,社会教育,落实在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这像盖房子一样,这打地基。地基坚固了,可以造一百层的高楼大厦,没有问题,基础打得好。佛法的基础就是三福、六和、三学、六度,你看也是四科。释迦牟尼佛十二年教什么?就教这四个科目,把人全教好了。然后再提升,方等,方等好比是中学,是大学的预备班,准备进大学的,八年,方等讲了八年。方等教学的内容,前面通阿含,后面通般若。八年之后,就正式办大学,大学是般若,完全讲智慧。这就说明,整个佛法,你要问它,它中心课程是什么?是般若,般若是真实智慧。唯有真实智慧才能够证真实之际,才能让一切众生得到真实的利益。这是释迦牟尼佛一生教学的经过。
最后办研究所,八年,法华。那里面的内容完全是诸佛如来自己亲证的境界,大彻大悟,明心见性,那个境界是什么,这八年的课程圆圆满满给你说出来。说出来,作用在哪里?作用在你契入这个境界之后,跟佛所证的做个比较,如果所证的完全相同,正知正见,证明你成佛了;如果不相同,证明你错误,你有偏差,你所入的境界似是而非,得重新来过。最后研究所的课程是帮助你,是帮助你提升到最高层,也是给你做印证,证明你所证得的跟一切诸佛所证得的完全相同。这种手段高明,诸佛刹土,教学为先;极乐世界,教学为先。不教,那怎么行!
古代,这最明显的,前清,那些帝王都是明君,康熙、雍正、干隆,到嘉庆,都不迷惑,造成清朝一百五十年的太平盛世。靠什么?教学。帝王带头,礼请儒释道的专家学者到宫廷里面上课,皇上带著嫔妃、文武大臣在接受教育。而且非常认真,老师下课离开了,皇上还把这些人留下来,来研究讨论,每个人听了,你听的感想心得,提出来跟大家分享。他干这个!不是说听了就完了,带著大家一起搞分享。这就是太平盛世的来由。上行下效,人民看到皇上都这么认真的学习,所以人民就跟著学了,读书人就被尊重。
读书人没有从事生产事业,所以物质生活条件都很差,读书人都讲究德行,不愿意接受别人供养,无功不受禄,所以生活始终都是很清苦。但是他很欢喜,为什么?他在社会上受一切大众的尊敬,他也很乐意教导大家,教导不收学费的,这是圣贤事业,不是生意买卖。现在教育是生意买卖,学店,名符其实的补习班,不就是学店吗?从前没有,只要真正好学、肯学,老师毫无保留全部教给你。你对老师的供养是随意,表示一点敬意。我们在台中拜老师,拜老师里头有供养老师,不能缺少的,礼不能缺少,一定要有。钱?老师规定,一块钱,那红包里头装一块钱。礼不能废,钱,老师不要,只收一块钱,这他规定的。
太平盛世的由来一定搞清楚、搞明白,我们能如法炮制,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这个方法不是清朝这些帝王他们开头的,不是。中国历史上记载,三千八百年前,大禹、商汤、周朝的文武,他们统统做到了,收到非常好的效果。这说明中国文化的底蕴非常深厚。只要你肯学习,你肯真干,你的成就就能达到跟他们完全相同,不相上下,全在人为。圣贤,人人所仰慕,而实际上,圣贤人告诉我们,人人都是圣贤。佛讲得更清楚、更明白。其实佛就是圣人,菩萨就是贤人,声闻、缘觉,小贤,菩萨是大贤。人人本来是佛,这释迦牟尼佛讲的,本来是佛,你想作佛,还有什么困难?你当然可以做得到。
净土宗的理论,就是《观经》上的两句话,「是心是佛」,这就是你本来是佛;现在「是心作佛」,我学佛,我想作佛,你决定做得到,就这么个道理。净宗建立就这两句话。修净土,往生成佛,证明这两句话是真的不是假的。往生的人可多了,菩萨都无量亿,声闻、缘觉、人天那个数量就不必说了,太多太多了,无量亿个无量亿。这个法门微妙,是说它理太深了,它修行的方法太简单、太容易了,这称之微妙。或者我们把微妙分开来讲,微是讲理,妙是讲方法,理难懂,幽微深奥,方法非常简单,男女老少,各行各业,贤愚不肖,只要肯用这种方法,没有一个不成就,妙!信、愿、持名,你看方法这么容易。
学习成败的关键就在底下这四个字,「尊重听闻」。听闻的人多,没有尊重心,所以虽听闻,不得其利。这个地方尊重两个字就是《印光大师文钞》常说的「诚敬」,尊重到极处,诚敬心就生起来了。你不尊重它,不尊它,不重视它,诚敬心怎么会生起来?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我们在学校读书,这个老师我们非常尊重他,你跟他学,你得的利益一定很多;那个老师,不尊重他,甚至於瞧不起他,他有再好的学问教你,你一分都得不到。所以佛教人,一切法皆由真实心中作,真实心中作就是尊重。对法不尊重,对老师不尊重,对同学不尊重,这个学习有名无实,学习时间再久,他的成就很有限。而且肯定敌不过名闻利养,名利一诱惑,他就走了。他的东西是飘浮不定的,他没有根。
过去,父母教、老师教,现在父母不教,老师也不敢教,完全看你自己的造化。老师为什么不敢教?他对老师没有尊重的心,老师认真教,他会起反感,会结冤仇。这些是早年李老师教我的。我们同在一个经学班上课,二十几个同学,老师对每个人态度都不一样,引起我的怀疑,我不敢问。老师看出来了,大概有两个月的时间,叫我到他房间里,问我,是不是有这个疑惑?有。感觉到奇怪?是感觉到奇怪。老师才告诉我,那个真正肯学的,打都打不走的,那就得要打、要骂,为什么?他真学,你得真教。那一般的学生,才说几句话,脸上就红了,就觉得难为情,不教了,不说了,说了结冤仇。我们才恍然大悟,老师对那个很尊重的,不说话的,那些人都很爱面子,都喜欢听好听的,赞叹他,他喜欢;批评他,他很不高兴。所以我们就明白,老师把那些人当作旁听生,也不拒绝你,你既然报名参加,也可以来,旁听。我们这才明了。
在我们这个时代,六十年前,方老师在学校教学也不是很认真了,为什么?学生不学,认真有什么意思!我们是真想学一点东西,失学,没有机会读书。真想学,你看看,让我到他家里,单独教,学生就我一个,在他家客厅,小圆桌,一个星期两个小时,给我讲一部「哲学概论」,没书,没有文字,就是聊天这种方式。讲到最后的单元,讲佛经哲学。这一部东西我听了,我才了解,搞明白了,没想到佛经哲学居然是所有哲学的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们细细观察方老师,是不是得到人生最高的享受?那这我们观察他了,他有没有落实?他的书房,我们偶尔进去看一下,桌上都摆著佛经,晓得他真干,他不是假的。晚年在学校上课,全讲佛,很有味道。在台湾大学,开的是大单元,「大乘佛学」、「魏晋佛学」、「隋唐佛学」,这一个单元大概都是一个学期到二个学期。从台湾大学退休,辅仁大学请去,在博士班开「华严哲学」,都是大单元。
晚年大概二十多年,学校的课程统统讲佛学,他自己教学相长,渐渐契入境界。非常可惜,刚刚契入境界,他走了,七十九岁走的。他要能多活十年,那在台湾对佛教会做出很大的贡献。我跟他的时候,他没契入,他还有分别,告诉我,佛经里头,十分之二,高等哲学,另外十分之七、八是迷信。我学习最初的三年受他的影响,这幸亏跟章嘉大师,要不跟章嘉大师,我走上学术的佛教了。以后慢慢才知道,他认为十分之八的那个佛教是迷信,没想到那个东西要登堂入室。他原先门口看,宫墙之美,里头没有看到。晚年看到了,晚年完全明白了。但是明白的时候,寿命到了,自己得利益,对佛教没有做出大的贡献,这很可惜的事情。
所以这个尊重听闻,这是关键,只有尊重听闻,后头才有信受奉行,那就真干了。有尊重听闻,没有信受奉行,就变成学术的佛教,佛学。如果有信受奉行,这叫学佛,他能成佛。有尊重听闻,他能得到丰富的佛学常识,现代人所谓他能成为一个名教授,能成为佛学家,能说得天花乱坠,著作等身,一代的名人,但是依旧搞生死轮回。生死轮回很可怕,为什么?这一轮回到第二生再来的时候,前世所学都忘光了,总得要三、四世,才有能力把前面东西跟这一生连续起来。像悟达国师,十世高僧,十次都得人身,都出家学习,这个难得,非常不容易!德行、修持、道业都达到一定程度,为帝王师,烦恼的习气依旧断不了,皇上供养一张沉香宝座,他傲慢的习气就生起来了。感到什么?出家人当中没有比我再高的了。皇上送的这个礼物,沉香雕的太师椅,那沉香多宝贵,那都论两算的,这张太师椅多名贵!起一点傲慢心,护法神走了,冤亲债主上门了,几乎把命送掉。一念之差,谁能保得住?
所以亲近善知识,你说多重要!善知识的加持,他常常挂念你。我们约会是一个星期一次,一个星期有事,没有去了,章嘉大师,他就会让他的副官打电话来问我,是不是生病了?怎么没去?这样的关怀就不好意思不去,不想去也得要去,知道老师挂念。这对我们做学问是一种莫大的鼓励,不敢远离老师。以后我们亲近李老师,那是天天在一起,老师的讲经教学我们一堂不缺,什么事情都没有听经重要。我们今天自己体会到了,为什么重要?天天讲的不一样,每一天都有悟处。悟处不是自己凭空想出来的,不是。面对著同学,它自然流露出来。这个机会只有一次,过了之后,再就没有了,明天又是明天的流露,后天是后天的流露,不一样。不一定哪一句话对你起了作用,帮助你开悟了。那常常不在,机会就错过了,就失掉了。没有开悟之前,开悟是大事,大事因缘,无过於是,怎么能放弃?
老师接待宾客,就是来访问的人、来问道的人,我们都站在旁边,侍候老师,实际在学习,听老师给来宾的答问。这些里面,真的,有我们意想不到的智慧现前。我会想,这人提的问题我怎么个答覆?老师怎么答覆?老师跟我答覆比较一下,老师长在什么地方?优点在哪里?我们就学到东西了。曾经还碰到一次,是个大学研究生提的问题。这个学生是在前几天问我,我给他解释,还举了例子给他听。过了二、三天,在课堂里面,我也在旁听,同样问题问老师,妙极了,老师答覆跟我讲的一样,举的比喻也一样。这个学生现在是台湾大学教授,他在学校读书的时候接受过方老师教的课程,方老师对他不太喜欢,傲慢。凡是有傲慢这个习气,真的,孔子所说的,「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则不足观也」,老师对这个学生不会有太大的希望。人一定要学谦虚。
所以有尊重听闻,要真相信。这个难。相信之后要受,受是接受,接受就是变成自己的,奉行就是落实在生活当中,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真做到了,真做到就是真得受用,就是这个经上讲的真实之利,利益是你做到了。最后悉生极乐,没有一个不生到极乐世界,生到极乐世界就是证得大圆满,真实究竟的果报。
我们再看末后这一段,「菩萨难得欲闻以劝」,菩萨想得到很不容易。我们看经文:
【多有菩萨。欲闻此经而不能得。是故汝等。应求此法。】
前面从正面说,这个地方从反面说。『多有菩萨』,不止一位,太多太多了。哪一个菩萨不想得到最微妙法?都想得到。每一个菩萨都想自己早一天成就,去教化众生,心目当中所想的、所思的、所念的,是很简单、很容易,度众生又度得很圆满,就想这些,想不到。如来真有此法,就是净宗信愿持名。可是遇到呢?遇到了很难接受,真叫难信之法,这法行吗?真行吗?是不是佛陀的方便法?对那些没有受过教育的,很愚痴的众生,教他用这个方法,种点善根。我们在之前都是这个想法,这老太婆教,没瞧得起它,学经教怎么学这个东西?所以对净土误会很深,一般都轻视,没看重它。
我就是一个很难度的人,烦恼习气很重,李老师劝我很多次,我都不能接受。他教我学印光法师,以印光法师为老师,送了一套《印光大师文钞》。在那个时代,在台湾,《文钞》只有初集、续集,一共四册,送我这一套。这一套书我读过,读了之后,对净土了解一些,不再看轻了,不再毁谤了,也赞叹了,但是不愿意学它。我的目标都在大经,《华严》、《法华》、《楞严》,在这些经典上下的功夫很多。净土的经论有涉猎,有人请我讲《弥陀经疏钞》,请我讲《弥陀经要解》,我都讲过,但是没有真正去念佛,讲给别人听的,自己不得受用。真正自己得净土的受用,是在讲《华严经》的时候。
第一次讲《华严经》,是民国六十年,公元哪一年我搞不清楚了,在台北开始讲《华严》,也讲了十几年。但那个时候常常出国,大概每一年一大半的时间在国外。这个经只有在台湾讲,在国外讲没有人听,经太大了。我记得第一次前后总共讲了十七年,那个时候没有录音带,没有这个设备,《八十华严》讲了一半,《四十》也讲了一半,断断续续的。一九九九年,在新加坡,这是第二次宣讲,我们有设备了,所以有录像。那个时候是录像带,现在也都做成光碟。也讲了十年,讲了四千多个小时,大概全经五分之一。所以照这个估计,全经讲下来要二万个小时,时间太长,一般大众很难得利益。所以我把这个停下来。
二0一0年清明,《华严》暂停,开讲这一部《无量寿经》。一年讲一遍,一千二百个小时。为什么?这个经现前就得受用,就得利益。而且古人讲得很好,《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分量比《华严经》少,少很多,内容完全相同,《华严经》里头的精华全在这个经中,讲这部经等於讲《华严经》。认识这部经,对大乘你就完全明白了。所以我改讲这部经,而且发心,有生之年专讲这一部,不搞别的了。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我们带头。我要不带头,劝人人家不相信。我晚年什么都放下了,六十年的学习,精挑细选,最后选了这部经,希望大家对这部经真正深信不疑,真正能够尊重听闻,能够依教奉行,将来决定往生,你就圆满成就了。这个成就在《华严》、《法华》之上,不在它之下!
所以经上说的这些话,这些话不是假设的,是真的,确确实实有许许多多菩萨想听这样的经,听不到,没有缘分。我们今天遇到了,得珍惜这个缘分。你看多少菩萨,想看,看不到;想听,听不到,我们这个经本展在面前,天天读诵,天天听闻,这是多大的福报,这是多殊胜的因缘!只要能把握住,这一生永远脱离生死轮回。年岁大了,退休了,正好念佛,没有事情做了,应当进念佛堂,带头做个好榜样给大家看。念上个三年五载,在念佛堂站著往生,预知时至,这一个表演度多少众生,这叫自行化他!香港何东夫人就是最好的榜样。我们这个地方有她的资料,看看这个老太太,真有智慧、真有善巧,把全家都度了。往生的这一天,招待新闻记者,让大家来看,让大家报导,报纸杂志都发表了,那个时候没有电视台,没有电视、没有网路,轰动一时。这个事情就出在香港。
「下一品中」,就是「受菩提记」,这下一品,有这么一段经文,「复云:有一亿菩萨以不闻此经,而退转於无上菩提」。这些菩萨修行得不错,没有听到这个经,不幸退转无上菩提。这是事实真相,为什么?阿赖耶里头烦恼、业障的习气太深,在六道里头有时候禁不起考验,名闻利养现前,美食美色现前,把你阿赖耶里面深层贪瞋痴慢的烦恼引起来了。这一引起来就完了,这就退转、就堕落了。所以他修行,只要他还没有明心见性,他就有退转的可能。只有明心见性,大彻大悟了,他不退转了。没有到这个程度都靠不住,他自己也保不了,这多难!那遇到这部经?遇到这部经他就往生了,往生到极乐世界就决定不退转。这个经的功德多大!这样的事情古今中外都有。
谛闲老和尚有一个参禅的弟子,倓虚法师在「佛七开示」里头有讲到,那是他同学。这个是谛闲老和尚剃度的弟子,倓虚是老和尚的学生,他们都算是师兄弟。这个参禅的徒弟,也是所谓半路出家,没有出家之前,他结过婚,非常好学,还生了一个女儿,最后他听闻佛法,发心出家了。太太不答应,真的出家了,太太跳河自杀,用这种方式来反抗。可是他还是出家,女儿交给亲戚去抚养。他学禅,谛老法师顺从他,把他送到金山寺,镇江金山寺,那个时候是中国禅宗第一道场。参禅不错,很用功,在那山上住了十几年,从一个清众被老和尚提拔,提拔到首座。这地位就很高了。首座仅次於和尚,和尚是校长,首座等於是教务长,地位很高!
地位一高,皈依的多了,赞叹多了,供养多了,他就变形了,就不像从前那样,傲慢心起来了,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这就护法神离开了,冤亲债主找到身上来了。无缘无故他跳江自杀,被人救起来,过了几天又去跳江。金山寺的方丈和尚说,这不行,这要传出去多难为情,金山寺首座和尚去跳江。它就在长江里头一个小岛,金山寺,靠近镇江。就赶快通知谛闲老和尚,你这个徒弟老跳江不行,这影响我们寺庙的道风。老和尚到金山寺把他接回来,也从水路,从长江,从东海,到浙江宁波这边,走水路回去,坐船回去的。一路没事,平安无事。到了观宗寺,宁波这个地方。可是观宗寺外面有河,那个河也会淹死人,河没有江那么大,河里头有帆船,也是运输的交通要道。这就回去了,回去相安无事。因为他做过首座和尚,在寺庙里算有身分、有地位,他有个单独的寮房,可以清修的。
有一天早晨吃早饭,他跟老和尚都在一起吃饭的,没有看到他来,老和尚就说,去叫叫他,怎么这个时候还没起来?一看时候,他门关的,想办法把他门搞开。搞开之后,里头没有人,后头有个窗户,窗户开的。告诉老和尚,老和尚说,「不好!可能从窗户上逃出去,是不是又去跳水自杀了?赶快沿途去找」。沿著这个河去找,走了一里多路,发现了,他已经死了,尸首发现了。老和尚纳闷,真的自杀了。好吧,这尸首找到了,回来的时候给他念念经,超度超度,替他办后事。正在这个时候,他的女儿来了,女儿也长大了,也结婚了,哭哭啼啼来了,来找老和尚。老和尚说,你来得正好,你爸爸出了事情。她跟老和尚说,昨天晚上做个梦,爸爸妈妈告诉她,爸爸今天上任。上什么任?他说他做土地公了,妈妈土地婆。老和尚一想,我们前面那个地方就做了一个新的土地公庙,他说可能就是那个地方。好,超度佛事到土地公庙里去做。做佛事的时候,老和尚说,如果真的是你,你也显一点灵给我们看看。说了,果然,在他们做佛事桌子前面有个小旋风,有小旋风,转了很久。老和尚说,那就应验了,没错了。
到底是怎么回事去跳水?他出家的时候,他太太跳水了,太太始终跟著他。这把这个事情说出来。因为他这么多年来,持戒、修行很好,有护法神守住,太太没有办法上身。等到他坐了这个位置之后,傲慢心起来了,护法神离开,太太附身。所以跳水不是他的意思,他太太拖著他跳水,跳江了。这才搞清楚了。老和尚常常把这个公案跟大家说明,让大家去反省。这是个修禅的人,修了一辈子,得的结果是鬼神道的小神,土地公。那个念佛的锅漏匠?这个了不起,真的预知时至,站著往生,往生之后还站了三天。这讲参禅跟念佛,这个参禅十几年,最后做土地公去了;那个念佛的人是三年,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作佛去了。问题在哪里?退转,傲慢心一生起来,退转。
十几年的工夫,不容易,在一个道场做到首座和尚,叫纲领执事。寺庙里头,首座是管教务,维那是管训导,监院是管总务,这是方丈下面三个助手。到这样的地位,他要再升级就做方丈了。在这种地位上,受人恭敬,所以皈依徒弟多,供养多,很容易生起妄念,就堕落了。这是很可怕的事情,我们自己不能不知道。要真正保证不退无上菩提,只有念佛求生净土,而且愈早去愈好。为什么?你只到那里,得到保障了,你不会遭这些魔难。称赞你是魔难,供养你是魔难,障碍你成就,把你阿赖耶里深处的烦恼习气统统把它引发起来,魔难就现前。真正要度众生,成佛之后再来,那就禁得起考验,不在乎了。没有通过西方极乐世界,这些问题时时刻刻在你的周边,你只要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没有不遭难的。
这从反面劝我们坚定信心。「末后总结全品,慈悲咐嘱,谕云:是故汝等,应求此法」。这是这一品经最后的两句话,真正明白、真正觉悟了,求此法要真成就,要真正发心,念念求生净土。纵然弘法利生,一时一刻不忘往生净土,你才能不受魔的干扰。没有这种坚定信心,在这个时候退心的不晓得有多少人。我们自己?我们有理由相信,过去生中,生生世世,出家、在家学佛不晓得有多少次,为什么今天还搞成这样子?就是退转了,跟谛闲老和尚参禅的这首座和尚一样,没有能脱离六道轮回。做土地公是堕鬼道,鬼道里头小有福德,叫福德鬼,土地公有人供养,搞得这么个下场。我们相信我们过去生中,像这种事情发生过多次,决定不止一次。这一生要觉悟,这一生要小心谨慎,要看清楚,决定把往生摆在第一。什么时候往生?今天就往生,明天就往生,要常作如是观。为什么?对这个世界没有留恋了,什么都不想了。世间人有世间人的福报,该享福的他享福,该受罪的他受罪,皆是自作自受。这个道理大家要搞清楚、搞明白了,不会怨天尤人,他会回头是岸,他能改过自新。
这个法门我们普遍的宣扬。现在科学技术进步,这从前所没有的。从前,印送经书,送一百本就不得了,送一千本,大富长者才有这个能力,现在我们印一万本,轻而易举,在从前人不敢想像的。尤其现在光碟比书还好。为什么?书有很多人不愿意看,光碟他愿意听。所以做成有声书是最好的。读,你看看,大家在一起可以读,电视打开,有文字、有声音,不要有画面,画面,他分心,有文字、有声音,大家在一起学习,比什么都好。一个光碟成本很低,容纳很丰富,这比书还好,真是广度众生。这一品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我们再看下面一品:
【受菩提记第四十四】
念老在品题有一个简单的介绍,请看注解。「北京净莲寺长老慈舟老法师」,这个老法师也往生了,不在了,「《无量寿经科判》」,这个科判在。我这个地方这个本子,这个本里面的科判就是慈舟法师做的,这个科判,这是会集本第一次有科判。这个本子是夏莲居老居士刚刚会集起来的,还没有修订,初本,那个时候一共分三十七品。可能夏莲公老居士依照三十七道品这个想法把全经分成三十七品。以后他又修订,修订过十次,我们现在看到这定本,经过修订十次,改成四十八品,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这个更圆满,我们今天用四十八品的。最初这个本子,慈舟法师,是三十七品。我们做这个科判,参考老法师的,比老法师分得更详细。所以我们的科注,老法师对我们的帮助很多。
「谓本品内容为法师不退得记为劝」。所以我们的品题,就是「丙五」这个品题,「受持不退无疑以劝」,我们用这个题。慈老是「法师不退得记为劝」,得是得佛授记。「其意为能演说本经者,信行不退,即得受记,以此普劝法师以及大众也」。慈老,慈舟老法师,这个科判的意思是为能够讲解这部经典,无论是出家在家,在家是居士,出家是法师,讲解这部经,学习这部经,信行不退。你真能信,真正发愿,一向专念,就是行,发菩提心就是信,真正能相信、真正能发愿求生净土,老实念佛,不退转,即得授记。得什么?世尊在这部经上为大家授记。所以他的科判有不退得记,我们学习到经文就看到了。以此普劝法师以及大众。
得佛授记不是容易事情,佛给你做证明,你决定得生净土。每一个有缘众生,有缘众生就是你看到这个经本,你遇到这个经本,这就是有缘众生。遇到,你能读,你能解其义,自己学习,也把自己学习的心得跟大家分享。遇到能听的人、喜欢听的人就给他说,不接受的人不给他讲,无缘之人,能接受的一定要跟他讲。这是中国古人所说的「教学相长」,你在跟人分享的时候会提升自己。有时候确确实实有意想不到的悟处,不跟人讲的时候不知道,没有这个灵感,跟人讲的时候,或者人家发问,忽然灵感现前,这就是帮助自己提升。欢喜给别人讲,以尊重的心跟别人讲,以慈悲心跟别人讲,以真诚心跟别人讲,这个重要!
「慈老之判,契合经旨」,慈舟老法师这个判教跟世尊说经的宗旨完全相应。「本品文,初明说法得利。中段明不闻退转,并劝为他演说」。最后,「末段受菩提记」,佛为所有依教奉行的人,为人演说的人,普遍的授记。虽然这是世尊当年在世的话,大乘教里头,确确实实没有时间、空间这个观念,因为时间空间是假的。没有时间、空间的观念,世尊在那个时候说的就是为现代说的,为那些众生讲的就是为现在众生讲的,超越空间,古今不二,此界他方是一。你真的明了,现前就得利益。这品前面的提要非常之好。
我们看下面经文。先看科题,「受持不退无疑以劝」,这是佛劝我们。分三段,第一段「闻法得利」。这里头又分四个小段。第一「宿善得佛加威」,你能够闻到、能够接触到不是偶然。请看经文:
【若於来世。乃至正法灭时。当有众生。植诸善本。以曾供养无量诸佛。由彼如来加威力故。能得如是广大法门。】
世尊这几句话说得很清楚、说得很明白,要记住。『正法灭时』,念老为我们解释,「一代佛化」。释迦牟尼佛现身在这个世界,中国历史上记载,三千年前,佛出现在印度,示现八相成道,统统都是教学。《菩萨处胎经》里面说得很明白,释迦牟尼佛入胎,在他母亲胎胞里头,没出来,没出世,这十个月。十个月他在胎胞里做什么?他在胎胞里转大法轮,讲经说法,无量菩萨围绕在听经。他母亲子宫是大道场,《菩萨处胎经》说的,大菩萨都到那里去听经,无比殊胜。这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一粒微尘里面都能转大法轮,何况胎胞?胎胞太大了!一微尘,现在我们晓得微中子,微中子里头有世界。微中子多大?一百亿个微中子聚集在一起,体积等於一个电子。你看,多少个电子、原子核、中子组成一个原子,多少个原子组成一个细胞,细胞组成我们身体的器官。
一个微中子里面就有圆满的世界,就是法界虚空界,统统在里头,跟外面境界不增不减,没有大小。《华严经》上说,普贤菩萨常常到微尘世界里面去参学,供佛、听经、闻法。我们这个身体有多少个微中子?真是无量无数。所以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释迦佛坐胎的时候,在讲经说法没有停过,连入胞胎还在讲经,还没有停过。这说明什么?教学重要,教学为先。我们从这个地方启发我们,我们知道,诸佛刹土教学为先,极乐世界教学为先,教学太重要了!
佛的一代时教,这一代时教开始是从鹿野苑,这大家承认的。释迦牟尼佛在胎胞里面讲经没有人承认。菩提树下定中讲《华严经》,你看也有很多人不承认,小乘就不承认。大家要看得见的,看得见的,释迦牟尼佛出定之后,到鹿野苑去度五比丘,跟他们讲四圣谛,从这里开始,这大家相信。这十二年讲阿含,八年讲方等,二十二年讲般若,八年讲法华涅盘,这大家都相信。现在大家相信的我们多说一些,大家有怀疑的少说一些,可以不说。
所以,一代佛化,就是佛陀教育,教化众生,经历正法、像法、末法三个时期。这经上都讲得很清楚。什么是正法?有讲经的,释迦牟尼佛讲经;有听经的,出家、在家那么多弟子。经上常说的,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出家的,在家的相信比出家人更多。所以释迦牟尼佛当年讲经的道场,我们有理由相信超过三千人。孔子有三千弟子,世尊讲学的道场肯定超过三千人。就是有听的,有依教奉行的,有真干的,有证果的,这就叫正法,信、解、行、证这四个条件统统具足,这正法时期。正法一千年。一千年之后,人的根性衰了,比不上从前,所以有讲的、有听的、有修行的,没有证果的,四个条件里缺少一个,没证果的,这叫像法。再过一千年,根性更差了,有讲经的、有听经的,不但没有证果的,修行人也很少了,是听,听懂了,不干,这叫末法。到讲经的人没有了,听经的人没有了,这叫灭法。今天我们处在这个时代,讲经的人没有了,听经的人没有了,学佛的人喜欢做佛事,不喜欢听经。所以现在人不学讲经了,为什么?没人听。
香港这个地方始终搞不起来,原因就是没人听。三十五年前,我第一次到香港来,讲《楞严经》,每天讲,连续四个月。前面两个月在畅怀法师的佛教图书馆,后两个月在香港蓝塘道寿冶老和尚的光明讲堂。畅怀法师,第一天,还没开讲,我第一天刚到,晚上吃晚饭告诉我,香港这个地方佛教徒对听经没什么兴趣,国内、海外有名的大法师,赞叹为高僧大德,到香港来讲经,第一天,大家来捧场,人很多;最后一天圆满,大家来送行,人很多,当中寥寥无几。他告诉我,他说法师,你不出名,没人知道你,你心里要有个底子,可能一个听众都没有。我笑著跟他说,没关系,那个桌椅板凳摆好就行了,我对桌椅板凳讲,我不对人讲。他说那行,那这样可以。我们第二天就开讲,果然人很多,都来捧场了。接著讲下去,天天满场。一个星期之后,畅怀法师告诉我,他说法师,你的法缘太殊胜了,想不到你每天都满场。四个月,天天满场。
他说还有一些人专门找法师麻烦的,出些难题,把法师整得面红耳赤,有这么一批人专找麻烦的。而且那一批人都是知识分子,在香港也是知名,他们有组织,学佛社,研究经教的,也叫我小心提防。我也没有在意,我问畅怀法师,那些人有没有来听?有,都看都来听,没有找麻烦。过了一个多月,他们还请我吃一餐饭,就是这批人,在功德林素菜餐厅请我吃饭。
所以,真的,听经的人不多,没什么大兴趣。因为我们天天满座,那个讲堂太小了,一百人就挤得满满的,实际上五十个人就坐满了,一百人就很拥挤了。都坐那个小圆凳子,椅子占位子太大,全是小圆凳子。听众确实不能跟台湾比,台湾还有二、三百人,有的时候到四百多人。台中李老师的讲堂,他一个星期讲一次,听众四百人以上,座位是四百个,座位坐满了,还有很多人站著,连门外都有,窗户、门口都有人,有四百多人。所以我们现在改变方法,用网路、用卫星电视。这个产生了很大的效果。用网路,我们大概用了应该有十七年了;用卫星电视,十年了。产生这么大的影响,确实靠这些工具,没有这些工具决定做不到。所以这些工具要会善用。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