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三五集)  2012/9/2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535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一0五三页,我们从第七行看起,第二句:

「据《选择集》意,此一念即一念净信;又即《三辈往生品》中之发一念心,念於彼佛也。又《嘉祥疏》曰:一念即是具足无上功德者,明利深远」。这个一念是以至诚心,就是大势至菩萨所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也是我们平常说一念无二念,一心无二心,这个一念功德确实无量。法然大师《选择集》里头,一念就是一念净信,这一念很不容易。念佛的人很多,得净念的人不多,净念就是本经所说的清净心,经题上的清净平等觉。能有一念净信,就决定得生净土,可见得净念不容易。也就是《三辈往生品》中之发一念心,念於彼佛,跟这是一个意思。「又《嘉祥疏》云:一念即是具足无上功德者,明利深远」,底下这一句说明了,「一念至信,修行发愿,必生净土,终得佛果,故云无上」。我们在前面说过,一念心有两种人,一种是善根深厚,过去生中累积的善根福德,经上常说,曾经供养无量诸佛如来;第二种,过去生中当然有,有这个善根,但是不足。怎么知道不足?这一生当中依然敌不过妄念,就是说妄念多於净念。这个情形之下,这一生往生就没有把握。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不能不警觉的。

这一生如果不往生,决定是继续搞轮回。轮回,纵然这一生修得不错,生天了,可是天福享尽,他又到人间来了。然后则每况愈下,什么时候再遇到这个法门很难说。遇到之后未必相信,虽有善根,如果没有福德,就缺少增上缘,这修福重要。肯修福的人,帮助你的人特别多,帮助,一定要帮助你学佛,帮助你念佛,这是第一善知识。为什么?因为念佛,你这一生能成就,学别的法门,你这一生未必能成就。所以一切诸佛,没有一尊佛不把念佛看作第一法门,这一品经里头就是给我们说明这个道理跟事实真相。人什么时候真觉悟了,发一念心念阿弥陀佛,这一生决定生净土,决定成佛,这是无上心,真觉悟了。真觉悟,死心塌地,心里头只有这一句佛号,除一句佛号之外,什么都放下了。再亲的人都要放下,只有你到极乐世界,你才能照顾到生生世世家亲眷属。为什么?这缘最深的,佛不度无缘之人,无缘是他不听你的。至亲、眷属、好友他听你的,你才能帮助他。所以先要自己成就,自己不成就你就没有法子帮助别人。现前的事往往我们想错、看错了,将这样殊胜的法门当面错过,又去搞六道轮回,很可惜。

一念至信,一念就是至信,至信就是一念,至信是坚定的信心,没有怀疑、绝不动摇的信心。修行发愿,修行是关键,行是行为,错误的行为、不善的行为把它修正过来,叫做修行。什么是正、什么是不正,标准在哪里?这部《无量寿经》就是标准。《无量寿经》里头有戒律,戒定慧三学具足,专门跟我们讲戒律,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我们把它选为晚课必须读诵的经文。每天晚课反省,佛在经上所说的,我们有没有做到?做到就是真修了,没有做到,没有修行。心行不端是往生的障缘,它障碍你,即使往生,也生到边地疑城。边地疑城是我们这个时间,地球上的时间五百年,不见佛、不闻法。什么时候我们能够发现不见佛、不闻法是苦,我们就真正尝到法味了。见佛、闻法比吃饭重要、比睡眠重要,这才真正尝到一点法味,勇猛精进能提得起来,万缘放下可以能做得到。为什么?这味道尝出来了。古人所说的,世味,就是天上人间,哪有法味浓!

什么人才能尝到法味?用真诚心就能尝到。真诚心很不容易发。实在讲真诚心是我们自己的真心、是我们自己的本性,并没有丢失,只是有障碍,障缘排除了,自然就现前。我们修行没有别的,就是把障缘放下,这时候发愿是真的,真心发愿。我们现在是用妄心,妄心发愿没感应,真心发愿有感应。必生净土,一切皆从真实心中做,信是真信,愿是真愿,行是真行,将来决定往生。真正之果报,终得佛果。这叫无上,就是一念即是具足无上功德。

「又《选择集》云:以念佛而为无上也」,这说得更干脆、更直接,什么是无上?念佛是无上,「乃至一念而为大利也」「是故经谓,若人能生一念喜敬之心」,欢喜心、恭敬心,这都是真心,「持名求生」。欢喜、恭敬是至诚心的德相,用这个心念佛求生净土,经说『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大利是什么?『当获如上所说功德』。底下解释,「如上功德者,即经中所说,横出三界」,这是第一个大功德。我们无量劫来生生世世出不了,三界就是六道轮回,出不了六道轮回。「圆登四土」,怎么说圆登?一即是四,四即是一。你生到凡圣同居土,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跟我们这里不一样。生到那边的人,人身是法性身,居住的是法性土,跟法性相应,所以说圆满的你证得四土。「一生补佛」,一生当中决定证得等觉果位,等觉就是后补佛。「究竟寂光」就是圆满成佛,达到究竟圆满。究竟寂光是无上正等正觉,一生当中可以圆满,找不到第二个法门,遇到真不容易。今天遇到,真正了解,我们会对这个法门感恩、欢喜,要学古大德,万缘放下,一门深入。如果想学一切法门,到极乐世界去,不在这个地方耽误时间。这个地方时间太有限了,愈是有限,愈感觉到可贵,不能够浪费,完全用它来取净土,这就对了。

下面这一段是「第一弟子」,愈来愈精彩、愈来愈贴近了,劝我们!请看经文:

【心无下劣。亦不贡高。】

这两句是德行。

【成就善根。悉皆增上。当知此人非是小乘。於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

弥陀『第一弟子』,就是一心信愿持名,这是弥陀第一弟子。不但是弥陀弟子,上面加第一,哪有不往生的道理!念老注解里头跟我们说的,『心无下劣』者,什么叫「心无下劣」「於自善根,能生信故」,你有自信心,你能够信得过自己有佛性、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你能信得过世尊在《华严经》上所说的,你本来是佛,心就不下劣了。『亦不贡高』,下劣的心是烦恼,贡高的心也是烦恼。你是什么心?你是清净心、是平等心,烦恼搅和了,你的心不清净了。「亦不贡高,明信佛智,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故」。为什么没有贡高?平等的。佛跟佛平等,没有先佛、后佛,没有古佛、今佛,先后古今是众生妄想分别执著,从这儿来的。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些分别执著全没有了,为什么?智慧开了,时间空间没有了。时间没有了,没有先后;空间没有了,没有远近。极乐世界里头没有时间跟空间的概念,一切境缘无一不是就在当下。这也是不可思议的境界,我们怎么想也想不通,但这个是事实真相,现在人所说的宇宙的奥秘。到西方极乐世界,宇宙奥秘全没有了,统统揭穿了,这才能成就善根。

『成就善根』,「如《小经》六朝石刻本云:以称名故,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缘」。学佛的人都知道,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帮助我们往生,将这些功德回向西方极乐世界,求生净土。决定不贪人天福报,这个念头要坚决,它就保证我们自己成就。对於人天福果,我们要学夫子那个心态,敬而远之,我们尊敬,我们不要,绝不取人天福报。我们很清楚了解那是障缘,一沾染上,我们所修的一切功德变成福德。福享尽了,我们阿赖耶里面无始无量的恶习种子它就起现行。所以人天福报尽了,三恶道的果报就现前,这是必然的道理,不是很深的,人人都能听得懂,都能体会到这个事情不能干。

应该念佛,念佛就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所以,觉明妙行菩萨劝我们,「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这很有道理。说一句话是废话,念一声佛你在累积功德。真正明白的人、觉悟的人,他的佛号二六时中不中断,他念成习惯,念熟了。我这一生遇到一个人,章嘉大师,他是密宗大德,他念的是咒,他是金刚持,口,你看他在动,没有声音。印光大师教我们用十念法,十念法就是从一到十,声声佛号清清楚楚,不要去计数,自然明了。佛号一句接著一句,从一到十,再从一到十,永远都是从一到十,不管念多少都是从一到十。这个方法,妄想进不去、杂念进不去,念久了,心,清净心出来了。这是印祖自己一生用的方法,他示现的是现前凡夫,给凡夫做个榜样。凡夫念佛苦!有杂念、有妄想。一支香里头,中国古时候没有这些时钟,用什么来算时间?燃香,短香一支香通常是一个小时,有长香一个半小时。所以佛门常讲时间一支香,用这个来计时,念到净念相继。所谓净念,不怀疑、不夹杂,相继不间断,这是真功夫。跟禅宗里面修定,密宗里头三密相应,用的功夫完全相同,比他们方便、比他们简单、比他们容易,真正叫易行道。可是念佛成就,那个境界比禅、比密都高,所以这殊胜。

『悉皆增上』,是「净念相继,精进无已,故诸善根」福德因缘统统能增上,这个诸就是善根里头有福德、有因缘。「又《弥陀要解》云」,这蕅益大师的话,「同居净土是增上善业所感」。我们这个世间的三善道,六道里头三善道是增上善业所感。十善业道,修上品十善,果报在欲界天。欲界有六层天,一层比一层殊胜,一层比一层清净快乐,是增上善业所感。西方极乐世界同居净土,是增上清净善业所感,清净善业是把人天福报放下,就清净了。对人天福报还有贪染的,不清净,这个一定要知道。所以,娑婆跟净土你认识得愈清楚愈好,为什么?你真看破了。章嘉大师讲的,你为什么放不下?没看破。为什么没看破?没搞清楚。经上讲得很清楚,没有看明白、没有听清楚,所以放不下。

刘素云居士传来的信息,她说我们现在距离十二月二十一不到三个月了,所以她闭门念佛,什么人都不见。电话都掐断,不接电话,告诉大家别去找她,找不到她。这是什么?警觉性高,时间愈来愈短,再不真干来不及了。她说的话是真话,她这种高度警觉是正常的。灾难不管它有没有,於我都不相关,我能够克期取证,那这个信息对我们是最好的信息,是好的增上缘,帮助我们克期取证。

早年我住在新加坡,新加坡有死刑犯,新加坡贩毒是死刑,所以关在监狱里面那些囚犯都知道哪一天执行,都知道。李木源居士慈悲,到监狱里头教死刑犯念佛,他们没办法救了,劝他求生净土,他真干。执行死刑的时候,新加坡是吊刑,一般受刑的人恐怖,念佛的人他不惊不怖,死的时候,面貌如生,身体柔软。火化的时候有舍利,他拿来给我看,真往生了,舍利像宝石一样。这样的是什么?真正回心向善、改邪归正,他到极乐世界去作佛去了。这是各人遇缘不同,这个人有善根福德因缘,遇到佛法真干。这些都是给我们做出最好榜样,让我们亲眼看到。

这个地方,念老跟我们说得是更亲切,「以念念即佛,为成佛之亲因缘。净念相继,乃等无间缘。以佛号为所缘境,乃所缘缘。言增上者,总摄前三缘,有大力用」。这个地方讲到四缘生法,我们也有参考资料,从《佛光大辞典》里面节录下来的,是《成唯识论》里头所说的。一切万法怎么来的?佛告诉我们,缘生的。其实佛家讲因、缘、果,为什么不说因生?因,阿赖耶的种子我们统统都有,个个具足。你阿赖耶里头有成佛的种子,这个种子遇到缘,你就成佛了,有菩萨的种子,有天人的种子,也有三恶道的种子,齐全!哪个种子遇到缘,它就先结果。所以佛看一切法平等。就是缘在面前你认不认识,你能不能把它抓住,这与每个人行业有关系,还是属於缘。

「亲因缘」是四缘里面的第一因缘,也叫它做亲因缘,「为能生起有为诸法之直接、亲密之原因」,所以称为亲因缘。一切有为法,什么叫有为?有生有灭就叫有为,无为法不生不灭。哪些是有为法?法相宗所说《瑜伽师地论》里头,将一切法归纳为六百六十法。天亲菩萨认为六百六十法对初学的还是不便,它太多了,把六百六十法再归纳成百法。《百法明门论》是天亲菩萨将六百六十法把它归纳成一百法,一百法前面九十四种,都叫有为法,后面六个无为法。前面这九十四种,把世出世间一切有为法全部包括在里头。它分为心法,八识五十一心所是心法,心法八个,心所法五十一个;色法,色法是物质,十一个;不相应行法是个抽象概念,虽然它不是真实的,它起作用,像时间、空间都属於不相应行法,它没有实体,你找不到它,起作用,有二十四。色法,物质现象十一个,合起来九十四。无为法里面,真正无为只有一个,真如无为。其他五个,像虚空,虚空也算无为,不是真的无为,我们没有看到虚空生灭。虚空实际上有没有生灭?有生灭,所以它不是真的无为。有为法里头不收它,就也变成无为法。定中境界是无为法。有为法里头,心、心所讲得详细,八识五十一心所,心理现象比物质现象讲得多。

佛法是科学,它研究心理,我们这个世界上科学,偏重在物理。实际上,心跟物永远分不开。佛经上所说的「色由心生」,色就是物质,物质怎么来的?物质是念头变现出来的。被现代量子力学发现出来,跟佛说的一样,这不可思议。佛在最后的总结是「全体是心」,遍法界虚空界,全体是心法。心是宇宙一切的主宰,就是念头。正确的念头,就是与性德相应的,这天上人间;错误的念头,与性德相违背的,这三途果报,里面包括修罗、罗刹,不善的念头,自私自利的念头。像佛经上常说的魔王波旬,波旬是谁?是欲界第六天天王,欲界第六天是他化自在天,欲界里最高的层次。他修大福报,不但修福报,他修禅定。这个禅定没有能到达初禅,还差一截,如果到达初禅就好了,他就不是魔王,他是菩萨了。

为什么会变成魔?贪心没断。他对他的王位、对他的权力,统辖的权力,他统领欲界,欲界里头地位最高的,他不愿意这众生修行要出离三界,他就会来障碍你。你不出离三界,他不障碍你;你真正想出离三界,所以讲魔王恐怖,他怕你离开,他的人少了,人口减少了,所以做种种障碍。释迦牟尼佛成佛,他来变现、来阻扰,所以八相成道里头有降魔。但是小乘里头有降魔,大乘里头没有,大乘里头,佛、魔是一不是二,无佛亦无魔。佛跟魔都是你自己心里变现出来的,你清净平等觉就变佛境界,不清净、不平等变出来的就是魔境界。大乘确实胜於小乘。

我们看《成唯识论》卷七这一段文,「於唯识宗称为亲因缘,意谓能亲生自果,辨生自体之因缘种子性。以法本无自性,乃依他之亲因缘法而生起,即种子生现行,现行薰种子,三法同时而互为因果,此为大乘缘起之实义」,就是真实义,大乘讲一切法因缘所生。一切法确实没有自性,自性就是自体,没有自体。它怎么生?依他,依他的亲因缘法而生起。这个他的意思很深,他是什么?种子生现行,阿赖耶识里头的种子。种子从哪里来的?从现行来的。现行从哪里来的?现行从种子来的。是依他起性,唯识里面讲三自性。

现行是我们现前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这个现行就变成种子。我们中国人讲习性,习惯成自然,好的习性就变成圣贤种子、佛菩萨的种子。不善的习性,与性德相违背的,像现在这个世界非常明显,人的想法、看法、说法、做法跟五伦完全脱离。五伦是性德,与它相应是圣贤种子,所以成圣成贤很容易。现在人因为不讲了,没有人讲、没有人做,没有人做就是你根本没有见过,没有人讲,你根本没有听说过。现前的社会,绝大多数全是负面的,这种现行薰的种子,种子又变成现行,这个事情可麻烦了,全是负面的。怎么能够让他回头?这个回头,现在人讲只有靠潜意识,这一生当中没有这个善的种子,前世有,这个我们要相信。这一世没有,前世有,为什么?因为人有成佛的种子,自性里头有。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净宗依据的理论「是心是佛」,我们的真心是佛。阿赖耶是妄心,是薰习成种的,它是习性,它不是本性。但是习性跟本性分不开,互相有影响,如果常常跟圣贤人在一起,长时间受圣贤薰习,他的佛性就出来了。

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在佛经上看到,诸佛如来的刹土没有不讲经说法的,几乎没有例外的。哪一尊佛、哪一尊菩萨不讲经说法?没有。他们真是全身在说法,眼耳鼻舌身意都在说法、在表演,总是让别人看到、听到、接触到都有领悟。极乐世界六尘说法就这个意思,没有不说法的。所以到极乐世界修行容易,为什么?你六根聪利,聪明、根利,你接触的、听到的、闻到的都会开悟。在极乐世界天天有悟处、时时有悟处,所以他很快就大彻大悟。彻悟之后,阿弥陀佛还是加持你,不是说彻悟之后佛就不加持了,不是的,佛的加持是全面的。尤其彻悟之后,依旧得弥陀威神加持,不可思议,比十方世界佛、实报庄严土的菩萨超越。因为他方世界实报庄严土的法身菩萨完全靠自力,极乐世界实报土的菩萨,有自力又有他力,所以显得格外殊胜。

所以亲因缘它是互为因果。通常,我们讲得简单一点,用植物来做比喻,植物的亲因缘是什么?种子,种子能生能长,它是亲因缘。但是只有种子,如果没有等无间缘、没有所缘缘,这个种子死了,没有生机。所以它必须有所缘缘,所缘缘是它的生机,它要得到了增上缘,它就结果。每个种子都有生机,它没有思想,但是它有这个能量,它会长成一棵大树。这个生机没断掉,也就是这个种子是活的,你去种它,它一定会长成。所以亲因缘、所缘缘、无间缘都是自身具足的。我们有成佛的缘是亲因缘,本来是佛,这是亲因缘;我们很想成佛,那就是所缘缘;我们想成佛这个念头不间断,这就是无间缘;外面要有增上缘,我们遇到好的老师、遇到好的同参道友,这都是增上缘,遇到好的修学环境,我们就成就了。

它下面有《佛学常见辞汇》四缘这一条,讲到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讲得很简单,也很清楚。「因缘是种子与现行,相薰习义,为生果的原因」。像我们举的这个植物,用我们自己来做比喻就很清楚。「等无间缘是前念与后念,必须次第相续而起,体用齐等,而无间断」。这个缘很重要,前念跟后念是一个念头,前念是阿弥陀佛,后念还是阿弥陀佛,念念都不间断,这个力量愈来愈大。「所缘缘」上面所缘这个缘字是攀缘的意思,「心识是能缘,境界为所缘」。我们今天起心动念是能缘,极乐世界是我们所缘,特别是阿弥陀佛的名号,信愿持名,这是我们的所缘。「心心所法」一定要「仗境方生」,没有境界它生不起来,这就是见分跟相分,「俱起为缘」,用念佛这个比喻很容易明了。「增上缘是谓於此法,增强其力用,使其得生」。在这个四缘当中,色法的生起,只需要因缘跟增上缘,就是物质现象。心法的生起,就是念头生起,一定要四缘具足。

那我们回过头来,看《要解》里头这句话,说「同居净土是增上善业所感」。以念念即佛,为成佛之亲因缘。我们本来是佛,本来是阿弥陀佛,这个一定要肯定。「自性弥陀,唯心净土」,念佛人对於这个要不肯定,有怀疑,障碍就多了。一定要肯定阿弥陀佛是我自性里头变现出来的,西方极乐世界是我清净心变现出来的,唯心净土,跟我的关系是一不是二,非常亲切。我们往生这个念头一丝毫怀疑都没有,等於说你自己的老家,想回去,为什么回不去?哪有这个道理!这个信心必须要建立。净宗理论就是《观经》上世尊所说的两句话,「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因,亲因缘;是心作佛是所缘缘、是无间缘。其他的力量的帮助,包括善根福德因缘,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诸佛,这个我们要相信。诸佛如来没有妄语,没有过去的善根,这一生虽遇到了他不信。现在人很多,你到外面人多得很,你劝他念阿弥陀佛他不相信。能够相信的,那就是过去生中曾经供养诸佛如来,而且供养不在少数。得佛力加持,我们一听到就欢喜,一听到就相信、就能接受、就能真干,这个善根福德因缘不可思议。

所以「净念相继,乃等无间缘」,我们的念头,声声都是阿弥陀佛,没有改变,这叫等无间缘。「以佛号为所缘境,乃所缘缘」。我们缘的,现在所缘的是这一句佛号,这一句佛号所缘的是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是我们攀缘的对象。我们没有别的想头,就是想到极乐世界去,到极乐世界就是想亲近阿弥陀佛,接受阿弥陀佛的教诲,帮助我们早一天成佛。就这么一个念头,很单纯,没有杂念。增上,这是总摄前面三缘,亲因缘、所缘缘、无间缘。我们这一生当中得人身是增上缘,不得人身,闻不到佛法。得到人身、闻到佛法是增上缘,遇到好老师,遇到这样殊胜的法门,这全是增上缘。

夏莲老为我们整理这经本,终於《无量寿经》有个善本了。黄念祖老居士提供我们修学参考资料一百九十三种,而且在一百九十三种,对於我们每一句经文上有解释的,都把它拈出来,编成集注,这也是增上缘。我们终於把净土跟娑婆世界搞清楚、搞明白了,坚定信心、愿心,亲因缘、无间缘起了作用。果报就必定生净土,必定见阿弥陀佛,这果!『当知此人非是小乘』,「此人」就是前面所说一心念佛的人。因为这个世间许许多多的人认为,念佛求生净土是自了汉,没有慈悲心,只知道自利,不能弘法利生。说这些话的人很多,所以佛在此地特别有这一段经文,告诉我们,不是小乘,不是自私自利。不但不是,而且是佛第一弟子,这还了得吗?

「世多讥念佛为自了,甚至鄙视」,这是我们看到的,古时候有,现在也有,「是则未了佛意」,这些人误会了,不知道佛的真实意思。净宗不是小乘,净宗是教人人都成佛,人人在一生当中证得大圆满,怎么是小乘?所以未了佛意,不了解佛所说的意思,这是真话。「世尊金口亲宣」,在这个会里头亲自为我们说出来,念佛求生净土的人不是小乘。「弥陀一乘愿海,悉赐大白牛车,唯是一乘,何有二三。故云非是小乘」,这是念佛的人必须要知道的。为什么?外面这些误会都足以动摇我们的信心,一个二个说,还没有在意,说的人多了,心就动摇了。我们所知道的,在现前听到很多例子,有许多人本来是学会集本的,听说会集本不如法,很多人都说,他就放弃了,不要这个本子,甚至於把它烧掉;以前听光盘,现在也把光盘烧掉,不在少数。如果我们把这段经文多多念几遍,就明白了。

弥陀一乘愿海,对待一切众生,修学的人,决定是清净平等心对待,所以悉赐大白牛车。这是《法华经》上的比喻,比喻一乘法,一生成佛的方法,叫一乘。何有二三,二是大乘、小乘,三是声闻、缘觉、菩萨,这都不是究竟法,是中途站,没有达到终点。达到终点的这叫大乘,故云非是小乘。听别人一些似是而非的言论,对修学产生了怀疑,这都是善根福德不足,有大善根福德不会动摇。善根福德不够怎么办?决定要多听经,多听经、多读经。不用这个本子可以,《无量寿经》,包括这个本子在内,总共九种不同的版本。夏莲居老居士说过,随便依哪个本子都能得度。不妨先把九种本子统统看过,然后你喜欢哪个本子你就选哪个本子,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佛亲口所说的有五种原译本,有三种会集本,有一种节校本,是彭际清居士的,他只用了康僧铠的这一本,把它重新整理简化,做为一个节校本。所以,现在流通的有九种本子。丁福保有《无量寿经笺注》,这个书我以前有,可能现在放在澳洲。上海,丁福保他开了一个医学院还是一个医学诊所,他们那边印的。他用的本子就是用彭际清的节校本,做了个注解,也做得非常好。

「佛复赞扬如是念佛之人,於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这个赞叹到极处了。「何以故?」为什么佛要这样说法?「以念佛法门最为第一故,最为难信故。於此一切世间难信之法,能生实信,如教奉行,故称第一」,这有道理的。名符其实的第一弟子,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什么时候发心都好,莲池大师晚年发心,晚年真正觉悟了。於大小乘,显教密教、宗门教下都涉猎了,都融会贯通了,到最后,全身放下,一心归净土,一部《弥陀经》,一句佛号,一心一意皈依极乐世界。这真正叫第一弟子,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第一弟子。真的,一切世间难信之法,一点都不错,这佛说的。於这个法门能生真信,一丝毫不怀疑,能够依教奉行。

持戒念佛,第八品里面讲的善护三业,这是修行的基础。第一句说,「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善护三业在这个经上,佛把口业摆在第一,为什么?口业最容易造,多少人修积的功德都从口里头漏掉了,真可惜,功德保不住。所以,佛在这个经上把它排在第一,一切经我们常看到的是身口意,这个经是口身意。不同的排列有很深的意思在里头,我们不能不知道。真修,三业清净,身清净、口清净、意清净,一向专念。真信真愿就是无上菩提心,一心专念,没有一个不成就的,这叫如教奉行。如教,教就是这部经,就是世尊在无量寿会这中间所说的,你都能够信、都能够理解、都能够把它变成自己的生活,你全用上,这叫如教奉行。把净宗的精神、弥陀的精神、弥陀的行谊,表演在日常生活当中,如来第一弟子,做一切修净土人的好榜样。如果有缘,有缘就要利他,没有缘要自利。中国古人所说的,「进则兼善天下,退则独善其身」,这个进退是缘分。我们现在晓得,念佛是弥陀第一弟子,佛自己说的。

下面一段,「劝依教修行而勿疑」,怀疑是菩萨最大的障碍。请看经文:

【是故告汝天人世间阿修罗等。】

当时在会有这么多人,特别是对『天人世间阿修罗等』,这欲界众生。

【应当爱乐修习。生希有心。於此经中。生导师想。】

世尊在这个地方苦口婆心的劝导我们,慈悲到极处。「右文复劝」,再劝,「尊重依止」,对法要尊重,依止就是依靠。我们依靠什么来修行?要依靠这部经、要依靠这个法门。「爱乐修习本经所授之法」,这个经里头所传授的方法,真正喜欢,学习这部经,学习,基础就是读诵,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信心不够的人,常常有疑惑的人,读经太少、听经太少。对於娑婆世界不认识,虽然苦,他没有办法出离;对於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信心,认识不清楚,所以这一生往往空过。遇到了空过,真可惜!遇不到空过了,还情有可原,遇到空过确实可惜。

为什么遇到空过?总是自己业障在作祟,不是外头障碍,外面力量不能影响你。外面这个障碍,你不接受就没事,你要接受了就产生障碍。别人的毁谤、误会、排斥、障碍我们不接受,都不会影响我们修行。纵然是在一个家庭里面,家里人都不喜欢,说我们搞迷信。其实,我们在家里头,把自己的本分事情都做得很好、很圆满,家人都欢喜,觉得学佛不错。自己表现不好,没有依教奉行,让家人产生反感。胡小林就是一个例子,刚刚学佛的时候不如法,家人都反感、都怕他。以后搞明白了,回去当孝子,父母都欢喜,整个人做一百八十度的回转。父母问他从哪里学的,怎么学得这么好?他讲这是传统文化,老人对传统文化就羡慕了,老人与老人交往都赞叹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教出来的,个个是好人,事事是好事,谁不喜欢?

《净影疏》云,是故已下,劝学此经。以此经中说无量寿,闻获大利」。这个经里面讲阿弥陀佛,无量寿就是说阿弥陀佛,介绍阿弥陀佛的生平,介绍阿弥陀佛的愿力、慈悲,介绍阿弥陀佛的学习。五劫修行,那个修行是参访,中国佛法里面叫参学,去访问、去学习。取人之长,舍人之短,来成就自己,这叫真正参学。你不参学,自己不知道,自己缺点不晓得,没有人告诉你。在古时候只有两个人会告诉你,一个父母,一个老师。现在父母不敢告诉你,老师也不敢告诉你,这今天的社会。你真的有毛病,没有人能告诉你。只有自己好好去学习,学孔老夫子所谓的「三人行,必有我师」,那就是叫你要向群众学习。他哪些长处,我看到了,想想自己有没有,没有,要跟他学习;他有些缺点,回头想想我有没有,有则改之,无则嘉勉。如果有,赶快改过;没有,勉励自己不犯他那样的过失。这样学习的人,没有一个不成就。

说老实话,佛法的修学就是这么学成的,为什么?我们在《华严》上看到五十三参,善财童子为什么能够一生成佛?就是知道去发现自己的过失,把自己过失改过来,他一生成就了。阿弥陀佛五劫这么长时间参学,建立了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建立到现在,说老实话,并不长久,佛在经上都说十劫。但是,这个十劫他成就多少人,值得了!他帮助了多少人圆满成佛,这个功德不可思议。还继续在做,没有停止过,每天讲经说法,没有中断过。他哪有那么多东西讲?实在讲他没有东西,完全是自性流露出来的。自性里面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一切都是无量。所以,无量寿佛这个名号就是自性的德号。我们要真搞清楚、搞明白了,就相信自性弥陀。我们的自性是弥陀的真因,弥陀是自性变现出来的。我们成佛也能成弥陀,为什么?我们有真因。你只相信一向专念,你的因果相应,你就能成就。千万不要再搞其他的,搞其他的,你能往生,但是你有夹杂,你的因不纯;换句话说,你到极乐世界,提升境界要费劲、要缓慢一些,没有那些专修的人那么样猛利、那么快速。

所以在这个世间,六道里头,多生多劫养成这种习气,这个习气要放下,这不是好习气。一定要相信,古今中外许许多大德、大成就者,世出世间法没有一样不通,他没有学过,甚至於他根本就不认识字。他为什么什么都懂?没有别的,他只是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就这么个道理。他那种智慧叫无师智、自然智,不需要学习的,不是学来的,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外面学来的,知识。因此,佛门里头重视开悟,不重视广学多闻。「法门无量誓愿学」,於这个冲不冲突?不冲突。法门无量誓愿学,不需要学,自然就学会了;只要见性,一看就会了、一听就会了、一接触就会了,哪里是学来的!怎么接触?人家来提问题,别人问,你自然就解答,这智慧流出来了。不是智慧,你能解答得了吗?阿罗汉的疑惑、辟支佛的疑惑、菩萨的疑惑来请教你,你都能跟他解释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让他觉悟了。

从经教,这是一类众生的根机,哪一类?用现在的话说,知识分子,要用这个方法来接引他。应以什么法接引就用什么法,活的,不是死的。佛教学活活泼泼,因人施教、因时施教、因地施教、因事施教。你要懂得这些,你把世界上所有宗教经典来看,你完全明白了。你知道每个宗教那些圣人是什么?都是自性变现的,都不离开自性。明心见性才是真修,净宗法门不例外。我们根钝,业障深,知道在这个世间明心见性做不到。虽然说妄想分别执著要断,我们断不了,不是不想断。对这一类的根机,佛才教你信愿持名,专念佛号,你就能往生。生到极乐世界,得到阿弥陀佛威神加持,你的烦恼没有了,你的业障也化掉。这个时候你智慧开了,听佛讲经说法一闻千悟,你会大彻大悟,就这么个道理。

这个法门殊胜,让我们在八万四千法门都不能得力的时候,这个法门不但得力,而且比那些法门还要殊胜,真正是弥陀第一弟子。弥陀,说老实话,什么法门都教。极乐世界不是专门念阿弥陀佛的人修,修任何法门,你看,「三辈往生」里头不就说得很清楚,最后一段,修学大乘者将他的修学功德回向净土,统统能生。让我们把这个再扩大一点,行,世间上所有的宗教,你只依他的经典修行,你临命终时,将你修行功德回向西方极乐世界,你念阿弥陀佛,决定得生。这法门不可思议!我们有这个缘,要告诉所有宗教,临命终时最后这一招统统回向净土,就圆满成就了。法门真的是平等,没有高下。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


返回《净土大经科注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