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0七集)  2012/9/1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50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一千零五页最后一行:

「欣乐愿生,发菩提心,一向专念,皆获四悉檀之益」。我们在此地又将四悉檀温习一遍,这大小乘佛法里头重要的修学纲领,佛当年教导我们,我们今天应当学习。悉檀是遍施,四种普遍布施,对象是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众生之苦从哪里来的?苦是迷失自性,迷於诸法实相。一切诸法真相他不知道,看错了、想错了,於是就说错、做错了,这个错误就叫做业。业有善恶,都是做错了,这个诸位要晓得。不善的业是错误的,善业也是错误的,为什么?那是六道轮回的因。行一切善,是六道轮回里面三善道的因,你出不了六道轮回;造不善的业,是六道里面三恶道的因。三善道是天、阿修罗、人道,这是三善道;三恶道饿鬼、地狱、畜生,这一定要知道。出不了六道轮回,还造六道轮回的业,你说是善还是不善?

佛法里面讲的善,标准就在此地,如何超越六道轮回、超越十法界,这是善,果报不在六道、不在十法界。於是我们就晓得,佛法的这个标准是依大乘,什么是善?明心见性是善,明心见性超越六道轮回了。所以我们的修学,大家一定要晓得,持戒是善法,修定是善,开悟是善,不再搞六道轮回这个游戏了,这叫善法。念佛善中之善,为什么?这一句弥陀,戒定慧三学都在其中。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超越六道轮回、超越十法界。这个里头还有更殊胜的,生到极乐世界实报土,能够上辈往生,就是上三品,这不可思议!一切大乘里头没有这种法,这个我们要知道。

我们在一切法门里头找对治我们习气毛病的,找这个法无过於信愿持名,这个法太殊胜了。用这个法怎么用?你看此地,这是一般经上所说的,这对什么?对六道凡夫、对初学的、对二乘的。「众生贪欲多者,教观不净」。贪里面,贪的对象,财色名食睡,观不净行吗?观不净只对治里头一样,贪色的,佛教这种人修不净观。严重贪淫欲的念头,教他观白骨、观老死,常常想这个,念头自然就降温了,对治这个有效。那贪财怎么办、贪名怎么办?这都很不容易解决的问题。世尊四十九年的教学,经论里头有许许多多的方法,我们要用得善巧。好比世尊为我们处方很多,用的药物都不一样,我们如何来配这个药方对治我们的毛病。

实际上这个贪,贪瞋痴,总的来说,印光大师用的方法巧妙,他用一个字,「死」。老人家他的关房我去参观过,在苏州灵岩山寺。他的小佛堂大概只有我们这个摄影棚一半大,关房,整个关房大概就是这样大,摄影棚这么大,一半是卧房,房间,另外一半是佛堂。佛堂里面只有一张桌子,方桌,桌上供了一尊阿弥陀佛,不高,大概只有一尺多高的样子,不高。一对蜡台、一个香炉、一杯净水,两旁边,一个小木鱼、一个小磬,还有一个引磬,其他的没有了。佛像后面墙壁,印祖自己写的一个字,「死」。这是教我们面对死亡,一个人面对死亡,意冷心灰,什么毛病都放下了。在这个时候怎么办?只有一心一意信愿持名,求生净土,这个念头好,这个念头总治万病,什么毛病都治了。我们要从资料里头把印祖老人这个字,有很多书里头都印出来,我们把它找出来,找出来放大,多印一些。总治万病,这个方法好。

另外一种方法,那就是熟读《无量寿经》。我们净宗学会成立,新编了一个《朝暮课诵本》。早课读经我们选的是这个经本里头第六品,「发大誓愿第六」,四十八愿,晚课我们选的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六品经文。这六品经讲什么?细说五戒十善,这部分是经本里面讲的戒学,劝我们持戒。所以,这一部经里头戒定慧三学具足,戒学就能治贪,定学就能够治瞋恚,慧学就能治愚痴。熟读这部经,早晚课都能够读全本当然好,不能读全本,用我们净宗课诵所选的四十八愿跟十善五戒这部分,能管用,这都属於对治。

今天世界乱了,佛门也乱了,我们看到很难过,寻求它的原因。多少年来我们在思惟、来观察,实在是我们把老祖宗忘掉了。世出世间法都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净业三福是大乘佛法最高的指导原则,修学大乘你不能不遵守。佛说得非常明白,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三世是过去、现在、未来,诸佛就是所有修行人成佛,都要依这三条,不依这三条不能成就,你说这多重要!第一条里面,「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贪瞋痴慢这些病统治了。可是今天孝顺父母的人,有,太少了,不容易看见,尊敬师长的更少了。真正孝顺父母还有,在大陆上还听到有几个,尊师重道的一个也没听到过。慈心不杀,天天吃众生肉。联合国的报告,每年被人杀掉的、吃掉的众生,陆地上走的、水里游的、空中飞的,有多少?每年这个世界上被杀、被吃的,三千三百七十亿,单位是亿,这怎么得了!佛经上说,这些众生在作人的时候愚痴,不知道修善、不知道积德,堕畜生道,它前世是人变的。《楞严经》上说,人死为羊,羊死为人,互相吞噉,吃它半斤你要还它八两,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得了吗?不得了!它没有觉悟,它这种怨恨永远藏在阿赖耶识里头,遇缘就起现行,现行就是来报复,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杀害众生就等於杀害自己,事实真相真搞清楚、搞明白了,还敢吗?我在没有学佛之前吃肉,还打猎,学佛,读了《地藏经》之后就吓到了,再也不敢了。我学佛大概是六个月就吃长素了,忏悔过去打猎杀的那些众生、吃的这些众生。你真搞清楚、搞明白了,真断了,没有搞清楚、没有搞明白,愚痴,还会继续再造。

所以大乘经教就这一部经教就好,尤其是黄念老的集注,注得太好了,里面引用的经论跟祖师大德的开示,总共一百九十三种,都是佛法里头最精彩的部分,抄成这一本。所以,我们可以称它为「净宗治要」。我们没有很多的时间、没有很好的精力,不能广学多闻,我们就一部经、一部论,注解就是论。就这一部,依靠这一部,信愿持名,老实念佛,我们决定有把握往生净土。自自然然你就断一切恶,修一切善,断恶修善都不著相,这叫妙用,这叫功德。功德可以帮助你了生死出三界,帮助你超越。断恶修善要著相就是福德,不是功德,断恶修善著相,没有出六道,还要在六道里受果报。六道里头要记住,善恶不能抵消,善决定有善报,恶决定有恶报,不能说我做多少好事我来抵消,没这个道理。不能抵消的,统统落在阿赖耶识里面做为种子,哪个种子遇缘它就起现行,起现行就是果报现前了。

现在这个社会太可怕了,每天杀人,这是大灾难!没人报告,各种灾难都有报,这桩事情没有报告。这是什么?堕胎。联合国发布的,联合国统计是在医院里头有记录的,堕胎,做堕胎有记录的,每天超过十五万人,一年超过五千多万。二次大战打了四年半,战争当中死亡的人,大概是五千万人;现在堕胎,每一年婴儿被杀掉的五千万人,你说怎么得了!所以现在常说儿子不孝。你杀了他,他又来了,他来是报仇的、是来要你命的,变成你儿子、变成你孙子来报仇的。你夺取他的财产,你所有一切财产统统要还给他;你杀他的命,他也要你的命,这不冤冤相报吗?你甘不甘心?不甘心,你又记在心里头。再一次的时候,他再投胎,投到你家里来又来报复你,这就叫冤冤相报,生生世世没完没了。这种事情谁都不愿意遭遇到,谁都不愿意看到,可是不造因才行,因不断,果怎么会断?

谁知道?佛知道,我们要不接受佛的教育,我们完全不知道。儒跟道有讲,没有佛讲得这么清楚,佛讲得太清楚了。《诸经佛说地狱集要》是我们过去在澳洲编的这部经书,编这个书的动机,是江逸子老师将「地狱变相图」画成功了,我看到非常欢喜。这幅图的依据是道教的《玉历宝钞》,这个本子流通量很大,劝善的书。里面对於各种地狱都讲到,但是那个地狱的因,这部分缺了,这个地狱造什么因堕到这个地狱的,说得不多。所以当时我就想到,我说佛经里头应该有,我就找了三位同学查《大藏经》。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把《大藏经》整个翻了一遍,找出有二十五种经典,经论里头将地狱情形讲得很详细,因跟果比《玉历宝钞》更详细,这以前没想到。所以我希望将来再有机会有画家画地狱变相图,依照佛教经典画一幅。现在流通的是《玉历宝钞》的,依《玉历宝钞》画出来的。

深信因果,不但不敢造业,连起恶念都不敢,为什么?起个念头你就造了。业是有身口意,身口没有造,你念头造了。有没有报应?还是有报应。我没有身口,你有这个恶念,这个念头,也随这个念头之轻重果报有差别。这个念头如果害很多众生,杀很多众生,那地狱果报,决定逃不掉。我口没有说、身没有做,怎么到地狱去的?恶念,严重的恶念。事,就不必举例子,例子太多了,举不尽。

「为对此等诸病,说此法药,遍施众生,故名对治悉檀」。唐太宗编的《群书治要》,那个治就是对治。社会乱了,隋朝末年,隋炀帝荒淫无道,人民起义造反,造反的人多,都想夺取政权。唐太宗平定群雄,统一国家,那个时候他年轻。我们读唐朝历史了解,唐朝确实是他建立的,他父亲虽然是将军,不愿意叛变,父亲对於子女很爱护,是他劝他父亲起义。他很能够说,能言善道,分析当时天下大势,皇帝无道,都造反、都叛变了。他父亲就同意了,这才起兵。他就带兵打仗,十六岁,唐太宗起义的时候十六岁。统一之后,他父亲做皇帝,做了九年,皇位让给他,父亲做太上皇。他那年二十七岁,这年轻,掌握政权。所以自己知道读书太少,治国要有治国的智慧、治国的理念、治国的方法、治国的经验,到哪里去找?

中国古人有个概念,你看小朋友,三、四岁小朋友遇到困难了,怎么办?找他爸爸妈妈去了。今天我们国家、社会出了问题,怎么办?找老祖宗,老祖宗有智慧、有理念、有方法、有经验,都记在书本里头。所以唐太宗下令,我现在要经、要史、要子,在这三大类里头,那时候的经史子图书就有一万多种,从这个里头精挑细选,一遍一遍的筛取,到最后决定了六十五种。在六十五种里面去选择,关於真的是圆圆满满包括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的文字,统统抄出来给他看,就是《群书治要》。全书五十多万字,每一条都有根据,这是从哪里抄的,出在哪部书上的。这部书编成了,唐太宗手不释卷,读这一部等於把经史子精华统统都读到了。所以,这是中国治国平天下的精华。唐朝变成盛世,在历史上留名,全靠这部书,他们真干、真念、真依教修行。

这本书在现前这个乱世出现了,真难得。我早年知道有这本书,没有见过。大的书局,我问商务印书馆,商务印书馆都不知道,总经理都不晓得。其实民国初年出来的两个本子都是商务印的。现在这个书已经翻成英文,我相信将来流通量非常之广,外国人看到、听到了非常欢喜。在国内,我听说《群书治要》已经列为党校重要学习科目,好事情!这给我们带来一线的希望,希望这个乱世过去之后,还会有长治久安出现。但是这些东西,过去是怎样造成长治久安、怎样造成和谐社会?得有人去执行,这是法,方法。过去什么人执行?家执行,所以中国的家给社会贡献太大了。每一家都依教奉行,都把子弟、小孩教好了,这些小孩长大的时候都是规规矩矩的,圣贤君子。所以古人说,「子不教,人心坏了」,现在的社会,儿子没人教,人心坏了;「家不齐,社会乱了」,现在家没有了,社会就乱了。今天讲家没有人知道,没有概念,以为都是现在小家庭,不是,大家庭。到中国,你看看现在,家真的没有了,可是你看看地图上,在农村里头,那是张村、那是李村,还有,还有这些名字还在。那是什么?那个张村,以前那个村是一家人,那个李村,那也是一家人。中国四大部小说,四大部,《红楼梦》就是描写一个家,那个家是一个普通家庭,上上下下人口两百多人,将近三百人。

古时候是那种家庭,五代同堂,到第六代人口就太多了,这才分出去。所以我们看家谱,家谱一行就是五代,如果我们在最后这一代,你就看到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高祖父母。那个家庭起作用。所以中国自古以来,这个族群就是过的团体生活,没有个人。从小就养成团体生活的观念,不为自己,他没有私心,起心动念都想著为我这一个家。他不是为自己、不是为父母,是我整个的家,荣宗耀祖,光大门楣。所以家庭的教育就非常重视。过去的家,教育家庭负责,育幼,养老家负责。人老了,到退休年龄不能再工作了,无论是在当地还是在外地,退休落叶归根,归根就是回老家。回老家干什么?养老,老家有人照顾你,照顾你的都是亲人,都是晚辈。所以老人有尊严,老人被家里人重视,他们一生为家贡献,今天应该要享受。中国人跟外国人的理念是颠倒的,外国人,人一生最快乐的是童年。小孩,父母尽量满足他的要求,让他生活得快乐,一生最幸福的,童年。上学以后这就竞争了,踏入社会就竞争、斗争,非常辛苦。到晚年,晚年就是坟墓,他一生最痛苦的是晚年,为什么?他没有亲人了,儿女离开再不回头。美国的法律,十六岁就成年,小孩十六岁走出去,你就别找他了。你去报警,警察说,他已经自己会照顾自己了,你不必去为他操心。

我们在美国,看到中国人还有三代同堂,他们自己养了小孩,把自己的父母接到外面去住在一起。多半要母亲不要父亲,母亲可以烧饭、可以洗衣服、可以带小孩,他放心,不要付工资。他是中国人,外国人看到很羡慕。中国人跟日本人在美国几乎都是三代同堂,儿女到国外去留学,毕业了,留在国外工作,结婚之后生了小孩,就会把母亲接去。小孩长大,父母不能工作了,都把父母送到老人院。如果拿到美国的国籍,老人待遇还都不错。我在美国住的时候,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所以对於养老金确实是非常可观。我住在德州,加州也住,加州富有,养老金每个人每个月可以拿到五百多块,德州经济差一点,拿到三百多,生活够了。所以物质生活国家照顾你,精神生活没有。进入老人院,没人来看你,你的儿女、亲戚朋友每个人都忙著自己的,他又没办法来看你,孤单、寂寞。

养老院人虽然多,我看都有冤气,为什么?脸色都苍白,都呆呆板板的,见人不会笑、不会打招呼,你说他多可怜!中国人所谓「坐吃等死」,这是什么样的感受?我们亲自看到的。一个人在一生,有体力、有精神做出了牺牲奉献,不管是多少,对社会都做出了付出,到晚年落到这样的地步,他怎么不怨恨?所以老人院为什么会有自杀的?我们能想像得到,生不如死,活在这个世间毫无意义。老了失去工作,等於是废人,社会不需要我们了,变成社会的垃圾,没有人尊敬他们。我们去访问、去参观,跟他打招呼、笑笑,有些很木讷,好像没有看见,也有些非常欢喜,难得有人跟他打招呼。这跟中国完全不相同,中国人晚年是一生最快乐的日子,叫天伦之乐。退休之后,全家尊敬你,你住在这个乡村里头,邻里乡党对你都尊敬。中国人讲悌道,孝悌,孝对父母,悌对长辈。

这样的社会,往后还能不能再看到?血缘关系的大家庭可能不会再出现了。现在整个社会结构不一样了,从前是农民,农业为主,农业需要人多。所以家庭人愈多愈好,多子多孙,工作的人多,有高效率的生产力。现在社会转型了,这个家庭不可能出现。所以让我们想到另外一个家,企业,常说企业家,我听多了,对这个家的印象很深。企业能不能继承中国传统的家道,家道、家规、家学、家业?企业不是血缘,这是靠道义,如果都能够受伦常八德的教育,可以做到。也就是每一个团体就是一个家,佛教我们这个道场它也是一个家。

家里面最重要的就是亲爱,这个亲爱的根源就是父子有亲。这个亲爱是性德,没有人教,天生的、自然的,本性里头带来的,要靠教育把它保持、要靠教学把它发扬光大。所以中国过去传统圣贤教育,它没有别的,就是把这个字,这个德,让他一生永远保持而不改变,这是第一个目的。第二个目的,这个爱要扩大,要发扬光大,第一个就是爱家族。家族里面跟父亲同辈的,叔叔、伯伯(伯父),对父母孝敬,对他们同样孝敬;对於他们的儿女,就是堂兄弟,堂兄弟跟亲兄弟一样的相亲相爱。如果从祖父那一支下来,叫从兄弟,高祖父下来虽然是又隔一代,但是统统是一家人,不分彼此,这个家族兴旺,家和万事兴。

所以佛门讲的六和敬,在中国古时候传统家里面,它真做到了。「见和同解」,这是家道,就是伦常八德,没有一个人不遵守,没有一个人敢违犯,没有一个人敢不孝。不孝不悌这是大逆不道,这样人走在社会上,社会上人不齿你。社会风气是这样的,人不能不学好,不可以为非作歹。所以它是个非常坚固的、团结的一个团体,伦理道德就是团结的精神,也是团结的方法,都把人教好了。家规,《弟子规》是所有家规里头共同必修的一部分,就是一个人从小到老都要遵守,人人都要遵守,这里面一共讲了一百一十三桩事情。除这个之外,每家还有它自己的规矩,要求自己家人,不要求外人。为什么?譬如做学问,学派不相同,经营生产事业跟别人不一样,所以它有另外一些规条,那是他们家必须遵守的。每一家都有,打开家谱就看到了。

今天企业是道义,不是血缘是道义,行不行?行。如果用伦常八德来经营这个企业,用大乘十善、六和、四悉檀的理念、四无量心、六波罗蜜,可以,菩萨家庭。这个家庭什么?这个家庭是佛教的团体,真正佛教。今天佛教里这些东西都不要了,佛教是一盘散沙,佛教兴旺不起来。如果要兴旺起来,当年净宗学会在美国成立的,我们一生过的是流浪生活,居无定所,所以只提出来,没有办法去推动。真正推动也不是容易事情,为什么?没有经论的基础就推不动。释迦牟尼佛能推动,四十九年讲经教学,一天都不休息,身行言教,大众不能不服,所以这个团体能带得起来。佛教的团体也是个大家庭,佛弟子学成了,信解行证,这个学生就可以离开老师教化一方,四面八方去建道场,教化众生。

我们想到外国社会也能够安定,靠什么?靠宗教教育。教堂就是这一群人他的精神生活的中心、道德生活的中心,所以人人有爱心,守规矩,能够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助合作,这一点很难得。现在宗教教育没有了,一般都变成做法会。做法会不起大作用,只是一种聚会而已,有定期、有不定期。跟古时候不一样,古时候教学,天天上课、天天见面、天天在一起,那个收到效果。所以,教学比什么都重要,只有教学才真正能对治。

第四,「第一义悉檀」,第一义就是说的理,前面三桩都是讲的事。「谓佛知众生善根已熟,即为说法,令其得悟圣道,是名第一义悉檀」。这就是学生慢慢向上提升,提升到能够开悟了。前面世界、为人偏重在戒律,对治偏重在禅定。中国大乘里面讲求止观,念佛属於止观。这一句佛号念得清清楚楚、了了分明,这就是观;以一念,念佛这一念,对治一切妄念,这就是止,是属於定。所以,念佛是定慧等学,定到一定程度就会开智慧。特别是智慧将开还没开的时候,佛的经教帮上忙了,读经、听经不定在什么时候豁然大悟。为什么他会开悟?他有定的基础,有戒定的基础;没有戒定基础不会开悟,这一点大家要知道。开不了悟,你听的这个东西、学的东西全属於知识,不是智慧。

中国传统教学跟佛法一样都著重智慧,不重视记问。你记得很多,你到处去请教,别人跟你讲的,这个叫什么?「记问之学」,后头有一句话,「不足以为人师也」,於自性不相干。真东西要你自己去悟,豁然大悟,那是什么?自性里流出来的真实智慧,这个东西管用。重视这一点。佛教到中国来之后,儒释道统统都遵守,都以这个为教学最高的目标。学生开悟了,儒家开悟了,圣人;道家开悟了,神仙;佛教开悟了,就佛菩萨。我们知道,儒的圣贤、道的神仙、佛的佛菩萨,统统是学位的名称,他达到这个层次了,不是迷信、不是宗教。

怎样才达到这个标准?必须得放下。放下什么?放下念头。善、不善的念头统统要放下,为什么?放下不善的,留下善的,世间法可以,你不出六道轮回,行!你目标是要出六道轮回那就不行,善也得放下,所以断恶修善不著相。《金刚经》的标准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样断恶修善出三界,小的证声闻果,大的证菩萨,法身大士。所以,他的目标是得悟圣道,这叫第一义谛,要你自己开悟。老师给你的是信、解,帮助你理解,后面是你的事情,行、证。修行就是把老师教的东西,完全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这是行。行久了、听久了会开悟,那个悟就是证,信解行证。如果没有行证,只有信解,这叫佛学,这不是学佛。学佛跟佛学是两桩事情,必须认识清楚,学佛就是他真干。

我们继续看下面注解,看下面注解。「今仰体圣心」,这个圣是释迦牟尼佛,「傍引数经」,再引几部经里面经文来作证,「以证极乐妙有,免堕偏空」,这是有必要的。念老为我们引了三部经,第一部《观经》《观经》云:韦提希与五百侍女,闻佛所说,应时即见极乐世界广长之相,得见佛身及二菩萨,心生欢喜,叹未曾有,豁然大悟,得无生忍」。这是释迦牟尼佛当年讲《观无量寿佛经》,这个经是韦提希夫人她启请的,她是当机者,同时来听闻的,是有五百是她的宫女,这些人统统都见到。

韦提希在我们一般讲这是皇后,国王的正妃。遇到了儿子听了提婆达多的教唆,夺取王位,把他的父亲幽禁,只有皇后能见到皇上。把他幽禁,不给他饮食,让他饿死,这是他儿子干的事情。所以王妃偷偷的送东西给他吃,以后也被查到了,把皇后也幽禁了,不准她离开居住的环境。夫人非常痛苦,向著佛居住的这个方向祈祷,现在遇到这个灾难,希望释迦牟尼佛能帮助她。她有感,佛就有应,佛从空中降下来,带著阿难,到宫中来给她说法。她很伤心哭著,哭哭啼啼说,我不愿意住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太苦了,有没有诸佛刹土,里面没有苦恼的,我愿意往生。释迦佛就将诸佛刹土变现在她面前,让她自己看到。她看了之后,她说极乐世界好,她看中了,求佛告诉她怎样才能到极乐世界。佛就给她讲十六观法,就是《十六观经》,十六种方法告诉她。这十六种只要有一种修成,你就能往生。实际上《十六观经》,十六观,十六是大类,每一类里头细说那就太多了。持名念佛,信愿持名是第十六,这是最后的一条。其他那种观想难,那个境界很微细,心要很定,心杂乱是修不成的。前面这十五种你都修不成功,你就修最后这个,没有一个不往生,这个法门万修万人去。

佛给她介绍了,韦提希夫人跟她这些宫女,都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在这个时候,阿弥陀佛就出现了。就像这一会一样,这一会是阿难礼拜、发愿求生净土,感得阿弥陀佛出现。韦提希夫人在宫中也发愿求生,也感得,正是大势至菩萨在楞严会上所说的,「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是现前见佛,真的,不是假的。见到佛身,见到观音、势至这两位菩萨,心生欢喜,叹未曾有。夫人根利,开悟了,豁然大悟,得无生忍,这个位次就很高了。《仁王经》上告诉我们,无生忍是七地菩萨证得的。七地是下品无生忍,八地是中品,九地是上品,这位次高了。再往上去,十地是寂灭忍,跟佛相同。十地菩萨下品寂灭忍,等觉菩萨中品寂灭忍,妙觉如来上品寂灭忍。我们有理由就相信,韦提希夫人多生多劫,生生世世修行累积的善根、福德、因缘,她统统具足,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皇后很多,还有皇后堕地狱的。这个皇后与佛有缘,善根深厚,佛来度她,她成佛的机会到了。你看,一给她说法就证果了,证得七地菩萨的果位。

「五百侍女」,这是她带来的宫女,在宫廷里面照顾她的。这些人也有不思议的善根,你看,「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发愿求生,「愿生彼国」。发心,蕅益大师告诉我们,对於西方极乐世界真正相信,没有丝毫怀疑,对於阿弥陀佛深信不疑,这就叫发无上菩提心。你看,这些宫女看到了,亲自看到的,当然没有怀疑,又愿生彼国,发愿求生,这菩提心具足了,只要一向称念,决定得生。所以,世尊为她们授记,「悉记」,每个人都给她们授记,「皆当往生」。你们将来这一生当中,寿命终的时候决定往生。「生彼国已,获得诸佛现前三昧」,这就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

「诸佛现前三昧」,这是术语,什么意思?「见十方世界诸佛」,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就能见到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如来。当然你会承事供养,这是修福报,你一定会听佛说法,这修慧,福慧双修。你能同时见十方世界,这怎么回事?到西方极乐世界皆得弥陀本愿功德加持,皆作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是三种不退转的菩萨,就是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我们一般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所以他就有智慧、有神通,能化身、能分身,十方无量诸佛,他能够化无量身,同时去见一切诸佛。在这个境界里面,距离没有了,距离没有,空间没有了;时间没有了,不但见到十方佛,能见到三世佛。「现显自己前说法之三昧」,这些诸佛菩萨现在自己面前为自己说法,这种定功。这种定功,圆教初住菩萨证得,别教是初地菩萨证得,不思议的境界。

由此可知极乐世界的殊胜,真搞明白、搞清楚了,你想,这个世界他还会有贪恋吗?他还会想在这个世界多住一天吗?真正搞清楚、搞明白,巴不得赶快去。在这个地方受这么多苦难,这冤枉!不知道这回事情,不相信这个,那没有办法,那是经上常说可怜悯者,业障太重,没有这个缘遇到。有这个缘遇到这个法门、遇到这个经典,这是无量劫修来的善根福德因缘,你才会遇到,遇到你才会相信。真相信,这一生恭喜,你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了。

再看第二段,引用的《佛说如幻三摩地无量印法门经》。佛在这部经上告诉我们,节录的是一段经文。「时此娑婆世界释迦牟尼如来会中,所有诸菩萨摩诃萨」,有一万二千人,「苾刍」,有二万人,「苾刍尼、优婆塞、优婆夷」,还有「梵王、帝释、护世四王」,护世四王就是我们常说的四大天王,他们发心保护这个世界,叫护世四王。「并余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这前面都讲过,八部鬼神,都是护法的。「悉能见彼极乐世界」,佛在讲《如幻三摩地无量印法门经》的时候,说到西方极乐世界,也有感应道交。「及见无量光如来,菩萨、声闻大众围绕」,这看见了。

这个事情,当年在世,示现的不只一次,多次现前,很多人看见。从理上讲,真诚到极处,就起这个感应道交的作用。我们为什么见不到,想见见不到?我们没有诚信。什么叫诚信?清朝末年,曾国藩先生在读书笔记里头给「诚」下了个定义,什么叫诚?「一念不生是谓诚」。我们相信曾先生念过佛经,古时候,读书人可以说没有不读佛经的,儒释道都通、都学。所以他们的知见是圆融的,广学多闻。「一念不生是谓诚」,佛经上也这么说的,有念头就不诚了。至诚什么境界?不起心、不动念,这是至诚。我们做不到,那是多么深的定功!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我们以阿罗汉,阿罗汉能够做到不执著,这个境界清清楚楚、了了分明,没有执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没有占有的念头、没有控制的念头,这是阿罗汉的定功。菩萨的定功比阿罗汉高,不但没有执著,分别的念头都没有。为什么?他们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是假的,不是真的。《金刚经》上所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所以他没有分别,他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有执著、没有分别,他的定比阿罗汉深。佛不但是没有分别执著,连起心动念都没有。

我们就可以把这个诚分为这三个等级,至诚是最高的等级,没有起心动念,这个时候感应自然现前。佛说经,听众当中真诚心没有达到这个标准,但是佛加持,释迦牟尼佛一加持这个心就现前了。见到极乐世界依报,国土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无量光如来就是阿弥陀佛,见到菩萨,见到声闻大众围绕,大众里头人天。「光明炽盛,如妙高山」,这两句是赞叹无量光如来,阿弥陀如来。其他都不说了,单单说佛,光明炽盛,全身放光。光中有佛,现佛,佛又放光,摄受十方一切有缘众生,同生极乐。身形的高大像须弥山一样,妙高山就是须弥山,地面上最高的山。

我们再看下面第三,引《十往生经》《十往生经》念老引用很多,在这个注解里头引用得多,可见得它也是很重要的一部经典。《十往生经》云:佛告山海慧菩萨:汝今应当起立合掌,正身向西,正念观阿弥陀佛国,愿见阿弥陀佛」。这是佛在《十往生经》里面,山海慧菩萨当机,跟他介绍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讲完之后,劝导大家,你现在应该起立合掌,本来是坐在下面听经的,教他站起来,正身向西,把整个身体对著西方。正念,不但念还观想,念阿弥陀佛、想阿弥陀佛,念是心口,观是智慧,是观照。这个观是什么?里面没有妄想、没有杂念,这叫观。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古人讲的用心如镜,如镜子,照见,你才能见到真的。愿见阿弥陀佛,这是发愿,心有所求,不求别的,求阿弥陀佛现身,为大众做证明。「尔时一切大众,亦皆起立合掌,共观阿弥陀佛」,大家都发愿,山海慧菩萨带领大家,与会大众一起发心,求见阿弥陀佛。

「尔时山海慧菩萨等」,这个等,包括一切大众,当时在会的人一个也不漏,「即见阿弥陀佛国」,阿弥陀佛真现身了,「所有庄严妙好之事:皆悉七宝、七宝山、七宝国土」。这就是极乐世界看到了,依报、正报都看到了。这些事情经上常有,世尊决定没有妄语,他教我们不妄语,他怎么可能会有妄语?所以我们要相信,佛说的全是真的。但是佛经是不是真的,有人怀疑。佛经传到中国,中国人翻译有没有翻错?有没有把自己的意思放在里头?有没有篡改佛经?这些问题都是有可能的。我们初学佛都有这个想法,向老师请教。老师告诉我们,在过去,不要说是翻译,讲经,你出来讲经这不是随便的,要有修、有证你才能出来讲经,不是有修有证的不能讲经,这是正法时期。像法时期,证果的人就没有了,有解有行,真修行的人他有心得报告。为什么不能证果?烦恼习气断不掉。也就是说,我们的烦恼、习气、业障比从前的人重,愈往后就愈重,这个东西障碍了。所以,心里求没有感应。

但是现前我们有没有感应?有。我曾经问过一个居士,台湾的,我说你们有没有见到佛?他说有。我说你见的什么样子?他见阿弥陀佛,他说佛的相高大,像天空一样,半边天什么都没有,就是一尊佛。我们相信他绝不是妄语,不是没有,有。梦中见佛更多,定中见佛是非常可靠的,梦中也是真的,也不是假的。这些都是瑞相,都是好相。

下面说,「水鸟树林,常吐法音,彼国日日常转法轮」。这句话很重要,说明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讲经说法,从来没有中断过的。这就是我说教学为先。诸佛刹土教学为先,极乐世界也是教学为先,所以他那里人那么好,为什么?天天在受教育,受佛最高、圆满的教育。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干什么?是接受教育的,这个一定要懂得,不是去享福的。如果贪图享受,这个念头到极乐世界是去不了的。是要亲近佛陀,修福、修慧,福慧圆满就成佛了。「以上皆证当时印度人民,或数以百计,或以万计,亲睹极乐依正庄严。西方有世界」,叫极乐世界,「有佛阿弥陀,此两有字,应深著眼」,这不能疏忽,这真的,这不是假的。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返回《净土大经科注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