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0五集)  2012/9/1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505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一千零三页倒数第四行,从科题看起,「天乐不鼓自鸣」。请看经文:

【钟磬琴瑟。箜篌乐器。不鼓自然皆作五音。】

这是空中有音乐,用现在的话,交响乐,交响乐演奏的音声,从空中来的。这些乐器,这个经最早时候是在汉朝翻译的,所以这个里头有『箜篌』,这是很古老的乐器。跟琵琶差不多,是用手拨弹的,是用手弹的。它有两种,一种是横的,像古筝那样方式的,摆平的,一种是抱在身上的,竖的,两种。现在这个乐器很少见了。「钟磬、琴瑟、箜篌等等」,举几个例子,等等,这些乐器不需要人去弹奏,「自然发声」。『皆作五音』,这就是现在讲的交响曲,很多乐器在一起演奏,这音声就特别之美。我们看到今天还有这种演奏的场所,我在丽江看到的,云南丽江。那个地方有个乐队,全是老人,大概都是七十岁以上到八、九十岁的,这些人演奏古乐,古代的乐曲。非常之美,很值得去观赏,到云南去,这个机会不要错过。这是空中的音乐。

下面这一段,「十方诸天供养」。我们看经文:

【诸佛国中。诸天人民。各持花香。来於虚空。散作供养。】

这是散花,念老在解里面说,「十方天人来散花香,皆表殊胜快乐之象」。这极乐世界,这种快乐是没有中断的,而且变化非常之多,真正不可思议。这一段的注解意思很深,请看集注的。「经中详谈见佛、见光、见土」,见佛是见到阿弥陀佛。见光,正报,佛放光,菩萨也有光;依报,宫殿有光,放光,花草树木都放光,大地也放光,光明世界。西方极乐世界的光不从日月而来,那个地方没有日月灯火,全是性德所放的光明。见土,这是见到极乐世界,依报瑞相,见佛是见正报的瑞相。

「或以此有著相之失」,有些学佛人看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示现,这不是著了相吗?著相是不究竟的。禅不著相,性宗也不著相,极乐世界怎么全著相了?下面解释得好,「惜彼未知净宗之妙」,说这些话的人,动这些念头的人,他著了相,极乐世界人并没著相。净宗之妙,「端在当相即道,即事而真」,这八个字好。道是什么?道是自性。真就是实相,一切诸法的实相。性在哪里?性在相里头,相是性变现的。古人有比喻说,「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金在哪里?金在金器当中,离了金器到哪里去找金?我们首饰诸位常看到,金项炼、金的璎珞、金手镯、金戒指,这大家常见的,那都是黄金做的。金在哪里?戒指是的,镯子也是的,首饰也是的,拿个金币也是的,金条也是的,金砖也是的,都是金,那都是相。相就是性,性就是相,性相一如,性相不二。那著相这个问题,著相是你的妄想分别执著,说明你妄想分别执著没放下。放下,当相即道。这个金比喻容易了解。

而实际上,大乘经上佛常说,一切法不离自性,心外无法,法外无心,这心是真心。其实妄心也讲得通,在六道里头,真心、妄心清清楚楚,但是一般人无法分辨,它真妄融合在一起。真能生能现,妄能变,离了真心,妄也没有了,妄是依真而起的。所以有真它才有妄,真妄永远融合在一起。真的那就是六祖惠能大师所说的,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我们想想古人这个比喻,就是用金跟器来做比喻,细心从这个里面去体会,能得到一点信息。

凡夫迷失了自性,真妄不能辨别了,往往把妄当作真,真的呢?真的完全忘掉了,完全不知道,把妄的当作真,这就错了。这就变现出十法界。十法界里头包括六道轮回,下面的六法界就是六道,上面还有声闻、缘觉、菩萨、佛,一般称作四圣法界,叫四圣六凡。六道是凡夫,凡夫迷,四圣觉了,虽觉,不圆满,迷於三大类的烦恼。声闻、缘觉,见思烦恼断了,他超越六道轮回。由此可知,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轮回怎么来的?见思烦恼变现的。所以见思烦恼断了,轮回就没有了。什么是见烦恼?什么是思烦恼?见烦恼是我们看错了,我们把真相完全看错了。第一个是讲根本,根本错在哪里?错在我们把这个身当作自己,这叫身见,这是错误的根源。读过《金刚经》的人知道,《金刚经》上佛告诉我们,「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是正确见解。后半部讲得更深,不但相是假的,不是真的,念头也不是真的。所以后半部讲,「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见破掉了。那个见是什么?是无明烦恼。这两种烦恼都断了,这成佛了。

阿罗汉只断前面一种烦恼,思惑未断,见惑断了,思惑没断。见思烦恼统统都断了,这才出得了六道轮回。他还有尘沙烦恼,还有无明烦恼,那在四圣法界里断,六道里头只要断这两种。见惑断了,小乘证须陀洹果,初果,那是阿罗汉,阿罗汉分四个等级,这是初级的。见惑断掉了,证四果,我们通常讲阿罗汉,那是四果,这个出六道轮回了。证到初果,没出轮回,但是他决定不堕三恶道。他人间寿命尽了生天,天寿命尽了又到人间来,天上人间七次往返,证阿罗汉果,超越六道轮回,到四圣法界去了。

见惑头一个身,你看我们都以为身是自己,起心动念都没有离开身,都是替这个身在著想。谁知道这是错误?佛知道。佛怎么知道?佛知道身根本不存在。佛知道,现代的量子力学家知道了,德国普朗克博士一生专门研究物质,物质到底是什么?他这一生没有白过,把这个谜底揭穿了。揭穿了,做报告,他说根据他的研究,世界上根本没有物质这个东西。身是物质,这世界上没有物质这个东西,物质是假的,把《金刚经》上这四句话证明了。他知道物质是什么,这是他看到的,是在显微镜上面看到的。物质从哪里来的?从念头来的。他们把物质分析,分到最小的微中子,黄念祖老居士在这个注解里头有,引用这一段。这一段是后来他自己补进去的,最初的本子里头没有这段,以后补进去了。所以,我们读这个注解的时候,也看到科学这一段报告。

科学发现最小的物质现象微中子,微中子有多大?科学家告诉我们,一百亿个微中子聚集在一起,它的体积等於一个电子。绕著原子核旋转的电子,我们肉眼看不见,一百亿个微中子。也就是说明,微中子多大?是电子的一百亿分之一。但是它确实是物质,在显微镜底下被发现了,这么小的东西。科学家再把它击破,看看击破之后产生什么现象,他把它打破,打破之后就没有了,物质就没有了。没有了看到什么?看到是念头波动的现象。这才恍然大悟,物质从哪来的?物质从念头来的,这跟佛经上讲的完全相同。物质是阿赖耶的境界相,佛跟我们讲宇宙真相,宇宙万有的真相,那都是阿赖耶变的。

阿赖耶的三细相,今天科学家发现了,阿赖耶的业相,科学家称为能量;阿赖耶的转相,科学家叫它做信息,就是念头、意念;阿赖耶的境界相,科学家叫物质。名词不一样,确实说的是一桩事情。这在大乘经里头也是宇宙的奥秘,甚深法藏,大乘经上虽然常讲,没人知道。所以这些事情我们看注解都看不清楚,当然也就讲不清楚,含糊笼统。今天我们看到科学报告,我们就很清楚了,阿赖耶的三细相。「无明不觉生三细」,三细相从哪里来科学家不知道,还是个谜。可是佛讲得很清楚,它从哪里来?从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境界为缘长六粗就是惠能大师讲的能生万法,宇宙出现了,万物出现了。宇宙万物的根是阿赖耶的三细相,这个东西被找出来了。

在佛经上佛说,三细相什么程度才能够证得,就是证明?大乘经上常说八地以上,八地上面,九地、十地、等觉、妙觉,妙觉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如来的果位。称如来、称佛,只要见性都可以称。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所证得的是平等的,全都是把无明放下,也就是说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个境界是平等的。平等,为什么还说它四十一个阶级,分作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我们根据前面的现象,就知道它是怎么回事情。这种现象,中国古大德知道,连《三字经》上都讲到,小朋友会念,这太深了。《三字经》上两句话说,「性相近,习相远」,所以我们讲性,有本性、有习性。本性是真如、是真心、是自性,习性就是阿赖耶,我们称习性也叫习气,这个东西不好断。

我们看断证这个功夫,你看小乘须陀洹,八十八品见惑断了,见惑断了,见惑的习气还有。什么时候断习气?证到二果的时候习气断了,须陀洹把习气断尽了,他就证二果。二果开始要断思烦恼,断思烦恼难!见烦恼容易断,思烦恼难断,古人有个比喻说,藕断丝连。好像藕把它折断了,丝连著,藕断丝连,很麻烦,很不好断。所以八十一品思惑,你看从二果开始断起,到第四果才真断掉了。虽然断掉,习气没断,思烦恼习气没断。可是思烦恼断掉之后,阿罗汉升级了,升到辟支佛。所以辟支佛是思惑习气断掉了,在这个果位上。他在这个果位要断什么?要断尘沙烦恼。尘沙烦恼断掉,他就升级,他不是辟支佛了,他是菩萨。菩萨有尘沙的习气,尘沙习气断干净,他就成佛了,十法界里面的佛,天台大师说,相似即佛。十法界里面的佛,我们知道,他的功夫是尘沙烦恼,包括尘沙烦恼的习气,统统断干净了,很像佛。他修什么?也就是他断什么?他要断无明烦恼,无明是起心动念。怎么断法?不起心不动念,就断了。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看得清楚、听得清楚,没有起心、没有动念,这就见性了。起心动念就落在阿赖耶里头,阿赖耶里面习气种子,他就落在那里去了;不起心不动念,他就超越了。这个超越,相宗里面讲的转识成智,八识就变成四智,八识没有了。这是真的成佛了,真正成佛。

所以《华严经》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统统是真佛,不是假佛。他们所证得的是正等正觉,不能叫无上,为什么?习气没断。实报庄严土怎么来的?是无始无明习气变现出来的。习气要断了,实报土不见了,假的。普朗克的话是正确的,根本没有物质这个东西,物质全是假的。但是实报土里面跟十法界完全不一样,为什么?十法界是识变的。实报土叫一真法界,它没有八识,没有五十一心所,它不会变,所以它是自性现的。但是自性这个缘,是要无明的习气才会现这个相,这个相无比的殊胜庄严,叫法性身,正报;叫法性土,依报。换句话说,依正都是自性变现出来的,这里头不掺杂阿赖耶,它没有。天台大师称他们为分证即佛,六即佛的分证,就是他还没有到达圆满。这个没有圆满,无始无明习气没断干净。

无始无明习气有没有方法断?没有方法。你说想个方法去断它,你就堕落了,你又起心动念了。怎么办?随它去,根本就不理它,时间长了自然就没有了,这叫无功用道。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修行,叫无功用道。这些人每天依旧听经,听佛讲经,依旧到处供佛、闻法,教化众生,不亦乐乎。他们的神通、道力、智慧、德能、相好跟佛没有两样,佛所有的他们都有。就是一样不能跟佛比,佛没有无始无明习气,他还带著一点习气,除了一点习气之外,确实没有分别。所以他们得大自在,自行化他不亦乐乎,时间久了自然没有了。自然没有了,他就升级了,升到妙觉如来。怎么知道升妙觉?实报土不见了,习气一断,实报土就没有了,实报土原来是习气变现的。实报土不见了,什么东西出现?常寂光出现了,这才真正究竟大圆满,融入常寂光。净土里面讲四土,最高的常寂光,常寂光是自性;换句话说,他回归自性了。

这个很不好懂,我们不得已用灯光来做比喻。如果有个大讲堂,这个大讲堂里面有一千支灯光,有一千盏灯,每一盏灯都有个按钮。自性是什么?自性是光,我们把按钮按下去,灯亮了,放光了。所有的灯都打开,这个灯打开之后,永远不会熄的,这叫常寂光。这是什么?这就是自性,这就是圆圆满满的明心见性,不带无明习气。我们看还有几盏没亮的,没亮是没见性,代表什么?代表十法界里面众生,十法界的佛也没有见性。还有看这个灯光很弱,不是很明亮,那就是他带的习气很多、很重。习气愈薄它就愈明亮,习气完全没有了,他的光是圆满的。古人用月亮做比喻,十五的月亮,满月,表示一点习气都没有;十四,还有一点点;十三,又多一点点,用这个做比喻。但是它是真的月光,不是假的。真月光什么?他是真佛,他不是假佛,跟十法界的佛完全不一样。十法界里面的佛,一分光都没有露,那是什么?那是初一的月亮,完全没有光明。

所以佛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个大殿上的灯有没有我们?有。我现在是凡夫,迷得太深了,妄想分别执著全有;换句话说,你是漆黑一团,迷了。但是在不在讲堂里?在。常寂光是诸佛如来,光跟光融起来了,分不开是自、是他。有没有自他?有。性上没有自他,相上有自他,理上没有自他,事上有自他,但是自他是一不是二。换句话说,这一支没有打开的灯,它也在这个光中,没有离开光明。等到它亮了,亮也是慢慢从小光,渐渐光就足了,他还是没有离开常寂光,常寂光是本体。常寂光是中国老祖宗讲的本善,本性本善,习性不善,习性是阿赖耶,本性是常寂光。於是我们这才搞清楚,我们每一个众生都在常寂光中,在诸佛的常寂光中。诸佛也在我们自己常寂光中,不是没有,真有,只是有障碍,暂时不现。虽然不现,我们自己常寂光跟一切诸佛常寂光是一不是二。这要很冷静去思惟、去观察,你才能懂这个意思。

这里头教我们什么?教我们一切法是清净的,一切法是平等的,没有高下。在一切众生,或者一切佛菩萨那里,没有自卑感,也没有骄慢,为什么?平等。极乐世界它的殊胜,是在我们的烦恼习气没有断干净,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就让我们生活在常寂光当中。凡是生到极乐世界的,即使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作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菩萨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比十法界的佛高一等,这是净宗不思议之处。所以,一切诸佛赞叹阿弥陀佛,光中极尊,佛中之王,太难得了。

我在这里写了几句话,「万法全体是寂光,无时无处而不融,不一不异」。我们自己跟一切万法、跟诸佛如来、跟六道众生、跟地狱、饿鬼、跟蜎飞蠕动,真的是不一不异,圆融一体。万物就是我的法身,万佛本是一体。《华严经》上说,「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这里头著重在三世,三世里头有未来佛,所有众生都是未来佛。我们从这个境界里头去培养自己的清净平等觉。你不知道,以为我比别人高,人家不如我,这就完了,别人没吃亏,自己吃亏了。修行,这世间真正做学问的人,最怕的就是这一点,这个习气、毛病与生俱来的,是什么?我慢。那就末那识,四大烦恼常相随。「我见」,这是根,与这个根同时发生的,「我爱」,我爱就是贪,「我慢」就是瞋恚,「我痴」就是愚痴,贪瞋痴。贪瞋痴三毒与生俱来,你什么时候一念不觉,从自性里变现一个阿赖耶的时候,这个烦恼就跟著你来了。这个东西是什么?觉了的时候它是戒定慧,迷了的时候就叫贪瞋痴。

所以我们戒律不能持,那是什么?我们贪心重。如果没有贪心,你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自然就是戒律,不是学来的。这是什么?性德。贪心把性德盖覆住了,把性德变成了贪,贪毒,是这么回事情。瞋恨把我们自性本定失掉了,有定怎么会有瞋恨?不可能。傲慢、嫉妒都是这里头产生的,说明什么?没定。有戒决定没有贪心,贪烦恼就断掉了;有定,瞋烦恼断掉了;有智慧,痴烦恼就断了。所以佛常讲,「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贪瞋痴要不要息灭?不要。戒定慧成就,贪瞋痴就没有了。我还有贪瞋痴,说明我戒定慧没有,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有没有定功?还有一点点不高兴,没定功,那个定是假的。戒律怎么样?还有一点贪心,那戒是假的,装模作样的,不是真的。真正戒定慧的时候,贪瞋痴断掉了。这些道理我们得搞懂、搞明白,然后我们自己再真正去修,知道自己不行。持戒很严,还有贪的念头,假的;定功很深,还有怨恨心,还有不如意,哪来的定!所以这东西不搞清楚的话,自己往往产生很大的误会,以为自己学得不错了,其实一身的毛病。

我们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个最捷径的道路,但是也应该把这些烦恼习气放下得愈多愈好,为什么?到极乐世界品位高升,原因在此地。极乐世界品位高,说明你成就快速。所以你一定要正面反面清清楚楚、明明了了。我们是未来佛,跟一切诸佛共同一法身,现在我们是烦恼、习染障碍了,法身不能现前。能见实相,实相永恒不变,障除掉就见到了。见佛菩萨,其实哪一个不是?个个皆是,人人皆是。所以经上才提醒我们,「当相即道,即事而真」。如果你明白这个道理,你真懂了,你对一切人存恭敬心,你对一切人真诚,为什么?那是对你自己。真诚恭敬心是你的真心,你真心显露了,真心显露了是什么人?那就是佛菩萨。虽然没有成佛,你跟佛菩萨很近很近。如果以为我自己很行,别人都不如,你跟佛菩萨距离遥远,很远很远。「敬人者,人恒敬之」,这世间人讲的,大乘佛法讲,敬人者就是真正敬自己,轻慢别人是轻慢自己,自他是一不是二。所以把自己修好了,别人就圆满了,自己成佛了,你所看到一切众生全成佛。《华严经》上说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不但有情都成佛,花草树木也成佛,这无情的,山河大地也成佛了,为什么?共同一法身。

小,一毛一尘,这佛经上常讲的,毛是汗毛,汗毛尖端上,小,一尘,一粒微尘,无一不是法界全体,这个事实也被科学家发现了。科学家做实验,照出全息照片。我没有看过这些仪器,听说它照的照片,照一个人的照片,把这个照片撕成两段,在激光下看它,两个都是完整的;分成四片,就是四张完整的;分到再小,你去看,张张都是完整的。这是宇宙的奥秘,这怎么回事情?大乘经教上讲,法尔如是,一切法本来如是。大小不二,大能容小我们知道,小能容大,一根毛端、一粒微尘,这里头包含整个宇宙,都在其中。我们在《华严经》上读过,谁能够入尘毛里面的世界?佛说普贤菩萨能入,能够入微尘里头有世界。世界里头还有微尘,微尘里头又有世界,重重无尽,这个科学没发现。小中容大科学发现了,但是重重无尽科学没有发现,真的是重重无尽。中国古人有两句话说得非常非常有味道,你愈读愈有味道,他说「大而无外,小而无内」。这两句话要用现在的话来说,是顶尖的科学。这说什么?性德。整个宇宙是一体,整个宇宙不能分割,一体怎么能分割?而每一粒微尘里面都是含容圆满的世界,佛家讲的法界虚空界,就在一微尘中。

我们这个身体,科学家告诉我们,多少细胞组成的?五十兆,这个身体五十兆个细胞。细胞很大,看得见。把细胞打破,看看细胞里什么东西,细胞是原子组成的,就看到原子。原子被科学家发现,八十年前的事情;微中子被人发现,这三十年前的事情,最近的事情。科学仪器愈来愈进步,便於观察,看宇宙的真相。

我们现在回过头来再看这个经。这是因为一桩事情,有人以为这是著相,他真著了相,为什么?他有妄想分别执著。极乐的菩萨不著相,没有妄想分别执著,他们所看到性跟相是一桩事情,性是体,法是相,性相、理事、因果清清楚楚、明明了了。所以说「惜彼」,这些人「未知净宗之妙」,净宗是圆满的大法,「端在当相即道」。当相是什么?你当在相的面上,你就晓得这是自性、这是真如。这真的是明心见性了,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个一切就是全宇宙,一就是任何一法里头都含著有全宇宙。还用得著多求吗?一法通达了,一切法全通了,障碍就没有了。所以大乘,精髓、妙诀就在放下。这个话,六十一年前章嘉大师告诉我的。那时候我年轻,听不懂。这六十年来,对於老师的话愈来愈清楚、愈来愈明了、愈来愈欢喜。

「即事而真」,事是假的,理是真的,理事是一不是二。所以,「故不必拨相求道,离事见真」,这永远见不到。你说我离相我就见性,没这回事情;我离开事,我要求真,也没这个事情,它决定在一起。我们把性、把理比喻作现在电视的萤幕,把相、把事比喻作萤幕上显的色相。诸位想想,这就在我们面前,相是假的,为什么?它会变。屏幕是真的,它不变,永远不变。我今天要离相去找屏幕,你能找得到吗?相跟屏幕已经融在一起,相要是没有了,屏幕不就没有了?它融在一起!虽融在一体,真妄清清楚楚,确实屏幕没动,里面的色相随著电的波动频率在动。

整个宇宙亦如是,整个宇宙都是脉动的现象,像人身上的脉,脉动的现象,它的频率太高。弥勒菩萨告诉我们的,应该不会差错的,是等觉菩萨,也是古佛再来的。告诉我们,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百千是十万,三十二亿乘十万,三百二十兆,这一弹指三百二十兆次的波动。整个宇宙,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统统都是在这个脉动里面产生的。如果不动呢?不动就没有了。所以一念不觉就现相,一念觉的时候,相就没有了。

大乘菩萨,那个相没有了,就是回归常寂光了,菩萨有这个能力。不回常寂光行不行?行,不回常寂光,那就是这里的两句话,当相即道,即事而真。这就叫做从容中道,得大自在。为什么不回常寂光?这是因为因地上曾经发了度众生的大愿,众生这么苦,你要是离开他,你真的有能力回归常寂光,众生太苦了、太可怜了,谁去教他?所以,这是大慈大悲。诸佛菩萨有这种智慧、有这种道力、有这种神通,他可以做得到的。於他自己有没有妨碍?是一毫妨碍都没有。为什么?他做种种示现,像《普门品》上所说的三十二应,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虽然现身说法,无论现什么身,都没有起心动念,更没有分别执著。所以对他有没有妨碍?没妨碍。他这种示现就是无作而作,作而无作,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的示现就如是。释迦牟尼佛在不在?在,在常寂光里头。我们跟常寂光融成一体,他怎么不在?阿弥陀佛亦如是,十方一切诸佛皆如是。我们才知道,无量无边、无数无尽的诸佛跟我们生活在一起,根本没有离开。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一段经文,「礼佛现光」,真诚心礼拜下去,佛就现前,决定是真的。我们天天拜佛、求佛,佛不现前,是我们自己心不诚、心不敬,没有恭敬,心里面妄想多、杂念多,障碍住了。障碍不在佛那边,在我们自己这边,这个东西去掉就见到了。所以不必拨相求道,离事见真,这是决定决定错误的。

「且此经纯是《华严》《华严》,大乘教里第一经,《华严》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一位善知识是他老师文殊菩萨给他介绍的,文殊菩萨代表圆满智慧。介绍的是什么人?吉祥云比丘。他修什么法门?修般舟三昧,专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所以《华严》《法华》最后都导归极乐,这一点我们得看清楚、看明白,我们对於西方极乐世界这个信心才真坚定了。所有一切功夫不得力,都是你信心力度不够。为什么学成这样子?毛病到底出在哪里?出在信心,不能说你没有信,你信心力度不够。百分之百的信心,你有百分之五十,还有五十怀疑,这个就感应不能现前了。还产生个错觉,以为自己真诚,佛不灵,佛有问题。你看这愈来愈糟糕,从百分之五十的怀疑,上升到百分之九十的怀疑,那就完了。所以经不能不读,印光大师告诉我们,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是有经论做依据,你不从经论上下手,你怎么能生起信心?这话有大道理在。

今天学佛的人很多,往生的人不多,什么原因?全都出在信心不足,所以对於自己往生没有把握,持怀疑的态度。蕅益大师告诉我们,能不能往生,全在信愿之有无,真有信心、真有愿心,你决定得生;往生之后品位高下,完全在念佛功夫的浅深。念佛的功夫是什么?指什么说的?指断烦恼说的,你能把烦恼念掉,把业障念掉,这叫功夫。也就是说,烦恼、业障没有了,你清净心现前。经题上所讲的五个字,清净平等觉,清净心现前,事一心不乱;平等心现前,功夫更深了;如果是觉现前,这是理一心不乱,觉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

所以这个经跟《华严》完全相同,前清干隆年间,彭际清居士说,《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阿弥陀经》是小本《华严》,他把净宗提升到这么高。换句话说,《华严经》是大本《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是中本《华严经》《阿弥陀经》是小本《华严经》。经,文字有广略不同,义理没有毫分的差别,这真的,这不是假的。我们今天要不树立信心,信心要不是很强,我们这一生就怕空过了。这经不能不读,不能不深深去体会,应用在生活当中,应用在工作当中,应用在处事待人接物。我们今天生活在《华严》里面,生活在《无量寿》里头,我们居住地方真净土。这才是《法华经》上所说,「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於世」,这真正大事,大事当中的大事,究竟圆满的大事。所以是《华严》事事无碍境界。

大经上常讲一毛一尘,「一花一香无非帝网之珠」,帝网是比喻,这个帝是忉利天主,我们中国人称他作玉皇大帝。帝释天他的大殿上面有罗网,罗网的网孔都系的有宝珠,这个珠会放光。「一一圆明」,用这个来做比喻,比什么?比十方世界一切万法,就是一毛一尘、一花一香,比喻这个。一一圆明,圆是圆满,明是光明,明表智慧,圆表德行。宇宙之间万事万物一一圆明,谁看到?没烦恼的人看到了,没有业障的人看到了,没有烦恼、没有业障是佛菩萨,他们看到了。

「一一胜妙」,胜是殊胜,妙是微妙。十法界依正庄严,这些诸佛菩萨在表演,有表演觉悟的,有表演迷惑的,表演得非常逼真,这是胜妙。这个妙怎么说?妙是妙有,不是真有,是假有,全是假的。妙!这个妙我们现在能体现出,可是我们怎么样?不承认,我们不承认这个东西是假的,佛菩萨承认。譬如我们前面讲的,普朗克博士说,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物质这个东西存在,我们相信吗?我们身体是物质,我们居住的房屋是物质,根本不能离开物质,怎么可以说没有物质存在?没有物质存在的真相被他看见了。在大乘法里面,明心见性的人看破了,看破怎么样?看破模模糊糊,知道是假的。要看得很清楚的时候,佛说八地以上,那看得非常清楚了。八地有那么深的定,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的波动频率,他能够捕捉得到,就是他能看得到。这太厉害了,那个心是多定,极其微细的波动他全知道。

我们在《还源观》里面看到,贤首国师给我们说的三种周遍,是真的。我们也读过、也讲过,听的人也不少,谁相信?我相信大家都相信,信心不足。要足,他会表现在生活上;他不足,他没有办法落实在生活,就是他不得受用。得受用,就是证入、契入;不得受用,那就是能知不能行,得不到受用。本经讲的三种真实,真实之际、真实智慧、真实利益,这三个真实我们都得不到。如果得到,你的生活多快乐。为什么享受不到?就是我们没做到。没有做到什么原因?没听懂,这真的,不是假的。如果你听懂了,你肯定做到,你入佛境界,过佛菩萨的生活,《华严经》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真入这个境界。契入这个境界,应化在世间,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决定不违背规矩。孔老夫子七十岁,他说了,「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矩是规矩,完全合规矩。夫子七十三岁过世,就没有八十了。学要真学,老老实实的学,圣贤、佛法是实学,真实,决定不是假的,得大受用。

所以这个妙,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没有,就妙在此地。你说它没有,明明在现前,你说它有,确实它是相似相续,根本就不是真的。它在这么高的频率之下,现相才出现,立刻就消失了,大乘经上常说的,「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可以说生灭是同时,我们捕捉不到。你想想看,它的生灭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我们怎么捕捉?只好说生灭同时。真的是有生有灭,为什么?你要细细去观察它,在这么短的生灭之中,你看,它由业相变成转相,转相变成境界相,那么短的时间里头还有三个阶段,这多快速!消失了就永远消失了,全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

「一一皆是一真法界之全体」,每一个现相、每一粒微尘、每一个毛端,都是一真法界的全体。一真法界就是自性,就是我们常说的诸佛报土,实报庄严土。从实报庄严土里头变现出十法界,心现识变。这一真法界也就代表圆满的法界,遍法界虚空界,这四个字都包括了。下头讲全体,一法不漏。「圆明具德」,这一句说得好,圆是圆满,没有丝毫欠缺,具是具足,没有欠缺,明是智慧,德是相好。这一句就是《华严经》上佛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就是圆明具德。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智慧从哪里来?自性本有的,你到外面学这个学那个,那是知识,不是智慧。知识,中国古圣先贤不重视,重视智慧;佛法里头不重视知识,重智慧,智慧是你自性本有的。戒定慧帮助你断烦恼,你看,戒断贪烦恼,定断瞋烦恼,慧断愚痴烦恼,断贪瞋痴,这个东西重要。而且一定要有次第,不能躐等,一定从戒下手,然后是定,最后是开慧,智慧开了;换句话说,不是认真持戒,他向上就没有了。像盖房子一样,他没有盖地基,不管盖怎么高,都很有限,很容易倒塌掉。像树一样,没根,戒是根本,戒是无上菩提本,大经大论都这么说法,不能轻视,不能小看了它。

今天学佛,问题就出在这个地方,都把戒疏忽了。尤其知识分子,我们自己是知识分子,不是高级知识分子,有那么一点知识,就起障碍的作用。我最初学佛,方东美先生介绍的,我跟他学哲学。他在哲学概论里头最后一个单元给我讲「佛经哲学」,我对佛经才认识,生欢喜心。但是受方老师的影响,方老师知识分子,哲学家,对於大乘经论特别爱好,《华严》《法华》《楞严》《大智度论》《瑜伽师地论》,真的很喜欢。对戒律,真的是疏忽了,看都不想看它。而且自己还有充分的理由,戒定慧,为什么不去学戒律?我说戒律,这个东西是生活规范,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所讲的,古代的生活。我们是现代人,怎么能去过三千年前古人的生活?而且又是外国,这印度的,地方隔了一万多里,时间三千年前,所以这个东西可以不必要了。你看,还认为自己很有理由。

老师真了不起,他用的方法叫善巧方便,以后读大乘经,读了这四个字,真正想到章嘉大师对我用的方法,太巧妙了。大师知道我不喜欢戒律,可是知道我是个好善的,好善的心有,好善的行为有,就是这个观念扭转不过来。他跟我就很少说这个问题,教给我都是经典里头非常重要的、关键性的这些理论,喜欢研究这个东西。可是我每次离开他,他都送我到门口,送到门口的时候,一定会跟我说一句话,「戒律很重要」,五个字。所以这句话我听了几十遍,我跟他三年,每个星期见一次面,至少三年当中有一百多次见面。这句话听得耳熟,我虽然听了,我也没在意。可是他每次送我出门的时候,最后这一句话送给我。

到他老人家圆寂,我跟他,他老人家六十五岁,六十八岁走的。我非常感恩,很多今天讲佛教的知识,都从他这里来的,没有人给我讲,他给我说。火化之后,甘珠活佛,他的弟子,出家弟子,在火化场搭了两个帐篷。他们在那个帐篷里面住了七天七夜,诵经给大师回向。我也请了三天假,在帐篷住了三天。这三天三夜我在想,我跟老人家三年,老人教了我些什么。这一想,第一个印象就出来了,戒律很重要。这个时候才很认真,为什么他要老讲这句话?这句话正是我不想听的,但是说的次数太多,印象太深了,所以我就认真去想。想了两个星期,得到一个结论,这没人告诉我。应该是什么?佛法是出世间法,不是世间法。世间法,我常常想,拿世间法比佛法。世间法,三代的礼都有兴革,礼跟戒律是差不多的意思,夏商周都有修订,不完全相同。因为一个时代,那一个时代都几百年,夏四百年,商六百年,周八百年,它们这些法律制度都有改变,这是世间法。那出世间法没有办法改变,改变就出不去了。我就想到这个道理,这个我对戒律重视了。

所以我那时候想,老师圆寂是为我,他要不圆寂,我永远不会想这个问题,不知道这个重要性。他这么一示现,让我想到这个问题,把这个问题重要性找到了,这是出世间法,断烦恼,证菩提,戒律是帮助我们断烦恼的、消业障的。如果不持戒律,你烦恼断不了,烦恼断不了,烦恼会增加、会增长;业障消不了,业障愈积愈多,到最后,虽然学佛,可能还是到三恶道。这一想,就害怕了,就后悔,老师在的时候为什么不多问问戒律。戒律,我是一句话都没有问过他,所以他知道我不喜欢听。用的这么个善巧方便,送我出门的时候就送一句话给我,老人慈悲到极处,对於晚辈的爱护真叫无微不至。所以,我对老师念念不忘,没有老师三年的基础,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跟李老师学的人很多,为什么成就人很少?没有我这个三年基础,我学佛,基础是章嘉大师奠定的,李老师成就的。三个老师缺一个都不行,我都不能成就。

所以我才常常告诉大家,戒律重要,决定不能疏忽。疏忽是搞假的,不是搞真的,八万四千法门肯定你不能成就,为什么?它不带业的。净宗带业是带旧业,不带新业,你现在天天还继续在造业。可能你把经里头的意思解错了,认为弥陀十八愿讲得很好,临命终时,一念十念都能往生。我现在造业不要紧,临命终时,我一心念佛,可以带业往生。这个想法就大错特错了!你临终敢保最后一念是阿弥陀佛吗?你有这个把握吗?没有这个把握怎么办?那就得继续搞轮回,你说这个事情多可怕!这不是儿戏的事情,这是关系了生死、出三界,成佛作祖的事情,怎么可以儿戏看之?那你怎么会有成就?

一定要认真,要非常认真,不能有丝毫含糊。从哪里学起?从《弟子规》学起。你不从《弟子规》学起,戒律肯定不能成就,为什么?我们遵循的是净业三福。净宗学会当年在美国成立,我写了个缘起,缘起里面写了行门五科,我们必须遵守的。第一就是指导原则,净宗最高的指导原则,《观无量寿经》里头的净业三福,三条。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头一条。头一条是人天善,这一条做到,你来生不失人身,你不会堕三恶道。第一句就是孝养父母,人不孝父母,不敬老师,他全毁掉了,全都是假的。就像种树一样,没根,插在土里头活不了。你说这个多重要。

所以我们提倡儒释道三个根,也就是第一福,孝亲尊师落实在《弟子规》;慈心不杀,这因果教育,落实在《感应篇》,道家的;后面是佛,修十善业。有这个基础,这第一层楼,才有第二层,第二层,「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二乘根,声闻、缘觉的根。再向上提升,大乘,「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得要有次第,最后这是大乘菩萨根。所以这个净业三福,佛在后头讲得很好,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的大根大本,「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一句不仅是净土,所有宗派,八万四千法门统统包括在其中,任何一个法门都不能离开这个指导原则。这是佛法,正法,不依这个怎么能成就?所以我们把这个摆在第一条,必须要遵守的,常常要念,要记得很熟。

第二个,六和敬,不论在家出家,人与人在一起不能和睦相处,这完了,这全是假的,这哪是真的?今天世界之动乱,毛病出在哪里?不和。人人都自私自利,都只有自己,没有别人。和,要先替别人想,别人也替我想,和睦就现前。所以,三福(净业三福)、六和、三学、六度,三学是戒定慧,六度是六波罗蜜,最后一条,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我们就根据这个修行,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决定不能够违背。不要太多,太多记不住,就这几样够了。净业三福那是最高的指导,真正落实就是六和、三学、六度、十愿。

中国古圣先贤传下来的也很简单,也四科,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说尽了。把这个做好了,你就真干;这个东西没有做好,假的,不是真的。所以你看人是不是真学,他是不是真干,你就拿这个做标准你来看。别看别人,先看自己,别人能成不能成於我不相干,先要把自己管好,我这一生要成就,我这一生要离开六道轮回。我想通了,六道我再不干了,你们喜欢,我都让给你们,我到极乐世界去。我认识极乐世界,我了解极乐世界,我欢喜极乐世界。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返回《净土大经科注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