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二九集)  2012/7/1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29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八百九十二页,我们从第二行最后一句看起:

「又如未悟者,谓山是山,水是水」,这是禅宗里面一句话,凡夫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觉悟的人他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觉悟了。山跟水,《金刚经》上都是说一合相,比一般人聪明,看到山跟水的真相。那个彻底觉悟的人,彻悟者,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真的透彻了,知道体、相、作用原本就是一体,决定不能分割;分割,你就看错了。凡夫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得山水之用,不知道山水究竟是什么,这凡夫,迷了。觉悟的人知道山跟水是什么回事情,可是怎么样?不得其用,体跟现象都搞清楚了,不能用。只有真正参透了,体用是一不是二,万法一如,他得大自在,山还是山,水还是水,体用都显现出来了,这叫彻悟。

所以悟,悟的人不少,悟不起作用。哪些人是代表人?阿罗汉、辟支佛,他们是个代表。见思烦恼真断了,辟支佛不但断烦恼,连见思习气都断了,没有把它用在生活上,没有用在处事待人接物上,所以讲不圆融。悟没有圆悟,只见到一边,没有透彻圆融。透彻圆融就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法身菩萨,得大自在。所以「高峰禅师曰:元来只是旧时人,不改旧时行履处」,真正彻底觉悟的人,还是这个人。我们以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做个代表,没觉悟的时候,你看他这个人老老实实,谦虚恭敬;悟了之后,还是这个人,没有改变,还是那么谦虚,还是那么恭敬,还是那么老实。悟跟不悟不一样在哪里?没觉悟的时候,他所运用的遵循伦理道德,有心,要学;悟了之后,这个念头都没有了,依旧遵循,一丝毫不违反,自自然然的,这就是真正彻悟了。

没觉悟,要用戒律来约束自己;觉悟之后,自然就是戒律,不要起心动念、不要分别执著。戒律是性德,称性发挥。不但世尊制作的戒律他全做到了,世尊没有说到的那些善行、善业,他都圆满而没有遗漏。「只是仍旧,何等自然」,自性是自然的,现的相是自然的,起的作用也是自然的。自然相就是自性本然之实相,在哪里?在一切处,在一切万物之中。山水自然的,男女自然的,今时、旧时,就是现前、过去、未来,也是自然的,没有一样不自然。所以,「一一无非实相正印之所印」,实相就是自然,实相就是本性,实相就是自性。性相一如,性相不二,性变成相了,相就是性。所以一一诸法没有一样离开自性。

禅宗学人开悟了,求老师给他印证,老师常常说,举一个例子来看看。觉悟的人随拈一法。这一个问题问出去之后,回答的时候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随拈一法。老师点头,印可,这就真的开悟了。惠能大师听经,五祖跟他讲《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开悟了。老师没有问他,他自己说出来了,他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后面「能生万法」。五祖一听,行了,后头不要说了,他全知道了,衣钵就给他,认定他禅宗第六代祖。船准备好了,带着他上船,五祖送了他一程,叫他走。他问五祖,到哪里去?五祖说,你从哪里来?他说我从岭南来,南方,广东这一带。你还回到那边去。去避难,嫉妒障碍。他躲在猎人队,给猎人当伙夫,侍候这些猎人,打猎的、杀生的。六祖开悟就是成佛了,这尊佛给他们烧饭、给他们当伙夫,六祖不是短时间,十五年。十五年,这打猎的人也就慢慢老了,他缘才成熟,这才出来。

出来,我们相信那是佛菩萨示现的,印宗法师。怎么就那么大的度量,一点嫉妒心都没有,爱才如命,见到六祖佩服得五体投地。六祖要现出家相,印宗给他剃度,所以印宗是惠能大师的剃度师。剃度完了之后,印宗再拜他为老师。他们两个是互为师生,六祖传法给他,印宗是六祖的剃度和尚,六祖是印宗的传法老师,传法的和尚。大彻大悟四十三个人,有印宗、有无尽藏比丘尼。这是佛门护法的好榜样,惠能如果没有遇到印宗,谁会相信他?他要自己修行,表现得好,至少要十年,别人看十年,这出家人不错。遇到印宗,不必要了,印宗回头拜他为师,那还有什么话说?水涨船高,一下就抬起来了。印宗当时在岭南一带是大法师,很有名气,受到社会大众的敬仰。现在这个老师拜惠能做师父,能大师的身分一下就提升。中国人讲抬举,印宗把他一抬举出来,没有一个人不服。以后,讲经、讲道、传法一帆风顺,这是印宗法师的影响力。

为我们显示出来,一一法无非实相,一一法当体就是自性的流露。「当相即道」,道就是性,任何一个现象都是自性。大乘经上佛所说的,一切法不离自性,离自性,无有一法可得,就是说这桩事情。所以「即事而真」,一切事就是真心,一切相就是真心。「一一皆是清净本然,一一皆是自然中自然相」《楞严经》上把这桩事情说得很透彻,很长的一段经文。

『根本』,就是本体,现在哲学里面讲本体论,专门研究这个问题。哲学能不能真正得到?得不到,有名无实。为什么得不到?因为他用妄心。哲学家、科学家没有离开妄心,妄心永远缘不到真实;不用妄心,真实就在现前,真实没离开你,它是真的,它不是妄的。所以妄见不到真,真知道妄,妄见不到真。这就是哲学跟科学的一个瓶颈,这个瓶颈它没有办法突破。佛说过了,用妄心,对外能缘到虚空法界,今天所说的宏观宇宙。物理学家有一类专门研究无穷大,宇宙到底有多大,用精密的仪器来观察,就是天文学家。他们的报告我们看了,我们能看得懂。报告里所说的,今天用最先进的、最精密的望远镜,乃至无线电望远镜,能观察到的宇宙现象,只有百分之十,还有百分之九十的现象不见了,不知道怎么回事情。那百分之九十怎么知道的?应该是从数学里头推出来的,数学是科学之母。他们这个说法,我们听了会点头,他不知道,我们知道。我们没看到,我们是在大乘经教里头听佛说的。百分之九十到哪里去了?回到常寂光去了。只要回到常寂光,科学跟哲学都见不到了。为什么?常寂光里头没有现象,科学跟哲学的探索一定要有现象,物质现象、心理现象、自然现象。只要有现象他们都能够找得到,没有现象他就没法子了。

回归自性,自性就是常寂光,因为它没有现象,你找不到它。它存在,在哪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佛经上讲就在当下,你就找不到。什么人能找到?经上说八地以上,八地以上的菩萨他们见到了。为什么见到?他不用心意识,连心意识的影响都没有了,我们佛经上讲习气,心意识的习气都没有。八地到等觉这四个位次,无始无明习气并没有断干净,但是很薄。常寂光里头他看到了。如果这个习气完全断尽,等觉菩萨断尽了,他就契入常寂光,跟常寂光融成一体。身没有了,一片光明,居住的土也没有了,身跟土都是一片光明。这个时候才真正知道,一切法跟自己是一体,都是光明。就好像我们这个房间有十几盏灯,每个灯都亮了,每个灯光都充满这个房间,光光互照。这个灯亮了,光跟光融在一起,分不出你我他。但是真的有你我他,为什么?你看灯,熄这一盏灯,这盏灯光就没有了;点燃一盏灯,它跟大家合在一起,熄掉时候它就没有了。所以不能说一,也不能说不一,一跟不一都说不上,妙就妙在这个地方,这称作妙。

最高的果位叫妙觉,妙觉才是佛经上讲的无上正等正觉,再没有比他高的,他到了究竟圆满。所以称为寂光,寂是清净,光是光明遍照。真正知道,一切诸法是一个自体,自他是一不是二。既然是一个体,智慧、神通、德相都是一体的,一证一切证。我们可以说,真正证得常寂光,究竟圆满成就了,成就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性修一切功德。自性本具的、历劫修成的统统圆满,他修就是我修,我修就是他修,自他一体,不二,这是真的。明白这个事实真相了,才知道修行什么最重要?见性最重要。怎么见性?放下。在理上讲,见性最重要;在事上讲,放下最重要。因为你本来就是,就是因为放不下,迷了,把自己本有的智慧德相迷失掉。只要把障碍放下,自性里面的智慧德相就又现前。它并没有失掉,只是有障碍,起心动念是障碍,分别是障碍,执著是障碍。千言万语、千经万论说的什么?就是说这桩事情,除这桩事情没得说。

本体是一切诸法根本的自体。《大日经》曰:一身与二身,乃至无量身,同入本体」。世尊在大乘经里头常说,「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这一法身就是本体。十方三世佛包括我们在内,怎么说?三世佛是说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佛,一切众生没有一个不成佛的,就是早晚不一样。为什么一切众生皆成佛?因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性就是实相,就是自性、就是法性,是一桩事情。所以,佛法住平等,没有高下,佛法是真平等。真平等,这个人就成佛了。菩萨虽然觉悟,大彻大悟,还没有真正平等;进入真正平等,这人成佛了。

佛在大乘教里面跟我们讲十法界的因行,十法界是果,什么因造成的?《华严经》上说,无量因缘。无量因缘说不尽,这是真的。为什么人跟事那么复杂?无量因缘,不是单纯的。他说,无量因缘里头总有个最重要的,第一个因缘是什么,佛为我们说出来了。佛法界,成佛了,第一个因缘就是平等。这平从哪来的?平从和来的,和平。所以佛教给我们修六和敬,真正常常把六和放在心上的人,这个人跟佛距离愈来愈近。和它就平了,平等才有和平,和平这两个字互为因果,这两个字不能分开。中国人讲和平,和是果报,平是原因。日本人讲平和,平它才有和,也挺有道理的,他们讲平和就是我们和平的意思。

不平的心态、不平的言行要放下,不和的心态、不和的言行也要放下,才能行菩萨道,菩萨道就是帮助一切苦难众生。我们今天讲学佛,遇到苦难众生不闻不问,那个于我不相干。经上所讲的学过,不是没有学过,听过,甚至于自己都会讲,可是境界现前忘得一干二净;也就是说,我们在佛法当中所学的东西,境界现前的时候一点都用不上。自己的烦恼习气统统现前,烦恼习气用事,跟自己的性德完全相违背。大乘净宗,我们在行门只举了五个科目,不杂,很容易记,但是做不到。做不到,临命终时往生就没把握。临命终时,怕那个时候烦恼生起来,在最关键的时候把佛号忘掉了。甚至于很多人帮你助念的时候,临终那一念没听到,心不在焉,心里头念着别的事情,或是杂念、或是妄想,这是最有可能的。也就是我们没有真正养成菩萨的行为、菩萨的理念。

菩萨的理念,经上常说,「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这一点我们没做到,要认真的学,用真心,不能用妄心。怎样才能叫一切众生生欢喜心?一切众生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帮助他,他就生欢喜心了。每一个众生时时刻刻都希望有人帮助他,他要遇到菩萨,菩萨会帮助他,照顾得无微不至。这里头就要讲到因果,我们要问问自己,我是不是念念都在想着别人、想帮助别人?境界现前,我是不是真的在帮助别人?我真干,我有苦难的时候就会有人帮助我,这就是因果报应的道理。我们心里想做,不是假的,可是常常会疏忽。这是什么原因?我们的善念很薄,我们的烦恼很重,所以常常容易迷惑,不容易在临事的时候清醒过来,原因在此地。几个人找到原因?找到原因之后,又几个人肯认真的把这个因素消除?这真难!经上说的这些话都是总纲领、总原则。

《大日经》,大日如来就是毗卢遮那,就是阿弥陀佛。一身与二身,一身是法身,二身是法身跟报身,三身,再加上一个应身,四身,再加上个化身,无量身。这一句,一身就是无量身,无量身就是一身,完全从自分上说。另外还有个意思,一身是自己,二身、无量身是别人,十方世界一切众生,无量身,没有一个身不入本体。这说明什么?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跟我是一体。一体,我不能照顾,这叫不自爱。自爱是性德的核心,万善的根源。我们都希望自己断恶修善,真正有智慧,聪明人,从哪里修?从根本修。根本修,用力少,功德大,功德无量无边。因为它称法界,法界多大,他功德就多大。根本是什么?根本就是真心,一丝毫虚伪都没有。不但没有虚伪,还没有造作,为什么?它是自然的,有造作就不自然了。

我们今天讲无造作,那就不修了,这就住空了,就是前面讲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不修了。还要向上提升,性相圆融,理事不二,行一切善,就是不起心、不动念。身行,修一切善,心里?心里没动,这叫圆修圆证。这是真正的大乘,为一切众生没有为一切众生想,没这个念头。为什么没有念头?一切众生是自己,为自己做出一切付出,还用得着去想吗?我们所有的妄想,确确实实是因为有自有他,我为别人做的、我为大众做的,我为一切众生做多少好事,念念不忘。这是什么?这就变成福德,不是功德;不着相是功德,着相是福德。为什么不着相是功德?不着相是为自己,自他是一不是二,我为别人就是为自己,不着相。着相,自他就有分别,堕落在妄想分别执著当中,功德没有了。福德,福德有果报,果报在六道,出不了六道轮回。这个道理不能不知道。

底下说,「此正明根本之义」,根本就是本体,就是自性,就是常寂光。「又本者本心,即本源之自心。又本性,乃固有之性德」。下面说,「有根本之有字,至关切要」,一定要知道。本心有,本性有,性德有,怎么会没有?现在这个问题,有,在哪里?我很想要知道。它就在当前,你就是不知道。不知道叫迷,知道了就叫觉;迷了叫你做凡夫,觉了就叫你做佛菩萨。怎么迷的?要记住,起心动念,迷了;分别,迷了;执著,严重的迷惑。大道、至道都是简易,中国学术的根本,大家都知道,那个经叫做《易经》,不难,容易。为什么?因为它自然的,自然就容易。现在怎么样?容易被我们自己搞复杂了,愈搞愈麻烦。这种麻烦,知识搞出来的,智慧就没有麻烦,就无事。说到这个地方,经教能帮助我们开智慧,我们迷得太久、迷得太深,经教要一遍一遍的薰修,薰修久了才有悟处。这也就是古人所谓的「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要薰修一千次,你开悟了。现在人迷惑的状况比古人严重,古人一千遍可以开悟,我们现在要十倍,一万遍会有开悟,要懂这个道理。所以薰修对知识分子特别有效果。

这个地方提出来了,有,至关切要。「有者,如狂人之有本头。决定是有,不从外得」。这是前面举《楞严经》演若达多迷头认影这个故事,决定是有。佛说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我们能不能成佛?决定是有。我们自己不敢当,不敢承认,佛知道,菩萨知道。「傅大士《心王铭》曰」,有这样一段话,节录在此地,「水中盐味」,盐放在水里头,溶化了,跟水合成一个,盐不见了,尝尝水有咸味。水里头确实有盐,盐在哪里?不见了。没有盐怎么会有咸味?虽有咸味,找盐找不到踪影,决定是有。

「色里胶清」,这是画画。胶清我们有一点资料。《汉语大词典》里头,「指已制成颜料」,颜料是画画用的,「或染料」,染衣服,染色用的,「色泽比较纯净的胶质」。底下有个小注,「有黏性」,胶有黏性,「人看画时」,画画用这种颜料来染色,「只见颜料,不见颜料里的胶清」。可是胶清跟颜料融合成一体,决定分不开,颜料里头决定有胶清,就像水中一定有盐味。《朱子语类》卷四:伊川言气质之性,正犹佛书所谓水中盐味,色里胶清」。这是谈学问的时候,讲到人的气质。这个话很抽象,气质是什么?它确实表现在你的生活、行为当中,没有办法具体说出来。下面,李贽《观音问.答自信》里头有这么几句话,「又谓之色里胶青,盖谓之曰胶青,则又是色;谓之曰色,则又是胶青。胶青与色,合而为一,不可取也」。就同水中盐味一个意思,盐跟水融成一体,盐在水中,水在盐中,确实是有,你分辨不出来,取这个意思。

人有没有气质?有,特别是读圣贤书跟不读圣贤书。气质从哪来?其实是意念上,我们用哲学的话说,对人生的看法、对宇宙的看法不相同。学佛的人对人生的看法透彻,所以他心地很淡然、平淡,表现的态度智慧、柔和。那个没有学佛的人,没有接触过圣贤教育的人,他的气质粗、鲁,很明显能看出来。这我们一般讲习气,佛对于这个说得很清楚、很透彻,见思烦恼的习气很明显。这个人接受圣贤教育的熏陶,确确实实傲慢习气没有了,对人对事谦恭谨慎,谦虚、恭敬、谨慎。有时候还有一点习气露出来,是不他心里有?没有,这叫习气。心里头是一片诚敬,习气,过去长时间不善习气的薰习,偶尔会跑出来。菩萨修行,法身菩萨确实不起心、不动念了,但是起心动念的习气控制不住,有时偶然就发显。怎么办?要长时间,很长时间,养成一个新的于性德、自性的习惯,那个不好的习惯自然就没有了,这叫长时薰修。

《心王铭》后头这几句话,我们从头念好了,一气念下去。「水中盐味,色里胶清,决定是有,不见其形」,水里头看不到盐,色里头看不到胶清,但是它决定是有。「心王亦尔」,心王,这个地方是指的自性、真心,它在哪里?「身内居停」,它在我们身上。「面门出入」,在眼它叫见,在耳它叫闻,在鼻它叫嗅,在舌它叫尝,在身它叫触,在意它叫知,这些就是它的出入,它起作用。「应物随情。自在无碍,所作皆成」。这是《心王铭》里面几句话。「其中决定是有四字,道破诸佛密藏。盖谓人之心王」,心王,在凡夫讲阿赖耶,八心王,阿赖耶是最主要的,「决定是有」,你看不到它,在大乘法里的心王就是自性、就是真心。「如水中之盐味,其味确有」,舌识知道,「但此味之形状」,眼识看不到,「则不可得」

「又曹山(曹洞宗祖师)曰:只要知有便是,无论当烦恼无明之时。故此有字,万不可放过」。这句话我们把它讲白了,就是学佛的人一定要知道,自己有佛性。佛性决定是有,就跟水中咸味,色里胶清,你看不到它,你接触不到它,六根都缘不到,但是它确实是有,你才能成佛。你不能怀疑它,你要怀疑,这一生就空过了。完全肯定,我有佛性,你也有佛性,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不但动物有佛性,植物也有佛性。为什么?现在我们知道,量子力学家告诉我们,极其微小的物质现象,微中子,它的体积只有,一百亿个微中子等于一个电子,就是一个电子的一百亿分之一这么小,具足五蕴,色受想行识。所有物质现象都是这个组合的,《金刚经》「一合相」。一粒尘沙是这个东西组合的,一个地球也是它组合的,太阳系、银河系还是它组合的,一合相。有没有佛性?有。所以《华严经》上说得好,「情与无情」,有情众生跟无情众生,无情是花草树木、山河大地,「同圆种智」。同圆种智是成佛,花草树木能成佛,山河大地能成佛。佛是什么?佛性,有情众生有佛性,无情众生也有佛性,在它不叫佛性,叫法性。法性跟佛性是一个性,不是两个性,完全相同,没有丝毫差别。这个道理我们要懂,要肯定,不能怀疑。

所以曹山祖师说得好,只要知有便是。便是什么?便是大彻大悟,便是明心见性。我们不敢承认,听了这些话,读了这个书,半信半疑。如果当下完全肯定,一点疑惑都没有,你就证果了,你就契入境界。惠能大师听到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大彻大悟,为什么?真听懂了,没怀疑了。如果听了,里面还有些疑惑,不敢完全相信,百分之九十九的相信,还有一分疑惑,那不行,这个疑障碍你见性。一点都不疑惑很难,不是容易事情。无论当烦恼无明之时,都没有关系,都能开悟得了。这个事情有个例子,在《坛经》里头,惠明法师,四品将军出身,这个阶级也很高了。四品将军,中国现在的制度,一品是元帅,二品是大将,三品是上将,四品是中将。出家了。惠能大师逃出去,大家都追,四面八方去找,被他找到了,被他碰到了。碰到怎么?要把衣钵抢回来。惠能大师知道这个人很粗鲁,将军出身,把衣钵放在石头上,自己躲起来。四品将军,看到衣钵在那里,很欢喜,去提,提不动,他马上就觉悟,那个本来夺取衣钵的念头立刻就消掉了。这个衣钵那么轻,怎么拿不动?这就知道有守护神,他在那里守着,你提它提不动。马上念头就转了,就叫行者、行者,我是来求法的,不是来夺衣钵的。惠能就走出来,就坐在石头上。他就礼拜,求法,《坛经》上记的有。

惠能大师告诉他,「不思善,不思恶」,善恶都不要想,念头统统放下,问他一句,如何是明上座本来面目?他回光返照,真的就觉悟了、开悟了。开悟之后问,还有没有秘密?六祖告诉他,「密在汝边」,你要认为有秘密,在你那一边,你外头都没有。他就叩谢,就拜六祖为老师,自己以后把名字改掉了,因为他是惠明,六祖是惠能,同辈分,名字改掉了。回去告诉人,这条路上没有,我都找过了,没有见到,这就让他走了。这是个很明显的,就是在烦恼无明的时候,当时一放下就行了,这多快!这也是惠明大师的殊胜的缘分,他要不追,他怎么会一下就回头?追之后,这个包袱提不动,这不可能的事情,这包袱有多重,怎么会提不动?这是什么?这是神,守护神守着,不是祖师,谁都拿不了。当下妄念断掉了,马上回过头来求法。你看这都是机缘,一念机缘,他转得快。所以他自己说了,在黄梅这么多年什么也没得到,今天在惠能大师座下,一句话开悟了。故此有字,万不可放过。

「自然之有根本」,这个有字非常重要,「此含二义:一者,万象森罗,体性无二」。森罗万象是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个体性,就是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最后的那一句,「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所以万法一体。万法包括了人、事、物,今天科学所讲的三种现象,物质现象,意念的现象,就是心理现象,自然现象,全是自性变现出来的,离开自性,无有一法可得。这是有,有体有性,体性是一不是二,一体能生万象森罗。「千波皆水」,这第二个比喻。波是波浪,大海波浪无量无边,全是水,离开水没有波浪,波浪是水形成的。「众器唯金」,这第三个比喻,第三个是用金作器,器器皆金,大乘经上这个比喻常有。

我在美国的时候,有一个同修陈大川居士,他在外国经营珠宝生意,他做的珠宝是假的,不是真的,镀金的。镀金,价格非常便宜,做得非常精美,销路非常好。为什么?跟真的没有两样,比真的还漂亮,但是一个只要几块钱、十几块钱,丢了一点不痛心。所以这个生意非常好。可是他生产量很大,每个月大概要用,黄金要用十公斤的样子,真金来镀。他有个展览室,带我们去参观,里面差不多两万多种不同的样子,都是他们的产品,你那一看全是黄金。陪我去的人很多,我说你们大家来看,经上所讲的「以金作器,器器皆金」,今天你看到了,就这个意思。你看它两万多的品种,只有一个东西,黄金。

这就是体是一个,相,相很多,摆在你面前,两万多个,不一样的。器代表宇宙之间万事万物,森罗万象,可是体,体就是黄金,说明体相无二。「自然之中,自有本体,此之本体,即是根本」。没有金就没有器,没有水就没有波,没有性就没有万象森罗。万象森罗就是一个体,自性,真心、本性、真如、实相都是说这桩事情。这个东西真有,你看不到、听不到、摸不着,它确实有,这是第一个意思。

「二者,不由造作,一念顿悟,故云自然」,这个自然之有根本,自然第二个意思,它不是造作的。事是造作的,相是有造作的,能生万象的自性没有造作,这不由造作。怎么知道有?一念顿悟,这个一念顿悟是自然的。什么时候顿悟?没有时间。什么时候顿悟,说不上;什么地方顿悟,也说不上;在什么状况之下顿悟,也说不上。每个人顿悟情形都不相同。像惠明大师的顿悟就是一个例子,在追赶惠能的路上遇到了,如果这个包袱他拿得动,他就拿走了。拿走怎么样?他不会开悟。那些追赶惠能的人,都想把衣钵抢回来送给神秀,都认为五祖传衣钵应该传给神秀,不应该传给惠能。到他拿不动的时候,这才一下惊醒过来。你看,这是他的缘分,这是他的善根,他这么快就开悟了。

下面说,「了知万法尽在自心,顿见真如自性,自心自性即是根本」,这个三句话重要,非常重要。这三句话是什么?你本来是佛,释迦牟尼佛在大乘经上说的。一切万法不离自心,自心是万法的根本,万法是从自心里头流现出来的,这个万法是遍法界虚空界。顿见真如自性,怎么顿见?放下起心动念、放下分别执著就是,你就见到了。自己的心,这个心是妄心;自己的性,性是真心。妄心是阿赖耶,能变,自性能现。真心能现能生,妄心,就是八识五十一心所,能变,这是根本。自心是十法界、六道的根本,自性是遍法界虚空界的根本。因为有个妄心,所以才变出虚幻的境界,如梦幻泡影一样,这就是六道轮回跟十法界。十法界包括六道,唯识所变。如果没有识?没有识就是实报庄严土,诸佛如来所居住的净土。实报庄严土只是心现,就是自性变现的,没有识,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叫做识,识会变,让自性所现所生的境界产生变化。

在这个地方我们就要了解,西方极乐世界殊胜,无比殊胜之处是阿弥陀佛用威神来加持我们,让我们在莲花里头,往生极乐世界是坐着莲花去的。莲花从哪里来的?是你自己念佛功德之所成就。我们发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一念跟极乐世界七宝池里头产生感应,池里头就出生一朵莲花,莲苞,没有开的。经上说得很清楚,这个莲花上,有你的名字在上面,决定不会错误。你念佛的功夫愈好愈深,莲花就愈来愈大,往生的时候,佛就用这朵莲花来接引你。我们可以说,莲花的因是我们自己的信,真信,我真信、真愿、真念佛,这是因。莲花会长大,光色会愈来愈美,这是阿弥陀佛威神加持的。

往生的时候,你住在莲花里面,在莲花里面就产生了蜕变。就好比蚕,你看蚕吐丝结茧,把自己包在里头,等它变成蝴蝶了,它把茧咬破,它出来了。你看,原来是个爬虫,出来它会飞了。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也是这样的,住到莲花里面之后,阿弥陀佛用他的威神把我们转识成智,让我们得到的身不是阿赖耶的相分。现在我们的身是阿赖耶的相分,我们起心动念是阿赖耶的见分,这唯识所变。到那个地方,转八识成四智,在莲花里头转的。花一开你就是法身菩萨,相宗说你不是八识,你是四智菩萨。这个世界,你会看到所有的现象、事物永恒不变,为什么?它没有识了,所以它没有变化。人的寿命很长,无量劫,身体没有变化,永远年轻。极乐世界的人身没有生老病死,没有这个变化。花一开,全身现前,那不是生。而且身相跟阿弥陀佛一模一样,一点差别都没有,我们要知道,这不可思议。极乐世界的花草树木,没有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我们这里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有变化,极乐世界没有。有人用一句话形容它,四季常春,极乐世界只有春天,夏秋冬没有,不变化。这个就是自性是根本,「故云自然之有根本」

《净名经》曰」《净名》《维摩诘经》,维摩居士,「即时豁然,还得本心」。这个豁然就是突然开悟了,这个经上讲的,「一旦开达明彻」,这四个字同时现前,开是开悟,达是通达,明是明了,彻是彻底。对什么?对整个宇宙、对一切万法,一悟全明白了。这四个字现前,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就叫成佛。说一旦,这一旦不定是什么时候,不定在什么处所,不定是在什么情况之下。在哪里?在西方极乐世界,太多了,天天都有,不止一个。还没有开悟的,在这儿孕育,听阿弥陀佛讲经,到十方世界去参学。十方世界参学是求福、求慧,拜佛、供养是修福,听闻如来的教诲是修慧。所以,到极乐世界去干什么?求福求慧,修福修慧,成就圆满的福慧,到极乐世界干这个的。不像在六道,六道来干什么?佛经上一句话说「酬偿业报」,过去造的因,现在要接受果报,是来酬偿果报的。今天乱世,乱世怎么来的?酬偿果报上加重了,冤冤相报,这么回事情。极乐世界没有,极乐世界是福慧增长,一直增长到圆满,你就成佛了。所以,一旦开达明彻,也可以说,我们往生极乐世界希望有这一天,决定有这一天,不知道是在哪一天,决定是有,这个有字很重要,要有信心。

还得本心,这句话就是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就是这个经上讲的「自然中自然相,自然之有根本」。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明性是自然中的自然相,本来有的。因为自然之有根本,所以才有自然中自然相。这个根本就是自性清净心,惠能大师开悟,用二十个字把它讲清楚、讲明白了。这二十个字里头,第一句说明自性是清净的,决定没有染污。染污是阿赖耶,妄心,不是真心,真心不染污。第二桩事情告诉我们,自性是不生不灭的。这是佛法里头肯定的常,真的,它没有生灭。只要是有生灭的,佛经上叫它做无常。今天科学家告诉我们,整个宇宙是个波动现象所形成的,也就是说,整个宇宙是无常的,这是指我们六根能够接触得到的。眼耳鼻舌身能接触,色声香味法是所接触。能接触的身心是无常的,弥勒菩萨告诉我们,这些现象发生在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这个波动现象。但是能现的这个自性它是真常的,它不是波动现象。

惠能大师末后一句,「能生万法」,能生万法这个东西是真的,常住真心,不生不灭,本自具足。智慧、德相就包括所有一切法,自性里头本来具足,不具足,它怎么会现?只要它能现的,全是本自具足。还能够随着意念变化无穷,贤首大师《妄尽还源观》上告诉我们,「出生无尽」。那是什么?随着念头、随着分别执著产生变化,无有穷尽,这都是自性的德能。这就是自然之有根本,我们决定要相信这个东西有。正因为它有,所以每一个修行的人都能成佛。在有情众生叫做佛性,在无情众生叫做法性,佛性跟法性是一个性。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返回《净土大经科注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