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二六集) 2012/7/1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26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八百八十九页,第二行第二句看起:
「《俱舍论》云:欲,谓希求所作事业。据此」,根据《俱舍论》上说的有欲字,「则经中舍诸爱着与亦无希求、不希求想等」,这些句子,「均无欲也」,都是说要离欲。「此上三句,显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但万行门中,不舍一法,故续云作得善愿,尽心求索等。正显事理无碍、圆融自在之妙义」。这是经论里面说明宇宙万有的真相,真相是空有并存而不悖。体有,体是自性,理有,理也是讲的自性,理体它是不生不灭,永远不变,但是理体能现事相,就是事相跟作用,《华严经》上讲的体相用。理虽然是空寂,它能够现相,所以不能说它无。
佛法讲空,真空,这个空的意思不好懂,因为一般人听说空,什么都没有叫空,佛法不是这个意思。空是因为它没有相,就是说我们的六根缘不到,眼耳鼻舌身能够缘到的是物质现象。心理现象,起心动念、受想行识这心理现象第六意识能缘到,第七识能缘到,第六识缘它们起分别,第七识缘它们起执著。可是理体,它不是物质现象,前五根缘不到;它不是精神现象,第六、第七也缘不到,所以叫它做空,但是它遇到缘能现相。缘有两种状况,第一种是一念不觉,现相了。一念不觉没有原因、没有理由,为什么?有原因、有理由它是真的;没有原因、没有理由,这个现相是假的,不是真的。现的这个相,实在讲是了不可得。
这个相,我们在这里必须要把它搞清楚,这个现相现什么相?一念,实际上就是弥勒菩萨答覆世尊这个问题。世尊问弥勒,这是在《菩萨处胎经》上的一段话,佛问,「心有所念,几念几相识耶」,这是原文。这句话佛问了三桩事情,说凡夫动一个念头,这个念头里头有几个念头?这个话里头有话,这一念头是多少念头集在一起形成的,不是单纯的,他问几念;几相,这个念头里头有几个物质现象,就是五蕴里头的色法;有几识,识就是受想行识。所以佛问的,就是这个念头里头,用我们现在的话大家好懂,有多少个五蕴形成一念。单单讲一念毫无意义,它根本不存在,我们在前面举过这个例子,跟大家说明这个现象。这是从前电影的底片。以前电影是用动画构成的,在放映机里面它那个速度很快,镜头打开,这一张照片照在银幕上,这幻灯片,立刻关起来,再打开放第二张,第二张再把它关起来再放第三张,一张一张放的。那一念是什么?一念就是一张,这叫一念。一念的速度在我们眼睛里看是多长的时间?二十四分之一秒。必须连续看二十四张,用科学家的话来说,纠缠在一起,我们看到一个东西比较有意义,一秒钟。
如果是二十四分之一秒,我们想想,你看到什么?我们把这个底片,一张有影像的,另外二十三张把它抹黑,没有形相,这一秒钟放起来只有一张,这就是二十四分之一秒。我们会感觉到,我是看到东西了,一闪,什么内容不知道,不就变成这个样子吗?现在佛问我们,我们现前这个现象怎么回事?就像这个电影底片一样。这是什么?这是体性随缘现相,现五蕴的相。停留的时间多长?诸位要记住这个东西,二十四分之一秒。现在弥勒菩萨讲我们这个现前状况,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就在你面前放有没有看见?没看见,决定看不到。二十四分之一秒,我们看到有个东西闪了一下,有个印象,不知道是什么东西,闪了一下;一千六百兆,连闪都看不到,这就是我们今天现前的状况。
所以说不生不灭,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灭。你懂得这个道理,这真的。你看看,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它的生我们没看到,不生,它的灭我们也不知道,就在当前。当前这个不断,它相似相续,一张一张在那里过,没有两个相同的;两个相同的叫相续相,这个地方前面我们念的相似相续,告诉你没有两个是相同的。就跟电影底片一样,张张不一样,没有两个相同的。你看看,必须一千六百兆次的生灭,一秒钟,我们才看到这个现象现前;单独的一个相,就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我们决定看不到,连那个什么闪都看不到,根本你就没有知觉,没有觉得它存在。所以佛说这个相叫幻相,叫梦幻泡影,叫根本不存在。所以生灭即是不生灭,不生灭就是生灭,这是真正的事实真相。你说这桩事情佛给谁说?谁懂?没人懂。佛只好跟弥勒菩萨说,弥勒菩萨懂,为什么?弥勒菩萨入了这个境界。所以佛讲这些奥秘,事实真相,对象是八地以上的菩萨。为什么?大家见到了,我一问你都知道。七地以前不知道,就在他面前,相似相续的生灭完全没有感觉,六根都缘不到,这是真正事实真相。
我们今天是幸亏量子力学家最新的研究报告,如果没有这些报告,我们虽然看到佛经上弥勒菩萨这样说,我们还是不懂。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我们没有概念,这是事实真相。有没有可能?那现在就是科学家提出了一个证据,最新的这些仪器能够捕捉到一千兆分之一秒,能够捕捉到。那个距离跟佛说的差不多了,再加个六百兆分之一秒,就是佛看到的境界。如果科学还能不断的再进步,那我们相信二、三十年之后,科学仪器可以能看到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那就是弥勒菩萨的境界,看到什么真相?念念成形,形皆有识。每一个念头里头都有色相,就是有物质现象,每一个物质现象都有受想行识,叫五蕴,这样微细!我们今天才知道《心经》上这句话,以前都讲得含糊笼统,没讲出来,「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照见什么?就照见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的那个五蕴皆空,不可得,你念头还没起它就没有了,它就消失掉了。所以佛说,「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是《般若经》的总结。
世出世间所有一切现象,今天科学家分这三大类,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统统是《般若经》上所说的,这些现象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我们为什么会看到这些现象?因为这个现象纠缠在一起,就像电影那个道理一样,我们眼睛来不及。至少这个速度,二分之一秒,我们能看到东西,二分之一秒在我们面前闪一下有个画片,大概是什么东西,还没看清楚,没注意,二分之一秒;二十四分之一秒看不到,只是眼前一道闪光就没有了。但是连续起来,连续到一分钟我们看到了,这是一个什么画面,我们才知道。佛问的不是一分钟、半分钟,不是,他问的就是那个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的那一念,他问的是这个,问弥勒菩萨几念几相识耶,问的是这个东西。
弥勒菩萨就说得很清楚,经上的原文是「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百千是十万,三十二亿乘十万,三百二十兆,这一弹指。我们一秒钟能弹几次?现在是用秒做单位。我们实在讲这一弹指,这个念头是极快速,大概是五分之一秒。那要什么样的人?心地很清净,没有杂念、没有妄想,心定下来,在这种时候,五分之一秒的闪光他看到了;闪光里头的内容可能不知道,只看到。这个可以做实验,就是用幻灯片可以做实验,一秒钟这个速度五张幻灯片,也是把其他的抹黑,就留一张,五分之一秒,你看这个闪光。当然这个闪光的时间长,比电影长,电影才二十四分之一秒,这个五分之一秒,但是很可能没看清楚,太快了。比二十四分之一秒的清楚,二十四分之一秒只是一亮就没有了,这个一亮好像有个形相,但是还是不清楚。
这是宇宙奥秘,佛菩萨在三千年前就搞得这么清楚。今天在这个地球上,科学家费了四百多年的时间,不断一个接一个、一个接着一个研究,到今天才看到阿赖耶的相分,物质到底是什么,这桩事情搞清楚了,可是意念是什么没搞清楚。物质现象是从意念生出来的,大乘教里佛告诉我们,色由心生,后头有一句总结,「全体是心」,这个结得好!所有一切现象不离自心,统统是心变现的。科学家讲这三种现象,阿赖耶也讲三种现象,实际上是一样的,名词不一样。科学家讲物质现象,佛法里面讲阿赖耶的相分,相分就是物质现象;科学说精神现象、心理现象,受想行识是心理现象,在佛法里面讲阿赖耶的见分;第三个自然现象,阿赖耶的业相,应该是业相才对,讲自证分还不行,是业相,自然现象。全是心生的,这个心就是真心、就是本性,相由心生。
千变万化的这个相,十法界依正庄严,千变万化的这个相是识生的,识是妄心,就是分别执著。所以转识成智要从六、七先转,五、八转不到,五八果上转。六、七一转,五、八跟着就转了。我们想从前五识转,这做不到,转不过来,阿赖耶识太深了,我们也找不到,所以转识成智用的功夫就是在分别执著,怎么转法?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我不分别了,就转第六意识,我不执著了就转第七识。眼见色、耳闻声,看得清清楚楚,听得清清楚楚,没有动念头,分别执著没有动,这就是转识成智。经上告诉我们的,第一个念头是真心,真心见的。第一个念头是什么?就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里头的一个念头,这是真心。可是第二个念头起来的时候就是妄心,为什么?有分别了。如果永远保住第一念,那就成佛了,那就转进来了,转过去了,保不住!第二念分别,第三念执著,马上就起来,太快。在我们认为这是同时起来的,不是的,它有先后,决定是第一个念头起来,第二个念头又生,带分别,第三个念头带执著,以后愈变愈复杂,愈染愈严重,就变成这个现象。
这是解释什么叫做欲,希求所作事业。佛在经里面教给我们,大乘教上常讲「舍诸爱着」,爱是什么?贪爱,着是执著。在日常生活当中,了解这些现象是假的,相不可得,它什么都没有,三种相,相,相是假的。我们说一刹那时间已经太长了,它确实是有,但是非常快速的它就消失了。不是真的相续,这个一定要清楚,是相似相续。我们知道电影的原理,你就用这个东西去观想。我们看两个小时的电影,你要晓得一秒钟二十四张画面,十秒钟二百四十张画面,十秒钟,一分钟再乘六十,你这样去算去,张张不一样,一个画面都得不到,都不可得。证明《般若经》上讲的话绝对正确,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法都是这样的,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要是真正了解事实真相,对所有现象里头不生爱着,为什么?它是假的,我这个爱的念头起来的时候它早就不存在了。
念头念念相续,永远不停,但是每个念头都不一样。这桩事情我前几年在东京访问,那是在东京参加一次会议,访问江本博士,他做水实验。他告诉我,他做了十年,我第一次访问,他做了十年。几十万张照片,他说没有一个是相同的,找不到一对是完全相同的。他非常奇怪,问我这是怎么回事情?我说你永远不可能有两张相同的。他说为什么?我说念头不一样,这东西是从念头生的。我们同样一个人在做实验,一秒钟有一千六百兆的念头,没有两个念头相同,你做这个实验怎么可能相同?必须完全相同的念头,才有两个结晶是一样的。这就证明念念相续,它是相似相续,它不是真的相续,真的相续应该念念相同,那就是相续相,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是相似相续相,我给他解释佛经上有这个讲法。他没有跟我往来之前,他不跟宗教往来,因为他是科学家,怕人家说他是迷信。我告诉他,你实验这个玩意,佛经里头早就有了,讲得很清楚,他非常惊讶。我说这套理论我统统知道,我讲给他听。这以后他才接受,拿着佛经去做实验,拿着经书让水看,念经文让水听,结晶都非常之美,所以他才搞各种宗教,都来做实验。我说这是科学,不是迷信。他的实验室我去参观过两次,这个人也变成好朋友了。
用心要无希求、不希求想,没有希求也没有不希求,这就是中道。这叫什么?随缘。随缘不变,这是佛。佛完全用真心,真心随缘,不变是什么?从来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现在我们懂得,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间,为我们示现八相成道,开悟之后讲经教学四十九年,三百余会,这办班教学,办班三百多次,他有没有分别执著?没有;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他经怎么说出来的?自性自然流露,决定没有说想一想要怎么讲,没有。想一想落在意识里头,阿赖耶的,不是自性。就从来没想过,从来也不要去准备,什么都没有。这怎么回事情?很多人问,佛给他解释,佛用钟鼓,钟鼓是常用的,用这个做比喻,你看到没有,你去叩它,大叩大鸣,小叩小鸣,不叩不鸣。他有没有想?没想,叫法尔如是,他自然的。你问他一个问题,你是有心的,他马上回答你,回答是没有心,没有起心动念,他回答就把你问题解决了。这是什么?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德相,决定没有通过思考,通过思考是凡夫,那就堕落了。
这桩事情一直到今天人不能解决,没法子解决,总是有怀疑,不用思考,那怎么能解决问题?现在都是用思考,用思考能不能解决问题?把问题愈搞愈糟糕,到最后搞迷惑了。联合国开会,和平会议不就是用思考吗?愈思考愈乱,会开了四十多年,一年比一年乱。我参加的时候,那个时代,十年前,我们的会友常常给我讲的时候,信心没有了。所以许多人都碰到我问我,这世界还会有和平吗?非常严肃,提出这个问题,说明大家对于和平已经信心丧失掉了,苦不堪言。我们从这个当中得出一个结论,知识不能解决问题,要智慧。智慧跟知识不一样,智慧是从戒定里头生的,因戒得定,因定开慧,从清净心生的,从平等心生的,从大彻大悟里面生的。就跟惠能大师一样,这个与学习、与研究没关系,识字不认识字都没关系,只要他心清净,只要他心平等,他就能解决问题。你问他,清净平等心里头用智慧来给你解决问题,来答覆你。这是佛法的秘密。说秘密还不太妥当,说深密,佛法没有秘密,这理太深了,是很神秘,但是它是真的,它不是假的。
所以佛,求佛、学佛,学什么?这经题上这么明白,我们学佛就是学清净平等觉,就学这个东西。用什么方法学?八万四千法门,哪一门都行,只要你会。这个会什么意思?什么叫会、什么叫不会?会就是与清净平等觉相应,这叫会;与清净平等觉不相应就不会。与清净平等觉相应,你首先要离开染污。染污是什么?爱着就是染污。你不能对于某一样东西偏爱,你的爱要清净、要平等、要觉悟,要遍爱,这就对了。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万事万物你都爱,你是平等的爱,你是清净的爱,对了,这叫大慈大悲。偏爱、独爱那里头有烦恼,大爱里头有智慧。随缘,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没有希求不希求想,完全随缘;善缘随,恶缘也随,顺境随,逆境也随。无论随什么缘,决定心不动,都保持在清净平等觉,完全对了;清净平等觉失掉,我们就全错了。修行,你要掌握这个原则,这菩提道上正道。如果我的心被境界动了,怎么办?赶紧念阿弥陀佛,把一切妄念统统放下。你不念阿弥陀佛,还随着境界转,那愈陷愈深,愈迷愈严重。净宗这个方法方便在此地,就是一句佛号。
这些都是属于无欲,就是离欲,这些都显示实际理地,不受一尘。实际理地就是真心、就是自性、就是本性,本性里头一尘不染。所以惠能大师一开悟的时候第一句话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这一尘不染,纵然我们造作罪业堕到地狱也不染。经上常讲的染污是染污第七意识,染污阿赖耶识。妄心会被染污,真心永远不染污,真心永远不变,这是不能不知道的。爱着麻烦,因为有爱着,所以才搞轮回;真正觉悟,我不想再搞六道轮回了,这个东西一定要舍,要把它看破。对于十法界依正庄严决定不希求,它不是真的。
但万行门中不舍一法,这个行要念去声,念横,它当动词,不当名词。这就是菩萨八万四千行门、无量法门,不舍一法。这是什么?这是现象起作用。故续云『作得善愿,尽心求索』,这个善愿是为他,不是为自,是为利益众生。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愿愿是为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的六道众生,没有一愿为自己。看到这么多苦难众生,想帮助他,帮助他破迷开悟,帮助他回头是岸,这是为他。虽然帮助他,用种种善巧方便帮助他也不执著,心里头一尘不染。《金刚经》上说得很好,「度无量无边众生,而实无众生得度者」,为什么?他本来是佛。这就是大乘教常讲的三轮体空,修善不着修善的相,断恶不着断恶的相。不着相,与舍诸爱着相应,就是无欲相应;认真去做,与不舍一法相应。但是它是同时的,它不是分开的。正在造作的时候就无我相、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这是大乘菩萨;我在做,不行。菩萨也说我在做,那是什么?那是应付众生的,不这个说法他不懂,这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功德在哪里?功德在自己不着,自己真的四相空了。大乘菩萨不但四相空了,四见空了,《金刚经》末后,「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不但不着相,连念头都没有,我、人、众生、寿者念头都没有。可是事相上他一样也没舍掉,干得比一般人认真努力,为什么?给人做好榜样。没人知道,只有诸佛如来知道,只有法身菩萨知道;三乘,声闻、缘觉、凡夫不知道。这是《华严经》上讲的理事无碍,圆融自在。
「如《德遵普贤品》」,本经第二品,「会中诸大菩萨入空、无相、无愿法门」,这是大三空三昧,这个入是心入。这个大三空三昧就是实际理地,不受一尘。可是经文后头又说,「但诸菩萨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具足无量行愿」,这个跟不舍一法相应。先离一切相,然后即一切法,也就是说先学放下、先学不着,最好还能够提升到不分别。不分别不执著这是菩萨,不起心不动念难,这太难了,那是法身菩萨,我们做不到。如果我们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做到不起心不动念,我们往生是上上品往生,生实报庄严土。这是真难,不是假难。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就是希望不分别不执著,这是三乘菩萨,别教的十住、十行、十回向,这个我们可以做到。这样的人往生,生方便有余土,这是大幅度的提升。
可是我们必须要知道,方便土跟同居土都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皆作阿惟越致菩萨」,四十八愿第二十愿。这是弥陀的本愿,无尽的慈悲,让生同居土下下品的菩萨都具足像法身菩萨一样的智慧、神通、道力。这是一切诸佛刹土里头都没有的,只有极乐世界有,诸佛对弥陀的称赞就为这个。所以这次我们有幸遇到了,决定不能错过。这一次错过,下一次再遇到这个机会不晓得到哪一劫去了,不是来生就遇到,遇不到。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这个机会得来绝对不是容易事情,我们要深深为自己庆幸。开经偈上讲的,「百千万劫难遭遇」,彭际清居士所说的,「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一日」,我们遇到了,这太难太难了!「德遵普贤」里面说的这两句话,「正与此处无为、无立、无欲,而作得善愿,尽心求索,圆融一味」,这是大菩萨的行履。
「《至心精进品》云:结得大愿,精勤求索。故知极乐圣众,皆师法弥陀,结成大愿,精勤修习,住真实慧,以求成就也」。这几句是说明往生到极乐世界这些人,这些都是极乐世界的圣众、大众,他们师法弥陀,到极乐世界完全跟阿弥陀佛学习,阿弥陀佛是大家的榜样。弥陀发四十八愿,生到极乐世界的人,每个人都跟阿弥陀佛一样,以四十八愿庄严自己身心。底下这句说的就是结成大愿,师法弥陀,结成大愿,精勤修习。
极乐世界的环境好,第一个是寿命长久,无量寿;第二个是不需要饮食,它是法性身,它不是阿赖耶的相分。这个在前面给诸位报告过,往生的时候佛来接引,莲花化生,坐在莲花里面,阿弥陀佛接引你到极乐世界。在莲花里面就产生变化,这个变化是阿弥陀佛的愿力、神通、道力明显加持你,让你的身相跟阿弥陀佛一样。四十八愿说的紫磨真金色身,这是说身体体质。佛在《观无量寿经》上告诉我们的,阿弥陀佛有八万四千相,每一个相有八万四千好,这个我们要特别注意,因为到极乐世界,我们的身相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这都是在莲花里头变化出来的,所以是法性身,住的环境是法性土。身跟土都不衰不变,虽然长寿,永远年轻,没有生老病死,这个现象在极乐世界找不到;植物没有生住异灭,你看到的大地没有成住坏空,这是法性身、法性土。个个都转识成智,在哪里转?在莲花里头转的。这个莲花太妙了,太不可思议了。住真实慧,以求成就也。在极乐世界人人都住真实慧,说明他没有烦恼,他没有业障;也就是说到极乐世界,业障没消自然没有了,烦恼没断也不见了。这什么原因?全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你的。
「下云含哀,大悲心也。又慈愍者,大慈心也」。大慈大悲是性德,自性本具的,这个时候真正现前了。没有大悲大慈就没有度众生的大愿,虽有大悲大慈,也没有分别执著,妙就妙在此地。所以随缘妙用,真有大慈大悲,无尽的大慈大悲,他自己没有大慈大悲这个念头,如果起了这个念头烦恼不就生起来了?没有起心动念,自然的。这就是我们讲天性,本性法尔如是。「以大慈悲故,虽明知实无众生可度」,这是《金刚经》上的话,「而度生之行愿无有穷尽」。知道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十方刹土如是,一切诸佛世界里面的六道众生亦如是。可是众生有感,菩萨们有应。
他怎么感?起心动念是感,是意念感,我们身体所有造作也有感。为什么?现在我们知道,身体是物质现象,物质现象是由念头变现的,所以这个物质现象也是波动现象,没有波动它就不存在。波动现象才动,这个动的频率一定要知道,一秒钟一千六百兆,在那个地方起的波动现象,这个波动现象才动,遍法界虚空界统统收到了。这是《还源观》上所说的两种现象的三个周遍,第一个周遍叫「周遍法界」。才动就周遍法界,这速度太快了,为什么?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体。所以才动就周遍法界,遍法界虚空界里面所有的诸佛如来、法身大士统统收到信息。收到信息,看你跟他有没有缘。什么叫有缘?过去生中有过往来,他才肯亲近你,他才相信你,他才欢喜你,能听你的教诲,这叫有缘。没有缘的就是他不会相信你,你去了没用,你就没有去的必要;如果有缘,你说他肯听,他肯依教奉行。那是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不是自己起心动念,都是自然的,都是法尔如是。谁的心?对方,众生心,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些应感的菩萨们确实没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决定没有分别执著。就跟释迦牟尼佛示现完全相同,释迦牟尼佛示现八十年,没起心动念。
我们在《虚云老和尚年谱》看到老法师四十多岁的时候发心朝五台山,他出发从普陀,朝五台山,山西。三步一拜,去拜文殊菩萨,以这个功德回向给过去的,他的父母都不在世了,报父母恩。这个念头一发,文殊菩萨就知道了。三步一拜拜到五台山,用了三年多的时间,一天只走几里路,三步一拜,很辛苦。两次生病,病倒在路上,都在旷野,四边没有人家,躺在地上不能动。来了一个乞丐,乞丐照顾他,讨饭来喂他吃,找些草药给他治病。照顾十几天,他好了,恢复健康,能再拜了他就拜去,乞丐去讨他的饭去了。第二次又生病,大概隔了一年时间,又一次大病,又碰到这个乞丐。他很感恩,问乞丐的名字,他说他叫文吉,文章的文,吉祥的吉,叫文吉。问他家住哪里,他说我家就住在五台山,你到五台山问他们,他们都知道我。老和尚没在意。你看两次救了他,跟他在一起,两次大概总共住了将近一个多月。到五台山就打听这个人,没有人知道。拜到庙里面,问庙里的法师,庙里法师告诉他,那是文殊菩萨,恍然大悟!
这就是什么?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这个现身不是短时间,把他的病照顾好,十几天。我们相信老和尚《年谱》这个记载不是假的,真人真事。你心里头真有佛菩萨,佛菩萨就在你周边照顾你,你看不到,你要有急难他就出现了,感应!不管你有没有求,他就感应。人,最重要的是真诚心,能感动天地鬼神,天地鬼神在冥冥当中照顾你,诸佛如来、法身大士他会现身,应该用什么身来帮助你,他就现什么样身。你说在那旷野当中,菩萨示现乞丐身,让虚云老和尚一点都不怀疑,路上遇到乞丐了。其他的身分就怀疑了,怎么能照顾我这么多天?乞丐反正是要饭的,他也没有家,也没有一定的住处,你碰到他一点怀疑都没有,很自然的。这妙!妙在第二次又遇到,这么巧。
我们读了这些公案,对我们增长信心。虚云老和尚朝山感动文殊菩萨,我们今天生在这个时代,这个时代是世界大乱,灾难频繁,佛菩萨照不照顾我们?肯定照顾。心一定要定下来,决定没有怀疑、没有忧虑。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就在身边,观音、势至时时刻刻照顾到,只要你的心不退转,你的心不改变,这个路一定能走通,一定顺利。虚云老和尚目的地是在五台山,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是在极乐世界,决定没有改变,坚定的信心。灾难有没有不放在心上,如果真有,我们就到极乐世界去,他真接我们去;没有,我们继续留在人间,认真努力去做。要像菩萨一样,明知实无众生可度,度生之行愿无有穷尽。「心常谛住度世之道,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真实之利是什么?就是释迦牟尼佛多次宣讲的这部《无量寿经》,这就是真实之利。
我们要劝别人信受奉行,一定先做出样子,他看到真正的效果,他相信;如果没有看到效果,你跟他讲他不相信。我们学佛,把荤腥舍掉,素食六十多年,身体健康,没有毛病,这就是示现。最近这几年,我们从四面八方收到很多信息,都讲灾难。综合这些信息,讲化解的只有三桩事情,第一个说素食的人可以免这个灾难,第二个是有爱心的人,也就是慈悲心。爱人就不会害人,爱动物你就不会吃这些动物,所以要有爱心。第三个,心地要清净,要有耐心,也就是说,遇到状况他不慌不乱,就能平安度过这个灾难。这话说得很有道理,灾难如果来了,你一慌一乱,你被吓死了,所以一定要很冷静,要能够定得住。我们净宗就一心定在佛号上,养成一个习惯,天天念佛、时时念佛,念佛不要中断。很多信息它是普遍的,它没有讲学佛的,但是讲得很有道理,你看素食、爱心,危急的时候心是定的,就能解决问题。这个他说得有道理,我们就可以做参考。素食我们已经做到了,爱心我们也有。
心常谛住度世之道,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我们学习这部大经,这部大经因为是新会集的,夏莲老在抗战时期发心会集这个本子,抗战胜利之后,他先后用了十年的时间,这个本子完成了,所以流通量不多。抗战胜利之后又遇到国共的战争,这内战,所以他在山东印过两次,分量很少,我相信只有一、二千本,很少人看到。律航法师从山东到台湾带了几本,送了三本给台中李炳南老居士。老居士看到这个本子,前面梅光羲大师的序文,梅光羲老居士是他的老师,看到这篇序文非常亲切。夏莲老名声很响亮,在当时佛教,在家学佛的都知道南梅北夏,南方是梅光羲老居士,他是江西南昌人,夏莲老是山东人,南梅北夏。所以看到这个本子非常欢喜,在台中讲过一遍,大概印了二、三千本的样子。以后有人有意见,对这个本子有意见,李老师就不再讲这个经,讲过一遍就不再讲了。
我到台中听他讲《无量寿经》是用康僧铠的本子,用小慧远的注解,《无量寿经义疏》。这个本子是他早年讲的,我还没到台中去,他把他的眉注给我。我那时候的学习,看他这个眉注我全能够体会,我很欢喜,我就想讲,也印了三千本。给老师报告,老师说不行,你太年轻,如果有人来批评,你招架不住。所以我也就不敢讲了,改讲《楞严经》。一直到老师往生,我才把这个本子拿出来给大家看,这个本子很多人没见过。那时在美国加州,给大家看,看到的人都欢喜,都希望我把这个本子讲一遍。所以我开讲这部经是在加拿大温哥华,第二遍在加州圣荷西,这缘才成熟。那个时候是用录音带,还没有光盘,用录音带。这个录音带传到台湾,大家听到欢喜,回到台湾之后,大家要我讲这个经。还好,我没有遇到障碍。先后讲了十遍,大概从第三遍我才看到黄念老居士这个注解,非常欢喜,采取注解里头一些资料,先后讲过七、八遍。这就是经上所说的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这个本子、这个注解,确实,真实之利。
念老把这个注解送给我,我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把它统统看完。那时候是油印的,蜡纸油印的稿子。我让同学跟他联系,他有没有版权,有版权就算了;没有版权,我说我在台湾翻印。他回答我非常高兴,欢迎翻印,没有版权,还要我给他写一篇序文。我们在台湾第一版就印了一万册,精装本,一万册,他非常欢喜,从这之后就大量流通,流通在海内外。可是还是有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应该超过五年,国内跟台湾反对会集本的声音很大,我知道。会集本有三种,有王龙舒的、有魏默深的,为什么不反对,偏偏要反对这个本子?大概就是我这么多年讲这个本子讲得多。我可不可以改?我不敢改。如果我要一放弃这个本子,这个本子是李老师传给我的,我要放弃它,马上罪名就来了,那是真的,不是假的,背师叛道。所以我宣布,全世界人反对,我听老师的话,我一定依这个法门修学,一生不会改变。老师给我的,这还能错吗?所以到晚年,八十六岁了,我是八十五岁开始讲这部经、讲注解,细说。二0一0年清明节,我把《华严》放下,专讲这部经,以大经功德回向给这个地区,回向给国家,回向给全世界,希望消灾免难。一天讲四个小时,我自己学习也是四个小时,每天八个小时。好像是前年,中国国家宗教局出版了一套《净土五经》,有同修送来给我看,里面《无量寿经》就选的是夏莲居的会集本。没人反对了,国家承认,国家宗教局承认,所以现在这个声音逐渐小了,听这部经的人愈来愈多。我们也在经历考验,决定不能动摇。
这下面说,「其所结得之大愿,自然契理契机,照真达俗。契理照真,故其大愿,实相为体,究竟了义,力用无量。契机达俗,故善契机宜」,这几句是念老说的。这个经会集《大藏经》里头收藏的五种原译本,这次会集避免前面两种译本的误失,所以变成最完美的一部经典,你找不出毛病。佛说这部经,自然契理契机,夏莲老的会集也是自然契理契机。照真是与性德相应,达俗是正合现在众生的根性。契理照真,故其大愿,这个大愿是四十八愿,实相为体。四十八愿从哪里来的?不是阿弥陀佛凭空想象的,是他曾经参访了二百一十亿佛国土。二百一十亿不是数字,是密宗表法,大圆满的意思。也就是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刹土,法藏比丘就是阿弥陀佛的前身,统统去参访过,取人之长,舍人之短,总结成四十八愿,四十八愿是这么来的,有根有据。
这样成就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成就超过一切诸佛刹土,因为它是一切诸佛刹土真善美慧的集大成,一切诸佛刹土里头的精华在极乐世界应有尽有,一切诸佛刹土里头的缺陷在极乐世界找不到。我们现在要找一个佛国土去学习,这是首选,第一个选择的地方。我们的信心要坚定,决定不能动摇;整个世界都动摇,我的信念不动摇,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正因为这些状况被我看见,所以我发心,往后我能活几年,我就讲多少遍,一年讲一遍。一遍,标准的时间是一千二百个小时,一天讲四个小时,讲满三百天。我要再能活十年,我就讲十遍。这为什么?为帮助大家建立信心。对这个法门要有真信、有实信,你才真正得到利益;你对这个法门有疑惑,会动摇,那你就真可惜了。我这个做法就是帮助你增长信心、建立信心,把净宗法门介绍给你,希望你真明白、真懂得了,发心求生净土,你就成佛了。
弥陀的大愿,实相为体,究竟了义,力用无量。我们跟阿弥陀佛发同样的大愿,得到的利益不也是同样的吗?也是实相为体,究竟了义,力用无量。契机达俗,这是说这个法门非常适合现代众生的根机。它的经文不太长,也不太短,对现在人说非常适合。注解也不是太多,但是集注非常之好,非常难得,我们不能不感激黄念祖老居士。
『礼义都合』,「礼义者,仁义礼智信,世间道德也」。这五个字在中国称之为五常,常是不能够缺少、不能够改变、不能够遗弃的,是做人的道理。五个字都具足,在中国古时候你才算是一个人,缺少一个都不行,叫缺德,五个德。仁者爱人,义者循理,义是什么?讲道理。道理是什么?不外乎合情、合理、合法,情理法兼顾,人情道理。孔子一生讲仁,孟子一生讲义,义就是仁的落实。这个爱落实在义上,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合情合理合法,那是真爱。下面这个礼是礼节,就是日常生活的规矩,《弟子规》就是的。人在这个世间离不开社会,离不开人群,你总得要懂礼,礼节维持了社会的安全。智是理智,说明处事待人接物不可以感情用事,感情用事后面麻烦很多,免不了有过失,所以要有智慧、理智。末后是信,人一定要守信,言而有信。这是做人的五个基础,这五个东西没有了,不是人。《左传》上有一句话,讲的是五常,就这个,五常要都失掉了,这个社会就乱了。它的原文说,「人弃常则妖兴」,人要是把这五常丢掉了,这社会就是妖魔鬼怪,就都出来了。今天这个社会不仁、不义、无礼、无智、无信,怎么得了!这是二十一世纪的现象。
从这些地方让我们想起汤恩比博士,给现在社会诊断,开了一服药方,来救这个社会。汤恩比博士说,要拯救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他说要解决这个社会问题,只有中国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孔孟、大乘都在中国。孔孟学说是什么?就取仁义两个字。我用四个字做代表,「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取忠恕,「仁义忠恕」。忠是心要正,不偏不邪,这就是忠;恕,恕是要原谅别人。为什么要原谅?因为他没有受过圣贤教育,仁义礼智信的教育都没受过,谁给他讲?在社会上看不到,没人做,也没有人说,他怎么会知道!所以今天不仁、不义、无礼、无智、无信是正常现象,没人教。所以造这些过失都要原谅他,不能责怪。没有学,他做错事情你要是惩罚他,这于心不忍,一定要饶恕、原谅,让他安安静静坐下来,好好一起学圣贤教育。学完之后,你懂了,你再犯可以惩罚你;以前你没有学过,一笔勾消,不再过问。社会必须在安定当中来求转变,来恢复正常,决定不能有动乱。我用这个来解释汤恩比博士这句话,我这个解释也得到很多人赞同。社会决定不能有动乱,一定在安定和谐里头求转变。大乘佛法我也提出四个字,「真诚慈悲」。这是汤恩比的一服药,我们相信很管用,过去我曾经在汤池做了实验,很有效。这个实验的时间虽然不长,影响很大,现在联合国的朋友还念念不忘。只要我们认真努力,不要灰心,全心全力来把孔孟学说、大乘佛法,先自己要认真做到,然后才能发扬光大,才能影响别人。礼义都合,这世间道德。
「但此二字不但代表当时古印度之社会道德。实泛指后世种种社会各个时代之社会道德与规律」。中国人讲这五个字,叫五常,念老这几句话把常的意思说出来了。这是不分时代、不分地区、不分国家、不分族群;换句话说,只要是人都应该要遵守。老祖宗这五个字,是把地球上所有的人类应该具备的德行说出来了,共同的。汤恩比博士认识、了解,他把它提出来,来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这一服良药,因为它是自然的规律。这五个字不是我们老祖宗发明的,为什么?它是性德,自性里头本具的德行。老祖宗有智慧,发现的,不是他发明、不是他创造的。中国的儒释道都讲究,教导我们要恒顺自然,顺着自然的规律决定不会错误,自然的规律是真的,不是假的。
「所发之愿,必须与之相契」。这个意思是起心动念,不管你是什么愿望,都要与这五德相应,仁义礼智信相应,这就是相契,你在这个社会上才能够行得通,才能够没有障碍。这五种德行你去跟人讲,没有人不欢喜,没有人会反对。但是今天在这社会上看不见了,也没听说人讲过这个东西,所以这个东西提出来人家会怀疑,认为是好,做不到。我要做,我要做我吃亏,我为了我不吃亏,所以我也做不仁不义、无礼、无智、无信,大家都这么做。那我们要做出来,做出来什么?我不吃亏,我生活很正常,这大家相信了。必须要做出来给人看,他们才会相信,才建立信心,才真肯学习。所以今天这个社会教学,没有榜样是决定不能成就的,必须要做出样子。
像早年我在香港讲经,何守信先生,他是亚洲电视,给我做了一次访问,里头问了一句话说,他说中国古人讲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哪个人不为自己?我就告诉他,这句话是错误的。我说释迦牟尼佛一生没有为自己,天也没诛他,地也没有灭他,反而两千多年来不知道多少人尊敬他,跟他学习。我说孔老夫子没有为自己,天也没诛他,地也没灭他。我说我这一生学佛没有为自己,老天没有诛我,也没有灭我,我生活得非常快乐,过的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是错误的引导,决定不能听。人应该要行仁义,起心动念为社会、为大众,不要为自己。为大众,为什么?自己也是大众的一分子。为人是真正为自己,为自己是真正毁灭自己。你这一生纵然贪得一些名闻利养,来生到哪里去?到三恶道去了,那是为自己吗?这个事情不能不搞清楚,不能不搞明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