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一0集) 2012/7/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10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八六八页,倒数第四行最后一句,「十波罗蜜」。我们学到第十「智波罗蜜」,这一段没学完,可是我们还得从头念起。
「智波罗蜜:智即智慧,谓决断无惑,证法怡神,善入佛慧,明了无碍也」。这一段的意思很深、很广。这个智跟前面第六般若波罗蜜意思不一样,般若波罗蜜是慧,慧,照了真谛,就是对于宇宙万法的真相通达明了,这是般若波罗蜜。至于能生万法,惠能大师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万法无量无边。无量无边的这些法是怎么生出来的,为什么会有这种事情,这叫做智,这不是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是知道一切万法的真相、本体、空相不可得,这个智是知有,万事万法怎么来的、怎么回事情,他都知道,叫知俗谛。也就是般若波罗蜜的德用,应用在我们生活上,应用在工作,应用在处事待人接物,这就是这个智,无所不知。般若是无知,般若无知,这一条是无所不知,就是无知起作用的时候是无所不知。这是两个不相同的地方,我们搞清楚了。所以决断无惑,对于万事万法他能够决断,不迷惑,也就是说,性相、理事、因缘、因果他统知道。
「经云:菩萨知一切法真实,知一切如来力,普觉悟法界门,是名智波罗蜜。与前之第六度所以异者,彼为」,彼是第六般若波罗蜜,它是「观空理之智慧」,就是明心见性的智慧,「而此为照有相之智慧」,对于宇宙万事万物这些东西他全晓得,就是无所不知,观空理是无知。「故二度相对,第六度为慧度,第十度为智度」,《成唯识论》上所讲的。菩萨知道一切法的真实,这个真实是从事相上说的,跟前面根本智所说的不一样,知道的事相,一切法相。知一切如来力,这个力是讲力用。佛在《华严》上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个力就是德,如来的德用,能现万法、能生万法。普觉悟法界门,法界就是我们讲的宇宙,性相、理事、因果的全体,总代名词叫法界。法界就是法身,法界就是实相,法界就是真如,后得智知道这些现象,根本智知道这些现象全是假的,所谓「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是般若波罗蜜所见的。
知道这一切法怎么来的、怎么变的,这属于阿赖耶的范围。自性能生能现,阿赖耶能变所变。能变是阿赖耶的意识、意根,这能变的;所变的,十法界依正庄严。诸佛如来实报土不在其内,因为实报土里头已经转识成智,它是自性所生所现,所以他们身是法性身,居住的是法性土,法性身跟法性土没有变易,两种生死都没有,分段、变易都没有,跟阿赖耶不一样,阿赖耶所变的一切法,两种生死都具足。所以,根本智跟后得智确实了解宇宙万有的真相跟现象,现象是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统统知道,无所不知。这是智波罗蜜。
「智度」也有三行,第一种「无相智」,无相智是第六般若波罗蜜所见的,「谓观达一切诸法性本自空」。一切法,任何一种法,我们今天讲现象,任何一种现象,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经上所说的「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这是第一种,第一种智。第二是「受用法乐智,谓修行证得一切种智,恒自受用,得大自在」。我们常说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这里头有理有事、有性有相,理事、性相圆融自在,没有障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大方广佛华严经》圆满把这种大自在显示出来,享受!方东美先生所说的,「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如果没有享受,学它干什么?但是最高的那个享受我们无法想象,不是我们的境界;我们的享受,在他们心目当中叫低级享受,不是高级的。这些我们深入经藏,逐步逐步就明白了,大乘经教里头佛说得很详细。最乐的我们能够体会到几分就是明了、不迷惑,这真乐。
你看一切法,性相,性能生,相所生;理事,事繁杂,理也众多,不是一个理。没有一桩事情没有理,净业有净业的道理,染有染的道理,善有善的理,恶有恶的理,统统都有,没有理那怎么会有事?大概负面的都是迷,从迷里头产生的,净善是从觉悟里头产生的,总的关键在迷悟。迷有浅深不一样,悟亦如是。所以,事之理就很复杂,相、作用就更复杂。这里头因缘果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佛菩萨没有一样不明了,他才有他的善巧方便普度众生。度众生所现的相、所用的方法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处所而异,不一样。一桩事情,在不同的时节因缘、不同的处所,佛菩萨用的方法就不相同。但是他的方法非常巧妙,都能够在当时把事情解决得非常圆满,解决之后皆大欢喜,这是无量功德。
第三,「成熟有情智,谓教化饶益一切众生,成就道果」,这种智慧是教化。你看看,第二是自受用,第三是他受用。一切诸法性本自空,这是体,有体它就有用。自受用里面最重要的是一切种智,如来证得的。大乘经教告诉我们,法身菩萨就是如来,法身菩萨是真正成佛,只是无始无明习气没断干净,除这个之外,他的智慧、神通、道力跟果地上的如来没有什么分别,都是证得一切种智。「一切种智」,后头括号里有个小注,「知一切道」,一切道理,万事万物什么道理而有的,他知道;「知一切种」,种是种类,繁杂,无量无边,这是佛的智慧,比菩萨高。
「由此前六不增不减」,前面六个,到这里讲十个,十跟六不增不减,是一不是二。「后唯四者」,这后面方便愿力智,「为助前六」,这是帮助前面六波罗蜜的,如果没有这四种帮助,前面的就显示不出来。这个六种,布施里头有般若,布施里头有方便、有愿、有力、有智;持戒里头也有,有方便、有愿、有力、有智;一直到禅定,每一度里头统统都有。这是什么?这是般若波罗蜜起的作用。如果没有般若,前五个,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是善法,不能出六道轮回,是福德不是功德。修布施,里面有方便愿力智,那个布施是功德;持戒,戒里头有方便愿力智,那个持戒是功德。如果没有这四条,全是福德,福德果报是六道里面人天福报,这个要知道。用这个标准我们来看这个世间,多少人学佛修行、弘法护法,几乎都是福德边上事情,不是功德。念佛求生净土,要不把这些福德放下不能往生。断一切恶,修一切善,断恶不放在心上,修善也不放在心上,心上只有阿弥陀佛,没有其他的杂念,没有其他的妄想,这决定能往生。断恶修善,事情要不要做?要做,这是护持佛法,这是普度众生,所以一定要做,不能着相,不能以为我做了这么多好事,那就统变成福报了。
就跟达摩见梁武帝,梁武帝在他面前夸耀,他护持佛法,在佛门做了多少好事,建造的道场,就是寺院,四百八十多座,建道场;看到人发心出家就欢喜、就供养,供养出家人几十万人。这功德大不大?达摩祖师告诉他,并无功德。为什么无功德?就是你心里头有「我这个功德大不大」,全变成福德,功德就没有了。功德不着相,着相是福德。如果梁武帝要问,我的福德大不大?达摩一定说很大很大,福德很大;功德,功德没有了,着相就没有了。所以积功累德,修的功德只有自己晓得,比我境界高的人晓得,境界不如我的他不知道,他是凡夫,跟我同等境界的也未必知道得很圆满。这些事情,心里头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由此可知,经教不能不学,不学真不知道,不学往往很容易把福德误认为是功德。
后面这四者都叫做权智,都叫做后得智,也叫做差别智,它能助前面六种行。实在说,它是助道法,能助菩萨一切善行。「方便善巧,助施等三」,布施、持戒、忍辱,帮助这三个。「愿助精进」,方便帮助前三,愿帮助精进,「力助静虑,智助般若,令修满故」。般若知空不知有,有这个智,空有皆知,智慧就圆满。我们看《华严经》五十三参,善财童子在文殊菩萨会下证得了根本智,就是第六,般若波罗蜜,真正知道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他真知道。这个地位是什么?圆教初住菩萨,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文殊教他去参访,五十三参,五十三参,五十三参成就方便愿力智,而且让方便愿力智起了很大的作用。布施波罗蜜圆满,怎么圆满的?悭贪的念头没有了。持戒波罗蜜圆满,怎么圆满的?恶念没有了。有一个不善的念头,持戒波罗蜜不圆满。不善的念头没有,善念也没有,忍辱波罗蜜圆满。忍辱波罗蜜,见到事实真相,受什么样的侮辱不动心,若无其事,即使歌利王割截身体,凌迟处死,他也不动心。不起心、不动念,忍辱波罗蜜圆满,精进波罗蜜圆满,真正制心一处,这心放在哪里?心跟真如相应,回归自性,在净土讲,回归常寂光;常,不生不灭,寂,不起心、不动念。灭,烦恼灭了、生死灭了,烦恼是因,生死是果,统统灭了,这常寂光,光明遍照,遍照法界。遍照法界得大自在,自受用;众生有感自然就有应,帮助众生断恶修善,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帮助众生转凡成圣,这个乐,他受用。你看这四样,方便愿力智,是普通大乘经上用四个字来形容它,叫善巧方便,善巧方便的内容就是方便愿力智,让我们修行圆满。如《解深密经》里头广说,《解深密经》把这桩事情说得很细,很详细。
「此实有十」,这个波罗蜜实实在在是有十,「而说六者」,平常都讲六波罗蜜,都说六度,「应知后四」,后面这四个,「第六所摄」。说六度,后面这四个全包括在般若波罗蜜里头,般若波罗蜜有体、有相、有作用,统统包括在那里。说十就是把般若波罗蜜单讲体,它的相跟用就分开来了。相是什么?相就是智;用是什么?方便愿力是用。这样一讲就很清楚,般若是体,智是相,方便愿力是作用。「开为十者。第六唯摄无分别智。后四皆是后得智摄。缘世俗故」。这个后得智,它缘世间法,也就是它缘十法界。十种波罗蜜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下面,「能摧十种烦恼」。摧就是灭的意思,就是它有能力帮助我们灭十种烦恼,就是十波罗蜜能灭十种烦恼。这十种烦恼就是见思烦恼,佛把见思烦恼归纳为十类。见惑,三界,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总有八十八品;思惑有八十一品,三界九地,九九八十一品。这些教初学就不方便,太多了,所以佛把它归纳,见惑归纳为五类,思惑也归纳五类,这叫十烦恼。《佛学大辞典》里面,我们把这段文节录下来,「(名数)开六烦恼中恶见之一而为身见、边见、邪见、取见、戒禁取见」,分为这五类。「六烦恼」,《百法明门论》上讲的六个根本烦恼,是「贪、瞋、痴、慢、疑、恶见」。再把恶见,恶见是见烦恼,前面这叫思烦恼,是思想里的错误,不正确的思想,贪瞋痴慢疑。见是见解,看错了,思惑是你想错了,这个问题大了。为什么?佛常讲,我们都知道,「一切法从心想生」,那我们想错了,所生的一切境界相全出问题了。你看今天世界上的人,他所想的是不是贪瞋痴慢疑?他所看的,他的看法,是不是身见、边见、见取、戒取、邪见?全是。换句话说,今天举世之人,绝大多数都生活在烦恼当中,「十烦恼」,具足十烦恼。这是讲他的看法跟想法全都错了,这一错麻烦大了,为什么?开口就说错了。
刘素云居士这几天在这做的报告,这个光盘我看了,讲得很好。她讲到眼前这些教育,问这些学生,十几岁的学生,问他们心里第一个想的是什么?赚钱,赚钱愈多愈好。学会了就跳槽,什么跳槽?哪个地方待遇好就到哪里去。我在这里一个月赚三千块,那个地方给我三千五,我马上就过去了,唯利是图。这是什么?贪!贪不到就发脾气,瞋恨。为什么会有这种思想行为?这是愚痴。傲慢,从傲慢产生嫉妒,看到别人超过我,想尽方法去整他、害他,都在造罪业,造的是什么?口里头是妄语、两舌、绮语、恶口,造的是杀盗淫妄,这还得了!这个果报就是摧残自己的身心,身心不健康,毁掉自己的前途,造成社会动乱,造成地球上灾异频繁。
如何来拯救?那就是汤恩比博士所说的,要大乘佛法,他讲的两个,孔孟学说治标,大乘佛法治本。这两样东西同时进行,标本兼治,会产生效果,会让人清醒过来,人只要清醒过来。可是治之本在孝亲尊师,这是性德里头的核心。性德的核心不是哪个发明的,不是哪个勉强要求你,不是的,这是自性,你觉悟了,你自然孝亲尊师;你不孝亲、不尊师,你在迷,你没觉悟。这东西不要人教的,小孩一出生,他就爱他的父母,没有人教他。你细心去观察,婴孩才生下来几天眼睛张开了,你看他看他的父母,细心观察,能看到对父母的爱,所以这是天性。稍稍长大,父母教他对老师要尊敬,尊师重道,这是很小他就接受了,根深蒂固。父母对我们的恩德,我们的身体、身命得自于父母;我们的慧命,法身慧命得自于老师,中国古礼,对老师跟对父母是同样的孝敬,完全没有分别。所以古人常说师徒如父子,老师的儿女跟自己的亲兄弟没有两样,一生都要照顾。
古时候老师教学生非常认真,他为什么?学生教出来了,将来学生有前途,他全家都有保障。为什么?学生会照顾他,学生知恩报恩。要让父母、要让兄弟姐妹都能过到好生活,跟自己一样,这大孝。如果兄弟姐妹过的生活跟自己比,比自己差一等,父母心里头难过,不舒服;老师的儿女生活比你也差一等,老师心里也很难过。所以六和敬里头讲「利和同均」,先跟哪些人同均?先跟父母老师,跟兄弟姐妹,跟老师的儿女,先跟这些人同均,然后跟着距离愈远的可以减一等,可以递减。但是跟父母,跟兄弟姐妹,亲兄弟、同胞兄弟姐妹,跟老师的儿女,这个不能够有差等,要一样的,我穿的什么大家都一样,我吃的什么大家都一样,这叫真孝!这孝子。如果没有受到好的教育,他怎么会知道?一教他就知道,知道什么?这是应该做的事情,天经地义,做人应该这么做。中国古圣先贤教育、大乘的教育,在全世界真的只有印度、中国有,其他的族群里头没有这种教育。中国传统教育可以说,全世界各个种族里头,教育最精彩的、最圆满的都在中国。
方东美先生所说的,人生最高的享受。为什么要学佛?我们是人,应该要有人生最高的享受,我们就没有白做人。做了人,这一生当中没有享受到最高的享受,白来一趟。学佛,佛是什么?佛是圆满的智慧、圆满的福报,这就叫佛,学佛我就希望得到圆满智慧、圆满福报。智慧在前,福报在后,因为有智慧才真正得到福报,没有智慧得不到。但是在一般说法,把福报摆在前面,智慧摆在后头,福慧。为什么?福是果,慧是因,先把果放在外面大家喜欢,人哪个不喜欢福报?说智慧他摇头,他不懂,福报他喜欢。你要有大福报,先求大智慧,大智慧得到,大福报就现前,福慧双修。「皈依佛,二足尊」,这个二就是智慧跟福报。足是什么?满足、圆满了。这两种圆满就叫做佛。别人问什么是佛,你这样解释,你看他要不要。你要不要福报?没有福报你就贫贱,没有智慧你就愚痴,你要不要贫贱、要不要愚痴?这个不要,不要就学佛,学佛才能真正得到圆满的智慧、圆满的福报。得要真干!
十波罗蜜确实能断十种烦恼,「能摧十种烦恼,成十种真如」。十种烦恼灭了,十种真如就现前。我们看这资料里头有十种真如,《佛学次第统编》里面说的。「圆成实性,即诸法胜义」,胜是殊胜,无比殊胜的义理,就是三性里头的圆成实性。「所谓一真法界,亦即名为真如」,一真法界就是真如,就是圆成实性。「言真如者,真实而不虚妄」,这是真的意思。什么叫真?真是实实在在,不是虚假的。如是什么意思?「常而无变易也」,如是不生不灭,永恒不变,这叫如。「十真如者,虽真如性实无差别」。真如只有一个,哪有十个?十个怎么来?「随胜德假立十种」。这个胜德是殊胜的德用,从它作用上说十个,其实是一个,一体。那十就是表法,十代表无量无边、无数无尽。
智慧真开了,圆成实性证得了,这个话就是禅宗里所说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自性般若现前,自性般若就是圆成实性,就是真如自性现前。那是什么?圆满的智慧,无论用在什么地方,点点滴滴无不与真如相应。这就是诸佛如来的生活,就是方老师所说的人生最高的享受。真正人生最高的享受成佛才有,菩萨有高等享受,不能算是最高。最高的享受,在物质、精神上得大自在,决定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这叫高等享受。有分别执著怎么样?那就是付出代价的享受。代价是什么?造业受报。你行善,三善道受果报;你造恶,三恶道受果报,造业。不分别、不执著不造业,就不是业报,不是业报就是高等享受,凡是业报就不算高等享受。最高的享受是高等里头的高等,高等享受可以说阿罗汉、辟支佛得到了,他们的受用里面没有见思烦恼,见思烦恼断了,所以他们的享受没有六道轮回,四圣法界,高等享受;高等里面的高等是实报庄严土的享受,不但见思没有、尘沙没有,无明没有了,我们常说的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是最高的享受。
享受里头,纵然是非常辛苦,物质生活条件很差,甚至于像释迦牟尼佛,天天出外托钵,就三衣一钵,他的享受是什么?是最高的享受。为什么?他没有起心动念。托来的饭菜味道怎么样?最上的美味。人家供养的不是这好东西,可是它会变,不是常讲的境随心转!斋主的心跟佛的心不一样,斋主的心那一天有烦恼,有很多不痛快的事情,所以斋主这碗饭味道不好。可是佛的心好,到佛手上佛就把它变了;自然转变,不是有意去变,变成最上的美味。相随心转。别人吃的是毒物,是有毒的、是要命的,佛吃了对身体有营养。他把它变了,不是他服毒,他把它变化了。可以变的,因为物质是相同的,只是排列组织不一样,所以到佛这边全变了。佛的心清净,这食物就清净;佛的心善良,这食物就善良,都是好东西。所以境随心转,你要记得这句话。所有一切物质现象,只要通过佛跟法身菩萨,决定变得最好,我们一般讲磁场,它就不同,佛菩萨有能力把它改变。改变不是有意的,是自然的。所以下面这十种是代表,其实性德应用在一切万物就变成万德庄严。
第一个,「遍行真如:谓此真如二空所显,无有一法而不在故」。二空,人空、法空。这个话从哪里讲起?从弥勒菩萨跟释迦牟尼佛对话上讲起,你就很容易懂。释迦牟尼佛问弥勒菩萨,「心有所念,几念几相识耶」。这句话里头有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凡夫心里起一个念头,这个念头里头有几个念?有几个相?有几个识?问了三个问题,几念几相识耶?弥勒菩萨回答,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凡夫一念当中有三十二亿百千念,这答覆念。念是什么?念头。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个心想就是念头。相,相是物质现象,识是精神现象。五蕴里面,色就是相,识是受想行识,这四个叫识;受是前五识,想是第六识,行是第七识,后面那个识是阿赖耶识,全的。
我们把这桩事情搞清楚,才把五蕴皆空明白了。五蕴皆空说什么?就是说这个,这一念。这一念不是释迦牟尼佛问的那一念,是弥勒菩萨答的这一念,那就是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三十二亿,百千是十万,十万是个单位,多少个十万?三十二亿乘十万,三百二十兆,一弹指三百二十兆。三百二十兆分之一弹指,我们现在科学上一般,时间的单位是用秒算,那一秒钟能弹多少次?我们弹得快,一秒钟,大概我能够弹到四次,我相信比我有弹得快的,比我年轻、比我体力好的,至少能弹五次。五再乘三百二十就变成一千六百,单位是兆;换句话说,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那叫一念。这一念当中,人空、法空都在其中。可不可以得?得不到,你根本没有感觉。
我们可以做实验,这个实验不难做,这是从前电影的底片,幻灯片,这个幻灯片在放映机里面,一秒钟播放二十四张,二十四张是一秒钟。我们可以做实验,在一秒钟里头,我们把二十四张里面留一张,留一张有这个幻灯片,其他的二十三张统统把它抹黑。放映的时候,这一秒钟当中,放映的时候你都看不见,银幕上全是漆黑一片,只有这一张放了光。但是放光,一下就没有了,因为它只有二十四分之一秒,只有这么长的时间。那我们看的感官,有没有看到?看到了。什么东西?什么东西不晓得,只知道光一闪就过去了,里面什么也没看到,是这种现象,二十四分之一秒。现在佛告诉我们,速度多快?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问你有没有看见?没看见,什么都没看见。这种生灭现象就在眼前,你就看不见,它太快了。今天科学的仪器可以说是相当进步,能够捕捉到一千兆分之一秒这个现象,一千兆分之一秒,现在科学仪器能捕捉到,这都是从前科学家不敢想象的。科学还要进步,因为佛说的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现在能看到一千兆分之一秒。这说什么?二空所显,人空、法空,也就是说一切法不可得。《大般若经》总结的四句话,「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个现象是真的,不是假的。遍行真如,遍是普遍,遍法界虚空界没有一法漏掉的,所有一切法都在其中,全是二空所显,人空跟法空。这第一条。
第二,「最胜真如:谓此真如具无边德,于一切法最为胜故」。一切法的德用,它的体全是真如,自性本具的德能不是从外来的。譬如我们今天讲,就用佛法五蕴来说,五蕴是最小的物质现象,是物质的基础,物质基本的单位,《金刚经》称为一,所有物质现象都是这一个东西组合的,叫一合相。我们人身体也是这个东西组合的,人身体是一合相,房屋也是这个一合相所组织的。大到地球,到太阳系、银河系,全是一合相组成的;小,随便拈一物,这是一物,都是这一合相组织的,离开这个一,这一法,一切相都没有。这个一合相里面有物质现象,有受想行识这四种精神现象。受是前五识,想是第六识,行是第七识,行的意思就是它相续不断,那个识是阿赖耶。阿赖耶是一切虚妄的根本,它从哪里来?它从迷来的。佛在经上讲的一念不觉,一念不觉就是阿赖耶,也叫无明。
经上常说,「无明不觉生三细」,三细是阿赖耶的业相、转相、境界相。这个三细极其微细,没有人知道。这是什么?宇宙的源起、生命的源起、万物的源起、我的源起,我从哪里来的,这从阿赖耶三细相变出来的。变出来有没有先后?没有,佛经上常说「一时顿现」,同时,没有先后次第,同时出现、同时消失,佛在大乘经上说,「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出生跟消失,这个时间就叫一念,一念就是一个生灭,时间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今天科学家称这个为微中子。黄念祖老居士在这部经上,最初他的那个原本,油印本,给我那个本子,我在台湾给他印了一万册,那个本子上没有这段文,这段是以后补充补进去的。也就是说,他完成这部注解的时候没有看到这个信息,到以后看到这个信息,把这段东西补在里头。
科学家最新的发现,这个发现了不起,这个发现把佛经上讲的阿赖耶总算是给我们搞清楚了。阿赖耶怎么讲,我们讲了几十年都是个谜,没有办法讲清楚。我们今天这个讲法,过去法师,讲经的法师没说过,怎么知道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这无法想象。这是科学对佛法的贡献,让我们这些烦恼业障习气深重的人,没有办法修成那么深的定功,我们藉科学仪器也发现了,证明佛的话是真的,不是假的,证明八地以上的定功是真实的。八地菩萨他们不需要仪器,他在定中现量境界亲自看到了,看到一秒钟一千六百兆次的生灭现象,一秒钟里头一千六百兆次这个频率,所以他清楚,比科学家还清楚,因为他是现量境界,科学家藉仪器,比量境界,不是直接看到的。所以真如具无量无边的德用,我常把它说做德能,于一切法最为胜故。只要是法,决定具有真如的德用,问题我们有没有发现,或者称之为发明;发是发现,明是明了,你真正发现明了,你就能用它,它就会为你服务。
第三个叫「胜流真如:谓此真如所流教法,于余教法极为胜故」。这是什么?这是如来的教学,是从真如里头流出来的。那我们知道,所有一切凡夫,就是没有见性的,没有明心见性的,他所有一切教法是从阿赖耶里头流出来的。阿赖耶里面所流的是知识,因为阿赖耶的根是迷而不觉,这一念不觉,阿赖耶流出来的东西不觉。明心见性的人流出来它是觉,它是真如,它是真实智慧。阿赖耶流出来的,是从资料库里头那些记忆。有这些定功的人,这个定是什么?世间禅定。李老师以前跟大专学生介绍佛法,讲六度讲到禅定,他讲禅定有三种,世间禅定、出世间禅定、出世间上上禅定。这跟初学讲是很有益处的。世间禅定是四禅八定,这个定功修成之后,对于六道里面的情形完全明了,为什么?他见到了。上面二十八层天,下面到无间地狱全能见到,是他的现量境界。我们今天对这些事情能了解一些是听说的,是看到经典上记载的,我们没有亲自看到,这不是现量境界,这属于知识,不是智慧。
出世间的禅定不一样,小乘的禅定出世间。小乘的禅定断见思烦恼,尘沙没断、无明没断;大乘的禅定断尘沙烦恼,无明没断,所以大乘禅定止于菩萨,十法界里菩萨。十法界里面佛的禅定就是上上禅定。上上是什么?破无明,证法身。这个禅定一得到,十法界没有了,超越十法界,他回到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称为一真法界。这大乘禅定,可以说它是大乘上上禅定。到等觉以上,《华严经》的妙觉果位,那个境界是回归自性本定,究竟圆满的大定,是自性本定;也是惠能大师开悟时候所说的第四句话,「何期自性,本无动摇」,本无动摇就是自性本定。
如来、法身菩萨他们讲经说法,是从真如所流的教法,我们不能不尊重。不但我们不能跟他比,别教三贤菩萨不能跟他相比,天人更不必说了。为什么?我们从一处去想,我们的心没有他清净,我们的心是动的,他们的心是不动的。我们心里头有念头生灭,前念灭后念就生,这个念头不断。念头断了,境界就没有了。所以这个现象,十法界依正庄严的现象,是一种什么现象?相似相续相,确确实实没有两个相是相同的。就像我们这电影的幻灯片一样,一秒钟二十四张,十秒钟二百四十张,一百秒钟二千四百张,那一个小时多少!没有两张是相同的。我们今天的频率比电影的倍数高太多了,一秒钟是一千六百兆,十秒钟是一万六千兆。十秒钟一万六千兆,单位是兆,没有两个念头相同。所以给你讲不生不灭,它速度太快了,决定得不到,就在你眼前你也看不到。
我们所看到的现象、所接触的现象,真的是无量无数这些微中子聚集在一起,科学家叫纠缠在一起。纠缠的方式不一样,让我们看到各种不同的境界,是这么回事情。除了微中子之外什么也没有,而微中子也不存在,我们看到它,早已经过去了。就如同我们夜晚看天空的星星,我们看到星星很明亮,可能这个星星早已经死掉了,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是光。它那里发出光到我们这个地方来要经过几十个光年,如果说是两百光年、三百光年,那就是二、三百光年以前的星它的光我们才收到;如果说是几亿光年来的,那距离我们时间太长了,现在在不在不知道。几十个光年的可能它存在,几百光年以上它存在不存在是未知数。你明白这个道理,我们今天看到所有物质现象,它那个原点,这就讲原始点,原点就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那一个光点,它一下就不存在了,但是它留下来的影像统统混合在一起,让我们看到有这些东西存在,有十法界依正庄严的存在,实际上它早就消失掉了,我们看到的是幻相。所以经上举的比喻比喻得好,「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这是比喻它的快速,消失得太快,「应作如是观」。你要是懂得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你就会在这个境界相里头如如不动。
说明这些事实真相,这个智慧、言语,都是从真如里头流出来的,不同世间,世间所有的教学是从阿赖耶识里头流出来的。阿赖耶识是你自己的资料库,这里头有现前的知识,你这一生所学的,有过去生中的知识。绝大多数的人只能用到现前知识,确实有少数能用到过去的知识。再有高明、有神通的,真正有修行功夫的人,我自己资料库里没有,我可以把别人阿赖耶里面东西拿过来用,别人学的变成我的。为什么?阿赖耶是通的,这资料是通的,所以可以取得别人的东西。这都很不可思议。那你要是明心见性,一切诸佛菩萨的东西你都能拿到,都可以变成自己的。这是佛的教法跟我们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你要知道。
第四,「无摄受真如:谓此真如,无所系属,非我执等所依取故」。真如是自性,自性像大海一样。真如的能量是大海,我们自己是什么?是大海里面起的个水泡。我们执著这个水泡是我,执著起心动念是我的心,执著这个身体是我的身,坚固的执著,那大海的能量,我们所得到的微乎其微,就那么一小块。如果你觉悟,你不执著了,不再执著这个水泡是自己,你肯定、承认整个大海是自己,那能量就不可思议,那个能量跟诸佛菩萨没有两样;这菩萨是法身菩萨,普通菩萨没有这么大能量。所以真如无所系属,不属于诸佛如来的,也不属于法身菩萨的,它是什么?属于谁的?佛在经上说了一句话,「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这句话说得太好了!十方三世佛,把我们全包括在其中。三世是讲过去、现在、未来。
一切众生都是未来佛,没有一个不成佛的,为什么?他有佛性。植物、矿物它有法性,法性跟佛性是一个性,所以《华严经》上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种智就是一切种智,我们前面学过的,自性圆满的智慧叫一切种智。同圆,我们跟佛同,跟一切众生同,圆是圆满,我们同样证得圆满智慧,这同圆种智。你真正明了这个事实真相,我们不敢小看一株小草,不敢小看一片树叶,不敢小看一粒尘沙。为什么?真如自性也在其中,它有灵性。我们通过水实验知道水,水是物质。一滴水,多大一滴?针尖,用针尖沾一滴水,放在玻璃片上。把它摆在冰箱,冰箱用低温,摄氏零下五度,它就会结冰,结成雪花。再拿出来放在显微镜里头观察你就知道,这个水会看、会听,懂得人的意思。换句话说,它能看一切万法,它能听一切音声,它懂得宇宙一切万法的念头,比我们人厉害,我们人不如它。我们对于没有学过的语言不懂,它全懂,无论什么样的语言它听得懂,无论什么样的文字它看得懂,写一个爱字,各种不同文字去写,它全知道,比我们能多了。为什么它能?因为它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我们的能力丧失掉了就是分别执著,放下分别、放下执著,我们的能量也能恢复,然后知道这不是一个稀奇事情。所以要知道真如,真如里面的智慧、德能、相好是无所系属的,不归于哪一个人,一切众生平等平等。佛所有的我们人人都有,一切众生都有,连泥沙、矿物都有,何况是生物!一棵树上一片小小的树叶,乃至于树叶里头你给它掐一点点下来,统有,统具足,我们肉眼看不见的。
前几年我有严重的牙周病,自己不知道,对照镜子只看到牙齿跟牙龈边界地方有一条黑线,我想吃东西大概脏东西在里头,不知道那是牙周病,因为没妨碍,不觉得。刘大夫用一根针,把那个黑的东西刮一点点,在针尖上我看到一个黑点,他把它放在显微镜下,显微镜接上电视。电视不大,只有这么大,接到电视一个画面给我看,我看那个电视画面上全是蛆,在那里动。他告诉我,这就是你牙齿那一点点。怎么这么多!他说这个严重你不知道,你还能讲经,大概佛菩萨保佑你。这种情形下你的牙根全部毁掉了,这么多细菌在吃。我说你放大多少倍?三千六百倍。三千六百倍你看到全是一群,好多。经过几个月的治疗、洗刷,洗得干干净净,再到里面去刮,拿来给我看,只有一、二个,几乎都看不到了。
这所谓叫细菌,放大三千六百倍你看到大约这么长,看到一个小蛆,它在那蠕动,那肉眼看不见的。一个我们肯定看不到,一个细菌决定看不到;那么一大堆,电视画面上挤满了,没有空隙,全是满的。不知道这个牙龈那条黑线是这些东西,看了之后才知道可怕。才晓得刷牙,牙齿不要刷,牙龈也不要刷,要刷哪?就是刷那个沟,这里头不许有任何东西在里头,我们才懂得。以前拼命刷牙齿,以为牙齿刷得白白的,牙齿没有什么关系,白与黑都没有关系,只要健康好用。才知道什么叫牙周病,以前知道这个名字,不懂得什么叫牙周病。
所以要晓得,真如智慧德相深广没有边际。在哪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一切万物里头它统具足。所以我们不需执著、不需依取,它无处不在,只要把障碍放下。障碍是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这是障碍。于一切法不执著,这就是阿罗汉;不分别就是菩萨;不起心不动念,恭喜你,你成佛了,你就证得真如。菩萨没有证得,别教三贤没证得,别教初地证得了。别教初地跟圆教初住,他们所证得的功夫是平等的,虽然这讲断烦恼平等,智慧不平等,智慧,圆教比别教高太多了。所以别教初地菩萨跟圆教初住比,智慧比不上,断烦恼是相同的。圆教跟别教到底差在哪里?心量不一样。圆人确实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别教还没有,没有那么大的心量。怎么时间到了?好,我们就学到第四,无摄受真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