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0四集)  2012/7/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0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八百六十八页,倒数第四行末后这一句文看起:

「五佛五智义,亦表十波罗蜜,能摧十种烦恼,成十种真如。便证十地」。这几句话里头讲到五佛、讲到五智,后面还讲十波罗蜜。五智我们学过四种,从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最后一条是法界体性智,这一句是一切智的本体,智从哪里来的?智从这来的,这段文里面告诉我们,它是从「第九识在因位,为八识之总体。八识者,第九识之别作用也,至果位转而为世间出世间等之一切法体性智,故名法界体性智」。这句话我们就明白了,法界体性智是自性里头本具般若智慧的理体,通常最简单的名词就叫佛性。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是觉,佛性就是觉悟的根本,是自性里面本具的觉性,称为佛性、称为自性、称为法性,实际上是一个性,看从哪一个作用说。从一切智慧作用上说,这个作用从哪里来的?是佛性来的。一定要知道,佛性跟自性、跟法性是一个性。自性里面包罗万象,世尊给我们分了三大类,智慧(智慧就是佛性)、德能、相好。德能从哪里来的?从自性里头来的,自性本具的。相好从哪里来的?相好是法性变现的。要知道这三个性是一个性,从哪一方面来讲给它另立一个名字,一而三,三而一,决定不能分别,决定不能执著。换句话说,这三个性,一个性得到了统统得到,一即是三,三即是一。这智慧的来源,转八识成四智,最后这个智就是这个意思。

他讲了第九识,《佛学大辞典》有这个名相,梵语称庵摩罗识,又称为「阿摩罗识」,大概意思都差不多。阿摩罗识、阿末罗识这都是梵语,从梵文音上翻译过来的,你看音很接近,这就是翻译不同。「译曰」,这个译是翻译,翻成中国的意思叫「清净识」。惠能大师见到了,「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他能说出这句话,五祖就肯定他转八识成四智。能转八识成四智,这就成佛了,就明心见性。凭什么说他明心见性?就凭这个。又叫「无垢识」,垢是染污,所有一切染污他全放下了,全都没有了。我们常讲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染污自性,全放下了,叫无垢识。又叫「真如识」,只有它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为什么它是真的?它不生不灭,它不来不去、不常不断、不增不减、不一不异,这叫真如,九识之中它属于第九。有很多祖师大德认为只讲到八识就够了,不必再讲这个,这就是八识的本体。相宗有建立,说得很清楚,既有人建立,也算它是一个。「金刚三昧经曰:诸佛如来,常以一觉而转诸识,入庵摩罗」,庵摩罗就是清净无垢。常以一觉,一就觉了。这个字非常明显摆在眼前,二就不觉,我们今天有二、三,这妄念太多;一,一就觉了。

有人问我念佛法门,念佛法门很多,方法非常多。《十六观经》里面十四门是观想,里面只有一门是观像,那就不是观想,看佛像,最后第十六是持名念佛,总合起来叫十六观,所以持名也是观。为什么祖师大德、诸佛如来特别提倡信愿持名?经上说得很详细,观不容易成就。为什么?我们的心粗,境界太微细了,观想难成,你观不成!落日悬鼓能观得成吗?看到黄昏的太阳,睁着眼睛看到太阳在眼前,闭着眼睛太阳也在眼前,这叫观成。观成能往生,观不成不能往生。观想阿弥陀佛,睁着眼睛看到阿弥陀佛在面前,闭着眼睛阿弥陀佛也在面前,你试试看什么时候能观成?过去李老师告诉我,修观难,观成不容易,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还要把这个相去掉。为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好不容易观成功,去掉也非常困难,哪有持名方便!持名这句名号丢掉很容易,那个阿弥陀佛相丢掉可不简单,就是落日悬鼓的相也不容易。老师给我一分析我就明白了,自性里头没有任何东西,一法不立,连佛名号都没有。所以我们想想,名号容易成就,名号把它舍掉也容易,比那个兼容易太多了。

再说,印光大师在《文钞》里面常讲,八万四千法门,净土也包括在其中,门门都要以经论做依据,没有经教做依据的是魔说,跟经教相应的这是佛说。净宗的经教不多,五经一论,无论根据哪一种都能成就,根据《往生论》修也能成就。不能离开经教,离开经教,佛说法四十九年他为什么?那么辛苦。这些论都是大菩萨、真正大成就者他们的学习报告,跟经典完全相应,可以给我们做依靠的。说有人根据经论学了多少年,现在听说这个有问题了,又有什么大德来教他,改变主意了。这总是信心不定,学法带着怀疑,禁不起考验。如果我们依经教不能成就,佛要负责任;我们不依经教不能成就,佛不负责任,是你自己改变主意,你自己不走正道去走邪道,那你自己的事情。这种人是什么?善根少,没福德,外面境界风一吹他就倒下去了,这种人多。

我也碰到考验,你看过去那么多年,大陆、台湾反对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那对谁来的?还不是对我来的!逼着我放弃这个本子,改修别的本子。他们可以这样做,但是我不能够听他的话。为什么?我这个本子是李老师亲手传给我的,是他在台中讲过一遍,自己用毛笔写的注解,就写在经本上,这个经本给我的,老师亲手传的。我要是改变主意放弃这个本子,底下一个罪名就来了,是真的,背师叛道,那我就要背这个罪名,这罪名是真的。背师叛道果报在无间地狱,我知道利害!所以我曾经说过,全世界的人都反对,我一个人还是照干,我绝不会改变主意,我就是守定这部经,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

一句名号,这一生当中无比殊胜成就的,我知道三个人,我对他们一点都不怀疑。第一个,倓虚老法师所说的,谛闲老和尚的徒弟锅漏匠,我一点不怀疑。第二位跟倓虚法师也有关系。早年东北哈尔滨极乐寺,倓虚大师建的,寺庙建好之后请他的老师,就是谛闲老法师,在那里传一次戒。传戒当中有一个修无法师,不认识字,没出家之前做泥水匠,泥水匠的工人,以后出家,就持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一句佛号。一生在寺庙里头做苦工,别人不愿意干的事情他都干,干了一生。传戒的时候他找到倓老,他愿意在戒坛服务,戒坛大概是两个月的样子。老和尚就问他,你能做什么?愿意照顾病人。好!两个月期间传戒,难免有一些伤风感冒的小病需要人照顾,他发心专门照顾生病的,这也是个好事情。

可是还没有到开戒,还有几天,他来向老和尚告假。倓虚法师有修养,来去自由,不勉强,你有事情,你离开可以。定西法师当家师,就没有那么好的修养,把他教训一顿,你这个人没有长远心,发心到这来照顾病人,才来了几天你怎么就想走了?这像个修行人吗?他告诉两位法师,他说老法师,我不是到别的地方去,我到极乐世界去。这下老和尚:你预知时至?是的。几时走?不出十天。这就很慎重,他要往生了。而且要求两百斤劈柴给他火化,寺院都给他准备好。到第二天又来给老和尚讲:老和尚,我明天就走。匆匆忙忙大家给他准备。到第二天又要求几个人帮他助念,当然助念的人很欢喜,送你,看你怎么往生。

在庙后头一个小破房子里头,临时给他搭了一个铺位,他打坐坐在上面,有几个人帮他在助念。助念的人要求他:法师,你今天往生非常难得,过去往生的人都留几首诗、留几个偈子给我们做纪念,我们也希望你能够留首偈子给我们做纪念。修无法师说,我是泥水匠出身,一生做苦工,不认识字,也不会作诗也不会作偈子,不过我有一句话留给大家做个纪念,「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大家听了很受用。念几声佛号他真走了。这不是假的,就一句阿弥陀佛,什么也不知道,走得这么潇洒、这么自在。念几声佛号告诉大家,阿弥陀佛来了,我跟佛走了,就断气了。

四十年前我在佛光山教书,隔壁将军乡的一个老太太,念佛三年,站着往生。这桩事情我在南部提起来还有很多人知道,是真的不是假的。那能错得了吗?所以,我受持这个会集本,我学习黄念老的集注,我非常感恩他,我把他这个注解看作什么?他老人家一生的精品、精华。搜集这么多的参考资料,把参考资料里面最重要的东西抄出来,提供给我做学习的教材,我感恩,这是真正的宝!你到哪里去找这么个人,搜集这么多的资料。搜集还不算,在里面再精挑细选,对于这个经里头的经文,能够有解释的统统都抄在经文之中,这哪里去找?末法时期大恩大德!我学佛六十一年,讲经五十四年,给大家做个榜样,你们动摇我不动摇。

我跟大家说了,八十岁之后这个心态不一样了,要念念想着往生极乐世界。我年轻的时候跟李炳老学经教,李炳老同时每个星期讲一篇古文,十年不间断。我听他讲「秋声赋」,老师告诉我,人一生有四季,出生到二十岁,这二十年是人生的春季,二十到四十是人生的夏季,四十到六十是人生的秋季,秋天了,六十岁到八十岁是人生的冬天,这后面,后面没有了。也就是八十岁之后,中国古人讲的风烛残年,就好像风中的蜡烛,不定什么时候就灭掉了,这个要警觉到。聪明的人应该在冬季开始就要做打算,就要准备,来世怎么办?什么时候开始准备?六十岁,六十岁就真正回头。六十到八十这二十年好好修持的话,来生的福报不得了!所以叫修来生福。我现在八十又过六年了,我当然有这个警觉,我也要做表法,给大家做个榜样。所以一切经教统统放下,就这一部《无量寿经》,就是黄念老的一部注解,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我要在这上做活计。

现在,我是想把经跟注解里头最精彩的东西,我把它抄出来。我现在在书上画,画红线,将来抄出一本,这是精华。大概还有两个星期这工作可以完成,完成之后我要找你们大家帮帮忙,把我的书这些东西全部清出去,不要了,我以后不看了,我就一部《无量寿经》、一部注解。人家供养我这些衣服东西你们也给我收拾收拾,我想只保留两个箱子就够用了。其他的,其他的要搞一个房间,统统摆在那里,结缘品,大家到这来看,你们喜欢哪个你们自己去拿。以后别人供养我的东西,大概我看我不要收的话,我都送到结缘品这个房间,大家来了随便拿。好!干净利落,舍得干干净净,什么都没有了,世出世间这些文字我都不看了。别人要我给他写字,我只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其他的都不写了,一心专求净土。活一年,《大经科注》讲一遍,活十年我就讲十遍,我永远讲这一样东西,讲的遍遍不一样。

悟道法师在听我现在讲的,前天打个电话告诉我在听,听到知道我跟上一次《大经解演义》讲的不一样。我告诉他,遍遍都不一样,愈讲愈透,愈讲愈清楚。现在所讲的全部落实在生活当中,全都用上了。我现在用《大学》里头的三纲八目,我用这个东西做骨架,《无量寿经》里头所说的经文跟集注,哪些是属于格物的,哪些是致知的,哪些是诚意的,哪些是正心的,哪些是修身的,哪些是齐家的,哪些是治国平天下的,我来讲这些东西,这样讲大家,这个真管用,真是一本好书!那这部《大经科注》是什么?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大乘经的治要,像《群书治要》一样,《治要》。有这一本就够了,我们就决定往生。真正信、解、行,统统住在大乘上,往生就是证果。这是究竟圆满的法轮,非常适合于现代,现代人工作繁忙,东西太多了,他没法子学,愈简单愈好。这是末法九千年,一切众生得度的第一大经,真实智慧。

我们有师承,夏莲老跟我有关系。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李炳南老居士的老师是梅光羲,梅光羲跟夏莲居是最好的朋友、最好的同参、最好的道友。会集第六品,就是四十八愿,梅老参与了。这一品经三个人,夏老、梅老,还有一位慧明老法师,慧老,三个人用了三个月的时间会这一品经,第六品,怕有差错、怕不完美。这些大德通宗通教、显密圆融,他们之后再找不到这样的人了,这是佛菩萨来示现的,是来救度末法九千年众生的,我们怎么可以忽视!我们要有感恩的心、孝顺的心、恭敬的心认真来学习,不辜负这些大德用毕生的精力完成这一部治要,这个经可以称之为大乘治要、净宗治要。

庵摩罗识我们要认识它,就是大乘经上讲的佛性、觉性,就是一觉,转八识成四智,入庵摩罗。「辅行三之一曰:庵摩罗九识,名清净识」,排列在第九,这第九识,叫清净识。《宗镜录》是我们净宗第六代祖师永明延寿大师的著作,一百卷,在五十六卷里头说,「阿摩罗,翻无垢识,体非一异,名真如识」,这个体是本体。万法的本体不能说一,也不能说不一,异就是不一,不能说,你说它一,个别各有体性;你说它是异,一切体性是一个体性。这个东西用佛经上的比喻好懂,佛经上比喻,把自性比喻做大海,大海是一,把一切法比喻做水泡,一切众生是海里头起了个水泡。水泡的体当然是大海,是海水,但是水泡的体里头,在它那个水泡范围,这个水泡跟那个水泡不一样,不能说一。你从每一个水泡看,就是各有各的,不一样;你细心去看,你看那个大海,它是一样。这就是体非一异,可以说一,可以说不一,看你从哪个角度上去看,你才能把真相看到。我们从各个人来说,每个人的性体不一,不一样,如果从自性清净心来说都是一样,没有两样。没有两样为什么变得各人不一样?各人迷悟浅深不一样,有的人悟得深,有的人悟得浅,这个就不一样;有人烦恼轻,有人烦恼重,这就好像是不一样。但是你要知道,烦恼性空,那就完全一样。烦恼是假的,现象也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这样一看,看到真正本体,那是一样的,没有两样,叫真如识。

「旧译家」,这是古译的,「以为阿赖耶识之外别有此识,而建立第九识,新译家谓此是阿赖耶识果上之名」,转阿赖耶成大圆镜智,就叫它做庵摩罗识,其实没有这个必要,所以「不别立此识」。这就是古大德有两种看法,有人建立这个识,有些人认为这个没有必要。这个我们认识它就行了。至果位转而为世间出世间等之一切法体性智。体性里头有智慧,不是没有,我们完全是被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把这个智慧障碍了,真正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智慧就现前。故名法界体性智。

我们学了管用吗?那完全看自己,自己要有一定的警觉。我们这一生难得遇到大乘,大乘是什么?大乘是真的,我们得干真的,不能干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是假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是假的。假的里头有真的,真假混在一起。怎么干真的?我眼见色、耳闻声,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我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干真的。假相可不可以用?可以,没妨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干什么都没障碍。你只要知道是假的,心里头不要去执著、不要去分别,你就是菩萨;不起心不动念,你就是佛。这话讲得很多。不执著就是阿罗汉,不分别是菩萨,不起心不动念你就是佛,这是真的。所以,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起心动念、分别执著错了,你所作所为全是六道凡夫。不执著就是阿罗汉,升级了,超越六道轮回;不分别,四圣法界的菩萨;不起心不动念,到一真法界,实报庄严土去了,不在十法界,十法界是假的。

佛菩萨他干真的,我们全搞假的。真跟假你没有办法辨别,就在能不能放下。放下不是事,事上没有障碍,障碍是烦恼。烦恼不是真的,假的,烦恼性空,只要你放下,烦恼就没有了。在哪里修?在穿衣吃饭、日常工作、待人接物。这就叫道场,这是真道场,《华严经》上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道场。五十三参是什么?早晨起来眼睛睁开,到晚上睡觉之前这一天,你所看到的人事物就是华严境界、就是华严道场,这里头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出家在家全都是。

《华严》怎么个修法?贤首国师《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这篇论文,用现在的话说,这是一篇博士论文,完全讲《华严经》《华严经》说宇宙人生真相,《还源观》前面三段总结宇宙人生真相。那么大的经典,他那么少的文字就把它做了总结。后面三段是怎么个修法,修法的基本不能离开德行,所以他讲四德。四德头一个,「随缘妙用」。随缘妙用是什么?教我们改变生活的理念,我们要过佛菩萨的生活。佛菩萨的生活是随缘不变,不变是什么?随缘,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叫妙用。你用什么心生活?用清净心、用平等心、用觉而不迷的心。这过的是什么?菩萨的生活、佛的生活,提升了,方东美先生所说的「人生最高的享受」。人生最高的享受人人都有,就是你自己不会。这平等的,不分男女老少,不分贫富贵贱,个个都能够过人生最高的享受,不是某些人的专利,不是。问题是你要真正放下执著、分别、妄想,这个东西一放下立刻就成佛。惠能大师在五祖方丈室里头,没有什么别的本事,就是一句话之下,他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了,这一放下成佛了。凡夫成佛一念之间。

一般凡夫为什么放不下?习气太重了,不了解事实真相,把样样都当真。所以我们在这个本子上前面念过,有一句话,「不断之无」,我们可以用这句话做观想。无是空无,什么都没有,但是这个无怎么样?它不断。无是所有一切现象,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些虚妄相它不断,它真的是无,它一个接着一个,让你看得眼花缭乱。我们用电影,老式的电影来做比喻是最容易看到的,看到什么?不断之无。老式的电影是用幻灯片,每一张幻灯片都是无,你看前面一张灭了,后头一张又接着来了,一个接一个、一个接一个,一秒钟二十四张,让我们在银幕看到好像真有那么回事情。如果是一张,一点意义都没有。用二十四分之一秒放一张,你有没有看见?看见了。看见什么?不知道,只看到个光,一下就没有了,里面东西没有看到,来不及看到,它就没有了。二十四个图片纠缠在一起一秒钟,你看到了,看到了是什么东西,看到了,那是什么?二十四个相续相联合在一起,混合在一起。

弥勒菩萨告诉我们,我们现前的境界相,色声香味触法,我们六根的境界,眼对色、耳对声、鼻对香、舌对味、身对触、意对知,这六根接触外头六尘境界是什么现象?叫相似相续相,就是不断之无。这句话好!我们要看一切相是什么玩意?不断之无。真正看到不断之无,你对一切境界自然就不会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哪来的分别执著!这就是过的真正诸佛如来最高的享受,你把它看穿了、看破了。虽然看穿、看破,还是要非常认真努力念佛,到极乐世界去。到极乐世界干什么?去看阿弥陀佛,跟阿弥陀佛学习。我想非常快速就成佛了,成佛跟阿弥陀佛一样,跟阿弥陀佛一起在遍法界虚空界去度众生。这叫真学会了!

这一句五佛五智,我们就学到此地。下面接着,「亦表十波罗蜜」。我们还看参考资料里头,「十波罗蜜。《三藏法数》:出《华严经》《华严经》上所说的,「梵语波罗蜜」,波罗蜜是印度话,梵语,「华言到彼岸」,翻成中国意思是到彼岸。中国人不叫到彼岸,叫什么?你们还有没有这个术语我不晓得,我们那个年代的人,小时候这个术语常常挂在口上,「到家了」。你炒菜炒得非常好,功夫到家了。无论干什么干得很好,人家说到家了。写字写得不错,功夫到家了。到家就是波罗蜜的意思,就是到达彼岸。这个彼岸,此岸是生死、六道轮回,彼岸是不生不灭,就是了生死、出轮回,这叫到彼岸。比我们中国这个到家的意思深,浅说是一样的,深说就不一样。菩萨修这十种方法,教化、度脱众生,「超生死海,到涅槃岸」,这十种法还得了!

下面括号给我们解释菩萨,说说也好,因为现在社会大众对佛教误会的人太多了,以为菩萨是神,以为佛教是宗教,以为是迷信。这都是宣扬、学习经教的人太少了,没有让社会大众搞清楚、搞明白。「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具是具足,就是他的全名,菩萨是省略。中国人喜欢省略,不喜欢麻烦,愈简单愈好。中国古时候的文字,要求的标准是四个字,简、要、详、明,要简单、扼要,还要详细、还要明白,一篇文章能做到符合这四个标准的是好文章。言语亦如是,言语也不要罗嗦,也不要麻烦,也要符合简要详明,好言语。印度人不怕麻烦,所以他东西确实很罗嗦,不断在重复。可是重复有重复的好处,叫你印象深刻,对中下根性的人有很大的利益。简要详明对上根人有好处,中下根人听不懂。翻成中国意思叫「觉有情」,这是新译,玄奘大师以后都翻成觉有情。菩萨是有情众生,但是他觉悟了,他不迷;佛是全悟了,情断干净了。佛有智,没有情,情统统变成智慧;菩萨还有情,还没有完全变成智慧,但是他觉,他不迷。

「梵语涅槃,华言灭度」,灭是灭烦恼,「灭是灭见思」,见思烦恼就是执著,尘沙烦恼就是分别,无明烦恼就是妄想。《华严经》上讲妄想、分别、执著,一般大乘经上讲见思、尘沙、无明这三类,三大类烦恼。「度是度分段、变易两种生死」。我们今天两种生死都有,分段是这一生,从出生到死亡这段时间叫一段,这叫分段;变易是变化,我们一年一年不一样,一年比一年衰老、变化,叫变易生死。实际上变易生死每一秒钟都不一样,你要不相信,你把它拍成老电影的底片,就能看得出来。真的把我们的生活,从早到晚这一天拍成电影片,然后告诉你,你不生不灭。你看电影就不生不灭,每一张都不生不灭,张张都不生不灭,只是它在相续,一个接着一个,它不停,所以是相似相续相,张张不一样。什么是我?张张都是我,没有一张不是我。我到底在哪里?到最后找不到,无论从理上、从事上都找不到。然后才晓得「我」是一个抽象概念,不是真的,我不可得。

二十四个不相应里头,头一个就是得,第一个根本的抽象概念就是得,这身不可得,心也不可得,心就是我们念头,不可得。不可得的是假的,不是真的。什么东西可得?菩提涅槃可得,是真的。真的就是法性、就是自性,梵语说涅槃,这是真的。惠能大师把见思、尘沙、无明放下了,他真的得到了,真的就是他说的,自性清净,自性不生不灭,自性本自具足,自性本无动摇,自性能生万法,这真的,这他得到了。惠能所得到的是我们每个人自己本有的,哪一天我们要把这个东西找到就成佛了,功德就圆满了。所以这是一条真路、是一条正路,我们要走的,不应该迷恋在不可得当中,不可得的以为它可得,这错了。

你明白这个道理,头一个不再迷恋身,把身看作什么?看作衣服一样,这是我现在要用它,这个东西不是我。衣服脏了、坏了也不会难过,换一件也很方便,旧的丢掉了不会痛心、不会难过,新的得来也不会欢喜。要把身看作是衣服一样,别认为它有。「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想到《金刚经》《金刚经》非常管用,我们用它来观想,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假相。我、人、众生、寿者都在面前,我、人代表万法,寿者代表时间,时间跟空间都不可得,《金刚经》上举的比喻,「如梦幻泡影」。梦,你说它是真还是假?在作梦的时候不知道是假的,完全当真,醒过来之后知道是假的。假的从哪里来的?从心想生,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从心想生的。有说我作梦没想,没想怎么也有?想了,那个想很微细,你自己没有觉察到。自己觉察到了天天想,想佛,梦到佛来了;想一个人,梦到人来了;想事,事的境界现前了。你要没有想,绝对不会有这种现象产生。

大乘确实把宇宙人生的真相,十法界依正庄严,诸佛如来无量无边的刹土,都给我们做说明,太难得了!你要真正搞清楚、搞明白,这个世间对我们恩德最大的是谁?佛菩萨。父母比不上,父母恩德是一世,给我们的是身命,佛菩萨给我们的是慧命,给我们是永恒的,给我们永远不变的,这个恩德多大。怎样报恩?认真学习。佛菩萨希望我们快快成佛,我们今天真的念佛,真求生净土见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修成佛道,这个人叫真报恩者,这个人叫真孝顺,这个人真诚敬。因为他老实、他听话、他真干,他成就了,圆满成就。

我们看十波罗蜜。十波罗蜜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力量?能成就自己、成就别人,帮助自他了生死、证大般涅槃。第一个「檀那波罗蜜」,这完全用梵语。「梵语檀那」,翻成中国意思叫「布施」「运心普周曰布,辍己惠人名施」。施是什么?把自己的东西分一部分给别人,这叫施,舍己为人,就这个意思。「经云:菩萨为令众生心满足故,内外悉舍而无所着」,不执著,别人想要的,我这有的,都能够送给别人。我初学佛,正式开始受章嘉大师的指导,大师就是教给我布施。我向他请教,我从方东美先生那里认识佛教,所以见到章嘉大师我就向他请教,佛门里头有没有一种好的方法,让我们很快能契入菩萨境界?他告诉我有,看得破、放得下。我问他从哪里下手?布施,他就教我学布施。布施有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有这三种,这三种你只要肯做,果报很快现前,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只要你肯做,效果非常显著。

我们年轻时候听话,确实老实、听话、真干,做到了。老师教我们,我们就开始、就真干。那个时候生活非常困难,我是个公务员的身分,低级的公务员,每个月的待遇不到两百块钱台币,生活非常艰苦。两百块钱合美金只几块钱,那个时候美金兑换,兑换到四十块,就是美金五块钱。老师教我们布施,我说太困难了,老师问我,一毛钱有没有?可以,一毛钱没有问题;一块钱?一块钱也还可以。老师告诉我,你就从一毛、一块开始布施。因为懂得佛教,所以就逛寺庙,逛寺庙的目的是抄经,只有寺庙有经,外面买不到,所以星期假日到寺庙去抄经去。《大藏经》是不能外借的,在里面抄可以。寺庙里有印经,拿个单子大家凑钱,多少不拘,一毛、五毛也收,所以我们就参加;再个放生,放生也是拿单子大家凑钱,我在寺庙就参与这个工作。真的,愈布施有感应,收入就增加,有额外的增加。老师告诉我,愈多愈施。告诉我财,古人称为通货,通就是要流通,财物都要流通,不流通就变成死水。所以来了要让它流出去,那边又会进来,你施得愈多进来就愈多。

我们在六十年当中,这个实验一点都不错,愈施愈多,愈多愈施,不要把它留起来,一定要想到有许多人有缺乏,我们要帮助他,我们有多余一定帮助有缺乏的。常常存布施的心,这个很重要。生活随缘,一点不要强求,你就自在。有求就有苦,无求就快乐。一生像佛菩萨一样,于人无争、于世无求,你多自在,你的心是安定的。定生智慧,生智慧,展开经卷你才能看得懂。我们要相信「佛经语深」,要相信这句话,不敢轻视经典。一部经典,随着我们的年月一遍一遍去学习,遍遍不一样,于是真的懂得了佛经语深。《无量寿经》我讲了十几遍,讲,讲了十几遍,遍遍不一样,这就证明。我讲《华严经》,第二遍跟第一遍完全不一样,把意味给讲出来了。为什么?我们体会得愈深愈有味道,你才能说得出来;摆在面前没有体会,只能讲文字,讲不出味道出来,这个不能不懂。

损己利人是大福德!现在的社会一般状况是什么?是自私自利,那个念头是损人利己,是这个念头,这种念头是最没有福报的人,他干这种事情。好像得了很多名利,那个福报是他前世修的,不是这一生用这种手段得来的,不是。而且他命里是大富大贵,用这种不正当的手段,他所得到的已经打折扣了,叫折福。命里面可以当个部长,用不正当手段去得来,求得的名利,大概降级只能当个处长,差多远!命里有大富,有亿万财富,因为不正当的手段大概只能够得到千万,你说损失多大。

能够损己利人,这是修大福报,这一生当中不发,来世一定发。可这是不是好事?不是好事。大富大贵要能保住不做缺德的事情很难!大富大贵是帝王,我们去读历史,哪个帝王不造业?多少帝王在无间地狱,这是事实。当然也有例外的,例外那一世福享完了。在中国帝王,福报最大的是乾隆,真是如他自己所称的「十全老人」,寿命也长。诸位看到唐太宗附体的光盘,他说乾隆现在在人间,是个平民百姓,在新疆。这算不错了,帝王当中非常难得的,福报享尽了。最聪明的方法,最聪明的方法是把所有一切福报奉献给大家,我有福大家分享,我求生净土,去作佛去,这个路就正确。绝不求人天福报,天上福报比人大得多,不求。为什么?有漏的,这个有漏就是他没有办法脱离生死轮回。生死轮回大苦,这个不能干!

学佛,一生靠佛,章嘉大师教给我,一生真正靠佛,你一生的际遇全是佛给你安排的,我们随顺。顺境里面不起贪恋,逆境里面不生瞋恚,这叫功夫,这真修行。修什么?修清净、修平等、修忍辱、修定功,就修这个,决定不能为境界所转。你不随境界转,你就能转境界。这什么道理?经上常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那就是转境界。心行决定要善,决定要放下,放下名闻利养、放下贪瞋痴慢、放下五欲六尘,这叫檀那波罗蜜。

经上这两句话都是《般若经》上的话。菩萨为令众生心满足故,众生的心到什么时候才能满足?觉悟就满足了,迷惑颠倒他永远没有满足。所以菩萨的布施,法布施为主,财布施是引导,是接引。真正接引,他对你信任,能够接受你,这个时候就要帮他觉悟,要帮助他有能力辨别真妄、邪正、是非、得失,特别哪是虚妄的,哪是真实的,这个重要。这一生不是真实的,不重要,来生比这一生更重要。一般世间人,讲太深了他不懂,首先教他认识人确实有来生、有后世,因果通三世。佛经上说得好,「欲知前世因」,我过去生中造的因,「今生受者是」,我这一生所受的就是,果;「欲知来世果」,我来世怎么样?「今生作者是」。我这一生当中起心动念、所作所为,这是在造因,来生果报就现前。我们这一生当中做的是好事,真正好事,来生的果报一定殊胜。黄念祖老居士跟他的学生说,净空法师这一生所修的福报,如果他要不往生,来生的福报就不得了、不得了!他的学生告诉我,老师对我这些评语。我说我有警觉心,我决定不享受人天福报,我要求生净土,把所有的福德也回向求生净土、亲近阿弥陀佛。一贪图福报就上大当了,很难回头,我们再不能干糊涂事情!

老师说了,一生都是佛菩萨安排的。我一生流浪,居无定所,一直到去年八十五岁,才有同修供养一个小院子。我知道佛菩萨安排的,要我不要再跑了,我可以定居了。这个房子是何泽霖老居士的,也是我们老同参、老朋友。我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讲《楞严经》,那一次住的时间很长,住了四个月,前面两个月在界限街讲,畅怀法师的图书馆,后两个月在蓝塘道,香港岛上蓝塘道,寿冶老和尚的道场,光明讲堂,何老居士每天晚上都来听经,没有缺课,很难得。那个时候他住在香港,到九龙来听经要坐轮船过渡,那时候没有隧道,要过渡,我们这样认识的。他一直就是念念不忘,他在铜锣湾有一层楼房,希望我能到香港来住,在香港讲经。缘不成熟,我没有能来,他供养别人了。前几年他往生了,嘱咐他的夫人,把他住的这个小院子供养我,我看了非常满意,所以我在这里就住定了。佛菩萨安排的,我哪里也不去了,我准备将来就在这个地方往生。活一年把这个经讲一遍,给后人做个榜样,帮助后人对这部经典、这个法门坚定信心。

信心不动就决定往生、决定成佛。如果你信心还不坚固,我们过去曾经讲过《观无量寿佛经》,你去找那个资料,好像有光碟,你去专听上品上生那段经文,佛讲得太好了!释迦牟尼佛今天亲自来告诉你,我还有个法门比念佛更殊胜,我传给你,信心坚定的人怎么说?感谢释迦牟尼佛,上一次你教我这个念佛法门我接受了,我不改变,这就对了。不但释迦佛来,阿弥陀佛也来,告诉你还有个法门比这个法门更殊胜,你要感谢阿弥陀佛,我就这老法门就行了,我不想再改变了,这才叫坚定的信心,这才叫真信。一听说有好法门马上就改变,三心二意,说明你信心不坚固,你不能往生。「上品上生章」举的这个例子太好了!一层一层的跟进,到最后始终不动摇,这叫真信、这叫真愿,这就显示出善根福德因缘无比的深厚。要记住,「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为什么?《无量寿经》上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称赞阿弥陀佛「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所以阿弥陀第一。阿弥陀亲自来,讲我还有个方法比持名念佛更好,都不接受、都不听,我还是信愿持名,这才叫真正的弥陀弟子。怎么可以三言两语就动摇了?这怎么会成功!说你的那个信心叫露水道心;露水,太阳一出来没有了,信心就完了。蕅益大师告诉我们,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真信切愿,这就是往生的条件,弥陀来接引你;往生到极乐世界,品位高下那是你念佛功夫的浅深,没有说多少。功夫深的是什么?深的与自性相应,也就是说,与你的信愿行相应,这就深。如果你心里有怀疑、有犹豫,你纵然往生品位不高,你的功夫浅。

所以我们千万要记住,农村、寺院也会见到,有一些念佛的阿公阿婆,你看他一天到晚就一句弥陀,除一句弥陀之外他不会说第二句话,他的心清净,他什么都放下了。他非常慈悲,满面笑容,你跟他讲什么他都欢欢喜喜,都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回答你。这样的人人家瞧不起,称他为愚夫愚妇,愚痴。这样的人,你看在经上讲的,「暗合道妙」,他将来往生上品上生,九品他是最高的。为什么最高?我们经典上的一个标准,往生的标准,「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他全做到了。他的品位跟上上根人一闻千悟,跟他们的品位是平等的,一个是完全明了,一个是不明了,不明了是暗合。因为明了的人,他也是信愿持名,丝毫怀疑没有;他们什么都不知道,他也是丝毫怀疑都没有,他的信心绝对不会改变,你跟他讲什么他都给你点头、都阿弥陀佛,如如不动。这样的人我们看到要恭敬、要礼拜,那是了不起的人,那是真正弥陀弟子为我们现身说法。道场如果有一个这样的人,这个道场一定平安,少灾少难。为什么?这种人是真正有福德的人,只要他在那里住,这地方就变成福地。决定不能轻慢,对他们要礼敬、要尊重、要关怀、要照顾、要成就他,往生的时候他现瑞相给大家看。

学佛头一个就是学舍,没有别的,把这个摆在第一条,就是看你能不能舍。内外悉舍而无所着,外是身外之物,统统放下,内是身体。身体怎么放下?身体为大众服务,我们今天讲做义工,对大家照顾得无微不至,让修行的人身心安稳。把六和敬做出来,这叫真正护法。如果这个道场不和,这问题就很严重。不和是什么?不和是破坏道场,那这个罪过就是无间地狱。这话没人讲,是真的不是假的。不和就是破和合僧、破和合僧团。我看这个人顺眼,看那个人不顺眼,你在破和合僧团,到将来果报现前后悔莫及,来不及了。所以护法的标准就是六和敬。护法的心是清净心、是平等心,护法的行为是身口意,身同住(和睦)、口无诤、意同悦,这三个要做到,这三个都属于自身的。后面是心外的,心外是利,利和同均。它的根基,六和立足在哪里?立足的理是见和同解,立足的法就是戒和同修。我们净宗所标榜的戒律就是五个科目,这就是我们的戒律,第一个净业三福,第二个六和敬,第三个戒定慧三学,第四个六度,六波罗蜜,第五个普贤十愿,这是我们的戒律。我们能把这五个做到,真护法,这是阿弥陀佛的护法,是释迦如来的护法;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跟这个不相应,那就知道,没有护世尊的法,也没有护弥陀的法。然后你就细心去观想,这个世界上有没有真正护法的?有真正护法的佛法兴,有一个道场都不得了,有一个道场全世界人都沾光、都得福报,没有!

我早年出家没几年,我一出家就讲经,应该讲经有个五、六年的时间,早年。我的听众里头有个老居士,资格很老,印光法师的弟子赵默林老居士,在佛教界里头也有点名气,大家都知道。我们李老师也是印光法师的弟子,他们都很熟悉,是我父亲那一辈。有一天他请我吃饭,在功德林,功德林在台北火车站的旁边,一个素菜馆。我去了,到那里见面,客人只有我一个,就是我们两个人,叫了两个菜。他问我,他说净空法师,你知不知道我今天为什么请你吃饭?我说我不知道,我还没神通。他说我有一桩事情放在心上很久了,没有办法解决,我要跟你说说。我说什么事情?他就讲到造作五逆十恶,经上讲必定堕无间地狱。他说现在这个社会,五逆十恶里头有一条叫「破和合僧」,这一条是堕无间地狱的,我看现在造的人很多,这怎么办?我说这桩事情,没事没事,咱们好好的来吃,品尝品尝这些菜色。他说怎么没有事?我就问他一句,你在哪个地方看到一个和合僧团?我这一问,他一回想,笑起来了,没有一个和合僧团。破和合僧团才是无间罪,现在没有和合僧团,所以这个罪名不成立。如果真有个和合僧团,你要是破坏它,那真不得了,现在没有,两个出家人住在一起都吵架,都闹意见,哪来的和合僧团?我就跟他讲,我没见到过。他想想有道理。

我们提倡六和敬是正确的。六和敬有没有出现?没有。可不可能出现?不可能。为什么不可能?教没有研究,他怎么会有六和敬!必须对教理完全通达,他才能够把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贪瞋痴慢放下,才能组成六和敬的僧团;只要有自私自利、有名闻利养、有五欲六尘,六和敬没指望。他一个人,自己跟自己都不能够和,他能跟谁和?所以今天这个世界你细心观察,父子不和、兄弟不和、夫妻不和,夫妻还有私财、有隐私权,你看看这怎么和得来?还有隐私那就不能和了。所以在今天这个世界,和合有名无实。

我们今天,首先我要跟自己和。所以道场愈小愈好,人愈少,慢慢能做到和合就不得了。和合僧团,经上告诉我们,最少四个人,四个人住在一起能够修六和敬,这就是和合僧团。人多了难,愈多愈难,每个人知见不一样,所以你就晓得不容易。但是檀那、持戒、忍辱这三条能做到,和合僧团可能出现。这三条做不到!有和合僧团,在极乐世界,往生到极乐世界就加入和合僧团了。由此可知,我们要不修六和敬,也是障碍往生极乐世界。


返回《净土大经科注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