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九八集)  2012/6/2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9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八百六十三页,第一行看起,「悟由自心」,请看经文:

【从本以来。安住神通。得一乘道。不由他悟。】

念老注解里面告诉我们,「又度生事中」,度众生的这桩事情,「不离神通」。神通两个字,神这个字在中国六书里头属于会意,它的左面,以我们的手来说,左右手,左面是个示,示范的示字,右面是个申。要用篆字写就很清楚,示这个字,上面是上字;古时候这个字,上下的上,上面一划短,下面一划长,这叫上,下是上面一划长,下面一划短,这是下;这古写的上字,上是指上天、上空,下面这是三划,这三划代表垂象,就是我们今天讲自然现象,就这个意思。申是通达的意思,通达上天的垂象。这个垂象,现在它画三划很有道理。现在也讲三,物质现象、自然现象、精神现象,也是这三种,对这三种现象都能够通达、都能够明了。这个申写成篆字,就好像有很多障碍一样,三重障碍你都能突破,都能顺利突破,表这个意思。换句话说,神的意思就是通达明了,后头一个通,这两个字连起来,神通,就是通达明了的意思。度生的事业离不开这个,你要对于一切法的真相不明了,你就没有办法帮助众生。众生在迷,他不明了,你明了你就能帮助他。

「而诸神通」,佛法里面神通讲六种,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漏尽。经上常说的,大小乘都讲,大乘讲三明六通,小乘通常只讲六通,都是属于通达明了的意思。我们六根没有障碍,每一个根的作用,对外面境界都能通达明了。而诸神通,「从本以来,自然安住,非从外得」。这一定要晓得,佛讲的这六种神通,是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众生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不是从外来的,自然安住,自己本有的,所以说非从外得。

神通怎么样能发现?不外乎两种,一种是修得的,第二种是报得的。极乐世界的菩萨,有神通的,天人去往生的,声闻、缘觉、菩萨去往生的,都有神通,到极乐世界神通圆满。我们人道去往生,生凡圣同居土,到那边等于说是报得神通,到那边去就有,而且是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四十八愿里头佛说,凡是生到极乐世界的人,「天眼洞视,天耳彻听」,彻这个字意思深,那不是小通。天人,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声闻、缘觉等三乘菩萨,有神通,不敢讲彻听。彻是圆满,圆满是什么?法身菩萨,也就是我们常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样的菩萨才能够彻。彻是遍法界虚空界他能见、能听,鼻能嗅香味,法界虚空界任何地方他都能闻得到,身能够接触得到。这桩事情只有极乐世界有,他方世界报得还得要加修成,西方极乐世界得来太容易了,这是佛力加持,把自己自性里头本有的神通,完全没有障碍的显露出来。「如《圆觉经》曰本来成佛」,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

故云『从本以来,安住神通』。智慧不是求来的,神通也不是求来的,是自己本有的,只要我们把障碍除掉。障碍,佛说得很清楚,妄想、分别、执著,《华严经》上说的。一般大乘经里头没有用这个名词,大乘经里面讲无明烦恼,无明烦恼就是《华严》讲的妄想,尘沙烦恼就是分别,见思烦恼就是执著。《华严》这个名词我们比较容易体会,但是它很深,就是这三种烦恼。妄想就是起心动念,所以,我们六根在外头六尘境界去训练,练什么?练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真正练成功,智慧神通都现前,这障碍除掉了。我们在《六祖坛经》里面看到惠能大师,他的本事没有别的,就是他能够同时把这三桩东西放下,起心动念、分别执著他同时放下,他这一放下就成了法身菩萨,法身菩萨就是成佛,真的成佛不是假的。

十法界的佛叫相似即佛,没转识成智,所以相似位。用妄心达到登峰造极就是十法界的佛,他虽然用妄心,他依教奉行,佛教他怎么做他就怎么做,一点都不违背,所以他很像佛,这相似即佛,不是真佛。真妄的标准是用心,用真心的是真佛,用妄心的是相似即佛,差别在这个地方。他能够转妄成真,转妄成真就是转八识成四智,他就是真佛,那就是法身大士,住实报庄严土,十法界就没有了。这个时候你才晓得,「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就像我们睡觉作梦,醒过来梦境没有了。如果像阿罗汉,这三大类烦恼他只是把见思烦恼放下,就是不执著了,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执著,于身不执著,于人我是非都不执著,《金刚经》上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他做到了,这一做到他就醒过来,六道轮回不见了,所以他肯定六道轮回是一场梦。醒过来是什么境界?是四圣法界,他所接触到的、所看到的,声闻、缘觉、菩萨、佛,他看到是这个境界。

我们就能晓得,六道轮回是怎么来的?执著来的,不执著就没有六道。四圣法界怎么来的?分别来的,阿罗汉、辟支佛没执著有分别。分别比执著轻,所以他那个世界比我们世界好,我们这是秽土,染污,他那里没有染污,叫净土,释迦牟尼佛的净土。那里有清净喜乐,没有我们这边的见思烦恼,没有,见思烦恼带来的苦报,他那个地方没有,他有起心动念、分别。如果把分别放下,十法界里面的菩萨就升级了,就成佛了,升到佛法界。佛法界里头,「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也就是说把起心动念放下,不起心不动念,十法界没有了,这又是一个梦境清醒过来。清醒过来看到什么?看到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所看到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个个都是不起心、不动念。不起心、不动念是平等法界,所以里头讲四十一个阶级,不起心、不动念哪来的阶级?可是这里面住的人虽然不起心、不动念,还是有差别,差别是起心动念的习气没断;真的不起心不动念了,习气没断。习气带的厚薄不一样,带得很多的位次在低,带得很少位次就很高,所以四十一个阶级是带习气多少不一样。等觉菩萨带最后那一点点残余的,那一点断掉他就不在实报土,实报土也不见了,他回常寂光去了。

回常寂光叫无上正等正觉,这是大乘究竟圆满的佛果,这成佛了。常寂光就是佛的法身,常寂光就是佛的自性,跟我们的自性是一个性,不是两个性。常寂光里头什么都没有,一片光明,所有进去了,跟光明结合在一起,融在一起,光明遍照法界,一切时、一切处它都在,我们都在,都在常寂光当中,只是我们没有法子证得。你晓得在常寂光当中,我们就明白,一切诸佛如来在哪里?就在我们身边。因为我们在这个光中,光就是身,光就是土,所以讲常寂光土行,讲法身也行,法身就是常寂光,常寂光就是法身。他现身,「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楞严经》上说的。

常寂光里头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没有时间就没有先后,没有空间就没有远近,时间跟空间全没有。这个道理我们懂,《百法明门》里说过,二十四个不相应行法里头有时间空间,方分就是空间,时分就是时间,排列在不相应行法。不相应行法,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抽象概念,它不是事实,没有事实真相。这个事情,你看佛教里头早就知道。不相应行法,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没有,真的是事有理无,相有性无,确实不可得。我们起心动念跟佛菩萨感应道交就在眼前,就在当下,没有过去、没有未来。不是一尊佛,无量无边诸佛如来全在我们身边,围绕着我们,我们自己不知道。故云从本以来,安住神通。

我们看底下的注解,「权实二智俱明,神通自然安住」,只要智慧现前,只要我们把障碍放下。障碍是自作自受的,谁都没有法子代理。障碍不是从外头来的,是自己妄念变现出来的,所以必须自己把妄念放下,障碍自然就没有了,自性的德能就会现前。「妙德功圆入于实相」。大乘教里这个妙字用得很多,妙是什么意思?非有非无,亦有亦无。只要你不执著,你对着境界,眼对色、耳对声,六根对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就叫妙,法身菩萨。起心动念就迷了,还算不错,起心动念是菩萨,要起分别执著,那就是凡夫。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是菩萨,从起心动念里头再严重的,加上分别执著,这就是六道凡夫,就堕在六道里头去了。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修行,修什么行?怎么个修法?就是修不执著、不分别。不起心不动念那个太高,我们办不到,我们不要去执著,不要去分别。

于一切法里头,它总得有方法去修,这个方法就是,首先知道一切法不是真的,是刹那生灭相。现在我们可以用这种观法,看一切法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的频率在波动,这不是真的。这真像我们看电影一样,在看电影,银幕前面晓得这个东西是二十四分之一秒的波动状况产生的幻觉。我们现前,六根接触的六尘境界,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那个单位是兆,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的波动形成的假相,根本就不存在。我们能够常作如是观,你的妄想分别执著就停止住了。止观,观是看破,止是放下。章嘉大师教给我的,看得破你就放得下,放得下你就自在,你什么烦恼都没有,什么念头都没有,心就定了。从本以来就安住神通。

所以我们感谢这些科学家,不是这些科学家,我们这个经是常常念,念了几十年怎么样?没懂。「一切法从心想生」,念得很熟,但是怎么会一切法从心想生?就是想不通。《华严经》上说整个宇宙,遍法界虚空界心现识变,我们也会讲,依样画葫芦,真正的意思不知道。必须科学家做出实验,告诉我们物质是假的,物质现象是最小的物质,再一分析没有了,发现是念头产生的一个副作用。这样我们才把佛所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一下就明白了,一听到科学家的报告马上就知道了。知道了怎么样?知道要会用,就用这个来看世界,就能把世界看破。看破,这世界一无所有,连我身体也没有。用这种心去念佛,那就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这真心,这不是妄心。

妙德功圆,功是功夫,功夫就是放下,圆是圆满。圆满怎么?就入于实相,入是契入,就证得实相。实相是什么?无所得。实相里头什么都没有,但是实相里头什么都不缺,能生万法,虽然清净寂灭,它能生万法。所以这个空不当作无讲,空不是无。为什么说它空?因为它没有现象,六根缘不到,所以叫它做空,可是遇缘它现相。这个缘有两种,在我们自己本身,迷了之后就变成六道凡夫,那我们要回归实相要修行,就是要放下,这是缘。第二种生万法的缘是众生有感,自然就有应。我们用虚云老和尚朝山这个例子,这个跟我们最近。

抗战胜利之后,虚老和尚在香港住了一个多月,香港同修为他建立个精舍,我去参观过。老和尚在这里住了一个月就要回去,跟大家讲,这是花花世界,这个地方修行不能成就,他回到中国大陆去了。但是那个时候,这是三十多年将近四十年,香港环境比现在朴实得多。我来香港是一九七七年,在虚老和尚,他比我早个三、四年的样子。那时候香港的高楼,普通香港房子大概是十四层,十三、十四层,一般的,最高的一栋楼五十层,那时候刚刚建好的,而且少,没这么多,你在海边上看到青山绿水真好看,现在建筑太多太多了。回归的时候,我从美国回到香港,看香港回归祖国,那时候的建筑多,人口也增加了。现在的建筑,五十层、六七十层的大楼到处都是的,我在高的地方看香港,就好像什么?牌位一样,一个一个的。香港的风水统统被破坏了,跟从前不一样。以前没有这么多快速道路,也没有隧道,香港到九龙要坐轮船、坐渡轮,那时候还有点味道,现在步伐太快,人确实变成机器了。

「证无所得」,确确实实无所得,以无所得故,『得一乘道』。有所得,这一乘道就没分。这一乘道是一佛乘,成佛了。「故得一乘道者,即圆证究竟大觉之佛果」,你就成佛了。成佛是什么样子?你读《坛经》,就像惠能那样的,那就叫成佛。成佛,『不由他悟』。我们看下面的解释,《唐译》的本子,这是五种原译本的一种,说「得一乘道,无有疑惑,于佛教法,不由他悟」,这一句就行了。于佛教法,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你全都明白了。不由他悟,你自己就悟了,不需要学习。我们看惠能,真的,这有证明。惠能大师不认识字,在黄梅住了八个月,五祖分配他的工作是苦工,现在讲做义工,干他的老本行,舂米、破柴;他是樵夫,在山上砍柴的樵夫,就干这个事情。在寺庙干八个月,培福;慧有了,根很利,培福。惠能确实尽力,个子小、身体轻,舂米踏碓力量不够,找一块大石头绑在身上增加重量。这是什么?这是他做事情负责,认真负责。道场里头有讲堂,一次没去过;有禅堂,一支香也没坐过,跟他完全不相干。传法的时候半夜三更,开悟之后赶紧就让他走。我们相信他行李都没有,经上没有记载他回去收拾行李,没有,五祖直接送他,已经准备好船,预备好了,送他上船走了,没有人知道。

他在逃难,在路上走到曹溪村,遇到一个无尽藏比丘尼,这个比丘尼平常是读《大涅槃经》的。《大涅槃经》的分量很大,两个译本,一个三十六卷,一个四十卷。这个比丘尼每天在念,惠能在旁边听,彼此不相识。等她念完,惠能把刚才听到的意思讲给她听,这比丘尼非常讶异,讲得透彻!捧着经本向他请教,他说我不认识字。这比丘尼奇怪,不认识字你怎么会讲得这么好?这个与认识字不认识字不相干。不由他悟,世尊所说的一切经,你只要念给他听,他没有不懂的。这就说明是真的不是假的,确实不由他悟。

「至于《魏译》作慧由心出」,这个译得简单,《唐译》的你看看四句十六个字,《魏译》的只有四个字,智慧从心出来的,这也是不由他悟。《净影疏》释云:真解发中」,这个中是心,中心。「名慧心出」,直接发自于心中,不是外头,不是向外学的,向外面学的是知识,从内心里面觉悟的是智慧,智慧跟知识是两桩事情。「盖谓真实明悟,发于自心,名为慧由心出」。又望西法师说,望西法师的《无量寿经钞》,这他的著作,对这句经文的解释,「疑网既断,实理忽证。彼能证智」,能证这种智慧,「不由他生,必由心出」

下面是念老的话,「盖谓纤疑永断」,纤是很微少的,极其微少的疑惑都断掉了,永远断掉了。我们知道,疑是根本烦恼,贪瞋痴慢疑,这个东西断掉,智慧就开了。在古老的中国,小孩从小就没有疑惑,听父母的、听老师的、听大人的,怎么讲他都相信,没有一丝毫疑惑,所以对于圣人的教诲很容易契入。不疑是真心。今天难,今天都被科学教坏了,科学头一个就教你怀疑,你不怀疑就不能发现真理,真理是从怀疑当中得到的。它那个真理是物理,不是真理,是讲的物理,佛家讲的那是真理。真理决定不能有疑惑,有疑惑你决定不能悟入。所以现在麻烦在此地,从小就学了怀疑,从小就学不相信别人的话,你说这个事情麻不麻烦!这是我们传统文化最大的障碍,是佛法里头最严重的障碍。我们真的要学传统文化、要学佛法,必须把疑根拔除,我们对经教、对祖师大德这些注疏不能怀疑。

对现代人的著述最好少看,一定以古人的东西做基础。为什么?古人注疏,不开悟不敢注疏,他怕因果,错下一个字的转语,堕五百世野狐身,他害怕。所以古人有实学,有信、有解、有行、有证,这古人。我们学经教,老师告诉我们,参考注解参考古人的,古人的遇到很难的看不懂的,看现前这些大德的,指定哪些人?谛闲老和尚的东西可以看,圆瑛法师的可以看,兴慈法师的可以看,倓虚法师的可以看,指定了大概有六、七种。这些是什么?老师都肯定他们的东西,虽然没有证,但是他有行,他真有修行功夫,有解有行。对于有解没有行的,我们就不能看,至少是有真正修行的,他有心得。现在这个标准又得要降低,为什么?真有修行的人没有了。所以我觉得最好还是学文言文,花两年的时间把文言文学好,还是看古注好。古来这些祖师大德,那都是证果的人,他们不是普通人,智者大师传说是释迦牟尼佛再来的,永明延寿是阿弥陀佛再来的,善导大师也是弥陀再来的。佛菩萨为什么常常在中国示现?就是真有修行人,真有相信的人、不怀疑的人,他就来了。现在人是疑虑重重,这个心不能够感佛菩萨来。佛菩萨来,我们有感,他才有应,我们今天这个感有问题,所以来应的不是佛菩萨,假的不是真的,冒充佛菩萨的很多,真正的佛菩萨太少了,这是我们今天遇到的困难。

疑网既断,实理忽证,豁然你就证得,心开意解。这心一开,譬如这句经文里头,你在那里看无量义。原来看不懂,心一开的时候无量义。这个经验我们有,我们不是真的证入,我们是临时求感应。学讲经,古注看不懂,怎么办?放下,去拜佛,拜上个五、六百拜,拜上个一千拜,忽然就通了,那个意思往上涌,写都来不及。这样的感应很多,我们有,别的同学也有,老师也有。所以老师教我用至诚感通,不能通的时候就求感应,感应用诚心,真诚心到极处,感应就现前。彼能证智,能证的智慧,不由他生,必由心出。下面是念老给望西师这段注解的解释,「盖谓纤疑永断,朗然大悟,顿证实理,得一乘道。能证此一乘道之智,必从自心出,决不从他处生」。所以我们放下来一心礼拜就对了。学《行愿品》,拜普贤菩萨,学《地藏经》就拜地藏菩萨,学《普门品》我就拜观音菩萨,几百拜拜下去之后意思就出来了,确实不由他悟。

《会疏》曰:断除疑网,则智慧自生。由心者,无师自然智,而不由他悟」。这里头提出两种智慧,无师智、自然智,这是智慧现前。无师,没有老师教的。下面说,「盖谓所生之智慧乃无师智与自然智。既是无师智,则不从人得。复是自然智,则不由他生。故云慧由心出与不由他悟也」。我们参考资料里头有无师智,我们把这段念一念。「无师智」《佛光大辞典》里,「指非藉他力」,不是藉外力,「不待他人教而自然成就之智慧。与自然智为同义语」「碧岩录」,这是禅宗的语录,「第六十二则:以无师智,发无作妙用;以无缘慈,作不请胜友」,出在《法华经.譬喻品》《宗镜录》卷九。这就是没有人教你,智慧自然现前。

第二种,「指无师独悟之智慧」,自己开悟,「如佛所证得之智慧,非由师教或外力而得」。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开悟,经上讲夜睹明星,豁然大悟,没有人教他。为什么会开悟?《楞严经》上有句话说,「净极光通达」。净是根本智,智慧是自性里本有的,自性是真心。我们今天心是动的,这个动是妄心、浮动,就是妄念,妄念把它止住,真心就现前,智慧就现前。真心里头本来具足无量智慧,是这么来的。我们拜佛求感应,一面求感应,一面心里头没有杂念,拜上半个小时之后心清净了,杂念伏住了,智慧就现前,你这个疑难的东西立刻得到解决,再看到古人的东西你看懂了;原先看不懂,心浮气躁,心定下来之后就看懂了。证明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这个慧就是自然智,就是无师智,非由师教,也不是外力。「又如缘觉圣者」,缘觉是独觉,「观诸法因缘生灭」,也是没有老师教,他开悟了,他是看这些因缘法豁然开悟的。

经上这些话,祖师的这些开示,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我们晓得真正智慧从哪里来。为什么祖师教给我们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它会开智慧。学多、学杂了不行,你乱了,你心定不下来。这个东西,大人小孩一样。你明白这个道理你就晓得,中国古时候教小朋友,那种方法高度智慧。实际上是怎样?最高的方法是一门深入,读一部书,不要读很多。读很多是什么?家长不明白这个道理,要小孩背得愈多愈好,殊不知一部东西能开悟。一部东西熟读,读书千遍,其义自见,那读书要读上一万遍不就通了吗?全通了,真开悟了。真懂得这个道理的人他知道。

古时候读书,目的在哪里?做官。古时候做官这个行业是大家都很羡慕的,做官地位很高,收入也不错,又没事情干,做官有这个好处。为什么?社会上人人都是好人,事事都是好事,作奸犯科的人太少了。所以变得做官的人没事干,每天都游山玩水,喜欢找一些高人,向他们聊天、请教,这些出家人、道长。我们看《四库全书》的集部,应该有一半多都是做官的人写的,他没事情干。现在做官这么苦,从前做官快乐,这样辛苦人都吓到了,不敢搞这一行。所以读书有乐,一样是最好,决定不要搞太多,一生就学一样东西。其实它门门都通,一经通一切经通。门门都通,还是搞这一样,安于这个法门,定在这一部经论。没有特别因缘,找他讲一个什么东西,几乎他都不涉猎,有人请教、找他,他会给你讲,他什么都能讲。像惠能大师开悟了,样样都能讲,没有一样他有障碍的,这都是给我们做了证明。这种教学法西方人没有,连这个概念他都没有,我们必须要真正拿出证据来给他看,他才会相信。

末后一句,故云慧由心出,与不由他悟也。「上之三疏可以互参」,上面举出这三位大德他们注疏里头所说的,可以互相参考。「综之」,这个综之就是总之,「则为朗然大悟,证入实相。无师智、自然智等等妙智,炳然齐现」,智慧真的现前。「悟由自心,非从外得。从门入者,不是家珍」。这一句禅宗的法语,我们这里也有一点参考资料,「禅林用语,原指真正之珍宝即在自家之中」。这是什么?在你心中,真正的珍宝。「禅林中,转指开悟之大事最重要关键乃在于本具之佛性,若不明此理,反而向外寻求,终必无所获得」。这是入门,宗门跟教下不一样,宗门确实上上根人他是从自性下手,没有开悟不看经,开悟之后读经。读经是什么?给自己做证明,自己所悟得的境界跟大乘经上所讲的一致,没错,你真的开悟。如果你悟入的境界跟经上讲的不一样,那是邪悟,不是正悟。所以用经论印证自己的知见,这经论作用在此地。于中下根性的人,这个方法他没有办法,中下根性就要学习。

古人有个比喻,禅宗是一步登天,这一步跨上去了很好,立刻成就了;跨不上去,摔下来粉身碎骨,这不是开玩笑的。教下好比走楼梯,一层一层往上爬,你上一层你就高一层,时间是很长,但是很踏实,所以教下不能够躐等,循序渐进。像现在是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在佛法里头,你看阿含、方等、般若、法华,《华严》《法华》是一样的,都是研究所的课程。佛对于这个非常严格的执行着,不依照这个顺序,佛不承认你是他的学生,对于扎根的教育就非常重视。

佛灭度之后,他的学生到四处八方去弘扬、去教学,有些地方一、二百年没有了,有些地方三、四百年。我们看到阿富汗那个佛像,遗迹被毁掉了,那七百年,我们在印尼看到佛塔、古迹也是七百年。唯独在中国,这将近两千年,公元六十七年传到中国,快到两千年了,只有在中国时间这么长,而且起很大作用。中国人修行证果的,禅宗《五灯会元》一千七百则的公案,那就是一千七百个大彻大悟的人,这不得了!加上教下的,华严、天台、三论,加上这些,我们最保守的估计应该有三千人。两千年来佛教在中国,真正修行证果的将近三千人,不算净宗的。净宗念佛往生的,我想最保守的估计也超过十万人。这个成就太辉煌了,超过印度太多,印度的佛教跟中国比望尘莫及。净宗往生就是成佛。

佛在《大集经》里头告诉我们,正法时期戒律成就,持戒就能证果。人心厚道,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人都具足老实、听话、真干,所以他很容易成就。像法时期,人慢慢聪明,不听话了,自己意见就多了,喜欢佛教,喜欢经教,但是不能认真修行,这像法。这个时期能够看到,他把在经教所学的东西用在生活上,用在工作、用在处事待人接物,得到佛法真实的受用,烦恼习气没断,就这个问题,所以他出不了六道轮回,但是善根种下去了。有这样的根器,如果遇到净土他有办法,他真能往生,遇不到净土他不能成就。现在在末法时期,佛说末法时期净土成就,我们在末法时期选择净土,听话,老实听话。我们真信、真愿,真念这句佛号,就真干,这三个条件具足了,没有一个不往生的。再有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放得下,你要是不能往生,原因可能就是你有没放下的,你心里还有牵挂。

如果心里有这些事情,我们要学祖师大德庞蕴居士,唐朝人。他学佛,家庭环境很不错,他把全部的家当装在一条船上,船划到江当中,把船底打个洞,整个沉下去。放下了。有人问他,你既然这个东西不要了,为什么不拿去做做好事,去布施给别人?他说了一句话,好事不如无事。做好事还要浪费很多精神,你看沉到江里去多好,什么都没有了。每天生活,他编织草鞋,编草鞋、卖草鞋,一双草鞋一、二个铜板,他能够卖二、三双,一天生活费用就没有问题。什么都不要,干净利落,没有牵挂,把自己所有牵挂的统统抛弃掉,他的心才能专、才能一。这桩事情我们要常常放在心上。

《碧岩录》第五则」《碧岩录》是禅宗语录,这里头也是教我们,「从门入者,不是家珍」,为什么?你学来的。「须是自己胸中流出,盖天盖地,方有多少分相应」。完全着重在开悟。不仅仅禅宗重视开悟,教下也重视;不仅教下重视,儒重视、道重视,这就是佛教的文化大幅度提升中国传统文化,这文化互补,起了大作用。古时候很多大儒用佛经来解释四书五经,把四书五经的境界提升了。我们在抗战期间,流亡学生,那时候念初中,我们的老师他们闲话、聊天,在客厅里面,我有一天从那个门外走过,听到里头几个老师在谈话,谈学生当中哪个有悟性,哪个没有悟性,我听到这些谈话。老师着重悟性。现在这些老师,对这个好像概念都没有了,那个时候的老师在一起聊天,观察学生的悟性。所以学得来的不算,一定要自己悟得的。老师有种种善巧方便,你问他,他不答覆你,他旁敲侧击让你悟,这是好老师;一问什么都给你讲,你还悟什么?把你悟门都堵死了。所以从前的老师想方法,旁敲侧击叫你去悟去,悟出来之后给你印证。从前教学法这是很常用的,常常见到的,不是一问立刻就告诉你。

「六祖惠能大师曰:密在汝边」,这句话也是《坛经》上说的。那个法师叫惠明,他们同辈分的,是一个四品将军,追赶他,想夺回衣钵。真的被他赶上了,赶上之后,反正他要衣钵,惠能大师把衣钵放在路旁边石头上,自己躲藏起来。他是个四品将军,衣钵在那里他居然拿不动,他就知道,马上就觉悟了,就叫着行者,他说你出来,我是为求法的,我不是为衣钵的,把他请出来,请出来他求法。惠能就坐在石头上,就问他,他来求法,惠能大师告诉他,「不思善、不思恶,正与幺时,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他从这一句话里开悟了。叫你把念头放下,不想善也不想恶,清净心现前,这时候问你一句话,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他就悟入了。拜惠能为老师,自己改了名字,然后问一句,还有没有秘密法?惠能大师告诉他,「密在汝边」。他真的叩谢,回去之后告诉大家,我这条路走过了,没有。这是惠明,六祖会下四十三个人开悟,惠明是其中一个,你看他跟五祖那么多年没开悟,在这个机缘上开悟了。

「故知诸佛密藏,本来具足。悟则明现,不从他得。故云:得一乘道,不由他悟」。这证明了大乘经上所说的,我们细心去体会,「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大乘经上常说的。一切法在哪里?一切法在心里,心现的,《华严》讲的,「一切法唯心所现」,也叫心现心生,「唯识所变」。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变化?变化是我们的念头,念头太杂、太多了,所以产生无量无边的变化。如果我们把妄心放下,那个世界叫一真法界,为什么?没有变化。有形有相,没有变化,人无量寿,不老,没有变化就不老。六道十法界有变化,一真法界没有变化,就是诸佛实报土,实报庄严土没有变化。寿命真的是很长,《华严经》告诉我们,寿命三大阿僧祇劫,那真长!祖师大德有说,这个三大阿僧祇劫叫做有量的无量,讲无量寿,这是有量的无量,不是真的无量,但是有量的无量通真的无量。他三大阿僧祇劫到了,就是无始无明习气断干净了,一断干净他就升级,从等觉就升到妙觉,妙觉是真无量,他回归常寂光,常寂光真的无量。所以,说极乐世界叫无量寿,这是决定没有怀疑的,是真的,到那里去是有量的无量,证无量的无量,他证得究竟圆满。

故知诸佛密藏,密不是秘密,是深密。密藏是什么?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整个宇宙是你自性变现出来的,整个宇宙这些东西就是你的密藏,本来具足。没有缘的时候它不现,这是大乘教常讲的隐现,它隐,不现,所以说它是空,自性空寂;遇到缘它就现行,能生万法。能生万法就是佛经的名词,叫法界虚空界,科学家所讲的宇宙,这个现象就出来了,本自具足。觉悟的时候就明现,不从他得,故云:得一乘道,不由他悟。一乘道就是成佛,成佛是自己开悟的,不是别人帮助的。别人得是诸佛菩萨,看到你将悟未悟,你到开悟的边缘,他来帮助你一把,来引导你,还是让你自己悟入。我们在《坛经》上看到,五祖对惠能是用《金刚经》,应该讲到四分之一,《金刚经》只有五千多字,讲到一千多字的样子,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开悟了。提出他的报告,五句话,五祖听了,行了,后头不讲了,衣钵就给他,叫他赶快走。

这就是世间世情,人情,要懂。释迦牟尼佛在世,嫉妒障碍,外面,六师外道嫉妒障碍;里面,提婆达多对释迦牟尼佛不满。原因是提婆达多想把释迦牟尼佛害死,他作佛,对于世间人对世尊那种恭敬供养,他看了有嫉妒心。惠能大师大彻大悟,成佛了,还要回避这些嫉妒障碍,到猎人队里去躲了十五年,十五年,大家把这个事情淡忘掉了,他才出来。世出世间法你都要细心去观察,弘法利生不容易!所以结法缘比什么都重要。要懂得跟人结缘,不结世间缘,结法缘,世间缘里头有情执,会产生很多障碍,法缘不会。

我们从最近这六十一年,我学佛的六十一年,你看这个会集本,律航法师从山东带了几本到台湾,送了三本给李老师,李老师就把它翻印。看到前面有一篇长序,梅光羲的,李老师的佛法是跟梅光羲学的,老师的文章,看到特别欢喜,所以就把它印了。那个时候大概印一千本,在台中,好像还是线装,纸很薄,两页摺叠的,但是重新排版印的。讲了一遍就不敢再讲第二遍,就有人批评。所以我们学讲经的时候老师告诉我,讲得不好,人家批评你还无所谓,如果讲得好,有很多人赞叹你,你就走投无路。老师先把话讲清楚、讲明白了,到以后我真的走投无路。意想不到的,两个大专讲座帮助我打开国外的法缘,台中慈光大专讲座,和台北善导寺中国佛教会道安法师办的一个大专讲座。

老师这个慈光讲座等于是我发起的,这个因缘没人知道。是台湾大专学生开始学佛,台湾大学成立一个佛学社,叫晨曦佛学社,带领他们的教授是周宣德老居士,周老居士跟李老师是老朋友,年龄差不多。周老师到台中,把这个消息告诉李老师,李老师大欢喜,认为高等知识分子开始学佛,证明佛教不是迷信,这好事情。他们聊天我坐在旁边,周老师走了之后,我跟李老师讲,我说老师,这未必是好事。老师瞪着大眼睛看着我,怎么不是好事?我说先入为主,如果那些教的人把他们教偏了、教差了,谁能把他们反正过来?老师听了这个话就很严肃,想一想,这是真的,是一个问题,他就问我,那怎么办?我给他出主意,我说我们图书馆可以利用星期天办大专讲座,一个星期一天,台中附近的大专学生可以到这报名来参加,一个星期一天。寒暑假就办连续的,办两个星期、三个星期,对象是台中以外的各个县市,他能到这来住,我们招待他吃住,让他们来学。慈光讲座是这么来的,很偶然的这么个机会。

老师搞这个讲座,排课程、请老师,请哪个人来讲,都跟我商量的,我在他那个小阁楼里,那个时候到那里关着门去讨论这个事情,决定了六门功课。他自己编了一个教材,《佛学十四讲》,介绍佛法,用佛的经典《八大人觉经》,里面有大乘小乘,这个做为佛学常识。解门、行门,解门选了两种,唯识,唯识找不到适当的书,编了个教材,老师自己编的,编了之后交给我看,有一部分它有纲没有目,要我把它填起来,他都采用了,这相宗的;另外一个讲《心经》,代表性宗,性相两宗,解门。行门也选两种,一种《普贤行愿品》,就是十大愿王,另外是《阿弥陀经》。老师自己担任两门,担任《弥陀经》《十四讲》

请老师,我就把徐醒民、周家麟抓来,他们两个胆小,尤其是徐醒民,徐醒民说不行,这是大学生,我怎么敢去讲?我问他,你学佛多久了?四年。我说那个大学生,他学佛多久?四个月。你学四年跟四个月的上课,你怕什么?我把他鼓励起来,把他送上台。是这么搞起来的。没有我的课,但是以后老师要我担任一门功课,答问,每天有两个小时,下午两个小时,同学提出问题当面解答,这个没有教科书的。这个科目也是李老师的,他有三门,他只上了头一天课,第二堂就交给我,要我去解答问题,解答不了就请老师来讲。所以天天我被他们问,还好,还没有把我难住。最长的一届是四个星期,那一届有一百多个学生,有六个研究生,每天问我两个小时,到最后圆满的时候,没有一个问题把我问倒。我说古人讲后生可畏,你们四个星期没有一个问题把我问倒,好像也并不太可畏。我跟同学们结的这些缘。

道安法师那个大专佛学讲座是北部的,也是每个星期天一次,北部的学生。学生将近有八百人的样子,报名的有八百人,讲堂可以容纳六百人的样子,那个大讲堂很大,我在那里教了四年,所以认识这些大专同学,时间差不多先后十年,认识这些学生将近一万人。这些学生以后出国留学,在外国毕业,在外国工作成家了,这就是我周游列国的据点。每到一个地方,找学佛的同学把他找起来,搞一个净宗学会,所以在美国、加拿大搞了三十多个会,这个缘,否则的话,一个出家人怎么可能有这些缘分?这些学生,全世界各个地区都有。幸好有这么多人,没有这么多人,我真的叫走投无路,我真正深心体会到老师所说的话。因为他们居住的地方都有佛教,那些法师多半是台湾跟香港去的,还有少数南洋去的,不能得罪,所以讲经,最长的时间不超过一个月,一年去一次,最短的一个星期,这样人家有一点不高兴我们就离开,下一次见面还很欢喜。所以居无定所,这个生活我过了几十年,从来没有自己居住的地方。

澳洲的学院是为那些悟字辈,为他们建立的。韩馆长往生了,我们的图书馆她儿子接收了,我们全部离开。离开的时候还不错,新加坡居士林李木源居士帮助我,我们在新加坡住了三年半,做了一桩事情,把新加坡的宗教团结起来,这桩事情就影响往后法缘。这个事情被澳洲移民部的部长卢铎先生知道了,他就希望我移民到澳洲,给我很特殊的一个签证,我也不知道什么玩意,人家告诉我,这是国家尖端人才的签证。他希望我到澳洲,帮助澳洲团结宗教、团结族群。这是新加坡做出成就,结澳洲这个缘。所以到澳洲很受礼遇,联邦政府支持我,到以后地方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处得非常融洽。澳洲地大人少,很少一点钱就能办事。我们到那个地方十年了,去年十周年。在这之前,前面十年,我是每一年到澳洲讲经一个月,所以跟澳洲的缘本来就很好。

从新加坡移民过去,跟他们政府领导人接触到,由这个缘才走向联合国,要不是这个缘的话也没有。联合国的缘还要感谢九一一事件,不是九一一事件,联合国的缘没有。九一一事件之后,昆士兰大学的校长,昆士兰大学有和平学院,这很少的,一般学校没有的,我们才知道,全世界有八个学校有和平学院。这个学院有学位的,有博士、硕士,毕业的学生多半在联合国服务,他们的任务是调停纠纷。所以我就参与这个学院,以后代表学校、代表澳洲参加联合国的和平会议,这么个缘分在那里,这都是意想不到的事情。我们弘法利生的范围愈来愈大,做到全世界,做到各个宗教,跟每个宗教都有往来,目标是化解冲突,促进全世界的社会安定和平。这也是佛法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是我们应该做的。没有缘不攀缘,有这个缘要去做,随缘而不攀缘。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返回《净土大经科注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